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换位思考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要学会换位思考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要学会换位思考

摘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同时换位思考理念对大学生就業指导大有裨益。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换位思考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顺畅就业渠道以及深化就业政策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大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当然辅导员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1.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具有较强的沟通性

辅导员经常和学生沟通,并深入学生活动,这样,避免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存在的一些隔膜,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确保辅导员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以及求职择业的时候,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或者情绪波动,辅导员极易依靠角色优越性,帮助学生实施客观分析,迈出误区,解决困难。

2.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就业工作。辅导员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把就业指导工作归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内,将学生的成长成才视做工作落脚点,不仅可以牢抓学生的兴奋点,还能保证就业指导实效性的强化。

3.辅导员的工作手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立足于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掌握学生的基础状况。基于各个学生特点及个性,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具有的劣势及优点,合理制订科学化的职业规划。改变就业理念,学会择业求职的一些技巧,确保能够顺利就业。

二、辅导员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辅导员应该针对社会需求者以及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1.与社会需求者的换位思考

以往的大学教育往往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性学习,多以应试教育来考核学生,这样的后果是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毕业的时候,出现就业难,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必须对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重视对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训,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那么要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大学辅导员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这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至关重要。首先,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需求;其次,辅导员可以积极促进企业和学生的直接对话,比如,组织企业进校园开宣讲会,介绍企业思想和文化;请上届优秀就业学生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讲解自身的就业经历和工作心得等。通过这些类似的方法可以将最直接、最真实的社会企业展现给学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换位思考,掌握未来的就业趋势,有目的地学习锻炼,这样,在毕业的时候,就业便水到渠成。最后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引导者,要确实行使其职权,身体力行地了解现代企业需求,并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知己知彼,提高学生的总体就业率。

2.应做到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管理人员,在大学四年中可以说和学生朝夕相处。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对学生也有了很深厚的私人情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一方面要把几年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有真心爱护,切实关怀的情怀。

首先,辅导员要将学生的需求、渴望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从学生的个性、性格、成绩等多个角度入手,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其次,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从大局上帮助学生排解心中困惑,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在择业、就业及具体面试中明白,从理论到理论的循环还没有脱离书本知识,而社会的需求是能够做具体事务的人。一方面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目空一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充满信心,不可妄自菲薄。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择业就业技巧。这需要辅导员日积月累,整理相关的笔试、面试题目。从基本知识到能力应用,从语言组织到谈话技巧,从接人待物到处事方式,辅导员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思想上、行为上帮助学生理解就业观。

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去被动地就业,而是具有开拓性的自主创业。所以,辅导员不能急于否定,而应该多加引导,毕竟创业的艰辛和经验的欠缺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深化就业政策及顺畅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大力发挥大量优势以及应有的作用,保证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换位思考,做好大学生的贴心人,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做稳实,为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保驾护航,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及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学院)

作者:郭妍

第2篇:“中美要能相互换位思考”

葛小伟(PETER HAYS GRIES)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所主任、国际关系与地域研究系教授,在政治心理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对对外政策的影响方面颇有造诣,代表作《美国外交的政治:意识形态怎样分化自由和保守主义者的外交观》(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How Ideology Divides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over Foreign Affairs)、《中国的新民族主义:骄傲、政治和外交》(China’s New Nationalism: Pride,Politics and Diplomacy)。他认为,美国人的对华态度与中国人的对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价值观;随着美中两国人民之间交流的日益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两国民众对彼此产生更多的了解,这一变化将强化还是弱化文化差异对美中外交政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3月中旬,葛小伟来华讲学,本刊记者见到了他,就当前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访。

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世界知识》: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进行得已有时日,你如何评价这次辩论,认为在强硬和理性两种声音当中,哪一种正在占据上风?

葛小伟:在美国战略学界,把中国看作“阴谋家”和现实威胁的声音确实在增多,五角大楼顾问白邦瑞的《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一书很具代表性,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相信国际体系的本质是竞争,认为国与国之间就是按“零和”思维出牌的。他们相信美国拥有充当“国际警察”的天赋使命,非常轻视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制的作用。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就是个“等级世界”,各国都缺乏自制力,权力转移最有可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

