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大会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产业发展大会

2011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餐饮业信息化大会即将在京举行

【来源:中烹协供稿】

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将于在5月7日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作为2011年商务部内贸领域引导支持的重点项目,大会以“‘十二五’期间餐饮业前景展望”为主题,与来自政府部门、专业机构、行业企业界人士共同聚焦“餐饮业改革发展”主题,从政府决策层面、行业引导层面以及企业自身经济转型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和探讨中国餐饮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着力完善促进餐饮消费政策和环境,引导餐饮业新兴消费方式,满足多元化餐饮消费需求是餐饮业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同时,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餐饮业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大会将邀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分别对“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餐饮服务业发展举措、餐饮业经济结构转型方式等进行深度解读。与此同时,大会还邀请来自餐饮一线的企业家共同探讨当前我国餐饮服务业在通胀状态下的突围策略以及餐饮服务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转型升级思路,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从法规、道德、管理多角度关注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大会期间将对十年来的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群体做全面回顾,描绘餐饮行业在步入新世纪以来的动态轨迹。百强发布会将首次系统披露连续十年居于百强行列的不倒翁名单,生动展示那些后来居上的业界新秀、风光不再的悲剧英雄以及不断前进的餐饮精英真实形象。总结在百强精神的感召下,餐饮业所发生的管理制度、服务理念、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见证那些如过山车般令人目眩的发展曲线,以及高歌猛进演绎资本市场神话的传奇经历。大会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餐饮百强分析报告》,将以大量翔实客观的数据全面总结餐饮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性建议。

第二届全国餐饮业信息化大会同期举行,大会将聚焦信息化浪潮中的传统餐饮业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变革,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餐饮业管理流程再造、运营成本控制、物流仓储管控、财务数据挖掘等运营领域全面对接融合及应用的基础上,首次关注信息时代的整合营销,探索在微博、团购、网络订餐时代全面来袭的背景下,餐饮企业借力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营销和品牌推广,主动出击抓住消费市场先机,迎接时代挑战。

2011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餐饮业信息化大会更加注重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测,强化对行业发展的趋势研究和政策引导。餐饮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广大会员都十分踊跃的报名参会,参加活动的人数与规模将再创历届新高,所有与会者将以全球性视野和敏锐的视角,研讨餐饮业未来的发展,将本届大会作为一次共襄产业盛举、共谋人民福祉的交流盛会。

第2篇: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产业热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秀军

加强协作共享维护网络安全

在多年网络安全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考,借此机会我愿跟大家一块来分享。

立足开放环境来维护网络安全。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网络空间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维护网络安全须具备全球视野,树立开放心态。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们将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立足开放互联环境维护网络安全,而不是通过拒绝开放共享消极地保障网络安全。这样只会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欢迎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

加强协作共享维护网络安全。独木难成林,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这个领域世界各国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各国应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础上,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应急处置等领域加强合作。特别要看到,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害知识产权、网络犯罪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等活动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公害。我们要携手制定保护网络安全的协议,让网络安全的成果惠及全球。

坚持创新驱动维护网络安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当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安全的样式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传统安全防御模式带来严重挑战。照搬过去的方式方法没有出路。需要我们创新防护理念,坚持动态的、综合的、系统的防护思路,通过持续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效防范新风险。

实施依法治网维护网络安全。我们既要追求网络空间的自由,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秩序,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更好地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任何人、任何组织都要对自己网络行为负责。无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决打击。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

数字丝路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

2014年国际电信联盟全权代表大会通过了“2020全球互联计划”,聚焦四个最关键的任务:发展、包容、应对互联网伴生风险和挑战的可持续性以及创新和伙伴关系。

国际电信联盟是互联网宽带基础设施主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我们在全球联盟方面做出巨大的成就是各自努力的成果,我们缺乏区域性的项目,国际电信联盟希望用它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相关项目相辅相成。

我们注意到数字丝路和“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的,这表明现在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依赖于电信信息通信技术,包括航空、航运、航空供应链流程、运输系统,还有政府服务,今后所有东西都和信息通信技术相联。这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因此,我们也需要确保各个国家、个人上网都是安全的,他们可以信任因特网,对因特网有信心。

数字丝路成功必须依靠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伙伴关系。国际电联193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的成员都可以利用我们的机制和经验帮助数字丝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候任行长金立群

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基础设施需求

亚投行将遵循高效、精简、清廉、清洁的原则,我们将通过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各种金融工具,促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引起了强烈共鸣,这是顺应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需要和诉求。所以“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倡议,而是所有有关国家共同的愿望。

亚投行虽然不是为“一带一路”专门创立的,但“一带一路”中的很多项目必将能得到亚投行的支持,因为亚投行除了关心沿线上的国家,还要关心不在沿线的国家,这是一个国际的多边机构。

我们在今后的投资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技术,特别是我们的大数据,这些能帮助亚投行的专业人员可以对各国的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做出准确科学的合理分析,从而使我们对这些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更加有效,更加能适应他们的需要。

亚投行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给予重点的投入和相应的支持。通过对这些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支持,我们能使这些领域跟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大数据促进金融服务成本降低

有效利用大数据,可以促进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公共数据主要是指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比如行政许可、法院诉讼等这些活动所带来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是因为政府和法律的强制力产生的,对于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履约有一定的影响,也涉及公众和他人的利益。除非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这类无主体指向的数据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

比如说,经客户授权,金融机构和征信服务机构可以查询与客户经济活动有关的个人信息。因此,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只有加大了公共信息的公开力度,才能够减少社会搜寻信息的成本。

当然,有信用活动的主体,当他控制了一个征信主体的时候,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或者是侵犯个人隐私出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更社会化的有公信力的机构开展征信活动。因此,征信也要遵循权益保护原则。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变得公开和透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更多保护个人的隐私,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的挖掘不能以牺牲个人数据、财产权为代价。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终极目标是让人类更安全,更自由,保障数据主体对本人数据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谁的数据谁作主,确保大数据在产权清晰、权力保障有效的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曹诗权

打击网络犯罪需要互联网+思维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威胁是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网络恐怖,有明显的跨国性、突变性、动态性、转化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置身事外,网络社会不再有规避犯罪现实的世外桃源。所以网络空间世界变成了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息息相关。治理好、使用好、发展好互联网,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保卫网络空间安全,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担当。

打击网络犯罪,需要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诸如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全新产业形态的涌现,由此带来不可估量的创新效应。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的用户在信息、行为、关系三大层面上会像百川归海一样归人云端这个大海,汇集着各种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大数据平台所承载的利益,必将为犯罪分子所觊觎,千方百计获取和利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的传统关系发生了移转,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都可以借助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两个平台发生和演化,并且线上与线下联动,现实与网络互益。这种互联网+的网络新形态,也使网络因素快速介入几乎所有的传统犯罪之中,传统犯罪也会开始跃升到网络平台上。传统犯罪网络化和网络犯罪的异化相互交织,同生共衍,当一个网络平台同时成为赌场、借贷、诈骗、视频、集资等多用平台的时候,它不仅涉及市场经济秩序、社会公共秩序,还可能会涉及整个国家的信息安全,金融活动以及众多网民和企业的人格、人生与财产权益,此时的往来平台已成为无所不包的生话平台、工作平台。也可能为数以百计的犯罪活动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和空间。所以网络犯罪不再仅仅是破坏网络空间的安全,而是形式更多样,更复杂的全面安全。

因此,我们在互联网+的时代,打击网络犯罪,也需要我们树立起互联网+的思维,将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融通融合,实现思维的跃迁和升级。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

2020年左右5G有望实现规模商用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经济腾飞的一双翅膀,互联互通就是打通翅膀之间的血脉和经络。目前“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固网的平均带宽在10~20Mbps每秒以下,移动互联网平均宽带iOMbps以下。目前各个国家都在考虑怎么样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打造全世界的互联互通。今天是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的企业都像明星一样站在舞台上,但我觉得背后支撑互联网企业广泛应用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是更重要的。

“一带一路”的国家中部分国家已经部署了40,无线网络,虽然4G的速度高于3C,但还不是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5e真正的规模应用应该是在2020年前后。如何在5G全面商用之前,能让我们现在的消费者提前使用上5G技术,中兴通讯的Pre5C应该说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我们的做法是让5e技术在网络侧率先使用,手机端继续使用4G手机,但速度可以提升5~10倍。

目前这个技术在日本东京,包括开会的乌镇现场也有相应的实验局,我们也非常希望明年G20在杭州开会的时候,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在杭州享受Pre5G技术。美国太平洋电信理事会总裁及主席何伟中海底光缆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

现在人和物之间的联系,也在越来越紧密,虽然办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最根本的概念并没有改变,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推动贸易、文化交流互建的一个渠道,现在亦是如此。而现在“一带一路”也正是契合了这个精神,当然“一带一路”指的是新的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同的国家文化和人文之间的往来也将得到促进,“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倡议,大概会得到5000多亿美元,在几个大陆之间会联系几十个国家。

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将完成古代丝绸之路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将会影响各个国家的行业,也会大力促进各个国家的贸易,在能源和通信方面的措施给我们带来电信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并最终推动文化的交流互建。现在的“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通信的翻版,现在的信息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更加的重要,我们要建立信息的高速公路,这也成为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的一个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基础设施还没有打通的地段,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海底光缆等方式来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

