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分析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探讨福建省已挂牌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34个县(市)的卫生监督编制、经费、监督装备等问题,提示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大卫生监督改革的力度,给予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才能使我省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起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卫生监督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卫生监督分析论文 篇1:

从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分析如何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国家政府施行宏观调控,我国的精神文明和卫生建设事业稳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卫生和健康问题,但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还较为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离不开卫生监督机构来依照健全的法制来给予约束和规范,来保障人们群众身体健康的合法权益和对生活环境卫生化的追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卫生监督的内涵,分析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从而为规范卫生监督机构,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切实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供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由此带来的卫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环境卫生问题。我国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以先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的在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方面进行探索,这对于保障人们群众身体健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将从了解卫生监督的内涵,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如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作一个综述,从而为规范卫生监督机构,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切实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供科学的参考。现综述如下。

一、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是指国家授权卫生部门对所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减少危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为根本目的,是政府监管职能的直接体现。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如环境卫生防疫站、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卫生监督相关的行政部门是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卫生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则主要通过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控制以及行政奖励等手段进行。[2]

二、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就其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宏观调控,卫生监督工作是国家施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卫生法制建设,保护人们赖以生活的坏境,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及其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益

首先,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益。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些餐饮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厂以及食品供应市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不同品牌的食品,如快速消费品、纯净水、蔬菜、水果以及各种包装食品等涌入市场。[3]人们在对于食品等商品产生多种选择的同时,也逐渐关注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而卫生监督工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通过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以及食品供应市场等的监督检查,能够有效的控制食品的安全性,避免威胁人们健康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又可通过一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控制等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稳定。

(2)改善卫生状况,保护环境

其次,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改善卫生状况、保护环境。国家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保护环境。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的提出,改善卫生,保护环境则成为卫生监督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4]例如,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化工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社区人们的生活环境,易发生废水、废气不按规定排放的违法事件,而卫生监督机构在对相关的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和检查工作,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权力,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执法,最大程度化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可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3)打击卫生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国家卫生法制的建设

再次,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体现打击卫生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国家卫生法制的建设。近年来,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食源性的疾病和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卫生监督管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摆在了重要的位置。[5]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可加强卫生监督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卫生监督检查的执法能力,打击卫生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卫生安全,促进人们的对于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肯定和满意。

三、如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1.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的提高

通过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分析如何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来看,首先应该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能力。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根据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履行国家法律管理职能。因此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是影响卫生监督工作是否高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要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首先应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基本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素质,并且要在平时的卫生监督工作中,注意引进人才和重视对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6]另外,要加强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设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重视工作考核,以此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再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走群众路线,多听取群众的建议和呼声,对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维护社会稳定,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2.切实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切实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具体而言,首先,加大对一些无证经营的小诊所、药房以及医院等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医疗机构合法经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伤害人们群众身体健康利益的违法事件。另外,卫生监督机构和行政部门应该明确职责,做好职业卫生等各项监管工作。严格控制不同职业,如建材、煤炭、冶金以及化工等职业卫生方面的防控和检查,促进对用人企业或单位建立健全相关的卫生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再次,应该在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的同时,重视发动群众,提倡群众检举和举报,以及建立相关的保护和奖励措施,促进卫生监督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讨论与建议

总之,卫生监督工作对于保障人们群众身体健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法制化建设以及改善社会工作卫生秩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规范卫生监督机构来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基本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素质,设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做好职业卫生等各项监管工作等,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卫生监督管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艳琴,江春明.我国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标准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1)

[2] 陈刚,孙梅,徐艳,孙肖潇,罗灿,曹文妹,李程跃,杨明亮,李章国,俞平,郝模.三年建设前后中国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05)

[3] 刘立群,孙剑寒.浙江省卫生监督优先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2)

[4] 朱宏伸,赵霞,丁卫军.关于卫生行政执法中贯彻《行政强制法》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03)

[5] 朱宏伸,顾宏远,丁卫军.一起过渡期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复议引发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05)

[6] 朱宏伸,陆建军,俞士鹏.关于一起非法行医案例引发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4)

作者:李玉飞

卫生监督分析论文 篇2:

福建农村卫生监督现况分析与对策

[摘要] 探讨福建省已挂牌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34个县(市)的卫生监督编制、经费、监督装备等问题,提示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大卫生监督改革的力度,给予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才能使我省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起来。

