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机遇和发展展望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深入,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中医护理发展相关文献结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醫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进行解读,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在此形势下,本文就大力推进中医护理,加强中医护理专科建设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医改新形势中医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展望

[

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深入,在当今西医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治疗、护理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护理服务领域提出新的高度,由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把“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作为指导思想,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与西医并重、发展、融合原则,给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对中医专科护理的认识,探讨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状况,以期更好的推动中医专科护理的发展及展望。

1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状况

1.1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的学科定位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措施,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其他人群施以护理的一门独立应用性学科【2】。然而中医护理专科缺乏明显的学科定位,张素秋等【3】对全国137所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中存在理论体系不健全、学科定位不明确、科学研究不深入等诸多问题,导致中医护理学自身缺乏规范和标准,在综合性医院里的中医专科护理更是受到西医的竞争和影响,制约了中医专科护理的进一步发展。自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4】,加快中医药振兴计划开展,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养生、健康保健、康复护理、末治病等领域发挥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以中医药理论、辩证施护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促进健康,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1.2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及管理模式的规范

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并没有形成一个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在开展整体护理中没有一个规范的“中医护理程序”,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5】。其实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各有其特点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是西医所不能否认的,因此我们需要医院领导层端正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营造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支持力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优化和完善护理管理体制【6】,提高中医护理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1.3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首次将中医护理学纳入“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搭建中医重点护理专科建设平台,发布了52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7-9】,用于指导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实施专科特色中医护理方案,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操作、中医康复保健等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眯【10】。因此,在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方法指导下,以实用性、有效性、中医特色突出为前提,全面推动中医临床的规范化,通过护理难点的解决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依据【11】,规范中医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发挥中医专科特色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新医改形势下推动和发挥中医专科护理技术优势

中医护理注重“末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可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中医护王野查宜技术,并以开设中医护理专科门诊、中医特色病房为发展方向,为群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健康指导,达到防治疾病传变、促进康复的目的【12】。新医改提出要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借助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肯定了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激发学习和工作热情,保障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注重内涵建设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中医护理的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各地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与国家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论证与应用,需各专科的高层级中医护士的参与【13】。这样高质量完成中医护理方案的论证与应用,有利于临床中医护理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医护理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既要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综合发展,还要培养教研方面的精尖人才,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中医护理为特色,提高在职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注重内涵建设从而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

2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发展展望

2.1 加强询证护理推动中医护理学术科研研究蓬勃发展

杨文勇等【14】认为将现存研究资源、临床专家的研究和患者的愿望整合,作为指定患者卫生保健计划的最好证据。现代护理的临床实践需要的是更加可靠的依据,通过质性研究、询证方法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建立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中医护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中医护理科学研究推动中医护理学术科研蓬勃发展。

2.2 中医护理服务在老年病和社区外延扩展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服务模式应从技能服务转变为中医药防治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展到精神情志服务,从院内服务延伸社区、家庭服务。中医护理服务领域正逐步向家庭、社会延伸,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规划【15】。将在老年病。慢病管理、临终护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尚少梅【16】认为目前在社区老年护理的特点:护理服务要求连续性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在中医护理具有温和、持续的特点,并且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中医护理专科发展与国际接轨

推动中医护理模式逐渐走向国际,中医护理专科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将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的优势两者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更为注重价值性及科学性,中医护理的主要特色与优势也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可。发展好中医护理专科,运用中医护理模式,加强开展与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相关工作,能够让国外护理工作者也加强对其相关认识,走向国际护理事业大舞台。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专科的发展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在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定位及学科发展的工作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全面、科学的服务,促进中医护理的优势,全面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0.2.21)[2017-6-3].http://www.qstheory.cn/dd/2011/lkqyywstz/201111/

[2]徐桂华,李细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张素秋,周姣媚,陈丽丽,等.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624-644.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EB/OL](2016.2.26)[2017-6-3].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6/content_5046727.

[5]李晓珠.新形势下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5):41-43.

[6]杨玄,王玉玲。白秀丽等.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田护理管理杂志,2016.8.(16):542-54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3-05-1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4-03-27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5.09.08

[10]唐娅琴,边雪梅,华爱军等.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方案的创建和管理[J].中国医院杂志.2017.3.21(3)52-53.

