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摘 要: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促进学习和学生和谐发展相统一;必须坚持面向群众和展示个体智能相统一;必须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必须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相统一;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坚持五个统一

2006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并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2007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政治局会议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开展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并对开展体育工作提出了要求。2007年6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十分重视。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县级及其以下的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和组织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因此本文就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起重要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坚持五个 “必须”。

一、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促进学习和学生和谐发展相统一

在国家大力倡导并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存在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正在愈演愈烈,而且在县级中学进一步走向极端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考试,而在于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追求的惟一目标,把学生变成作业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和谐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人格的残缺,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没文化、会解题不会做事、分数高体质差、性格怪异的人。校园里只剩下考试和分数,考试读书与文化活动、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的发展被人为地对立起来。其实,稍懂得一点辩证思维和系统论常识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成绩的取得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文化活动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校园文化活动无论对于促进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为使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可以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学习效率和成绩。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愉悦身心、消除疲劳、调节心态、坚定意志,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如果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减弱,创造思维压抑,对课堂信息的接受也迟钝。合乎学生的心理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使学生能保持一个良好心境,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适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与读书考试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一位专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在他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在于他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生长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生长和学习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知、意、情、行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向发展,增强学校和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张扬个性和发展优势智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长远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

当然,文化活动如果安排不当,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也会和读书考试产生冲突。为了让校园文化活动与读书考试相促进,必须坚持活动的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才能有利于促进学习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散安排就是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校的工作任务等因素,对活动进行阶段性安排,如艺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主要安排歌咏赛、班歌创作演唱比赛、兔子舞比赛;第二阶段:五月份,主要安排歌手赛、器乐舞蹈比赛、书画摄影比赛、读书活动等;第三阶段:九月份,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重点是国庆晚会暨闭幕式。又如体育节活动安排:群众性团体项目分散安排在10月份至11月份每周的体育活动课或周末时间,秋季运动会集中安排在11月下旬或者12月上旬,春季运动会安排在4月份。科技节分散安排在暑假至11月份。

二、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和展示个体智能相统一

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为使命,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在重视社会主流文化所强调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学生其它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但每个人的智能各有长处和特色,各有自己的弱势。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懂得全面地去认识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班级文化氛围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能够展示学生的个体智能和个性特长。

校园文化活动的使命决定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参与的群众性,做到全员参与和多数参与,如歌咏赛、班歌比赛、兔子舞比赛、拉歌比赛、广播操比赛、踩街方阵比赛、迎面接力、元旦联欢活动等项目都适合学生全员参与,而拔河比赛、木板鞋比赛、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则适合学生多数参与。

校园文化活动的使命也决定了必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与多元智能。歌手赛、器乐舞蹈比赛、辩论比赛、书画摄影比赛、运动会、科技创新比赛、各类晚会等都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智能。

三、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让学生成为主体是当今社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追求的重要目标。学生主体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而且应该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德育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也不例外,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缺一不可。

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策划即活动方案由学生主动提出建议和参与制定等;二是学生创作即文化活动的节目、项目、内容,如班歌比赛、歌手赛的歌曲和配音比赛的台词都由学生自主创作,大课间活动项目由学生设计等;三是学生组织即节目由学生自主组织排练,学生参与演出和比赛过程的组织;四是学生评判即特长生聘为活动比赛的评委,全体学生也可担任评委,如歌咏赛、歌手赛的节目在校园电视台展播,全体学生参加优秀节目和歌手的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节目和歌手。体育节聘请学生担任裁判等。

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握活动方向即把握活动内容的思想性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文化活动的思想导向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把握活动过程即宏观维持活动秩序,保障活动安全和活动的高效进行;三是节目排练的指导和点拨。

四、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知识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相统一

既然是文化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才能得到参与者的喜欢,但校园文化活动不同于社会文化活动,更有别于商业文化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活动也是学习,必须在注重趣味性娱乐性的同时注重文化活动的知识性,做到寓学习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如歌手赛中设立文化素质测试而且占有较大比重,就是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必须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享受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必须做到活动主题鲜明,作风文明,仪表规范。主题鲜明就是主题积极向上,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作风文明就是要求学生当文明观众,懂得尊重和鼓励演员,演员演出要文明,节目内容要健康向上。仪表规范就是演员穿着合乎中学生规范,不佩戴首饰。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鉴赏水平。