我注意到米尔斯海默在中国高层、学术圈和媒体圈里都极具知名度,美国学术界也饶有兴趣地注意到了他和中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之间的辩论。米尔斯海默在中国的“火爆”颇具讽刺意味,因为他给一些中国人带来了复杂的感受:一方面,他的学说能够满足中国那些比较极端的民族主义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以为中国在世界上是令人畏惧的;另一方面,他把中国比作国际关系中的“修正主义者”,令一些中国人感到愤怒。我不同意米尔斯海默的历史宿命论。在国际关系领域,没有什么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担心,米尔斯海默与中国学者的论战正在增加他们口中描述的美中“冲突”风险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我尤为关切的是,中美关系的复杂因素的确在增多,两国互信正在受到损害。导致这种趋势的,与其说是实物层面的利害冲突,不如说是心理因素的不断叠加。正是对中国崛起后可能导致美中冲突的假设性讨论太过密集了,使得双方陷入到某种恐惧情绪的负面循环当中——美方是恐惧中国挑战其地位,中方是恐惧美国改变其制度、把中国拽回到“百年国耻”的年代。我想强调的是,没有什么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如果美中对对方的看法被相互恐惧的情绪所主导,那么两国最终滑向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2015年11月16日,美国海军“斯特蒂姆”号驱逐舰驶抵上海吴淞某军港,开始进行为期五天的友好访问。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打破负面心理循环,跳出中国在美国眼中是个“共产主义国家”、美国在中国眼中是个“霸权主义国家”的思维定式,赋予美中合作更多“合法性”;同时在双方有分歧的问题上坦率沟通,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而不是继续把对方视为为了反对自己而存在的国家。我们不仅要寻求美中关系的表面稳定,更要确立美中互信的基础,防止分歧和疑虑性的议题压倒合作性的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避免美中互为敌人的预言“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

《世界知识》:如果请你在“实物层面”上为两国高层着眼于稳定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处理好的紧迫议题做一个优先排序,将会是怎样的?

葛小伟:首先是日本问题,其次是台湾问题,第三是朝鲜半岛局势,第四是南海问题。

日本问题深深牵动中国的情绪和利益。日本是中国“百年国耻”的罪魁,其历史罪责不容否认。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审视日本问题难以摆脱历史形成的“天下”观的影响。现实中,安倍政权推行的右倾路线令中国不安,而日本国内知华、亲华的声音在弱化。中日之间以钓鱼岛为中心的东海争议仍然紧张,一旦发生意外,北京、东京都面临强硬回击的压力,没有多少回旋空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国,不可避免要卷入。

2015年10月16?17日,由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问题研究所合作主办的第八届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在贵阳举行。

台湾问题正在重返中美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中国大陆对其采取冷静、谨慎的观望态度,这是好的。今后几年,随着民进党再度执政期间各项政策的铺展,如果大陆方面评估蔡英文的民进党与陈水扁的民进党没有实质区别,海峡两岸关系会否进入一种“冷战”式的状态?原有对话中止、交流萎缩,仍是令人担忧的。台湾的民意同半个世纪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统独议题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民生议题,另一方面对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判断也不再是“好”、“坏”、“统”、“独”那么黑白分明。在台湾民众当中,大多数人倾向于维持现状,“急统派”只占约5%,而他们不分党派朝野都希望台湾能在世界上得到“尊重”。两岸关系的核心不是战略问题,而是如何处理台湾民众的身份认同问题,考验着大陆方面的智慧和耐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美中关系无法回避的话题。

朝鲜半岛局势进入了又一个危险循环。由于美中长期存在的某种战略不互信,两国是极易因朝核问题而卷入冲突的。半个多世纪前,美中已经在朝鲜半岛上进行了一次战争。双方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双边沟通与互信。

在南海问题上,政治心理同样是导致局势复杂化的重要原因。越南、菲律宾等小国对庞大中国以武力解决岛礁争议的现实恐惧和历史上形成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守土有责”的传统文化基因和若隐若现的“反遏制”、“反介入”战略意志,一些美国人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而对中国在南海行为产生的“军事化”解读,大家共同制造了一个“安全困境”,即,当事各方都从“自卫”立场出发采取行动,并把对方的行为当作“扩张主义”,形成相互误读、恶性循环的“怪圈”。打破它,各方都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美方与中方需要进行真正的对话,诚恳了解对方的动机和意图,这对缓解紧张局势将是很有帮助的。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是可以理解的,但其他国家无法对中国的“百年国耻”和“反霸”情结感同身受,难以接受中国在南海的所作所为纯属“自卫”的观点。

意识形态因素从未走开

《世界知识》:你刚才提到台湾问题正在“重返”中美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那么是否认为意识形态因素也在“重返”中美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