[关键词] 卫生监督 机构建设 农村卫生 现况对策

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必须相适应,农村卫生工作薄弱,卫生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卫生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和振兴农村经济大局,“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应得到坚决的落实与执行,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要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改革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制,调整并充实执法监督力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队伍素质,保证公正执法[1]。卫生监督目的是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卫生监督机构是政府部门行使卫生执法的具体执行者。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任务目标[2]。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上级部署的精神,我省积极着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从2003年起陆续成立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将卫生监督与监测分开,使卫生监督执法真正体现政府行为。

根据《卫生部关于更换卫生监督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38号)和卫生部令第39号 [3](下称39号令)的精神,我省在换发新卫生监督证时未能在乡镇卫生机构聘任卫生监督员,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偏低的情况下,乡镇卫生监督出现了“死角”与“盲区”,在县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不健全、卫生监督机构无力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或无力向乡镇“派驻”卫生监督员的情况下,探讨如何解决措施办法的问题既重要又急迫。

1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现状

1.1 机构改革进程到2006年底,我省85个县(市、区)中,已挂牌的卫生监督机构有57个占67.0%,其中部分机构有编制但未组建。在60个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包括防疫站)中,成立监督所并独立运行的有34个,占56.7%。部分县虽已挂牌但没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和机构编制。我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起步较晚,从2003年下半年起至今已过三年,仍有38%的县(市)未能进行卫生体制改革,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从2003起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2]。

1.2 同级政府财政拨款情况2006年厦门思明区有388万元。已挂牌的57家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福清、长泰等未获得同级财政拨款。南靖、漳浦、东山、泰宁等虽已挂牌但因机构未组建而未能得到同级政府财政拨款。

1.3 人员编制在已挂牌的34个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编制最多是福清市为41人,最少的是湄洲岛监督所,不足3人,在10人以下的有12个县,在10-20人之间的有18个县;平均14.5人。

1.4 实际到岗人数 福清市虽然编制较多,但实际到岗人员只有4人。

1.5 执法用车未进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前的卫生防疫站,每个单位均有工作用车,但已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34个县(市)级单位,没有执法用车的有14个,拥有1辆或其它工作用车的有13个单位,拥有2辆的有6单位,拥有3辆以上的有1个单位。

1.6 取证工具按照机构建设指导意见[4]要求,完整配备取证工具的只有10家,有相当部分机构只有2-3台办公设备。

1.7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按照机构建设指导意见[4]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装备的要求,共有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健康监护、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各类医疗机构、健康相关产品等六大类四十多项。目前我省只有少数的几个县配有少量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2 存在问题讨论与分析

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从整体来看,我省卫生监督机构改革进程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截至2006年5月,我省完成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的只有63家,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均是2005年之前完成的,2006年全省各地市基本上没有新成立正是挂牌运行卫生监督机构,此外三明市县级均还未成立独立运行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我省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为我省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对成立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在将现有的防疫站一分为二时没有解决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队伍的编制问题,担心成立了卫生监督机构会影响到当地的疾病控制工作等因素有关。

2.1卫生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力量不足原来农村卫生监督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防疫员等),随着卫生监督人员聘任的新规定[3],已不能在乡镇卫生院聘任卫生监督员,广大农村的卫生监督问题已成各级领导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卫生监督薄弱已是我省迫在眉睫的问题。县级卫生监督部门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使许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敢将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防疫站剥离出去成立相应的不能创收的卫生监督机构,这是县级卫生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滞后和不彻底,直接造成了广大农村乡镇卫生监督工作陷入困境,而政府对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不重视从而对卫生监督人员配备偏少,资金和硬件投入不足是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我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普遍偏少。

目前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平均编制15人左右,扣除行政后勤、窗口办证人员外,真正在一线从事监督工作的卫生监督员则更为不足。如我省某县约30多万人口,编制仅6人,这就排除了向乡镇一级“派驻”监督员的可能性。我省独立挂牌、运行卫生监督的34个县(市),共有488个乡镇,平均每个县(市))有14.4个乡镇;编制总数为522人,平均每个县(市))有14.5人。按现有的监督员编制,“派驻”将成为一句空话,乡镇的卫生监督工作无法开展。

