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经验

2023-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考研经验

我的考研经验

考研准备时间长,自主性强,说它 是一场马拉松绝不过分。考研不只是考试技能上的挑战,也是在个人身心上的挑战,所以准备自然也要从技能和心理能力上取准备。虽然我考的并不算好,但自我感觉还是有几分收获,所以还是想和你分享一下,。我觉得考研真的让我在能力上成长了,因为我用心做了准备。我的经验主要是平时一些想法的总结,我把它总结成下面几句话:

1、速度效率

这四个字是我在考研期间的口头禅,呵呵。。。速度就是翻书的速度,效率是你你翻书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的速度。翻书的速度和真正掌握知识的速度往往是不对等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一秒内翻过一百页书,然后他还掌握了这一百页书的知识。。。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高中或初中,大家都是速度越快,效率就会越低;到了大学,情况好像就变了,速度越慢,效率也越低,速度快了,效率反而高了。我想,其中的原因,在表面看来是大家在大学有太多其余的事情要做,所以杂念太多,看书时速度一慢,杂念就会蹦出来。。。然后就神游天外了,但是我有另一个理论——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变发达了,然后就导致我们可以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还可以同时做另一件事情,这样在平时也许是可以的,但是在考研时,脑子里同时装着两件事情可就不行了。把其余事情踢出脑子的方法就是加快速度,速度一快,你的脑子就被逼着集中到书本上了,又由于我们的脑子发达,所以接受知识的效率并不会因为速度而降低。。。所以当你在

桌子旁边坐下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应该是深呼吸,然后脑子里闪过四个字:速度效率。

2、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

这句话是针对我们潜意识里的惰性。它的意思是一知半解害死人。在复习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好多东西自己都已经会了,但做题的时候不是漏掉东西,就是要想好久才能想出来,速度太慢。这是因为对知识还不够熟练,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复习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繁琐的公式,定理,那么多单词,谁都会望而生畏,从而在潜意识里产生惰性,于是在看书的时候总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似的,这样就会对好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结果就是做题这里错一点,那里错一点,对于数学,那就相当于全错了。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耐下心来,搞一点是一点,一定要把知识理解透彻,记到脑子里去,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你的知识,只有存到脑子里的,才是你的东西。

3、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复杂的东西都是由一个个单元拼起来的,所以基本的单元才是最需要认真对待的东西。只有积累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游刃有余的做复杂的题目。英语中的单元就是单词,语法,数学中的单元就是定理,公式。但对于数学,我觉得他的单元还包括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也就是说,数学中的好多题目都是有一定套路的,这个解题思路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这样在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思路了。政治的话要记住整个框架,就是目录,

小标题,当然还有好多小的知识点。政治很重要的是《马哲》部分,需要去理解,其余部分就是系统的去记忆了。额,你们的专业书湖大用的好像是刘辉煌编的,你有没有呀?

4、一个好的研友是考研成功的三分之一

考研时间很长,所以是持久战。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飞的快,两个人飞得远。要想走过考研这么漫长的一段路程,就一定要有一个好伙伴。这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难事,是吧?要实在不行,你就把我当你的研友。我很乐意呦。。。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考研的时候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别让自己太累,时时保持清醒,这样效率反而会更高。平时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散散步呀,或者去二田跑步也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到了夏天5点钟左右,二田会有非常壮观的景象哦——好多校运动员训练的场景,呵呵。从他们的训练中,也许你也能体会到自己应该怎样练习。

6、资料在于精,不在于多

考研资料很重要,现在没有老师给你找资料了,只有靠自己,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资料。对于重要的书,要买新的,因为只有新书加上自己的笔记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系统。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比较好的资料:

数学第一轮以书本为主,吃透定理。高数就用同济的,不过一定要结合配套的习题,那本最厚高等数学习题详解非常好,可以边看书

边做习题,然后线代用同济版的,概率用浙大版的。数学第二轮用书用李永乐的吧,陈文登的不适合你。李永乐的线代非常好,在第一轮也可以看一看。第三轮的复习就是习题练习了,李永乐的400题还是可以。历年真题是重点。

英语的话,记单词可以用《星火英语》,新东方的不系统,也不符合我们的习惯。习题的话,所有的黄皮书系列都是很好的,包括阅读基础篇,阅读提高篇,作文,每一本都很经典。然后平时可以背作文,通过背作文来记单词和语法,还能积累语感,一箭三雕。

政治的话,有一本资料听说非常好,叫做《风中劲草》,里面的东西很系统,也符合每一年考的内容,不过这本书可以晚一点买。

考研有多种目的,不过,过程却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自己主动一点,把考研看成是一个增长能力的好机会,从各方面下手去准备,这样,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不会后悔当初选择考研的。不过只要认真准备,考研一定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轻松快乐地去准备吧,我未来的老婆。。。有什么需要就找我,别不理我了。

在给你看一篇考研经验,他可是考上同济的高手,可以参考一下哦。

第2篇:我的考研经验

2009年的研究生考试结束了,我很幸运的考入了东南大学,2010年的考研炮火更猛烈了,在此写写考研数学的复习攻略,让未来的研友可以把握自己的方向。文章比较详细,包括辅导书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和最后的冲刺还有心态的调整。想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的同学可以耐心看看,我不敢保证你10年考150分,但保证对你有好处,按照我的思路复习,只能说是对你有好出的。

第一部分:辅导数的选择

课本部分:

高数: 用同济版本的高等数学,第六版,如果你用是自己学校的高等数学书,建议你换成同济的书,如果你是五版的,也可以。

线性代数:同济版本的线性代数(工科数学) 第5版,如果你是四版的,也可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用浙大3版的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很经典的教材。

复习全书:个人推荐对高数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功底不好的)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在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吃透的情况下可以稍微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对高数把握很好的同学(功底好的)用陈文登的

复习指南

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该书注重的是基础和概念,十分贴进考研真题,可能有人说他的概念太多了,而且比较简单,但是,考研不是竞赛,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一定计算量和思维的题目, 考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历年真题可知,数学不是很难,但是高分比较难考,因为很少人认真仔细的推理证明概念,还有很多人对定理不熟,在这里就体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的作用,它含有一定的计算量和基础概念,很适合对高数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功底不好的);

陈文登的复习指南:该书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该书也被称为数学的权威,但随着考研的时间推移,考研重点的改变,此书地位有所降低,但该书中很多的证明例如:关于中值定理的证明,不等式的证明,还有陈被很多人批的微分算子法(该方法我很喜欢,也不超纲)可以说是高等数学的泰斗,他本人也是泰斗级人物。

本人推荐李永乐的书:《数学基础过关660题》,《400题》,《最后冲刺135》

历年真题: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解法,比如李永乐的真题和陈文登的真题解法是不一样的,根据你用谁的书而买,我当时是用两本书参考的,呵呵,感觉挺好,可以买两本真题。。如果买真题推荐:李永乐的真题和陈文登的真题

第二部分:时间的安排

2月——5月:任务比较重,你要把数学课本自己仔细的看看,书上的例题和定理都要自己证明,特别复杂的定理可以了解,就像09年真题考了书上的定理证明,很多人会用定理,却不会证明,不可以的,课本书后的练习可以不做的,个人感觉没必要。在这期间你还要把复习全书仔细的看一遍(2个月时间),每天要计划好自己要看到哪里,计划是必须的,过程刚开始是痛苦的,但进入状态后就会很喜欢做数学了。在这期间,你的重点要放数学和英语上,数学保证有一半时间以上,至于专业课和政治你不用着急,现在不用看,可能开始你自习还没动力,但我告诉你,不考好点,在金融危机下找工作也不简单。而且数学是走向考研成功的第一步,数学在考研里地位是占半边天,不好好复习数学,意味着成功的几率几乎没有,除非保研。

6月——8月:报辅导班的就还有一个月自己用了,这时最好是把复习全书自己做一遍(一个月到2个月时间),这一遍针对的是计算量的提高和思路的打开,每道题目都要自己认真的做做,不会的题目要记号出来,期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基础过关660题》当练习做做,暑假里,想考上的同学尽量不要回家,在学校复习,回家也不要超过两周,夏天比较热,心情可能会很烦躁,这个时间是很重要的,心要在书本上。报班的同学注意了,辅导班上课时,不能把自己的计划给打乱了,自己的计划要按部就班,要不会很郁闷,后期时间不够用影响心情。

9月——10月:这一个月是针对不同的同学,数学复习好的同学可以开始做《400题》,要按照考试的要求做,改要严格,可能你只会一点,考到80分甚至更少,不要灰心,题目是很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和把握考试时间。心态要摆平;数学感觉没底的同学要注意了,这个月很重要,你必须把复习全书再认真的做上一遍,这一遍是针对的方法和思路,把握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考察知识点,不用每题都做,拿到题目找思路,有思路和方法的题目可以跳过去。重点把上一轮记号的题目做好,这个时间训练的是你拿到一个题目你自己开始分析出题思路,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有什么样的陷阱,有几种方法,什么方法最简单。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方法想,后期会很舒服的,因为后期熟练后就是不用大脑思考的体力劳动,也是传说中数学的最高境界;

11月——12月:这个月要做真题,你可以一天一套试卷,也可以两天一套,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评分,可能你感觉很累了,这个时间也是大多数人瓶颈的地放,很多人在这时会很郁闷,感觉自己没希望,感觉自己很累,可以听听励志歌曲:像我喜欢的从头再来,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期间可以稍微休息一个下午,这月要把真题认真的做一遍和认真的推敲一遍。推敲过称你会发现你理解的深度又提高了。有的题目你可能很熟悉了,在复习全书里做过了,但要想想你第一次做的时候有思路吗?

12月——1月:这时间很紧的,你要看政治什么的,但数学不可不做,要把真题仔细的做上一遍,这一遍针对是你上次不会的题目,这个月数学要保证每天4小时,注重的是思路和方法。这个时期复习好的同学应该感觉数学比较容易,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模拟题。练手感。。。 1月——考试:查漏补缺,重点是把握思路和方法,计算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部分——数学里三大权威的泰斗级人物的辅导班:

高数:陈文登,他的课是上课没资料就是记笔记,笔记和他的复习指南很多是相通的。可以说很多一样。听听课就是相当于他带你做题目,在你把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做好的了在听相当于再复习一遍,开开思路

线性代数:李永乐。他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可以说是考研书里的精华了,他的课是讲内部讲义,有补充题目,很多都可以在论坛上找到,报不报他的班看自己兜里的钱多不多了。我感觉他讲的知识是满好的,就是比较死气沉沉,可以上他的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曹显兵,他的课还是比较好的,比较风趣,就是没有像李永乐那样的数内部讲义。用的资料是厚厚的,没时间看完。。最后就看了他的课上笔记,挺好的

第四部分——研友的选择:

研友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你要找作息时间和你一样的,同性别的研友,你们可以相互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你要找优势互补的研友,这样可以提高你的差的,辅导他的差的学科,共同进步。研友是十分重要的。研友不要超过3个人,最好2个人,每天一起看书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相互鼓励,自己就不会孤单不会累了,对了,每天要吃一个苹果,保证健康O(∩_∩)O哈哈~ 后记:考研不是考智商,虽然智商很重要,天道酬勤,当你每天一睡醒就想着看书,脑袋李只有看书和睡觉时,你就考上了

同意的要回贴哦,让更多的战友分享

最后附:考研数学复习中的几种境界——判断你复习的进度及程度贴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506572&highlight= 书的图片在附件里

我只想写我感触最深的体会,其实大家只用看蓝字的六句话,其他的可以不用看。

第一句话:计划很重要,考研一定要有计划。比如我在八月份开始复习时拟定了从八月到考试每个月大概需要做的事情,这样心里有一个全盘的打算。然后到每个月复习时我再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我称之为八月计划,九月计划,以此类推。

第二句话:也是我第二次考研的最深体会:竞争优势理论:我认为每个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优势科目。因为只有有了优势科目,你才能赢得竞争的优势。然后努力使自己的其他科目达到平均的水平,至少不要太差。

分析每年考第一第二学生的分数,他们至少有一个或两个科目的分数是最高分(一般是这样),而其他的科目也不低于平均的水平。所以他的总分加起来很高。

第三句话: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第一次的失败使我认识到考试复习一定要抓住重点。我第一年的分数是70 64 109 96。我分析:政治70,没有太大的提高余地了,而且我觉得考70分也足够用了。英语64,如果能提高十分,那么肯定比一般的人多好几分。所以英语要下点功夫。数学109,太低了。如想考高分,数学至少考140以上,数学一定要下劲。管理学96,太低了,因为人家都能考110多。有20分的提高余地。而英语与数学和管理学相比,显然数学,管理学的提高余地较大。毕竟他们是150分的卷子。数学和管理学相比,数学很实在,来不得一点运气,而管理学相对来说不太好抓。所以我决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管理学其次,然后是英语,最后有时间看看政治。

最后证明我的战略也是正确的。我数学考了140,提高了31分。管理学114,提高了18分,英语66,提高了2分;政治67,下降了3分。我觉得一定要在150分的两门课上花时间,就算你花全部的时间在英语上,也不可能从64提高31分到95,而花在数学上则能做到这一点。

当然今年考试我也有遗憾,数学扣的十分都是简单的计算失误,英语花了很多时间才提高两分,政治花的时间也不少,而且分数普遍高的情况下还下降了三分。但是从总体上我的战略来说还是很成功的,提高程度与我个人重视的程度完全一致。

第四句话:总结很重要,一定要总结。以数学为例,第一年我很少总结。第二年,我做了很多的数学笔记。有人问都记些什么?首先记那些你记不住的概念,定理;然后记那些你不会用的方法技巧;再记那些你做错过的题目,最后记那些你可能会犯的错误。记的过程也是总结的过程。当然不能是简单的记一下,要总结归纳;记完了也不能放一边不再管,要经常翻阅。所以拿到今年数学的试题时好多题目都是我平时容易做错的,一做到那些题目我就想起这题应该注意什么,哪儿容易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错误的发生。我在考试时我就想:幸亏总结了,要不然还不知做错多少呢。

关于各科复习的一些个人观点:

(第五句话):政治如果你能把书反复的看上几遍,再稍微做点题目,肯定不会差。

。对于辅导班,完全没必要上,吹牛是多数,至于效果,根本不如自己看书。我觉得上辅导班一点用没有。

对于押题,我就觉得看看即可,没必要一题一题的背。

政治我用的是2004年的参考书,没有买05年的。当然我也看了新增的考点。教材是高教学生司编的,然后我做了任汝芬的序列二。虽然我做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收获,不过我想如果想在那么多的参考书中选一本比价好的,也只能选他了。最后的模拟题我是从网上下载一些随便做的,反正网上讨论最热烈的,我都大概看过。

