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团队工作总结

2022-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科医师团队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全科医师团队工作总结

基于工作分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全科医师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为了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内一些地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模式。全科医师与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共同组成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全科医师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往往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人员编制数量并非经过科学方法计算得出,多数为经验估计,未制定出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结果往往不令人信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人员的数量尤其是全科医师配置多少才能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针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政策尚未形成,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配置社区团队时没有政策指导。目前,鲜有关于社区全科医师人员数量配置的文献报道,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这项研究。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一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现场,预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全科医师的需要数量,探讨目前全科医师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彭迎春 苏宁

第2篇:北新泾社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情况调查

摘 要 对2012年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全科服务团队的人员组成、服务项目、工作数量进行调查、了解全科服务团队的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和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为全科团队更好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团队 服务模式

全科团队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其他医务人员及医务社工配合,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协调的健康照顾,在社区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团队[1]。本研究通过对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个全科团队2012年人员组成、服务内容及工作数量的调查,为全科团队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来自上海市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个全科服务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及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自制问卷,内容包括全科服务团队的人员构成,服务功能和服务形式。定量资料来源于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的卫生及人事统计报表,包括服务人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全科团队人员的构成与工作职责

全科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与公共卫生医师组成,每个团队成员7~8人,其中全科医师3~4人,承担门诊、家庭病床、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工作;社区护士2人,主要承担社区护理、上门服务、特殊人群照顾等工作;公共卫生医师2人,主要承担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通知、产后访视、精神病管理等工作[2]。

2.2 全科团队服务人群

北新泾街道共有12个居委会,按地域分为3个片,3支全科团队分别对应一片,每个团队服务居民1.3~1.5万人,约3~4个居委,服务对象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员(表1)。

2.3 全科团队服务内容及工作量

2.3.1 基本医疗服务

目前全科团队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社区门诊、测血压和血糖、静脉点滴、康复指导、健康咨询、肌肉注射、家庭病床出诊7项,每次出诊时间约35 min(表2)。

2.3.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科团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随访、妇幼保健和重点人群管理等。每个全科服务团队年均管理慢性病11 497人次(表3),卫生宣教黑板报每半个月更换1次,健康讲座每月1次。为社区131名离休干部、611位残疾人、345位孤老及低收入人群提供每月1次的家庭保健服务[3]。

2.3.3 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每支全科服务团队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热敷、理疗等,为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辩识,推广中医拳操锻炼,60.0%的患者每季度至少接受1次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表4)。

3 讨论

3.1 全科团队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北新泾街道总面积2.1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常住居民44 158人。共设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步行15 min就能得到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每个全科服务团队平均服务1.4万人,基本医疗服务月均3 199人次,每个居民月均服务0.2次。北新泾社区慢性病患者共6 012人,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5 723人,占慢性病总人数的95.0%。家庭病床月均查床112人次,每个卫生服务站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为社区高龄老人、贫困人群、残疾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基本实现了居民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社区的目标,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康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3.2 全科团队实现了从疾病向健康目标转移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已经全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100.0%,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为85.0%。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居民慢性病防治的知晓率超过90.0%,高血压管理率为78.9%,糖尿病管理率为89.0%、肿瘤患者管理率为94.0%。公共卫生服务从以前的单纯疾病管理逐步转向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通过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居民饮食追求科学合理,运动锻炼讲究持之以恒,心理情绪更加淡定宽容。随着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对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 全科团队向家庭医生制服务转变是必然趋势

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4]。家庭医生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因此,家庭医生制服务是全科团队服务的深化,是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载体,在全科团队基础上,建立家庭医生制服务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戴玉华.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学术交流简况[J].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2): 97.

[2] 王春香, 杨颖, 来彩芬, 等. 责任医生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7): 73-74.

[3] 傅蓓莉, 金荣. 全科团队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作用探索[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7, 2(1): 61-62, 64.

