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议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艺术议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物理课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科学带来的艺术美和激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艺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爱上教师,也同样会爱上物理。

第一篇:艺术议论文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艺术

“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可在上课前设下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学生必须弄清的问题和学生十分想知道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所在。“批’是教学质量反馈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地提高。

二、“讲”是教学的重点,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

(一)讲一定要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书中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如果书中有答案的,或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可不讲或一句带而过。

三、“练”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创”的基础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现有两个没有标签、外观相同的试剂瓶,内盛500ML无色澄清的液体,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请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它们鉴别开来。(物理、化学、生物方法都要有。)写出至少五种鉴别方法。学生一开始认为很简单只要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通过大胆自由的想象,就会得到很多中答案。如:测导电性、取相同的体积称质量、浸泡新鲜的蔬菜、滴加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干液体等等7-8种之多。通过开放性、多元化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有大力的帮助。

四、“创”是前面四环节教学的升华

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有创造性的课题或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是放在课后来实现的。例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开放性的习题、简单的实验等除外,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蜡烛燃烧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①取一支蜡烛点燃。②预测蜡烛燃烧发生物理变化及发生化学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结果。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⑴刚燃烧时的现象;⑵点燃1min时的现象;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⑷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⑸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⑹熄灭1min时的现象。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又如:在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后,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现提供一支底部有米粒大小的洞的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锌粒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制氢气的实验装置(要求: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为了使整个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最好再添加一个什么仪器?通过实验的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对学生认识本身评价过高,疑难题目教学处理欠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认识本身评价过低,教学历程引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头脑陷入“钝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阔别主题,或有头无尾,天南海北。 (4)对实验探索不够或配置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5)学生求异头脑生动,提出许多逾越知识体系领域或教学进度的题目。

五、“批”是信息反馈重要渠道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只有实现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划定的时间内到达肯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到达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相识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到达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重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用控制,保证教学历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历程中,西席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实习以及学生的脸部心情厘革等)转变和调解教学,对教学举行有用控制。因此,西席必须接纳多种要领要领,引导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用地调解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历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得到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历程中出现的偶发事故,使原来计划方案中信息的传输步伐受到打击、滋扰以致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西席要凭据当时的反馈信息坚定地接纳随机控制的措施,转变、调解信息的传输步伐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述五个部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而才能诞生一堂堂精彩的课。

作者:王佳文

第二篇:浅议艺术体操之美

摘要:艺术体操自19世纪于欧洲开始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艺术体操由自然体操、韵律体操和现代舞蹈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发展形成,是独属于女性的技能类体育运动项目。艺术体操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的身体和器械技术交融组合成千姿百态的舞台效果和流动变幻的场面,给人以美的感受。

关键词:艺术体操 形态美 精神美 音乐美

1、引 言

艺术体操不仅有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包括了雕塑、绘画、工艺在内的艺术美,融合了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戏剧等技术之精髓,并且创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层次、有结构、有难度的立体练习程序,从而构成了艺术体操的美。形体艺术,造型艺术,音响艺术与高超的身体和器械技术共冶一炉,完美地交融组合成千姿百态的舞台效果和流动变幻的场面,给人以优美、清新、高雅、新颖的感受。

2、艺术体操的形态美

2.1 人体美

人体美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形体美、姿态美和肌肉美。艺术体操项目是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的,运动员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体形态会为创造优异的成绩带来良好的印象分。艺术体操对运动员外貌和体形结构都有相应的要求:外貌主要是指脸型、五官和气质。体形要求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具体包括:颈部及四肢修长,躯干略短,肩部稍宽,髋部稍窄,臀肌上收。这种苗条修长的身材,完成的动作不但幅度大而且优美,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

肌肉美: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皮肤下的组织,它包括颈、胸、背、臂、腰、臀、腿等部位的肌肉。各部位肌肉的和谐运动可给人以美感。身体的形态美不美与肌肉是否均衡、丰满、富有弹性和柔韧性关系密切。所以,肌肉美在人体美中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除此之外,姿态美也是体操项目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姿态美是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包括动态美和静态美。动态美体现在走、跑、跳等基本活动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些姿态如能沿着正确的运动轨迹进行,将显示出舒展大方的美感。静态美则体现在坐、立、躺等静态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姿态。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舒展、姿态优美大方是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训练,可以使得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

