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即制定翻译教学大纲,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翻译培训,加大双语文化输入和开展翻译第二课堂等一系列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尤其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频繁的国际交流就需要大量的英语翻译人才。作为世界上常用的语言——英语,英语翻译人才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挑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担当者极其关键的教育作用。每年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们都在默默地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市场的需要,培养大量的英语翻译人才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作为英语教学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英语翻译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但是当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笔者有多年的英语翻译教学的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对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予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翻译;问题与对策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很多的复合型人才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仍然以培养技术性以及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这明显违背了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意愿。众所周知,英语翻译教学时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于此重要性,高职院校在立足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重点突出英语翻译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广大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明确教学目的,纠正为了考试而教学的心态,指导与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在英语翻译的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英语繁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与教材的现状

当下,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英语翻译的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课程里面都没有开设與之有关的翻译理论或者英语翻译实践的必修课程,在国高职院校里面只有一少部分的院校开设有关英语翻译的选修课程,因为选修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只能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翻译技巧,课时短,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就很少,导致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因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不重视,导致现在的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英语翻译教材,实用的英汉互译教材,长此以往造成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从内容看几乎没有自身的特色。

当下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基本都是以考试为主,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选用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英语》等教材,此类教材中的英语翻译都是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并不是把英语翻译作为一种基本的素养进行教学。教材中设计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简单的简介,如此而已,课后的翻译联系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重点词汇,翻译题目的设置缺乏深化以及相应的拓展,不能涉及有关英语翻译的原则、标准或要求等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技巧,教师在翻译的时候一般会简单地帮助学生翻译课文中出现的难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学生在高职院校毕业后也不能适应英语应用方面的问题,造成翻译能力差、英语理解能力差的现状。

(二)英语教师内外部条件的限制

处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在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自身要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要对一些常用的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技巧了如指掌。当下的高职院校中的英语专业的教师基本上以本科毕业为主,虽然他们在大学阶段储备一定的翻译知识,但是这些教师储备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在本科期间得到实践,换句话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由于翻译的理论知识是没有得到实践验证的,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容易“纸上谈兵”,英语翻译的理论基础薄弱,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英语翻译教学的外部条件上,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教学,班级学生多,翻译的实践活动很难展开。在加上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聆听,翻译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家长、社会对教学的基本衡量目标是分数,分数越高也好,因此导致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忽略了翻译技巧的讲授,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生自身的现状分析

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其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很低,他们对于学习英语感到吃力,对学习英语翻译和用英语翻译实践倍感艰辛,久而久之想成一种现象——课堂反应不积极,造成英语翻译课堂死气沉沉。笔者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在课后习题翻译的时候,笔者提问有没有学生愿意主动进行翻译,班里面无人响应,所有的学生都“大眼瞪小眼”,期待教师自己翻译。如果要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点名强制翻译,学生的表现都很不情愿,翻译出来的句子大多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和次序,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情况还有点乐观,学生基本上也能翻译的“八九不离十”,但是如果进行中译英的话就是“难于上青天了”,这样的翻译水平制约了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翻译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上,这也是传统教学和考评机制的结果。由于这种倾向,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语法底子非常不错,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复杂的语法技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水平一英语的翻译水平不高,一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二是因为缺乏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即使掌握了大量英语知识却不能很好表现出来,也就脱离了语言本身的交际本质。这种现象需要改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要增强对英语翻译的重视程度。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死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被普遍采用。全国许多的高职院校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的方法。但是从整体的观点上看,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仍然很单一、死板。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拧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英语教师为中心,教材与课堂是关键的教学观点,重视学生英语翻译的效果,忽视其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翻译课堂上的主体性收到限制。另外高职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只灌输给学生翻译的理论与一些语言知识,对于学生的翻译技巧能力缺乏有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以及创新型翻译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很短缺,稀少的教师资源导致很多的高职院校都采用大班制进行教学、授课,这样的英语翻译教学的环境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要知道英语翻译是一门主动性的课程,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的一一指点与纠正,但是依靠参考答案得来的翻译结果对照,很明显无法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不科学