[4]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 上海医药, 2012, 33(12): 12-16.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谢晟洁

第3篇: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抽样选取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600例,使用随机数法将6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中男性108例,女性192例;平均年龄为(63.48±7.13)岁,干预组中男性134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为(62.75±7.20)岁。对照组不进行管理。对干预组运用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前后,分别测定2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收缩压、收缩压、体质指数等的平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收缩压、收缩压、体质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的、一体化的、多方位管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各方的医疗资源,可以有效地长期控制糖尿病。

关键词 糖尿病;全科医师团队;模式

Exploration of diabetic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general practitioner team cooperation

LI Xiaoqing, WANG Yaqian, HUA Bin

(Langxi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diabetic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 team. Methods: A total of 6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30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0 case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08 males and 192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3.48 ± 7.13) years, and there were 134 males and 166 femal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2.75 ± 7.20) years.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manage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anaged with the diabetes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GP team coop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measured in the 2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level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1 year of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diabetic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of cooperation of GP team, a continuous, integrated and multi-directional management mode on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medical resources of all parties concerne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diabetes for a long time.

KEY WORDS diabetes; team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mode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管理[1]。糖尿病这一特点决定了糖尿病日常管理主要是在社区和家庭的个人自我管理,而不是醫院;这也是自我管理能否成功控制糖尿病的关键[2]。有研究表明,社区团队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管理效果明显高于一般门诊的随访管理[3-5]。本文旨在探索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600例,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6] ,且均无心脑血管等相关严重并发症,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者;常年卧床失能者;2年内具有流动倾向者;其它原因无法完成干预者,均不列入调查对象。使用随机数法将6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92例;平均年龄为(63.48±7.13)岁。干预组共300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为(62.75±7.20)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不进行管理。对干预组运用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管理[7]:首先建立全科医师诊治团队,培训执行项目的社区医护人员,制订社区药物治疗、患者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规范,以及血糖、血压控制目标。干预组患者在社区定期接受血糖监测,每月接受社区团队的随访,每季度参加1次健康主题讨论会。每季度邀请干预组患者的家属参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督促患者遵行医嘱,并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为期1年。

1.3 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等指标[8-9] 。

1.4 质量控制

所有患者均经全科医生再次诊断确认符合项目要求,且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接受项目干预。实验室检查仪器等在测量前均需通过统一的校正、检查。体格检查测量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所有数据经质控人员进行质控,数据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TC、TG、SBP、DBP、和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bA1c、TC、TG、SBP、DBP、和BMI均比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的HbA1c、TC、TG、SBP、DBP、和BMI干预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全科医生团队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它是以全科医生为主、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为辅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10]。国内有文献表明,社区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尤其是患者本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患者自身责任和潜能、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从而预防和控制相关并发症,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11-16]。

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TG、TC、BMI、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的控制高TG、高TC、高BMI及高血压是预防控制包含糖尿病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17-21]。而HbA1c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22]。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经过干预,HbA1c、血脂、血压和BMI都有明显改善,提示基于全科医生团队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门诊随访管理。门诊随访会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遵医依从性等因素影响,使得血糖控制水平较低。而基于全科医生团队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弥补了这些缺陷,通过随访、培训讲座等途径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基于全科医师团队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的、一体化的、多方位管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各方的医疗资源,可以有效地长期控制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刘赫. 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2(3): 6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

[3] 陈碧华, 赵立宇, 陈志刚, 等. 多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管理效果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1): 1795-1797

[4] 曹静, 徐崇凯, 顾芙蓉, 等.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模式[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7): 113-114.

[5] 李震宇, 易春涛, 朱莉珍, 等. 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不同模式探索与研究[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 12(4): 280-282

[6] 钱荣立.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1): 5-6.

[7] 张胜年, 卢伟, 李锐, 等. 上海市糖尿病社区防治策略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3): 253-255

[8] 陈益芳, 杜亚平. 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的指标体系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6): 79-80.

[9] 权力, 卢永吉, 万秋萍, 等. 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 2014, 31(4): 663-664, 666

[10] 潘虹, 王淑珍.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J]. 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2): 59-60

[11] 孙胜男, 赵维纲, 董颖越, 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 229-233

[12] 嵇加佳, 刘林, 楼青青, 等.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5): 617-620.

[13] 贾芸, 龚婷, 桑末心.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护理, 2005, 11(19): 1586-1588.

[14] 李菁, 李峥, Marie Nolan, 等. 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2):207-211.

[15] 丁兰, 李世华, 武琳, 等.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1): 1019-1021.

[16] 贡浩凌, 戴莉敏, 刘媛, 等.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4):399-403.

[17] 张小清, 刘庆武, 周少平, 等.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血脂关系的对照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5, 14(6): 517-519.

[18] 刘艳梅, 于建成, 胥柯, 等. 空腹血糖水平与血脂相关关系的分析[J]. 河北医药, 2010, 32(22): 3168-3169.