2.2 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体形态姿势表现的美。它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以及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艺术体操的静态造型,如艺术体操套路的各种开始和结束姿势以及各种平衡等等,都是静态的造型美。如果说静态美像一尊精美的雕塑,那么动态美就如流动的清风,奔腾的河流。动态造型美是在运动中的空间造型美,包括徒手和器械动作,并运用各种走步、舞步、跳跃、转体、平衡、波浪、弹性、松弛以及技巧中的翻滚跌扑,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韵律的身体活动,以身体姿态展示出女性优美的动态、形象和风姿。而跳步接踹燕等动作则是典型的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这些造型或动态或静态或动静结合,无一不是艺术价值的完美显现。

2.3 动作和技巧美

优雅的艺术体操运动集中展示了运动员的柔韧之美、韵律之美、协调之美、平衡之美,而正是力量与技巧的杂糅,加上艰辛的付出,使得艺术体操更带给人一种优雅的美的魅惑和震撼。身体技术动作是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基本特征,是一套动作的主干,一直被视为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突破口,引导着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身体动作由跳步、平衡、单足转体、波浪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移动小跳、单足跳、摆动绕环等动作组成,其中跳步单足转体、平衡3类动作丰富多变,是组成难度的核心部分。如艺术体操中的各种高难度跳步,动作应做得轻松、流畅,不费力气,如一片云,一片纱,一片羽毛,轻盈潇洒,给人一种艺术美感。动作惊、险、奇、美,“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这种艺术美的创造性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技巧美,使人真切感受到运动员身体中所潜在的无穷能力,从而悟出不断追求新领域的真谛。

艺术体操的动作之美还体现在器械的使用上。艺术体操的器械有绳、圈、球、棒、带,通过练习者抛、接、踢、滚、绕等动作,加上练习者队形有序变化,器械相互交换,人与人、人与器械、空间与地面结合形成动态图案,变化多端,奥妙无穷,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3、艺术体操的精神美

3.1 气质美

艺术体操的艺术表现力,和练习者的气质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气质是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现象,气质之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风度等综合性的一种内心世界美的展现。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应该是统一的,行为美与心灵美应该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气质美也应该是统一的。所以,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训练,而且要注意培养气质美。长期从事艺术体操锻炼的人,那高雅优美的动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使人的气质在身体与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华。艺术体操运动员独特的个人气质美是比赛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顶尖级运动员,独特、优美的气质必不可少。

3.2 意志品质美

人们在评论一套艺术体操动作水平的高低时,主要在于动作的美感度,技术的美感度,所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技术的难易度。人作为整体的创造者,其审美意识的能动性、创新性,就是通过创造动作美、技术美表现出来的。艺术体操创编者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技术动作,到生活中捕捉新鲜东西,并善于观察分析生活,才能创造出生动的、具体的、美的艺术体操动作语言来。这不仅是对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水平的检验,也是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卡巴耶娃在圈操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但她没有气馁,而是面带微笑继续比赛,并在最后两项中发挥出色,夺得了第三名。所以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即使出现再大失误,也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比赛。坚韧不拔的毅力、愈压愈强的心理承受力、积极豁达的心态正是意志品质美的表现。

4、艺术体操的音乐美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神奇而独立的艺术,它通过其规律的变化和节奏节拍的运动,凝聚着人类所存在的普遍情感,给人以情绪感染和美的享受。

艺术体操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艺术体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点燃了运动员最纯正的感情火焰,使其在艺术体操表演中既表达了音乐的情感意境和内涵,又表达了情感的强度,赋予了艺术体操生机勃勃的活力。在艺术体操中,一切动作如跑、跳、转的速度,都是以音乐旋律中的节奏为依据的。柏拉图曾这样说:“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体,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优美的音乐能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运动员心境受音乐旋律的启迪,从而会产生艺术创造的激情,随着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尽情地、自如地表现动作,从而使音乐形象和动作达到完美的统一,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体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引起人们情感上和审美意识上的共鸣,音乐与艺术体操都是以美为特征,以节奏为中心,并能让人在美的旋律中去陶冶情操。

