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建投资

加强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与核算,提高基建投资效益

摘要:基建材料质量决定建筑物的寿命,基建材料价格关系建筑物造价的高低,本文通过加强高校基建材料质量、价格、核算管理,达到提高高校基建投资效益之目的。

关键词:高校基建材料甲控材甲供材质量管理价格管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为了满足扩招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或老校区改造,建设资金少者几个亿,多者几十亿,而基建材料价格占建筑总造价的60-70%,因此管好高校基建材料质量与价格,直接决定建筑物寿命与造价。基本建设的社会性、复杂性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与核算更加复杂。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基建材料质量、价格管理与核算,以达到提高建筑物质量和投资效益之目的呢?

一、材料质量管理

坚硬的钢材,形态万变的水泥,活蹦乱跳的卵石,形似金条的砖块,行走自如的管线,滴水不漏的防水材料,它们是构成一座座建筑物的主要因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成品的安全和寿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惨烈的事故,被人们憎恶、痛骂的豆腐渣工程,有一半以上的原因就是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或使用了不太合格甚至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管理不严,导致偷工减料。因此,学校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方,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其主要关口之一。如何把好这一关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搞好建筑材料市场调查。工程建设中的材料品种繁多,一座稍具规模的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少则几十种,多至成百上千种,且规格型号各异。在市场经济较为繁荣但又不完全规范的今天,一方面,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厂家的实力、技术含量、生产经营理念又严重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利欲熏心的厂商,往往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违法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以获取最大不法利润。因此,学校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人员特别是负责材料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识,获取、积累相关的经验,炼就一双能识别材料真假优劣的火眼金睛,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工程业绩好、用户评价高的真正质量过硬材料会得到建筑界认可,质量低劣材料会被建筑业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只有对材料市场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学校在材料招标采购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真正选准合格优质的建筑材料,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二)加强材料的现场控管。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間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三)严格抽样送检。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都会按照行业的要求进行抽样送检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未严格按程序办理的情况。一是未严格坚持抽样的随机性、挑剔性。经办人员出于“怕麻烦”的考虑,往往在抽取样品时选择在感观上认为合格的东西,这样就会造成真正质量有问题的材料漏检的情况,从而产生质量隐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抽样人员应学会挑剔,在抽样时,眼光不应该盯上那些在直观上认为“可以”的东西,而应该紧盯在感觉上认为那些“不合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抽样送检的目的。二是未坚持抽样见证制,产生调包现象。按现行的送检规定,任何建筑材料的送检都必须是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送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质检单位在此之前要对送检员办证登记存查,送检员要对送检的过程及送检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不是由多方送检人员也不全程监督的情况,特别是缺少业主方送检员的监督,其结果就可想而知。所以,在送检过程中要求多方现场全程监督,这是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也是避免送检过程中的猫腻行为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做好材料质保资料的收集工作。材料质保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营业执照,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业主方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二、材料价格管理

一般来说,高校基建材料价格占建筑总造价的60%-70%。要降低工程造价,就必须严格控制基建材料价格,基建材料供应模式是控制材料价格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建筑材料采购供应常见模式

1、乙方采购。这种材料供应价格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投标价管理方式,二是网刊价管理方式。其优点甲方可以不专设材料采购班子,不配备专职采购人员,工作量小;对施工方而言,采购、管理、使用一条龙,较少存在甲乙双方在材料采购方面的分歧与矛盾。其缺点是甲方对材料的质量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特别是质量意识不强、对建筑利润看得过重的施工企业,难免会出现以次充优的情况,因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施工利润是施工单位施工主要目的之一。

2、乙方采购甲方参与管理(即甲控材)。这种供应方式能有效控制材料质量和价格。但市场调研工作量大,甲乙双方在材料采购质量与价格方面会产生分歧和矛盾。

3、甲方采购(即甲供材)。其优点甲方作为投资主体,能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能降低材料价格。缺点是采购与保管、使用相分离,甲方与乙方在材料质量的认定、采购与使用的时间要求等问题上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容易造成扯皮的情况。同时甲方还要配备专职的采购人员或班子,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 我校在新区建设材料管理中采用的模式

以上三种供材方式各有优缺点,究竟选择哪一种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特别是高校建设在材料管理方面的经验,我校上述三种材料管理方式分别不同情况使用。

1、乙方中标文件已规定价格或结算方式的材料。材料由乙方采购,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甲方有权拒用。

2、乙方中标文件没规定价格、结算方式或变更的一般材料。甲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货比三家,选择几种质优价廉的材料供乙方选择采购。

3、乙方中标文件没规定价格或结算方式的大宗材料。甲方广泛听取乙方和监理单位意见依据市场价格确定;大宗材料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品牌和价格。

(三)在材料的招标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成立材料招标班子。组成班子的人员应具有代表性,应具备一定的材料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有关的材料信息。

2、适时向外界发布招标信息。学校在前期充分调查材料质量、价格的基础上,依据工程进度需要,对工程建设材料特别是对大宗建筑材料采取直接向那些信誉好、材料质量过硬、价位合理科学的生产厂家发布招标信息,尽量避开中间商,减少材料流通环节,节约材料流通成本。招标信息应包括产品的数量、规格、质量标准、供货时间、售后服务要求等内容,材料生产(销售)厂商按招标文件要求制作标书或送递样品。