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划清合法非法界限

在互联网与金融深度结合的今天,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促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是我们金融管理部门一直在考虑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步发展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颠覆与取代的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下一步我们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支持并且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新业志的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还有突发性这样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伴相生,它在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都会使风险更加复杂,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坚持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也要划清合法和非法的界限。鼓励依法合规,要有力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金融问题,明确监管责任,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

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和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的作用。使政府、社会、市场各归其位、各得其所。

第3篇:“2017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主旨报告精编

随着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科技逐渐成熟,设施农业产业也逐渐走向规模化、大型化,经营主体和方式均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此本刊编辑特整理“2017设施农业产业大会”相关专家的主旨报告,看看专家眼中的设施农业产业。

经济作物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兴起,中国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布局逐渐优化,形成了产品优势区域,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增收,但我国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不再是量的提高,更需注重质的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名优品牌的建立。

经济作物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主要包括蔬菜、果树、花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蚕桑、棉花、糖料、香料作物、油料作物等。其中,中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2016年蔬菜播种面积3.35亿亩(2233.3万hm2),总产量7.98亿t。蔬菜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2015年蔬菜生产收入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0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国和消费国,2014年中国蔬菜收获面积37333万亩(2488.9万hm2),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63倍、澳大利亚的366倍、欧洲的6倍;中国蔬菜产量59884万t,是美国的16倍、日本的57倍、澳大利亚的367倍、欧洲的6倍(2014年,FAO)。加入WTO以后,中国蔬菜出口基本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2016年中国蔬菜进口量24.9万t,同比增长2.02%,进口额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并且中国蔬菜出口贸易顺差达1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7%,连续2年成为平衡逆差的第一大农产品。目前,鲜冷冻蔬菜是最重要的出口类型,金额为64.2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43.6%;其次为加工保藏蔬菜,金额为44.4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0.17%;干蔬菜出口金额为37.2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5.3%。近年来,中国蔬菜出口集中度有所下降,对东盟国家蔬菜出口出现较大增长,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蔬菜出口额大幅增长,对欧美出口下降。

此外,2015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达3476 万t,近14年来增长了近4倍,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80%,产值超过2500亿元,从业人员约2000万。同时中国的花卉产业也发展迅猛,2015年中国花卉面积达130.55万hm2,销售额1302.6亿元,出口额6.20亿美元。近30年来,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90多倍,产值增长了200多倍,出口额增长了300多倍。

纵观全局,中国经济作物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人工成本增高,比较收益下降;轻简化生产发展缓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组织化程度低。

虽然中国经济作物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发展前景良好。要保持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主要在内涵式发展上下功夫,依靠科技进步和机械化发展,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重点是提高水果的品种结构、质量和安全水平,以及季节性结构平衡,为城乡人民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菜篮子产品。

首先,中国经济作物产业未来应稳定作物面积,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提出不同作物生产发展的优势区域和最宜区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不同作物的优势产业带。保持经济作物面积的基本稳定。其次应根据农业部相关政策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同时还要关注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还要摸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服务模式,加强单户经营为基础的合作社,以及技术专业化与组织兼业化队伍的建设;以公司为主导、个体承包形式,依托合作社和公司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在集中产区和销区建设一批规模大、辐射广的批发交易市场。依托协会等中介组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等,创响一批经济作物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新鲜蔬菜的周年需求,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设施蔬菜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认清目前中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设施产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中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蔬菜园艺设施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16年中国蔬菜园艺设施面积已达到5872.1万亩(391.5万hm2)。1986~2006年,蔬菜园艺设施面积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高达48.3%;2006~2016年,蔬菜园艺设施面积增长变慢,年均增长率仅为4.0%。目前设施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主要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芹菜等,栽培面积均超过400万亩(26.7万hm2),其中番茄、黄瓜设施栽培面积均超过露地栽培,而茄子和芹菜的设施栽培面积也超过露地栽培面积的70%。

中国设施蔬菜栽培产业的贡献

保证了新鲜蔬菜的周年供应

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早春和晚秋蔬菜供应的基本好转;90年代破解了冬春和夏秋两个淡季的供需矛盾。2016年设施蔬菜(不含瓜果)产量2.52亿t,占蔬菜总产量的30.5%;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约为182.1 kg,不仅数量比较充足,而且花色品种丰富,满足了全国人民生活小康化对新鲜蔬菜的需求。

缩小了淡旺季蔬菜价格的波幅

全国36个蔬菜产品月均价格波动幅度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倍以上收窄到2013年的0.53倍,2015~2016年冬春尽管遭遇了2次超强寒潮袭击,蔬菜月均价的波动幅度也不足1倍。

促进了城乡就业、农民增收

2016年全国5872.1万亩(391.5万hm2)蔬菜园艺设施至少可吸纳2900多万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26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净产值为5700多亿元,使全国乡村人口人均增收980元,重点设施园艺产区对乡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在3000元以上。

推动了设施蔬菜节能减排

中国日光温室走的是低温节能技术路线,独创的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栽培,已在冬春日照百分率50%的地区迅速推广应用。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日光温室每667 m2节约标准煤25 t,2016年中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达1200多万亩(80万hm2),可节约标准煤3亿余t,等于少排放约8亿t二氧化碳、259多万t二氧化硫、225万t氮氧化物。与现代化温室相比,其节能减排贡献额还要加大3~5倍。

开辟了非耕地高效利用途径

中国约有荒漠化土地60亿亩(4亿hm2),工矿区废弃地6000万亩(400万hm2),海涂3000多万亩(200万hm2),宜农后备土地6.6亿多亩(0.44亿hm2),开发非耕地设施园艺产业大有可为。目前甘肃省河西走廊、宁夏腾格里沙漠、新疆戈壁滩、海南沿海滩涂等地,在国家非耕地开发項目的支持下,已经成功进行了大面积设施园艺产业开发。甘肃省正在制定新一轮30万亩(2万hm2)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大部分是利用河西地区的非耕地。

助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设施园艺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园艺产品的周年供应,而且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城镇居民走出闹市、体验农艺,康乐休闲的客观需要。

发展中突出问题

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与保障供给不适应

目前中国设施蔬菜生产以简易设施为主,老旧、劣质设施比重大(>70%),园区排灌基础设施差、不配套,抗灾能力差。近年来,冷害、雾霾、暴风、雨雪、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对设施园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低温高湿病害及过度施药与质量安全相悖

目前,温室夜间温度偏低,湿度过大,露点温度的时间过长,低温高湿病害易发多发重发;而很多农民生产者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盲目用药、随意加大剂量和施药频率,很难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采收制度,不符合中国食品安全要求。

多靠高产增收,不注重优质安全品牌创建

缺乏良好农艺技术规程,为谋高产过度施肥浇水用药;组织化程度低,生产主体以散户为主(80%~90%);高产品种多,高品质品种少,依赖高产增收的多,靠卫生安全高品质取信消费者、优质优价获取效益的少,诚信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缺少优质优价营销信誉载体。

比较效益持续滑坡传统生产难以为继

目前设施蔬菜生产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事人员年纪较大,多为50~60岁,缺乏青壮年生产人员。劳动力结构劣化、价格持续上涨,综合机械化率低,而智能化蔬菜产业发展缓慢,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持续滑坡 。

设施蔬菜产业展望

设施蔬菜市场价格继续保持良好

目前设施蔬菜价格良好,效益比较稳定,尽管设施蔬菜发展速度不会像过去那样迅猛,但发展仍然继续。

立足优质优价反向统筹全产业链经营

树立全产业链反向统筹发展理念和优质优价经营理念;打破先种后卖的传统大众化蔬菜产业发展路径;开辟先卖后种、订单生产、定制农资服务和一站式科技服务的绿色高优蔬菜产业的优质优价发展路径;坚决落实与优质优价相匹配的绿色高品质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保障措施。

超低能耗是中国智能温室的必然选择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低能耗中国智能温室的研究,但是中国现有的智能温室、连栋温室能耗依旧相对来说较高,仍需发展超低能耗智能温室。可以通过推动全国园艺设施结构性能优化和标准化,全面示范推广现代高保温盖材料和建筑材料,全面示范推广高透光、高散射和自洁防尘及功能与寿命同步的超长寿功能膜来实现。

推行农艺物理生物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

遴选园地应严格按照产地环境标准并加强园地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综合应用健康栽培农艺与物理防治技术;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设施蔬菜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设施蔬菜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应通过企业化、合作化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经营;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确保产业绿色发展;通过打造地域特质产品塑造知名区域品牌;实行种苗统一育供、农资统一采购、病虫统一防治、采后统一标准分级、产品统一品牌营销、日常生产管理分包到人的统分结合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加剧,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增加,加剧了蔬菜生产经营者对蔬菜机械化需求。近些年,中国越来越重视蔬菜机械化,通过政府的扶持、推广、示范以及科研院所的创新,中国蔬菜机械化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国内蔬菜种植种类,种植方式多样,还需基于蔬菜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不断创新,积极促进蔬菜机械化的应用与发展。