其实,对于第二年考研的人,政治一般很轻松。因为第一年考时总是听信网上的一些押题还有辅导班的宣传,弄的很担心。其实,辅导班就是骗钱的,那些吹今年押到多少题的人更是吹牛。今年陈先奎又吹他押到多少题目了,我看过他押题的那本资料,太多太多了。对于一个考点他从那么多角度去分析,总有一个能押到,可是那跟我给你一本教材,告诉你就考这本教材上的有什么两样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目多总结。

对于数学辅导班:我觉得如果上数学辅导班,那还不如把钱花在上政治辅导班上。至少政治还能押到几个题目,而数学就算他讲的再好还需要你自己去做会。我上过陈文登的辅导班,就是去抄笔记。一点收获没有。

(第六句话):对于数学,我复习的过程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8月9月)--李永乐的经典400题(10月)--李永乐的超越135(11月)--模拟(12月)--总结,模拟(1月)。。而且我觉得把陈李的书搭配着用可以同时吸收他们的精华,效果真的很好。

对于数学参考书,我力推陈文灯的和李永乐的。李永乐的复习指导我没有用过,不知怎样。我一轮复习用的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觉得真的是好啊。尤其是高数部分,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做完复习指南,我做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这本书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我觉得模拟题至少要做一遍李永乐的这本书。做完了这本书,我又做了李永乐的超越135,因为到最后一两个月了,需要把基本知识再复习一遍,而李的这本内容既经典又少,不像陈的那么厚,所以很合适这个时候复习。而且李永乐的线代总结的特别好,比陈文灯的要好,而且很有用。最后一个月我就随便找了点题目来做了,在这里提醒一下:龚冬保的模拟题真垃圾。他的小题目有点难,我觉得。大题呢,又太偏。我就是看他后面说做他的题目能考多少分,考研一般就考多少才买了他的模拟题的。可是我每次做他的题目只能考一百零几分。我之所以在这儿骂他,是因为他的书太次,而且最后把我的心情搞的很不好。根本不值得买,谁买谁后悔。

还做了几套合肥工大的题目。今年也不知道为什么合肥工大的题目这么火,我于是就做了,觉得很好,至少感觉他的题目和考试真题的感觉很像。

对于英语:觉得比较失败,花了很多时间才提高2分。不过对于作文我还是比去年提高不少的,我估计考试时两个作文肯定接近满分,要不然考的肯定不如去年。作文我买了一本索玉柱的,名字叫什么忘了。那本书很好,有很多不错的经典范文和句子。我背了几个套路,结果在考试时用的很顺手。对于作文,我建议大家背几篇范文,考试时开头结尾用范文来套,作文就增色不少了。

对于我考的管理学,请点击这里查看,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

我的复试经历

复习重基础

先来说一下选择辅导资料的问题。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偏"稳"。概念、定理、公式解释的清楚,题目多来源于历年真题,方向感很明确,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都是直接和考研数学相关的方法,实用性极强,对考试的指导意义很大。题目数量合理,难易适度,避开了偏怪题的讨论,直接指向考研数学最常见方法的讨论。对于基础不好的人来说,可以迅速进入考研数学的复习模式和状态,由于现在的考研数学很重视基础能力和基本功的考查,所以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所带来的复习效果我认为效率会偏高。对于一个基础不太好的人来说,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是螺旋式全方位提高,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则就是快速的迅速提高。如果对一个想考一个很不错分数但并非超级高的分数的人来说,做李永乐的书也就够了。

还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任何辅导书都要自己做,遍数越多,理解越透,但不要遍数太多,太多了有时候后几遍的边际效果就不太明显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复习就是看遍教材,基础不好的就是还没看教材的这种界定还不是很科学的。你没看教材直接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仍然会出现有的地方很模糊,理解起来很困难,影响了你的提高质量。就算看遍教材,概念定理公式也很熟,你也未必能有好的基础。所以科学定位自己,是选择复习模式的关键。

抓历年真题

考研科目较多,相对来说时间也比较紧。任何复习都要付出成本的,因为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成本。题海战术有它的特殊优势,但考研考的不只数学成绩,你的复习还要包括其他几科,考生追求的应该是综合的提高,也就是一个整体观念,是一个协调过程。所以既然在有限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求得复习的条件极值,就必须要找准方向,少走弯路。

怎样复习才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呢?做历年真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考题。只有先和历年真题"过招"之后,你才能有个正确的方向感,在以后做的大量的题中,包括对做什么样的模拟题的选择当中,才能心里有数,才能知道哪些题是好题。

有种观点说历年真题要放到最后才去做,以检查自己复习的情况。这种观点对于数学基础超级好的人也许适用,但对于大多数基础一般或者说不好的人,又是第一次接触考研数学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合适。道理很明显,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让你去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先看地图再按照地图指引的方向再去找地方好呢?还是直接就去走,然后走走发现不对,再去看地图,不断纠正自己的方向好呢?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明智一些,就算采取两种办法的人通过努力得的分数是一样的,那前者花的时间可能也要比后者少,无疑在其他科目中获得了相对的时间优势。这里呢,我们假设把数学基础好的比作一个熟悉路的人,由于他很熟悉,即使走错了,也不会错太多,也能马上纠正方向,就算方向最后不对,也许靠他的数学底子也能够考的很好,但对于一般数学基础不好的呢?就没这个时间了。

选择辅导书

第一轮:李正元、李永乐的《数学复习全书》+辅导班笔记,这本书在数学复习方面是比较实用的,连续多年热销。如果考生在10月底前能将其看完,数学复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不妨与辅导班笔记结合在一起看,比如辅导班20次课,每次的内容用3-4天处理完,包括笔记和《复习指南》的对应章节,这样不到三个月就能把数学详细的复习一遍。还要强调一点,辅导班的笔记应该认真看,而且不宜隔太久。

第二轮:李永乐主编的《基础过关660》是供第二轮复习用的,这本书把知识点又梳理了一遍,题目也比较好。如果在经历了首轮复习之后,自我感觉效果很好、复习的很扎实,用这本《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是比较合适的。

冲刺阶段:李永乐主编的《数学经典400题》和赵达夫主编的《数学模拟考场》,这几本书题的质量很不错,是数学系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永乐的《数学经典400题》:难,和朋友讨论过上面的题目,一道小题可能就综合了几个知识点;

胡金德《数学预测试卷》:难,周围不少人做后备受打击;

上面提到的三轮用的复习资料,每位朋友各选择一本就足够了,而且时间紧迫,甚至可能来不及组织三轮复习,大家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辅导书,必要时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

大量题目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李永乐、李正元的《数学复习全书》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没有很花哨的方法。重点推荐李的线性代数辅导,薄薄的一小本,但是真正做到了精,能作透者必能把线代领悟。另外,统计概率大家一定不能小看,因为这一块内容不难,但是最容易失分,大家一定要把容易的内容拿到手。

考研不象高考,无人领路,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选择决定成败"。

回忆大学四年的生活,我的心情别有一番滋味,有过酸也有过甜。我在这里就以个人的经历、经验作为一个例子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大学四年前,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家中等待着入学通知书,然而等我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却令我大为失落,我收到的是南昌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的录取通知书。我尽管心中充满着郁闷,却还是迈着沉重的步伐登上了开往南昌的火车。入校后,我也是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找不回以前的那种自信,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97届的师兄,他的一番话令我好梦初醒,“好的大学不一定保证都出好的大学生,而差的大学却能培养出好的大学生;况且身为江西人只知道说省外的大学好,而自己却不去为江西争光,为江西奉献,那么江西始终不能发展,不能进步。”自从那一次谈话之后,我重新振作起来,找回了失落的我,找回了信心,今日以昌大为荣,明日为昌大添彩成了我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

大一大二的生活与高中的生活大同小异,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自习,还是过着高中时一样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学习是枯燥的,但是大学生活却是美好,我并没有学习的缘故而忘记了品尝大学校园生活,我也会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四年来,我在学习上也得出了一套较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吧。首先我认为要抓好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基础扎实,你的上层建筑才能结实牢固。像大学英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好好对待,要多读多练,多听多写,只有很好的英语水平,你才能应付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对我们所提出的英语水平,很显然这也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拿到学位证的,其次,要分清主次,因为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学习重点,该花时间的就应该多花时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那一个方面都能兼顾的,也不是哪一个方面都能学好的。最后就是做好预习工作,完成作业复习工作,课前最好多做预习工作,这样在上课时就能够减轻一些负担,更容易理解和识记,课后按时按量优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老师未布置的作业,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对于复习工作,可以一周的周末时间把一周所上的课程复习一遍,在其末考试的时候再补充复习一遍至二遍。

下面谈一谈考研的事吧?其实大

三、大四的生活主题就是考研,一般而言,在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是比较合理的,时间也是比较充裕的。考研分为考基础课和考专业课,基础课基本上都考英语和政治,专业课根据专业不同,可能要数学,可能不要考数学,但是一定会考一门专业课。考研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月份至6月份,第二阶段为7月份至8月份,第三阶段为9月份至12月份,第四阶段为1月份至考试前。第一阶段又称为起步阶段,这一时学期主要是抓英语和高等数学的复习,英语测重于词汇与语法,如果不要高等数学的同学,只抓英语即可,但是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基础,理解基本的东西,对于政治的复习可以等到考研大纲出版以后进行复习。第二阶段又称为正式阶段,能否考研成功与这一阶段的学习休戚相关,这段时间就应该全面系统地复习。英语应抓紧阅读理解和听力的复习,多看一些英文报纸杂志,将优美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备作文之用。政治的复习可以参照大纲要求,可以用高等学生司的书进行复习,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理解哲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等,我认为不必背诵,数学的复习要以用陈文灯编写的复习书进行高等数学的复习,用胡金德的线性代数复习线性代数,用陈兰祥的概率论复习概率论,这一阶段要掌握一定的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专业课也可以进行复习,首先把相关的书仔细看一遍,理解掌握。第三阶段又称为提高整理期,这一阶段英语各项工作都要抓紧,努力提高应试能力,多研究历年的真题,经常练习一下写作文,高等数学也是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特别是跨学科的问题。也要多研究一下历年的真题。专业课的复习可以用相关配套的书进行复习,注意搞到你所报考学校的历年试卷,能搞到信息的话最好,有的学校需要联系导师,第四阶段为冲刺阶段,这一阶段要提高各门科目的应试能力,多做模拟试卷,数学的模拟试卷陈文灯和胡金德编的较好,英语模拟试卷毕金献编的较好,政治模拟试卷陈先奎和杨凤城编的很好,而且还抓得到题目,至少近两年是这样。最后,就是考试的那两天,每一个同学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

以上为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如对同学们有帮助的话,我将感到非常欣慰。如有哪一位同学想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相关专业,或者想与我切磋考研的同学,可以与我联系,我将十分乐意帮助,我的E-mail是zhusansao@tom.com或者zhusansao@sina.com.

一、序言

2005考研尘埃落定,早该写点东西了,但是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还没写呢?理由有三:

1、本性疏懒,要写就得写很多,太累,而这又不是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2、我不想写,因为我总觉得我一写,就有自夸、炫耀、卖弄之嫌。事实上,只要我一提笔,我满脑子就是:我考上清华了?清华这么容易考?我真是很聪明?这自然是讨骂的话,免不了被网友拍砖拍死;

3、我向来不喜欢分析、总结,而且写给后来人看也没什么好处,因为我一直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东西。

但是我又有充分的理由要写,理由也有三:

1、我是中专生,我是自考本科(现在很多地方大骂自考生),我一次成功,今年以400多分考取清华;

2、身边的人要我写出血泪史,部分考研的兄弟,尤其是考清华的(很多都比较狂),还是会看我的文章的;

3、虽然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有的同志不一定会借鉴我的学习方法,但是从我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希望。

二、心路历程

我是1996年的中专生,是包分配的最后一代。和现在的同志们比起来,我算是老大姐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因为成绩太好,不得不读中专。我的四年中专生涯,是在苦恼中度过的。当年年纪轻轻的我,苦苦思索的是生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活着为了什么。所以总的来说我比较神经质,常看些哲学类书籍,很深奥,搞得自己故作深沉。自考也有参加,但没有努力,所以成果不多。

2000年中专毕业后,我模糊地树立了更上一层楼的目标,自考也认真起来。2002年6月、12月轻松依次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骄人战绩,充分证明了我的自学能力。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有了考研的想法。2004年7月,我拿到了本科文凭,开始全心全意地准备考研。当然,之前的自考、英语,其实也算是考研准备过程的一部分吧。

我不太懂行,就把想考的学校分成三等,每等中选择一个代表:最好----清华大学;一般----湖南大学;末等----长沙交通学院。很简单很明了,是不是很可笑,因为我对大学根本就不了解。清华是人人都知道的,后两个是本土院校可以去学校看看。至于什么土木排名,什么同济天大,我根本搞不清,也太遥远。志愿就在这三者之间摇摆,我时而悲观,时而狂妄。悲观时觉得什么都不会,超多能人都倒下,中专生有的只是劣势,交院土木道桥很火的,只怕我也不能考上,至于湖大,简直是癞蛤蟆想天鹅屁吃,清华是连在梦中也是遥不可及的。因为我本科的主考院校是交院,9月份我去了交院,一个力学老师得知我欲考湖大(我压根儿不敢提清华,说出湖大来已能吓死人了),委婉地说外面很难,尤其是专业课,会死得很惨,往年已有倒下的先例。 乐观时觉得英语六级都随便过了,交院不少学生为四级受尽折磨,研究生和我同堂考六级,我这水平怎么能考交院,考湖大只怕也有点浪费,天才就该到天才的地方去,清华又有什么难?只要我足够努力,一定能够考上清华!问题是我自认从来不是足够努力的人,我懒惰,我躲避挑战。

尽管摇摆不定,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则无所得。”我认为这句话很对,所以虽然我不敢宣扬要考清华,也不是一定要考清华,但还是以考清华为目标来学习。我一点点地去做,不知道自己拥有了多少,就是填鸭式地往这个还算好使的脑袋里装东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迷茫时我对自己说。

如果考湖南大学,务必要一次成功,但是清华。在我决定报清华时,我是做好再考准备的,内心里有个三年计划。家里人有一句话很经典:“你考上清华正常,考不上清华也正常。”这真是太对了。我学习能力这么强,清华不是遥不可及;清华名头那么大,天下能人那么多,我考不上太平常不过了。

