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幸福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被扭曲的幸福范文一

大陆人民曾经将当做人民大救星一样崇拜。在他们心目中,形象就如同《东方红》里歌唱的那样光辉灿烂,用尽毕生精力为人民谋幸福。四十多年后,中国共产党再次将自己标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青天。

继“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这两个政府的流行语之后,新的热门词汇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诞生了,这就是“幸福”。

去年,在人大会议上发言时这样表述他所理解的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今年人大会议之前与网民在线交流时,他又进一步阐发了幸福观。他认为谋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无权利 不幸福

官员们已经就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达成了共识。各省大员也纷纷摆出自己的五年规划,一时间,幸福春风吹满地,全中国似乎都露出了巨大的笑容。两个由雄心勃勃的下届常委竞争者领导的人口众多的地区,已经将增进人民幸福列为了首要目标。广东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的口号,重庆的目标则是建成“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

党是怎么定义幸福的呢?喉舌《人民日报》表示,提高人民幸福水平的关键在于“让钱包鼓起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保证人人都有工作和住房。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党对幸福的理解远远不够充分。生活水平是衡量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幸福的其他关键方面,却完全没有被党提及。

政府并不认为政治自由和权利与幸福感有太大关系。去年8月,总理谈论政治改革重要性的言论,曾经令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燃起了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异见人士的打压。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警力戒备也大大增强。

这些问题本来曾是提出的,他还经常讨论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但保守派将这些贬斥为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价值”。

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话更加直接,他告诫人大代表们,中国如果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面临“内部动乱的危机”。

政府对幸福口号的推销,一方面承认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遮蔽了另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包括尊严、正义、平等和个人权利与自由。很多人明白这一点之后,自然会提出疑问:如果没有尊严和自由,谈何幸福?

通过承诺给予人民幸福,党还希望表现出关心人民疾苦的姿态。但实际却存在着众多难以跨越的障碍。例如造成城乡巨大不平等的户口制度,又如非法截留访民的黑监狱。在今天,维稳仍然是社会的常态。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者高敬文指出,令人民对政府改善他们的民生心存感激,这种想法根植于仁慈的君主向臣民施舍的传统思维。这种看待政府的观点不断延续,没有社会存在的空间,也就不会产生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南辕北辙的幸福之路

人们欢呼,十二五规划为未来的“幸福中国”勾画了蓝图。但实际上,“幸福中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盖洛普著名的幸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只有6%的民众感到幸福,相较之下丹麦感到幸福的民众达到了82%。居住在第一线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更好,却更少感到幸福。对于过去30年统治合法性依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支撑的政权而言,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自从邓小平宣布“致富光荣”后,一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此外,数百万人也从改革中改善了自己的境遇。但在过去十年,人均收入占GDP的比例却毫无起色,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难以弥合。中国人民再次认识到了这样一个真理:物质满足总是相对的。

糟糕的环境状况、收入分配不均、房价畸高是人民最常抱怨的因素,在全世界被调查的155个国家中,中国的幸福程度仅被排在第125位。中国国内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受访的1350人只有6%认为自己幸福。

更讽刺的是,最近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有11%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自由表达言论将有助于增加国家的幸福感。但出于打压异见人士的考虑,中国的网络长城加强了管制,访问敏感的国外网站愈发困难。中国的网络监管部门甚至了一道命令:所有网站都得删除关于“94%的中国人不幸福,财富分配不均是主因”的相关报道。

两会闭幕前,告诉记者,他剩下的两年任期并不会比已过的八年轻松。除了将通货膨胀之虎牢牢锁在笼中的难题,反腐败这一最艰巨的任务正在等待着他。就在两会之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严重的贪腐问题被查处。当一个政府说要全力遏止腐败时,就意味着腐败问题已病入膏肓;同样的,当政府说要全力让老百姓幸福时,就意味着人民的幸福状况亟待改善。

罗杰根据《中国青年报》、《南华早报》、《卫报》、《经济学人》等综合编辑。

被扭曲的幸福范文二

如果你觉得不幸福,请修正你的欲望……

“房贷和居家支出3000元以上、两辆车按揭加花销至少7000元,房子的装修以及家电的按揭2000元,各种保险2500元,房屋存储5000元……固定支出外,还有人来客往、奉养父母、额外花销……”

26岁的英子坐在星巴客里,打开笔记本一笔笔地给记者算,总结是:“每个月还完银行按揭,也就剩两三千块钱,连商场里稍像样的新装都不敢买,今天还是你说请客,我才来星巴客。你说,我结婚是为什么呀?”