5、结 论

综上所述,形成艺术体操之艺术价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艺术体操中绝不能把难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乐等分隔开。只有以高雅的技巧、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协调的色彩、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敢于表现等各种因素,综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才能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个部分,如技巧难度太低,音乐旋律不动听,造型不美,神形分离等等均会对整套动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套艺术体操动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应严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规律进行编排,并把它们和谐、完整地统一起来。只有把各个方面的美融为一体,我们才能获得最佳整体效果,创造出最美的艺术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学价值也才能得以最完美的表现。

作者:左 溢

第三篇:浅议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

[摘 要] 物理课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科学带来的艺术美和激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艺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爱上教师,也同样会爱上物理。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艺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使其将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将学习物理变成自发的要求。要想充分表现出物理教学众多的艺术美,首先要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探究。

1.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们在学物理之前,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不太注意,甚至有些还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在桌子上放置两只点燃的蜡烛,然后用吹风机对着两个烛焰的中间吹。学生们会有错误的认识,会认为烛焰向外侧偏,然而实验的结果却是与猜想相反的,于是形成了认知冲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用自己的感觉是会得到错误结论的。教师在此时可以恰当地说: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就要好好学习这节课。恰当地展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化,利用物理实验的美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将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转移,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的艺术效果。

2.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美感

通常科学家们发现,在课本中的知识已形成了知识的定论,当然,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寻求还不知道的事物,但他们也拒绝填鸭式的教育,对外界各种信息以自己的认知基础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并且消化。所谓教学艺术的根本,以确定学生的“自然频率”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物理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索知识,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所作的是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由老师提出。这样学生才能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丰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满足感,体会到生活中的物理美。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用手中的器材去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应先准备好器材,如喷雾器、激光灯、大饮料瓶、平面镜、香(利用点燃的烟雾),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就会设计出很多实验方案去证实自己的猜想。然后教师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得出正确的结论,印象非常深刻,并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3.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现代课堂中,尽管多媒体的使用比以往频繁,精美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动画视频吸引人的眼球,但却不能忽视教师语言的魅力带来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的特点,物理教学的语言应该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让学生们感到惊讶。例如讲分子热运动时,提到分子非常的小,物体中的分子数目非常大。我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分子小到什么程度、数目多到什么程度,于是我将课本上的语言改成一个小故事:大家想知道分子有多小吗?如果将2万个分子并列排列起来的长度大约等于头发的直径。学生们此时都不敢相信,拉起自己的头发互相看着,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看到学生的表现,我赶紧趁热打铁:“大家想知道1立方厘米的物体里有多少分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那我给大家讲一个虫子吃分子的故事。有一只胃口非常大的虫子一刻不停地吃分子,一口能吃掉70亿个分子,大约相当于一个地球的人数。”学生都笑了。“那么1立方厘米的物体里的分子够这只虫子吃多长时间?够它吃80多年呢!”此语一出,学生们都哗地叫了起来:“分子真多呀!”不用说学生们已经学到了知识,而且已经享受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样的物理课又怎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这就是物理语言的艺术美,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教师板书的艺术性

与教师的语言一样,板书在物理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没有的灵活性,电子课件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旦使用在课堂上就不能更改,而板书可以让教师根据实际情景做适当的增减。板书可以较长时间地保留教学信息,而且可以整板地展示,降低学生对物质本质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板书的同时不但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而且如果板书书写优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艺术功底,从情感上去打动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也可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总之,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注重课堂板书,任何课改都不会磨灭板书的作用。

诚然,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远远不止上述这些。要想真正上好一堂物理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合理地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回民中学)

作者:李雯霞

第四篇:浅议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摘 要】纯净而饱满的声音是健康的声音,它们自然是通过良好有效的练习达到的。声乐,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所以在演唱作品时,歌曲不仅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还要求歌唱者拥有相应的感情融在其中,这样对声乐作品才能达到艺术处理的效果。

【关键词】内涵意境;声音特色;二度创作;艺术处理;演唱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應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1 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 对意境的深刻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 对声音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