[19] 白淑英, 万青. 2型糖尿病家系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 2005, 19(6): 291-292.

[20] 杨玉娇, 陈志刚. 一体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0): 1140-1142.

[21] Okamura T, Tanaka H, Miyamatsu N,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all-cause or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 17.3-year study of a Japanese cohort[J]. Atherosclerosis, 2007, 190(1): 216-223.

[22] 紀立农. 实至名归, 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8): 561-562

作者:李小青 王亚倩 华彬

第4篇:全科医师团队工作制度

伏龙坪街道皋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团队小组工作制度

全科团队队长职责

一、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团队岗位要求,对本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负责领导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本团队的行政管理工作。

二、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三、领导本团队成员按质保量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优质服务。

四、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并督促本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处理的病人,及时与中心联系,由中心根据双向转诊协议与上级医院联系转送,重危病人应立即转送,必要时派团队全科医生护送或

团队成员陪同。

六、定期组织召集本团队会议,及时传达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将团队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注重团队内部工作的协调,沟通及问题的解决。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七、负责本责任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查,报告,临时处置和组织、联络、协调和支援工作。

八、认真落实布置完成中心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全科医师职责

一、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可及性,综合性、持续性的、优质有效服务。

二、按时参加门诊及出诊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接到出诊要求,尽快前往病家,询问病史,检查和治疗。参加门诊和病床临床及病区临床值班。

三、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协助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必要时做好陪伴护送。

四、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五、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包括门诊病历、门诊处方、转诊记录、死亡登记、家庭病床病历、会诊记录等。

六、协助做好预防保健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本责任区的家庭健康档案,负责本责任区60岁以上老人、康复病人,三无、低保等人员等上门访视服务工作,负责本社区慢性病康复保健指导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和健康档案的维护等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七、做好责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推广健康教育处方,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八、认真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床性工作任务。

一、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质量监控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公共卫生条线的考核要求,做好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工作的工作任务。

二、协助团队成员完成健康档案的资料更新工作。了解本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热分布特征,与全科医师一道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区域内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掌握计划免疫工作规程,及时完成接种补漏工作和季节性有价疫苗接种工作,并完成建册建簿。

四、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做好传染病人家访指导,疫源地处理制度和漏报调查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五、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群策群力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六、掌握本社区慢性病人的基本情况,协助责任全科医生做好慢性病人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七、做好本社区结核病人的管理,指导其合理用药,并完成结核病人的管理及网上直报。

八、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行时工作任务。

一、掌握本责任区的孕产妇(包括高危孕妇)基本情况(妇女数、育龄妇女数、孕产妇死亡数),建立档案,督促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做好辖区内孕产妇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开展母乳喂养指导,协助做好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入户调查。

二、掌握本责任区的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填写儿童系统管理卡片,按时做好儿童体检。提供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技术的咨询和指导活动。

三、认真做好妇女更年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做好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指导服务。

四、开展社区体弱儿专案调查和科学育儿健康教育,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随访指导。

五、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社区护师士职责

一、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指导下,严格按照全科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及技术要求,做好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及时完成家庭病床的护理计划。

二、负责做好门诊及出诊病人的治疗等护理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事故。

三、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负责门诊及服务点器械的消毒工作,做好出诊前物品和器械消毒的准备。负责物品的请领和保管以及药品清点、登记、保管等工作。

四、随时视察补液及候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五、做好家庭病床病人的登记和出诊安排。协助全科医师出诊,及时做好带配药工作。

六、协助做好计划免疫的接种补漏和妇幼保健工作,以及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

七、协助做好本责任区居民健康情况的调查和健康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以及慢性病人的监测和康复指导工作。

八、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第5篇:全科团队工作总结

2012年兴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团队工作总结

兴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7年建立“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以来,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今年,中心按照有关规定,以及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完善了“全科团队”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年中心“全科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中心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也基本完成。现将今年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完善相关制度,调整组织机构

今年中心的“全科团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全科团队队长职责”,每个团队也相应制定“团队人员分工职责”,让责任更明确。为了保障团队工作的开展,还制定了“全科团队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制度”。力求将工作开展的更细致、更有质量、更高效。

二、更新居民档案

今年,中心全体人员不辞辛苦,利用闲暇、休息时间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入户调查,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历时3个月共建立居民档案6915份。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未建档居民也要求及时发现、及时建档。至2010年底,中心共建立居民档案6978份。对居民的电子档案也进行补充,至2010年底共建电子档案4500份。分别达到上级要求的50%、30%的完成率。

