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劳动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燃气企业可以使用财务会计系统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控制资金的使用,并且做好资金流通的记录,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达到全面的成本控制。燃气企业作为国家的重点企业,它的内部成本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做好燃气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资源节约号召的表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1:

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对燃气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加以完善,有助于该行业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利经济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燃气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及综合管理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燃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燃气行业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回顾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利息支出方面的压力大大增加;(2)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了更大规模的资金,使得营运资金日渐吃紧;(3)净资产产生的收益率明显下降,股东的投资得不到高回报;(4)净利润以及利润总额都呈负增长状态,导致企业出现急剧且巨额的亏损;(5)经济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都相当严重[1]。因此,只有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坚决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高效且稳定地执行企业的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经济危机,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大力提高企业管理风险的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企业的经理层、监事会、董事会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将控制目标进行全过程的彻底实现,其控制目标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确保企业进行合法合规的经营管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资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必须完整真实,要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以及效率。

二、燃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存问题

1.制度弱化

燃气企业的资产安全性控制或者成本控制属于单方面控制,但有部分企业将其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完全等同起来,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缺陷,或者干脆形同虚设;建立起完善的控制制度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大,而这种耗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无法确定的,所以很多燃气企业对建立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不起热情,积极主动性很低,无形中降低了燃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效果。

2.环境恶化

(1)燃气企业的法人管理构建还不尽完善,内部控制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化。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之后,以前的法人管理结构形同虚设,大部分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长都是同一个人,而大部分的董事会成员同时都是公司的经理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很难发挥出来[2]。监事会所有成员的职位升迁及薪水高低都是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来做决定,监事会的设置流于形式,监督职能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燃气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受到来自总经理的领导,在经济上和组织上都依靠公司经理,领导的监督者是被领导者,明显与二者必须分离的原则相背离。无法建立一个互相约束的法人管理机构,燃气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必然只是空谈。(2)很多燃气企业之注重培养企业文化却忽略了企业的控制管理。如今,越来越多的燃气企业将培育企业文化予以充分重视,但大多数都只是片面注重企业的产品推广、公司口号、品牌设计、形象设计等方面,却忽略了企业的核心控制和管理体制的建立。

3.预算控制的作用

我国燃气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预算的控制作用弱化这一问题。企业虽然比较重视编制预算,却忽视了执行预算这个过程所必须有的跟踪考核部分。这种情况,事实上导致了预算的控制功能被虚置,也导致其特有的鼓励效用被严重削弱。另外,燃气企业内部预算控制的范围太小,不全面。研究表明,我国燃气企业预算方面的管理难点属于生产领域,因为投资活动方面的预算比较缺乏。同时,还有一些燃气企业,对编制预算这一工作态度不够严谨[3]。部分企业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销售和生产等部门都是与预算的执行部门,却没有直接参与,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造成预算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遭到严重的破坏。

4.机制运行缺乏监督

仅仅依靠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无法完全发挥出管理职能。实施好内部控制,并严谨按照制度行事,才能切实提高其效能,确保会计控制的效果。很多燃气企业虽然有着多种财经方面的制度,却缺乏一个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来保障其实施效果,造成其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还有一些燃气企业注重事后监督,使得事中控制的各程序之间无法很好的互相牵制;还有部分企业,其内控机制的运行监督,通常只是一些普通的查漏纠错,缺乏基本的对内控执行状况的深层次考核,没有设立对应的考评指标,导致内控手段难以实施。

三、燃气企业的内控制对策

1.加强宣传

建立起内部控制的主要负责人特有承诺机制。要强化培训,使各方人士尽量详细地懂得企业内控制度的工作原理及其积极效用,使得企业明白加强内控制度的迫切性,并且能够自愿自觉地实施。为了使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规范可以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这就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要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教育培训,使单位负责人能够充分认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会计法》的硬性要求,也是创建现代化公司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客观需要[4]。负责人从思想上对内控制度有充分认识,才能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从领导开始解决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实施企业负责人专门的承诺制,企业负责人要承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完整性,且对内部控制可能会出现的舞弊和失效担负起法律责任。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燃气企业的内控制度的长远发展。

2.优化环境

(1)要规范燃气企业的法人管理机构,按照新时期公司制度的要求来设立董事会,增强董事会在企业管理机构内的主体地位,强调其主导作用;实施独立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属于内部机构,对这一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外部化,引入独立的外部董事,对企业内部人员构成监督性的制约,对股东权益尽量维护;对董事会的内部分工予以充分明确,建立专门的委员会。通过对法人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而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保证。(2)要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高低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情况,特别是管理者的素质。所以,在燃气企业里,应遵循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原则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并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科学的价值观。还要重视建设鲜明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加强监督

要推动燃气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强化对实施状况的监督和检查。(1)企业内部需要设立自我评估机制。所谓的自我评估,指管理部门及员工对本部门的内控体系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内控的效果,以及实施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长远目标。燃气企业进行自我评估的控制,应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对于按规定执行实施制度的,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那些出现违章违规的,给予严厉的经济和行政处分,并与个人职务升降进行挂钩,做到动力结合压力,双管齐下[5]。(2)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控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监督其他环节的一个重要力量。针对现在内部审计的薄弱部分,公司管理层应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使内部审计的效果得到真正的发挥;要内部审计的范围予以拓宽,在完成企业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审计管理工作。(3)内部控制要负责常规事项的设计,也要重视例外事项,加强内部控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漾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118.

