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热点导读】一、热点聚焦1.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化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篇1:

完善财政政策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国家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与促进,通过介绍财政政策的内涵,分析现行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内容以及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政策建议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

財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经济调控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但是对于财政政策的含义,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一)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内涵的理解

20世纪60年代,财政学者V.阿盖迪给财政政策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财政政策可以认为是税制、公共支出、举债等措施的整体,通过这些手段,作为整个国家支出组成部分的公共消费与投资在总量和配置上得以确定下来,而且私人投资的总量和配置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凯塞教授认为,“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的税收、支出以及债务政策对生产、就业、收入以及价格等水平的影响”;埃克斯坦教授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水平这些短期目标而实行的各种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变化,通常叫作财政政策”。

(二)我国学者对财政政策内涵的理解

我国著名财政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认为:“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中青年学者郭庆旺教授认为:“财政政策就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达到发展、稳定、实现公平与效率、抑制通货膨胀等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战略。”这是国内关于财政政策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阐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却是一致的。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现行财政政策内容

目前我国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制定实施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文化企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是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一)财政补贴政策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财政资金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经常利用政府预算、政府信用、政府补贴等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实现文化产业政策的目标。一些地方政府还积极设立各种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2010年,吉林省设立的2 000万元“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投资具有开发战略性、先导性的文化产业项目。沈阳市设立4 000万元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1]。2012年,北京市设立100亿元“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并专门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配套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小额贷款公司、投融资担保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文化创意产业统贷平台,旨在促进文化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2]。从目前的财政政策看,政府虽然对某些特定的文化产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其扶持的方式和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在资金支持机制上对文化产业给予了强大的扶持,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措施,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相关公共政策,普遍降低了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如图书、报纸、杂志的销售适用13%低税率;古旧图书的销售免征增值税;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以及图书馆等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等免征营业税;对个人的稿酬所得,按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减征30%等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实施力度仍有待提高,实施范围也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三、现行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不健全

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有政策支持,但仅有政府的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支持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现阶段我国文化企业产权评估、交易和流转、文化企业信用评级、文化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以及针对文化企业贷款特点的申贷程序和审批程序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再有,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找不到投资方向的社会资本,而渴望融资的文化企业却十分缺乏发展资金,闲置资本与文化企业二者之间的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缺乏平台和中介。这表明政府财政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尽管有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实际上这些财政金融政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税收政策不完善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不完善,国外经验证明,完善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是促进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扩大文化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激励措施。然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表现为: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关于文化企业税收减免的政策只适合于文化企业成立初期、改革过渡期,对投资成本高、收益周期长的文化企业来说,难以形成持续的驱动力;税收优惠力度小,税收起征点较低,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对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吸引力不足;财政支持文化企业投融资实践中依然偏向于有实力的国有或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而对于弱小的中小文化企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实力,民营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境难以突破。

四、完善财政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为文化企业与闲置资本建立沟通平台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健全完善的财政政策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其所需的发展资金。想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政府就必须为文化企业与闲置资本建立无障碍的沟通平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支持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但是纵观社会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存在很多的闲置资金没有找到投资方向,政府可以为文化企业与闲置资本建立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化产业与闲置资本可以充分实现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之间的沟通,做到需求互补,使得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这样不仅可以筹集到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也可以使闲置资本得到效用最大化,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得财政政策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

我国税法在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方面有很多优惠措施,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减免部分所得税,降低税率,对文化产业提供资金的企业以及个人减免所得税等等。但是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比较死板,具体运用时缺乏针对性。

我国税法规定,对于试点地区新办的文化企业以及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产业的单位免征三年的企业所得税,表面上看,这项政策减轻了新办企业以及转制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促进其发展,但是影视、动漫以及传媒等文化产业从创意研发阶段到生产制作,再到后来的市场营销阶段,这一过程往往是要超过三年的,由此可见,这些企业根本没能享受到税收的优惠。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的特点。

我国政府应该加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将税收优惠措施延伸到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转化阶段,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提高文化产品研发的加计扣除比例,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其一定时期的销售额比例提取规定比例的文化产品开发基金,建立企业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对鼓励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依据,使企业可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阶段,由于国内外的知识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除了对传统文化产业中的企业进口的生产设备以及技术专利给予关税的减免优惠,对新兴文化产业进口以上设备和技术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这样才可显示税收政策的公平性。