3、按有关招标要求和程序进行招标。学校招标班子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已定的程序和方法,认真比较,综合分析,以材料质量为前提,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价低者中标。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和价格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概念,招标人绝不能撇开材料质量而一味追求材料低价,也不能只强调质量而不考虑价格因素,应根据学校的建设标准和投资状况量力而行。以招标方式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仅以我校教学楼的页岩空心砖和水泥为例,通过招标,页岩空心砖每立方米的单价降低11元,单项节约资金近4万元;水泥每吨节约12元,单项节约资金近5 万元。

三、材料核算管理

高校基建材料是指为项目建设而采购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投入施工过程以后,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工程中去,构成工程成本的60%-70%。因此高校加强基建材料核算管理,是避免材料浪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基建投资效益的有效方法。

(一)乙方采购材料核算管理

基建材料乙方采购,不管是按投标价管理方式,还是按网刊价管理方式,甲方都无需单独进行基建材料核算,在工程款结算时,应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规定的中标材料品牌和价格或网刊价核查工程决算书中相关材料价格,防止多记材料成本。

(二)甲控材材料核算管理

基建材料采用甲控材管理方式,甲方也無需对基建材料进行单独核算,在工程款结算时,应严格审查工程决算书中相关材料价格是否与甲方下达材料进料单品牌、价格相符,杜绝多记材料成本,增加工程造价。

(三)甲供材材料核算管理

甲供材材料管理方式,是高校基建财务材料核算与管理的核心。高校基建材料可分为主要材料、结构件、其他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这些材料的计价方法可按计划成本计价,也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至于采用哪种计价方法要根据甲供材料数量而定,一般数量大、批次多按计划成本计价,数量小、批次少按实际成本计价。无论采用哪种计价方法,定期必须保证结转材料工程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基建材料收发核算中,要严格审核材料出入库单、发货票等凭证;定期清查盘点库存材料,做到账实相符。真正通过甲供材料核算管理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之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材料的科学合理管理与核算是非常必要,它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凌试论基本建设材料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7.

2、陈芳单位基建项目的甲供材料管理与核算。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9期。

3、候贵菊基建工程项目甲供材料结算方法辨析。财会通讯,2009年34期。

4、贾欢 高速公路建设单位甲供材料会计核算问题分析。交通财会,2011年05期。

5、院丕文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核算探究。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11期。

作者:李述有 张燕

第2篇:煤炭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国际煤炭竞争不断加剧,煤炭需求大幅降低,煤炭企业基建投资受到挑战。煤矿基建项目由于工程分项多,有些还存在地下井巷基建工程、工程庞大、条件多变、原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建设周期长,这就决定了其实施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等技术经济特征。为此,加强煤炭企业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炭基建项目总投资就是基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的总和。所谓基建项目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把基建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实现基建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协调,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投资控制是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控制是动态的,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

一、煤炭基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投资估算、投资效益分析、项目评价。第二步,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从政策、技术、经济上进一步分析、估算,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目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向集团公司提出投资估算,内容相对简单往往容易造成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设计院对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而且对工艺流程和方案缺乏认真研究;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因此,这一阶段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协助建设单位或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二是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煤炭基建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控制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勘察设计阶段。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投资控制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投资控制打好基础。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工期的长短,同时影响着建设施工的目标和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工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基建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控制重点是:(1)正确对待限额设计的缺陷。例如:被动地实行限额设计,过分夸大限额设计的重要性;(2)强化标准设计意识。现行的设计中标准设计和规范使用的情况并不理想,除了有的规范本身存在很大不足外,大多数的设计单位仍然停留在“构件—设计—绘图”的模式;(3)强化技术和经济的结合。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一种普遍现象;(4)强化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5)强化投资控制环节的衔接。目前与之相适应的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都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方法,设计单位一般只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结算环节一般都不参与,造成投资控制的脱节;(6)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问题。在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大多专职从事设计工作,较少具备施工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有的甚至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够了解,容易出现选用过时材料、技术等“纸上谈兵”的现象;(7)强化设计监督和风险控制。在实际操作中设计监理基本仍停留在“推行”的水平,真正能按照监理规范行事还有一定的欠缺。

三、煤炭基建项目招标阶段的控制

实行工程招投标制是我国建筑市场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投资作用明显,也有效地保障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推行招投标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主要表现为:(1)推行招投标制基本形成了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使工程价格更趋于合理。推行招投标制最显著的作用是使投标人之间产生激烈竞争,这种市场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为价格竞争。通过竞争确定工程价格,使其趋于合理或下降,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2)推行招投标制能够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使工程价格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招投标使个别劳动消耗水平最低或接近最低的投标者获胜,这样便实现了生产力资源较优配置,也实现了投标者之间的优胜劣汰,这样将逐步进而全面地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使工程造价更趋于合理;(3)推行招投标制便于供求双方更好的相互选择,使工程造价更符合价值基础。建设工程采用招投标方式为供求双方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相互选择创造了条件,为需求者与供给者在最佳点上的结合提供了可能;(4)推行招投标制能够减少交易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我国目前的招投标行为已进入制度化操作阶段。在招投标中,投标人在同一时间、地点报价竞争,在专家支持系统的评估下,以群体决策方式确定中标者,公开行为能对工程造价产生积极影响。