[1l]张素秋,陈丽丽,周姣媚等.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3.10.15(13)4-6

[12]赵瑜,万长秀.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2017.2.15(5).541-543.

[13]陳惠冰,温杏良,刘迎春等.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中高层级中医护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M].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5.6.15(6)422-424.

[14]杨文勇,杨丽萍,范雪娇对中医护理切入点的探讨[J].甘肃中医,2011,24(4):64-66.

[15]谢为梅,陈慧冰,温杏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3):139-142

[16]尚少梅,候淑肖.我国社区护理学发展是思考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6(9):855

作者:黎建青

第2篇:医院管理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市级特色专科(骨科)发展建设规划初见成效

1专科发展目标

在医院建设三级医院的技术支撑下,以特色专科的创建为抓手,通过加强人才引进、设备添置、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使专科规模得到适度发展、专科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得到不断提高,科研及教学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在重庆市西部郊区范围内形成区域化骨科医疗中心及骨科新技术运用示范基地,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及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方面形成骨科专业特色优势。

2专科现状

2.1专科规模: 科室拥有单独百级层流手术间、C形臂X线光机、骨科牵引床、骨伤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中频治疗仪、CPM等专科设施设备,设有专家门诊、骨科门诊、骨科病房和骨科监护室。编制床位45张,开放床位60张,2012年全年门急诊1.14万人次,出院病人1084人次,手术近500台。

2.2专科团队: 现有医护人员34人(医师10人,护士2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护士20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1名。

专科带头人及负责人

杨友刚 外科学博士,骨科副主任医师,骨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14年,重点研究方向:脊柱外科。先后在重庆市铁路医院骨科、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骨科工作,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先后主持/参与《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实验研究》(2004年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脊髓损伤截瘫合并内毒素血症时锌指蛋白A20对神经元保护性机制研究》(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上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个体化置钉技术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2008年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主持研究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循症医学研究》(2012-1-117)。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1篇。

专科技术骨干

李金洪 骨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16年,擅长脊柱外科和创伤外科。

王善安 骨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21年,擅长骨关节疾病诊治。

张世春 骨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17年,擅长骨创伤诊治。

彭 超 外科学硕士,骨科主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3年,擅长脊柱外科和创伤外科。

张世淑 骨科主管护师,骨科护士长,从事外科护理工作20年。

专科指导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蒋电明教授等。

2.3专科服务能力

能开展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要求的各项技术项目及部分三级医院的骨科技术。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独立收治四肢骨折及关节脱位358例,骨盆骨折39例,脊柱骨折、脱位67例,骨肿瘤10例,骨关节感染2例,髋关节骨伤病34例,膝关节骨病2例,手足外伤10例等病种,治愈率98%。是医院急诊急救、危重症抢救的重要力量。作为技术指导医院,常年对口帮助和扶持九龙坡区六个乡镇卫生院的骨科工作,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参与抢救9.11成渝高速大型车祸事故、巴福镇工厂房屋倒塌事故等群发伤3起,该科共收治病员19人,其中重危患者6人。

2.4专科技术水平

①.能够开展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科室根据骨科临床路径对锁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进行规范化治疗1年共21例病例,入径率90%,出径率10%,手术率59.8%,骨折愈合率100%,随访率95%。

②.具备对骨科急危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开展多发性骨盆骨折并创伤性休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寰枢椎骨折Halo-vest支架外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多节段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滑脱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到达重庆市同级医院骨科较先进水平,经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

③.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原则处置骨科疑难疾病,如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微创治疗Pilon骨折、跟骨骨折等,治愈率达90%。

④.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开展的部分技术,如:在蒋电明教授指导下开展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 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 3例,经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

2.5专科技术特色

科室在发展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接骨板锁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为重点的专科特色,该技术提高了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开支40%(与重庆市三级医院相比)。

2.6专科研究及教学

①.科研:该科主要科研方向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循证医学研究,并获得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2012-1-117 起止时间:2012.10-2014.02。

②.教学:负责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生实习带教工作及巴南卫校实习护士带教工作,指导周边六镇卫生院骨科临床诊治工作。

