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创业

2022-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返乡农民工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阜阳市作为全国五大劳务输出地之一,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产业转移、就业环境的改善等原因的影响,阜阳的部分农民工加入了返乡创业这一浪潮中。然而,在这一浪潮中,农民工遇到了诸如创业资金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文化素质偏低等障碍,对此,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结构、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优化创业结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阜阳市作为全国五大劳务输出地之一,农民工是它的优势资源,顺应返乡潮的趋势,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产业转移、就业环境的改善等原因的影响,阜阳的部分农民工也加入了这一浪潮中。阜阳市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阜阳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60余万人,截止到目前,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达3万多人,阜阳政府先后在一些产业较发达、创业热情较高的乡镇建立农民工创业园近30个,在园区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目前已达120多人,带动就业6 000人。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及对策对于促进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障碍

阜阳市近几年在积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资金不足构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

阜阳每年向外输出的农民工主要是来自阜阳周边的农村地区,而他们一般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打工的工资。在外工资本身就不高,且需要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农村家里的开支,那些微薄的收入除去这些开支已经所剩无几。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借,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于是,许多返乡农民工选择向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手续比较复杂,且需要一定的担保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很难找到银行所要求的担保人。另外,农民工贷款需要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而一般的普通农民经济状况有限,很难达到银行的资产要求。因此综合各种原因农民工贷到款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最后费尽千辛万苦贷到了,数额也很小。资金不足,且农民工的融资渠道单一,是阻碍阜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绊脚石。

(二)阜阳市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返乡创业潮的到来,阜阳市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税收减免的政策不到位,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基本没有享受;政府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宣传,许多农民工根本不知道这些优惠政策。如阜阳市出台的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2000元补助,但针对这一政策多数返乡农民工尚不知晓;免交借读费政策也不到位,有的地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孩子上学仍需缴纳借读费。

(三)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阜阳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且教育存在严重的城乡不平衡现象,城市教育程度远远高于乡镇地区。而阜阳市的外出务工人员90%的来自乡镇和农村,他们只有少数会读到高中,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外出打工,缺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虽然他们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甚至管理经验,但是他们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返乡创业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使得创业者很难分析市场需求和变化。所以,经调查,阜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行业分布主要在养殖业、加工业等专业素质要求低的行业。且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使得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低。根据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科的统计,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只有35%的人成功创业,也就是说有超过60%的人没有成功。

(四)阜陽区域资源条件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选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足以见得自然资源条件对人们的影响。而阜阳地处安徽北部,地势以平原为主,所以是既无山也无水。阜阳的三区四县,基本没有什么特殊资源可以利用,最多的自然资源就是土地,因此,阜阳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中,主要集中在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像特色旅游,水产品供应与加工,林木业等几乎没有。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得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行业选择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五)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不高

尽管现在阜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但从整体上说,创业热情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大部分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环境影响,不喜欢农村的环境,认为农村脏,乱,且文化设施不健全,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截止到今年三月份,阜阳市共有外出人员260余万人,但返乡创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虽然相比去年新增了2000多人,但从总体看所占比例比较低。由此可见,整个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还有待提高。另外,受小富即安的思想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经济实体规模都相对较小。据调查,阜阳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大多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技术含量低,效益不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农民工创业规模的扩大,阻碍农民工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拓宽农民工创业集资渠道

1.要优化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服务

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和调整,简化回乡创业人员的贷款手续,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形式。支持回乡人员的小额贷款,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和民间集资体制,给回乡创业人员最大的金融支持。

2.建立一种中介担保机构,以中介担保机构作为农民工的贷款担保

这种中介机构是指为贷款人办理资信证明并为其提供担保的一种投资担保机构。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这种中介担保机构,加大宣传力度,让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了解这种机构,进而接受和使用这一机构。但是政府在鼓励和支持这一担保方式的时候,也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督这一机构。通过这一机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缩减贷款的手续,解决贷款困难的问题。

3.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返乡人员的实际需求调整贷款年限,创新多种形式的贷款项目,提高贷款金额,使其符合农民工的需求

在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就是农信社,而传统的贷款不仅手续烦琐,而且贷款的期限和金额也很有限。所以,为了给返乡的农民工经济支持,地方农信社应积极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农民工的真正需求,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创业使用的贷款项目,改进贷款制度,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设定贷款年限和贷款金额。

4.建立一个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专项基金

设立这种专项基金,主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金融支持,解决他们的资金缺乏问题。这种基金也可以用来支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这样可以解决促进一些担保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担保。我们可以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青年农民工创业贷款。而这种基金可以支付部分利息。另外,此基金还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比较小额的贷款。目前阜阳市还没有建立这种专项基金。但在2012年1月25日,阜阳市出台了《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意见》中提出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就业是给予50万元的财政全额贴息贷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金融支持。

(二)积极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阜阳市返乡农民工即使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他们的专业素质不高,很难有大的发展,且增加了创业风险系数。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力量开办各类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班,通过创新方法、完善创业培训机构、整合阜阳市的创业培训资源,加大力度对回乡创业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要因地制宜,开设不同的创业的课程,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应包括管理知识,文化娱乐知识来吸引返乡农民工,从而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三)政府要对本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找出供返乡农民工选择的创业项目

阜阳市地处平原,在普通农民工看来最多的自然资源就是土地,认为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所以也就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在调查走访中,有部分农民工就是由此而放弃创业。而政府可以集合各方专家对地区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从而开发出适合文化素质低且资金有限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这样原本认为无自然资源可利用的农民工自然会前来选择。另外,要整合传统创业资源,提升传统工艺的规模。例如,阜阳市阜南县黄冈镇的柳编闻名中外的,我们可以再次利用,通过政府的力量把它引入别的乡镇,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宣传,提高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

政府积极创建良好的创业气氛,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事迹,加强创业观念的宣传与教育。如通过评选阜阳市或各县市创业之星的方式引导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阜阳市的创业环境,兴建创业园区,以吸引农民工创业。目前颍东区省级创业园已达到5个,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基地。截至2012年阜阳全市建立的创业园达120多个,虽然每个创业园的占地面积都不是很大,但它为返乡農民工提供了创业基地。而对于创业成功人士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对即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最后,我们还要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娱乐设施,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从而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通过以上方法来提升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晓西.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2]张建伟.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及政策建议[J].学习月刊,2009(10).