三、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今年,中心再次为辖区建档的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并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居民,根据体检结果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将年检表纳入居民档案。

四、慢病管理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中心对辖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至2012年底共建高血压患者档案342例,糖尿病患者档案82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传播健康知识,逐步让辖区居民认同健康理念,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既病防残。

自从中心建立“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中心人员和辖区居民变医患关系为朋友关系,使中心各项工作得以更有效更顺利的开展。

兴园社区卫生服中心

2012.12.25

第6篇:全科团队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组长岗位要求

全科团队组长岗位要求具备中级职称以上并经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和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能够带领全科团队成员们完成责任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公开招聘而产生,并与单位签订聘用协议书和目标管理责任书。

全科团队队长职责

1.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团队岗位要求,对本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负责领导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本团队的行政管理工作。

2.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每半年对团队开展的工作(工作的质和量)有评价、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及时协调好团队内部工作程序,有序高效地开展全科团队工作。

4.领导本团队成员按质保量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优质服务。

5.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并督促本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处理的病人,及时与中心联系,由中心根据双向转诊协议与上级医院联系转送,重危病人应立即转送,必要时派团队全科医生护送或团队成员陪同。 7.定期组织召集本团队会议,及时传达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将团队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注重团队内部工作的协调,沟通及问题的解决。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8.负责本责任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查,报告,临时处置和组织、联络、协调和支援工作。

9、根据中心工作任务要求按时上报团队月度工作情况,以便中心及时汇总考核。

10、根据中心的考核情况,负责本团队成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11、领导和分担中心社区全科医师的教学任务,鼓励和支持本团队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

12. 认真落实和布置完成中心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全科医师职责

1.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可及性,综合性、持续性的、优质有效服务。

2.按时参加门诊及出诊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接到出诊要求,尽快前往病家,询问病史,检查和治疗。参加门诊和病床临床及病区临床值班。 3.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协助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必要时做好陪伴护送。

4.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5.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包括门诊病历、门诊处方、转诊记录、死亡登记、家庭病床病历、会诊记录等。 6.协助做好预防保健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本责任区的家庭健康档案,负责本责任区60岁以上老人、康复病人,三无、低保等人员等上门访视服务工作,负责本社区慢性病康复保健指导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和健康档案的维护等工作,并实行计算机管理。

7、推广使用家庭保健合同,根据居民要求,提供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

8.做好责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推广健康教育处方,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9.认真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公共卫生医师职责

1.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质量监控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公共卫生的考核要求,做好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工作。

2.协助团队成员完成健康档案的资料更新工作。了解本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热分布特征,与全科医师一道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组织实施。 3.负责本区域内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掌握计划免疫工作规程,及时完成接种补漏工作和季节性有价疫苗接种工作,并完成建册建簿。

4.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做好传染病人家访指导,疫源地处理制度和漏报调查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5、积极开展死因调查。

6、卫生监督协管

5.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群策群力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6.掌握本社区慢性病人的基本情况,协助责任全科医生做好慢性病人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7.做好本社区结核病人的管理,指导其合理用药,并完成结核病人的管理及网上直报。

8.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行时工作任务。

妇幼保健医师职责

1.掌握本责任区的孕产妇(包括高危孕妇)基本情况(妇女数、育龄妇女数、孕产妇死亡数),建立档案,督促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做好辖区内孕产妇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开展母乳喂养指导,协助做好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入户调查。

2.掌握本责任区的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填写儿童系统管理卡片,按时做好儿童体检。提供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技术的咨询和指导活动。

3.认真做好妇女更年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做好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指导服务。

4.开展社区体弱儿专案调查和科学育儿健康教育,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随访指导。

5.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社区护师士职责

1.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指导下,严格按照全科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及技术要求,做好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及时完成家庭病床的护理计划。 2.负责做好门诊及出诊病人的治疗等护理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事故。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负责门诊及服务点器械的消毒工作,做好出诊前物品和器械消毒的准备。负责物品的请领和保管以及药品清点、登记、保管等工作。

4.随时视察补液及候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做好家庭病床病人的登记和出诊安排。协助全科医师出诊,及时做好带配药工作。