葛小伟:也许我不能同意“重返”的提法,因为意识形态因素在中美关系当中从未“走开”,它一直很重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很强大,只不过现在显得重新表面化了。在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不同国家的人面对同一件事物,看到的是不同方面,缩小分歧便十分困难。就拿日本问题来说,大多数美国人信任日本,不认为日本是“威胁”,而大多数中国人不信赖日本,认为日本是“威胁”,双方需要沟通。

对美方而言,意识形态其实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理念、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政治的集合体,相关因素越来越相互交叠,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持续产生影响。共和党是保守主义的政党,审视中国往往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天生恐惧,对发展对华关系持怀疑态度。然而上世纪90年代共和党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一部分商业精英出于对中国市场的憧憬,转而支持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并与共和党内的极右翼和民粹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观点交锋,最终“中和”了该党的对华政策。在民主党内也有这样的交锋,但民主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对中国总体较为温和、包容。

随着中国崛起势头的不断增强,美国各界认为中国对外行为方式受到国内民意的更多影响,变得“自信”、“强势”。奥巴马政府第一个任期前半段,感觉在经贸、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被中方“怠慢”,放弃了“重启”对华接触的打算。而一直以来作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重要支持力量的美国商界则觉得在华投资环境有“恶化”趋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愿再为中国游说,同时也不愿公开反对共和党内极端保守的涉华言论。与此同时,共和党内的保守分子重新开始把中国的颜色视作“红色”,认为中国正在“重塑意识形态”,党内对华强硬的声音抬头。这在2016年大选当中已能观察到——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在涉华问题上发表的诸多论调事实上比希拉里·克林顿强硬,而且根本不具政策系统性。

我认为两国民众对美中关系的某些看法是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固然有很多美国民众对现代中国不甚了解,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某些负面看法并不说明他们是反华的。这是因为美国民众对包括自己政府在内的任何政府都有着天生的警惕,从不轻易相信任何政府。这是由美国“联邦主义”政治文化的传统决定了的,美国宪政体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防止行政当局过于强势。同样的,很多中国民众习惯性地认为美国政府是“霸道”的,这可能是长期受到“反帝”爱国主义教育所形成的定式。但在中国,对美国人民和美国社会存在好感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多次民意调查印证了的。两国民众都应该认识到这一文化差异,减少彼此误解与偏见。

《世界知识》:你认为特朗普会在本次美国大选中继续创造“奇迹”吗?

葛小伟:特朗普在刚刚结束的共和党初选的两个“超级星期二”当中似乎“横扫一切”,但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非已经胜券在握,外界看到的可能是一种“假象”。

在美国的选民结构中,参加初选投票的选民只是民主、共和两党党员的少数。这次共和党初选的投票率同往届相比算是比较高的,那是因为很多人通过在这个阶段出来投票宣泄一下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估算起来,总共也只有不到15%的选民参加了共和党初选投票。帮助特朗普在很多州掀起“狂飙”的还是该党最保守、最极端的那部分人,只占选民总数的不到十分之一。特朗普靠激进、排外的言论迎合他们,这种初选策略到决选阶段是否仍能奏效存在疑问,因为届时会有更多更中立的选民,特别是独立选民,参与投票。

在我曾经居住过的俄亥俄州,特朗普惨败给约翰·卡西奇,一下子丢掉66张代表人票(俄州共和党初选实行“赢者通吃”)。他本人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前拿到过半代表人票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美国大选越到后期,理性的声音越占上风。而11月决选阶段的投票率将会远远高于初选。我支持希拉里·克林顿,也预计特朗普如果真的成为总统候选人,很可能会败给希拉里·克林顿。

美中应在经济上互为“啦啦队”

《世界知识》:奥巴马总统前不久接受《大西洋月刊》专访时表示,中国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成为美国的最大挑战,然而“我们更应该惧怕一个衰落的、受威胁的中国,而非一个崛起的中国。”你认为这个谈话释放了什么信号?

葛小伟:尽管奥巴马总统几乎每天都被所谓中国可能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和挑战的言论、信息所包围,中国也有一些人怀疑他在推进针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但如果换位思考就会发现,他其实很关切中国经济的好坏,特别是要防止中国经济下行拖累美国经济复苏。

奥巴马总统执政两任,在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方面很有进展,同时需要在经济领域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美中两国经济是如此深度地相互依存,如果中国经济崩溃,美国将重新陷入衰退;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中国也将付出沉重的发展代价。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知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无论在成因还是后果方面都把美中两国卷入进来,不能把它解读为“美国经济模式的失败,中国发展模式的胜利”。我可以套用一个核安全领域的术语来形容美中经济关系,那就是美中在经济范畴拥有“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所以,美中要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互为“啦啦队”,而不是希望对方走向失败。我想这也许正是奥巴马总统在接受《大西洋月刊》访谈时所要传达的信息。

《世界知识》:你倡议发起了“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第八届对话去年10月在中国贵阳举行。你如何评价这个对话的效果,对它的前景有何期待?