由于传统英语教学的目标过于注重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的训练和培养,导致在英语翻译课程安排上不够合理。大部分课程安排都是以传统语法知识以及基础词汇、发音。而对于英语在专业领域应用的知识灌溉却很有限。这和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不匹配的。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课程的调整。要考虑裁减基础语法知识的比重,加大业务知识教学课程的比重,尤其是要增加一些翻译理论实践课程。

(四)英语教材的不利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英语交流技能以及实际应用技能的训练。选进教材的内容中多偏向于掌握英语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往往忽视了其余的知识比如社会学、自然学、人文学等学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前沿科技类文章涉及比较少。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英语知识的扩展以及语言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训。教材中内容单调、知识面较为狭窄,难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培育不仅具备教育水平还具备社会实际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非常不利。

三、提高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翻译教师的水平,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当下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基本上都没有从事专业翻译的经历,占相当比重的教师都是直接都师范类的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的工作,这就有必要提高英语翻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其英语翻译的运用能力。若一个本科学生在从事一段时间的翻译事业之后再从事教育工作,翻译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其英语翻译教学的能力。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高职院校在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时候应该坚持做下一下几点:①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专业性翻译培训,鼓励教师考取有关翻译的证书;②选派教师到当地的一些翻译机构进行翻译实践锻炼;③定期为英语教师举办专业性专业性讲座,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翻译人才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在坚持上述的几个方法之后,必能有效地帮助英语教师将翻译实践带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

(二)实现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

应对翻译教学的问题的措施除了上述的基础之外,还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强化翻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联系起来,不能让学生“学死了”,要让单纯翻译实践在课本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要体现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实践生活中的指导作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强化需要实践也需要平常的英语习题练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方法和翻译的一些理论常识,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应该牢牢记住,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己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

另外,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必须重视在中外翻译理论。它可以使学生在翻译时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翻译实践活动变得自觉、有序。笔者在教授英语翻译课程的时候,一般都要进行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的奥妙,课下布置翻译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英语的途径

但凡语言类的课程并非简单地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就可以一蹴而就,它更多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英语的翻译教学教师也不能简单地依靠教材,当下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作为一种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受众提供形象的感官刺激,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借此丰富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

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前把课堂内容、课件等传输到电脑上,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还有利于学生灵活把握作息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辅助以英语网站,英语翻译软件等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任务中,英语的翻译教学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英语教学的辅助方式,英语翻译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翻译越来越重要,英语翻译会逐渐占据英语教学的重心位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英语翻译教学方式,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英语翻译交流,实现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大量的英语翻译人才。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当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地方法对策,笔者文章的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予以包涵。

参考文献:

[1]张 莉.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李领军.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马 源.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0).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罗晓燕.大学英語教学和学生翻译自主能力养成[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作者简介:李 喆 ,男,讲师,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

作者:李喆

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 篇2: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可行性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即制定翻译教学大纲,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翻译培训,加大双语文化输入和开展翻译第二课堂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非英语专业学生 翻译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黄书芳(1980-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教学法。(河南 南阳 473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外宣英译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609)和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6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强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英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世界各国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密集交流极大增加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一些前沿产业对外交流的机会,社会急需英语翻译人才。但懂得专业知识的英语翻译人才非常缺乏。今后的趋势将是专业人才直接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因此,培养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成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地方高校是大众教育的产物。近十几年其发展迅猛,肩负着向我国甚至世界各行各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地方高校以理工科为发展方向的居多。在这些院校里,虽然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视,但对其翻译能力却置之不理。当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重大难题,即如何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上日程,培养出具备较强翻译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可分为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长期以来,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极受关注,论著颇丰,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却寥若晨星。对地方高校来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路尤为漫长。不少大学英语教师步履维艰地探索着如何增强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笔者发现,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学大纲滞后。如今多数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在综合课程(也称“精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听说课程。然而,原有的综合课程继续偏重“读”和“写”,新开的听说课程重心是“听”和“说”,把“译”撇在了一边。地方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较差,且文科在地方高校处于边缘地位,大学英语教学显得力不从心。笔者对河南省几所地方高校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沿袭原有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学习两年的基础英语后就不再学习英语,在接下来的两年几乎没有英语选修课,更不用说参加翻译能力培养的课程了。这种状况极大打击了英语程度好或对英语有更高要求的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模式受限。笔者通过参加全国性会议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是基础英语教学,并未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体系建设。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导致其综合应用能力低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更是堪忧。相对于听说课的大行其道,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翻译课程。随着大学英语课时的不断压缩,开设必修性质的翻译课程几乎很难实现,不少院校甚至没有翻译方面的选修课。翻译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几乎从不提及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把课后的翻译练习对照答案即可,在这种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的翻译能力非常薄弱。据某考研培训机构统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几乎每年都是翻译题型失分率最高,其平均得分率只有2.58分,而该题满分分值是10分。

