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从新兴文化产业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动画产业,它也取得了拓展与进步。因而,作品的本土化与民族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探讨剪纸、年画、戏曲、水墨画等传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不同程度艺术表现对于动画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环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和高校本科动画教学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从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4个方面对高校本科动画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动画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本科动画教研研究》(项目编号:2015XK078)。

新媒体(New Media)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宽泛概念,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伴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普逐渐形成的具有资讯海量、即时交互等特征的多元媒体形态。当下的“新媒体”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主要标志,引发了一场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革命,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媒体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

就动画艺术而言,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数字技术引发动画创作技法革新,网络媒体带来动画创作模式的改变,以及动画范畴的拓展推进动画艺术观念的更新。数字技术的产生基于计算机的发明,是新媒体时代发端的重要标志。运用数字绘图技术(即CG技术),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息进行复杂处理、加工及海量存储与即时传播。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对传统二维动画创作流程亦有着巨大影响,数字技术提高了二维动画艺术的表现力与影像质量,带给观众们更加精彩的审美体验。

此外,随着流媒体传输技术与网络带宽的提升,短小精悍、易于快速交互传播的网络动画进入大众视野,针对网络动画的制作软件如Flash MX,Ulead GIF Animator等,操作简便、兼容性强,打破了动画技术屏障,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使越来越多原本的动画观众、业余爱好者也能参与动画创作,涌现出大批针对不同受众、形式多元的网络动画作品。

“动画是电影艺术的特殊类型”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学界则更多地提到“泛动画”(PAnimation)。动画不仅是影视动画片,它以动态图像形式存在于真人电影、互动媒体、虚拟现实等多种视觉领域。近年来,一些新媒体艺术家将数字摄影、平面设计等艺术手段融入GIF循环动画,人们以“Motion Graphic”“Motion Photography”来命名这些新型动画艺术。2014年,伦敦萨奇画廊举办首届GIF动画展览,标志主流艺术界对于GIF动画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认同。

高校本科动画教学面临的问题

当前,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动画艺术影响迅速且深远,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曾撰文写到“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指出,“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1]我国动画教育曾一度出现过“开办热”,这种热潮延续到新媒体时代则呈现出另一种“转型热”。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就有33所高校新增了数字媒体专业。动画教育的迅速膨胀导致了师资力量匮乏、硬件设备短缺、理论研究薄弱等先天不足,而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渗透带来的新问题也呼之欲出,引发众多动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1.专业定位模糊笼统

动画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需要根据行业背景、技术需求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人才输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调研论证。在我国动画“办学热”的影响下,除美术类、影视类等艺术院校开办动画及相关专业以外,许多综合类、理工科类、师范类院校也纷纷加入开办大军。盲从于技术潮流或市场短期需求的仓促开设难以把握动画教育本质、建立特色优势,只能照搬一些老资格院校的办学模式,不免对自身专业定位产生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学生专业培养上的模棱两可、贪大求多。例如:许多高校无视自身专业环境和师资条件,都在盲目地培养“动画导演”,人才同质化造成了动画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就业的巨大压力。

2.人才培养不尽合理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是其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定位的模糊也进一步导致了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切实际:一些高校以培养精英型、高端型的动画创作人才为目标,而面对人数众多的动画专业招生,此类培养口号对于大部分教学设施、师资条件普通的高校动画专业多少显得有心无力;一些学校将专门型、应用型动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一切向市场看齐的培养方式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过分注重就业的功利倾向,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个性的培养缺失;动画教学实践重技轻艺,动画理论与基础课程被大量软件培训课程所取代,把高等教育变成了“职业培训”。

3.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与体量都十分惊人,这一点对于动画专业尤其明显。动画创作需要“技艺结合”,软件的掌握是新媒体时代动画创作的必要技能。动画相关软件种类繁多、更迭迅速,造成了本科动画教研内容的大幅增加。而我们的动画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在有限的动画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如何把握教育中“技”与“艺”的平衡,多种软件课程分布与讲授深度之间的平衡等,都成为了摆在动画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4.课程设置脱离产业

动画艺术理论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是动画教育的尤为突出的特点。动画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画技法实践与创作练习,是动画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体体现在基础课程、流程课程、毕业创作、外出实习当中。许多高校动画专业由于自身环境、教育理念等种种原因,课程实践活动与社会需求、业界发展存在隔阂,前沿企业参与教学、师生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进一步激化了高校动画“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本科动画教研发展对策