(三)加大文化产业税收优惠力度

第一,调整税目与计税依据。要调整和细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营业税税目;将文化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业态纳入到营业税征税范围中;扩大和规范文化产业的营业税免税范围和领域。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分工发展和产业的提升,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在税收征管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对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影视服务、涉外文化服务外包和文化咨询业,如文化企业广告服务、文化会展代理、知识产权等行为,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

第二,调整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税率。税率调整应遵循税收政策与行业政策,本着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体现国家鼓励或支持,限制或放开,区别对待的文化产业发展意图。可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细化来调整文化业的税率标准,按照各自的分类标准和业态,适用差别税率。可调高部分高档文化消费行为的税率,例如高级商务活动的经营性文化营销行为和创意行为;降低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的营业税税率,拉大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税率间差异,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水平[3]。

第三,中小型文化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以及资金信用积累薄弱等特点,在与大型文化企业竞争时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政府应当出台针对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针对中小型文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项目,政府可给予其各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融资方面给予中小型文化企业所得税抵扣、减免等优惠,或给予其税收担保,减轻其融资负担,以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阳:市、区两级政府分别设立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N].科技日报,2012-05-23.

[2]管好用好100亿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N].北京日报,2012-09-28.

[3]陈实.浅析韩国文化政策以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文化研究,2012(1):133-135.

作者:李秉坤 刘菲菲

文化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篇2: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发展

【热点导读】

一、热点聚焦

1. 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达成共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不动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确保8%增长目标的实现。

2. 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家制订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推动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

3. 2009年7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登出了《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要求生产企业给销售单位的白酒,若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售价70%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最低计税价格。新规定自8月1日起执行。

4.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二、命题预测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前三个季度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但经济发展仍然不是非常稳定,要保持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考无法回避的长效热点。综观近几年高考的相关试题可以看出,在题型上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涉及到,主观题可以通过现象和数据的罗列,让学生能够分析是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办法。知识考查可以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内容。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要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保八”目标,必须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2. 市场调节有自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仅仅有市场调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4.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针对这两种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同的。

5. 影响价格的因素及物价变化的影响。我国物价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6.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想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必须确保税收的征缴。国家关于征收白酒税的新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政府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要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我国国务院等部门的行为和政策主要是履行政府的经济职能。

2. 政府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我国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是我国政府性质和工作原则的充分体现。

3.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就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文化生活角度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依法纳税,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思想道德问题。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稳定的实际确定的,另外我国提出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也是针对我国一些行业的重复建设的现状而提出的。

2. 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五项措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我国顺利度过危机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3.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对白酒消费税征收的加强都是坚持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4.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和消费、投资、税收、财政等息息相关。

5.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保持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6.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抑制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典型例题】

(2009年江苏联考)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1994-1997年我国实施的是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2005—2008年实施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受世界经融危机的影响,2009~2010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剧烈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4万亿元人民币大规模金融援助计划。同时投入更多精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回答CPI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

(2)近年来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唯物论依据是什么?

(3)“改善民生”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CPI上涨幅度过快表明经济过热,这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CPI涨幅过低表明经济增长滞缓,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具体问题,政府调整了货币政策。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分析点拨】本题以CPI的升降与财政与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与哲学角度进行设题,作答时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复习备考时我们既要注意一些热点背景材料,也要注意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把热点与基础理论进行有效的链接,同时也要注意问题设置方式的变化,有时是非常熟悉的热点,但设问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任何问题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去思考作答。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不动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内容有( )

①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②实行结构性减税③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在调研中,温总理说,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扩大内需潜力巨大,形成了较好的体制环境。只要方法对头,我们完全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表明()

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②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客观条件决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 ①④B. ①③

C. ②③D. ②④

3. “扩大内需,抓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下列俗语中与这一做法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有()

①打蛇要打七寸

②红花好看还需绿叶扶持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A. ①③B. ①②

C. ①④D. ②④

4.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一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②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D. ①③④