国内外蔬菜机械化现状

国外机械化水平高,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荷兰、以色列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美国大田蔬菜、林果机械化水平最高);国内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江苏省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基本都在55岁以上(使用60岁以上老人风险很大),劳动力成本占蔬菜生产总成本50%以上,生产者对蔬菜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

中国是世界蔬菜生产、消费大国,蔬菜种植面积在3亿亩(0.2亿hm2)以上,但蔬菜生产机械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机械化水平只有20%~30%,仅耕整地、植保、灌溉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其他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阶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供给不足严重制约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市高度重视蔬菜机械化发展,蔬菜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现用的蔬菜机械中进口机具大多从日韩和欧洲进口,机具性能、质量比较稳定,但价格昂贵;国产机具适用性、可靠性和配套性还不是很高。蔬菜生产机具包括微型机具,小型机具、大型机具。日韩两国田块面积比较小,蔬菜生产机械以中小型机具为主,且設施内和露地蔬菜生产机具基本上是通用的;而欧美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高,农场土地面积都很大,设施规模一般也比较大,蔬菜生产机械基本上以大型、复式机具为主。

蔬菜机械化技术装备

中国蔬菜实现机械化较难的原因

首先中国蔬菜品种繁多,各地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种植模式以及农作制度复杂多样,农业设施种类多、标准化水平低。其次蔬菜种植面积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要小很多,大型农机生产企业投资研发制造蔬菜机械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此外,蔬菜生产周期短、环节多、产业链长。因此,发展蔬菜机械化的难度要比发展粮食作物机械化的难度大。

蔬菜生产主要环节

蔬菜生产环节较多,步骤繁琐,共包括种子处理、育苗、定植前土地整理、定植、植后肥、水管理、收获及收获后管理等共15个环节。

蔬菜生产所需机械装备种类多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环节多,要实现蔬菜机械化生产必须使用大量的机械进行作业。设施蔬菜目前使用的机械主要包括动力机械、种子处理机械、育苗机械、净园机械、(基)肥撒施机械、耕翻机械、起垄(或作畦、开沟)机械、种植(或铺膜、播种/移栽一体)机械、节水灌溉设备、中耕除草/开沟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搬运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设备、冷藏保鲜运输设备设施、蔬菜废弃物处理设备、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改良(消毒杀菌灭虫)机械设备等,这些机械装备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省工省力,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应用案例

2016年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2200万亩(146.7万 hm2)、产量5800万t。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农机局开始组织实施“设施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项目, 至2017年已经在20个市、县(区)共实施了6批、31个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了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设备,初步形成主要品种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置方案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的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从2017年7月份开始启动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并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助农增收行动之一在全省推进。

江苏省通过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机具,已经实现了叶菜类(小青菜、秧草、苋菜、韭菜、菠菜、生菜)、茄果类(茄子、辣椒、西红柿)、甘蓝类(甘蓝、包菜)、块茎类(香沙芋、马铃薯)各个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应用。

蔬菜机械化发展趋势

蔬菜生产设施、农艺、农机相互配套,实现标准化生产

要求:蔬菜机械化生产要做到三个“配套”:设施与农机配套,农艺与农机配套,农机与农机配套。

方式:蔬菜机械化可通过蔬菜生产设施标准化、蔬菜品种、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与机械化技术相融合实现。

标准化:可以将蔬菜生产设施、蔬菜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管理措施标准化以利于机械作业。

蔬菜品种:同时建议将蔬菜品种分为叶菜类、茄果类、甘蓝类、瓜菜类、葱蒜类、豆菜类、块茎类(根茎类)、其他类共八类,各类蔬菜生产方式相近,可以共用同一套蔬菜生产机具,有利于蔬菜机械化生产,这样可以节省购买机具资金投入,加快蔬菜机械化生产进程。

模式:可开展特定种类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政府扶持与科研院所创新相结合

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扶持蔬菜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动广大农机企业研发生产各类蔬菜机械的积极性,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参与蔬菜机械化技术装备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蔬菜技术装备尤其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生产出各类适用机具,才能满足蔬菜机械化生产需要。

补贴与推广示范多措并举

从主要品种蔬菜关键生产环节入手,充分发挥农机购机补贴、作业补贴以及涉农财政项目资金(包括菜篮子工程项目资金)等的导向作用,加快推广应用成熟的、试验示范专用的、引进研发生产急需而市场上没有的蔬菜生产机械设备,多措并举加快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专业化公司的兴起

蔬菜生产在品种和区域特色上将会更加明显,蔬菜种子公司、蔬菜育苗公司、蔬菜生产经营者、蔬菜集散冷链营销公司等专业化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大量出现。除了少数大型公司自行投资购买使用全套蔬菜生产机械设备以外,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成立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社来开展社会化蔬菜机械化作业服务,注重加强蔬菜生产经营管理、机械操作维修等实用性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科技和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各类蔬菜生产机械设备将大量出现,国产机具性能质量将会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加工机械产品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向专业化、复式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蔬菜机械将分化为由多种机具集成配套应用型机具和与在固定道上行走的拖拉机或动力平台配套型机具两大类;三是安全节能环保电动农机产品将会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应用。

设施农业装备是中国现代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设施农业高效、高产、高品质的重要保障。通过比对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可以更加正确认知我国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方向。

劳动要素供给现状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因此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劳动力水平除了劳动人口的数量外,还需计算劳动的参与率等因素。从数据上看,荷兰、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正在逐年下降,其中荷兰2016年的劳动参与率仅为44%。

中国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数量就逐渐下降,并且通过预测可知到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比例要下降10%。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比上年减少34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所以中国设施农业产业的劳动人口会越来越少,成本会越来越高。因此机器换人逐渐兴起,并且势不可挡。

设施农业装备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门类多,相对应的机械装备的种类也很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中国设施农业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据统计,中国当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5%,而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仅为31.5%。此外,设施农业各作业环节的机械化率并不均衡。中国设施农业耕整环节机械化率为70.6%,而种植和采运环节分别只有15.2%和7.7%。

一些客观现实原因导致了目前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比如设施类型多样,作物多样,作业条件差;研发能力弱,适用机具少,可靠性差;从业者支付能力差,购机意愿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机企业入场意愿不强。在中国的设施类型中,连栋温室仅占2%,日光温室占33%,剩下65%为塑料大棚。准确把握中国国情,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除大型温室外,中国设施农业从业者更应关注面积较大的日光温室,温室环境控制就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例如应用植物本体感知传感器,通过植物本体数据,来反馈调节温室环境。

设施装备发展方向

目前,新型经营主体由弱变强,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明显,劳动短缺,成本提高加速。所以要满足适应温室大型化、规模化、省力化需求,研制适宜机械化设备;还要面向全程机械化节约化需求,研制成套机械化设备,面向简单化个性化精准化需求,研制智能化机械设备。随着技术的成熟,设施农业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为机械作业提供更大地空间。但仍需解决如何节约设施农业作业面积的问题,例如图1为多功能(万能)管道,既能做加热管,又能做电动作业平台轨道,一举多得。

目前,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的“温室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已经被纳入到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研发”专项中,并于日前启动实施。该项目将从温室智能精细调控、园艺机器人等方向展开研究,希望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在温室智能化、精細化、标准化生产作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花卉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市场上花卉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改善,并逐渐趋于满足个性化需求。随着销售形式的活跃,各类花卉在各地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变化。通过对2016年的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未来花卉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2016年数据分析

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花卉市场和花卉企业的数量却在减少,这说明行业集中度在增加,小的花卉市场和企业逐渐被淘汰或合并。分析各个省份的花卉销售额和种植面积可知,江浙、河南、广东的花卉销售额远高于云南;湖北的切花种植面积仅次于云南,占比全国切花种植面积的19%;云南切花销售额远高于其他省份,占全国切花销售额的26%,遥遥领先;江苏、广东各占全国切花销售额的13%,并列第二,辽宁省位居第三;广东占全国盆栽种植面积的19%,居首位,陕西、四川紧随其后;广东占全国盆栽销售额的19%居首位,福建其次,江苏位列第三。

花卉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专注于个人日常消费的精致盆栽花草发展前景广阔,种苗公司越来越集中,例如迪瑞特和阿曼达的微型月季,橙色多盟的菊花、长寿花,QUEEN的长寿花,Beekenkamp公司的小丽花,怡华园艺的无性系扦插。

花卉深加工“在路上”

食用花卉、药用花卉与工业及其他用途的花卉种植量仍在扩张。工业用花销量方面,2014年比2013年增长168.98%,2016年相比2015年增长292.51%,花卉的工业用途逐渐被开发。2016年,食用与药用花卉的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95%。花卉特色食品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的食用玫瑰种植量巨大,鲜花饼是云南旅游必备特色伴手礼。此外,一些玫瑰花酱、玫瑰花茶、玫瑰花水、玫瑰花酵醋等食用产品也被开发出来。

花卉旅游方兴未艾

花卉旅游成为近年“落地”较多的花卉项目,花海、花卉小镇、特色花园、花园餐厅等可谓遍地开花,花卉与文旅结合的产业优势显现。花卉旅游项目从最初的薰衣草庄园、月季园、郁金香园向打造景观花带、各种宿生植物的花海和精致花境转变,柳叶马鞭草、松果菊、彩叶草、观赏草、天竺葵、南非万寿菊、金光菊等都是近年大受欢迎的品种。相比之下,传统的“老三样”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种植量缓慢下滑,绿化用花市场似乎远不如花海、花园利润空间大。