[3]刘芳.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4]费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行政与法,2008(9).

[5]刘芳.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博士硕士论坛,2009(4).

[6]阳立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

[7]李含琳.中国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6).

[8]周建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J]。中国金融,2009(16).

[9]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7).

[10]韩俊,崔传义.从战略高度看待农民工回乡创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7-12-27

[11]吴元其,周业柱等.公共政策新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12]娄英英.制度创新是推动农民创业的关键[J].求实,2007(11).

作者:贾梅,张炳明

第2篇: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考察

摘要:在创业的不同阶段,返乡农民工承受着不同的风险。在创业机会的识别和项目选择阶段面临着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盲从风险;在创业资源的取得阶段,则主要面临着融资风险和用人风险;项目的实施阶段,主要风险是管理风险。对于他们来说,规避这些风险的主要方法包括: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自身的判断力;提升经营的灵活性;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潜能以及严格控制发展的速度。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较好的创业效果。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创业风险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1.010

风险是针对个人、集体或社会而言的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可能产生不利的或有害的后果,但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有利的机会。但一般的意义上,我们更多地将其视为不利的后果。自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贝克发表《风险社会:通向一种新的现代化》以来,“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认识20世纪末叶以来人类社会走向的基本视角,人类所有行动都被卷入到风险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之中,风险成了当代人类的一个基本生存环境。创业也不例外,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在创业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风险[1]。

一、创业风险的一般考察

(一)创业风险的来源

关于创业风险的来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五缺口理论[1-2],赵光辉等认为创业风险来源于融资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资源缺口、管理缺口。第二种观点为双缺口理论[3],谢科范和赵湜认为创业风险来源于资源缺口和经验缺口,“双缺口”存在普遍性。从机会角度看,经验影响着企业发现机会的能力,资源则影响着企业利用机会的能力;从风险的角度看,资源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而经验影响着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根据双缺口理论,可将创业企业的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

(二)创业风险的特征

研究者普遍认为,创业风险的特征包括六大方面,即: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时间、空间和损害程度的不确定性);创业风险的相关性(指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与其创业行为及决策是紧密相连的,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创业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同一创业者由于其决策或采取的策略不同会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 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包括创业过程中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后果的变化以及出现新的创业风险这三个方面);创业风险的可测性与测不准性。

另外,本文认为创业风险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创业风险的终极性。由于绝大多数创业项目不能吸引到风险投资,对于创业者而言,他们是创业的主体,风险一旦发生,其后果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从风险分担和转移这个角度上看,创业风险具有终极性。即使暂时地转移给了其他经济主体,如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创业者自身。

第二,创业风险的隐蔽性。由于企业处于成立的初期, 事务繁多也就造成了创业风险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创业者不易觉察或无暇顾及。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识别的困难和政府各项政策风险分析的不充分性,使得创业主体无法准确地判断和衡量创业风险的程度,因此创业风险总处于隐蔽状态[4]。隐蔽性这一特点使得创业者在走向风险的道路上却不自知,一旦发现时往往已经无可挽回或损失惨重。这尤其需要引起创业者的重视。

(三)创业风险研究的角度

对创业风险的研究,一般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创业者角度出发,主要从个人决策的角度考察创业风险;另一个角度是从创业投资者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尽管文献中创业风险的提及率比较高,但大多数都停留在从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阶段。本文尝试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角度出发考察创业风险。主要考虑的是非系统风险,从农民工创业者自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创业不同阶段风险的成因。

二、返乡农民工分阶段创业风险考察

选择外出就业的人多数都是对现状不满足,并且能够为改变现状而积极采取行动的人。而农民工创业者则是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最具备开拓精神的群体[5]。对农民工创业者来说,输出地政府对回乡创业的鼓励支持,输入地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艰苦的工作环境构成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外界推力[6]。但他们作为第四次创业浪潮的主体之一,由于禀赋较差,其面临的创业风险也更多更大。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的考察,有利于农民工创业者正确评估创业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风险,有助于他们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业决策,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并激励更多创业行为的发生。

(一)创业机会识别和项目选择阶段的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盲从风险

根据Jeffry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New Risk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过程始于创业机会,创业机会主要体现为市场机会或者是商业机会,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说,农民创业是一个农民识别创业机会并整合资源的过程。因此,就农民创业的能力素质而言,尤其重要的是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并最终会影响到创业项目的选择[7]。见表1。

1.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关于创业机会,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现成论,即机会就像被吹在路边的钞票,等待机警的路人将其拣走;二是开发论,认为机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开发;三是项目论,机会被定义为一个未开发的项目,这一项目被个体所觉察到可以产生潜在的收益[8]。发现是浏览了系列可能的项目的个体的机会的确定,当一个机会符合个体对于潜在成功项目设定的标准时,它被发现了。

不管是现成论,还是开发论和项目论,都对创业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第一,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创业意识,具体而言就是经常关注一些创业信息,这样才有可能直接发现或经过开发去发现投资机会。第二,要有较强的判断力,能够判断出哪些项目是有利可图的,值得去开发的,其中包括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判断两个方面。

返乡农民工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单一,再加上自身禀赋的限制,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较低,导致了该群体的创业机会少,对于急于创业的农民工来说,可能会遭遇到误受风险。同时,又因为眼界的限制,所以很多有利的投资机会不能够把握,从而遭遇到误拒风险。产生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创业信息的来源问题。见图1。