我这种超没自信心的人竟然最后自己作主敲定报考清华大学,现在想来我都讶异自己的勇气。可能刺激我的还是家人那种“看你有没有胆考清华”的眼神。连试都不敢试,我不服气。对我来说,清华不仅是名牌大学、最好的理工科院校,而且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挺合我这种旁门左道的胃口。正如前辈们说的,清华是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一种激励。也许对所有外校考清华的,清华都是这样一个梦想吧。

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气风发有时,沮丧绝望有时。对待情绪低沉,我的办法是放任自流,不勉强自己。不高兴就不学,因为学也学不进去。

比之中专同学,我牺牲了很多,那些姐姐们有了固定单位,动不动就有十几万存款了,可是我呢,还负了几万元的债,想这些心情就会不好。考不上研究生我一无所有,考上了又如何?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可能,博士学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美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些词时常跃入我脑中。所以经常会烦躁,经常幻想考不上会如何如何,至于考上后的美景,想得较少。

我喜欢这个专业吗?不知道。只是我学习从事了八年,就继续吧,懒于换行。曾提过我爱好历史,想学史学,但立即被家里否决了。我喜欢文科些吗?我文科强些吗?我常常这样想。初中时物理、化学都曾经很差,中专时学电工电子不通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理科的料。但是世事难料,我不是偏科的人,最后似乎理科考得好些。

我这种超没自信心的人竟然最后自己作主敲定报考清华大学,现在想来我都讶异自己的勇气。可能刺激我的还是家人那种“看你有没有胆考清华”的眼神。连试都不敢试,我不服气。对我来说,清华不仅是名牌大学、最好的理工科院校,而且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挺合我这种旁门左道的胃口。正如前辈们说的,清华是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一种激励。也许对所有外校考清华的,清华都是这样一个梦想吧。

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意气风发有时,沮丧绝望有时。对待情绪低沉,我的办法是放任自流,不勉强自己。不高兴就不学,因为学也学不进去。

比之中专同学,我牺牲了很多,那些姐姐们有了固定单位,动不动就有十几万存款了,可是我呢,还负了几万元的债,想这些心情就会不好。考不上研究生我一无所有,考上了又如何?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可能,博士学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美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些词时常跃入我脑中。所以经常会烦躁,经常幻想考不上会如何如何,至于考上后的美景,想得较少。

我喜欢这个专业吗?不知道。只是我学习从事了八年,就继续吧,懒于换行。曾提过我爱好历史,想学史学,但立即被家里否决了。我喜欢文科些吗?我文科强些吗?我常常这样想。初中时物理、化学都曾经很差,中专时学电工电子不通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理科的料。但是世事难料,我不是偏科的人,最后似乎理科考得好些。

三、实战经验

四门课程中,政治、英语我自认是强项,而且花再多的精力也不一定能考上高分,所以我分配的时间一般。政治方面,我向来信仰共产主义,不象某些同志那样反对书里的思想,党的思想政策从小就灌输,基本思想是根深蒂固不用复习的,要看的只是些细节,70分是没问题的。最后结果很遗憾,差一分到80。

英语方面定的目标也是70分以上。买了04版大纲,为的是背记单词,但到考前还很多单词不认识。石春祯220篇,纯粹是为扩大阅读量;张锦芯100篇;真题;为新大纲而买的专项训练书(这种匆匆出的书都是垃圾)。还有黑博士8100词汇突破买了看了不到10页;毕金献模拟题做了一半,那确实是如众网友所说----做了想哭,只有自我打击的份,不想自虐的人千万别做,我没一份能及格,很郁闷。封套上吹嘘的话真是笑料:“每做一份,就给考生增添一份成功的信心。”如果不是过了英语六级,真会怀疑自己只能考40分。我是从来不练英语作文的,考场临时发挥,因为以前爱朗读,所以语感不错,作文也不是太差。我六级有76分,后来又自学了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另外做了那些阅读理解也不少,最后只考了74分,不太满意。

专业课有150分,理论上应重视,但事实是,因为专业课很难,又没有人可以请教,我一直畏难不学。觉得太难了,搁置。直到10月国庆节(我也够可以的了,都报名的时候了还有一半多专业课是零基础),我还没有看下册,我其实也不想拖,但一直存在幻想,幻想到哪个大学里旁听一下下册的内容,因为下册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我一点基础也没有。尤其是动力学部分,一看就发晕,把书又收起来。这时我的想法是“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立即自学,显然还抱有幻想。是的,在10月2日写的一篇《目前形势和我的任务》中,我把结构力学列为重点、难点。拟以争取外援的方式,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啃这块并非啃不下的骨头。我知道我毕竟也是专业出身,基础尚好,只是以前学工程力学时就弄不懂运动和动力学部分,现在更面对一本厚厚的书,心理上未能克服畏惧,无法进入状态。其实有我多年自学的经验,跨过英语、数学障碍的过程作基础,我知道我面前没有什么陌生、超难的科目。结构力学我也能搞定。我四处联系旁听,也联系可以指点我的教授,与人交往真不是我的强项,碰到钉子更懒出击了。交院根本不上动力学部分;湖大上得很快,课次不多,且已过了一半课次,我的旁听打算不了了之。翻看我的考研记事,直到11月份,死到临头了,我才抖擞精神,鼓足士气,自己把那一半新书学了。总的来说,四门课中,专业课我最怕,花的时间却最少,分数也最令我不敢相信,竟然有110多,差点达到我幻想的分数。我本想有100以上就谢天谢地了。

数学是我花时间最多的课程,一则数一内容太多;二则数学150分,是得分的关键,比之没有往年参照、没有把握的专业课,努力掌握后得高分的可能性大些。我比较重视基础,看重教材。四本教材都买了,包括同济版高等数学、居余马版线性代数、浙大版概率论。这都是前辈们交口称赞的经典教材。搞笑的是,概率论虽是浙大版,但没有买对,没买到盛骤的。因为我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浙大出版社,一高兴就忘了盛骤这个名字了。因为没有高中基础,所以高中数学书也弄了两本备查。7月份过了一遍高中数学教材,抄了一些公式,才知道我比别人少了很多常识。最基本的三角函数、体积公式我一直到临考还糊涂。我犯过愁,但一位前辈说用不着再搞高中数学了,我听了他的话,糊涂就糊涂吧。然后是李永乐的数学复习全书、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题型精粹、最后冲刺。这些都是早些时买的。临考前又买了李永乐的400题、真题、恩波的模拟题,一般做130分左右。刚开始自学数学的时候,实在没有能搞定曲面积分、重积分这些东西的信心。说实话,什么第

一、二类曲线积分,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我非常头疼,可是学通后不就是那么简单的事吗?豁然开朗、无坚不摧的感觉,很舒服,给你自信。最后考了132分,基本实现目标,基本上没有不会做的题、只有粗心做错了的,而陈文灯、李永乐书上部分题目至今不会,所以考研的难度比他们的书略低。

我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想过一定要参加一个政治冲刺班,后来天天泡网,知道有好心的同路人提供下载就没去上了。我下载了很多,什么人大、任汝芬团队、启航、新东方的,可是大部分没用。论坛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呢,也说大家下载的东西有没有看啊,我是大部分没看的。打印的资料也许多,徒然浪费纸张。

我的学习过程是比较随意的,常常订计划,但计划甚少执行。学习任务的计划完成得还好,每日计划我是从来没执行过一次的。心血来潮时我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计划次日起六七点起床,11点左右睡觉,几小时英语,几小时数学„„但我几乎未在8点之前起过床,冬日一般要到9点以后。没有哪天会四门课程都看,一般是一周只看一科。不想做阅读理解,做起来时一天做几十篇,非常有成就感。每天想着早起读英语培养语感,但累计只有十几个早上读了。

我看书常有焦虑,我喜欢数一数共有多少页,一天能看多少页,分多少天能看完。捏捏我看过的页数,掂掂还剩下的厚度。所以我不喜欢一天分时段看不同的书,我喜欢整块整块地完成一项工作,那样才有成就感。为满足成就感,我还喜欢把厚书拆分成几册,各个击破。

我不敢自诩天才,但人与人真是不同的。家人觉得我很努力。我得承认,我是坐得住,定力很好,但当我坐在书桌前埋头时谁知道我在做什么呢?谁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杂念很多,常常神游物外。

平均起来,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我喜欢睡觉,并且给自己充分的时间睡觉,爱睡多久睡多久,早上一般起得很晚。因为我认为睡觉总之是养精神,没有害处,哪天少于8小时我心不安一定要补上。

我天天上网,后期当然是学多玩少,前期却基本上是上网玩,化了很多时间,以致我一度想把电脑送人,以绝我念。这些家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以为我用电脑只为学习。电脑成了我与外界联系的窗口,成了我考研生活中几乎唯一的消遣。

四、临场纪事

我考试的运气向来很好,一般是超水平发挥。四场总的感觉是做得比较顺手,没有碰到一筹莫展的题目,可说是都在复习范围之内,连最没把握最提心吊胆的专业课也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之内,尽管难得很变态。考试那两天尽管脖子一直酸痛害我不停揉捏但我是乐呵呵的,每次出考场打的回家我都是意气风发的,我知道我不会再考了。考不上我也不会再考了,因为在考试中我感觉已经到了一个境界,已经没什么不会做的题了,再来一年能提高的只是熟练程度。我不细心,再来一年我还是不会细心,这个死毛病我怎么都改不了,4+2=8的错误我会照犯不误。这让我发愁得很,我以蜗牛速度算数还是错,我知道我无可救药。

考试中,自感挥洒自如,有些洋洋得意。考完后,23日晚上,想起一些错误,上网对对答案,不免大为沮丧,此时我估数学不过120分,专业我期望是上100分的,政治英语共>120,只敢估高于330分。数学错了几道题对我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政治英语谁也不会太高太低,专业课据说改卷还有很多猫腻,所以数学是我希望所在。至少要130,不然我哪有戏唱呢?现在只有120了,我很悲观,在家人鄙视的眼光中,还掉了几滴眼泪。

刚考完心情激动,在网上泡了几天,对了几天答案,几个月再不理会。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慢慢升起。我的问题很严重很特别,我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考时感觉那么好,清华是最好的,考不上清华我不可能考比它差的,那我只有一条进修之路:出国!可是没有钱哪,怎么办?

五、后记

尽管我生来确确实实是一头懒猪,但我没有彻彻底底地颓废。

我是彻彻底底的孤军奋战、闭门造车。我的朋友不多,初中同学交往较少,读研的没一个熟络的,不好去找,找了可能也没用,清华是没有的;中专的同学现在以我的学历最高,自然没有可以请教的;大学就更别提了,我是一个人悬浮在空中的。我所接触的人中,只有一个打算考研,但他的水平显然和我有差距。而到2004年我急需考伴、交流对象的时候,这一个有点讨论可能的同学都联系不上了。是的,为了这个没人讨论、没人指教的事,我也不时郁闷得要命,真是可怜啊。10月份后家里装了宽带,在论坛里感受到热烈的考研气氛,减轻孤单的感觉。

我亦没有可以请教的老师。力学老师答应指点,但4月份我拿题目去问,她忙得脱不开身,只好作罢。5月我鼓足勇气向多年前曾教过我们的数学老师要了联系电话,但电话联系肯定不方便,数学这东西,怎么说得清?最终是虽然我极端需要数学老师,还是一次也没打过那个电话。

就是这样的孤单,更别提什么弄到专业课、认识导师师兄之类的了。初试成绩下来后,我才认识清华人。我对本专业也知之甚少,从道桥到结构,有一点点跨专业。我很糊涂的。

期间曾看到一个网站,站长叫苏桦农,说是可以为你提供往届专业第

一、二名做辅导,收费不高,两三百元钱。我登陆过N次,给他打过N长的电话,发过邮件,还加他QQ聊过几次。但我想任你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他都能提供第

一、二名来辅导,这么神通广大?这也太假了吧,所以我就是谨慎得很,没寄钱给他。后来有网友上了当,证明他又名杨可博士卖试卷,是个骗子。大家不要被他骗了。

但在我考研的道路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们都是热心的。虽然大家是竞争者,可有人无偿为陌生人解答问题,有人提供热门资料下载为大家省钱。通过很远很远的关系找到的师兄们也很热情,传授经验不怕口水用尽。感谢啊感谢!

望准备考研的日日夜夜,心中感慨万千。曾经迷惘过,担忧过,不安过,但能经历过一切到达现在的时候,我心中充满感激和平静。我想不论结果如何,在准备考研过程中,所感觉到的安宁和激情都会对我今后大有裨益的。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感受写一写,一是表达对我考研中帮助过我的人们的感谢,二是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先简单的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是武大动机学院热动系的学生,今年一月参加的考研,初试成绩416,数学一132,专业课(传热学)143。分数谈不上很高,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我觉得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复试前几日结束,也没什么问题。我想,只要努力流过汗,你的明天就不会后悔,不是吗?录取与否都无关系,当经历过这么一段时光时,你会觉得自我的不断成熟,这也就够了。

在考研前,我权衡了一下家里的经济实力和个人实力,觉得本校本专业比较适合我。我是从就业情况以及考研投入方面着手考虑的:我们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好,考本校的话信息明显方便,收集信息的投入成本也要小的多,再加上平时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惨,保守起见决定报考本校。说到平时的考试成绩,我想说的是随它去吧,我高数两学期基本都是60出头,概率也才勉强60,线代也好不到哪里去。当考研刚开始复习时,都是从头学的。英语也是,才4级刚过的水平,当时觉得是十分的艰难。有句话,希望能和后来的同学共勉:要相信自己,并且坚定不移。我们要明白考研和平时期末考试是有本质区别的,当我们决定考研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来完善自己。说白了,考研考的就是准备。

我大概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当时想既然想考就得认真复习,很简单的想法。暑假也就回家了两天,一直在学校图书馆吹空调看书。显然,在备战初期应该着眼于数学和英语,毕竟这两门课需要较长期的积累。当时就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耗在数学和英语上。数学由于刚上手的时候基本什么都忘了,就弄了些课本来先熟悉下,我使用的教材也是跟大家一样的李永乐的。英语由于我基础比较差,开头很多词不认识,那个自卑的感觉简直想撞墙。后来想想不就是词不认识么,那就开始从词汇着手。开始阶段,数学我是把课后习题全部做了一遍的,词汇大概也简单看了两遍,结果发现这么一弄,暑假时间就临近尾声了。当时心情那个急躁哇,巴不得一天能看完一本书,习题能几天就弄完一本,结果发现于事无补。昨天看的知识点今天就可以无耻的忘掉,前天还熟悉的单词,今天就不认识了。事实也确实如此,仅追求速度是不对的。后段时间我就把忘记的知识点、单词全部抄写出来,没事看两眼,再忘记再看,一直到不怎么忘。