花卉消费呈个性化发展

2016年市场表明,花卉的消费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平台,个人日常消费启动。昆明花卉拍卖市场月季价格逐年攀升,且2016年价格走势明显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2015年属于波动式的变化,峰值较多,2014年整体较为平缓,“包月鲜花”在打开个人日常消费市场方面功不可没。一些新品种推广也在园艺电商平台“试水”,看看终端消费者对此的接受程度和喜好,这种方法同时满足了个人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016年昆明拍卖市场月季价格的波动表明花卉消费呈现平台式上涨。

作为最大宗的切花品种,月季市场原本以‘黑魔术’‘卡罗拉’‘影星’这“老三样”为主要产品,大花型、红色花更是重中之重。现在则是品种繁多,且价格“美丽”,现在去昆明拍卖市场和斗南市场转一圈就会发现,除了红色系品种外,明黄色、香槟色、复古紫、绿色、白色、复色等鲜花色彩缤纷,‘冷美人’‘红袖’‘海洋之歌’等新品种一茬接一茬,部分新品种的价格是普通红色月季的一倍以上,云南彩色玫瑰种植量大增。此外,多头月季‘芭比’系列、‘泡泡’系列等也各领风骚,价格同样合理。

近年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实施“内升外扩,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业务正在稳步向生产源头和零售终端同步延伸。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成为带动中国农产品大流通的超级绿色航母,而且直接和间接带动近百万农民就业,市场内丰富的蔬菜种类和每天波动的数据都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新发地市场简介

新发地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销地市场,也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2016年全年交易量1550万t,交易额622亿元。新发地市场的价格是全国农产品价格的晴雨表,其市场特征为:①具有价格形成机制,进场交易不设门槛,只要开具产地证明和检验检疫合格证均可进场交易;②蔬菜自给率7%~8%,90%以上靠外阜,买全国、卖全国,大吞大吐;③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价格处于低位;④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出现;同一种商品买难、卖难交替出现。

蔬菜供应链与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供应链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蔬菜的生产与供应基本上纳入到整体的蔬菜供应链中。本地生产的蔬菜不仅仅局限于供应本地,而是供应到其他更广泛的地区;本地销售的蔬菜也不仅仅只来源于本地,而是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各地销售的蔬菜基本上已经形成了1条完整的供应链。如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尖椒,冬季产自海南、广东以及北方的蔬菜大棚,春季的供应地逐渐北移到山东、河北,夏季则产自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内蒙赤峰、吉林德惠以及黑龙江绥化。秋冬季尖椒的供应地又从北方产区逐渐南移到海南,这就是北京市场尖椒的供应链。

除了尖椒、柿子椒以外,许多蔬菜都存在着类似的供应链。比如黑龙江地区,冬季除了暖棚自产的尖椒外,也需要从广东、海南采购,甚至还需要从山东、辽宁采购,直到夏季,才有自产的尖椒供应本地。

那些一年四季都在供应的蔬菜,实际上是在各个时间段由各个不同的产地或者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的,这就是蔬菜的供应链。

大流通

在“本地生产的蔬菜不仅仅局限于供应本地,而是供应到其他更广泛地区;本地销售的蔬菜也不仅仅只来源于本地,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形势下,就形成了蔬菜供应大流通的格局。

在蔬菜供应大流通的格局下,任何一个地方生产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地区或者更大的范围。如2008年年初的冰冻雨雪天气,湖北缺菜,用辽宁冬储白菜;辽宁春季缺菜,由山东新白菜补充。当年春季大白菜的价格很高,以后又连续出现了几次大白菜春季卖难现象;2013年春季的“神农宝”事件导致全国生姜价格创下天价。云南自产的生姜没有减产,价格也同步上涨。

蔬菜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初步形成

蔬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人均蔬菜年占有量饱和。按照农业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3.3亿亩(含西甜瓜0.24亿亩),全国蔬菜(毛菜)需求量为5亿t,按每667 m2年产3.5 t计算,需要1.43亿亩(0.095 亿hm2)。按复种指数1.6计算,实际蔬菜面积1.91亿亩(0.127亿hm2)。蔬菜年产量从1995年的2.57亿t增加到2015年的7.85亿t,人均年蔬菜占有量560.7 kg(1.5 kg/天)。设施蔬菜总量大,占蔬菜总量的1/3。

蔬菜供应进入流通阶段

蔬菜供应具有3个阶段:短缺阶段、发展阶段、流通阶段。流通阶段的3个特征为丰产不丰收、勤劳不致富、卖比种更重要,也就是说没有种不出来的农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农产品,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出现;同一种商品买难、卖难交替出现。

今年夏季蔬菜的供应形势

今年夏季蔬菜的整體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2017年1~5月,蔬菜价格处于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6月份以后价格同比开始走高,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较长时间高于去年同期。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夏季蔬菜中,张家口蔬菜占有较大比例。但是自2008年开始,张家口的蔬菜是逢单的年份种植减少,逢双的年份种植增加。2017年是逢单的年份,所以夏季蔬菜的种植面积属于“小年”。由新发地市场近几年蔬菜的加权平均价走势图可以看出,2017年夏季蔬菜的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在近5年夏季的价格,排在前3位的全是逢单的年份。

2016年夏季,蔬菜价格相对较低,张家口地区生产的蔬菜有一部分出现阶段性卖难现象。2017年,那里的蔬菜生产进行了结构调整,2016年价格过低的蔬菜在2017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这种上涨,大多属于恢复性上涨。造成2017年夏季蔬菜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天气条件的影响。2017年夏季蔬菜在种植初期先后受到高温和强降雨的影响。以内蒙乌兰察布兴和县种植的菠菜为例,就先后受到高温、强降雨、冰雹的袭击。兴和县夏季气温,一般在25℃左右,最高时能够达到28℃,2017年7月中旬,兴和县的最高气温也达到了38~40℃,随后又出现强降雨,裹挟着冰雹,导致近期菠菜的价格畸高。2017年夏季,许多冷凉地区的气温是偏高的,据分析,一是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长;二是高温天气出现的时间提前;三是强降雨提前而且集中。所以,2017年夏季蔬菜价格整体上是高于2016年同期的。

秋季蔬菜生产总量增加,供应充足

2016年同期价格偏低的蔬菜会出现恢复性上涨,价格偏高的蔬菜价格会出现逆转。蔬菜种植总面积是扩大的,个别品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卖难。

农户如何规避卖难风险

农产品价格是供求关系的集中体现

整体上是多了便宜少了贵。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同志认为,在农产品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黄瓜的价格可以超过香蕉;西红柿的价格可以超过苹果;萝卜的价格可以超过鸭梨;土豆的价格可以超过山药;大白菜的价格可以超过平菇。

分析近几年出现的卖难现象,我们总能看到农资、种子热销的情景。当大白菜的种子热销,需要托人才能买到种子的现象发生以后,就会出现大白菜销售困难的情况;当防晒网脱销以后,就会看到生姜滞销的情况;当竹竿脱销以后,就会看到架豆不值钱的情况。

农产品种植基地与大型批发商合作

农产品种植基地与大型批发商联手,建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产销结合的最佳途径。一般来讲,批发商需要有稳定、充足的货源,所以,他们或者自己建立生产基地;或者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或者自己组织人力到产地收购;或者通过经纪人代收。这些组织货源的模式,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而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型生产基地,也存在着销售渠道不畅的困扰。所以,近几年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就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了。这种组织形式,就是批发商通过参股的形式与基地的联合。基地负责种植,批发商负责销售。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这种组织形式在新发地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形成了产销一体化,对批发商、对种植基地是合作共赢的。

关于农业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蔬菜富余产能的出路在于提高品质,高品质蔬菜需要健全的销售渠道。

寿光作为“蔬菜之乡”早已闻名海内外,寿光蔬菜以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营养丰富闻名全国。大数据又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借助大数据这一平台可以有力促进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

寿光蔬菜产业总体情况

蔬菜产业是寿光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寿光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着眼于农业的战略提升,大力推进基地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寿光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4万hm2),年产蔬菜450万t,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功能。外地蔬菜现在占到90%以上,市场常年上市300多个品种,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光注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

寿光大力发展“研繁推”一体化企业。其中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是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注蔬菜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业务涵盖蔬菜种业研发推广、果菜品种权交易、蔬菜基地种植、国际农业专业人才培训、蔬菜生产加工配送、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温室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等蔬菜全产业链运作,易于带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蔬菜产业降成本 保安全的紧迫性

现阶段“生产成本过高,质量安全难保”成为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2个主要瓶颈,如何降成本、保安全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指出:“十三五”时期,蔬菜生产要以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的情况下,要着力在调整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促进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同时还要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精神,寿光政府从农业科技为出发,着力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全力推动寿光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为寿光蔬菜产业科学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监管、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从2016年5月份开始,寿光市政府着力建设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包含蔬菜种植、蔬菜交易、农业投入品交易、农业标准化技术信息、农业大数据搜索引擎、蔬菜质量检测和追溯数据共六大功能。该平台可以查询到寿光蔬菜的产地、生产记录、检测记录和交易记录等信息,还可提供数据分析、价格查询、预约销售、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现寿光市共有14万个蔬菜大棚、1556处农资经营店、1033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市场)和15处镇街检测室,所有的生产信息、检测信息和交易数据都要采集进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蔬菜质量的全程追溯。