2.7专科交流合作

①.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合作开展了“基层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项目一项,目前我科采用该技术已完成手术36例,其中难度较大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经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

②.在2011至2012年期间,科室先后派杨友刚、李金洪、戚世鹏等赴西安参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准学习班、上海瑞金医院脊柱专业培训、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国际COA学术大会交流学习,杨友刚博士获中华医学会颁发的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资格证书。

2.8专科贡献

骨科自创建以来共诊治病员5478人次,其中住院1269人次,参与救治大型车祸伤2起、巴福镇工厂房屋倒塌引起的群发伤1起,共救治伤员19名,其中在2012年9月11日成渝高速大型车祸事故抢救中,在我科住院救治的11人经全科医护人员积极救治,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科室获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九龙坡区星级护理站等荣誉称号。科主任杨友刚获得九龙坡区医疗先进个人、九龙坡区十大白衣天使及九龙坡区科学技术学会科技标兵,护士长张世淑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及优秀护士长,张世春副主任医师及罗庆玲护士获得2012年医院先进带教教师。

3专科发展方向

3.1骨科急重症救治技术、新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研究。

3.2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化治疗优化方案的应用研究。

3.3骨科临床医疗、康复、保健、早期诊断与干预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4专科发展任务及逐年规划

4.1明确科室发展规划,适度发展骨科规模。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骨科病员需求,拟在3年内按照亚专业分为脊柱、关节、创伤三个组,开放床位达到90张。

4.2加强骨科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临床特色专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医疗业务水平提高的保障基础。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医院及科室将采取以下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①上级教学医院知名专家查房、讲课;

②严格科室三级医师查房、岗位练兵活动、业务技能竞赛;

③科室副主任医师定期专业知识讲课,重点讲解诊治最新进展、手术难点及重点;

④长、短期定向进修学习;3-5年内我科的医师全部专科进修学习;2013年将选派2名副主任医师到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进修脊柱及关节专业。

⑤根据医院的经济实情,提供较优惠的待遇吸引人才。科室将在最近3-5年内逐年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及比较优秀的大学本科生及高中及护理人员,形成含有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搭配合理的人才梯队。

4.3添置骨科必要设备。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住院病员病种情况,增购1-2台呼吸机,以保障危重患者的抢救。为方便患者,免受搬动的痛苦和避免因搬动所致的副损伤,可为骨科专购一台床旁透光机。2013年购买一部相机,用于科室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购买一台投影仪,以利教学;2014年购置先进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微创系统和脊柱微创系统,改造病员术后康复功能设施及场地,与康复理疗科合作,加大病员术后无痛、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4.4技术水平建设。提高对骨科急重症、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治疗的优化应用,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派专人到上级医院加强骨科三、四级手术技术的学习,加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培训。

4.5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加强对疑难疾病术前讨论,确定最佳手术方案及手术细节,术后密切观察,优化护理,结合早期无痛康复锻炼的介入,以严防差错发生,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4.6专科规范化管理,实现信息技术化的应用,建立数据库,落实核心制度的实行情况。规范随访制度,派专人随访,专项记录。

4.7科研及教学。与重庆医科大学及第三军医大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及新技术推广,争取每年有市、区级科研项目立项。做好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生实习带教工作及巴南卫校实习护士带教工作,指导周边六镇卫生院骨科临床诊治工作。力争我科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骨科临床实践基地。

4.8进一步完善人文服务战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对科室所有医护人员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培训,要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努力减轻病人痛苦,切实减轻病人负担,科室将拟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保证病人住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细致入微的关心和优质服务,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杯热茶、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笑脸,让患者感受住院如住家一样的温暖。

4.9大力开展“三合理”整治,切实减轻病人负担: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努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积极降低药品比例,切实减轻病人负担,对部分疾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付费,力争把费用控制在同级医院的中下水平,真正把实惠让给患者,让大多数患者看得起病,住得起院。

5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建设: 成立特色专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院统一规划建设。院长负责全全院特色专科建设立项、评审及管理工作,对科研立项予以支持;分管领导负责专科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科室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本专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科水平。