2.2 政府重视普遍不够,交通工具、监督经费极其缺乏政府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支持是卫生监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1],目前我省乡镇卫生监督面临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官员对卫生体制改革认识不足和政府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卫生监督工作无法开展的主要原因。我省是多山丘陵省份,县城与乡镇的距离远的超过100公里。为了保障广大农村、乡镇群众的身体健康,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必须派监督员到几十、上百公里远的乡镇进行卫生监督,这就要求政府保证执法监督交通工具的落实,然而大多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没有卫生监督执法车,卫生监督员在山区农村不可能寄自行车到几十上百公里外的广大农村及乡镇进行卫生监督(难以完成对广大农村、乡镇的卫生监督任务。)对乡镇的卫生监督实际上无法实现,对广大的农村卫生监督更是鞭长莫及,使得对广大农村卫生监督亦成为一句空话。

2.3新农村建设对卫生监督的需求不断扩大

乡镇卫生机构未能聘任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乡镇的卫生成为监督“死角”,学校集体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增加。

疾病的威胁、卫生资源不足、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由于传统的乡村文化,农村的红白喜事、封建迷信等活动而操办的集体宴席,在农村卫生状况不佳、卫生宣传不到位、县级卫生监督力量薄弱而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等时刻存在着。

3 解决办法与对策

3.1提高监督机构级别,给予相关权限,统一卫生监督机构名称,统一规范的机构名称设置能给经营者以严肃与敬畏感。从部、厅、设区市到县一级统一命名为××卫生监督局,县级以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统一命名为××卫生监督所。

3.2 迅速配备相关设备,加大卫生监督机构硬件、软件建设。

3.3 规范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设置,改善监督条件和技术手段[5] 增加卫生监督人员,增设农村卫生监督分支机构,确保全面有序地开展工作。

3.4 加大财政投入,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原则上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6]。

3.5 聘任卫生监督员[7]或“助理卫生监督员”。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乡镇设立县级卫生监督分支机构、在乡镇卫生机构中聘任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显得非常必要。按照39号令,新录用的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考虑到乡镇大专以上学历者较少,以及乡镇卫生机构不是卫生执法主体、无卫生行政执法资格等问题,根据《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笔者偏向于在乡镇卫生机构中聘任“助理卫生监督员”,发给由省卫生厅统一监制的“助理卫生监督员证”,在本乡镇行使食品、饮用水、医疗机构、传染病和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检查职权,以便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报告,彻底解决农村卫生监督“死角”与“盲区”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 1 月15日):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卫生应急办公室工作要点 的通知》(2004年4 月19日)

〔3〕《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2005 年1月5日)

〔4〕《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76号--2005.3.3)

〔5〕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卫办发[2000]第16号,2000年1月19日)

〔6〕《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 (财社[2000]17号,2000年7月10日)

〔7〕《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卫生部卫监督[2006]223号,2006年6月15日)

作者:王谋凤 林曙光 杨明金

卫生监督分析论文 篇3:

济宁市任城区学校卫生监督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济宁市任城区学校综合卫生现状,强化学校卫生监督,促进学校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任城区的大、中专、中小学共120所学校的传染病管理、食品及食堂卫生、学校饮用水卫生、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医务室等进行分析。结果:总合格率为92.5%;设学校医务室的比例为93.3%;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与学校比例未达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的学校比例低;校内及周边食品摊点的卫生有待加强。结论:校内综合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卫生监督工作仍需加强。

【关键词】学校卫生;卫生监督;现状分析

为了解济宁市任城区学校的综合卫生现状,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保障学校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原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济宁市学校卫生监督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2013年10月,济宁市任城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120所大中小学校进行监督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济宁市任城区辖区内的学校,共抽查学校120所,其中高校2所,中专20所,中学52所,小学46所。

1.2 方法 按照学校层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座谈、现场检查、监测的方式,重点检查学校传染病管理、食品安全、学生饮用水卫生、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医务室等。具体评分标准依据卫生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中的《学校卫生监督现场监督检查表》的要求进行操作。检测前检测人员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专人专项负责检测工作,统一方法和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监测的120所学校中,合格学校有111所,总合格率为92.5%。在分项合格方面,各项合格率分别为:黑板卫生(89.0%)、教室采光(97.0%)、教室人均面积(100%)、教室照明(97.0%)、课桌椅(87.5%)、学生宿舍(96.3%)、厕所(90.2%)、学校环境噪声(65.9%)、传染病管理(92.8%)、生活饮用水(91.6%)。