农民工创业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局限于报纸、网络、亲朋好友等,这样对于他们的项目筛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其次是农民工来源于社会组织的创业信息仅有一成多,反映出在社会层面的低度组织化,而来自农村组织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是最有可能转化为创业行为的,但这一信息来源显然发育不够。再次涉及到信息来到之后的判断过程,信息是昂贵的,解释信息的能力也是昂贵的,农民工的自身禀赋决定了他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往往不舍得花费成本,同时信息处理的能力也有限。

把握机遇的能力是建立在对外部环境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的,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但我国农民工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调查表明,以初中毕业为主体(占比50%以上),很少受过现代创业知识的教育,知识不足,视野狭窄,在创业过程中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投资的领域和方向,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

2.盲从风险。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在一个相对狭小的领域内关注创业机会,所以在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存在着盲从风险。即对于投资一个项目与否,大部分农民工创业者不是经过独立的思考和审慎的调查研究来做出选择,而是通过观察他人(一般是熟人或朋友)的创业绩效来决定自己的进入领域。它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即他人的盈利与否虽然可以观察到,但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诀窍是需要摸索的,大多不能通过观测学习和掌握。另外就是,很多情况是创业者进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这样做的话,失败的概率自然就非常高了。我们上网可查到,大多数传销组织的受骗者都来自于农村的农民或农民工,说明了知识的积累不足和经验的缺乏,导致判断力的低水平,这是盲从风险的主要原因,即很多创业者自身不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另外一个原因是盲目幻想低投入高产出,以及迅速地发财致富。

(二)创业资源的获得阶段:融资风险和用人风险

1.融资风险。

按照经济理论,创业需要资本和人力资源。与传统农民相比,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更新了观念,懂得了经营之道,滋生了强烈的致富欲望[9]。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打工的同时,熟悉了某一行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等流程,知道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并且还拓展了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并且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这些农民工创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

但遗憾的是,本就基于生存外出的农民工不可能有过多资本积累。他们在外出地大多从事的是最低层次的工作,其每月的收入仅够维持家庭的支出。调查表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缺口非常大,所以说存在着融资风险。研究者普遍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本约束。创业资金缺口大,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返乡农民工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突出,返乡农民工盼望金融部门能降低贷款门槛[10-12]。

我们的调查显示,在有创业积极性的返乡农民工中,认为除自有资金外,资金缺口在5万元以下的约占24.36%,资金缺口在5万元~10万元之间的占33.33%,资金缺口在10万元~30万元之间的占17.95%。三项合计占75.64%,这说明了农民工创业者的资金需求额虽然总体上不是很大,但融资缺口仍将很多人挡在创业大门之外。见表2。

由此可见,“资金限制” 被认为是目前创业所面临的比较大的困难,任何收入水平的农民工在创业时都遇到过资金困难,要么是因为资金短缺而放弃了创业的想法,要么是创业过程中资金太困难,导致创业失败或丧失了有利的创业机会。

资本约束的主要原因是返乡农民工自身禀赋较差,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为总体上不管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抑或是财务资本都很弱,属于弱势群体,缺少可以用来作为抵押品的资产(财富限制),而且他们不忍将生计攸关的资产作为担受风险的抵押品(风险限制),这是导致金融约束的两个原因。当然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不足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用人风险。

用人风险指创业者创业后招募不到所需人才的风险。人才短缺也是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招不到。急需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招不到,主要是由于创业地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等缺乏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导致外地人才和劳动力不愿来,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则流向发达地区[13]。二是招到了留不住。除了创业地整体吸引力较差的原因以外,还和农民长期地生活在低水平缺乏安全感有关。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民工跳槽频繁,从创业者自身的角度看,是因为低工资待遇,无故拖欠工资或克扣工资,创业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纯粹的利益关系,缺乏感情投入造成的;从雇员的角度看,他们缺乏责任感,跳槽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新公司比原来的公司每月多发几十元的工资;从社会层面看,还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即优质的劳动力多集中在城市。

缺少优秀雇员往往是成功实施某项战略的首要障碍。在启动阶段,许多企业无法吸引到一流的员工,创业者往往自己要承担多数关键任务,并尽己所能来招聘雇员帮忙。企业往往是在利润可观之后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员工。所以,对于最初的创业者而言,合适的员工很难招得到,招到之后又怕跳槽,这样的风险是在人力资源获得阶段农民工创业者时刻面临的挑战。

(三)创业项目的实施阶段:管理风险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飞速发展的经济与日渐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尽管成立一家企业听起来是激动人心的,但管理一家企业却远非那么简单。

创业者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制定战略,又要确定实施方案;既要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又要控制好企业的发展速度。于是,管理风险就产生了。管理风险,是指因创业企业管理不善产生的风险。对于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损失的可能性,如果管理水平高就可有效地降低或避免其产生的市场风险。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管理知识很少,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管理学教育,有的只是一些在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凭经验来进行管理只能称之为粗放式管理。比如,农民工创业者很少制定战略,在计划方面也做得非常粗略,进行决策比较草率。所以,农民工创业者由于抵御管理风险的能力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其创业的总体绩效。

按照德鲁克提出的要求,对于新创事业,强调的是管理,因为在新创事业中,维持生存是主要的问题。在新创事业中,创业管理有四项要求:首先,它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其次,它要求具有财务方面的远见,对于现金流通和资本需求尤其要事先规划;第三,它要求建立一个最高层次的管理小组;最后,它要求创业者对他本人所担当的角色、工作范围以及各方面关系作出决定[14]。

这四个要求,农民工创业者大多在第一个方面做得极好,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而在其他方面则要逊色不少。他们虽然重视现金流量,但是事先规划工作却往往不做或简单地做一下;由于文化的影响,管理小组的建立经常是一言堂,创业者本人往往认为企业是他的,所以,他可以在项目实施的所有方面指手画脚,搞得其他人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不仅在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常见,在整个中国这样类型的企业也比比皆是。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的传导机制

上述三个阶段产生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农民工创业者最好从系统的角度去评估各个阶段的风险,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创业的节奏,实现对创业风险的良好应对。见图2。