四、煤炭基建项目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施工阶段的工程控制主要包括“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方面。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加快进度往往要增加投资,采取各种赶工措施使工程建设项目及早竣工;同时,由于加快进度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人工机械费用增加,材料供应紧张,进而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可以通过控制质量,避免返工来提高进度;反之则会因返工,造成工期延后和投资费用的增加;要保证工程优质就要增加施工成本,但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返工,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益并且减少建设项目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反而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所以,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是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煤炭基建项目的施工阶段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实施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履行基本程序,项目概算控制意识淡薄。建设过程中,不按基建程序随意进行设计变更,造成设计变更内容多,严重影响工程投资;(2)强化监理单位对投资控制监控,认真履行监理职能;(3)强化施工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4)强化材料采购管理。建筑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5)科学施工组织。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降低工程造价。

承包商在竣工结算时为了利润的最大化,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所以应该从以下方面对结算进行控制:(1)应核对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工程条款要求。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工程结算;(2)应按规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属工程造价的事后控制,全凭工程竣工结算的资料来办理工程竣工结算。而工程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善性直接影响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审核是非常重要的;(3)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进行验收、签证;(4)按图核实工程量,并按统一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5)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的设计图纸,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6)结算单位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标规定的计价原则执行。

总之,建设项目投资是动态的,是有时间效益的,工期的长短、质量的好坏对建设成本的影响较大,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决策到设计、勘察、招标、施工、竣工结算,从主要工程到一般工程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投资控制,煤炭基建项目投资控制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芳

第3篇: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探讨

摘要:文章就财政投资基建工程投资评审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与措施,以确保我国今后的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基建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保证财政投资资金的使用率,促进我国向节约型社会发展。

关键词: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

在财政职能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对财政项目投资工作审查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行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财政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根据相关财政部门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拥有新的评审范围以及内容。在我国新时期的财政改革与发展中,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至关重要,如何优化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是我国财政部门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管理体制不统一

我国财政部门还未统一规定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设置、运行模式以及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部门都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自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其中在经费的管理模式上,有三种办法,分别为定额补助、自收自支以及全额拨款。然而在运行模式上各不相同。其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模式:其一,国家出台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相关法规,由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全权负责基建工程项目的预算以及决算的评审。这一模式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部分,也是履行财政职能的重要途径。该模式力度大,权威性较高。其二,由省、市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财政投资评审的制度方法,给予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实施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权利,包括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的审查评审业务。这一模式也体现了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部分,也是履行财政职能的重要途径。其三,由财政部门中行政业务处将投资评审业务转交给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者社会中介机构,这种模式实际上把财政投资评审当成社会中介机构,无法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部分以及重要途径,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被动与无计划的问题。

1.2 实施评审工作操作流程力度不够

人员素质固然重要,但仅仅依靠人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各市评审中心制定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等规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未完全到位。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评审操作规程开展评审工作,尤其是现场勘察、专家会审等程序的严格执行到位,规避评审失误的风险,使评审结论更加合理、公正等。

1.3 评审成果法律效力不足

目前评审结论仅仅只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参考依据而存在,与评审的职能不相符。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部分,也是履行财政职能的重要途径,评审结论具有一定的法定性,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结论是有关政府部门审批项目预算资金、批复竣工决算以及核拨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评审机构要与各个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及相互监督,将评审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有利于推动以及促进管理改革的法制化进程。归根结底评审工作面临的这一问题是由我国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评审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造成的。我国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评审工作的法律文件,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评审职能的推广上进程较慢。要想及时解决评审工作存在的环节性、计划性以及法定性问题,就要出台一套全面规范的评审工作的法律法规,明确评审职能,规范评审工作流程,建立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将评审工作真正地归入到政府投资管理程序以及财政支出关管理程序当中。

1.4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程缓慢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工程项目库、人才库以及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的建立比较缓慢,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建设能够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由于目前部门衔接不够以及条块分割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这三方面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建设进程缓慢,无法满足财政改革与发展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要求。某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展较顺利的地区也要重视工程项目库、人才库以及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的建设。

2 优化财政投资基建工程投资评审工作的措施

2.1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体制

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的编制过程是否可靠准确就要取决于财政投资评审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迫切需要建立从项目评审立项以及评审过程的检查再到反馈项目评审结论和项目评价、档案管理等管理程序,以便确保每个评审环节都具备复核控制,要落实好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以及事后检测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评审效率的提高。并且还需要建立评审人物计划体系、工程项目结算体系、财政投资评审项目数据库以及跟踪检查制。

2.2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专业人员配置

财政投资评审涉及到工程造价评估、财政与建设管理以及会计类的专业知识,以及需要建筑工程,水利、道路、安装、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人才,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学科涉及范围广泛以及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求高。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财政投资评审部门就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内部培养进行自我提高,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学习,技术人员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另外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在用人方面要实行合同制、招聘制,严格把关,确保评审人员充满活力。

2.3 加强评审程序、抓住评审重点、灵活运用各种评审方法的原则

评审项目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特点都具有差别,抓住项目特点也就是抓住了评审重点,在评审过程中建立初审、复审、审批阶段。其一,初审阶段。首先是按专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配备好项目初审人员,指定项目负责人。并跟踪项目评审情况,组织讨论评审时出现的技术难题,遇到重大事项及时向上级反映。其二,复审阶段。复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所收集和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可靠;(2)所获取的评审证据是否充分、合法;(3)评审方法是否恰当。其三,审批阶段。在确认评审结论已经按初审、复审等程序实施完毕后,交由评审中心主任对最终形成的评审成果文件进行签发。至此,全过程评审质量控制完成。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政改革力度不断地加大,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财政职能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对财政项目投资工作审查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行的。做好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就需要相关财政工作人员不断地努力,改善目前财政投资评审机制,配备专业人员队伍,加大宣传力度,重视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基建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与监控作用,从而提高财政投资资金的使用率以及评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今后的财政投资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浅谈公路工程投资控制[J].山西建筑,

2004,30(8):106-107.