[2]李新梅.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114-115.

[3]于清波,朱清霞.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195.

[4]刘成雁,张晓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224.

[5]王灵敏,李艳萍.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河南农业.2009(15):60-61.

作者:张茂彪

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2:

浅析燃气企业的内部成本

【摘 要】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劳动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燃气企业可以使用财务会计系统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控制资金的使用,并且做好资金流通的记录,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达到全面的成本控制。燃气企业作为国家的重点企业,它的内部成本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做好燃气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资源节约号召的表现。

【关键词】燃气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控制

1.前言

燃气企业的内控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用来衡量燃气企业管理是否行之有效的标准,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对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燃气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了解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一条既适合企业发展,又做到资源节约、成本节省的新路子。

2.燃气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的燃气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由于燃气企业自身垄断的特性,使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现今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弊病良多。

2.1现状

在燃气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环境等原因的改变,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内控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提到了企业发展的最前沿,做好企业内控,做好成本控制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①利用财务核算方法能从根源上解决内部成本的控制问题。而现今燃气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仍存在一些弊病,亟待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成本控制系统来控制环境等因素对企业内部成本造成的影响。

2.2问题

在现今的燃气企业的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内控问题,其中成本控制的问题是关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收入与支出不比配,投资的规模较大,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事前的計划荒废,没有详细调查收益问题,造成低收益计划不断出现,这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燃气公司每年的投资巨大,较容易形成资金缺口。而目前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企业评审小组评审筛选,这种评审筛选方式存在问题,会造成虚假报告等情况,部分企业为了当前的利益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于收益不被看好的项目来获取利益。

第二,成本费用虚假申报,这是由于燃气企业的巨额利润。地区垄断造成一家独大的现象,企业不需要担心消费的问题,所以燃气企业的员工会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缺乏节约意识,这种情况导致内部成本消耗过大的问题。这是大部分高利润企业的通病,他们更加注重开源而非节流。这种成本意识淡薄的情况直接导致了燃气企业的浪费现象频发,又因为对利润的追求,不断产生成本虚假申报的情况。

3.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的对策

在国家不断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今,作为国家重点行业的燃气企业更应该作为表率,积极提倡节约,增强节约意识。这种节约意识是需要培养的,燃气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源头出发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3.1建立良好成本控制体系

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企业内控具有很大影响。要建立一个较好的成本控制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他们应该积极推动预算体系的建立,通过预算体系来让企业形成一个较好的成本控制的环境。第二,建立一个有效的机构组织进行管理,让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权,对资源,资金合理分配,权责分明。而“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②第三,发挥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对成本控制的监督人员要慎重选择,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同时优化成本、控制的环境,建立有效的财会核算体系,通过会计核算系统来加强会计记录,利用报表、分析、记录等方式来统计企业资金流通,将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流通都弄清楚明白,创立一份完美的流通交易报告。自以上三点出发可以较快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财政资金方面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

3.2转变会计核算中收入与支出不比配的现象

收入和支出的比配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燃气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需要主动转变会计核算中收入与支出不比配的现象。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接驳费的收入不可以算作当期的确认收入,要分十年来进行确认。第二,当期的投资要按十年进行摊销,不是现在所用的三十年。做到这两点可以降低当期的利润,提高成本的意识,将收入与支出相比配。这样使企业的开源和节流均衡,培养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燃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核算办法的改变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正视利润缩水的问题,使管理者重新审视经济市场的开发问题,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控制投资规模。

3.3降低机器设备的折旧率

燃气企业的固定资本投入较大,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是有寿命限制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变旧,这就使得固定资本的投入比例增大。因此机器设备的选择对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有很大影响。这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资金投入前做好回收计划,企业管理者希望多长时间收回设备投资的成本,就应该将设备的折旧率考虑清楚。如果设备折旧的年限是15年,那么当前的回报率就应该大于投资的十五分之一。所以企业决策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到设备的折旧情况,做好投资计划。选择好的设备、场地,来进行管网建设。只要做好前期计划,就能有效的控制投资的规模,加大当期的投资对于利润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燃气企业中运用财会核算系统来对内部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燃气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核算系统来进行成本核算,尽可能的作出双赢的投资计划,处理好设备折旧问题,转变收入与支出不比配的现象,有效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所以利用财务核算体系控制企业成本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表现。

参考文献

[1]张萍.浅析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

[2]沈星.浅谈燃气施工单位如何控制工程成本[J].上海煤气,2012,1:42-44。

作者:董琳

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3:

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一个广受国内外各界关注的问题,从国际范围来看,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2004年9月29日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外部监控体系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及实务操作规范,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一货币资金(试行)》;2007年3月22日,财政部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为了了解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现状,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内蒙古财政厅于2007年7月联合成立了课题组进行调研。从是否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和完善情况几方面着手,发现内部控制总体的缺陷,并提出解决办法,针对内蒙古地区;试图探索一些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做法。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访谈及典型调查等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50家大中型企业采用Liken五点评分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剔除其中信息缺失较严重的部分后,最终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60%。本文是本课题调研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二、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被调查企业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共30家,基本情况的统计如下:

被调查的对象所在公司所属的行业类型为:制造业13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43.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占23.33%;信息技术业2家,占6.67%;建筑业3家,占10%;综合类3家,占10%;采掘业2家,占6.67%。可见,从所属行业来看,被调查企业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

调查选取2006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作为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划分依据,40000万元以上大型企业25家,占83.33%;4000万元—40000万元中型企业5家,占16.67%。以上划分标准是按照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可见,被调研企业以大型为主。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调研样本大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其构成具有代表性。

被调查的对象所在公司按是否为上市公司划分的类型为:上市公司13家,占43.33%;非上市公司17家,占56.67%。样本在是否上市公司方面的选取各占一半,分布相对均衡。

被调查对象在企业担任的职务,涉及财务部门负责人13人,占43:33%;会计审计一般人员12人,占40%;其他部门一般人员4人,占13.33%;审计部门负责人1人,占3.33%。

从各方面的比例来看,所分析的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结果的分析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企业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符合性、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均趋于比较健全,占到总样本的60%,其中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更为集中,分别为69.23%、57.14%、100%、100%;而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在样本量中为0。这表明,被调研企业认为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非常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8%,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4%,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非常健全的样本量为0,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40%,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0%,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这表明,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性好于中型企业。

第三,从企业是否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非常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15.38%,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69.23%,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量为0;非上市公司非常健全的样本量为0,比较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52.94%,健全的占样本总量的47.06%,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二)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符合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比较符合的占到总样本的46.67%,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更为集中,分别为61.54%、50%、100%;符合的占到样本总量的40%,其中电力57.14%、建筑业100%、综合类66.67%;完全不符合的企业在样本量中为0。可见,内蒙古各行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经营管理要求符合程度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采掘业好于其他行业。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符合程度更好一些,非常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16%,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4%,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相比较稍微逊色一些,非常符合的样本量为0,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60%,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第三,从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经营管理的要求符合程度明显好一些。非常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30.77%,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6.13%,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量为O;非上市公司明显逊色一些,非常符合的样本量为O,比较符合的占样本总量的47.06%,符合的占样本量的52.94%,完全不符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三)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非常有效的占到总样本的10%,比较有效56.7%,有效30%,基本无效3%。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和采掘业有效性最好,但制造行业也有基本无效的企业。

第二,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更好一些,非常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4%,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56%,完全无效的企业样本量为0;中型企业相比较稍微逊色一些,非常有效的样本量为0,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60%,基本无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0%,完全无效的企业样本总量为0。

第三,从企业是否上市公司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性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非常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3.08%,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46.15%,完全无效的的企业样本量为0;非上市公司非常健全的样本

量为0,比较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64.71%,有效的占样本总量的29.41%,基本无效的占5.88%。

(四)内蒙古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状况分析

首先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在所有行业中相对来说是最好的。这同所调研的样本全部为香港和纽约上市有关。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即“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要求美国本土公司从2004年开始执行SOX法案,非美国本土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从2006年执行。SOX法案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现在、将来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按时报告,并要求外部审计师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公布。被调研的信息技术业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全面推进内控建设与维护工作,既是执行美国索克斯法案的要求,也是公司发展和管理的内在需要。

其次,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状况相当,但中型企业要稍微逊色一些。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无论从内控的建立还是执行都受到成本的限制,强调“成本效益”的原则。只有在建立、执行内部控制的收益大于应用内部控制的成本时,实施该项内部控制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对于规模较小企业来说,应用某项内控的成本过高往往会使得企业放弃该项内控的实施。其二,内部控制系统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制度执行人的素质,规模较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好,对内控运用总体效果明显要好。其三,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

另外,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在以上三方面明显要好许多。近来,我国上市公司出现内部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上市公司内部风险控制问题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上市公司经营和运作,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上证所于2006年6月5日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上市公司应从2006年年度报告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四、建议

首先,政府继续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确定的内部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进行内控制度的设计,并在有效实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维护。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并有效执行。监管机构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检查,对现有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做出修订,根据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成本效益的考虑,提高规范对不同层次企业的实用性。

其次,企业为了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全员对内部控制的熟悉了解,关键岗位必须进行培训,尤其是中型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员工的整体素质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进行全员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提高建立和遵循内部控制的自觉性。

最后,从宏观角度看,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并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意味着它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薄弱环节,进而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准则可以借鉴美国PCAOB于2004年4月9日正式发布的审计准则No.2准则“连同财务报表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及2006年12月PCAOB提出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借鉴其中先进的理论,将内部控制审核的一些基础问题在规范中加以制定,并且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准则,这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谢晓燕 张心灵

上一篇:饭店营销部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组织改革原则遵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