这么一折腾就开学了,一开学感觉干扰特多,觉得怎么也看不进书,就去打了几场篮球,结果脚崴了,只好卧床修养了大半个月,在床上着手开始看政治。我政治最先买的是大纲解析,就是传说得人手一本的东西。大纲解析的东西确实全,考点绝对可以在它上面找到,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太全了,看的我是非常的头疼。这就发现了报辅导班的好处了,可以就在听的时候勾勾画画,大概第一轮也就是扫下大概重点,而且报班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激励自己。那么多人都认真听,认真看,能不逼着自己认真点么?于此同时,我数学也着手做些习题,我选的是李永乐的书,开始做的时候也是挺蒙的,觉得挺难,后来也想通了,我也不是追求150分的牛人,大概能简单的都会做就行了。那本书做下来是挺漫长的,也可以帮自己再梳理一遍知识点,也可以明确下自己哪方面知识有漏洞。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20左右,幸好今年的数学不是很难,达到了我的预期。

英语看了两遍单词后,觉得很没成就感,做的题还是错的老多,很是郁闷。但是也没有很急,就找本阅读来练练手,仍然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单词也看,词组也看,阅读也做。我想对于英语真题的重要程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吧。对于英语真题,我想说说我自己对这方面的一点看法:真题不要碰太早,碰太早你体会不到真题的妙处,你会觉得它和4级一个档次,很没技术含量。也不要碰太晚,真题起码是得做5遍的(阅读部分多做做好,其他部分看个人情况了)。我真题资料选做的都是阅读部分,后来发现这样的效果还行,毕竟考研的重头戏是阅读嘛。就这么一天天的做题,平均一天能有10个小时自习,有时实在郁闷了就随便溜达溜达,拖几个同学腐败腐败。

不知不觉到了秋天,差不多就可以做模拟了。模拟题当然不比真题,有的比较难、有的简单些,做模拟题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摆正,我们做模拟题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若空为了模拟题最后得分高低,而或悲或喜就没什么意义了。英语作文也是重头戏,小作文你得背,得写7-8分应该不成问题,大作文你也得准备,上考场的时候基本就不用思考,写的都是自己熟记的句子,得分自然高。作文辅导班不错,建议大家可以考虑报,小作文各个类型都有模板,大作文也有基本的模式和段落整合,想低分都难。

最后政治冲刺的时候,报一个班还是很有性价比的,老师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对重点的把握也比较准确,所以我也选择了最后冲刺阶段报了一个点题班,觉得有不少收获。即使对自己比较有自信的同学,报个听听,多点参考,我想也是有所收获的。

专业课其实就是一场信息战。从专业课参考书籍,到专业课试卷,再到专业课重点笔记,你都得随时跟进,报考学校有同学的就叫同学帮弄弄,没有同学就自己去跑跑,专业课试卷出题一般都有惯性(个别院校除外),往往前几年的题目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重现,各兄弟院校的同专业的试卷也可以弄来做参考,毕竟专业课的知识点不会脱离本科教学。由于我传热这门课以前基础就还行,所以在专业课准备上节约了不少时间,用来备战英语和数学,很是HAPPY。

在最后复习阶段,往往有茫然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水平如何,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模拟题来测试下自己,感觉一下自己的位置。有的辅导机构推出那种在线评估系统,可以做一个和众多同学的横向比较,能够大概地感受到自己的位置。不过不要太在意模拟的成绩和名次,毕竟这些都是为最终上考场做的准备,至始至终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自己吓到。

报名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核对好自己的信息,若有不确定的选项可以打电话查询。在现场确认的时候,我就碰见几个同学由于信息有误得重新报考,来回折腾很是麻烦。当考场安排出来后,可以挑选一个做题比较郁闷的时候去考场附近逛逛,若考点离自己学校比较远,可以考虑在附近找个旅店订个房间(很抢手,要提早预订,越早越好),一来早上不会迟到,二来中午也可以休息一下。

考试当天一般保证正常饮食即可,而且要注意天气情况,我记得我考试那两天武汉下大雪,气温尤其低,我们考场又没空调,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发挥(大部分时间都在发抖„„),假如事先准备充足的话,我想带个电热器去的话都不为过(和监考老师交流下应该这个可以带吧„)

拉拉杂杂写了很多,几个月的时间也是转瞬即逝,但是在当时,每天都得充分完全地利用起来,摒除一切杂念,当你习惯了每天自习的时候,自习也就不痛苦了。事实上,当你选择考研的时候,你其实就应该明白你选择了怎样一种生活态度,你就应该明白你其实是选择了付出、不断地付出,我想真真正正付出过的同学,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龟毛,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 改变自己”——仅以此歌共勉之。

复试技巧考研复试如何过好导师这一关

2009-03-09 19:54:16 作者: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 关键字:复试 导师 如何 考研 技巧 考生 问题 学生 专业 自己

对于广大考研学子而言,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而后面接着还有一个重要的挑战——复试。

在过去都是实行等额复试,所有上线的考生都可以顺利进入自己报考的学校。但是随着考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考生整体素质重视程度的提高,现在一些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都纷纷打破了以笔试论成败的惯例,等额复试都改为差额复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一些名牌大学的复试淘汰率甚至达到了30%-50%。

复试,和初试有很大的不同。初试是绝对化的客观性考试;复试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就凸现出来了,可是在面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对这些不够重视,最后影响了成绩。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只要稍加留意和用心,就完全可以改变。

因此,如何顺利地通过复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面试中导师的评价又显得至关重要。如何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对此,结合实际为考生提供如下建议,以便让考生更好掌握复试的相应环节。

1、实事求是

导师要的是那些能做事少说话的学生。所以你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不要夸夸其谈。不妨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好是在自己见导师之前就准备好,一个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比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还重要。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点,问专业问题时,不要什么都问,如果问题问得不恰当的话,会让导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最好问自己比较熟悉的问题。

另外,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态度要诚实,切忌不懂装懂,夸夸其谈。如果这个问题确实不懂就坦率地说“不了解,以后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千万不要闪烁其词。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面试中,导师故意,提几个比较“刁钻”的问题,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诚信。在这个时候“实事求是”是最保险的应对方式。其次,希望考生们听懂老师的问题再回答,这样能有效防止答非所问。其实导师最想招收的研究生是知识面较宽,而且思维又比较活跃的。

2、知己知彼

不同学科的导师对于考生考察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文科专业的导师倾向于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于理工科专业,导师通常很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研究学习能力。比如理化、生物、计算机等专业的复试通常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动手能力在复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特别是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能要对导师的情况有深入了解。一般而言,多数导师倾向于本校本专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的知识架构能容易符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因此,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导师感兴趣的兴奋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考生,知名度最高的导师是不是一定是最好的呢?未必。有的导师身兼数职,一方面在高校忙学术,一方面在企业或相应的机构挂职,考生在选导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3、自信

“自信”对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复试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导师欣赏的是自信的学生。面带自然笑容可以使得自己心情放松,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过度的紧张容易导致发挥失常,所以对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克制。可以面带微笑,给老师一个心理暗示,暗示他你和他交流非常愉快,你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这样导师对你的印象自然会不错。

我的清华复试经历

3月20日得到复试通知,清华法学院的安排是:3月23日资格审查,3月24日笔试,3月25日面试。时间非常仓促,而且因为之前一直在等成绩,心情比较浮躁,都没怎么准备复试的事情,等到通知来时,已经只剩三天了——买车票,准备复试时所需的材料,等全部弄妥,赶到北京时已是22号的晚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准备真是太不充分了„„

由于复试通知上没有写明考查方式,也不知道带些什么书好,就带了一本自己去年复习时总结的笔记(主要因为带它比较方便)。因为不知道考什么,心里总是有些惴惴不安,匆忙中才想起来清华的招生简章上好像提到复试方式,于是找来看了看,原话是这样的:

复试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综合知识笔试方式。综合考试覆盖范围:政治、经济、历史、逻辑、语文、一般科技知识等,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具体人数根据初试结果确定。复试时综合知识笔试不提供参考书。

仔细读了好几遍,也没看出什么端倪,总觉得没什么好准备的,就是担心英语口语和听力,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听力和口语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死马当活马医,写了份英语自我简介,再猜测老师可能会用英语问些什么问题,编了些答案,就开始狂背起来„„

24号笔试,进考场前看见很多同学都拿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在背,心里有些慌起来,两个多月没看书了,很多大纲上的知识都忘了„„拿到试卷后总算安心了些,清华的文科类复试共用一份笔试卷,题目大体是这样的:满分100分,30分的时政填空,10分的成语填空(一共10个成语),10分的名词解释(一共五个,不是法律方面的,乱七八糟,我只记得“可再生能源”和“基因工程”两个了,应该属于招生简章上所说的“一般科技知识”类),10分的历史常识问答(也比较诡异,印象比较深的是也是两个:中国同盟会成立于哪一年,宗旨是什么;还有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腾王格序》是其中哪位所写),30分的文言文翻译(考的是《荀子"劝学》,需要先断句再翻译),还有10分的作文(议论文)。整个试卷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的话,还是可能吃亏的,像时政我就有好几个没想起来,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概念都记不全了。好在我对古文和历史都还比较感兴趣,作文也是我的强项,最后出来时总体感觉还不错。

25号面试,由于笔试时没有考英语听力,所以我猜测可能不会单独再考,应该是在面试时一并考查,清华法硕一共246人参加复试,分成五组(没有按成绩排,应该是按报考所在地区排的),大体是这样安排的:英语由老师随机问几个问题,通过对话考察考生的听力和口语;专业课则由考生自己抽签,然后回答所抽问题,题目范围非常广,就我们组而言,有的同学是案例,有的则是就一个法律现象发表个人看法,有的则直接是法律知识。我英语面试时,老师问了两个问题:作为一个自动控制专业的工科学生,为什么选择报考清华法硕(大体是这样的意思,我自己也没完全听懂^_^);还有一个是“How about a lawyer in the future”。我去繁就简,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Because I like law , I like Tsinghua;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It’s just one choice ,but not the best。全用的最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呵呵,后来老师还准备要问,我一看不妙,赶紧反问了老师一句:Excuse me , how about my spoken English?那英语老师愣了一下,回答了一句“Very good!”,我如获大赦,立马撇头不看英语老师这边,转而直盯着专业课老师们。大概是一句“very good”表示英语面试已经收场,也可能是英语老师不好意思再问,右边专业课老师示意我可以开始抽签答题了,我抽到的问题是:继承权的概念是什么?继承权丧失的情形都有哪些?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属于大纲上的考点,但是我回答的不好,主要是答案组织的不系统,逻辑性不够强。继承权丧失的情形其实应该包括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方面,需要先说明分两大类,然后依次展开论述,但是我慌忙中回答的比较凌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憋出来的,还好老师比较和蔼可亲,一再地给我提示并微笑示意,我全部答出来后自我感觉很不好,请求老师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系统地阐述一遍,主考老师(据说是清华法学院的副院长,民商法学的泰斗,我不太清楚,还有待去学校后证实)说不必了,回答得挺好,然后我站起来说一声:谢谢老师们,就鞠躬退场了。

清华的初试和复试成绩都没有公布,考生都只知道自己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点我觉得是不怎么合理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清华246人参加复试,最后录取203人,淘汰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各个学校的复试方式也不尽一致,而且我的复试经历也比较失败,其实并无太大参考价值,在此跟大家介绍一下,仅仅是希望大家重视复试,并且尽可能地多做准备。以下是我现在总结的关于复试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参考:

1、在初试之前,最好就能了解一下您所报考学校的复试情况,起码应当大体知道复试的考查方式、所占比重、淘汰比例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很多法硕院校越来越重视复试,如果您的初试成绩较高,而在复试中因为准备不足而被淘汰的话,是很可惜的,每年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2、在初试之后,不管您的初试成绩如何,您都应该做好复试的准备工作,有备无患,几个月的复习都熬过去了,不差现在这点付出。如果您感觉肯定能进复试,那就更应当精心准备了,因为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起码包括复习、报考、初试、复试四个过程,而复试是最后一环,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具体的准备工作至少应当包括:(1)备齐复试时所需的材料(包括学历证明、本科成绩单、个人自述等等,各校规定不尽相同);(2)仔细分析您所报考院校的复试考查方式(一般招生简章上会有相关说明),并精心做好相应准备工作;(3)如果可能的话,弄一份去年该校复试时的笔试题,或者找一位去年已考上的学长,详细咨询一下他的复试情况;(4)做好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准备。清华可能对英语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据我所知,很多学校对英语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即便英语要求不是那么高,而您准备充分,表现良好的话,还是会有不少好处的。

关于复试:

我例举几个常见的问题吧。

1、名校非名校

我的观点是,老师还是喜欢名校学生。这点,通过学校的保送名单就可以看出来,几乎全部是名校的。有人会说,很多专业也有非名校的人录取了啊。我初步分析,那是因为过初试线的名校学生太少。初试线是公平的,过线的大部分是非名校学生,所以招生结果是有不少非名校学生。至于为何如此,我估计是名校学生出国保送的多,考研的相对较少,而且非名校多于名校的缘故吧。事实上,我面试时认识的几个人里面,名校的一个都没淘汰。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在成绩相当的情况下,一般名校的占了便宜。如果你是老师,我想你也会做出类似的判断。我这个可不是打击非名校的学生,你们更要努力,一定得出类拔萃,特别是专业课。复试的笔试专业课考好了,可以大增筹码,怕就怕初试复试跟名校学生一个档次,甚至更惨。考清华,玩儿的就是心跳。

2、联系导师,送礼

清华完全没有必要,连email也可以不用写。我面试前跟老师写了个email,结果老师不痛不痒地搪塞了两句,搞的心情一直都不好。面试时,那6个考官,我一个都不认得,老师的态度非常好。不要老想着走歪门,抓紧时间复习。别一门心思动歪脑筋,出虚招。咱要的是一击致命的狠招,什么招术这么牛──笔试专业课。要是你专业课笔试遥遥领先,或者来个满分准满分什么的,老师一准儿要你,不要都不好意思。要是有不要的,我义务给你当人肉炸弹。其实名校在这点上真的没话说,不搞送礼走后门。至于其他学校,我不敢包票,现在腐败也确实很厉害。