5.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服务条件: 医院建立特色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专科设施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切实加强建设;医教部、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对骨科创建市级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持,不断改善专科设置设备和服务条件。

5.3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人才是市级特色专科建设的关键。医院对专科建设人才的引进、培训予以支持。人事科要制定市级专科建设人才计划,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秉承“吸引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原则,吸引高层次医学人才到骨科工作,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重点予以培养;要充实市级特色专科的专业人员,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形成人才梯队,为创建市级特色专科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5.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医院建立市级特色专科督导、复审、淘汰机制,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和指导,要强化日常管理,加强专科建设,持续提高专业水平。

作者:郭远发

第3篇: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中医专科医院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中,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议具有必然性。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可以从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客观评价等多个方面去探讨和实践。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高效的连贯的过程。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毫无争议是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央指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2]。中医专科医院一方面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又迎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管理目标,中医专科医院纷纷进行深化改革,走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一体化等的路子,各自的成果和经验都有不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专科医院要从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出发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动态发展的高效的成系统的人力资源队伍,适时推动中医专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可以从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客观评价等多个方面去探讨和实践。

一、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1年,在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一个源自工程学的术语——顶层设计。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该词,原文表述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指的是针对对象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从最高层开始,在一个战略制高点,弄清楚实现的目标后,一层一层去设计好[3]。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既要汲取国标标准和成熟做法,更要贯彻执行我国关于中医专科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主要的还是具体的中医专科医院遵循自身的院情,有的放矢地动态地制订和执行好自己的顶层设计。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医院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医院中长期发展的具体环境,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制订的一种能够动态地适应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发展规划预案。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岗位配置、薪酬设计、继续教育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法规和制度数据库、科室体制的流程再造等各个方面。这些顶层设计既要领导、专家、更高层设计的主导,更需要医院各科室和部门以及具体岗位上员工的参与,顶层设计一定要从基础做起,绝对不要建一座无与伦比的空中楼阁。

二、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思维基础之上的。每家具体的中医专科医院都有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但相互之间对比才会发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队伍非常重要。人力资源中有人才,人力资源也可通过优化配置出人才出效益。关健是我们的管理思想要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再向能本管理再出发,看服务对象要从以技术水平为基础提供服务转向以病人(或患者)为中心再转向以医疗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思想的转度极提大地提高我们认识优化配置的对象的能力和眼界。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依据五个要点:整体性、长期发展性、动态性、开发性和适应性。遵循系统优化、能级对应、弹性冗余、互补增值等原理,将医院投入的人力资源在医院中最需要、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以保持医院运作系统的协调,也就是通过调整和不断优化医院的劳动组合,促进医院运作各环节人力均衡、人岗匹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有的单位曾搞过“末位淘汰制”,是不太恰当。只要达到我们设定岗位的“标准”,不存在“末位”问题。

针对中医专科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人事档案管理、职称工资晋升层层考核等[4]。寻求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中医专科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分析制度,对岗位进行动态设岗、动态用人、动态职责,协调好岗位间的关联,建设良好的员工关系,建立起合情合理的薪酬体系[5]。

同样道理,中医专科医院应建立起公开透明制度化的评优奖先制度,或叫荣勋制度,对在不同岗位上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适时适量的奖励和鼓励,让员工们有更多的岗位成就感和荣誉感。而惩罚制度也要建立,不过要尽可能不应用和轻应用。

三、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合理使用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职能分散,事务性工作为主;人力资源理论方法技术的应用还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职业化程度较低;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规范化建设程度较低[6]。严重影响着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制约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的合理使用。杜绝优秀人才的疲劳使用,乃至过劳死。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承建设中的合理使用,大致可以为是指中医专科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围绕着医院的任务,科学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制度和政策、软硬环境等资源,使员工队伍在不断发展中持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的技能资源,服务于医疗用户。这就需要通过劳动组织和劳动定额等逐步实现。