[2] 王淑荣,王冕,阎孝砚,周建民,郝学民,宋小

矛.财政投资评审的组织方式[J].财政研究,

2010,45(9):135-137.

[3] 托雅.财政投资评审: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36(1):45-46.

[4] 陈松林,王立公.对构建和完善我国财政投资评

审制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14

(35):68-69.

[5] 李岩.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现状及对策[J].内

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6(3):61-63.

作者:郑绮妮

第4篇: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基建项目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列问题,本文结合高校基建项目实施的现状,对项目中的一些不细致、不规范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对高校基建项目投资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办法;系统工程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建项目也不断发展壮大,从基建项目的规模到基建项目的数量,对比以前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从单一的国家拨款形式逐渐发展到由国家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学校自筹几种模式共同支撑[1]。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行为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大规模基建的背后,基建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最为突出的问题有预算超支、决算超支问题。作为基建项目的三大控制目标之一的投资控制是决定基建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如何更好的分析和管控投资决策与控制问题,对高校基建管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基建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2.1管理运作体系不完善

基建项目与外部管理对投资控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基建项目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新的运作,不能同时兼顾到工程的各个方面,无法通过管理实现效益最优。基建工程管理的各个部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资金流失严重。再加上我国目前关于基建管理的相关法律还很不成熟,没有形成详细的规范体系,项目的概预算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监控和管理,缺乏主动控制项目投资的有效措施。加大了出现项目超支的隐患[2]。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因为其功能,容易受到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项目为了尽早投入使用而选择加快拱起,反作用于项目的投资资金,使项目投资增加的现象。

2.2 前期基础工作不细致

目前高校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质量整体较差,工作不细致。在基建的前期规划中,大部分项目缺乏系统的整体的规划,没有能够对整体效益和周期进行科学评估,许多基建项目没有对整个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所调研和总结的基础资料不齐全、不准确,内容不完善,不能够真实的反应项目的影响和效益。一些项目在实施之前没有做好外部沟通,内部构建的信息系统不真实,也影响到整个基建项目的质量[3]。

2.3项目设计不深入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基建项目普遍存在重视技术使用而忽视经济成本的情况,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投资有效比降低。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工程段专业协调不合理,导致项目实施之后又进行返工,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项目标准的选择时期,一些设计单位缺乏设计原则性认识,不断提高设计标准,忽略了经济效益,造成投资超支。

2.4项目实施不规范

高校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项目没有按照科学的制度執行,刻意隐瞒实施情况,更改实施方针,造成项目实际投入资金大幅增加,从侧面也反应了我国高校项目管理运作的不规范。另外就是在运作的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工作没有有效协调,使项目的整体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4]施工方所签署的合同没有及时的约束施工行为,施工混乱时无法及时调整。

3、基建投资的分阶段控制措施

3.1项目前期决策阶段

高校基建项目对前期决策不重视。为了提升基建项目建设效率,控制基建成本,在前期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发展阶段制定详细的科学的规划,规划内容应该尽可能的详细,使运作流程更加合理。其次是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应该进一步做科学评估,实事求是的编制投资估算,为项目觉得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提升对项目投资的重视,提高估算的精度。

3.2项目的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的优质和准确能够提高整个项目的品质,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提升基建效率。为了提升设计精度,从初期的设计方案开始,就要同时兼顾到技术和经济问题,尽可能的选择正确的评估标准,保证将项目预算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在设计阶段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单一的设计方案,采用多种项目以供选择和优化,尽可能的考虑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并对项目的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投资分析,修改项目中的不合理之处。在项目实施之前,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理,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控制整个项目的最高限额,以监控整个项目的投资。最后,要对设计的方案和图纸进行风险评估和合理性分析,减少后期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变更和资金支出。

3.3项目的实施阶段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需要控制项目的各个部门,严格按照项目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操作。要充分兼顾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为整个基建项目的最大利益争取更加优化的结果,要建立完善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优势,从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并尽可能的使所进行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采购和消耗,减轻项目材料的浮动风险,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来控制项目有效投资[5]。

结语

高校基建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的基建项目中,应该更加科学的完善基建项目管理规范和制度,不断改善现有的基建管理模式,准确的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每一项决定都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反复研究,以使整个项目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 曹异芳.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 中国集体经济. 2010(21): 60-61.

[2] 李文芳. 高校基建投资的控制分析. 甘肃科技. 2009(9): 107-108.

[3] 陈贝贝. 高校基建投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财务与金融. 2009(5): 86-88.

[4] 赵忠兰,钱永峰. 高等院校基建投资的控制.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6(5): 101-104.

[5] 雷兵山,段朝霞. 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分析. 建筑经济. 2006(S1): 86-87.