3、英语准备

有人说需要背诵些这段子,那篇章的。我想背的过多太累。我的经验就是:提前写好自我介绍、研究计划这两份英语稿子,背诵下就可以了。我面试前,在网络上看到说是抽签,对抽到的话题说点什么就可以了,有的是读一段文章等等,各学校差别太大了。我原先估计自我介绍这种东西太没技术含量了,提前背诵就可以了,清华应该不会考的。可事实上,我错了,我考的口语就是自我介绍。只好随即应变了,给他来一口地道的标准纽约腔,倍儿有面子,老师都侧耳,听我一人的,大爽。所以还是得备这些东西,不要听传言。作自我介绍时,不要扯远了,我介绍时说了有时会看看球,结果跟老师侃了会儿球。你要是说了自己平时喜欢唱歌,老师一时兴起,说不定要你现场吼两嗓子。如果有精力可以再背些话题。英语考试各校不同,而且各年也许会变,大家在网络上搜具体学校的前辈们留下的经验吧。相对专业课复习,投入不可太大。

4、专业课的重要性

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特备是初试垫底,面试一般的,笔试要考好。举例说明吧,传言有前几届的,初试英语没过,但专业课狂牛,最后破格录取的。面试时,在老师跟前不要表现的牛气冲天,做试卷咱就不必客气了,往高了考,千万别手软。

5、举止

一定注意礼貌。进门时敲门,离开时说再见,这两点我都没做到。其实我是想到过的,无奈当时有点紧张,忘记了。所以,建议提前对着镜子练习下。面试时微笑即可,不要跟老师顶嘴,不要表现的牛哄哄的就可以了,即便你很牛。“谢谢”,“请”,“您”等敬语挂嘴边。诚实一点,不懂的就不懂,不要瞎扯,态度一定要好。感觉不爽就给他来个皮笑肉不笑。老师说我专业没基础,我微笑;老师说我知识面不够大,我还是微笑。老师肯定嘀咕,这小子忒皮厚了,这样脸还不红。咱心里想什么呢,又不是第一次被人挤兑了,谁怕谁呀。至于微笑的火候,自个对着镜子练去吧。

6、衣着

有人说穿西装、有人说要怎样怎样。这个也是因学校而异。我面试时上身休闲装,下身牛仔裤,脚穿运动鞋。主要是干净,不要胡子拉碴的,男生不要蓄长发,女生的话就束起来吧。让老师看见你,感觉很“正常”,不是花哨另类型的就可以了。我面试时的6考官,没有一个穿西装的,都很随意。别以为帅,老师肯定要你,别以为靓,就可以搞得异样点,你是去搞学问的,不是去选秀的。我现在都怀疑,老师是不是因为我穿着干净、态度好才决定要我的。长得帅咱就不说了,论坛里有熟人混迹,不好意思。

7、复试时间安排

面试的前一天下午才杀到北京,接着就是面试、笔试。把体检的时间都耽搁了,过了体检的截至日期,后来才去的校医院。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像我,提前1-2天到学校附近住下来。提前到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找住处,我可是放血了,没时间到处找住处,住了一破地儿,一晚还得一两百,大出血。早点儿去,可以抽空去院系找找过来人,讨教衣着等问题,找到院系所在地。

8、本科成绩

这个就那样了,别想着动歪点子改一改呀什么的。成绩单还是蛮重要的,至少对跨专业的来说。人家凭什么要你啊,你啥也不会,不就看重你能学,不久可以赶上么?成绩单是体现你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老师当然可能会问你成绩单的事了,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可以先想想怎么对付老师的提问。本科成绩好的,谦虚低调点;不好的,不要瞎扯理由,表明现在学习能力强就可以了。

9、常见的问题

这个是我面完后跟其面试的人的交流得到的。如果你在职,老师很可能问,你怎么有时间复习准备啊。如果你考了几年,老师可能会问,什么驱使你一再坚持。如果你跨专业,可能会问,你有没有看过本专业其他方面的书,你基础不好,上了研怎么补救。还有就是人生规划啊,如果学校不要你了咋办啊。不过老师问这些东东占了不少时间,没怎么问专业问题,也算是幸运的了。至于专业问题,专业不同问题不同,我就不列举了。

10、我的复试过程。 英文自我介绍。

专业方面——狂简单的问题,我没回答好,还好老师随时订正我的回答。

成绩单方面——有几门可只有70左右,其他的都不错,怎么回事。(汗,那几门是我的系内选修课,他也问。俺本科成绩不多,嘿嘿),毕业论文写的什么课题啊。

在职跨专业考研——咋有时间准备啊,看过专业其他方面的书么,为什么想到换专业,专业知识不好怎么补救。

规划——今后的研究计划,人生规划(例如想不想读博士啊)。 其他——你认为我们初试的专业课卷子出得怎样,你答的如何?如果清华不要你了,你如何规划人生。

其实老师问我人生规划时,就是想我大侃一回,可我言简意赅,三下两下说完。老师低头生闷气,这小子,给你个磨时间的机会你都不抓紧咯,看你跨专业才留情没多问专业课的。他一遍又一遍的看表,怎么还没到20分钟啊,这小子太不能侃了。没辙,理科出身,不喜欢瞎掰扯,可怜了老师的苦心。说这么多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可以提前考虑下这些问题,不要到时候没词儿了,多说一会,占点时间,总比问你专业课要好。但也不要胡吹牛,侃得太远,适可而止。前面的几个人问的专业知识倒不少。

11、异常情况的处理

以下这些要提前应对(1)如果老师问的问题完全不会,可请老师换问题,不要紧张。(2)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老师一般会更正,这时得想好怎么回答,最后还得说句“谢谢”。(3)如果我们不要你了,有什么打算。碰到这个问题,千万别慌,这个问题很常见,不是说不要你了,而是“如果”。当时我也蒙了,还好我深呼吸,气沉丹田,回答地字正腔圆。尽量表达出自己想继续深造的愿望即可,比如说“我是想继续学习的,希望有幸在清华继续学业,如果我被淘汰,我打算出国继续念书(或„„)”。(4)你考的这么高,会不会认为自己是高分低能。还好我的分数不是最高的,老师没问我,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大家网上搜罗吧。

12、祝福的话

选择学校前,仔细考虑清楚,清华招人太少,难度较大。但是,如果决定了选择清华,就必须加倍的付出和努力。将来千万不要说,要是当初报北大、人大就怎么怎么样。初试必然有被淘汰的,差额复试中也必然有被淘汰的。但是曾经为了梦想奋斗过,有了这点,就够了。祝福你们考试顺利。

关于初试我想说的就是——千万别听考研班的老师说这个考点一般不考啊,这一类的话。今年数一考了傅立叶级数的大题,出考场时听很多人说空了那题,没有哪个老师说那个点会考大题。那些老师教完这届教下届,咱们可耽搁不起。还有写老师说***那本书不好,很垃圾什么的,最典型的就是说政治红宝书不好。我准备时,政治就买了红宝书,考了74,那本书蛮权威的。所以不要听老师的关于***的评价类的话,特别是考点会不会考,是不是重点之类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得认真准备,夯实基础。我是没去辅导班,在网上下载了录音听了下。那些老师确实害了不少学生,至少今年这样。这里发牢骚,只是顺便鄙视下,偶遇害了,傅立叶那题挂了,幸好其他题做的不错,基本上没错。不然真TMD得招募敢死队,搞点KB活动报复报复那所谓的“名师”。

以上的东东全部是个人观点。有不同意的,特别是经历过初试复试的朋友,尽管唾沫,板儿砖。目的就是想给后来人一些建议,答疑解惑吧。写的蛮多的,大家看得头晕吧,不多说了。我以后可能不会来这个论坛了,这个帖子就当是告别吧。

关于复试,以及如何直面导师

转载自考研论坛 夕阳剑澜 第一集

一些同学在初试复试前见过导师,或者已经很熟悉他了,

于是以下的文字,送给那些不熟悉相关情况,而显得更无助的人。

大部分的同学,

在初试和复试之间的时间,或者面试中, 才会第一次见到导师,

眼见着数个渊博或者半渊博的教授们一排坐在面前,就象面前立着一排大书柜, 而且他们还会随便从这个书柜上的任意一本书上的任意一页来问你一个任意的问题。

有一点紧张,对不对?

没关系,我会尽力告诉一点点我所知道的,或许能帮助你些什么。

1:面试之前的时间。

在之前的1到2个星期,最好在下了复试线之后,就立刻和导师电话联系。 电话号码在各个院系办公室都可以查到。

先说清楚你的名字,告诉他你已经通过分数线了,

现在很多情况都不是很明白,问了相关复试程序问题以后,就谈谈你对该专业的爱好程度, 与关注程度,你看了些什么书,现在为了复试还该多看些什么等等。 如果他语气很友善与平和,那么最后询问,是否能上门拜访, 希望仔细了解相关情况,他答应了是最好的。

上门拜访的时候,适当的送一些小的礼品,导师给你讲课也很辛苦,何况是未来的导师, 一点小小的礼品是应该的,不要很贵重的东西(如果你和他都没有不良企图的话),一些水果

等就好了。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加深导师对你的了解与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在学术上,专业上很牛,那你就多谈专业方面的事情,

如果,你不是特别牛,你最好象他表示你对该专业极大的热情与希望今后跟随于他的愿望, 毕竟面试的人很多,他往往能印象深刻的不多,这样能非常深刻的加重他对你的了解。

2:注意

服装要简单朴素干净,要象个实在的学生样子。

一定要表现的稳重大方,千万要谨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胡夸乱吹, 也不要随便贬低谁,或者负面的评价谁。千万不要夸夸其谈。

我父亲曾有一个很年轻的学生,刚刚当副教授,那一年第一次招研究生,

该男生面试前上门拜访他,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啊,你们系那些老教授怎么不招生, 你怎么年轻却招啊。或许他不过想表示对该老师年轻有为的赞扬,可是那个老师认为 这是对他的不削,认为他没有带研究生的能力。刚好那个男生有是专科,而且排名中间, 于是复试就没通过,而收了一个笔试分比他低的人。

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导师问他:你最近看了什么书啊。他说我看了***。 导师再问:相关内容的书你还看过谁写的呢?

我看了****,不过那本太差劲了,比不上我看的前一本,于是数落一通, 以表示他对学术问题如何如何深刻的评价。

谁知道,那本书正是该教授去世了的导师写的,而且是他审的稿。 于是~~~~~。总之就是第一印象不好了。

一定要作到谦虚,再谦虚,多谈对导师学术声明的

仰慕与崇拜。之前最好多找些导师写的文章来看,可以去中国期刊网上搜索,一旦你对他的学术

方向和重点研究问题很了解,那,你就上定了!

第二集

关于今年复试中的笔试,各个专业不同,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那些对该专业课不熟悉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复习好,就主要把握该书本的脉络, 比如每一个章节的前言和综括介绍等等(文科)。

现在谈谈面试当天。

一般分为外语口试和专业口试2门, 上午外语口试,一般是以系为单位举行。 下午专业口试,一般是以专业为单位举行。

1:外语口试。 A。口试老师。

一般面试的老师都是该系外语比较牛的老师,象武大这样的重点大学,每个 院系都有很多老师送去国外的大学当一到2年的交流学者,所以有不少老师外语 都相当好,就算他们语音语调不好,至少也有非常强的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思想的能力, 而且,听力都相当好,所以他能百分百分辨出你的口语能力如何。

我们系去年面试的是2个从哈佛回来的年轻老师,一个西装革履正坐着,一个抽着烟翘二郎腿的

半躺在我们面前提问。一个是标准的美国口语,一个稍微差一点,不过提的问题很刁钻。

B。口试过程。

一般自我介绍是必须要准备的,自己写好背好,大概500字左右,说2到3分钟。准备好的东西

会说的很流利,这样能给他一个好的印象。一般包括这样的内容:名字,原来毕业院校,你 平时的爱好兴趣等,现在所报考的专业,你为什么报考该专业,你对该专业怎样的感兴趣, 对当前该业发展的简短评价,以及你准备以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该专业等等。

考试常常会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当然是专业方面的,如果你对专业词汇并不熟悉,那么你的自我

介绍就最好准备充分一点,会占去一些时间,他就没时间问你别的问题了:P,而且一下子说了一大

串流利标准的英文,他当然给你高分。

除了自我介绍,他们一般会考专业问题。

形式不同,一些老师是直接问一些问题,如果他刚好研究你那个方向,你就惨烈一点点了, 因为他对自己不太了解的本系专业,不会问太多,如果与你同行,那就问的更专业一点, 他当然比你 了解的多,而且还是英文!常常会有同学听不懂他提的问题1 我们系当年是这样的,在你进考场之前,就每个人发一篇全英文的文章,有时候不同专业会发

不同的文章,你稍稍准备一下之后,走到他面前,就必须上交那个稿子,然后你把文章用英文

复述一遍,他再就该文章问你一些问题,和阅读理解差不多。如果之前你的自我介绍做的比较

长比较详细,每个人考试时间又有限,那么他就问不了多少问题了。总之,这2个哈佛海归派

问的问题是比较难得,一堆专业词汇,我听懂了大半,然后不给他再提问的机会,抓了2个题目

就说了一通,大概是因为我自我介绍做的很成功,于是得了A :P

C:要注意的问题。

千万要准备,不要盲目就上场,主要是准备自我介绍,对本专业找一点概述性的段落 背一背,这样当他问到涉及该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用上。

千万不要对老师一个劲的提问,我听说一个女生,她口语还不错,可是把口试现场 当成了学术讨论会,不断和老师争执和提问,或许让老师很没有面子吧,听说某些老师 对她有些须意见。总之外语很牛的人,尤其是自认为很牛的人,不要在考场上炫耀, 要知道考官见过的牛人多了。一句一句说完自己的观点,稍微发挥一点就好了。

专业口试 请见下节分解。

第三集

经过了迷迷糊糊哩哩啦啦的英语口试以后, 一身的冷汗在春风里吹干了, 去食堂找口吃的, 下午便是专业面试了。

同志们,可要警惕了。。。。。。

教授们即使面上嘻嘻,骨子里也是如狼似虎,一般不会轻易放过你, 一来为的是客观选拔国家人才,二来亮亮该专业的功底深浅, 总之会让你知道这个研,是不好上的。

当然了,某些专业的面试很好混过,既然好混,在此便是不说。

不过,凡是还是预计难了的打算,万一遇上个超级无敌大学究,也好过关。

据我所知,一般的教授去面试以前,心中还是事先稍微打了腹稿的, 而且,大范围看来,专业面试也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题目范围——知道与不知道的。

关于考问的专业问题,不会问的太难太刁钻,但是,就算他问的问题 简单,在你的问答里也可以挑出许多毛病。所以还是要记得第一集里 我说的,千万不要胡乱扩展吹夸,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抱以 谨慎的态度。

如果他问的问题你实在不知道,也不要慌张,更不要胡扯一通的乱解释, 只说:这个问题我目前还欠研究,虽然现在不了解,但是上研以后, 一定跟随老师好好把这个问题钻研清楚。表示虽然现在你有不足, 但是你今后会非常勤奋。在中国,态度问题,总是第一位的:P

2:题目范围——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很多老师喜欢问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等联系实际紧密的专业。 也有老师喜欢联系现在的热点问题,比如美伊战事。

当然了,学院派还是居多,会抓理论不放,但绝对不会是很少见的。

3:基本范例问题——对教授的采访报告。

A: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所以最好稍微准备一个小型的 研究计划很简单的那种,比如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请问你以前的相关专业课程,请阐述和现在专业的 联系与对你以后研究的影响等等。

B:对于你所报考的专业,你曾看过什么著名的书,作者,成书的朝代或者时间, 书的编目方式,以及该本书的主要学术思想,有哪一条对你印象最为深刻,并 请简单阐述。

准备的英语复试口试(1---6)完整版(转)

1. 自我介绍(self-introduce) Good morning. I am glad to be here for this interview.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 24. I come from ******,the capital of *******Province. I graduated from the *******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in July ,2001.In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prepareing for the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while I have been teaching *****in NO.****middle School and I was a head-teacher of a class in junior grade two.Now all my hard work s got a result since I have a chance to be interview by you . I am open-minded ,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history.In my spare time,I have broad interests like many other youngers.I like reading books, especially those about *******.Frequently I exchange with other people by making comments in the forum on line.In addition ,during my college years,I was once a Net-bar technician.So, I have a comparative good command of network application.I am abl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well.I am skillful i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in Internet.I am a football fan for years.Italian team is my favorite.Anyway,I feel great pity for our country’s team.