英子跟老公的年收入约30万,而这个城市里刚刚公布的人均年收入,是1.3万元。

记者能报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精英1+1

“我想念自己没有结婚的时候。”

名牌大学毕业,在一家中型外企做管理,收入不错,潇洒独立,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或者像最初结婚的时候也可以。”

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住在六十多坪的旧房子里,虽然小了点,但有一个钟点工帮忙打理卫生,除了偶尔下个厨,基本上是零家务。饭后一起出门散步,老公打球,她放狗,回来泡一个薰香浴或挤在沙发上看一张碟片,周末跟双方父母一起登山……正是英子想像中的生活。

对于这种生活她规划已久。当初找男朋友的时候,她就划定了标准。现在的老公潘登就像是为她量身打造,一样是外企员工,外貌和收入上佳,父母退休,支持儿女们独自生活。

彼此验证了品位和经济实力后,又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你是我今生最好选择”的含情脉脉,认识一年后,英子做了幸福的五月新娘。

英子时髦洒脱,潘登精明强干,朋友戏称:强强联合。

婚后两人选定了一家中高档小区,房价自然居高不下,同时潘登还按揭了一辆小车。虽然积蓄都花在首付上了,但两人彼此打趣:“没关系,每个月车房贷款加起来,没有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

新房开始装修,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预算一次次超支,家用电器统统是最好最贵的,幸好仍可以按揭。钞票流水一样地花出去,英子的母亲心惊肉跳:“同时又买房又买车是不是太奢侈了?你们才工作没几年,还是该降低一点标准,留点积蓄。”

两人相视一笑,父母还是老思想,新时代谁还存30年的钱,然后在60岁的时候再住上新房?

“需要”“想要”和“得到”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没过半年,潘登升职,上调集团公司。这本来是件好事,只是办公环境陡然上升了不止一个格调,往来皆老总,午餐地点从西餐厅直升到私人会所,潘登开始觉得自己那辆福克斯挤在一堆中高档轿车中,怎么看怎么碍眼了。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英子公司里资历比她浅的同事也都开着小车。两人一咬牙,又买了辆马自达6。

双方老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了,但两人合力说服了他们,车子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交际应酬中显得无比重要。

像大多数外企那样,你一年能拿到十万还是三十万,由你的工作量而定。潘登始终认为,在这个物欲膨胀的世界,有欲望,才能更接近目标。你要“想要”了,才有可能去“得到”。

英子挑不出这句话的毛病,但骤然加大的家庭支出让她懂得了四个字:锱铢必较。

潘登开始争取一切出差机会,冲刺所有合理不合理的目标;而英子的专业是日语,接外单的机会多,悄悄瞒着公司半夜苦干。

父母家里去得少了,朋友聚会能免则免,两人异口同声:趁着年富力强,要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

现在回想那两年的拼命,英子觉得很惆怅:“我老是在想,要是我们没有那么早把自己标注为精英,幸福是不是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什么是好生活?

三十而立,潘登在生日宴上许下的愿望是:尽快换一套高档小区的住房。这个城市的房价正在像一部失去控制的电梯,你以为它到顶的时候,下一秒它还可以飞升。

潘登坐不住了,他计划让自己的父母卖掉房子搬来和他们一起住,以筹出首付款。

英子当然不同意。但在那天晚上,她也发现老公的眼角有了好几道皱纹。一个才刚过30岁的男人,怎么这么快就显出了老相了?