近年来,蔬菜各年份间、季节间价格波动时有发生,也多次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为推动蔬菜均衡供给,降低农业资源浪费,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利用地域优势、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主动承担“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重任,于2013年通过评审正式上线发布,该指数现已成为山东省价格指数体系中的首项,并于2016年4月份,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直接采用。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依托全寿光蔬菜主产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区域以及市场规模大,蔬菜品种齐全,辐射能力强等优势,其交易量、物流量、成交额和市场信息量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的编制发布,能有效地促进山东蔬菜产业突破信息瓶颈,引导蔬菜生产者、经营者及时调整种植结构、销售结构和区域布局,有效分散蔬菜生产、经营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价格信息服务,提高市场价格的透明度,稳定价格预期;同时,有助于培植山东蔬菜交易市场,巩固山东蔬菜在全国市场的龙头地位,提升寿光蔬菜市场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搭建“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 服务蔬菜种业发展

种业改革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山东省金融办、科学技术厅指导下,在寿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成立了“寿光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通过创新驱动、示范引导、集中交易、快速推广、辐射带动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蔬菜种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品种权交易平台的建成,能够最大程度地把种业、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融合为一体,形成聚合力,能够便捷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把创新与灵活性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交易优势,在线下与国内外300多家农业科研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筛选优良品种全国推广种植,同时配合寿光技术等服务输出,最终实现近距离配送,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减低成本。

寿光通过对“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三大平台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有效指导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產、科技化创新、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实现蔬菜产业智能化监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务,达到农业生产中“降成本、保安全”的目的,推动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么秋月 李蒙蒙

第4篇:发展对象发展大会流程

本支部应到党员13名,实到会党员13名,应到正式党员3人,实到正式党员3人,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一半,符合组织规定,大会有效,现在可以开会。

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 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 发展对象XXX宣读入党志愿书

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应向党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

2. 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培养情况

下面请第一入党介绍人XX同志介绍申请人情况和本人意见。

3. 介绍支部审查情况

我代表支委会汇报对XXX同志的审查情况和确定发展的意见:

该同学政治清白、表现良好,符合一名预备党员的要求,党支部同意推荐其入党。

4. 与会党员民主评议,

下面请与会党员对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发表意见。意见要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努力方向。

5. 进行投票表决

正式党员现在进行表决。同意接受***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请举手。 请放下。

6. 宣读表决决议

同意接受***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有3名,同意票数超过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表决通过。 7. 鼓掌通过

8.发展对象对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5篇: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 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某某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某某县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对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主动融入全市“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我县的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 加强组织,注重基础,凝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合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动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某某县高度重视,成立某某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旅游局等单位领导任成员,还成立了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组织领导、资金运作、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等各方面通盘计划运行,全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建成了……等4个旅游景区,其中AAA级、AA级和全国农业示范点各一个;按AAAA级标准规划的文化遗迹公园正在兴建之中;建成了……宾馆等旅游酒店,成立了3家旅行社;汤沟酒、……等旅游商品省内外知名,旅游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二、谋划思路,确立目标,构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某某市“十

- 1

代农业示范区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功能;启动编制乡镇旅游发展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加快文化遗迹公园建设。该公园占地39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项目于2010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入6800万元,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已竣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文化布展和景观绿化,计划10月份建成开放。同时,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整个公园将于2012年底全部建成。二是开工建设天湖公园。该项目位于城区西北角,占地900亩,总投资1亿元,规划开挖500亩人工湖,湖内建“七星岛”,湖面开展水上运动,周边堤岸建景观公园。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工作。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以方便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农户为主体,加快乡村旅游点建设,年内建成2个以上星级乡村旅游点;同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花文化街建设,建成生态餐厅、垂钓中心、游客中心,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广泛开展适应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农民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的卫生意识、礼仪意识,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技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四是强化旅游促销宣传。扎实开展旅游专题促销,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活动;将……等景区、景点精心组合,串点成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某某县一日游线路,纳入全市旅游促销计划向外推介。积极组织参与“全市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筹办“文化遗迹公园开园仪式”、“ “现代农业观赏游”等活动,进一步宣传某某县旅游,在某某县电视台开设“二郎神与某某县”专题,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网”,充实拓展网站栏目,适时更新报道内容,让广大网民能及时了解某某县旅游的最新动态。

- 3 -

第6篇: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

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规划济南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表和蓝图。

(ZT)26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分析研究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委书记焉荣竹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东,市政协主席徐长玉,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雷杰,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晓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成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市委常委、济南警备区政委晋争鸣,副市长巩宪群出席会议。

焉荣竹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明确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为我们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二五”时期,对于济南来说必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不仅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提升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各级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用好重大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焉荣竹强调,加快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形成与省会地位作用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把济南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焉荣竹要求,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开创省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要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的根本任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加强区域文化传统和“诚信、创新、和谐”城市精神的认知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真正把济南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魅力城市。二要突出培植主导产业,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济南报业、广播电视、出版印刷、文化演艺等国有文化企业集团,优先培植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项目;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三要突出打造“天下泉城”,构建形成济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要进一步加大对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完善“天下泉城”文化品牌体系;更加注重用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集中展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更加注重把泉城特色文化与精品文艺创作、旅游品牌创建、企业名优产品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深入挖掘龙山文化、大舜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做好济南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四要突出实施文化惠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紧紧抓住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加快省会文化中心、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焉荣竹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要强化人才支撑,认真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面向海内外加快追揽一批文化发展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充分发挥省会文化单位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智力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要优化发展环境,抓紧调研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文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形成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力。

张建国就贯彻会议精神讲了意见。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机遇意识、标准意识。要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抓好园区建设,抓好文化企业的培植壮大,抓好项目带动,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的产业优势。要切实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环境保障,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大会对全市20佳文化企业进行了表彰;章丘市、历下区、市文广新局和西区投融资中心作了典型发言。

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市直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成员,有关文化企业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济南绘就未来五年文化产业蓝图 打造重点品牌》

11月26日,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绘就了未来五年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蓝图。

改变“中转站”尴尬地位

泉水的持续喷涌,带来济南各大名泉景点游客数量的增加,然而,游客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改变“中转站”的尴尬地位,济南将力争用五年建成国内、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意见》指出,济南将着眼于将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

“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对市民期盼已久的泉水节,《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济南将适时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

此外,省城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整体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增加文化旅游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

做大“城市的面包”会展业

“天下第一会”糖酒会、香港名品展、台湾名品展等让泉城赚足了人气和财气。在西方,会展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面包”,济南为了做大这块“面包”,将打造会展之都。

在广告会展业方面,《意见》规定,济南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各类博览场所培育品牌会展,提高济南会展业竞争力,做活节庆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办好文博会、信博会、茶博会、非遗博览会、旅交会、童博会、现代生活方式展等重点展会。要广泛吸纳全国性、国际性的展会来济南举办,逐步推动济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的广告会展人才队伍,广告会展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济南将打造旗舰广告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广告品牌,积极促进网络游戏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新型广告媒体的发展,拓展广告业的发展空间,建立影、视、声、平面、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全方位、多门类的广告媒介体系。

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

《意见》明确指出,济南要建立文化产业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依托济南的资源特色,结合济南在未来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设计,制定济南的文化形象宣传计划,逐步树立并推广济南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济南将充分挖掘泉水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大舜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人文化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旅游品牌、文博会展品牌、民俗工艺品牌、文化活动品牌、区域特色品牌。

据介绍,济南市对天下泉城、文博会、泉水旅游、齐鲁动漫产业博览会等原有的文化品牌要继续推广,对有发展潜力、具备成长空间的品牌要积极培育支持。

芙蓉街等要更时尚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要规划建设完成3—4个有文化内容、有地域特色、有创新内涵的文化特色园(街)区。

《意见》指出,要利用英雄山文化消费圈、芙蓉街历史文化老街区等建设时尚消费类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同时,建设具有孵化器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创业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行业培训基地、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点打造以园博园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区为依托的西部文化产业城。

对“曲山艺海”挖掘提升

演艺娱乐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根据《意见》规定,济南将加快文艺演出院团转企改制和资源重组,进一步开发演出市场,鼓励演艺单位积极探索演艺市场经营新机制,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演艺品牌。

据了解,济南将发展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创作一批特色剧目和名牌剧目,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演出品牌节目,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视对“曲山艺海”等传统特色演艺的挖掘和提升,开发嘉年华和主题公园等时尚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打造具有鲜明济南特色的大型实景综合演艺节目,提升济南的文化气质和形象。

加快创意产业发展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中外,从一个工厂成为北京都市文化新地标。根据《意见》,济南也将打造济南的“798”。

《意见》指出,济南将依托老仓库、老厂房、老建筑改造,规划打造创意设计类产业聚集区,积极引导有设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化服务,参与市场开发和竞争。逐步建立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培育发展新媒体产业