五、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校园文化活动必须继承优秀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就缺少文化底蕴,教育就会失去发展之根本,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等。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也不会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才会使学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充沛的活力,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不断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主要包括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思路决定出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能老守着老做法,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才能不断开创学校文化活动的新局面。在新思路的指导下就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感恩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等;形式表现内容,任何内容都要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只有生动活泼、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内容,才能使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创新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创新活动的形式,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如班歌创作演唱比赛、校园歌手创作演唱比赛、电影自创台词配音比赛等都是以前没有的项目,它有利于学生展示创造才能,显露个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如国旗下的演讲以前都由校领导来讲,但久而久之就会显得缺乏活力,影响演讲的效果。把它改为国旗下的演讲比赛,由各班级选派优秀选手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既丰富了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也使国旗下的演讲更具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

[2]全国成人高考命题研究组.教育理论[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大出版社

[4]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琼莹

第2篇:五个必须坚持

胡锦涛讲话中五个"必须坚持"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讲话中五个"必须坚持"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杨景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必须充分认识其客观规律,努力按照其发展的规律办事。因此要真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继承党在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成果,按照规律来创新党的发展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这五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位一体”建设的继承和提升。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既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又突破性的提出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早在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第一部分就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是在总结红军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29年12月的丰富经验基础上认为“红军第四军地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自此,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上有广大的发展和创造,但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党的第二代领导邓小平科学地继承了思想建设是党最根本的建设的传统,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面对复杂的国内环境,邓小平大胆地决策“不打破思想僵化,不打打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拨乱反正的历史背景下明确地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认为只有思想解放了,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所进展。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形势,党的思想建设是根本建设依然要坚持。江泽民在中共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一次明确指出: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传承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一永葆党的生命的传统,这是被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证明是正确地坚持。讲话旗帜鲜明的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

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认为:问题不在于只是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人类生生不息,改造也从未停止。就像讲话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3年的实践历程,认识也在改革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认识只有通过理论的升华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实践。因此要善于把党和人民群众积累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并善于创新理论成果,同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跟进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去。党的伟大历程还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实践路程也还在前进,因此理论创新也不能也更不会停止不前,只要人类生生不息,理论创新将永无止境。

第二、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既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又突出了优秀年轻人才的重要性。

斯大林曾这样说:“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在全民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困难的处境和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来挽救干部和革命前途。于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中就明确指出:必须善于使用干部。“任人唯贤”是正派的路线。这条正确的“任人唯贤”的干部任用路线在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丰富,并沿用至今,这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革命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现行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阻碍改革的前进,同样也选不出带领社会改革的优秀干部。因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面对社会财富的增多、社会思潮的冲击,有些领导干部抵御不了诱惑,于是出现宗旨意识单薄、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不良道德行为。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七一”重要讲话又提炼出:“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把德放在干部任用的首要位置是党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出的重要成果。

人才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人才优势越来越成为国家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年轻人才更是时代的先锋,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的未来。“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因此当前重视在干部选用上提拔年轻的优秀人才是有国家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

明确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在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一文,文章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使党赢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胜利后的党并没有抛弃这一宗旨,而是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邓小平曾指出:“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来了挑战。在此形势下,党及时决策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更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正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与广大人民大众保持着血肉关系、鱼水关系,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新中国。美国军事观察组在抗战期间来华考察时就曾指出:国民党占有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民心。沿着这一优良传统,我党充分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此次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一论述提升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当前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这一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如果丢掉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将失去可以“载舟”的民心,将会被人民抛弃。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秉承了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又着重把人民监督和自我反省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政权而斗争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执掌政权、拥有权力就会占有资源,分配不当将会导致腐败的产生,即是权力寻租。所以针对这一客观规律,党始终把它当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早在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权力寻租也就更有了空间。针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党的政策是采取坚决清除的方针,一经发现立即处理,绝不姑息养奸。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考验。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六十周年之际,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中央能够居安思危指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又

重申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是党的英明决策,更是党在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方面的具体表现。