4 演唱风格的掌握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因为风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认识基础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让听众“一耳了然”的。

5 艺术的处理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6 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来表现艺术。在平常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人在演唱时精神高度紧张,前怕狼后怕虎,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说感动观众了。因此我们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总之,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潘乃宪.声乐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 周晓艳.声乐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胡郁青.中外声乐曲选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罗宏明

第五篇:再议提升数学教师语言艺术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以契合时代的要求,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本文从教师习惯性用语对对师生思维的束缚进行剖析,呼吁数学教师应慎思教学习惯性用语;从教学语言暴露教师的学术功底和专业素养展开讨论,呼吁数学教师应力求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从教学风格的锤炼角度出发,呼吁教师尽早形成自己的鲜明语言风格.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艺术;习惯性用语;思维;人格

师,以身正令其行,以学高为其范,以睿语启其心智,以谆谆教诲而不忘于子弟,以贻误子弟而遗臭于世人.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往往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能品评出教师的高风师德,判别出教师的学术修养,也能推测出教师的学众民意.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应注意严谨、精准,因数学学科知识更显理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表达的艺术,极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慎思习惯性用语是数学教师语言艺术修炼的必修课

语言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习惯性的语言背后往往意味着思维的固化.习惯成自然,如果对自己习惯性语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浑然不觉,教学无疑逆水行舟.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常常听到教师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学生答:“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问:“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什么?”学生答:“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以此类推,在计算梯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周长、面积或者体积时,教师习惯于使用“必须”一词提问,而学生也浑然不觉,似乎“底和高”是满足于“必须知道”的唯一条件.

知道底和高就是计算这类图形问题的必须条件吗?当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可以进行巧妙作答的.比如,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知道斜边长8 cm,求三角形的面积?此三角形不知道底和高,那么是不是就不能解答呢?事实上,解答此题的方法非常多.用四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合成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求出正方形面积为64平方厘米,再除以4就可以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翻折法、剪拼法、拼合法等多种方法解答.早在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就在《数学九章》中指出了“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其面积”的秦九韶公式.在国外,阿基米德也发表了“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其面积”的海伦公式.

马立平在《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一书中,把退位减法中的“退一当十”和向高位“借一当十”两种习惯性用语做过深刻的分析.从中不难看出习惯性用语对学生思维的潜在影响:“退”这个术语就暗示了它与“进”的概念的关系……我的学生中有些可能已经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到“借一当十”.我会向他们解释我们不是借一个10,而是分解一个10.“借数”不能解释为什么可以拿一个10到个位上,但是“退位”可以.在说退位的时候,蕴含的是高位上的阿拉伯数字确实是由低位上的数值组成的.它们是可以转换的.术语“借数”绝没有意味着进位——退位的过程.“借一个单位并把它变成10”听起来是随意的.我的学生会问我怎么能从十位上借?我们如果借了什么东西以后是要还的.我们怎么还,又还什么?

又如,在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时,老师常常预设类似“67÷3,57÷3,57÷34”的式子.学生往往会习惯性的计算67÷3=6÷37=27,而在计算57÷3=5÷37,57÷34=5÷37÷4时学生会觉得无法计算,甚至很多老师也确认无法计算.于是,师生往往得出结论“分子、分母除不尽,没办法计算”,从而认定这样的计算方法行不通.其实不然,以上两题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继续计算.如,57÷3=5÷37=5÷3×37×3=521,57÷34=5÷3×3×47÷4×3×4=2021.把该算法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进行沟通,能让学生更明白算理和算法.

习惯性语言的背后是惯性的思维.有些语言在我们浑然不觉的习惯下,既束缚了自己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教师要慎思习惯性用语对思维的禁锢.

二、准确、简洁是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堂精彩的课,创新的教学设计固然重要,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童言妙语也令其增色不少.同理,教师一句不恰当的、不准确的教学语言也能令听者兴致大败,犹如一盅美味佳肴突然浮出一粒耗子屎.