济南发展现代传媒业优势明显,省市新闻媒体集中、高等院校和人才集中,制作、发行、播映链条完善。根据《意见》要求,济南将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逐步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未来几年,济南将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实施图书、光盘、互联网三者的立体开发和跨媒体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放,开拓市场、创新品牌;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ZT)

(ZT)《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大盘敲定》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力支撑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济南成为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气息的文化名城、产业优势突出的文化强市、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城市。”日前,我市出台意见,就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作出部署。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我市确定,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城市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年均增速分别达到或超过20%;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会展业、艺术品业等行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培育一批现代流通组织、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和文化艺术中介机构,生产具有泉城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吸引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重点推出一批知名作品和企业,依托众多品牌的有机集成,初步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建成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对各类报刊进行整合和定位;大力发展舜网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网络媒体资源,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覆盖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新闻门户网站;逐步形成以各类报刊品种为主,以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为创新业态的报刊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提高节目制作能力;进一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影院线,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逐步把济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规划“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适当时机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芙蓉街、灵岩寺、五峰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兴隆文化片区、北湖文化片区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1040”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园

建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全市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简称“1040”项目)。定期组织召开“1040”项目专题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市储备建设文化产业项目300个,投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大“1040”项目招商引资和推介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开发。

转制单位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在执行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在园区(基地)建成起3年内,按规定给予行政规费减免。

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优惠。文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文化企业通过获得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献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献,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降低文化公司注册资本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积极支持文化企业使用冠省行政区划和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使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允许文化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文化产业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文化开发”、“文化交流”、“演出联盟”、“演出在线”、“旅游开发”、“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传播”一类字词;允许文化企业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允许连锁企业使用总部字号。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放宽至1000万元,母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放宽至2000万元。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交纳,2年内交足。(ZT)

第7篇: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新疆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 (2 011年5月2 5日) 同志们:

今天,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各项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对新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次大会必将成为新疆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新疆旅游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春贤书记、努尔主席就新疆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对新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区党委、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借此机会,我结合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谈一些意见建议,不当之处,谨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旅游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不少国家政治动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球旅游业仍然实现了快速复苏和较快增长。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游客达9 .35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6 .7%。2011年以来,日本发生特大复合型灾害,西亚北非激烈动荡,美国击毙本·拉登之后发出全球旅行警示等等,对全球旅游币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乐观估计,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旅游业将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在4%—5%之间。

二是全球旅游发展重心逐渐东移。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市场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市场保持强劲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为全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全球旅游发展重心不断东移,据亚太旅游协会统计,1995—2009年,亚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5.8%,明显高于全球同期3.6%的年均增长率。2 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亚太地区旅游降幅明显小于全球平均降幅,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复苏并成为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04亿人次,增长12.6%。

三是主要国家或区域组织普遍制订旅游发展中长期战略。如美国出台《旅游促进法案》英国制定《2012年决胜:旅游业战略和超越》,澳大利亚制定《国家长期旅游业战略》加拿大公布《2009—2013年旅游业发展战略》,日本出台“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韩国制定《观光产业先进化战略》等。最近,欧盟发布了《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东盟十国签署了《2011—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这些国家战略的总体特点是以国家整体宣传推广和产业促进为导向,以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旅游品质监控为重点,政策目标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经济年均增速达1 5%,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率先恢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之一。2 01 0年,我国国内旅游21亿人次,同比增长1 0 .6%,居民年人均出游1. 6次;入境过夜游客5566万人次,增长9. 4%,旅游外汇收入4 5 8亿美元,增长1 5. 5%;中国公民出境旅游5 7 39万人次,增长2 0. 4%,旅游息收入1. 5 7万亿元,增长21 .7%。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 35 0万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7. 6亿人次,增长1 5%;国内旅游收八5 2 6 2亿元,增长23%。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出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意义重大”。2 0 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最近,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 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5月1 9日前后,全国各地组织了多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旅游意识、激发了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家层面的“旅游法”互法工作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正在加快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趟高,全国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近上海、北京、江苏、云南等省市又明确提出把旅游业率先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工作抓手。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对新疆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将新疆建设成为西部旅游胜地”,“要发展旅游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是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我们认为,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新疆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新疆旅游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优化新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新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新疆农牧民脱贫致富和促进社会就业,有利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人均GDP超过4 0 00美元与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大背景下、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新疆毗邻中亚、西亚和南亚,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历史上就是欧亚大陆交通和叉明交往的通道,在7000多公里的丝绸王路中新疆段长达26 0 0多公里,是丝绸之路线路上保存历史文化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的特殊地理环境,构造了极高极低的奇特地形、最热最冷的独特气候,形成了绵延上千公里的壮丽立体景观。新疆与欧洲王要旅游客源城市间的距离仅有京沪广与这些城市距离的三分之二,发展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优势明显。

二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新疆拥有5 6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约占全国资源类型总量的8 3%。新疆旅游资源充满新奇感、神秘感和原始感,天山、喀纳斯、吐鲁番、那拉提、喀什、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旅游景区,浓郁民族风情和多元宗教文化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新疆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兄弟民族各具风采、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艺术独特、成为天山南北最生动、最活泼、最具吸引的人文景观资源。

三是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推动下,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十二五”期间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今年就将完成6 2 0 0多亿元,这也将使新疆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旅游通道、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19个省市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口援疆,将极大地增强新疆与内地省市之间的联系,新疆的人气旺了,往来的投资者、商人多了,旅游就更发达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各旗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树立新疆理念,创造新疆效率,弘扬新疆精神,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成为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区内外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改革开放初期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北京需要耗时一周,现在乘飞机只要3个多小时。到2015年,新疆将基本实现连续14个地州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各师的公路高速化,高速公路将超过5000公里;铁路网络将形成环绕塔里木和准葛尔两大盆地、沿天山南北、多条出疆通道相互交织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全疆机场将达21个,形成“两网两路”的航空网络。目前、新疆连接1 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航班已全部开通,新疆航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呈扇状连接内地城市,向西呈扇状辐射中亚乃至欧洲各地的“一网两扇”的航线网络布局将日趋完善。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使新疆远离主要旅游客源地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五是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 0 0 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 0 0亿元,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新疆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从自治区到各地州市再到县的旅游分级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新疆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共有A级景区226家,其中5A级4家,逐渐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扛造了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赛里木湖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新疆目前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乐于奉献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和一批善于市场开拓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全区旅行社4 4 0多家,星级饭店500余家(五星级15家),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系的院校2 0所,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1 00万人。

六是新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都对旅游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7 .5”事件后,新疆区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安排专项扶助资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旅游企业度过难关,2 01 0年以来,新疆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并决定逐年递增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党委第十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业发展,本次大会又下发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支持力度随着全区上下对旅游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全区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疆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新疆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若干制约因素。一是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富集的旅游资源还不相适应。资源优势尚未转变成经济优势。二是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准与海内外游客快速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三是旅游人才与新疆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时间距离和气候环境制约,游长游短问题依然存在,旅游淡季时间较长,旅游综合效益易受影响。对这些司题,新疆第十七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已经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国家旅游局将按照区局合作协议的精神,与新疆共同推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是围绕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强刘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建议新疆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刘旅游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新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建卫和完善适应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例如推动旅游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水、电、气同价的政策。进一步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在区内逐步建立统一无障碍的旅游大市场。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开发保护理念,按照春贤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布局上既要注重大气又注重精致,既注重传统又注重现代,突出地域、民族和又化特色。

二是围绕建设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围绕本轮新疆基础设施的大投入,配套做好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规划建设一批连通重点旅游区得断头路和连接线,一批旅游安全救援设施和项目、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设施、旅游环保设施。要继续重视旅游厕所建设。要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建没项目。根据新疆景点多、线路长的特点,要推进支线机场之间的环飞,改目前的放射状为网格状,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周边主要目的地的航线。

三是围绕西部旅游胜地建设,进一步打造新疆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十二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与新疆共同在国际市场打造代表新疆的主导品牌,推出1到2条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议围绕这个主导品牌,树立全区旅游宣传推广一盘棋的思想,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币场结合起来,做好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对日韩、欧美、东南亚、港澳台国际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对口援疆客源地的宜传推介,吸引支援地区居民赴疆旅游。新疆人均GDP已经突破3 0 0 0美元,要积极开发新疆区内旅游市场,推进新疆人游新疆。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相关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新疆在上合组织框架中的特殊优势,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要开发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新疆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着力建设好天池、喀什、喀纳斯、那拉提、吐鲁番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石河子、喀什等一批国际性的特色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地域鲜明、文化浓郁、产品各异的特色旅游乡村(镇)。

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新疆各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要注重保护挖掘,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 文化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要整合利用新疆旅游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晁专业化水平,鼓励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实习与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宣传推广的专业性、适用型旅游人才。建议加快制定修订新疆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方面规章和标准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投诉处理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海内外游客对新疆的满意度。