误拒风险不会影响到其他的风险,主要是它所损失的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一旦丧失,就不会进入到后续的资源获取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自然也与后面的风险无关了。但误受风险和盲从风险均会影响到资源的获取,即会产生融资风险和用人风险。基本原理是,当一个创业者误把一个应该拒绝的项目接受,或者是盲目跟从他人选择了一个项目后,随时间的推移,创业者对项目的不熟悉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融资谈判时就会遇到困难。同样地,用工时由于自己进入到一个不熟悉的领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用人时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盲从风险也会产生管理上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对于项目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往往会出现管理水平跟不上的问题。

融资风险和用人风险与管理风险是相互影响的,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资源的不能及时到位,会引起管理不善的后果;而管理不善反过来又加剧了资源获取的难度。融资风险和用人风险也是互相影响的,融资难,不足以吸引优秀的员工;招不到优秀的雇员,融资的难度就会加大。

总之,误受风险和盲从风险可以影响到资源获取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的几种风险,说明了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机会的把握和项目的选择是创业过程最基础的环节,而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创业风险的规避

对于农民工而言,创业与否充满了矛盾:创业可能获得经营性收入,以多样化收入来源降低风险;反过来,创业一旦失败,家庭返贫的风险加大。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提高他们对于风险的认识程度,甚至找到风险规避的一些方法,有助于更多的创业行为发生。

创业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事实上,分散风险并不是消除风险。善于改变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减少出问题的可能性及负面影响,最终仍是经营者的责任。

首先,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机会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农业内部,成为农业经营者。非农产业,往往局限于技术层次低的工作,如小摊贩、小加工厂等,所以他们的选择余地是比较小的,避免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的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信息来源,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是判断力的提升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根本还是要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其次,面对融资难的世界难题,创业者自身所能做的有两点:一是迅速开始经营。不介意以小型市场为目标,从模仿别人的想法开始,因为通常这种方法运作的很好。模仿节省了市场调查的费用,而且在最初阶段进入到小型市场不太可能遇到现有大公司的竞争。二是寻找快速实现收支平衡的赚钱项目。在大公司可能被看成是不具吸引力的赢利机会,对创业者却是极有价值的。赚钱的企业,无论顺利与否,都会在厂商、客户和雇员眼中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同时也会树立创业者的自信心。而对于用人风险,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应通过提供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扩充阅历的机会来吸引人的,而不是通过薪水和其他选择。要发挥员工的才能,同时要时刻保持理性,并对人才有真正的尊重。

最后,对于管理风险,农民工创业者的规避方法就是要控制发展的速度,因为在增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再融资,而现实中因缺乏资金而失败的新生企业数量众多。受到控制的发展,不仅能帮助创业者谨慎地投资,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管理才能,减少压力,消除问题。学会怎样在企业中协调工作,对于第一次当创业者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而制定发展战略,才能使创业者走得更远,避免单纯关注现金使得企业的发展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总之,当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时,中国的创业型经济才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震红,董俊武.创业风险的来源和分类[J].财会月刊,2003(24):56-57.

[2] 赵光辉.论人才创业风险的来源与控制[J].当代经济管理,2005(8):109-116.

[3] 谢科范,赵 湜.创业风险的双缺口理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7):153-156.

[4] 黄海燕,刘 霞.基于ISM模型的新企业创业风险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8(17):92-94.

[5] 龚黎莹,胡 锻.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6):20-22.

[6] 梁惠清,王征兵.当前我国农民创业者投资行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84-93.

[7] 郭军盈.我国农民创业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6):71-74.

[8] Mark Casson and Nigel Wadeson.The Discovery of Opportunities:Extending the Economic 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28:285-300.

[9] 王 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9(9):66-67.

[10] 资阳银监分局.对资阳市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J].四川改革,2009(4):30-33.

[11] 人民银行贵州六盘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返乡农民工创业及金融需求的实证分析[J].金融博览,2009(3):46-47.

[12] 张甲子.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123-124.

[13] 赵益衫.金融危机背景下积极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J].商场现代化,2009(13):367.

[14] 彼得 F 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变革时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25.

(责任编辑 易 民)

Inspection on the Entrepreneurial Risk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HAO Ji-wei

(Business School,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 He’nan,China)

Key words: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risks

作者:郝继伟

第3篇:强弱关系、创业学习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其收入增长,而且有利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鼓励农民工创业已成为促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创业学习理论,将创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探讨返乡农民工的强弱关系和创业学习影响其创业绩效的机理。以湖南省258位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强关系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弱关系则正向影响成长绩效;强关系和弱关系都与创业学习显著正相关;创业学习不仅直接促进创业绩效,而且在强弱关系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重视返乡创业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促进其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并积极培养和提高其创业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创业;强关系;弱关系;创业绩效;财务绩效;成長绩效;创业学习

一、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农民工自主创业人数不断攀升,2015年农民工总创业人数已达到4 716万,成为创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只有约30%的农民工能创业成功(黄振华,2011),如何提高农民工创业绩效已成为政府、学者与创业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创业者通常基于个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三种资源禀赋进行创业(黄洁 等, 2010),而农民工同其他创业者相比,以上三种资源较为匮乏(黄洁 等,2010;庄晋财等,2014;陈昭玖 等,2016)。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农民工创业者一般通过社会关系来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本(黄洁 等,2010;朱红根 等, 2012;张鑫 等,2015;张秀娥 等,2016;陈昭玖 等,2016);同时,在普遍存在的“差序格局”下,农民工一般按照亲疏程度将其社会关系划分为强社会关系(以下简称强关系)与弱社会关系(以下简称弱关系),并由此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本(费孝通,1985;黄洁 等,2010;朱红根 等, 2012;张鑫 等,2015;陈昭玖 等,2016)。然而,强调企业内部能力建设的创业学习理论则认为并非强弱关系本身,而是创业者创业学习的差异才导致创业绩效的不同(单标安 等,2014)。通过创业学习,创业者能够增强其人力资本从而更有效地从强弱关系中获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发现创业机会(Politis,2005)。实际上,单独从外部强弱关系或者内部创业学习的视角都无法深入全面揭示提高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因而有学者开始对两者进行整合,探讨提高创业绩效的机理(杨隽萍 等,2013;谢雅萍 等,2014)。