1.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呈现出“泛动画”趋势,社会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愈发多元,从纵向产业链角度来看,动画专业人才包括了前期策划创意人才、中期的创作技术人才和后期的经营开发人才;从横向行业领域来看,动画人才需求除了传统的影视动画片制作,还包括了虚拟影像动画展示、影视包装、网络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新兴领域。传统单一的动画专业设置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对于动画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必然选择。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为例,2001年成立时只有动画专业,之后分别于2002年和2010年申办了“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动画学院也正式更名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其历史沿革正体现出动画艺术学科与信息学科、媒体学科交融的发展趋势,正如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龙全所言“在高校,新媒体教育对于整个艺术教育而言,是艺术创新和艺术改革的一个总体方向。[2]”对于各个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而言更应以此为契机,立足自身教育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本院校专业特色的动画人才。

2.人才培养的完善提升

首先,动画人才培养应当围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播事实和技能,而且要造就全人。”[3]这里的“全人”(the whole man)意旨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范畴广阔、技艺结合紧密,更加需要具备素质全面的人才。吴冠英先生将动画教育的内容分为文化素养、艺术审美能力、独立艺术精神、动画技术学习等四个方面,黄鸣奋先生则将泛动画人才所须具备的素养分为文字文化素养、计算机文化素养、视觉文化素养等三大方面,[4]这些划分都将技术学习置于动画教育中的一个部分来对待,体现出对于动画综合素质教育的注重。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规划动画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培养全面素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具体调整,培养出具有自身优势、针对不同方向的高素质动画人才。

其次,动画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稳定性的教育过程,不应被动盲从于技术潮流或市场导向。在新媒体时代,动画技术发展瞬息万变,若以技术发展作为标准,动画教育永远是滞后的。动画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为核心,最终还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的“动画人”而非动画工匠,动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辅相成,如果只是机械片面的技术学习,没有扎实的艺术修养、活跃的独立思维、开阔的专业视野,艺术创新也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与新媒体优势结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开辟出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空间、新方法,也打开了高校动画教学方式的新领域、新途径。我国动画本科教育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量庞大、实践具体问题繁多、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新媒体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维度,让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网络化学习、泛在化学习,通过网络资源、数字交互技术进行教学,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例如:我们在进行“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设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辅助课堂,将图文知识点、操作演示、优秀作品示范等内容都进行了上传分享,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与吸收的权利,将学习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进行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知识信息的传播也将变得更加迅捷、有效,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实践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

动画实践课程不应只拘泥与课堂,而应采取课堂教学、流程项目、企业实训等多层次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与行业的结合力度。在动画造型设计、运动规律等基础课程中的课堂练习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除了课堂讲授理论和技法以外,教师应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性发挥、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完成阶段作业;动画流程课可以根据行业热点引入项目课题,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参加行业节展、竞赛等社会活动,开阔专业视野、促进学术交流,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训课程,推动高校教学与企业的沟通与联合,积极打造学生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毕业创作提供选择与灵感;在毕业创作课程实践阶段则可以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发展方向的进一步分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创作的选择权利,让其毕业作品真正成为学生进入高级别学术研究或者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新媒体带给高校本科动画教研的既是挑战亦是契机,动画专业的结构优化与调整是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学单位则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优秀教育资源、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准确判断艺术发展趋势,及时对课程结构作出调整和优化,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动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且从容的姿态投入其中,主动开放学科视野、吸收先进专业知识,同时始终保持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艺术创新能力的关注,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创意人才,才能让动画教育真正“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

参考文献:

[1]吴冠英、叶风:《动画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装饰》2011第1期,第122-124页。

[2]龙全、兼容:《和而不同》第四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论文集,2009。

[3]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4]黄鸣奋:《泛动画人才的文化素养》,《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30-136页。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贺希

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论文 篇2:

传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从新兴文化产业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动画产业,它也取得了拓展与进步。因而,作品的本土化与民族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探讨剪纸、年画、戏曲、水墨画等传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不同程度艺术表现对于动画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