中医专科医院的劳动组织是在合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将员工间的协作关系,从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有效地组织起来,在保证安全、文明的前提下,高效地利用好人力、物力及时间资源。中医专科医院的人力资源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党群工作人员、进修学习人员等,对人力资源需进行严格的劳动分工、员工配备、劳动协作和劳动组织,以达到等级相适、各尽其能、任务饱满、职责利明确、业务流程连贯、效益显著等目的。劳动定额是计划工作、合理组织人力资源、经济核算、确定薪酬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中医专科医院必须以劳动定额工作为基础,使人力资源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的使用效率。

四、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客观评价

早在1992年卫生部就提出: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在数量,而是质量、结构与分布问题[7]。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卫生人力资源素质评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更好地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卫生人力资源评价方法,发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高效使用提供科学指导。综合Bloom等和McGuire的教育目标分类和WHO专家委员会对医学教育目标的系统归纳,可将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划分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通过建设卫生人力素质构成框架——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层次系统——限定末级指标的内涵——通过试测修改指标体系——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衛生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指标体系[8]。

中医专科医院可依据以上步骤,参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机构的标准、WHO的指导性指标、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及规范,逐步动志地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本医院实情的人力资源客观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持续进步。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的客观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侧重于对事不对人的岗位评价、侧重于对人不对事的人员素质评价、以人与事相结合侧重于结果的绩效考评。其目的在于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具体测评每位对象的素质和能力特点,切合实际地考核每位对象的一定期间内的工作绩效,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配置和开发管理。

岗位评价是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主要有岗位分析、岗位规范制定、岗位任职资格评价、岗位相对价值评价等。岗位评价中应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及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目的,从众多的指标中进行筛选,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医院人力资源及岗位的全部特征[9]。对象人员素质评价是指当医院由于调整或发展需要对到新岗位应聘人员(评价对象、对象人员)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工作进行素质方面的评价。目前尚无一种测量方法用以全面评价医院人力资源(评价对象)素质中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所有方面。一般来说,认知领域即知识的评定,或称知识测试,多使用考试的方法;精神运动领域的评定即技能的评定,多使用现场观察记录的考查表或评分量表的方法进行,情感领域即态度的评定,可用观察记录的评分量表和意见反馈的问卷调查方法[10]。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中医专科医院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建立评价方法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本院时间、人力、物力的承受能力,要做到切实可行[11]。

员工绩效评价就是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考查员工对岗位所规定的职责的执行程度,从而评价其工作成绩和效果。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差异性结果和员工知情。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应多样化。评价结果不一定要全部是定量指标[12],只是还要将评价管理人性化有助于持续提升医院和个人的绩效,保证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13],充分调动员工为医院工作的积极性。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作为一所省属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本着“以减轻患者病痛为已任,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办院宗旨,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成为“国际一流的骨科教研产担结合的集团化”的医院愿景[14],积极引入和践行国际医院管理标准,学习、认证和推行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设起我院成熟高效的人力资源体系,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章文.申妙.顶层设计,基层做起——专访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J].中国新闻周刑,2011(10):34-35

[2]胡伟凯.浅谈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J].经济师,2011(6):214-215

[3]赵明亮.新形势下小规模非盈利性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7):662-664

[4]袁慧芸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J].中国医院,2006(12):53-55

[5]龚幼龙等.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04):6-8

[6]王光荣等.卫生人力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原则[J].外医学社会医学名册,2001(03):97-100.

[7]Williams RG et al.Med Educ,1987,21:482-486

[8]Miller GE.Acad MEd,1990,65:63-67

[9]王红光.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172

[10]杨生秀.绩效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方法[J].科技和产业,2010(03):41-44

[11]杜天信等.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国际医院认证之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志庆,经济师职称。研究专长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刘志庆

第4篇: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湘潭县中医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我院目前有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湘潭市第三批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中风科、中医妇科。通过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打造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针对现有的四个重点中医专科的延期建设发展规划和拟创建药剂科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 1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75%,病房>60%,专科优势病种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95%。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种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积极申办和参与市级以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进一步完善充实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2种,专科门诊中医(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占本科室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65%,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本科室处方总数的比例≥35%。

- 3

限地点,费用按相关政策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三、实施步骤

(一)2014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完善,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骨伤科、针灸理疗科、脑病内科、中医妇科

按照计划完成专科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 5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新住院大楼搬迁后,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药剂科达到预期目标。