3.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地方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教师队伍也壮大了一些,但新进大学英语教师的规模很小,且以年轻教师居多,这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超过百人的大班上课模式屡见不鲜。年轻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或自身业务水平欠缺导致课堂学习的低效性和无序性。而有经验的、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或忙于评职称,或精力所限而对翻译教学无暇探索、开发和研究。翻译教学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地位。翻译能力是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够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教师侧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进行透彻理解和深入学习的。另外,学校对翻译教学的认识不足也导致现有青年教师不能潜心研究翻译教学,没有条件参加翻译教学培训等。

4.文化输入欠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不仅要能读懂原文,还要能够把原文文本翻译成清晰流畅的译文。这就对学生的汉英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提出了同等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上,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知识缺乏应有的热爱和兴趣,是为考试而死记硬背,考试一结束便立马丢到九霄云外。很少有学生自发地欣赏我国的文化典籍,领略汉语的文字之美和其中蕴含的典故。上了大学,由于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以实用性为主,学校基本没有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另外,学生选修一门课程除了参考自己的兴趣外,主要是看该课程是否实用。以上原因使得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母语的欠缺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大学课程的压缩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英美文化熏陶。基本上是四个学时要学完一个单元。其中有一篇课文要精讲,大量的课后练习要处理,对文章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则能不讲就不讲,或蜻蜓点水,或一带而过。加强学生的汉英文化功底刻不容缓。

5.学生认识不足。翻译能力排在英语五项基本技能的最后,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但很少有学生甚至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虽然综合课或精读课的教材每单元都有翻译练习,但其目的是强化课文中的有用词组或句型,而不是真正的翻译。在一直被视为大学英语教学风向标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是可有可无的题型,近年来才固定下来,但分值很低,只占5%。这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的误解,认为翻译不重要,对翻译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为增进口语表达能力的英语角和英语演讲比赛几乎遍布了各个学校。但开展关于翻译的活动却是少有所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大家心目中,似乎有一种共识,即翻译是英语专业人才的事。其实不然。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和将来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不再是英语专业人才,而是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的综合应用人才。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对策

面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内许多专家非常重视并为之撰文呼吁,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方高校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1.制定翻译教学大纲。地方高校数量众多,层次不一,各地区院校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各高校应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要求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或本院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各院系可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所需和市场发展趋势,鼓励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自主研发教材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能够激励教师的教学投入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2.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学校应认识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设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开翻译课程。对于普通专业中英语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可鼓励他们选修科技翻译课程。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翻译或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文化翻译、中西文化对比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英语修辞和成语翻译、实用科技翻译等。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先进的翻译理论和理念引入课堂,在培养学生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学校应制定翻译考试制度或在现有的考试中加大翻译的分值,激励学生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使之主动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翻译培训。翻译教学大纲的有效执行除了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外, 还必须有能够完成大纲所规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合格的翻译教学师资队伍。但目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各院校应加大力度培养翻译教师,以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首先,学校可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翻译能力强的教师制定翻译教学大纲,尝试性地开展翻译教学。其次,鼓励教师到已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兄弟院校进修学习或到翻译教学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最后,邀请知名翻译专家到校讲座或讲课。从教师自身而言,一个合格的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必须熟知各种翻译理论和密切关注当前的翻译动向,并且坚持翻译实践。教师通过自己的翻译实践和学生的翻译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既可以满足课堂需要,又可以为自己的科研积累素材。