6.协助做好计划免疫的接种补漏和妇幼保健工作,以及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

7.协助做好本责任区居民健康情况的调查和健康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以及慢性病人的监测和康复指导工作。

8.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第7篇:全科团队工作职责

家庭医生室服务团队工作职责

1.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年度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2.按质保量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优质服务。

3.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处理的病人,及时与医院联系,由医院根据双向转诊协议与上级医院联系转送,重危病人应立即转送,必要时派团队全科医生护送或团队成员陪同。

5.定期组织召集会议,及时传达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将团队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注重团队内部工作的协调,沟通及问题的解决。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6.负责本责任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查,报告,临时处置和组织、联络、协调和支援工作。

7.负责建立和维护本责任区的家庭健康档案,负责本责任区65岁以上老人、康复病人,三无、低保等人员等上门访视服务工作,负责本社区慢性病康复保健指导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和健康档案的维护等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8.做好责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推广健康教育处方,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9. 认真落实布置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第8篇:2010全科团队工作总结

西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医师团队工作总结

西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医师团队”服务模式以来,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中心按照有关规定,以及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完善了“医师团队”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年中心“医师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中心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也基本完成。现将今年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完善相关制度,调整组织机构

今年中心的“医师团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医师团队管辖区域进行了分工,每个团队也相应制定“团队人员分工职责”,让责任更明确。为了保障团队工作的开展,还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力求将工作开展的更细致、更有质量、更高效。

二、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今年,中心再次为辖区建档的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并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居民,根据体检结果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将年检表纳入居民档案。

三、慢病管理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中心对辖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至2013年底共建高血压患者档案541例,糖尿病患者档案176例。成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小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传播健康知识,逐步让辖区居民认同健康理念,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既病防残。

自从中心建立“医师团队”服务模式,中心人员和辖区居民变医患关系为朋友关系,使中心各项工作得以更有效更顺利的开展。

2013年12月30日

第9篇:全科医生团队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成员工作职责

全科团队队长职责

1. 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根据团队岗位要求,对本团队成员实行双向选择。负 责领导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 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本团队的行政管理工作。

2. 认真制定本团队的年度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且有工作 目标,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 每半年对团队开展的工作(工作的质和量)有评价、分析,并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及时协调好团队内部工作程序,有序高效地开展全科团 队工作。

4. 领导本团队成员按质保量完成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

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 优质服务。

5. 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并督促本团队成员严格执行

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 服务。

6. 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处理的病人,及时与中心联系,

由中心根据双向转诊协议与上级医院联系转送,重危病人应立即转送,必要时 派团队全科医生护送或团队成员陪同。

7. 定期组织召集本团队会议,及时传达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将团队

在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注重团队内部工作的协调,沟通及问 题的解决。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8. 负责本责任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查,报告,临时处置和组织、 联络、协调和支援工作。

9. 认真落实布置完成中心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全科医师职责

1. 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可及性,综合性、持 续性的、优质有效服务。

2. 按时参加门诊及出诊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接到出诊要求,尽快前往 病家,询问病史,检查和治疗。参加门诊和病床临床及病区临床值班。

3. 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协助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必 要时做好陪伴护送。

4. 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5. 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包括门诊病历、门诊处方、转诊记录、死亡登记、 家庭病床病历、会诊记录等。

6. 协助做好预防保健等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本责任区的家庭健康档案, 负责本责任区 60 岁以上老人、康复病人,三无、低保等人员等上门访视服务工

作,负责本社区慢性病康复保健指导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和健康档案的维护 等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7. 做好责任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推广健康教 育处方,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8. 认真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床性工作任务。

公共卫生医师职责

1. 在全科团队组长的领导和质量监控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公共卫生条线 的考核要求,做好本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工作的工作任务。

2. 协助团队成员完成健康档案的资料更新工作。了解本社区内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发热分布特征,与全科医师一道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组织实施。

3. 负责本区域内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掌握计划免疫工作规程,及时完 成接种补漏工作和季节性有价疫苗接种工作,并完成建册建簿。

4. 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做好传染病人家访指导,疫源地处理制 度和漏报调查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5.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法》 、

《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则,积极开展多

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群策群力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6. 掌握本社区慢性病人的基本情况,协助责任全科医生做好慢性病人的随 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7. 做好本社区结核病人的管理,指导其合理用药,并完成结核病人的管理 及网上直报。

8. 配合完成中心下达团队的其他临行时工作任务。

上一篇: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下一篇:开悟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