相对一般创业者,我国的返乡农民工有其显著特征。第一,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离乡务工”使其与家乡的强关系相疏远,而“返乡创业”使其与沿海务工地的弱关系相隔离,因此究竟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更大,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张秀娥 等,2016)。第二,由于农民工整体的“地位劣势”(庄晋财 等,2014),他们强弱关系的质量并不高,其蕴涵的各种资本能否满足创业要求并促进创业绩效的提高,需作进一步验证。第三,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陈昭玖 等,2016),缺乏人力资本和高层次学习经历的他们如何有效捕捉与整合强弱关系中的机会与资源进行创业,需作进一步探索。第四,农民工多选择低技能、低知识要求等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进行创业(庄晋财等,2014),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创业学习在其创业过程中能发挥多大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第五,同以往农民工创业相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其创业意愿复杂,既有提高收入求生存的,也有试图实现自我价值求发展的(房国忠 等,2014),因此创业绩效体现为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方面,然而很少有研究对农民工创业绩效进行划分。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创业学习理论,以湖南省258 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样本,对农民工的强弱关系、创业学习(包括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与其创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而为有效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和绩效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返乡农民工创业、创业绩效与强弱关系

我国以返乡农民工为对象探索如何提高创业绩效的研究才刚兴起,它是继“民工潮”与“返乡潮”之后,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潮”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房国忠 等,2014)。本文所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指有打工经历(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返回到家乡,通过识别或创造创业机会,整合各种资本与资源创建新的组织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市场),并对创业活动或组织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孙红霞 等,2010),包括以增加收入、维持生存为目的的生存型创业和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型创业(刘美玉,2013;朱红根 等,2013)。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反映其创业过程的效果,一般用财务绩效或成长绩效对其进行刻画(余绍忠,2013)。财务绩效主要通过财务指标(如销售额、收益额和资产回报率等)描述创业效果,体现新创企业的生存能力;成长绩效则通过动态性的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产品创新程度与员工增长等)描述创业效果,体现新创企业可持续的成长能力(Antonicic,2001;朱秀梅 等,2010)。因此,为与其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相适应,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应从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方面进行(Antonicic,2001;朱秀梅 等,2010;李丽群 等,2011)。但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的创业环境如政府支持和贷款政策等(朱红根 等,2012)、中观的家庭背景如家庭支持(石智雷 等,2012)、微观的个体特质因素如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培训(汪三贵 等,2010)等方面探讨提升农民工创业财务绩效的途径(黄洁 等,2010;张秀娥 等,2016;朱秀梅 等,2010),而对农民工创业成长绩效的关注较少。

由于“新创劣势”(杨隽萍 等,2013)与“地位劣势”(庄晋财 等,2014)的双重缺陷,社会关系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极为重要(黄洁 等,2010)。社会关系是指因血缘、地缘与业缘所形成各种关系的总和(Granovetter,1983;边燕杰,1998),通过社会关系农民工可以获取创业所需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如信任、资本、知识、信息、互惠与声誉等(林南, 2004)。农民工的社会关系主要由强关系与弱关系构成(费孝通,1985;黄洁 等,2010),其中,强关系是指基于“血缘”与“地缘”关系的亲属朋友之间的高交集、高密度的社会关系,而弱关系则是指基于“业缘”关系的熟人之间的低交集、低密度社会关系(Granovetter,1983;边燕杰,1998)。现有研究对强弱关系与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如黄洁等(2010)、张秀娥等(2016)认为是强关系促进了农民工创业绩效的提高,而朱红根等(2012)、张鑫等(2015)、陈昭玖等(2016)则认为是弱关系提升了农民工之创业绩效。

2.创业学习、强弱关系与创业绩效

创业学习是指不断获取、开发和拓展有关创建与管理新组织的知识的过程,包含组织与个体两个层面(Politis,2005)。组织层面的创业学习研究重在组织的学习氛围,主要从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2个维度分析创业学习的前因及后果(杨隽萍 等,2013)。个体层面的创业学习重在个体开发和获取与创建或做大新企业相关的倾向、技能和能力,包含经验学习、实践学习和认知学习3个维度(单标安 等,2014)。经验学习是指创业者把自身先前的经验转化为创业知识以避免先前失败行为的一种创业学习方式(蔡莉 等,2012);认知学习是吸收他人经验并转化为对自身有价值的创业知识;而实践学习一般发生在特定环境下,创业主体通过实践修正已有的认识并形成全新的有利于当前环境的创业知识(单标安 等,2014;Lumpkin et al,2005)。

有关创业学习对创业绩效直接作用的研究,主要从组织层面探索创业学习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杨隽萍 等,2013;谢雅萍 等,2014)。但是,同其他创业者相比,目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建的企业组织较为简单,往往缺乏完整的组织架构,其日常经营主要由农民工企业主一人说了算(孙红霞 等,2010),创业学习以农民工个体为主,因此,相关研究对农民工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分析也主要从个体层面进行。同时,农民工多选择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进行创业(庄晋财 等,2014),尽管已有研究证实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能提高其创业能力(陈昭玖 等,2016),但个体层面的创业学习是否真能促进农民工创业绩效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有学者认为,强弱关系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作用受某些情景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张秀娥 等,2016)和创业能力(崔海兴 等,2016)等的影响。但由于农民工创业群体文化水平偏低,人力资本匮乏(陈昭玖 等,2016),缺乏创业学习的农民工显然无法从强弱关系网络中实现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整合以有效开发创业机会。因此,关注返乡农民工强弱关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还需关注创业学习在其中發挥的作用。已有研究认为,强弱关系的交往与互动有利于创业学习有效获取各种创业机会和知识(Slotte et al,2010),进而促进创业绩效。然而,对于处于“地位劣势”和“教育劣势”的返乡农民工,其强弱关系如何作用于创业学习进而影响创业绩效,现有研究尚缺系统性探讨。