作者:王丽华

第5篇: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发展,为此,许多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做好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成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是一个贯穿于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动态过程,高校应抓住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工程结算审核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关键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关键词】 高校 基建项目 投资控制

基建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生产过程,投资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组建投资控制机构、制定投资控制有关规章制度,加强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结算审核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及时对各阶段发生的投资偏差进行修正,最终实现投资控制总目标。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工作

基建项目投资大、工期紧、参与方多,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工作是有效开展投资活动,实现控制目标的保证。高校应成立以分管基建校领导为组长,基建、财务、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建领导小组,负责基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完善基建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参与各方的工作职责、权限和经济责任,使基建管理人员依法办事、遵章办事;加强基建投资监督,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使基建投资管理行为得到有效的监控;积极推进基建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懂基建、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负责投资控制,加强其对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使其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思想水平,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二、加强基建项目建设各阶段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

1、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前提条件,只有把决策工作做细做实,才能规避投资风险,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

高校应从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出发,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结合学校已有建筑面积,确定建设规模;根据学校财力、物力,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确定建设标准;正确选择建设地点,节约土地占用,降低土地补偿费用;准确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用水、用电、交通、地质、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主要设备及材料的价格信息,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

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高校要以全生命周期投资效果最优为原则,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出最佳投资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要尽量细致、全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的相对准确性,以近期类似项目的投资额为参考,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做到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高校应实事求是向上级部门报批基建项目,不能为了获得上级部门批准而有意压低投资估算,搞“钓鱼工程”,将可行性报告变成“可批性研究报告”,造成投资估算缺乏可信性,在项目具体实施时投资难以控制。

2、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设计阶段描绘了工程的实物形象,确定了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投资控制的核心。据测算,设计费在项目建设工程费用中所占比例不高,约为建筑安装造价的1%~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约为70%~80%,只有在设计阶段切实做好投资控制,才能为以后工程建设各阶段打好基础,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高校只有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在设计管理中起到主体作用,加强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项目投资。

设计任务书是充分表达业主意图和要求的重要文件,是设计单位进行详细设计的重要依据。高校要注重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质量,在设计任务书中,对基建项目的建筑外观、使用功能、设备配备、建筑材料的选用等要求要罗列详尽,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功能改造等变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和浪费。

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注重设计单位的资质,选择实力雄厚的正规设计单位参加竞标,采用建筑方案和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评标办法,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选,力争做到设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促使设计人员改变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转换设计人员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保守观念,做到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促进设计单位建立健全设计经济责任制和激励奖罚机制,树立风险意识,调动设计人员工作热情,积极倡导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从源头上控制造价,设计出整体布局合理、符合业主使用功能需求又经济实用的作品。此外,高校在考虑整体工期时,一定要给设计人员留足设计时间,使其开展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高校要以项目投资估算为限额,敦促设计中标单位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设计一开始,就将造价限额分配给各专业设计人员,让其在自身分配的限额内进行设计,加强造价动态管理,做到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核算,环环相扣;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建筑、结构、水暖等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防止各设计专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突破设计限额的责任和处罚,利用经济杠杆的力量,促使设计人员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图纸设计完成后,高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或设计监理要对设计图纸进行符合性审查,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纸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人员进行必要修改,减少因施工图设计缺陷造成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以免给项目投资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引进了全过程跟踪审计,但一般引进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单位只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高校应将投资控制关口前移,要求跟踪审计单位从项目设计时就介入工程建设,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失误,提高设计质量,将设计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把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高校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的EPC总承包模式,EPC承包也可称为项目总承包,是指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在工程总承包的情况下,承包商相对业主来说是专业化的队伍,而且他们能把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这些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设计对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作用。

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招投标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设计概算实施控制的目的,又是对施工阶段实施投资控制的依据。

招标文件是招投标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起草招标文件时,必须对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作出详细规定,高校在招标时要尽可能地将招标范围、投标人报价应包含的施工内容等在招标文件中叙述清楚,做到符合现行法律要求、内容详细、前后条款一致。

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专用条款是未来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后,高校要加强对合同专用条款的审查工作,减少合同签订时的扯皮和磋商。

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由招标人负责,并承担误差风险,投标人投标时不负有核实的义务。高校必须严格依据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清单编制,做到编制依据明确、工程量计算准确、清单项目划分合理、项目内容完整,特别是对综合单价影响较大的项目特征描述一定要清楚。如果基建项目投资额较大,高校可以同时委托两家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背靠背地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再进行对比,对发现工程量清单中缺项、漏项或特征描述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正,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避免投标单位在投标时采用巧妙的投标策略,故意将预计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提高,进行不平衡报价,工程结算时提高造价,给学校造成损失。

招标控制价是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可有效控制投资,防止投标单位哄抬报价带来的投资风险。相对准确的招标控制价,对抑制投标单位串标、围标,保证投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合理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编制招标控制价。

4、项目合同签订阶段的投资控制

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延伸,为招投标的效果提供实施的保证。施工合同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是针对施工承包内容、施工范围、价款结算、索赔原则、工程量计算、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的约定。高校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仔细推敲合同条款中的文字和语句,避免出现意思含糊不清和规定不明确的条款,增强合同严密性,保证合同内容的有效合理。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的内容,高校应通过合同谈判,遵循有利于学校利益的原则,在合同中签订时予以明确,以减少后续工作中的经济纠纷。

高校应建立合同审查监督机制,依托学校监察、审计、财务、法律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审查,对合同内容拾遗补漏,完善合同条款,确保各方依法履行合同,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5、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施工阶段,项目设计意图得到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这一阶段受到外界的是影响最大的,也是投资控制最难、最复杂的阶段。高校要规范业主的自身行为,抓好现场管理,避免返工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减少有关构配件的二次搬运等重复施工量,减少索赔产生的起因,降低索赔形成的影响,做好反索赔的准备工作,降低工程造价。