4.加大双语文化输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汉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了翻译非易事。所以教师要从双语对比分析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英汉语法、修辞和语篇等层面的异同及其规律,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英语言和文化的特点,掌握正确的语言分析能力,从而具有良好的翻译能力。语言文化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模仿国外同行的做法,即每周给学生列出一个阅读单子,让学生课下完成,并交阅读报告。实践证明,该做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使其获得丰富的语言文化输入。

5.开展翻译第二课堂。针对地方高校师生比例较大、学生英语水平较差、课程设置受限等因素,可通过开办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翻译能力。如布置阅读并翻译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读物,联系翻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举办翻译大赛等。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校园网开辟翻译专栏,下设若干板块,如翻译理论、译苑动向、今日译题、译家名言、译者争霸、名家轶事、译语幽默等。把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发动起来,广泛搜集素材,及时更新内容。相信定能带动学生的翻译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边缘化地位在我国地方高校尤为凸显。专家曾指出,翻译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能否在其专业领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并逐步成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对于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他四项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翻译能力委实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5]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作者:黄书芳

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 篇3:

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 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于培养多元化、专业性强的翻译人才,是对专业翻译教学的有益补充,但是目前的大学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重视“任务”,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促进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ask-based approach

1. 引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翻译界针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展开了热烈的大讨论,对这两个术语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强调了翻译教学的专业性;但另一方面,翻译教学的范围因而逐渐缩小。小范围的外语和翻译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我国日益频繁的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需求,所以大力发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多元化、专业性强的翻译人才,既是对专业翻译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我国翻译教学发展的新的方向。

如何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何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现在已普及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不只局限于语言教学。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促进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2. 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研究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这是构成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加拿大学者德利尔(Jean Delisle)首先提出了“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与“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的概念。他认为“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工具,用来检查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程度;而“翻译教学”是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其侧重点在于教授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因而“翻译教学”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德利尔的观点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翻译界就“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于1996年在南京翻译教学研讨会上,与会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黄忠廉、李亚舒(1997)撰写的有关研讨会的综述中引用了刘和平和林璋两位学者的观点,概括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界限:“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于翻译专业课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穆雷也一直赞同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进行区分,认为“教学翻译”只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翻译研究中学术水平比较低的原因(1999:113)。鲍川运更是认为大学本科非翻译专业的翻译课程,无论针对非外语专业还是外语专业,都属于教学翻译(2003:48)。学界对“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这一区分强调了翻译教学的专业性,但也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导致了翻译教学的范围逐渐缩小。

罗选民不赞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这种区分,他认为“学生对翻译的认知能力不会仅仅因为他们选择了一个非外语专业而改变,如果我们把自己束缚在‘翻译教学’的小圈子里,我们注定会把自己锁定在较低层面的翻译研究之上”(2002:56)。罗选民根据教授的对象,将翻译教学区分为“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当这种教学针对的对象是非外语的人文社科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时,就被称为大学翻译教学;如果该教学针对的是外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学生,则被称之为专业翻译教学(ibid.:57)。

笔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一步界定为:“其教学对象针对的是非翻译及外语类专业的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高年级有意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培训,对翻译理论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培养其成为专业翻译后备人才”(汪晓莉,2008:143)。笔者认同这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概念,同时想另外补充一点:鉴于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非外语和翻译学生开设的翻译课程多为选修课。受选课人数和课时的限制,所以在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的翻译技巧与实践教学。虽然这不是系统的翻译课程,也可以算作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2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instruction)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它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课程各个阶段的教学中,不只局限于外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所以在它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任务”的内容会相应发生变化,人们对“任务”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深化。

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教学领域,自然有很多优点,比如:1)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2)任务型教学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任务型教学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外语教学领域,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模式比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和Skehan的三步骤模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Skehan的三步骤模式。Skehan(1998)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三个步骤。任务前活动(pre-task)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任务中活动(while-task)包括执行任务、计划后面的报告、报告三个方面。任务后活动(post-task)包括分析和操练(1998:130-132)。在进行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三个步骤。