5. 在当前比较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如果撰写一篇报道,请你选择恰当选项作为文章标题( )

A. “有形之手”,调节经济的发展

B. “无形之手”,保持物价稳定

C. 执政为民,健全保障体系

D. 依法行政,建立全能政府

6. 2009年8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登出了《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要求生产企业给销售单位的白酒,若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售价70%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最低计税价格。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行使了( )

A. 政治职能

B. 文化职能

C. 经济调节职能

D. 公共服务职能

7. 中央决定,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B. 扩大商品进口的数量与规模

C. 扩大商品出口的数量与规模

D. 稳定物价

8. 我国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 )

①着重解决分配、就业、贫困“三农”腐败等问题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④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9. 2009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政府的节能减排举措。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重点企业要落实年度节能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1. A①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③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④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2. A “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②与材料无关;③说法错误;“只要方法对头”可以反映④。

3. C俗语反映的是主要矛盾原理,②属于主次方面相互联系,③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④反映的是主要矛盾的观点。

4. B①是唯物论的道理,其它三个符合题意。

5. A我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范畴,是“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是市场的作用,C不全面,D不准确。

6. C材料中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不是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经济职能。

7. A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针对目前外需不强,要扩大国内需求而提出的,保证经济的发展,BCD不是真正的目的。

8. C我国目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应该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④排除。

9.(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节能降耗工作要从当前节能降耗的严峻形势出发,建立完善和实施“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将有利于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2)①依靠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②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起企业内部的核算评价体系。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作者:李振洋

文化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篇3:

促进家风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思考

【摘要】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梳理了有关家风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内容,发现目前促进家风建设的财政政策存在一定不足和缺憾,提出完善农村消费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等促进家风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风建设;财政政策;公共财政

家风,既映衬着家庭的生活格局,也折射着社会整体的道德风貌。新时代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已然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而满足这个需求要从政府财政政策方面进行改革。

一、现行公共财政政策关于家风建设的内容

(一)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人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从农村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壮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81 347万人,比2016年增长2049万人,农村人口57 661万人,比2016年减少1312万人。排除生老病死等客观性因素,可推得我国农村人口在向城市转移,其中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由51 957万人增长到53 095万人,农村建设主力军不断流失,经济建设失去了依托,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所缺失。我国财政部发布的财税文件中规定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2020年宣布该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2020年农产发〔2020〕3号文件《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入驻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可对厂房租金等相关费用给予一定额度减免。此类政策的实施有效激活了农村市场,为农村留住了人才,也就有利于造就良好家风的传承主体—人。

(二)出台消费税政策,遏制奢靡家风

为了引导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2016年11月30日,在“小汽车”税目下增设超豪华小汽车子税目。对超豪华小汽车,在生产、进口环节按现行税率征收消费税基础上,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税率为10%。该项政策有助于遏制攀比奢靡家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在2018年12月7日,秉承着构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废矿物油再生油品免征消费税的通知》实施期限延长5年,有助于减少国家能源损耗,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良好风气,促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家风建设。

(三)增加公共教育投资,传承良好家风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 562.01亿元;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 1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7%;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 175亿元,比2018年增长8.74%。我国的财政政策不断向教育倾斜,2020年5月1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提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应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7月10日,中央财政投入59.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亿元,增长7.2%,支持贫困地区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增加公共教育投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传递社会文明,传承良好家风。

二、现行促进家风建设财政政策的不足

(一)助推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够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虽然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中国消费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目前,财政政策的有效引导激发金融机构惠农、支农的内生动力,同时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给农民创新创业开拓了新局面,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另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优惠制度的完善,为农村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农村创业已然成为我国的新趋势和新发展[1]。农村创业人才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国家政策的导向機制、农村消费市场的消费潜力等吸引一大批人才返乡入乡,掀起了下乡创业的热潮,留住了农村的青年壮士,留住了新时代的新兴力量。经济的依附,人才主体力量的回归,使得传承良好家风的“传承人”在家庭建设中不再缺位。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价值也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体现,重构农村市场结构的意义日益凸显,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建设。但这些政策还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和环节存在不健全、不配套、不落实的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大,有所缺失。