动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动画由最开始的纸上动画到现今的计算机动画技术,技术的发展给了动画电影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和题材,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满足。正是因为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它。动画电影带给人的是一种视听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不受客观现实的束缚和限制,可以人为的制造出虚拟的真实空间,越来越多的线索显示,对感官体验的追求更加趋于对真实感受的再现,这是对这种特殊艺术形式普遍的追求和发展方向。

动画设计中的传统元素

首先,在动画艺术思维上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具有多种象征和寓意表现手法,传达着人们对于生命与吉祥如意崇拜向往的思想,人们习惯性地把一些图样、植物和动物当作美好寓意的符号和象征,例如有梅树、竹子、松树等代表吉祥的植物,还有龙、凤、鹿等吉祥动物。民间绘画在一定的思维模式上给动画设计提供了许多的借鉴,让其随着自己的意愿任意发挥,而不用受到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有利于让国内的大多数观众接受,从而真正意义去解读动画。其次,对于动画造型的设计,常来源于传统文化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这样有利于将主题的明确,得到观众的喜欢,很容易吸引大量的观众,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大闹天宫》这部影视动画的取材就是小说《西游记》,敦煌莫高窟的角色造型、传统戏曲声音以及动作表演对于他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传统文化对于动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也是颇为重要的。查阅浮世绘传世作品与历史以及明白了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就可以清楚看到法学浮世绘和中国传统绘画二者间的传承。总体而言,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来源则为民族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在动画创作上受到了剪纸、木偶、皮影等民间艺术中艺术表现形式的极大影响,汲取了它们在造型方面的高度概括与夸张,色彩上用色较为单纯。

传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以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表达内心的世界,是精神和审美的理想外化,是情感与愿望的直接表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剪纸就是通过剪或刻将纸呈现出各种镂空造型,并带有简单而夸张的美感。剪纸是一种“线线相连”艺术,主要特点就是把造型特征加以抽象和提炼,突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其构图上进行平面化处理,避免层次重叠琐碎,统一整体的视觉形象让人记忆深刻,产生共鸣。剪纸常采用“花中花”的装饰手法,有利于构图更显饱满,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如南京传统剪纸“喜报三多”,外形由柿子、桃子、石榴组成,“桂花”和“如意”的纹样被刻在柿子上,称“事(柿)事如意”。小剪纸包含很多内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创造能力。中国动画艺术家巧妙地把这种静止的艺术方式进行加工和改造变成可以活动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是首部国产剪纸动画,融合了豫北剪纸设计风格。片中画面元素整体采用镂雕工艺,利用传统民间剪纸和皮影戏元素创造出平面关节的纸偶,对于每个单独的动作则选择逐格摄影来拍摄。然则简洁的造型、纯净的色彩和质朴的纹样呈现出特有的装饰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此外,中国传统元素也被很好地应用于《渔童》这部带有江浙剪纸风格的动画中。第一,对于题材的选择是将近代民间故事进行改编,体现出中国人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普世价值观。第二,人物造型是浓眉大眼的小孩,藕节似的胳膊和腿,穿着红肚兜,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中国娃娃。第三,该片采用精美的构图和鲜亮的色彩,且充分吸取民间美术的养分。渔童、莲花和金鱼等造型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