3.研究假设与框架

必须承认,在当前“双创”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积累了一定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压力大为减少,其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交互存在(孙红霞 等,2010;傅晋华,2015)。因此,从财务绩效与成长绩效两个维度探讨农民工创业绩效有其必要性(Antonicic,2001),把强弱关系、财务绩效与成长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能更为全面、系统和科学地揭示强弱关系与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学习理论认为,强弱关系能否提升创业绩效主要取决于创业学习能力的高低(杨隽萍 等,2013)。尽管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和再培训能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和提高农民工创业水平,但着眼于个体层面的创业学习能否促进其创业绩效还有待研究。同时,基于农民工的特殊性,如其文化水平较低、社会地位劣势以及“返乡创业”与“沿海务工”导致强弱关系网络的“双分离”等特征,强弱关系如何通过创业学习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1)农民工强弱关系与创业绩效。同其他创业者相比,农民工创业受“新生弱势”与“地位弱势”双重制约(庄晋财 等,2014),他们主要通过“血缘”与“地缘”强关系获取创业所需的金融资本与资金资源,通过紧密型的客户关系获取第一份订单并保持顾客的忠诚度(汪三贵 等,2010),而且也是从关系紧密的供应商那里获取特殊的优惠。因此,强关系保证了初创企业成功,对提高农民工创业绩效的财务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弱关系越多,则拥有的“桥”关系越多,从而居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这有利于获取更多异质性的信息(Granovetter,1983)。而且拥有的弱关系越多,越能与更多不同阶层的人取得联系,有利于获取更多差异性的资源与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创新和机会识别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并获取更好的声誉,避免信息与资源的冗余。因此,农民工弱关系越多可能越有利提高创业成长绩效。因此,提出假设1:农民工的强关系越多,其创业的财务绩效越高;农民工的弱关系越多,其创业的成长绩效越高。

(2)农民工强弱关系与创业学习。许多学者认为社会关系其实就是一张学习网络,学习的对象不仅是血缘与亲属的强关系,而且也包括业缘与工友的弱关系(谢雅萍 等,2014)。因此,社会关系的规模越大、社会资本越丰富,农民工创业者学习的空间越大,学习的需求越能得到满足。强关系越多,情感交流可能就越紧密,越能增进彼此的认同,从而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使得模仿、指导与吸收等学习活动更加顺利与便捷,人力资本增长越快。弱关系越多、异质性越高,农民工越能通过观察、模仿网络成员的差异性行为来吸收显性知识和弥补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创业学习能力以及人力资本。因此,提出假设2:农民工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均正向影响其创业学习。

(3)农民工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有学者指出,创业者利用经验的差异性导致其机会识别能力的差异,经验学习以创业者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学习对象,通过经验学习可提高创业的认知能力(汪三贵 等,2010)。通过自身的经验学习,农民工创业者能够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与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并获取更多新创企业资源(谢雅萍 等,2014),因此,经验学习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拥有较强认知学习能力的创业者能够通过反思和观察其他创业者或者标杆人物的技能、见解和实践而获得相关知识,从而促使其创业能力的提升(单标安 等,2014)。其他创业者的经验与模式相对容易模仿,不仅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更新,促进其决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拓展(杨隽萍 等,2013)。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只在一定的情景下适用(单标安 等,2014)。实践学习能力越强,创业者就越能够基于实践来辨别旧知识同新情景之间的偏差,从而攫取创新性的知识(单标安 等,2014)。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以往知识的价值往往有限,只有边干边学,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从中获得符合当前情境下的创业知识(蔡莉 等,2012;单标安 等,2014)。所以,实践学习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存,而且对企业的成长也是有利的。因此,提出假设3:农民工的创业学习(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正向影响其创业绩效(成长绩效和财务绩效)。

(4)创业学习在农民工强弱关系与创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创业学习理论认为强弱关系仅为农民工获取社会资源提供一条通道,但能否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还受到创业学习的影响(蔡莉 等,2012;单标安 等,2014)。通过创业学习,创业者攫取并创造新的知识,人力资本获得增长,这有助于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蔡莉 等,2012;单标安 等,2014)。以亲属朋友为基础的强关系可以获取大量的隐性知识、资金和情感性资源,通过创业学习可以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创企业的财务绩效;而以熟人为基础的弱关系则可以获取大量的显性知识和异质性资源,通过创业学习可以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因此,提出假设4:农民工的强关系通过创业学习提高其创业的财务绩效;农民工的弱关系通过创业学习提高其创业的成长绩效。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结果

1.变量测量方法与样本情况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李克特7点计分)法对研究的变量进行测量(见表1)。根据李丽群等(2011)的研究,创业绩效从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方面进行测量;在朱秀梅等(2010)的研究中此测项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815与0.878。参考单安标等(2014)的做法,基于个体层面从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三个方面对创业学习进行测量,其研究中此3项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709、0780与0.790。基于血缘、姻亲及同乡关系的“亲戚”和“朋友”等定义为强关系,因打工而认识的“熟人”“工友”和“相识的人”等定义为弱关系(Yang et al,1994)。强弱关系测量的主要方法有互动法与角色法两种,其中,互动法依据他人与自我交往的频率測量关系的强弱,而角色法依据他人与自我关系的角色来判断关系的强弱。中国乡村是一种以“血缘”与“地缘”为核心扩展的具有“差序格局”特征的关系网络,采用角色法测量强弱关系更合乎中国的文化情景(苏丽锋 等,2013),因此本文采用角色法进行测量。此外,由于企业年龄和规模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Covin et al,1991),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并采用企业创立年限和员工数量的对数来测量企业年龄和规模。