对于非发生不可的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就越小。在设计阶段发生,仅需对施工图纸修改,没有其他费用发生;在采购阶段发生,不仅需修改图纸,设备材料还需重新采购;如在施工阶段发生,除发生上述费用外,还需对已经施工的工程进行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由于建设单位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施工现场遇到事前未预料到的情况,都会发生工程量的变更,施工单位都要求办理现场签证。高校应建立健全工程量的变更签证制度,明确变更流程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签证质量,杜绝不必要的和虚假签证;对已供代用材料的价格签证,基建管理人员应广泛掌握建材行情,做好市场询价工作,在保证代用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6、项目工程结算审核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工程结算审核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在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审核工程结算前,高校应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基建部门、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工程结算初审工作,减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核减额,节省工程结算审核费用;在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报送工程结算时,高校应提供施工单位施工内容清单,防止施工单位将学校已经分包的工程纳入工程结算中,造成学校重复支付工程款项。

工程结算审核时,应认真核对施工合同条款,从工程量和价两方面进行把关,重点关注签证单与合同内部分是否有重复计价部分,工程量计算、定额的套用是否准确,材料价格调差、人工费调整是否正确。高校要加强对工程签证的审查,工程签证一般会引起工程量的增加,但有时也会引起工程量的减少,施工单位在报送工程结算时,故意提供有利于他们的工程量增加的签证,而工程量减少的签证则隐瞒不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因缺少对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而不能发现其中的猫腻,造成工程造价虚增。为此,高校应加强变更签证资料的管理和记录,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连续编号的变更签证的原件资料,防止施工单位篡改变更签证或隐瞒不报工程量减少的签证,确保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结语

在基建项目投资控制过程中,高校要重点做好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可忽视对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工程结算审核各阶段的投资控制,要将控制投资的观念贯穿每个阶段,将工程投资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注: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江苏省建立符合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2011SJA630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从兵:关于加强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控制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5).

[2] 黄喜英:浅议高校基建工程造价控制[J].教育财会研究,2014(3).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傅中保

第6篇:政府基建项目投资监管创新

【摘 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政府投资的民生工程。这些年,随着政府基建资金加大,基建项目质量低下、腐败多发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对如何加强政府基建项目的投资监管提几点创新意见。

【关键词】政府;基建;投资;监管;创新

一、基建项目监管模式分析

目前,政府在进行基建投资时,在建设模式和监管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自建模式。由政府部门进行全权管理,如建设局、国资公司或其他建设单位,工程立项后由财政按预算将资金拨付到建设部门,部门作为法人,项目建设主要由财政、建设、纪检等部门监督。这种模式能够为政府节省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受到的监管较少,形成的腐败机会更大。二是法人负责制。由政府指定单位或企业作为项目的法人,进行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在回收成本或者获得一定收益再将经营权换给政府。这种建设模式通常用于公路、铁路、地铁、污水处理等具有运营性质的基建项目中,其优点是减少政府前期资金压力,政府监管相对严格,缺点是政府总的建设成本加大。三是项目代建型。现在叫做“交钥匙工程”,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一个企业作为项目管理方负责建设,完全建成以后移交给使用单位。这种建设模式更为公开透明,但是项目管理方过多地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容易存在权利寻租等腐败行为。

二、项目投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管范围不广

一个项目的建设分为可研、立项、招投标、设计、建设、验收等阶段,对于项目的监管也应该分为这几个阶段。但是在现实中,政府部门通常忽略了项目建设前期的监管工作。在项目建设前期最重要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中,它涉及了项目投资估算、经济和社会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最终建设情况,但是目前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却没有真正到位。这就使得很多不具备立项条件和缺乏可行性的项目被立项,导致项目建成后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另外在建设资金上也没有认真审核其资金来源,导致资金不到位而引起工程不能按期完工或者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等问题;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不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而盲目上马项目,导致地方债务极度膨胀。

2.监管手段单一

在监管力量上,通常由财政、建设、纪检、审计等部门构成,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都是各有分工、各自负责监管。在监管方法上,主要是事后监督,通常是在工程项目完工后的造价审核、工程质量、工程手续等方面进行事后的查验,而且大部分是凭借工程资料、财务资料等表象的东西进行监管,而对于一些事前和事中的投资控制、工程变更、隐蔽工程等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管方法。特别是,在对于一些超预算、超工程量的项目上,监管方面还没有更为有效的措施,更多的是最后还是由政府承担了这一部分的资金。

3.监管能力不足

政府的监管部门较多,但是普遍显示出不够专业的问题。财政是负责监管建设资金,但是对于项目工程建设不熟悉;建设主管部门主要是监督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对资金和前期可研、立项等监管不够,纪检负责项目的廉洁建设,但是在招投标、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也缺乏专业的知识;审计是事后审计,但是对于之前的立项、建设过程的问题却缺少相关的监管知识。监管人员对于基建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不够专业,导致了很多比较明显的问题没有并及时发现,酿成了大错。

4.惩罚力度不够

在基建项目监管中,对于发现的问题,惩罚力度有限。比如,对于围标串标的问题,对于企业是处于没证金,但是不少企业都会重新注册,换个马甲,又出现在建筑市场。对于政府方面的监管不力问题,除非发生大的质量事故,否则,对于一些工程超预算等问题,很少发生处理干部的处罚,长此以往,在监管力度上的松弛成为必然。