一件锦袍上找出虱子后,你会更快地发现更多的虱子。很快到了年终总结,英子拿了一个优秀员工奖,公司奖励了五天假期和两张去香港的机票。以前酷爱旅游的英子,已经一年没有出过门了。

回家跟老公商量,潘登考虑了半天,才说两个人旅费就要花几千块,再加上购物,可以买新房的两个平方,再挥霍一点,一个卫生间就没了。这次英子不依不饶,但潘登打了N个电话后,遗憾地告诉她五一节要加班。英子只好作罢,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加班,就是为了躲开去香港。

英子眼前一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同时涌了上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去小馆子吃饭,潘登开始提醒她不要总点香辣蟹和水煮鱼;再后来,没做饭的时候他宁愿在家吃泡面,说喜欢康师傅的味道;他可以花一个月的薪水买套新西装,而内裤穿破了三个洞也不扔;英子一直用的CD香水,他告诫她这是化学品;想买一套高档化妆品,他又说你其实不化妆更漂亮……

假期不再出门旅行,周末一定在家做饭。由于工作繁忙,运动是谈不上了,以前所有的爱好也根本无暇顾及。

他不再絮絮叨叨地跟她说一些烦心事,好像无敌超人;除了每天的早安晚安,知心话基本没有;她加完班的时候,他多数已经鼾声如雷;卿卿我我挤在一起看电影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他出差和应酬的时间永远比在家多,再好的房子都像个旅馆,而她就是服务员。

天啦,英子想是她错了还是这就是男人的成长?难道生活就该是这样?

她想念一年前的潘登,他会帮她洗头,会抱她上床,会跟她调笑,会在周末打场蓝球累得像头牛冲进厨房;会在情人节突然出现在她办公室门口,手里抱着一大把俗气但仍然让整间公司轰动的蓝色妖姬。

这些都让她震惊地发现,所谓的强强联合简直是个骗局。以前单身时生活潇洒快意,蜜里调油。结婚才两年,她却惊觉床头金尽,潘郎又老,而好生活――开着车,计算着下个月是油费重要还是为自己添双好鞋子,这能叫好生活?

欲壑难填

潘登的烦恼不比英子少。他要面临的问题是: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以及为将来作准备。这一切都需要钱。于是亲情、友情、爱情、兴趣,都变成一笔笔账单,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他买单。

付出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他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副总,但收入的增长还是追不上消费的翅膀:房价又涨了,银行又加息了,股市又动荡了……甚至同级别的张总又换了辆新车,都能让他心惊肉跳。

回到家他越来越没有力气说话,是欲望膨胀还是压力太大?他也说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像得了强迫症,被一波波的浪潮推着,向着更好的房子和车子迈进,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外鲜内焦。

老婆不快乐,他也知道,但眼看着朋友同事一拨拨地换房换车换VIP卡,你能不追赶吗?能停下脚步去度假吗?商业社会,不进则退,他不可避免地要与更多客户谈判应酬、斗智斗勇、喝酒熬夜。英子患得患失的小女人心情,他确实是顾不上了。

但他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社会的错,是社会鼓励年轻人消费,反正什么都可以按揭。他皮夹子里有三张随时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而按他们的计划,今年该有个孩子了。

这次英子死活不同意。

“孩子,你拿什么来养?车子房子家具家电,统统在按揭。你知不知道养个孩子要多少钱和时间……”

他望着披头散发泪流满面的英子一阵茫然,两人月入数万,还养不起一个孩子?那个柔情蜜意爱撒娇的小妻子,消失到哪里去了?

钱钱钱!他不打牌不抽烟,不包二奶没有坏习惯,工作努力拼命,前程远大,可为什么幸福却离他越来越远?

编者按:两位精英一定没有看过印度的《摩奴法典》,里面说:如果追求幸福,为人就要知足。节制欲望,是幸福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社会的竞争也是无穷尽的,欲望若超过负荷,先不说是否壮志未酬身先死,就算有飞黄腾达的一日,也已朋友失交,恋人失望,老婆落跑,孩子看你像看陌生人……银行的按揭是还完了,可感情又成了负资产,且随着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有些感情再也平仓无望。

上一篇:作品教学现代文学论文下一篇:宿根花卉园林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