2016年6—11月,课题组通过面谈、电话或者电邮等方式向湖南地区500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发送500份问卷,将其中错填、漏填以及反馈问题不齐全的问卷删除,收集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共258份。这既满足总样本容量需超过30份的要求,也满足变量数与样本总量比例为1∶10的要求(张雷 等,2005)。在258家样本企业中,创业5年以内的有230家(89%),5—10年的有26家(10%),10年以上的有2家(1%);规模50人以下的有248家(96%),50~100人的有10家(4%)。其中,创业者年龄为20~45岁的有196人(占76%),95%的创业者有过至少6个月的外地打工经验,98%的创业者为高中以下学历(有部分创业者通过自考等方式拿到大专文凭)。问卷中的测量条款基本服从正态性分布(偏度绝对值小于2,且峰度绝对值小于3),可进行以下分析(Kline et al,1986)。

2.效度与信度分析

由于均为成熟的量表,采用聚合与区分效度以及因子拟合指数3个指标进行效度检验,采用总相关系数和克朗巴哈系数2个指标进行信度检验(见表2、表3)。分析显示,3变量(创业绩效、社会关系以及创业学习)的KMO值分别为0.865、0.786和0783,巴莱特值分别为753.618、379.125和399940,显著水平值均约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SPSS 16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所有载荷均比标准要求值大,变量的累计解析比分别为87.847%、88.331%和82.898%,表明运行结果的因子结构与本文的理论假设框架大体一致。据此对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进行判定:各潜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值均高于0.5,满足聚合效度标准;任意两个潜变量相关系数的平方值明显小于最小的平均提取方差值0523,满足区分效度。进一步使用LISREL 8.7软件对全部问卷做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3变量的均方差分别为2.56、2.52和2.18,其他各项指数均在标准范围内,表明研究假设框架有较好的构建效度。同时,统计分析显示本文所用数据也合乎信度检验标准(潜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大于0.7,且其组合信度大于0.6)。

3.变量关系检验

使用SPSS 16软件计算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4),结果显示7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24~0.542之间,满足标准要求(小于075),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也满足标准值要求(吴明隆,2003),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SPSS 16软件进行多元回归,估计强弱关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创业学习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见表5)。

回归结果显示:(1)强关系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弱关系对成长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2)强关系和弱关系都与创业学习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3)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与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假设3得到验证。(4)加入创业学习后,强关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不再显著,而创业学习的三个维度(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显著;弱关系与成长绩效的正向关系也不再显著,而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与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假设4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创业学习理论,分析创业者外部的社会关系与个体内在的创业学习对其创业绩效的影响,创新性地从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考察强、弱关系影响创业绩效的内在机制和途径,并采用对湖南省258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返乡农民工的强、弱关系均有利于其创业绩效的提升,但具体表现不同;农民工通过强关系获取的金融资本等资源有利于其创业财务绩效的提升,而通过弱关系获取的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等资源则有利于其创业成长绩效的提升。(2)创业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直接提升了创业绩效,而且可以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并提高其对社会资本的整合能力,进而在强弱关系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同时,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印证了单安标等(2014)关于创业学习存在多维非共变性的结论。基于上述结论,为提高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应强化社会关系构建意识,努力实现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从而增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获取能力。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受到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从外部强关系中获取与之相关的资源以提高其创业财务绩效;但返乡农民工的“地位劣势”使其强关系所获取的资源存在较强的同质性,如果长期不加以改变将阻碍其成长绩效,因此需要构建大规模的弱关系来扩张社会资本以获取异质性资源,从而保障新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所以,为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对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获取能力,一方面,政府要鼓励返乡农民工积极加入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以拓展强弱关系,并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如研讨会、行业协会等,同时也要为返乡农民工与外部的交流合作提供优质的基础保障和顺畅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农民工也需要提高社交能力,要利用以往的“业缘”关系保持和拓展自己的弱关系,多参加行业研讨会及行业协会活动,有意识地嵌入高层次的弱关系,并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实现强弱关系的叠加。

二是积极培养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学习能力,促进其人力资本增长,提高其创业能力。创业农民工作为企业组织者,不仅要注重外部关系的构建,还应当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人力资本。政府应积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与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增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工创业学习能力。作为创业者,农名工应增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努力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提升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

边燕杰.1998.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张文宏,译.国外社会学(2):50-65.

蔡莉,单安标,汤淑琴,高翔.2012.创业学习研究回顾与整合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5(34):1-8.

陈昭玖,胡雯.2016.人力资本、地缘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J].农业技术经济(1):37-47.

崔海兴,霍鹏,姚义堂,普蓂喆.2016.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古今农业(3):8-15.

房国忠,徐峥,马红玉.2014.基于时空维度的国内农民工创业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1):108-112.

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 [M] .上海:三联书店.

傅晋华.2015.农民工创业政策:回顾、评价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9):133-137.

黃洁,蔡根女,买忆媛.2010.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更具影响力:强连带还是弱连带[J].农业技术经济(4):28-35.

黄振华.2011.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8):36-39.

李丽群,胡明义,黄大星.2011.新生代农民工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3(39):581-583.

林南.2004.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美玉.2013.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5):62-70.

单标安,蔡莉,鲁喜凤,刘钊.2014.创业学习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J].科学学研究,32(12):1867-1875.

石智雷,杨云彦.2012.家庭禀赋、农民工回流与创业参与[J].经济管理,34(3):151-172.

苏丽锋,孟大虎.2013.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5):155-162.

孙红霞,孙梁,李美青.2010.农民创业研究前沿探析与我国转型时期研究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32(6):31-37.

汪三贵,刘湘琳,史识洁,应雄巍.2010.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12):4-10.

吴明隆.2003.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谢雅萍,黄美娇.2014.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J].科学学研究,32(3):39-49.

杨隽萍,唐鲁滨,于晓宇.2013.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J].管理评论,25(1):24-33.

余绍忠.2013.创业绩效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35(2):34-43.