(二)征税范围调整滞后

随着中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悄然变化。上千家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强增长极。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量第一。2020年中国对奢侈品盲目不理智的消费可归因于消费税制度不完善,现行的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依据的是1994年中国的经济具体情况,但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丰富,征税范围“缺位”的情况日益凸显出来,如啤酒、化妆品等消费品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私人飞机、高档服饰箱包应该限制消费的商品却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征税范围的“缺位”减少了财政收入,加大了贫富差距,容易形成奢靡、攀比的社会风气。奢侈品的盛行带来更多的是虚荣,影响一个家庭家风的建设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构建。家的兴衰在于此,国的兴亡亦在于此。当今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精神层面的升华,要秉承艰苦朴素的作风,坚守与弘扬俭和廉的优秀品德。

(三)财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合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总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对经济增长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教育是技术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公共教育投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财政教育支出存在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三级教育之间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分配相差悬殊,高等教育的投资过高,挤占了部分中、初等教育经费。

如今我国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群偏多,高等教育受益的人口很少。这种投资倾向会导致基础、义务教育难以贯彻实施,而高等教育产生的收益甚微。基础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加强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少辨认是非的能力,需要学校积极地引导和规范。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相对较少,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对青少年的道德培育有所缺失,难以通过学校方面促进家风建设。家风的建设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学校作为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与家庭并驾齐驱的德育实施主体,应当在促进良好家风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引导价值观主体,应该规范学生的价值观,落实家风的建设,使学生在家庭中培养和践行优良家风。

三、完善促进家风建设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消费制度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企业主甚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产业蓬勃发展,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国家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创业给予场地、信贷、技术、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全方位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截至2020年,全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00万人,但开发深度还存在差距,乡村本土人才存在水平不高、结构不够优化以及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现行发展趋势,我国应加大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和返乡创业的支持,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和引导效应,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应尽快推出农村创业人才技能和职业培训政策,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农村、扎根农村。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本土人才激励政策及人才引进特殊补贴、创业支持等政策,将安置费、农村补贴、购房补贴等纳入人才收入结构,并在资金、税收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乡村人才以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形式推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鼓励电商进农村,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农村消费制度,留住人才留住青年力量,促进家风建设。[3]

(二)健全税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商品和服务,但消费税没有依据当前消费者消费方式和消费欲望的改变做出调整,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出现缺口。因此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应根据当前市场消费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一些高档消费服务纳入进来,如在高档会所、高档美容院等场所的消费,需在增值税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和控制人们消费,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政府在征税对象的选择上也需在矫正负外部性和收入之间找到有机动态的平衡,不能矫枉过正。积极发挥消费税征收作用,让高收入人群税收负担高于低收入人群,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效应,缩小贫富差距,充分发挥消费税税制的调节作用。[4]当矫正负外部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产生负效应时,应积极从人文层面寻求解决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而形成勤俭节约的家风。

(三)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道德建设

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投资是教育事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基础教育投资收益慢,是一项长远投资,某些地方政府过于看重当前的经济效益,导致对基础教育投资不足,投资观念弱。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式发展,基础教育却显现出滞后状态。为此我们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倾斜,保障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我国教育资源总量从表面上看非常大,但是我国人口不断增長,平均到每个人或者每个学生的教育资源并不多。因此,我们应转变基础教育投资观念,提高基础教育投资占公共教育总投资的比重,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对教育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分配,探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可行性。同时,基础教育的投资也不能盲目化,要经过相应的考察论证再做出相应的决策,通过对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改变,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培育新时代人才,传承新时代家风。

四、总结

家风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高尚品德,是穿越时代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是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朝代优秀品质的延续,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在家风的影响下,时空可以跨越,记忆可以留存,亲情可以守望。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良好家风更需要有公共财政政策作为支撑,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彰显时代内涵,传承优良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怀英.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98.

[2]苏毅鸿.财政与货币政策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功效研究[J].北方经贸,2020,(9):50-52.

[3]丁超勋. 流通创新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机理和路径[J].上海商业(理论版),2017,(11):21-26.

[4]郭雪蕊.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1,(2):32-34.

作者:贾诗涵 李秉坤

上一篇:鉴定3篇下一篇:财务调查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