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一切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历史总结的规律。作为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人民监督势在必行。人民群众监督是党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外动力。此次“七一”讲话提出了:“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将人民监督和自省相结合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在总结经验和尊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哲学原理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

第五、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既坚持党的制度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又突出把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相统一。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指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及时总结过去十年的各种错误,认为制度方面的缺失比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这是党在实践教训中得出的真理: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党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同时被全党所认可。制度是党行动的准则和依据,体现了党的意志和宗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党的“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党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同时也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这样把制度建设与学习、执行和维护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党理论发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符合了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制度建设是党自身发展的保障,制度不仅仅是来约束违背党的原则行为的工具,它应该是良性的肌体,能够预防党的变质。所以全体党员要将学习、执行和自觉维护统一起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第3篇:五个坚持五个必须

五个坚持:

一、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

二、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 ▪

三、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 ▪

四、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

五、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第4篇:论五个必须坚持

“七一”讲话解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论“五个必须坚持”

2011年08月30日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坚持”:

○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好坏,党好中国好,党弱中国弱。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所以,“七一”讲话当然要回答政党自身建设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建主题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此,胡锦涛同志提出“五个必须坚持”。这 “五个必须坚持”凝练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大支点,也点出了中国共产党下一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努力重点。

第一个支点:理论。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政党首先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什么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分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第二个支点:人才。

现代社会发展进步最宝贵的就是人才,拥有人才就拥有了未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政党肯定是人才荟萃的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才问题有两层意蕴,一是积聚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如何积聚人才。“德是才之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选用人才要以德为先,政治品格、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是先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才现于四海”,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集聚人才要广开人才之源、放眼五湖四海,要打破老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营造创业平台、提供发展空间,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

第三个支点: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政党,这是它最大的政治优势。有群众支持,纵有千难万险也能逢凶化吉,纵使山重水复也能勇往直前。没有群众的认同,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心无力,不仅会失去发展的支持、甚至会失去执政的基础。近些年来,一些人改革的动力在衰减,有些地方发展的助力在消退,因为,他们远离了群众。所以,做到“三真”,真心去联系群众,真情与群众交流,真正为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力量源泉的关键举措。以心交心,定会心心相映;以情换情,自然两情相悦。

第四个支点:反腐败。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是水火不容的。腐败生则事业衰,腐败除则事业兴。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要讲四句话:第一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第二句,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成员中存在腐败现象;第三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求真务实也卓有成效的,有针对性地遏制了一些群众反响强烈的腐败现象,切实打击了一些较大的腐败行为;第四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绝不仅仅止于“反”,而且要把反腐与倡廉结合在一起讲,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注重“倡廉”,做到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

第五个支点:制度。

邓小平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还是制度靠得住。提高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制度是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已经跨越了“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的阶段,进入了“从有制度到好制度”的新阶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制度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第5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专题研讨发言-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做到五个必须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专题研讨发言

今天跟同志们讨论一下“三严三实”中“严以律己”的问题。根据中央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一举措是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三严三实”中有一项重要要求就是严以律己,今天我和大家结合《党政》,围绕“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做到五个必须”讨论严以律己的问题。

在认真学习《党章》的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自觉遵守党章,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时时刻刻都要切实贯彻党章和维护党章。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五个必须”的提出,为党员干部开出了一份醒脑的“良方”,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我经过学习研究,对“五个必须”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政治之本。讲政治,顾大局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政治要求。换言之,作为党员干部就必须讲政治,必须遵循党章,按照党的总章程、总规矩办事,“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决不允许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背道而驰。把讲政治顾大局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对党是否忠诚,对人民是否忠心,对党的事业是否负责的高度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度。

二、维护党的团结是正本之源。团结是讲政治的力量源泉。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党章》明确规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我们党历来靠坚持五湖四海,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战胜了一切敌人,才冲破了一切艰难险阻。而不是靠搞个人主义,拉山头,搞小团伙、小圈子,甚至结党营私起家。纵观多年来落马的腐败分子,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伙、小帮派,企图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到头来终归坠入历史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在当今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遵循组织程序是为民之策。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超越权限办事,是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而不是各行其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滥用职权,胡作非为,为了所谓的政绩不谋实事,随心所欲,劳民伤财;或者为了个人的一已私利假公济私,结党营私。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反过来讲,只要是坚定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就能坚持党的组织原则,遵循组织程序,按原则办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根植于人民,才不会失去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泉。