张雷,雷雳,郭伯良.2005.多层线性模型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鑫,谢家智,张 明.2015.打工经历、社会资本与农民初创企业绩效[J].软科学,29(4):140-144.

张秀娥,张梦琪,王丽洋.2016.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9(6):10-17.

朱红根,解春艳.2012.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4):36-46.

朱红根,康兰媛.2013.农民工创业动机及对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5):59-66.

朱秀梅,费宇鹏.2010.关系特征、资源获取与初创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13(3):125-135.

庄晋财,芮正云. 2014.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对其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6):94-101.

ANTONICIC. 2001. 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6):429-451.

COVIN,SLEVIN. 1991. 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6(1):7-24.

GRANOVETTER. 1983. The strngth of weak ties: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ties: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J].Sociological Theory,,1(1):201-233.

KLINE,ROSENBEGR. 1986. An over view of innovation: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275-306.

LUMPKIN,LICHTENSTEIN. 2005.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recognition Groces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9(4):451-472.

POLITIS. 2005.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9(4): 399-424.

SLOTTE,COVIELLO. 2010.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on new work processes:A review and ways forword Entrepreneurship[J]. Theory and Pracyice,34(1):31-57.

YANG,GIFTS,FAVORS,BANQUETS. 1994. The ar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China[M].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Key word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 of migrant workers; strong ties; weak ties;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fiscal performance; growth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CLC number:F272.2;C912.8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4-8131(2017)03-0025-09

(編辑:朱德东;段文娟)

作者:郑山水

第4篇:切实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切实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助推遵

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继业书记赴遵义县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为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动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张继业于9月12日率调研组深入遵义县开展调研。

张继业书记一行在遵义县人社局刘文焰局长的陪同下,先后到由返乡农民工胡广芬任董事长的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房施工现场、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查看,实地掌握了有关情况,并与企业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在了解到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并已有10家企业入住、将实现2000—3000人就业,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刚成熟的提子产销两旺时,张继业书记对遵义县人社局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继业书记在调研中,不时与遵义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乡镇、基层人社中心的负责同志研讨和交换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张继业书记指出,由于农民工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非常有限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

难。对此,张继业书记要求人社部门,一是要认真贯彻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要求,积极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抓好;二是要及时开展调查统计,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三是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门槛,及时兑现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四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业就业;五是要积极开展探索,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荐、场租补贴、创业用地、规费减免、用工保障、创业服务等方面探索出台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奋力打破创业瓶颈,全力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梦想。

第5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

兹我乡(镇)村,村民,曾外出务工,现返乡创业,在经营,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条件。

特此证明

年月日

第6篇: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

玆有___ 乡镇(街道)______村______村民组村民____,性别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 于___年___月外出务工,于__年_月_日返乡。 现(拟,已)创办____________企业。

特此证明

乡镇(街道)人社中心

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

印章

印章 年

第7篇: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

基本情况介绍:

地点: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

年龄:38性别:男

经营业务:服装生意

详细情况:返乡创业前,在福建打工,主要是出海打渔,工资3000-4000元左右每月,妻子也在福建,工资1500-2500元每月,返乡原因有:

1.出海时间长,并且辛苦;

2.由于经济影响,出海次数减少,相对应的工资也减少;

3.打渔这工作危险性很大;

4.妻子怀孕,在外很不方便,加上曾经也做过服装生意,比较熟悉。

返乡后,就开始创业,首先,是看看环境,周围做生意的人,竞争等客方面等市场条件;其次,是募集资本,向自己家人借了点,加上自己的积存,资本够了;再者,是货源,在贵阳市西路进货,款式很多,主要是冲货,每样13元,最后,就是销售环节,地点是农村,主要以乡场为主。其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第一,没有属于自己的车,每次出行都很不方便,得等司机,别人有时去的地方和自己不一样,又得去寻找其他司机,浪费了很多时间,机会成本也大大增加;第二,乡场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天气不好,销售量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是贵州天气下雨就很冷,开始服装都是针对比较热的天气的,天气变了后就无人问津了;第三,农村消费档次比较低,如果同时卖两样或以上价格的服装,对比性很大,就会大大减少销量;第四,13元一样的产品是有限的,很多消费者首先追求的是价格,其次是质量,但质量好点的,成本也会很高。在进货时,作为一个经济人,往往都会选择成本低的,那样收益相对较高点。第五,个人因素比较多,遇到亲朋好友办酒,又得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生小孩,也得去照顾。

慢慢地,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货批量也越来越大,不过基本上都是根据销售情况来给定货量,经济利润也越来越好,有时一天能赚到近700左右,一个月下来纯利润差不多能达到4000元。后来,为了方便起见,买了辆属于自己的车,自己可以随时进城进货,在补充货源这点,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会偶尔休息休息,一个星期,一般会花四五天时间赶场,一天进货,一两天休息。

经验教训:要想有很大的经济利润,必须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以实现层次化经营,比如说:可以卖13元一样,19元一样,39元一样的,慢慢做大做强,如果可以,多角化经营也是不错的选择。要对消费者进行分别,不同的消费者群的消费需求不一样,偏好也不一样,不同年龄的消费需求也不一样,就得实现区别经营。针对于不同地区,销售策略也不一样,虽然同是13元价格产品,但每个地区人口结构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另外,资金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周转资金一定要到位。如果可以,可以去做相应的市场调研,在销售策略也应该讲究,还有一定在塑造相应的人脉关系,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最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坚持。

第8篇: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

兹有我镇(乡、街道办事处)村组号村民,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于年月日在务工,由于(原因)于年月日返乡,在(经营地址)创办(企业名称),销售/生产.经营,经调查,情况属实。

劳动保障服务站

年月日

第9篇: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大全)

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

玆有___ 乡镇(街道)______村______村民组村民____,性别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 于___年___月外出务工,于__年_月_日返乡。 现(拟,已)创办____________企业。

特此证明

乡镇(街道)人社中心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

印章印章

年月日年月日

上一篇: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市场销售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