年画作为民间造型艺术是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作用是驱鬼辟邪、祈求吉祥平安。年画的特点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大头娃娃、女人、天兵神将是它的主要创作对象,其造型设计基于祈求平安幸福、遵循信仰、象征人们的美丽憧憬。动画在造型设计上常采用这种表现形式,利用年画丰润和夸张形态,创造出来的动画形象自然质朴。比如,《哪吒闹海》就集中展现了动画片对年画元素的汲取与创新,它的题材来源于中国神话故事,有助于为角色造型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哪吒的造型主要基于年画中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头娃娃形象,头部很大身体较小、四肢粗壮、线条饱满,将哪吒智慧灵敏的人物形象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历史上可谓是一部经典作品,在动画造型上的设计充分汲取夏商青铜器、汉代的服饰、壁画和民间年画的养分,进行融会贯通。孙悟空、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土地爷等人物,是对神话传说中的角色的造型特点进行分析,造型夸张、大胆,强调角色造型带给观众感受的神似,而非形似,体现了动画角色造型夸张、以形写神的特点。与年画人物动作形态夸张,色彩丰富多彩相类似。在色彩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年画色彩不会受到光源和冷暖对比方面的影响,而是倾向于色块和色块间调和、颜色和绘制对象、线条和色彩之间搭配。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在色彩搭配上也大量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其他颜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些宝贵的财富为艺术大师们给后世留下的,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色,不可替代。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戏曲是综合写意的,本土化也是它的特征。“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肯定是《骄傲的将军》,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大量的传统戏曲元素被运用于动画创作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物造型设计借鉴戏曲脸谱元素。大花脸被用于将军造型设计,豆腐块儿在军师造型上有所体现。第二,许多京剧锣鼓被大量用于背景音乐里,场面表现得极为热闹,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依托传统戏曲创作了适用于动画的音乐。第三,将军的傲气则借鉴于戏曲程式化动作。如将军的出场是借鉴戏曲程式动作,昂首挺胸,踱方步,伴着锣鼓的节拍,一步一顿有节奏的走动着,又如将军听到众人的奉承,一边拿着杯子,一边捋着胡子,表现将军的洋洋得意。第四,戏曲念白增添人物喜剧特点。“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这一句念白以极具夸张的手法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第五,借鉴戏曲舞台化场景。空间感与舞台感是《骄傲的将军》中每个场景的关注点,如将军府的歌舞表演与百官祝寿等画面就像是戏曲舞台开启幕布一样,颇具特色。《天书奇谭》中大量戏曲元素被运用于人物造型设计上,如由“吊眉”演变来的八字眉、白色脸底、豆腐块,由腮红演变来的红晕等,这些元素塑造是极具“中国味”的动画形象。蛋生是一个稚气未脱、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热心善良,帮助百姓。他的造型极具特点,一双乌黑圆眼珠,眉毛为三根短线呈“倒八字”,红色月牙印记位于印堂上,头上扎着发髻,两团腮红,一身黄衫,人小鬼大之模样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袁公形象是一个悲剧人物,在受惩罚时依然要把天书传与人间,自我牺牲并造福人间,具有胸怀天下苍生境界。其造型设计是依据戏曲中关公形象,一双丹凤眼,上弦月印记位于额头,眼下的一条弧线直到腮部,显得颇为沧桑,穿一身白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黑狐精是三个狐精的头,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奸”与“恶”是其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因而将它设计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在丑角形象设计的基础上将黑眼圈嵌于脸,眼窝有一对诡计多端的小眼睛,身着黑色。粉狐精的性格特点是“媚”与“狠”,时常翘起兰花指、扭动腰肢,借用美色迷惑府尹。其造型以花旦形象为蓝本,被设计成一张古典美的瓜子脸,樱桃小口,眉毛呈八字,黑色的眼线被勾在丹凤眼上,两团胭脂晕于眼部和腮部,刘海是由旦角额头上的贴片演变而来,盘着发髻,俊俏中透着妖娆。蓝狐精的头脑简单,贪吃懒做,一天到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痴”和“贪”为他最显著特点。它造型设计是依据京剧形象,脸为方形,额头微白色,圆圆的眼睛,眼睛与两腮间涂有红色的圆圈。县官是典型的丑角,脸像一个豆腐块,脸型呈倒三角,尖下巴,三撮小须,身体枯瘦如柴,穿着长袖官服,将县太爷贪婪的本性和一副“奴才”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店小二依据“茶衣丑”的形象,其造型设计为细长尖尖的脸,八字眉和滴溜乱转的眼睛嵌于脸的中央,留着细长的胡须呈八字形,一张小嘴,瘦高的个子。

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多类别,水墨画就是其中之一。它称得上是传统绘画中极具典型的一类,将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精神充分体现。水墨动画为中国传统绘画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中国水墨动画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画家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理想抱负通过墨与笔的灵活运用将其鲜活体现。线条的长短就为他们情感轨迹,这不是简单的绘画,而是达到了一种写意的状态。水和墨极具中国绘画特点并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形式美,是水墨画的基本造型手段。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特点有许多种,而结构、形态与情趣为其最基本的三点。水墨动画深受传统的绘画影响,因而其中的造型创作吸收了传统绘画的养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风格特征。对于动画造型的塑造并不仅仅只是表面相似,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不似之似”进而将造型的情绪与神态完美传达。水墨动画一方面采取精简的造型风格,另一方面融合传统人物花鸟画造型特征,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并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着力刻画重要部分以突出其特点。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里运用了许多水墨元素。首先为了表现蟹爪粗壮有力,尾部用干脆利索浓墨,中锋用笔,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其次将更好地刻画小鸡稚嫩与活拨可爱,利用笔墨的晕染层次完美体现小鸡的毛茸感觉。再者为了体现虾透明质感,将淡墨与浓墨结合在一起,淡墨占很大比重,胡须用纤细线条与淡墨表现轻盈的感觉。最后为了体现老餘鱼柔软顺滑和懒洋洋姿态,采用流畅线条与淡墨以突出其体积感,再稍用浓墨点缀其胡须,表现更生动。