葛小伟:举行这个对话,是我八年前最早提出的倡议。在那之前,我同当时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唐世平教授共同协调举办了“美中安全对话”,很高兴看到在两国关系中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自2008年举行首次对话以来,“美中青年外交官对话”在我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吴心伯教授共同主持下能坚持至今,从学术轨道转入官方渠道,得到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令我感到骄傲。每年一次,双方各派出七、八名青年外交官,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围绕两国关系当中重要、时新的话题交换意见,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最近的一次对话中,双方就朝鲜半岛局势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便是双方参与人员有时换位思考的意识仍然欠缺,需要进一步努力。

作者:安刚

第3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湖北口乡新川中心小学 李明朝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响了,讲台上,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不耐烦的、窃窃私语的、东张西望的、焦急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要求上课老师快点下课。而这时,拖堂的老师都振振有词:“我还不是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又不拿加班费,就是直接拖到下一节课上课,学生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

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结果 可大不一样:“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五六位老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老师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双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受得了吗?”如果教师能这么想,事情就好解决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 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换位思考”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益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利润将源源不断;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教学,都将变得很容易。在社会中,换位思考无时无

刻不存在: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当人际交流不畅通时,当怨恨无法释怀时„„请你试着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心胸宽广、聪明睿智,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技高一筹、棋先一招。

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必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是不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深刻的了解?他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换位思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换位思考。所谓的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尊,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打击,甚至体罚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换位思考,不仅是让教师换一种身份考虑问题,更应是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

才能学得快乐。

第4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教师要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处理好,能给予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要耐心说服教育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到之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体罚学生。

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对对方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真诚的态度,是不能做到为对方考虑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他们,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

还有一例:课堂上老师写了错别字,学生当场揭穿。教师尴尬了,但死要面子,美其名曰“笔误”,更有聪明人士,头脑极其灵敏:“老师是故意写错,想考考你们。”可有多少学生信了呢?反之,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如果学生说“笔误”,说“考考老师”,教师能沉默吗?就是学生不说此类话,老师肯定也会把“小事化大”,把它搞成一个“批判大会”,认为老师的苦心教育算是水泼在筛子上了。

但可悲的是,很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错了什么。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只有把“鸟儿”当作“鸟的天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角,才会更全面地、更客观地、更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教育也需要用这种全局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不会下课铃响了,当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自个儿还津津有味地讲着;当学生犯了错,就用不适宜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罚;因为是后进生,所以剥夺了一切体育活动的时间„„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你就会明白学生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号,因为他们确实不明白。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因学生带来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阳光。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就会重新认识一个世界。

第5篇: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重视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教育中的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跳出自我本位意识,从同学、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那么,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包含那几方面的内容呢?

一、换位思考是师生间的一座桥梁

1、把学生当作合作者,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首先,现在教材在改革,教学手段在改进,多媒体、电脑走进课堂。学生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对事物接受快,反应敏锐。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气息,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以在课堂教学和班会课以及所有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机会来锻炼和展示。其次,现在的中学生心理上处于“断奶期”,他们渴望成人化,模仿力强,希望长辈能与之和平相处,理解并接受其观点和见解。作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老师,更希望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与之相处。换位思考,多去发现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教育学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情况,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做到平等,不居高临下,不摆出师长架子,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只有真诚地、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才会把心里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你也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产生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有丰富的涵养,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

教师批评、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为了纠正他的不规范行为,可是往往在批评惩罚学生时,会出现个别差异所带来的顶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粗暴地对学生实施更强制、更强烈的惩罚,导致惩罚过度。班主任若有宽广的胸怀,有丰富的涵养,爱生如子,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必要时作适当的冷处理。这样,能使一些尖锐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换位思考可以化解矛盾,是解决同学之间纠纷的重要方法

在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是司空见惯的。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偏袒对方,所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果利用“换位思考”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类问题,从经验来看,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还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意识,为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起到一个屏障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去协调解决周围其他同学之间的纠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换位思考有利于家校联系,更好地教育学生。

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对老师表示满意并积极配合?通过换位思考,我这样做:

1、理解家长

凡事多从家长的角度想想,及时与家长联系、商量、沟通。学生进步了、退步了都要沟通。并注意与家长的谈话技巧。进步的总是先感谢再鼓励,退步的则帮助一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告诉家长不用着急,只要和老师配合一切都还来得及。决不让家长感觉孩子退步了,老师今天是来告状的,而是让家长们感觉到我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孩子、为他们的家庭着想。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容易接受而且还会感激我们班主任,会主动合作管理好孩子。

2、赞美家长

学生喜欢受表扬,需要夸奖,家长也需要赞美。只有不断地赞美,家长才会不断地支持、配合我们班主任的工作。

家长打电话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会在班里赞美。家长在试卷上签个意见,我也会在班里赞美。告诉学生,这是奖励爸爸妈妈对你学习的重视,并让学生把这赞美回家传达给家长,表达老师对他们重视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工作的谢意。实践让我发现,得到表扬的家长会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也成了班主任的朋友和好帮手。

3、直面家长

平时,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最多,时间长了,许多家长会在班主任面前流露出对学校、对某个任课老师的看法。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要直面家长,做好学校的宣传者,维护学校和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良好形象和正当利益。

如果家长的看法是肯定的,我会帮着一起赞美学校、老师。如果家长的看法是否定的,有了不必要的误会,我会跟家长解释,消除误会。让每一个家长对我们的学校、对我们的老师都充满信任与信心。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提升了家长对我们班主任的信任度,更有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个好班主任应经常将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处处从学生的角度来管理班级,将会使你管理的班级活动而不失严肃,团结而不紧张。以“换位思考”的思想管理班级,我相信最终能获得成功的。

第6篇:育儿心得:学会换位思考

在孩子的成长当中,我们作为家长肯定会遇到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见到人,孩子们不打招呼;吃饭的时候,孩子不高兴吃。今天我就讲一下我是如何解决这二个问题的。

1.孩子不打招呼,你越是让他叫,他越是不叫。还躲到你的后面,弄到最后是,不但人没叫,而且家长一发火,孩子就哭了。这种事我也干过几次。后来我想想,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会使孩子越来越怕叫人。不防我们转换下,逆向思维。既然孩子们不愿意叫,那我就允许她这样。你不叫人,可以,我允许。那不管是家里人还是不认识的人,你都不能叫,如果让我发现一次,我就要惩罚一次。“我女儿急了,跟我说:“妈妈,这样是不行的。不能这样的。”我板着脸说:“你不是喜欢这样嘛?以后连爸爸,妈妈都不能叫的。”我女儿哭着跟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改掉这个毛病。”从那以后,我女儿见到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能主动去打招呼了。

2.吃饭这个问题,我估计好多家庭都有。我家就是特别严重。一吃到饭,孩子就要被我骂哭,一边哭一边吃,家长心里不好受,孩子嘛吃的也不开心,而且对消化也不好。有一次我对我女儿说:”从今天开始,你吃的饭都是定量的,既不让你饿,也不让你吃饱。每顿饭就只给你那么多,如果你不吃,那就再减少量。“我女儿就问我:”为什么呀?“我说:”既然每次盛的饭你就只吃一点点,剩下的不就浪费了吗?既然你只吃那么多,我就给你那么多。你看动物园里的老虎,被

关在铁笼子里,伺养员每次给它们吃的东西,就够老虎七分饱,这样既不会让它饿着,也不会让它吃饱了从铁笼子里逃出来。“女儿说:”我才不要呢,我为什么要像老虎一样呀。“然后外婆就在旁边散风点火,说:”你还不快吃呀,你再不吃,你妈就要把你碗里的饭减掉了,这样你就没力气的。“女儿对我说:”我不会让你这样对我的,我一定要把饭吃光光。“然后没一会儿,一碗饭就没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对症下药。上面的二种方法只能供大家参考一下。有时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思路应该反过来一下,说不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7篇:“学会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 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 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 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 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有请同学进行小品表演,请剩余同学仔细欣赏。表演结束后,有请同学说说看,你觉得谁的他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第8篇: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薛玲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烦的情感,但大多数上课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是为学生好。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进而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换位的角度思考,学会寻找“黄金分割”点,从而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是身份和角色的矛盾统一。如果认为教师首先是身份,其次是角色,那样会把自己的位置抬高,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甚至会影响对这份职业的感情;反之,才有可能会用心去对待这份职业。当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如果教师首先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就会舍下一时的面子,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相反,如果教师首先代表一个身份的话,很可能由于面子,而使得师生的关系僵化,问题变得复杂。

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想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案例中,黄静华老师就是从了解学生入手,知其所想,走进了学生心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工作。

上一篇:记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下一篇: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