I always believe that one will easily lag behind unless he keeps on learning .Of course, if I am given a chance to study ****** in this famous University,I will stare no effort to master a good command of advance ******.

2.考研原因 (reasons for my choic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I have been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when I came here last summer. In my opinion,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in our country, it provide people with enough room to get further enrichment . This is the first reason. The second one is I am long for doing research in ******throughout my life. Its a pleasure to be with my favorite ******for lifetime. I suppose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my decision. Thirdly, I learnt a lot from my *****job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However, I think further study is still urgent for me to realize self-value. Life is precious. It is necessary to seize any chance for self-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is competitive modern world.

In a wor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ak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fession after two years study here.

3.研究生期间你的计划 (plans in the postgraduate study)

First, I hope I can form systematic view of *****. As for ******, my express wish is to get a complete comprehens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 If possible, I will go on with my study for doctorate degree. In a wor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ak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fession after two years study here.

(简单了一些,望高手补充)

4 .介绍你的家乡(about hometown)

I am from Fuzhou, a famous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over 2,200 years. It is called “Rong Cheng ” because there were lots of banians even 900 years ago. The city li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It is the center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Many celebrities were born here, for instance, Yanfu, Xie Bingxin, Lin Zexu and so on . . You know, there is a saying that “The greatness of a man lends a glory to a place”. I think the city really deserves it. The top three artware are Shoushan Stone, cattle-horn combs and bodiless lacquerware. In addition, it is famous for the hot springs. Theyare known for high-quality. Visitors athome and abroad feel it comfortable bathing here.There is my beloved hometown.

5.你的家庭(about family) There are four members in my family; my parents, my cute cat of 9 years old and me. My father is a technician in the Fujian TV station. He often goes out on b usiness. So most of the housework is done by my industrious mom. Climbing at weekends is our common interest. The fresh air and natural beauty can help us get rid of tiredness. They can strengthen our relation, too.During my prepareing for coming here,my parents’love and support have always been my power.and I hope in future I wil be able to repay them.

6.你的大学(about university)

**********University is the oldest one in the province. It was founded in *******and covers an area of over******* mu. The building area is ************square meters. It develops into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efforts of generations,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takes the lead among the *********universities with nic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library s a storage of *******books. . 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set up including 52 research centers. There are teaching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s. For example, the computer center, analyzing-test center, modern education technical center and so on.

关于复试应该注意的问题

能够在全国统一考试中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只是走完了考研路途的第一步,因为通过

了初试还有复试。在过去都是实行等额复试,所有上线都可以顺利进入自己报考的学校。但 是随着考研竞争的激烈和对考生整体素质重视程度的提高,现在一些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 中都纷纷打破了以笔试论成败的惯例,等额复试都改为差额复试,每年都有考生在复试中折 戟,一些名牌大学的复试淘汰率甚至都达到了30%--50%。应该是这是我们研究生教育中的一

个进步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其实在好多国外名牌大学的招生中,这种面试是相当重要的 。这样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更应该强调一个人的研究 潜力和能力,因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社会输送研究型的人才。但是,淘汰机制又 是非常残酷的,毕竟准备了那么久就是为了能够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可是自己竟然在最后 一道门槛前倒下 为了顺利地通过复试,笔者采访了许多过来人,现在把自己的一些体会介 绍给读者: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同等学力考生 同等学力的考生复试时一般要加笔试两至三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参加复试前要尽早和研招办联系,搞清加试的课程是什么,便于尽早有针对性的准备复习参 考并着手进行复习备考。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跨专业的考生一般不加试,但是有的学校要 求跨专业的考生也要加试,因此考生应该与招生部门保持联系,询问清楚,以便提前做准备 。

2)有的学校的复试要考笔试。现在个别单位和专业开始在复试中实行笔试的考察方式, 是对专业课的更加深入详细的考察。一般各个单位都会在复试通知上注明。

3)有的学校的复试要进行英语口语的考试,比如北京大学。估计不久这项政策就会在全 国实施推行。

面试的基本原则

面试像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取得成功也依靠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 自己脱胎换骨,但你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别人不同的印象。考研面试有许多原则和技巧, 最主要的有以下四条:

1.精心准备

硕士入学面试的第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精心策划和准备。参加复试前最好能到图书馆期 刊阅览室查阅一下近年来本专业比较权威的期刊,了解一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 热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这样做对参加复试十分有益。

2.自信、从容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素质,硕士面试更是如此。自信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和 特征。有些考生不自信是因为太追求完美的表现,怕面试时出现自己因为不能够回答老师的 问题出丑,丧失录取的机会,所以表现的战战兢兢,畏手畏脚。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必要。一 方面过于紧张会限制自己的发挥,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另外,从本质上讲,考生不 是和面试官交锋,而是和其他考生交锋,你没有必要在面试现场征服面试官,而只要在面试 官心中建立对其他考生的比较优势就行了。所以不要和老师有一种对立的情绪,仿佛老师就 是敌人似的。

因此面试一定要从容、放松。如果不能放松自己,心里很紧张的话,就很难有高超的自 我表现。机智和才干只能在放松、从容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发挥出来。

放松自己,不但是更好地回答面试官问题的需要,而且面试中的气质或印象分,在你没有开

口说话之前,就开始形成,并影响面试官给你的最终分数。

3、果决、流畅

由于硕士入学面试的问题都是些专业问题,因此涉及面会很宽,有些问题回答不好是很自然 的事。所以,不要试图成功回答所有的提问,面试官也不指望你能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一 些不太好回答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看你回答问题的内容,而是你的反应,你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才是那些老师们真正在意的,更为看重的。

对那些不太容易回答、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你可以稍微做以下思考,可以有几秒钟, 但思考时间不可太长,一般老师希望你有比较快的反应,但是不喜欢那种莽撞的学生。这时 你要根据提问,给出一个明确的是或否的回答,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 答案的,这时说理清晰,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就能得高分,面试得高分的关键很 多时候不在于回答问题的内容,而在于你如何回答,你的思路是不是逻辑清晰,能够自圆其 说。

4、真实、坦诚

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会问你一些关于个人的问题,比如家是哪的,作一些关于自己大学中学习 的基本介绍,问你是不是读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专著啊?对于这些问题你最好如实回 答,不要弄虚作假。一方面如果被老师揭穿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因为没有老师喜欢不诚实 的学生。记得有一个哲学系的学生,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他读过原著没,情急之下说读过尼 采的作品,结果他没有想到老师接着会问一个与尼采的作品内容相关的问题,当时这个学生 被羞地满脸通红。

如何准备面试

(1)复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一般由各招生单位的有关系(院)组织本专业或相近专 业的3~5名导师组成复试小组,对考生进行复试。复试的考查方法也比较灵活,有的可能考

查一下专业外语,允许查字典翻译一篇或一段专业外语文章;通过面谈了解一下考生对本专 业研究现状的掌握情况,现从事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读研后搞什么课题及 个人打算等等 。还可能出几个题目进行简单的笔试或口试,还有的可能采用实际动手操作的考核办法。所 以事先应尽可能了解复试的方式、方法,做到对复试心中有数。了解的途径很多,可以找在 读的本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他们当年是如何复试的,可以向本专业的指导老师了解一下应先重 点准备哪些东西等,也可以到研招办询问。

(2)参加复试前最好能到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查阅一下近年来本专业比较权威的期刊,了解 一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这样做对参加复试十分有益。 (3)通过走访本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或本专业的老师了解一下本专业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 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本专业老师们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认真阅读一下他们 在权威性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或许在复试中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调剂

首先自报家门,去年考34所,倒霉了点落榜;后调剂至A区211院校,虽然专业不热门,但属稀缺资源,毕业好找工作。现提供经验如下:事先说清楚,仅供参考,不要骂人。

为了方便各位了解调剂的程序,我会按照落榜后调剂的顺序提供指导。

(一)首先,如果你不幸落榜了——

那么你最先要做的事情是冷静下来并拿出下一步的选择方案。或者找工作,或者来年继续考你心仪的专业。如果是这两种,那么请不用再看下去,直接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如果选择调剂,那么第一步还是冷静下来,要知道调剂并不是一件可耻或者羞赧的事情,它只不过是在你第一步选择失败后的补救和修正——试问,人这一辈子都能一帆风顺么?失败了一次就害怕面对第二次挑战,那么你失败的就不冤枉了。

(二)如果决定好调剂以后,你要做的就是——

(1)申请原来所报院校、专业的破格录取。破格录取一般在公布了初试通过名单前后不久(根据我的经验,不超过一周),针对的是总分足够高,专业课分数较高,只是公共课略差几分的同学(且差的最好不要超过5分)。许多34所和211的学校都是这么规定的。

如果达到了标准,那么请准备好:不少于一名导师(一般都要两名)的破格推荐;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的签字批准(有时候甚至要教学副校长的批准,这样的难度会更高一些);以及破格费——通常是以“数万元人民币”作为单位的。申请破格如果成功,那么也就等于你通过了初试,可以去参加复试了;

(2)在申请破格的同时,调剂上还有两个最优的选择:即报考学校的校内调剂和你本科所在母校的同专业调剂。前者因为你的报考,学校也爱惜人才,不想浪费资源;后者因为与你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能接受你的(不过,既然是调剂,就要至少达到人家要求的分数线,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

(3)校内调剂是有可能跨学科的,具体要看你的学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校内调剂的话,只要你成绩够好,是可以拿公费名额或者全额奖学金的。

因此,落榜后第一步就是同时(记住,一定要同时,不要做完了一步再作下一步,时间不等人)做以上的事情。并且如果走到下一步,也别忘了与报考院校和母校保持联系,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三)如果破格、校内调剂失败,那么你要做的是——

校外调剂。记住一个原则:别挑肥拣瘦,既想去好学校又想找好专业。一般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就自己拿主意。此外,有几点小经验:

(1)千万不要没有目标,在某些网站上发布消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你指望有老师来顶礼膜拜并接走你这个任何地方都能去的“旷世奇才”么?

(2)别以为在网站上随便发个帖子,就能让人家来找你。你要主动一些,去搜集你中意的和可能接受你的院校,去他们的研究生网站,下载“调剂申请表”(这个步骤至关重要!)

(3)多打电话给想要调剂的院校的招生办,并发动你的一切人际关系探听虚实。如果连打电话咨询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4)你的本科老师如果关系好,他手上会有不少好资源,装得可怜一点、上进一点,找他们帮帮忙吧;

(5)有些学校对外宣称没有调剂名额了,实际上都还有不少;一来是准备自己人校内调剂的,二来是给一些有关系的人预备的。如果你有人脉,记得挖挖看。

(6)调剂申请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因此要广撒渔网。我去年是先地毯式搜索,找到了所有这个专业和类似的专业院校,列了一个500多名目的大单子;再在其中选择可能开通调剂、或者有可能接受我的名单,也有几十个;最后再给他们的招办一一打电话,不要害怕被拒绝,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几家表示可以开通调剂的,然后就是添申请表了~~同时,对于其余的院校,也要跟进,不能放弃。做到了这个苦功夫,才能从中选到最适合自己的。

调剂与股市一样,打得就是信息战——记住我这句话吧!

(7)虽然国家没有明确提出,但院校是有等级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34所(一流),A区,B区,C区,通常从上至下可以调剂,即报考的学校越好,你的成绩越好,调剂的希望就越大——这符合人之常情:谁不愿意要好学生呢?而且不要在乎分数,34所的同学们分数都不会太高,但老师们都明白:一所优秀学校的落榜考生,有的时候还比那些三流学校的尖子好呢„„当然,这也不代表说其余学校的落榜同学就没机会了,只不过前者的希望更大一些——我调剂时,就凭这个拉下了两个B区的同学。

(8)尽量在同一门类下选择调剂,例如文学类的考生就选择文学类的相关专业;理学的考生最好选择理学下属相关专业„„以此推而广之。跨门类调剂属于改变了国家原有招生计划,一条逆天之路,走起来结果如何,我也不得而知(仅就传闻而言有寥寥成功者)。在这一点上,校外调剂就不具备校内调剂的优势。

(四)挑中了中意的、可能接受你的院校和专业后,你要做的是——

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就是报名的那个网站)上,登记一下。并去调剂院校他们的研究生网页上,下载一份《调剂申请表》(有的学校则没有,都是在网站上统一填了。但我的学校至今还有《申请表》的),照着填了以后,尽快寄给欲调剂学校的研招办(为什么说是尽快,下文有叙述)。填表过程中,你要注意如下事情:

(1)《调剂申请表》里都会有“备注”一栏,别添那些“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深造”,“我喜欢贵校”之类的假话、废话。要添如下消息(按重要程度排序如下):本科期间是否在核心期刊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无论第几作者);是否省级、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是否有过国家级奖学金;本科毕业论文方向;参加社会活动的评价或者权威认证;是否中共党员或其他民主党派。

总之保持一个原则:学术第一,社会活动为副,力求在让你的《调剂申请》资本更加厚重一些。虽然这个程序在整个调剂中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也许关键时刻,会让你绝境逢生。

(2)寄出《调剂申请》(或者网络登记)一定要快,有些学校说“根据分数排名,有多少人比你分数高”等等,不要相信。我调剂的时候,成绩是最低的;而且我也问过我们的研招办老师——受理调剂,首先看得是《调剂申请》的送达时间,其次看这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到达先后为主,分数为辅。不知道其余院校是否这样,但我这里确实是。因此,不要吝啬钱,邮个平信,一周过去了,人家还等你?