在这里我想对推动兵团旅游业发展提点建议。从旅游业的角度,地方和兵团是一个整体,从旅游者的视角,到了兵团也就到了新疆。经过多年发展,兵团旅游业已经成为兵团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兵团经济转型、富民兴边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兵团旅游作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板块,为推进兵地融合、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兵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兵团旅游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兵地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视角,从创建机制、共同开发、共树形象、共享客源切入,总体规划新疆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布局。对此,国家旅游局将大力支持并与自治区和兵团一道推进。同时,建议自治区继续大力支持兵团旅游发展,比如,将兵团旅游企业纳入享受与自治区旅游企业同等的优惠与奖励政策范围。

同志们,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疆一定能早日建成西部旅游胜地和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衷心祝愿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在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张春贤

(2011年5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亲临大会,让我们表示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首次从战略层面上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设为 “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随后,自治区又专门邀请国家旅游局和专家组来疆调研指导;去年11月,自治区出台了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今年4月份,自治区又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旅游发展问题。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提出新时期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出台政策,加强领导,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281亿元,是2005年的2. 2倍,年均增长11%。接待国内旅游者0 .3亿人次,是2005年的2 .1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讯、住宿、餐饮、会务等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进。到2010年,全区旅游星级旅店435家,其中五星级就有15家;三是旅游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等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2010年,新疆旅游实现了三个突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00万人次,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成绩是在“7·5”事件使新疆靠游业遭受重创,加之受国际盘融危机冲击,年初稳定形势严峻、各方面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医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旅游对重塑新疆形象的重大意义,科学部署、综合施策,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全力推介,各级旅游部门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国家旅游局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各兄弟省市区大力支持的结果。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广泛宣传了新疆安全稳定、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新疆的形象和影响力,而且进一步鼓舞和提振了全区各族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有关部委、向全区旅游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旅游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旅游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新疆旅游资源开发挖掘还不够,旅游精品少、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游长游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同时具有连接欧亚、毗邻多国的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当前,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特殊重要作用,立足新疆实际,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战略选择。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产业,也是惠及民生的富民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新疆旅游业既是着眼长远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信心、营造发展环境的迫切现实需要。当前,旅游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入境过夜旅游平均增长4%以上,国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8%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社会投资、就业,税收已超过本国经济总量的10%以上。目前,世界旅游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新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5. 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2010年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0万人。旅游产业正在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完全具备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

(二)要充分认识旅游业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既可直接扩大消费,还可带动其他消费,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会展等有明显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有积极促进作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2010年,新疆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 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总体看,新疆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新疆新一轮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到来,我区经济总体规模将迅速壮大、第二产业比重会大幅上升,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调整产业结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对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保持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在扩大内需上下更多功夫。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旺、消费潜力大的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处处与消费密切于日关。抓住旅游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就抓住了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去年以来,我区“黄金周”旅游消费不断增长,带动全社会假日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旅游新产品不断出现,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领域,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对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实施惠民战略的重要举措。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可带动4—8个间接就业。当前,新疆面临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的双重压力。旅游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和带动效果明显的特殊优势。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76元。尽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新疆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在山区和农牧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牧民增收比较困难,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贫固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譬如,通过喀纳斯国家5A级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解决了景区内牧民的就业和脱贫致富问题,也极大地带动了布尔津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该县旅游业收入相当于该县GDP的43 .4%农牧民依托旅游增收致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布尔津县由贫困县一跃成为自治区的经济发达县。

(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客观要求。旅游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增进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生活方式了解和理解,加深相互交流的最重要、最便捷通道。通过旅游,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增进互信、共识和谅解,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们的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发展观念就比较强、比较新,就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新疆特殊的地缘区位环境,决定了旅游是新疆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突破口,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目标,对构建和谐稳定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重新思考、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重新谋划我区旅游业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内地旅游发达省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新疆旅游的现有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特色优势和品质优势等)、制度优势(对口援疆机制等)和后发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宾馆、物流、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提升,带动城市建设、文化娱乐及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冶久安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建设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名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在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左右,旅游从业人员力争达到50万人以上,带动200万人就业。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必须做到几个坚持: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跨越。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旅游精品,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台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政策激励、资源整合和市场监管职能,着力构建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把带动当地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确保让各旅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四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确保新疆旅游资源成为最具永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生态、健康、环保型产业。

四、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十二五”是新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围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1、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规划。要着眼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旅游产业各项规划,加快形成以以自治区规划为总纲、地州(市)规划为框架、旅游区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要加强与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统筹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在已编制好喀纳斯、伊犁河谷等几个主要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编制好其他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产品的各项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规划编制一定要做到精细化,譬如具体到旅游厕所的最佳选址应该在哪里,旅游休闭的座椅应该摆在什么位置等等都应该统筹考虑、精心安排。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重大项目建设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没有规划的旅游项目坚决不开发。确保全区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建设科学发展。

2、突出特色、打造精品。①新疆是大美之地、壮美之地,任何一个地方都展现出一种神奇的意境和自然风情,都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要根据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的旅游市场需求,突出打好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这张牌。②继续重点建设好喀纳斯、天池、吐鲁番、喀什、那拉提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景点,不断增强新疆旅游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③建设好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石河子等一批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喀什、吐鲁番等重点旅游城市要在理念、管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学会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④不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冰雪旅游基地,积极举办重要冰雪运动赛事和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将新疆打造成全国冰雪旅游胜地。⑤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民族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⑥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积极开发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产品,推进特色旅游基地建设。⑦加强旅游食品、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加工。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水平。要切实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通连接内地省市、周边国家和疆内的交通大通道,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要以打造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机场为重点,开通更多的与国内和境外中心城市的直接航线,开通更多的疆内旅游城市间的环线,开辟空中旅游走廊。要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便捷安全,特别是要注重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完善旅游信息网络,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4、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新疆的旅游资源非常富集,更要非常珍惜,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旅游资源开发要严格按照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科学规划、水续利用的要求,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进一步完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精华景观完整性的保护,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促进我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大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队伍。要利用对口援疆工作的机制,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市场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重视少数民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新疆旅游的良好形象。

6、加大客源市场开拓力度。①继续深入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客源市场.在保持大众观光旅游客源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拓展中高端会展、商务、休闲、度假、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客源市场。②充分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环塔汽车拉力赛”、新疆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和赛事活动吸引客源。③重点围绕19个援疆省市加大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援疆省市成为我们稳定的客源市场。④大力拓展“新疆人游新疆”活动,不断扩大疆内市场客源规模。⑤充分利用我区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文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序开发周边国家客源市场。

7、发挥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文化是旅游之魂。要充分利用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和提升新疆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把文化作为灵魂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营销,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8、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业开发和经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联合等方式,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培育一批品牌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景区经营集团、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集团、旅游文化娱乐制作演出集团。注重引进大旅行社、旅游饭店集团的品牌、资本、管理和人才优势,壮大旅游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五、加强领导,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需要各方面的配台支持,努力形成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部门要站在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每年研究几次旅游工作,总体分析情况,坚持办几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实事,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旅游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能,加大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和旅游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配合,形成促进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加快完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法规,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提高旅游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要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这次会议自治区将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3、加大旅游舆论宣传力度。旅游经济是品牌经济,牌子响、有知名度才会人气旺。旅游宣传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作用、整合资源,创新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旅游季节,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载体,立足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不断提升新疆旅游在国内和世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4、多渠道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为平台、资本为纽带,多渠道引进国内外资本,开发和包装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鼓励民资和外资投入旅游产业。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同志们,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区国民经济的觇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新疆旅游业大发展、大跨越,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旅游目的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8篇: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1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8月25日,北京市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次会议是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召开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到会并讲话。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主持了会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副市长鲁炜和丁向阳、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等出席了会议。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提出了旅游发展“

一、

十、百、千、亿”的任务,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今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将原市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纳入市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0亿元资金用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大会上讲话

刘淇在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北京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表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以更高标准推动北京旅游业科学发展。他说,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服务。要发挥旅游产业就业机会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千方百计吸纳城乡就业。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柱,逐步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旅游市场国际化。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发展大会上讲话

邵琪伟在讲话时说,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同时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北京积极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紧紧抓住举办2008奥运会的机遇,推动旅游业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同时通过服务奥运会,有力促进了北京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北京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释放“后奥运”旅游效应,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北京旅游业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琪伟还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全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他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国际影响、旅游发展四个方面指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具备良好基础。他说,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有利于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有利于推动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他建议北京紧抓机遇、发挥优势,在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在为全国旅游业发展培养旅游人才上走在全国前列,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走在全国前列。

丁向阳做了题为《着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支柱产业,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旅游产业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北京要创新规划建设理念,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有效注入旅游元素;要创新产业融合理念,实现旅游业与第

一、

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创新古都保护理念,发挥旅游业在城市风貌保护中的促进作用;要创新资源管理理念,推动有条件的社会单位设立旅游开放日;要创新景区管理理念,探索事业管理型景区向市场化运行的实现途径。

北京市各区县旅游局负责人,重点旅游街区、乡镇负责人,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院校及中央在京企业代表等共1100人参加了会议。当日还举办了北京市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宣介会,北京“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北京礼物”特色旅游商品展。