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它和动画艺术相互共同发展,动画设计能更好地从中国传统元素中汲取养分。这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更加利于现代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众审美观念与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的诉求点,所以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发展史,并从中寻找适合动画设计的艺术创作符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结合在一起,让动画作品既富文化品位又独具原创性,在世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郑余 (1989—),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漫设计与理论研究。

史启新(1964—),男,副教授,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平面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常委。

作者:郑余?史启新

平面设计动画艺术论文 篇3:

MG动画对传统曲艺的传播与影响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不断实现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之间的融合发展,MG动画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将动画设计与图形设计融合的方式,不断将相关设计内容更加多样化地表现出来,提升视觉表现力。在传统曲艺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运用MG动画,可以达到增加作品艺术魅力、与观众情感产生共鸣的目标,实现传统曲艺的多样化发展和传播,让其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变得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MG动画;传统曲艺;动画设计

一、MG动画概述

MG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被翻译为动态图形,其主要通过多媒体设计、电视包装、视频设计等方式,将处于静态的形状和平面图像进行转化,以动态的视觉效果传达出去,同时,还会通过动态文字动画展现的方式,对原本静态的文字进行转换,从而合理推动文字动态效果的提升。MG动画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营造3D虚拟空间的方式,对相关资源和平面内容进行元素的动态化设计,让一些平面内容产生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播。在传统动画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通过动画角色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的方式,帮助观众了解各种各样叙事故事情节内容。而MG动画在设计的过程中,较少进行角色的设计,并未对故事内容进行大篇幅的叙述,进而才能实现MG动画非具象化视觉表现形式的提升。此外,MG动画被广泛应用于视觉标志、手机App及网页设计等领域,实现MG动画与多媒体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MG动画还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不断吸引着观众,与传统平面设计的静态文字相比,这种动态的文字图像和图形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将信息内容传播出去。

二、MG动画对传统曲艺的传播价值

在利用MG动画对传统曲艺进行传播时,小型的设计工作室也可以结合动画设计的优势,制作出相对优秀的作品,还会采用更准确和直观的解说方式表现复杂的传统曲艺理论,强化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加深观众的记忆。MG动画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动态设计的方式展示原本静态的传统曲艺传播方式和内容,与传统的书面说明和传播方式相比,这样能够让传统曲艺的传播更加具有直观性,进而更好地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MG动画表现形式还可以分为二维图形MG、人物MG、三维图形MG等等,结合不同的动画制作软件,可以将传统曲艺的内涵通过主题介绍、角色串联的方式更好传播出去,将作者想要表达的相关信息和内容,以直观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另外,MG动画在传播过程中,强调线的方向和外形,可以通过直线或曲线的传播方式,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全面了解传统曲艺的内容,也可以结合点线面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曲艺在MG动画的传播中,蕴涵着丰富的动态元素,并能够通过模拟空间旋转的三维图形动画,实现视觉表达效果的提升,进而使传统曲艺传播展现出全新的视觉表达效果。MG动画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色彩丰富、视觉中心明确等优势,对于传统曲艺的传播与设计来说,只有在一开始抓住观者的注意力,才能将传统曲艺的传播主题和内涵呈现出来,让主题更加明确,以高纯度的细节和色彩内容,提升传统曲艺传播的影响力与价值。