四、服从组织决定是立党之基。我们党的组织制度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决不允许违背组织决定,搞非组织活动。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政治要求。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如果我们党员干部连自身的党组织都不能做到绝对服从,那无异于是对党的背叛。那么,这样的党员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起码的党员资格和应有的政治生命。只要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做到了政治坚守,信念坚定,坚决执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我们的党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五、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是为政之要。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是《党章》明确提出的。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忠实于《党章》,践行《党章》,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要、成事之道、立世之德,严于律己,以自己的干净清白之身树好家风、带好民风、率好政风,教育、管理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禁利用自己的特权谋取非法利益。从自己做起,从身边改起,用“为民务实清廉”的风范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丰碑。

第6篇:“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为把讲规矩落到实处,他强调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必须做到“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对党是不是忠诚,这“五个必须”是重要的考验、根本的检验。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当前,有些党员干部感到政治上要求松点紧点“无所谓”,自由主义严重,随意传播“小道消息”。这种做法是极其有害的,是不能允许的。历史经验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事业危害至巨。所以,我们必须坚决维护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在听号令、守规矩上做表率、当先锋。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五湖四海、同心同德,反对山头主义、团团伙伙,一直是我们党和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地方、某些层面,却出现了“小圈子”滋生、以人画线的潜规则。在有的单位,入了“伙”、成了“圈里人”,就能进入提拔使用的“快车道”;置身“圈”外,则被视为“异类”,那就什么“好事”也轮不到。正是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帮派团伙,造成了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塌方式腐败”、“系统性腐败”,为害之烈、影响之坏,莫此为甚。故而我们当刮骨疗毒,坚决铲除这一政治痼疾。

组织纪律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那种“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为显示个人办事果断、魄力超常而撇开组织程序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在向纵深发展,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接受组织的调查核实,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

入了党,就意味着要多尽一份义务,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每名共产党员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地位,都首先是党的人,都要自觉地把个人置于党的组织之中和领导之下。那种“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对党的决定阳奉阴违、另搞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两面派”作风,应当毫不迟疑地坚决彻底地加以扫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齐家”更是带有基础性和前提性。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是“能带千军万马,却管不好数口之家”,更有个别人与家属子女、身边人串通一气、疯狂敛财。从xx到xx、xx,这一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严起,从家庭严起,从身边人严起,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围猎”,才能在反腐倡廉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本文地址:

第7篇:五个必须心得体会最新版

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话中的一个词引发外界关注:政治规矩。他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最近政治规矩一词随着习总书记的讲话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政治规矩的内涵和本质,首先就是要明白到底什么是政治规矩。其实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在说讲政治、顾大局、懂规矩、守纪律,笔者认为,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政治规矩的高度浓缩概括。讲政治是根本,顾大局是关键,懂规矩是体现,守纪律是保证。认识到这点后,再来看看党的规矩。

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同时还要理清楚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之间的关系。党的纪律是刚性的规矩,而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是纪律的有效补充。

政治规矩作为一个新词被频繁提出,其背景就是在于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个别党员干部暴露出来的问题触目惊心,而其中都和不遵守政治纪律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有了规矩、懂了规矩,最终还是要落在自觉遵守规矩。要做到这点,五个必须不可少: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严守政治规矩,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对政治规矩形成源自自觉、发自内心的真诚敬畏和坚守。(有此一间)

形成坚守政治纪律的工作新格局

最近,讲规矩成为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缘于不久前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第一次对什么是党的规矩作了深刻阐释。

官员要讲规矩,应该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什么习总书记要一再强调呢?