3、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4、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5、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四、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长:姜正其 副组长:刘新辉 何建明

员:范 侃 胡 艺 王洪林 杨 靖 杨德俊

刘红卫 李亚平 朱启谷 侯 健 刘红霞 陈挽澜

陈文星 周建军 徐立焰 石 欢 卢小庆 黎平男

谭玉冰 周艾飞

- 7

第5篇: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竹溪县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

第6篇: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省、 市中医药大会精神, 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 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 进一步加强我院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 结合 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通过省重点专科项目实施, 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 改善 专科基础设施, 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 发挥重点专科 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 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 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 成为全省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 专科,实施“三名” (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l 、以诊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 中医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

2、以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一 糖尿病专科(病 。

3、以诊治各种骨伤、骨病、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 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病专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 、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 20,专

病≥ 10 ,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省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 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 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 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 /月 ,积极选派专科优随访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 使用率 >90%,中医治疗率门诊 >85%,病房 >70%,专科门诊量 >全院 1/10,县域外患者比例 >25%,出院患者≥ 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 3— 4个相关 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 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 安全 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 1— 2项 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 法 (≥ 1项 /年 ,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 l 项 /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 广相关技术。 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积极申办省级或市级 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 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 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 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 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 剂品种专科 >3种,专病 >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 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 >l项 /3 年,市地级 >2项 /3年;科研成果省级≥ 1项,市地级≥ 2项 /年。全 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 3篇 /年。

12、 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 对本专业有代表 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 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 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 “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 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杜绝收受红包、回 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 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 与各级领导的关系, 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协调院内 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 , 逐项落实, 制定创建省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 定期向领导小组汇 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 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 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 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 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 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后, 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

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 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三、实施步骤 (一 2008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 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糖 尿病专科初具规模, 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 心脑血管病专科按照 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 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年 度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 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 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 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 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 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 2009年

目标:糖尿病专科达到周期目标, 心脑血管病专科接近周期 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 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 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 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 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 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 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 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 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0 年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 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 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 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骨病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白 银市中医院) 来我院教学、 查房、 指导手术, 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 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 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 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四、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 具体

成员如下: 组长:郭俊卫 副组长:宋学谦 成 员:周庆国 吕瑜斌 李明宏 刘彩民 张富兰 李玉惠 徐玉勋 李元鸿 马德平 李海海 杨明俊 高生垣 张宏亮 唐彦礼 白云翔 下设办公室,周庆国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 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第7篇: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2)37号)以及《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合管理目标的通知》(桂卫忠(2010)45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中医理论具体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骨伤科技术,药物和必要的现代诊断技术及骨伤科手术技术开展骨伤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合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健全合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完善、质量优良的中医骨伤医疗保健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20张。

2、完善门诊,病房,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标准配置设施及设备。

3、制定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二名医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骨伤科进修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服务技术建设

1、初步具备与专科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技术能力,较熟练开展和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合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步显现,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2、制定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每年总结分析优化。

3、完善骨伤科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的诊治和随访工作

4、进一步提炼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李贵文的中医正骨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的经验,探索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理论

5、争取3年内发表相关论文1至2篇

6、每月第一周下午组织一次病历讨论并围绕讨论病历学习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做好相关记录

7、建立专科数据库,建立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

(四)环境形象建设

门诊走廊、候诊区及住院部走廊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知识宣传,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五)设备配置建设

按重点专科配备标准配备医疗器械,维持高使用率,保证运转良好。

三.具体措施

1、学习动员部署。根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以院长、副院长、项目科室主任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保障。

领导下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细则,负责全过程的项目宏观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价。

4、建设项目建设台账,收集整理档案材料。领导下组办公室、项目实施科室、财务科等要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相应的记录本合台账、保存原始资料、建立项目数据档案。

5、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制度合奖励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到位。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合项目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开展。

6、对照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我院实施方案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有关要求,逐条逐项对落实工作内容、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推进特色重点专科建设。