第9篇:发展大会方案

2012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方案

黑龙江省是中国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最长的省份,对俄口岸众多,有着对俄发展经济贸易的先天优势。中俄两国继互相举办“国家年”、“语言年”,2012年和2013年将互办“旅游年”,对于推动和增强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增进两国永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对俄最重要的合作窗口之一的绥芬河市,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工作日新月异,在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型支柱产业的号召下,结合自身地缘优势、城市承载能力等综合能力,举办“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中俄文发大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决策,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进入到重要时期。中共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决定提出实施“八大工程”,推动黑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省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关键年,是中国文化发展之年。中俄文发大会 “共赏文化产业发展奇葩、共享会展旅游互惠成果”为主题,以两国会展业、旅游业的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以达成文化产业多方交流合作为目的,共同促进两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新的跨越,实现我省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大发展大繁荣。

二、宗旨是“合作、发展、共赢”。

三、主办、承办、支持、协办单位

(一)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省旅游局、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绥芬河市委市政府、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外联委。

(二) 承办单位:黑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绥芬河远东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三) 支持单位:中国国际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会议产业联盟、中国贸易报、亚洲财富论坛、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黑龙江省会议展览旅游联合促进会、黑龙江省对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俄罗斯远东工商联合会。

(四) 协办单位:哈尔滨美术家协会、黑龙江远东会展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汽车商会、哈尔滨中兴展览有限公司。

四、媒体支持:中国贸易报、黑龙江日报、牡丹江日报、绥芬河日报、黑龙江省电视台、牡丹江电视台、绥芬河电视台、绥芬河政府网站。

五、城市举办地:中国绥芬河

六、时 间:2012年7月12日—7月17日

七、会议地点:中国绥芬河国际世茂会展中心

八、报到地点:绥芬河假日酒店

九、大会主要内容

(一) 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招待酒会暨开幕式 (二) 主题论坛报告

(三) 国家省市领导及贵宾座谈会

(四)各城市会展机构、旅游机构、俄罗斯旅游机构、旅行社、景区、洽谈对接签约 (五)展览活动

1、中俄书画名家作品展演(邀请俄罗斯人民画家、功勋画家等参会 参展)

2、旅游商品展示

3、汽车展示

(六)境外经贸、展览、旅游、文化市场调研

十、参会、参展对象:

国际会议展览会主办单位、各城市会展办、会展企业、会展协会、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宾馆酒店、经贸企业、中俄书画家。 十

一、会议规模: 400人 十

二、会议议程: 2012年7月12日全天报到

2012年7月12日晚18:00—20:00招待酒会暨开幕式 主 持 人:黑龙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德信 欢迎致辞: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

国家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锦珍致辞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致辞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效廉宣布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2012年7月13日上午8:30—9:30 巡馆

2012年7月13日上午9:30---15:30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执行主席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金奇主持: 主题报告内容

1、国际会展挑战和机遇

2、国际文化产业交流的必要性和战略构思

3、国际旅游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4、文化繁荣在兴边富民中发挥作用

5、会展、旅游、文化产业交融和发展

6、中国品牌商品及产业如何走向国门

7、俄中旅游发展与交流

8、沿边城市会展业与毗邻国家会展经济的有机结合。

9、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对中俄贸易的拉动。 十

三、拟邀参会嘉宾和报告嘉宾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锦珍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陈泽炎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德信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爱武

省旅游局局长 薄喜如

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 宋宏伟

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 康翰卿

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 闫树森 中国会议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青道 中国贸易报总编 范培康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局长 李雪敏 亚洲财富论坛总编 朱立文

黑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会长 田凤志 黑龙江省会议展览旅游联合促进会副会长 刘加林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主任 吴政飞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外联委主任 玛尔金 俄罗斯远东工商联合会主席 勃列日涅夫俄罗斯远东公司总经理 维拉 绥芬河市市委书记 赵连均 绥芬河市政府市长 王居堂 绥芬河市人大主任 高宝平 绥芬河市政协主席 张绍武 绥芬河市市委副书记 申奥 绥芬河市市委常委 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 迟德彬绥芬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吴庆兰 绥芬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石金奇 绥芬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傅兴尚

绥芬河市政府副市长 刘德胜 绥芬河市政府副市长 宋雪花 十

四、2012年7月14日上午

出境到俄罗斯海参崴调研(日程详见细则) 2012年7月17日由俄罗斯返回国内 2012年7月17日下午—晚间礼送宾客 十

五、中俄文发大会组织机构

为确保“中俄文发大会”如期顺利举行,大会成立组委会,办公地点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绥芬河远东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组委会领导机构: 主 任:张效廉

副主任:赵德信、杨爱武、薄喜如、宋宏伟、康翰卿、闫树森、赵连均、王居堂、田风志、刘加林、范培康、陈泽炎、王青道、朱立文、李雪敏、吴政飞

秘书长:田凤志、石金奇、刘德胜

副秘书长:卢建民、何炳利、舒瑞福、周兆祥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绥芬河市远东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会务筹备组、接待服务组、安全保卫组、宣传报道组五个职能部门。 办公室领导机构: 主任:周兆祥

副主任:程真、赵玲、柳奎仁、吕鹰、闫海波 相关部门及各组分工:

1、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负责邀请国内会展业、企业参会

2、中国会议产业联盟负责邀请国内会展业、企业参会

3、亚洲财富论坛负责邀请内会展业、企业参会

4、中国贸易报负责邀请总会领导参会并安排相关活动

5、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 A.负责邀请相关单位参会参展

B.组织参会各旅行社与境外及黑龙江旅行社洽谈合作

6、绥芬河市贸工委

A.负责邀请俄罗斯远东地区工商联合会及采购商参会 B.负责邀请贸易企业报名参会参展 C.负责代表团境外调研期间指导及安全工作

7、绥芬河市外事处

A.负责邀请远东地区部分行政长官及企业家参会参展

B.负责协调俄罗斯远东地区外联委对出境代表团调研期间各项工作给予支持

8、绥芬河市旅游局

A.负责协调旅行社安排参会代表出境调研 B.协调外事部门办理参会代表出境手续

C.邀请俄罗斯旅游委和俄罗斯旅行社来绥芬河参会与国内旅行社对接

D.报告省旅游局把此次大会纳入中俄旅游年系列活动之一

9、贸易综合体管委会负责展馆管理、展品保管、布展、安全等工作

10、绥芬河远东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会议期间相关事宜的协调与组织工作并与黑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共同承办2012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

11、黑龙江远东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国内外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点、会展企业的邀请工作。

12、黑龙江省汽车商会负责黑龙江省汽车文化节的招商招展工作。

13、哈尔滨美术家协会负责书画展区的招商招展工作,张耀忠协助。

14、哈尔滨中兴展览公司负责旅游商品、工艺品的招商招展工作。

综合协调组:

工作职责:(1)负责大会的整体日程安排;(2)负责配合国家及省领导邀请俄方领导、专家、企业家;(3)负责协调各组关系,保证各组各负其责互相配合;(4)负责监督大会整体运营情况。

会务筹备组:

工作职责:(1)负责大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2)负责各项活动会场的布置,(3)负责策划会议流程;(4)负责开幕式舞台搭建和布置。

接待服务组:

工作职责:(1)负责俄方、国家和省领导、嘉宾的食宿、交通安排;(2)负责通知双方领导和嘉宾会议日程安排;(3)负责会议召开期间会场的系列服务,如:礼仪、茶歇、礼品等;(4)负责安排俄方会议和随身翻译。

安全保卫组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安全保卫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预案。(2)负责会场的安全保卫,维护会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会议的顺畅进行。(3)负责会议期间的信访接待,防止各种因素的干扰。

宣传报道组:

工作职责:(1)负责会议的记录,材料整理和信息发布;(2)负责通知媒体单位参会并撰写通稿;(3)负责对接项目材料的整理和分组;(4)负责领导发言稿和致辞。

十六、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会序:

2012年7月13日9:30启幕

会议执行主席:绥芬河市市委宣传部部长 石金奇 主 题 报 告:

1、9:30—9:45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

沿边城市会展业与毗邻国家会展经济的有机结合

2、9:45—10:00 由会议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青道发言

国际会展业挑战和机遇

3、10:00—10:15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会长田凤志发言

国际文化产业交流的必要性和战备构想

4、10:15—10:30 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金奇发言

文化繁荣在兴边富民中发挥作用

5、10:30—10:50 茶歇

6、10:50—11:30 中国贸易报总编范培康发言

中国品牌商品及产业如何走出国门

7、11:30—13:00 午餐

8、14:00—14:15 亚洲财富论坛总编朱立文发言

会展、旅游、文化产业交融和发展定位

9、14:15—14:30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局长李雪敏发言 国际旅游经济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

10、14:30—14:50俄罗斯远东公司总经理 维拉 发言 俄中旅游交流与发展

11、14:50-15:10 绥芬河市政府市长王居堂发言 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对中俄贸易拉动

12、15:10-15:20 茶歇

13、15:20-17:00 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市长王居堂、市人大主

任高宝平、政协主席张绍武、副市长刘德胜与相 关来宾、外宾、国家、省市领导座谈(地点:会展中心三楼会议室)

14、15:30-17:00 国内外旅行社、会展机构对接洽谈

15、17:00-17:30 国内外会展机构、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见证领

导(参会领导和嘉宾) (地点:在展馆2楼书画展区)

16、17:30-18:30 晚餐

17、19:00 游览绥芬河市容

中俄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

上一篇:九不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服装心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