笔者认为,这与我们身边曾经习以为然的官场旧常态有关。

曾几何时,我们身边的官员不是讲规矩、讲纪律,而是讲哥们义气、讲利益最大化,这样一来,当官难以为民作主,成天浮在面上,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不仅影响了干群关系,还会阻碍我们改革大业的顺利推进。

官员为啥不爱讲规矩,说到底,还是利己思想在作怪,你想,作为权力的操纵者,成天讲纪律、讲规矩,就显得不自由,随时就有责任在身,就会由成天快活变得束手束脚。

官员不讲规矩,就会讲特殊,形成新的权贵阶层,改革成果就不会惠及平民,这样一来,尽管人人羡慕当官的,但迟早当官的就会很危险,不只是改革大业难以推进,还会危及执政党的地位,前苏联解体可能应该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中央下决心反腐,屡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尽管预示到破除既得利益藩篱的难度,还是义无返顾的坚决,称之为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从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到反腐无禁区刑要上大夫,我们应该看到,中央反腐的目的就是要营造新的政治新常态,就是要管住官员的权利欲,让官员懂责任、敢担当,培植一批懂规矩的好官。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全党、全社会守纪律讲规矩的新常态,是建立反腐新常态的必经之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永远不可能过时。

可以预见,在营造政治新常态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阵痛,这都是正常的,这不是我们对官员近乎严苛,而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然。(作者:随风飘)

从严管党治吏就从懂规矩守纪律开始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重申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

懂规矩,守纪律,一直以来都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我们党也正式凭借着严明的纪律和长期形成的规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然而,随着经济大潮的来袭和商品社会的发展,部分党员干部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真与纯粹,多了一些我的青春我作主我的地盘我为王的观念,变得不懂规矩,不守纪律。正如报道所指出那样,一些领导干部,拿功劳当资本,自恃能力强贡献大,端架子开条件,精于算计;一些领导干部,拿资历要待遇,组织没提拔有意见,岗位不满意有牢骚,待遇不合意有怨言,闹情绪撂挑子,搞软对抗;还有的领导干部,把分管领域当私人领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搞起独立王国,进行非组织活动凡此种种,严重损害党的威信,侵蚀整体利益。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了规矩意识,没有了纪律观念,就会从懒散变得松散,从轻狂变得猖狂,最终触碰法律红线,走上不归之路,为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都对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也必须形成党纪严于国法的意识。国法未禁之事,未必可为之事。

众所周知,法律是约束广大公民的最底红线。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来讲,还应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懂规矩,守纪律,既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也是我们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从做一名懂规矩守纪律的共产党员开始。(宣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执政者无规矩无以聚民心

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和要求。其中,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大亮点,是对规矩尤其是政治规矩的强调。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现在,规矩已经立起来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严厉监督检查。

古之有言,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原是成事的工具,后指人们言行举止当依据的标准法度。无规矩,则乱方寸,依规矩,则能立信立威。对于党的干部来说,规矩是什么?就是党纪国法。人有自律,家有家规,村有村规,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军有军纪,凡存立于社会者之个人、组织、团体、民族、国家、邦联等莫不以规矩兴起发展强大,以规矩凝聚力量参与到激烈的生存发展的竞争。

昔者商鞅变法以立木立信于民,因能施教化于未开发贫脊之地成就古代最为深彻的变法和革命。而今也正值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期,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并不取决于改革者的决心、耐心和手段的高超,而取决于改革者是否具有威信,能否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正是党的一贯作风,令行禁止,绝不放空炮,这是因为有规矩在,并能长期保持严明的纪律,以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和切实行动遵守规矩,让规矩成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是否忠于党和人民、遵守党纪国法的底线标准。

执政者无规矩无以聚民心。从严自律是党得以长期执政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的制胜法宝。事实上,执政者能否守规矩关系着党的兴亡、民族兴亡、国家兴亡,更直接关系着她所忠于和服务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因为党仍然是国家民族和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最大的寄托和依赖。执政者立规矩守规矩,旨在管住干部手里的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和贪婪的滋生和泛滥。立规矩是为了看住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而守规矩,更需从执政者率先垂范,令全社会信服,进而形成人人守规矩、讲诚信、遵纪尚法的社会风气。执政者守规矩,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凝聚民心,特别是当前的反腐败风暴,频频落马的官员正是那些不能守规矩之人,公众对于执政者能否营造守规矩的政治环境充满疑虑,这无疑也给各级干部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必须要以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一言一行来。

上一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日语接头接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