2010年9月17日

第8篇:中医骨伤专科发展规划

为了提高我院骨科的竞争实力,提高医疗质量,将我院骨科创建成为中医特色骨伤专科,特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1.人才是专科建设的基础。要不断充实骨伤专科队伍,争取在五年内将骨伤科建成拥有20人以上医护人员,拥有病床50张的二级科室。我们将采取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提高我们的人才素质及综合竞争实力,我们将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等三甲医院骨科协作,争取老专家,老教授支持,学习继承他们宝贵经验,提高我们的临床诊疗效果。鼓励骨科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市级乃至全国骨科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术活动,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观念。

2.加强医院相关科室建设。专科建设不可能独立存在,仅靠“三根指头”是搞不好专科的,它需要相关科室的技术支持及协作。加强相关科室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实现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

3.提高全员素质。除医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外,护理师也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为此,我院骨科医护人员将轮流外出进行专科学习,努力提高骨伤科医护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4、加强基础建设。对骨科病房环境不断进行改进,为病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

第9篇:中医院专科发展规划

金塔县中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金塔县中医院是我县一所集预防、保健、治疗、教学、康复为一体的中医医院,是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单位。承担农村中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推广,承担着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和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 “中西医结合,精中医、强西医,突出专科特色、增强综合实力”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服务理念,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

二、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院创建于2006年,经过四年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预防、保健、治疗、教学、康复为一体的中医医院,全院在职干部职工80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有35人;现有病床100张。设有门诊和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功能科、手术室等科室,资产总值1172万元。近几年来,我院医疗业务快速发展,2009门诊人数比2008年增长22.5%,住院病人数比2008增长51.7%,业务收入比2008增长68.2%。

(二)医院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的普及,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一是基础设施陈旧。二是住院病床不足。2009年1-9月份病床的使用率达90%以上,有时达100%以上,原有设置的50张病床已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三是医疗设备陈旧。四是医院人才短缺、专业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整体素质较差。中级职称以上的只有0人,离要求相距较大。中医本科毕业生难以引进,专科毕业生又需要花费4-5年时间的培养才可以执业。由于人才结构不合理。

三、2009-2014年的发展目标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面临不少问题,不能很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据此我们要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把中医院建设成为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稳步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医院,争取用五年时间把县中医院打造成全县中医药建设发展的龙头。

发展目标如下:

(一)医院专科规模适当,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特色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的需求;能够承担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

(二)完善特色专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市资金,完成专科项目建设,以中医院新的综合大楼的修建为契机,彻底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专科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专科业务建设需求。

(三)专科科室健全。陆续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项目建设达到6个以上(风湿病专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不孕不育专科等)。

(四)增强专科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能力,增强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的能力。

(五)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创建一个市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或两个以上县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科室。致力于推动“治未病”,促进全民健康,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抓好重点专科的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技科室管理及其持续改进工作。

(六)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实现专科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低于同级综合医院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八)不断增强中医药新技术引进和开展的能力。针对本地的主要疾病谱,引进中医药科研成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九)加强继续教育力度。组织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本县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十)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专科(专病)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添置医疗设备

1.更换残旧、到期的医疗设备。

2. 添置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设备。如新型中药煎药设备、智能性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设备,为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专科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工程。

由于我院人才缺乏,尤其是专业人才,结构也不够合理,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中级职称以上的只有35人,中医类别医生所占比例只有39%,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四)完善临床科室。

争取在5年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专科5个(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 1.除2010年把我院风湿病专科建成县级重点中医专科外,到2014年把康复科创建为县级重点中医专科,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骨伤科建设,实现“建名科、出名医、创名院”的目标。

2.康复科是我院的重点专科 是以中西医相结合 突出传统中医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为特色的专科 主要治疗病种为颈椎病 肩周炎 腰腿痛 骨质增生症 骨质疏松症 中风偏瘫 神经损伤和风湿病等.2010年我们将扩建与完善康复科,完成康复科配置。

(五)加大对科教研活动的投入,健全科教研制度和教学设施配套,完成承担的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

通过全面实施以上的发展规划,拟在五年内将我院建成一所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医疗技术精湛、中医专科特色突出、人才荟萃、综合竞争力强的中医院。成为我县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的中心,更好地发挥我院在全县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作用,为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保障,构建和谐金塔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财务管理室工作职责下一篇:加工贸易货物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