三、MG动画促进传统曲艺传播的策略

(一)树立传统曲艺传播意识

在应用MG动画进行传统曲艺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根据曲艺文化的特色,对传统曲艺进行包装、推广,结合MG动画丰富的动态元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的优势,对传统曲艺文化进行有效的专题宣传和传播。例如,以《梨园春》节目为例,在运用MG动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创造出3D虚拟空间的方式,将传统曲艺文化进行动态化的文字动画传播。同时,结合平面设计中元素动态化的特征,赋予传统曲艺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为更好地吸引观众,还可以将平面设计中的静态文字、图形、图像以动画制作的方式表现出去,不断让其形成动态影像视觉符号,运用图像来为叙述性的内容进行服务。MG动画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还具有将复杂理论更准确和直观解说的优势。传播传统曲艺,可以结合电子产品的操作演示优势,对传统曲艺内容和想要表达的相关信息进行制作,也可以结合人物MG动画,对想要表达的角色相关信息进行串联,也可以以人物动画角色为介绍主题展示传统曲艺,传播与分享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树立传统曲艺传播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二维MG动画、三维MG动画的优势,通过制作三维图形动画等方式,实现对传统曲艺的有效宣传。

(二)运用MG动画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MG动画对促进传统曲艺传播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在运用MG动画传播方式的过程中,可以与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利用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优势,实现对传统曲艺的有效传播。而且在以往的传统曲目传播过程中,主要采用现场演出的方式,对传统曲艺进行传播。在用MG动画传播方式的过程中,为增强曲艺表演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则可以采用制作MG动画、网络直播表演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对传统曲艺文化进行传播。比如,可以先运用MG动画技术,对传统曲艺文化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设计,并通过搭配色彩的方式,吸引观众,也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平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方式,提升作品设计的艺术魅力,进而更好地调动观众参与到传统曲艺文化的学习中。观众在了解有关传统曲艺文化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网络直播表演方式,进行互联网传播,可以采用说唱相间的叙述表演形式,对相关文化内容和曲艺艺术进行传播,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曲艺文化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强化受众对于相关文化和内涵的理解。另外,MG动画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在运用MG动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网页制作、视觉LOGO制作等方式,以网页和视觉LOGO为展现形式,传播与弘扬传统曲艺,进而给人以动的感觉。

(三)加强曲艺传播内容创新

在运用MG动画进行传统曲艺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传统曲艺传播内容的创新,只有丰富传统曲艺的传播内容,才能更好地让中国传统曲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形式与受众学习和欣赏需求相结合。在MG动画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传统曲艺的文化内涵和價值进行挖掘,还可以将网络平台中常见的说唱、套词、喊麦等内容,与中国传统曲艺艺术的展现方式相结合,融入相关网络化的信息内容,进而更好地提升传统曲艺传播的吸引力。同时,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说唱为主、演奏为辅的表现方式,传承与弘扬传统曲艺文化。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以叙述曲艺为辅、表情手势表演为主等方式,通过动画设计的形式传播曲艺文化和内容,进而不断优化传统曲艺艺术的结构和美学特征。

(四)培养MG动画传播人才

新时期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曲艺传播工作的稳定发展,还需要积极培养MG动画的传播人才,加强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进而更好通过动态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提升传统曲艺文化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要积极对传播人才在MG动画设计和传播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不断帮助传播人才了解人物MG动画、二维MG动画、三维MG动画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还要会运用多种多样的动画制作软件,实现对传统曲艺的有效弘扬,不断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更好地通过动画传播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强化观众对传统曲艺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了解。同时,MG动画具有色彩丰富的特征,还要提升传播人才在MG动画主题设计和陪衬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进而通过高纯度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设计,提升传统曲艺传播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相关工作稳定发展。

四、结语

在促进传统曲艺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传统曲艺的传播意识,积极学习MG动画的传播方式,同时,结合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需求,帮助传统曲艺文化更好适应现代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传统曲艺传播内容的创新以及培养MG动画传播人才,也是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制作人员的审美设计能力,让其更好满足传统曲艺传播的工作需求,保证MG动画相关工作循序渐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奇.新媒介时代如何打造传统文化品牌:相声表演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J].四川戏剧,2018(6):29-32.

[2]赵明月.浅谈民间相关曲艺活动对传统曲艺艺术传播的作用:以平顶山市马街书会为例[J].北方音乐,2016(3):77,85.

[3]高博.浅谈新时期中国传统曲艺对外传播的契机、意义与途径[J].曲艺,2020(5):42-44.

[4]郑庆杰,卫玉栋.寂寞的锣鼓:社会学视角下的江西农村曲艺保护与发展[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25-35.

作者单位: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蒋卫刚

上一篇:传媒与计算机技术论文下一篇:教师思想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