2.2 学校传染病管理 本次抽查的120所学校中,建立学校传染病卫生管理组织、设置学校传染病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方面的比例较高,达84%以上,能够基本掌握学生因患传染病而休、退学情况。还有个别学校未设置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见表1。

2.3 学校医务室管理 120所受检的学校中,有112所学校设有医务室(所),占93.3%,其中有1所大学设有学校医院。在112所学校医务室(所)中仍有37家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占33.0%,有12所学校医务室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占10.7%。见表1 。

2.4 学生学习、住宿环境情况 学生宿舍得分高等学校高于其它层次的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各层次间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有部分学校学生宿舍卫生条件较差,宿舍面积狭小,无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内外环境差,缺乏相应的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有些学生宿舍盥洗室水槽人均长度不足。

2.5 学校食品安全及食堂卫生管理

2.5.1 持证及食品合格情况 在受检学校中,共有77所学校食堂,其餐饮许可证持证率为96.28%;调查食堂从业人员3509人,持有健康证明的3438人,健康证持证率为97.98%;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3420人,培训证持证率为97.46%。从业人员“两证”合格率97.23%。抽查餐具823份,合格752份,合格率91.37%。抽查食品612份,合格584份,合格率95.42%。抽查食油77份,合格64份,合格率83.12%。

2.5.2 管理制度 有71家食堂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并实行制度上墙,占92.21%,大多数都配备专职的卫生管理员,65家建立了较完善的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制度,占84.42%。

2.5.3 其他食品摊点 对校内及周边的533家食品摊点进行检查,其中食品零售摊点194家,持证率达89.69%。抽查食品从业人员1127人,其中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有998人,持证率为88.55%。

2.6 学生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 对生活饮用水及末梢水余氯进行现场检测,120所学校合格110家,合格率91.67%;有70所学校设有二次供水,二次供水设施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有2家学校使用自备深水井,无消毒设施。但部分学校没有提供开水,未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少数直接从事管、供水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清洗消毒、水质检验报告的档案不全等。

3 讨论

3.1 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 2013年任城区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的学校比例只有84.2%,低于山东省2002年全省水平96.12%[4],与济宁市的水平基本一致,且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以及如何采取处理措施上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如无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理预案,无专用传染病登记本等。其原因是学校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2]。卫生监督机构应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学校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学校应制定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出现疫情时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报告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

3.2 加强学校医务室管理和建设 2013年任城区仍有33.0%的学校医务室(所)属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医,这就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学校无证行医的打击力度,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医务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对达不到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医务室,责令停业整治,确保学生就医安全。学校医务室多数条件差,普遍缺乏相应治疗设备及一些常规的治疗药物,学生与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没有达标。建议把学校医务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财政适当安排学校卫生工作的专项经费,为学校医务室配备相应设备[2]。加强校医队伍的建设,提高校医的业务素质,校医除处理轻微创伤外,还要关注青春期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等,要与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全力以赴地把学校卫生工作做好,要充分发挥校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尽早改变校医只是“创可贴医生”的局面[ 1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财政投入,改善学校医务室的房屋、诊疗设备等硬件设施[3]。

3.3 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监督,提高学校的卫生水平 校内及周边的食品摊点的持证率和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虽然高于济宁市,但持证率仍比较低,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今后,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应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外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食品摊点的管理,加大日常性卫生监督的频率,组织经营者学习《食品安全法》,依法经营,持证上岗,杜绝“三无”商品进入店内,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力度,消除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隐患,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继续深入实施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通过“创建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食堂”向社会推荐一批学校食堂,建立卫生示范点,树立标兵,带动更多学校加强自身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任城区的学校食堂管理水平[3],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3.4 建立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会商制度 在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方面,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每年教育部门开展的学校教育安全督导检查的内容,联合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防控、教学环境卫生等方面给予现场技术指导,及时纠正和排除校园内卫生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 ],确保学校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丹阳,高海波,邹杰.学校卫生监督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51-152.

[2]杨立慧,王国红,临淄区部分中学学校卫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8:213-212.

[3]王军,朱正盛,镇江市丹徒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3,12:168-169.

[4]张玉慧,杨育林,张迎修等.山东省学校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71-372.

作者:许玉芬

上一篇:网格化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学生安全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