(五)如果得到了申请调剂院校的准许,你要做得是——

(1)首先,电话联系,表示感谢;并找找调剂院校导师,表达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想要深造的愿望(这些话在这里说就不是废话了,可见说话的方式、时机是一门艺术);

(2)其次,马上联系调剂院校的研招办,提出并催促对方寄出《调剂函》,《调剂函》这个东西可是太好了(题外话)!见到了它,等于你成功了一半。所谓《调剂函》,就是调剂院校以“第二志愿”的名义,向你当初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提出申请,调取你的档案、初试试卷、身份信息的公函。说白了,就是第二志愿学校发信去第一志愿学校,查一查你的成绩啊,考生信息啊,证件啊是不是真实的,省得被蒙了~记住,它是公函,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连《调剂函》和《调剂申请表》都分不清楚„„

《调剂函》送出有两种方式:通常负责的、好一些的学校会有研招办出面寄《调剂函》,你所需要的只是等待和适当的催促。根据我的经验,一般3~5天就可以搞定,记住一定要天天催,语气不要太僵硬。

另一种不负责任的学校,会让你自己寄这种重要的公函,那么记住:此刻它就是你的命!想要怎么保命,不用我多说吧?自己行动快一些,并自己去催促你的第一志愿学校,学会做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两所学校的沟通工作,这很重要!

(3)最后,有研友反映说,具体学校不同,也可能不开《调剂函》,而是直接拿学生证或其它证件去研招办调信息。这个原理和《调剂函》是一样的。总之,必须要第二志愿学校以某种方式(如开《调剂函》)去第一志愿学校求证你的成绩、身份是否真实,这样调剂工作才十有八九差不多。口头上的允诺毕竟不如文书保险嘛~

(六)如果《调剂函》作用成功,第一志愿院校将你的全部信息转到了第二志愿院校,人家看过之后,认定了你是货真价实的,那么你要做得是——

(1)首先,再次感谢两所院校相关负责人的帮助(做人要厚道,要知理,即便此刻他们对你已经没用了,也仍要礼敬有加,这是一个研究生起码的素质);并且联系第二志愿的导师,表达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渴望深造的热情(汗)„„

(2)调剂基本成功了,准备一下复试吧,要是复试都过不了,那是你自己的水平不济了——这里的“水平”,包括学术,包括做人,也包括人际关系和潜规则。

准备复试的时候,你要注意分析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关策略。我去年都是和6个学生在一起抢一个名额的(因为六个人在同一天被准许了调剂申请,211就是缺德,调剂也不是谁都要的)„„引用现代广告学的理论模型,你需要做得是一个SWOT分析,即:

优势(S):你的优势是从更为优秀的院校落榜(大多都是吧?没有同学幻想着从三流院校调剂到34所吧?),并不代表你比现在的这些竞争者水平差。例如我上研以后,一学期下来成绩都是第一名,比当初第一志愿初试的那个第一名更招导师待见吧~~

弱势(W):你的竞争者太多,而且若也都是通过了调剂准许,实力就差不到哪里去。而且调剂的专业复试,你可能不清楚。因此要想胜出,只能有两个字——拼命。我就是一周之内只睡八小时,将三本专业课复试材料硬背了下来。已经处于绝境的人,就要学会拼命,就要死里求活,这个道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适用的。

机遇(O):毫无疑问,给你书念,就是最大的机遇。而为了把握这个机遇:你就要去迎合提供机遇者的心理,减少出错的可能。事实上,只要专业过硬,求学心诚,那么老师们也会包容你的。而导师选择你,就是因为你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令人尊重的拼搏气质——否则人家放着第一专业的学生不要,要你个“后娘养”的?

威胁(T):复试中,你的最大威胁不是那些一起来的竞争对手,而是如果很不幸的话,会出现早就预订好了一个名额,你去复试只不过是为了给人家打掩护的过场罢了。但这种几率不是很大。需要你的人脉、情报到位,还是有可能绝地反攻的。同时,因为有这种概率事件的存在,你就要多投《调剂申请》,事实上,第二志愿的复试可以参加多次,按照先后顺序调你的档案,所以,这就跟求职一样,允许你多去面试,共同参考。我认识某个同学,就是先后参加了三个学校的复试,然后都通过了,从中选择那个最好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让这几所学校知道你“三心二意”就成。

(七)如果参加了复试,那么你要做的:

要么成为了研究生;要么失败,再去寻找别的机会,重复

(三)开始的步骤;要么心灰意冷退出。

需要指出的是两点:

(1)即便调剂复试也失败,且没有学校再愿意要你了,这个时候,每个省的研招办还会有调剂,俗称“大区调剂”,不过那些机会一来比买彩票中500万还低,二来剩下的专业和学校都是连调剂生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可想而知„„这个就不说了。

(2)复试成功后,第二志愿单位就打算录取你了,这个时候会再去你的本科学校调取你的全部档案,包括成绩啊,组织关系啊,人事关系啊„„等等。这个时候,你如果觉得这学校我不想去了,或者有更好的学校给了你机会,那么你可以选择不让他们调档录取你,继续参加别的学校的复试去,于是乎就会出现一个学生可能参加多次复试的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因为确认考生成绩是很简单的事情(人家有公文,看一眼不就成了),所以在接连几天内就去了好多家学校参加复试,然后都通过了,各个学校都想调你的档案录取你,你就可以选一选了。这个原理,就是利用复试结束到正式录取调档前的一段时间差。因为同学们可以多走几家,增加机会。

(八)小论

将以上的叙述总结一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方便同学参考:

(1)破格录取可以是你的个别分数没有达到录取线,但只限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其余的调剂,都要求你的总分和小分都达到录取分数线。因此没过线的同学不要研究调剂了。

(2)填写了《调剂申请》以后,肯定是要越快越好,越快,人家就越容易安排复试给你。

(3)《调剂函》或者身份证、学生证等手续必须要有,不管是发正式公文看你的成绩和信息,还是用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等证件进行报名确认,总之你是要给出一些证件的,千万不要以为人家口头答应你了就可以了。

(4)要是有多家院校愿意安排你复试,只要不冲突,你就都去看看。反正最后通过了调档案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去的,这也就多了不少选择。

(5)调剂上,理工科比文科学生好办得多。因为文科专业少,分数普遍高,竞争太激烈。

(九)结语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更感谢有这么一次落榜调剂的经历。它比考研初试更能让人学会在逆境中击败那些曾经可能将你击到的厄运。在成为研究生的第一次专业课上,有位导师询问我们报考本专业的理由,轮到我说的时候,还没开口,竟然就有人在旁边插嘴——他是调剂的,没得选择。一时间弄的气氛很尴尬。而那位导师听后也生气了,他说:

调剂怎么了?他落榜只是说明他在他当初那个群体里不是最优秀的,这也恰恰证明了如果你在如今这个群体里不够优秀,那么可能永远也看不到他。各位同学,我不是在对你们耳提面命,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供建议——不要嘲笑别人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永远没有失败。

这位导师的话,我相信我会记住一辈子。但后来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因为处于就业考虑,我选择一个包分配的专业而没有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算起来,应该是我没有追求吧„„不过这依然并不妨碍我像敬重自己父亲一样敬重他。

不要嘲笑别人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永远没有失败。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不要害怕自己暂时的失败,除非你这一生都要在这种失败中停留。现在,我相信我自己已经从这个失败中走了出来,我在现在的群体中无论学术还是社会工作都是头筹。我知道了落榜是因为我在那个群体里不够优秀,但不代表我不能活得精彩。其实人生如行路,走不通的时候,转个弯,就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由此,我回到这里,发这个帖子,希望那些暂时经历的失败的同学最终能够战胜它。

最后,以此贴告别考研论坛。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任务,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交际圈子,我不必再经历考研,亲朋好友也无人考研,去年调剂时,一位至今我都不知道姓名的师兄给了我安慰和指导,我也遵守约定,将经验分享给大家了。至于明年,还会有后来人继续在这里重复我今天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生生不息。

但无论怎样,祝福大家,未来的路,要勇敢而坚定地走下去。

再见,若有缘。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离考研复试已经为期不远了,有为数不小的一批学子即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一次刻骨铭心的抉择;在这次命运的颠簸交错后,许多人将在新的方向和旅程中开始自己的生命之旅。所以这是一个紧要的关键时刻,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但是据我所知,不少即将踏入考研复试战场的学子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及时弄清这些情况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到的信息将这些误解归纳成八个认识误区,希望能对大家清醒头脑有所帮助:

第一个误区:误以为高分就会公费录取。这无疑是片面的,别说是还有复试,就是高考也还有个录取的步骤要进行。高分只代表你获得了下一步的入场券,顶多就是站在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记住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我见过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有三个初试400多分但最后只能接受自费录取的情况,别大意哦!

第二个误区:误以为高排名就不会淘汰。高排名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入围录取,同样的道理,这也只是暂时的表象,在复试环节很可能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要盲目高兴;相反,要更多地做好准备,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我见过一个报考中山大学初试第二但最后被打入被淘汰的二名学生之中的同学。

第三个误区:误以为名校就不接受调剂。有的,名校也有调剂的情况的,视专业而言的,也视当年报考情况和上线情况而言的。如果你考了高分,而所报学校又竞争太激烈,面临不妙的情况,记得赶快收集此类信息。我的一个同学考复旦大学分数很高但是落榜了,但他很灵活,最后调剂到了暨南大学。

第四个误区:误以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这个问题我早在另一篇文章中讨论过了,公正问题不是你一个区区学生能独力扭转的;怨天尤人的最后下场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人不会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务必记住这不是自己目前要努力的方向,你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就是苦练内功巩固和加强自己。

第五个误区:误以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恰恰相反,导师绝大部分都是见识广泛、通情达理、笑容可掬的非凡之士,他们普遍理解寒窗苦读的不易。导师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前者你不会摸不到头脑,后者适当关注点就可以了;事先要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六个误区:误以为复试时就选定导师。只有博士考试招生才是报考之际就基本选定了导师,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选派不是复试的时候决定的;某些不知情的报考者甚至以为自己一开始准备考试就可以预定某某老师,真正选导师是在新学期开始后进行的。可以和导师取得些联系,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捆绑。

第七个误区:误以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了,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不信的话,可以去打听打听你报考的学校前几届的招生情况,最后招生的数目通常要大于该数字,搞不好还是翻了一番的数字。所以不要轻易打退堂鼓,要认真衡量和计算一下。

第八个误区:误以为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的。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话的,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情形不一而足,要先了解清楚。

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有所区别,自己还可以根据上面的启发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其它认识误区进行反思,及早纠正。以上第一和第二个误区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历经磨难的成功比碌碌无为的事后反悔要强得多。真诚祝福天下所有学子都能得尝所愿考研成功!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第3篇:我的考研成功经验(

★★★我的考研成功经验(400分高手指点迷津,严重推荐)

昨夜梦中醒来,对梦的记忆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样遥远而闪烁不定,脑海里只有一个画面是如此的清晰――漫漫长夜,孤灯下,我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仰天长叹。准备考研的那些日子将会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段的时光。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往日如昨,一来是想总结纪录下自己成功经验,二来是借此鼓励和帮助那些正为了理想振翅欲飞的考研学子。

经历过考研,我深深体会到:信念+毅力+方法=考研成功

考研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生理和心理的考验,自从我下定决心考研之后,脑子里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身边很多人接二连三的放弃,他们患得患失,怕考不上又耽误了找工作的时间。也有的想两者兼顾,最后到头来,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要想考上研就要有必上的信念,非得破釜沉舟不可。

成功有时候就是多坚持了一下,而所谓的毅力,也只是你能比别人多坚持一段时间。记得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时候,由于题量比较大,考试时间很长,很多人不耐烦没做完就交卷,而我坚持做到了最后,虽然题目还是没有做完,不过居然获得了全国A级三等奖。我英语也不是特别好,那些提前交卷的有很多比我强,而我获奖的原因,也就是我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会,坚持到最后了。考研也是如此,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能坚持不放弃的学习,这也是我很自豪的。

当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我就谈谈大家都要考的政治英语的准备吧。对于政治英语的复习,不必要买太多的书,太多的资料,我也没有上任何考研班。千万不能有盲从心理,有的人觉得别人上考研班我没上,会不会比别人差呢?这种想法一定要摈弃。其实政治英语每门只需要一两本书,政治只需要一本红宝书(考试中心编的),所有的题目都逃不过这本书,只要反复的看,掌握原理,大概看四到五遍就行,然后买一本资料看看别人解题的分析过程,特别是大题的答题方法就行了。我没有上过任何考研班,也只有一本资料,政治考了70分,虽说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这个分数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应该还算理想吧。值得我自豪的是,这可是低投入而获得高产出啊。

英语只需要一本真题就足够了(我用的是王林老师编的〈考研真相—资深命题人彻底细解12年英语真题〉,窃以为这本真题书是目前市场上最棒的一本真题解析书,讲解之深入和全面远非其他同类书可比。),真正的、不怕麻烦的把一本真题书吃透,考研英语肯定能得高分。我把我对真题的研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下来了,在考试的时候发现真的很起作用。所以说,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如果就做题而做题,那效果一定就会大打折扣。

春草泛绿,和风习习,现在正是开始准备考研的大好日子。开始准备吧,你会成功的。人有时候需要一点魄力,这里把我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以求共勉:海到尽头天为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相信自己,你会成功!

最后,衷心希望每位考研学子能够金榜题名。

欢迎来到考研巴士论坛!