以三角形单元的教学为例.在一次市级赛课中,有一节“三角形分类”的课例.老师制作了大量的三角形卡片,颜色各异.在给三角形制定分类标准时,大家讨论得出了按边分类、按角分类、按颜色分类.整个过程热热闹闹,教学流畅.可是,三角形能按颜色分类吗?颜色是三角形的属性吗?颜色是三角形卡片的属性,就三角形而言,没有颜色这样的属性,更不能成为分类的标准.同理,老师常常要求:“请大家拿出一个三角形.”试想,三角形能否拿出来?

又如,在小学阶段,三角形被定义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一部分老师对概念使用了“围成”后为什么要继续使用括号“(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做备注感到困惑.这种教学语言困惑的背后暴露的恰恰是教师们专业素养的欠缺.我们知道:以“组成”描述的图形包括不封闭的平面图形,以“围成”描述图形包括了形如“”类的图形,单独使用两者都不能准确定义三角形.同理,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老师们较为传统的做法是制作三角形木框,组织学生拉一拉,体会一下三角形比较稳固,常常听到的教学语言是“拉得动吗?”“拉不动,所以三角形很稳固”等.试想,拉不动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吗?如果能换一换教学语言“拉一拉,变形了吗?”是否更能扣住三角形不易变形的本质呢?

在 “观察物体”公开课听课中,老师强调了“观察物体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这时,有学生举手发问:“老师,看钻石,可以看到多个面呢,看多棱柱也能看到多个面呢.”面对如此问题,教师当场陷入了僵局,不知如何应对.教师的失语暴露出教师对“投影与视图”数学知识的欠缺.如果说失语暴露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那么,语言错误暴露的就是专业素养出错.在平移和旋转的公开课教学里,老师现场举例:摩天轮的吊椅是旋转现象.摩天轮的吊椅怎么会是旋转现象呢?在三角形拼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使用“用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围成的图形是不规则图形”的语言.用两个三角形围成的多边形怎么不是规则图形呢?很明显教师对规则图形和基本图形的概念造成了混淆.这些教学语言的错误令听课者情何以堪.

准确、简洁是数学的美,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教师准确的、简洁的数学语言不仅彰显专业素养扎实,更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良好熏陶和培养,所谓言简意赅,潜移默化.

三、提升教学语言艺术,应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

如果说准确简洁的语言反映着教师的术业修养,那么语言的风格折射出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现代的学子们,灵性灵动,喜欢新事物,追求鲜明的个性,排斥单一和枯燥的说教.如何开启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言语风格将最先被他们所甄选.教师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些专业知识造诣深厚但教学语言生硬的教师,是很难驾驭现代的课堂.

仅从教学语言艺术来看,名师们也都风格各异,与众不同.在一次集体教研中,刘德武老师曾说过:“我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提问,我知道这句话在什么地方停顿能更加引起学生的关注,我知道我的问题用这样的语气提出后,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什么时候鼓掌,他们是否会质疑,这一切其实都是在我的预料之中.”作为一名追求教学语言艺术的老师,他关注到了提问的语气、节奏、时机,熟悉学生的心理活动,能有效预判学生的学习行为.纵观各路大家名师,其教学语言艺术更是犹如春天之花圃,异彩纷呈.慈爱的对话式、幽默的互动式、激情的诱导式、紧张的启迪式……温婉启迪,让学生感受顿悟的成功感;点拨指引,因势利导,让学生调整思考的方向.什么时候说,说到什么程度,拿捏分寸,把握尺度.当大家还在积累“你真棒”“你真聪明”式的评价语言,还在借用小红花等外物进行教学评价时,大师们已经善用一颦一笑、一句幽默一句调侃来赢得学生的喜爱.更有甚者,于无声处,一次轻抚胜过有声;一次自嘲,拉近师生距离;一次借题发挥,赢得学生激情飞扬;一个瞪眼,赢得掌声一片,真可谓举手投足皆为语言.这些鲜明的语言风格,往往营造出温暖、温馨、热烈、愉快、生动的教学氛围,进一步诱导出学生的童言妙语,从而锦上添花,让课堂变得生动、灵动、鲜活、精彩.

教学语言折射教师人格和术业,语言风格更是成就教学风格.作为新课程背景下新时代的教师,应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让教学语言更具灵性,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于成兵

上一篇:音乐表演论文下一篇:艺术类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