三、创新基建项目监管的几点措施

1.由政府部门向建设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

财务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设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程序,能够做到对建设项目全方位监督。任何建设资金支付必须经过财务总监签字,让政府部门在资金这个关键点扼住建设项目监管的“咽喉”。无论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立项等审查,还是项目建设中的招投标、造价、合同、变更、质量等手续的办理,亦或工程竣工验收、结算、财务决算等,如果未按规定办理,财务总监可以拒绝付款。财务总监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相关政府监督部门反映,保证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力监控。

2.要加强各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政府监管力量

要组成由建设、财政、纪检、审计、发改等各部门组成的队伍,各部门监管要互相配合,加强联系,互通有无,对于更为专业性的问题,专业部门要及时参与到监管中来,辅助监管。可以成立一个由各部门人员组成工程建设监管协调小组,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共同解决问题。

3.加强对监管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要提高监管能力

要加强对监管部门的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当前招投标管理、项目运作、BT管理等新知识进行学习,掌握里面的“道道”,不做门外汉。要熟知法律法规,掌握项目建设、廉政建设等涉及基建管理的知识,在对项目监督时能够进行专业判断。同时,要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前预防,做到关口前移。

4.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要保证监管到位,还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要治理目前基建领域的各种乱象,必须尽快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对那些围标串标、偷工减料等不诚信的违规施工企业和个人实施严厉的处罚,将其逐出政府基建市场;要建立惩罚机制,对政府人员渎职、不尽责行为,权利寻租行为,监管不力行为,明确惩罚方法和力度,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仲兵.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监管体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3(07)

[2]冯薇.政府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12(03)

作者:胡明书

第7篇:铁路基建投资降六成

铁道部又要开始融资了,而与去年不同的是,铁道部今年首次发行的是5年期的中期票据,金额高达150亿元,市场对铁道部“缺钱”的猜测又浮出了水面。而今年1月铁路基建投资出现了6成以上的暴挫,堪称全年情况的预兆。业内人士坦言,相比于去年4600亿元左右的投资额,今年的情况只会更低。

而恰在此时,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点题,要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以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实这个提法并不“新鲜”,也难有出路。“人家进来都是想来赚钱的,谁也不会为了进来替你还债。”一位分析师坦言,只有找到好的投资模式,才能彻底改变这个问题。相比之下,随着投资权的下放,部分发达地区的城轨建设或有新做法,如TOD模式。

高铁四大动脉年内开通铁路建设顺势放缓

“今年,我国将有6366公里新铁路投入运营。铁路新增里程不仅是去年的3.2倍,也是我国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铁道部计划司、建设司有关负责人在《人民日报》上的高调介绍颇为引人瞩目,多条拖延日久的干线项目均纳入开通范围之列。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高铁等规划中的“四纵”干线全部贯通,距离高铁成网又跨出了一大步,据铁道部计划司司长杨忠民介绍,到今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新增3500公里,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而高铁网络的运行效率也初步显现,据测算,沿线省会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几乎都比坐既有铁路节省了约50%,特别利好珠三角地区的是,北上京城的通路已经打开,从广深地区沿着广深高铁、武广、石武、京石等线路一路抵达京城,打通了与武汉都市圈、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深圳直抵北京的时间也就在8小时左右。

而另一方面,铁路基建投资的“缩水”同样“显眼”,根据铁道部披露,今年1月份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仅87亿元,同比减少76%;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下降69.6%,创下了2009年来的“冰点”。

“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毕竟过年比较早,所以同比数据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投资额的减少恐怕再所难免。”一位地方铁道办的工作人员坦承,在去年的一次碰头会上,已经明确了“今年的基建投资投资额恐怕比去年的4600亿元只低不高。”

早先道琼斯更披露,今年计划安排国家及合资铁路大中型项目249个,共计划投资人民币389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仅为9个。

更有人担心,即使这样的投资规模也已经令铁道部难以承受了,“我不明白铁道部为什么要发中期票据,不同于中期企业债,中期票据主要是由央行审发,铁道部将无法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一位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师揣测可能发改委审核的企业债额度尚未到位,铁道部今年的融资情况或将更加“拮据”,“据我所知,目前四大行对铁道部的贷款已经达到极限,只有一些小银行手中有额度。” 引入民资盈利受限地方城轨探路TOD模式

而此时国家对民间投资释放的宽松信号又开始令不少人浮想联翩。本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在明确提出“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点题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等领域。”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不过行业内部人士的表态却颇为谨慎。“在铁道部的内部文件上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了,这个概念不稀奇。”一位地方铁路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听过这个说法,但即使是在厦深线最困难的时候,民资力量颇为强大的广东地区都没有任何民资介入,“关键是盈利性的问题,人家来是为了赚钱的,铁路这个投资周期太长,收益又低,确实很难进入。”

其实,早在2005年7月,铁道部就向社会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向社会资本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装备制造以及多元经济四大领域,不过现在的收效依然不大。备受关注的罗定铁路10年未通,也体现了民营投资铁路的窘境,“不赚钱不说,在整个建设和以后的运营中,话语权还受到限制,这个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啊。”一位民企老板毫不讳言自己的担忧。

与此同时,兴业证券的一份报告中更显示,铁道部正在推行的“多元化经营”路线,留给民资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而根据国信证券在去年底进行的一次铁路改革电话会议报告显示,2011年铁道部完成多元化经营收入3300亿,同比增长26.3%,依托于铁路线而推动的进站车商业、旅行服务、广告等等业务的控制都在不断收紧,如果能够合理开发或许还能给民资留些空间。