第4篇:我的考研经验谈

美女,现在我把我考研英语及政治的一些学习经验写下来:(分时间先后顺序叙述吧) 复习篇

一、现在到暑假前夕:

(单词在考研英语中非常重要!)你应该背了英语词汇2到3遍才好,不一定全都记住了,但是想必你已经非常熟悉了(背单词最好每天都要做,并且一天中最好分早晚重复,如果有自己的方法也可以,目的是把它记住!);这段时间你还可以做少量的英语阅读(每天两篇差不多,能坚持到六月底就最好了!),资料像张健的《阅读150篇》差不多都行吧,主要是为了练习用,熟悉考研英语的阅读和增强阅读语感;如果你还有多的时间(不知道你英语语感如何),可以早上背一下《新概念英语3》增强语感,同时为以后的写作也可以打下基础;你英语语法应该不是问题了吧,多以语法就免了!(不过我还是看了一遍高中语法!)。这是这段时间的英语复习安排。政治不用管,专业课自己安排啊!呵呵

二、暑假:

单词继续背(1到2遍都可以,看个人情况,早晚共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所以应该快速看单词);阅读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其他的阅读放下了,即使前面的英语阅读没做完也应该停止!!!历年真题就弄2009—2002就好了(因为2012 2011 2010这三年的真题一定要留到考前半个月做,找感觉!),真题只做阅读部分,其他部分不做(可以留到后面做),(研究真题阅读的方法自定:因为这叫做“研究”,所以呢建议你买《考研真相》这上面有具体的研究方法,跟着做就可以了!!),真题阅读每天一两篇就好了,随着后面可以增加量;还是那么说,如果你确实还有多的时间,你可以继续背新概念3,只要没时间或者自己有一点点不愿意就可以立刻不背了!切记!!这段时间做英语阅读的时间一般来说安排在下午(考试时间在下午)。政治就开始看马原(记住只看马原就可以了)了,如果你报了政治班那么就去听课,看马原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大概马原看个两遍差不多了!(如果你比较熟悉马原那么就不会那么吃力了!)。专业课还是自己安排啊!

三、九月份开学了到十一月:

单词继续看,但不用花太多时间了,大概早晚共个把小时吧(如果自己觉得单词还不行,那也可以多花点时间,毕竟英语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命啊!);阅读继续重复真题阅读,一遍再一遍再一遍......,直到十一月完,(到那时你自己都感觉着真题阅读的无穷魅力了!哈哈,真的!),每当你完成一遍真题阅读,你就会感到自己考研英语发生着质的飞跃!!!这是英语,只需重复暑假就好了,贵在每天坚持。现在慢慢的花更多的时间在政治上了,说多,但也不必太多,每天差不多1—2个小时就够了(越到后面就增加吧),政治看的内容就是所有要考试的了,自己安排一遍一遍的看。到此时,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复习心得了,进而有了自己的复习想法和安排了,就ok了!!!专业课还是自己安排。

四、十一月底到考前:

不用我多说了,到这时候了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了,就按照自己的就好了。(万一还想问问前辈的经验那也可以,到时候再问来得及!呵呵)。

五、注: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问我就是了,随时为你解答(我了解的)。考研复习一定要讲究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复习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健康康的,以及心态一定要放松,累了就要休息,宁可高效率做事也别打疲劳战。总之,身体健康才是最好的!

六、最后:祝你考研成功,心想事成。。。。 。。。

第5篇:我的计算机考研经验总结

辛苦的一年总算结束了,许多人问起我考研的经验,我都没能一一回复,乘着有空决定写点什么,希望对备考的你们能有些帮助。 【政治】

政治说真的最后拉不了多少分,但又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政治是暑假开始复习的,上了海文的政治强化班(事实证明没必要上辅导班,尤其是事先没有看过书就去上辅导班,完全是浪费时间)。八月下旬我自己买了本红宝书看,很快的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感觉。之后,听说领航张俊芳的辅导班不错,就去搞了本张的书(银色的,似乎书店没得买的),确实整理得不错,并且每章后面都有些题目,看下来还是有收获的。再后来,买了本陈宪奎的2000题,只做其中的选择题,并且对照张的书,基本上对于哪些重要的、常考的都有点数了。最后阶段政治就开始背,毫不夸张的说大题基本上是靠背的。当然背还是有技巧的,并不需要一字不漏得背,也要挑着背。那时各大考研辅导机构都会压题,有些是一样的,也有些不一样。我主要参考海文的18金鉴和启航的20天20题。结合当年的热点问题,也可以自己感觉下,有重有轻的背,毕竟时间不多。背的时候要注意答题点,有些话觉得可以用自己的话写的,不妨用自己的话概括。尽管辅导班上,老师都说不是写得越多越好,最好用专业术语,写到要点便给分。话是这么说啦,可是真正在考场上,总是能写多就写多,觉得有联系的都写上去,感觉卷子要挤得满满的才行,我就是写到了交卷的最后一分钟哈~ 对了,领航最后冲刺阶段也有整理一份资料的,感觉毛概、马哲部分不错,比较适合冲刺复习。还有就是,最后压题的时候,有一个辅导班的老师(忘了是哪个)将往年的大题考点都整理了,近几年考过的多半是不会考的。不管怎么样,我这次考政治,大题也就一道没有见过(垄断什么的),身边的同学也都跟我差不多的。 【数学】

数学不像政治,应该较早开始复习。我最先开始复习的就是数学,也大约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吧。流程大致如下:

1.高数、概率、线代课本看一遍(包括例题,课后习题就不管了)。在此要提醒一下,有些课本中的内容是不要的,尤其是概率。建议可以对照考纲或辅导讲义看课本,避免浪费时间看些不要的内容,据我所知考研数学出卷子基本没有超纲的,大可放心。 2.看蔡燧林的辅导讲义——恩波出的蓝色的(听说文科的李永乐的不错,工科的似乎还是蔡燧林好,至于陈文登有说方法太老旧了,当然以上都是道听途说,还是要选适合自己的)。我习题部分都没做,其他的知识点归纳与例题都是很仔细的看下来的。有一点我与别人不太一样,就是有些例题想一会做不出,我就直接看答案了。为了一道题目花个大半天,有点小题大做,个人觉得第一遍看时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先标注出来,可能看到后面会明白的。

3.将书上、辅导讲义上看过并作标注的地方再过一遍。我看书的时候都会做笔记,做标注,这样再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就可以跳过了。我第二遍看时,书上的一般比较简单,需要再看得不多,而辅导讲义还是有很多问题的,第二遍再看时若有问题不明白,不能再蒙混过去,一定要弄懂了。

4.两遍看下来,整理一下,会感到知识点之间都有些联系。结合辅导材料自己梳理一遍,做些笔记。 5.基本上复习的还行了,也差不多9月份了,我开始做真题。李永乐的绿色的四本(数一到数四),顺序当然是4-3-2-1。之前,我都只看例题,没有做过习题,我就是打算着真题都要做一遍,与其做习题,还不如做真题!这样基本上一天一份(双休日可以休息一下),当然要算好时间做,并且李永乐的真题编得不错,答案都是归类的,建议买他的。 6.本来买了本李永乐的冲刺卷,感觉太难了,怕受打击,就没做。我选择把数

三、数一的真题再看了一遍,直接按书上归类的顺序看,会的跳过,觉得自己掌握得不够的还是要回归课本或者是辅导讲义。 【英语】

英语对我而言是花最少时间的一门,当然我本身英语底子还不错。基本上从考四级开始,单词四级背了一遍,六级背了一遍,考研复习时还是完整得背了一遍(安心点哈~)。在考研英语复习上,8月之前我看得是星火的英语阅读200篇,再就是星火的三本装的词汇书。之后就开始做真题(作文先没写),我英语真题的书用的是人大张锦芯的(红白相间) ,书中阅读和翻译的原文都有相应译文。注意要扣准时间完整的做,有时阶段性的我会测一下具体做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各需要多少时间,以便更好的分配时间,不要在一块内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根据我考英语的经验,时间往往是很紧的,如果前面用的时间太多,作文往往就时间不够,尤其考研有两篇作文——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这次考英语确实时间很紧,作文根本想都没时间想,就往上写了。再次强调做完一份卷子后,认为仔细分析真题是很重要的,每一份卷子做完,都认真的把卷子中的文章、题目再看一遍。你会发现阅读也好,翻译也好很多出题的点都差不多,网上有许多做阅读技巧什么的,有时间的同学也不妨参考一下。到最后阶段,我才开始准备作文(并不建议大家都这么做)。我是直接背真题作文,也不用完全一字不漏得背,我自己用mp3录了下来,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听会,不用怎么背就记住了 【专业课】

九月份(开学后)才开始复习专业课,心里还是挺着急的。花了两个多礼拜的时间把OS、DS、C的书看了一遍,看的是浙大的指定教材。之后组成看得有些郁闷,以前没学过,感觉看不太懂。一遍下来,我都动了想去考同济的念头,呵呵~~后来网上有人说组成没学过的人,第一遍看时会比较吃力,熬过就会感觉简单了。将信将疑,我又看了一遍,感觉似乎还行就坚持了下来。十月国庆去上的辅导班,之所以九月份专业课拼死看完,就是觉得说上辅导班前一遍总得完工。洲际的辅导班还是可以的,来的都是浙大的老师。如果想盼着老师压题的同学,我想还是不要去上了,他也就是帮你把知识点梳理一下,有几个老师给会给个题纲——网上也有,内容还是很多的。此外,历年的卷子有些题目讲一下。毕竟一门课一天,也说不了很多。个人觉得,若书看过一遍了,时间上允许,上下辅导班还是可以的。之后,按着辅导班的笔记继续看书OS,DS,组成。C觉得没必要看书的,尤其是浙大的那本教材。DS我第二遍看的自己的课本,毕竟比较熟悉自己的书。对了,上辅导班时数据结构的老师有说,看清华严蔚敏那本也是可以的。

其他,专业课的题目还是要做的:操作系统就是李善平的那本;组成做课后习题(不用全部做,有些感觉真不会考的),我是按照那本有课后习题答案的组成的书做题目的;数据结构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春葆的《数据结构习题与解析》,这本书不错的,感觉跟上洲际时老师给的题纲很吻合;C用的是跟数据结构同一系列的《C语言习题与解析》。此外,记得一定要留时间仔细分析真题,我在国庆期间有大概的做了一下,这样复习起来有点目标。最后阶段,我又把历年的题目拿出来仔细分析,其实每一门课也就是考那么几块,再照着题目看课本。

最后说一下,很多人问我专业课考试的范围问题。网上有题纲的,不妨找来看一下,跟我上辅导班老师给的差不多。大致上,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都只考前半部分内容(我是指浙大的指定教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经验总归是经验,是不能被复制的。相信只要大家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充分利用从现在起的每一天、好好利用你手中的每一份复习资料——尤其是真题,那么必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最后,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坚持才是王道~!!

第6篇:我的考研路

2014考研已经落下帷幕了,准备了一年总算有所收获,现在,想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也算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

首先,晒下自己的分数,考研政治68,英语60,数学78,专业课139,总分345。数学考的比较差,差点把我带走了。

先谈政治,政治这门课拉分的还是选择题,主要是多选,平常练习的气候基本上只练选择,大题几乎没有练过,考试时完全是在拼高中的老底儿。政治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不是问题,一般都能考个60+。政治一般来说4个月的复习时间还是可以的。关于参考书的话,不做推荐。个人认为,市面上卖的书都还可以,选一本编排风格自己喜欢的,猛学就是了。考研是否报班,根据个人情况,你的考研成绩和报班没有直接关系,你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我当时懒省事,觉得报三科和两科差别不大,索性就报了政英数三科全程。

接下来谈谈英语,我个人的英语基础一般,高考时117.四级考了三次,六级考了两次(六级是在考研的过程中考过的)。考研英语的复习,核心是读懂句子。而读懂句子又需要一定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这些是逃不掉的。考研英语最宝贵的是真题,真题历年来贯彻了始终如一的出题风格,真题研究多少遍都不怎么为过。考研英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几位老师的帮助。我报的辅导班是启航,英语主讲是商志老师,一年来跟随商志老师学习考研英语,收获比较大。我这样说,不是在推荐大家上启航的班。你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加一些老师的微博、微信。这些老师都会在网络平台上给大家指导,使大家尽可能少走弯路。另外强力推荐研友关注何凯文老师的空间。我是从考研最后一个月开始关注的,每天把2014每日一句觉得不错的句子抄写、背诵。何凯文老师是位非常称职的老师,他今年一直坚持在做2015考研每日一句,真的很不错,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其实,还要感谢黄涛老师,陈志康老师(大牛,个人认为他是在我所了解过的考研辅导名师中语音最为纯正的,学术功底深厚)等。考研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我考的是英语一。英语一题型有完型、传统阅读、新题型、翻译、大小作文。完型只要练习2000年以后的十几篇真题就行,模拟题不必练习。这个题型不建议自杀,练习时给自己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个题提分空间不大,绝大多数同学得分在4至6分。传统阅读是平常学习的关键,最主要的是读懂句子,分析选项,这个需要经常的练习。新题型是一个高风险性的题目,这是我们唯一有希望得满分的题目,这个上面可以多花些时间。翻译,需要把近20年考到的100个句子彻底学会,翻译这个题目就能拿到5+。关于大小作文,小作文通常考书信,平常练习到10左右,应付考研书信不在话下。大作文要求180至200字,其实考研英语是有潜规则的,字数是可以超的,写到220个字比较好,如果你乐意,写到250也没关系。

接下来就要谈到令人伤心的数学了,我所提供的更多是反面教训吧。考研数学考试环境比较嘈杂,一般都是在市区的中学,你考试时,别人并不会停下他自己的事情。我当时在开封七中考试,考试时能听到外面时有时无的叫卖声。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必要要求安静的环境。另外,给大家个小提示,打印准考证的时候可多打印几张,以备不时之需,这个考研复试还会用到奥。考试时每个人的草稿只有一张,你要的话,监考老师是不给的,这个时候你你的准考证就发挥作用了,你可以在背面演草啊。我考试时给自己打鳖,愣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做的,这个与我平常的做题顺序不一致。一般而言,线代、概率相对简单,压轴题出在高数部分。对于考生而言,手中有分,心中不慌。建议大家考试时,可以把线代、概率能拿的分都抓住,再去啃高数,心情就不一样了。

高数在复习时的问题,我个人分析,手头资料比较多,没一本掌握的透彻,没有把一本资料搞透。既有学校里杨学志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又有启航发的各种资料。张宇老师,是比较不错的高数辅导老师,强化班笔记要求背会,默写,我始终没有去做,考研数学成绩也对我做出了惩罚。线代老师,首推李永乐,李永乐这个老头子,讲课比较沉闷,多年来如一日,但他的方法还是很绝的。概率比较推荐张伟老师,北大出身,值得信赖。

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历年真题,及相应的辅导书。我考的是经管类的,专业课初试是西方经济学。辅导书推荐圣才系列的。专业课需要六个月的复习时间。其实,考研成绩能够为你加分的也就是数学和专业课。如果都考到130+,那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你的总分肯定低不了。

考研初试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国家线、学校线的过程。考研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一定要给自己个后路。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经,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

上一篇:不可再生资源怎样处理下一篇:校园三句半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