3. 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的背景

了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后,现在要进一步阐明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的背景,分析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进行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3.1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促进翻译教学的发展,大力培养翻译人才势在必行,因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结果。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生活,也就需要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外语专业和少数高校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首先,从数量上无法满足,其次,外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受专业限制:他们大多擅长文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翻译,而不擅长机械、电子等专业翻译,无法满足这个空缺。如果把眼界放宽,能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得到很多帮助。罗选民曾对中国铁道部下属的翻译和传讯研究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在他们的雇员中,50%以上毕业于非外语专业(2002:57)。

大学英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涉及到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1980年的《教学大纲》特点是以阅读为导向,没有具体的翻译要求。1985年的《教学大纲》对翻译的要求只有英译汉。1999年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教学大纲》承认提高大学生的听、说、写、译等技能越来越重要,并对翻译能力的要求首次涉及到了英汉互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对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译英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与以往教学大纲的要求相比,《课程要求》对译的要求有所提高,突出了“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来看,教学要求中翻译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应根据新的要求,相应地提高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改进翻译教学的方法手段,注重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融会贯通。

3.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前面笔者阐释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概念,包括:(1)非翻译及外语类专业的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高年级学生的翻译课;(2)一二年级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的翻译技巧与实践教学。所以,笔者分两个部分来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翻译”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教学翻译”层面。课堂上进行的翻译训练通常只是围绕着课本每单元后的翻译练习进行,“译”仍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语法、句型结构或是词语固定搭配,这种形式的翻译更像是一种造句。教材中没有翻译的标准、原则和基本的翻译理论,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也很少作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介绍。基础英语教学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还需要完成一个质的飞跃。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高级阶段,从目前来看,针对非翻译及外语类专业的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翻译课大多为公共选修课,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选修课学时少,选课人数受限制;2)大班授课,授课方式传统;3)专业特色不明显:教授翻译选修课的教师多为外语系老师,他们精通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但是无法把翻译和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应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探讨合理的翻译教学模式。

4. 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涌入中国,也冲击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大学英语的精读课堂,这里借鉴Skehan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三步骤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翻译教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这就要求基础阶段的翻译教学系统化,适当地补充翻译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翻译训练。教学上按照Skehan的方法分三个步骤,在任务前活动环节:首先,要注重教师的集体备课。因为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没有系统的翻译技巧、理论知识介绍,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共同商讨、规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所占的比重、教学时间和补充的教学内容。其次,做好课前准备,把“任务”下发给学生。比如:针对学生对影视文化较为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搜集英文片名翻译实例。任务中活动: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影片名翻译实例,谈体会。教师结合片名翻译,介绍音译、意译等翻译技巧。任务后活动:教师结合音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将翻译练习延展开,从片名翻译扩展到其他领域。这种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

至于高年级的翻译选修课,教学对象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与基础阶段的翻译教学相比,高年级翻译教学更应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特色与翻译课程相结合。我院计算机系开设的翻译选修课侧重于实用文体翻译。这里以电子产品的翻译为例来解释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的模式。任务前活动:教师介绍电子产品科技文体的翻译标准和要求,布置“任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查找电子产品的翻译实例。任务中活动: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陈述翻译实例,并根据教师给出的翻译标准评价翻译的好坏,总结出电子产品翻译的一般特征(如:无人称、语气正式、陈述客观、语言规范、专业术语性强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总结,给出新的翻译练习。任务后活动:教师批改学生的翻译练习,分析学生的翻译特点,在下一个任务给出前给予合理指导。

5. 结语

现代翻译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批评法、比较法、翻译工作坊教学法、翻译语料库教学法等,任务型教学法能够脱颖而出,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于它操作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才刚刚开启,任重而道远。如何进一步使用新的技术、新的教法来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摆在面前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UP, 1998: 130-132.

鲍川运. 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 中国翻译,2003:48.

黄忠廉、李亚舒. 译论研究及其教学的新发展[J]. 中国科技翻译,1997(2).

罗选民. 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 中国翻译,2002(7):56,57 .

穆雷. 中国的翻译教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3.

汪晓莉. 聚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8):143.

作者:李 琳

上一篇:服务办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镇机关工会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