因此,两家分析师都坦承:“铁道部即使保持现在的投资额,将来国家恐怕也难以摆脱买单的命运。铁道部不如就将非骨干的高铁线路完全交给地方募资、建设、运营,这样反而能够甩掉包袱,同时调动起地方的积极性。”兴业证券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在城轨等高铁线路投资权不断下放的背景下,地方的探索或能更加大胆,也为民营资本介入留下了一些空间。“各地都在探索一种TOD模式,民营资本比较发达的几个省其实都在依托自己区域内的城轨做文章。”前述政府人士点出了另一个思路。所谓“TOD模式”就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在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强调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的作用。

按照这个思路推而广之,也就是城轨建设将可能与整个城市规划融合起来,“这其中就有很多操作方式了,比方说,你投资了城轨建设,就能优先获得周边地块的开发权,这里的商业利益就足够有吸引力了。”不过,对于具体的试点情况,该名人士却不愿透露,“强调等到有成果的时候再说。”

第8篇:县级基建投资审计工作探讨

两年来,根据审计署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对基建投资审计工作的力度。针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工程的预(结)算、建设资金(专项)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开始了全面的基建投资审计。现结合几年来审计实践,仅就如何搞好基建投资审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搞好基建投资审计的重要意义

从两年来审计的6个工程项目看,提报工程总造价为2707.25万元,共核减工程支出204.24万元,平均核减率为8%,项目投资审计在规范建筑市场,缓解建设资金供需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核减工程造价,避免了高估冒算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又缺乏有效地监督的状况,故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取费、高套工程等级的手法来编制预算书和结算书,并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来多计工程造价。在我们已经审计的6个工程项目中,有的在分部分项项目中多计算工程量,核减率在8%至18%之间,最高的可达20 %。

(二)节约了建设资金,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

目前,我县基建投资审计项目很多,所以,针对近几年来利用国债资金(专项)投入建设的或当地政府交办的项目为列重点,本着为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负责为出发点,围绕县域经济建设的重点建设资金,加大审计力度。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懂得基本建设的知识,所以在管理力度上不够严禁,经过努力多方筹集争取来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积极开展了针对利用国债(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从工程的立项、资金的来源入手,为建设单位严把投资关,真正把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受到好评。如某校利用国债资金投资建设的综合楼工程,审计人员多次去现场进行工程实地测量来获取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审计机关依据国家的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建筑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的规定标准,对该项项目进行了严查细审,最终作出了核减工程支出115.33万元的审计报告(决定),为建设单位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也让各个施工单位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审计监督的力度和重要性。

(三)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然有法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未能严格执行,管理力度不够,工程标底透明度不高,由此引发出不少的矛盾。通过基建投资审计,见证了基建投资额度,核实了工程造价,解决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不同的说法,并查清了基建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核实了工程量,重新确定量、价、费的标准和等级。

二、基建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经过两年来的审计工作,既看到了我县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基建投资领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一是承包工程合同不规范,工程结算高报决算价

在审计过程中,双方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目的是待工程竣工后高报决算价格。使得合同失去原有的意义,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

二是项目招投标不规范,有造假现象出现在审计过程中,时常发现在一些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有造假现象。有的工程项目招标前就已确定了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是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在施工单位中标后,又将工程多头发包,转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国家明令禁止建设工程不容许分包,而实际上往往是一家中标后,项目建设单位将单项工程分解另选择施工单位。

三是不按规定提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边施工边补办建设单位在拟建工程项目中,不按规定提前去相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往往是边施工边办手续;还有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工程竣工,各种相关手续也未补办完整。这种状况,使得施工前的工程立项管理形成虚设,无论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项目均照常施工,扰乱了正常的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

四是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在报建立项

建设单位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忙于立项、投资建设,缺口资金就靠承揽施工的项目部垫付来解决,项目部这一垫付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特别严重,目前,有的已通过有关法律部门解决了,还有的已在新闻媒体中公开揭示,这对我县今后的经济发展及为不利。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是建设单位领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不能完全履行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二是建设单位大多是由于缺少精通专业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所以造成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签认不合规的变更资料,使得工程造价随意增大。三是施工企业为了省钱,工程核算多为外聘预算员,只支付其一次性劳务报酬。而外聘预算员只是为了赚钱,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造成工程成本增大。四是由于建设单位资金紧张,经常出现承包单位的项目部自己垫钱开工的现象,因此,他们对依法纳税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税收征管检查部门又缺乏有效地监管,处理、处罚力度也不到位,造成施工单位偷税现象屡禁不止。

三、关于搞好基建投资审计的几项对策

第一,在审计过程中应审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各种开工前的审批手续和应交的规费,对手续不规范的建设项目要及时指出与纠正。第二,在审计过程中应审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法》的规定执行,是否进行了公开、公示和增加工程招投标的透明度,使各施工企业在公平、平等的前提下承揽工程,抑制建筑市场中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杜绝存在暗箱操作现象。第三,在审计过程中应严格审查投标、议标、中标的施工单位合同的签订是否正规、是否具备承揽工程的资质等级。杜绝不具备施工资质等级的(指挂靠的施工单位)单位进行投标。第四,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对重点工程项目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承包,竣工后都要进行审计,这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性知识不全面的情况下,也要请社会审计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要形成制度,逐步规范建筑市场,给国家专项奖金和集体投资入的资金浪费降低到最低,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五,在审计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建设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立项的经济效益如何,审查是否有挤占挪用、串项使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导致建设项目正常施工和运作。

上一篇:服装辅料下一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