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日渐提升,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质量,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各位家长的关注。因此,注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培养,要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探究。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1:

高职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想①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重要一项。艺术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艺术基础,还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两个文件,对高职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构想。包括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几个环节。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一)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是指学生既要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又要拥有一项专长。首先,要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使学生达到《专业标准》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专业标准》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兒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要求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一门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选择一项特长作为重点培养。

(二)师德为先

在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师德是第一位的。只有发自内心爱孩子、喜欢孩子才能从事这项职业,否则成绩再优秀、技能再强也不能从事这项工作。正如《专业标准》中提出的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课程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相应的行为。这都体现出师德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良好的师德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学校教育任何时候都应该放在首位。

(三)突出实践

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并将其付诸实践。《专业标准》中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力求做到“教学做”合一。

二、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诸因素中具有统摄作用。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以《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及培养过程中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即符合《专业标准》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同时还要具备一项专长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就业方向则是幼儿园教师(艺术类教师)、早教机构教师(艺术类教师)及培训机构教师(艺术类教师)。

三、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因此,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涵盖的领域、核心课程的确定、总学时的多少、实践课程的比例等都要围绕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其中《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前教育的课程应包含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六个学习领域。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文化素养的通识课比重大,学生的教育理论扎实,但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书本知识的巨人,幼儿园行动的矮子”[1]。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实践。比如学前卫生与保健这门课程,则可以根据幼儿各个系统的特点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相联系展开教学,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强调了要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这就可以围绕幼儿园午睡的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技能课程则可以增加幼儿园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可以唱什么样的歌曲。在艺术特长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艺术能力并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能力。”[2]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四、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学时分配

对高职艺术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学时安排为第一年学习通识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及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在第一学年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为特长,重新分方向划分班级。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特长科目的课时,相对减少其他科目课时。另外,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利用微课或观看公开课视频的方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课后通过安排琴点、舞蹈房练舞等方式来增强艺术技能的掌握与熟练。

《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实践要达到18周。对教学实践的18个见习周可以分配在每个学年,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专业的特点并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2]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

作者:张娜娜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2:

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日渐提升,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质量,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各位家长的关注。因此,注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培养,要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探究。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下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索当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对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

引言

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中提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打造,需要从从业教师队伍的队伍素养提升,能够以与时俱进的专业授课水平,为教育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在专业型的人才培养方面,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代替守旧的教学思维,能够构建课本知识学习与实践幼教能力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幼教事业培养新一代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优质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求

这个社会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变化。当前对教育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这些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还需要求这些从业人员能够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可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自己优秀的工作从业水平,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传输自己的价值。

(二)有利于满足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是幼儿行为与习惯奠基的黄金时期,对于幼儿三年的发展,有着至关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决定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重视人才培育,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采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以应用型的技能作为培养目标。看重对学生的上岗能力训练,可以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中,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奠定学习基础。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型人才的策略

(一)合理优化教学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为主,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能够按照以行业的需求出发,以专业融入学习的方式,通过强化实训的突出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为中心,通过完善以实践为重心,理论为辅的课程计划,在开展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可以通过观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研究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目前在高职的院校内,教师对于学生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以单一的文化课程为主,缺乏双师型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课程优化方面,可以选择采取双师型的教学模式,以打造良好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构建为主,借助以赛促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等能力培养为主,来提高学生的实用性技能,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尤其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即将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體系,可以更多地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三)不断完善考核的制度

目前很多高职的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精力,都放在了教研以及教学课程的开展方面。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重视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依然面对学习活动会有一些不足的存在,比如说,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会有一些无力感,难以停下来深度的研究教学活动,或者是从教学活动中进行调整。

因此,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在学校内,对教师增设一定的考核制度,让教师在心理上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可以因内在的驱动力,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可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可以在教学中制定出一些方法与步骤,将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调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考评,以教师听课、学生打分,意见反馈、说课比赛等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体系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的转化,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

(四)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目前,从幼儿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不一定会对当前的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充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在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教研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对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良好的合作制度的建立,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教育行业的资讯,可以满足学生对真实工作场景与问题的渴求。

当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可以在教学前期与相关的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教育制度,通过沟通问题,发现问题,引入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索。除了这个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园的教师,前来学校之内进行授课,缩短学生与工作之间的问题,进行授课。

例如,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邀请幼儿园的授课教师、保育师、管理人员将其带入的课堂,为学生讲述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老师存在的要求,可以具体地从某一方面展开探索,例如可以从“幼儿传统语言文学和阅读融合”这一方面和学生们展开探索,和学生们一起探索如何开好开展好这一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案例融入中体验到学习与实践的差别,能够在学校阶段增强工作经验的积累。

结束语

上述,所探索的就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过程中,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施策略,下文做具体的探析。

参考文献

[1] 金凤.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知识文库, 2018(4).

[2] 刘晓. 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 学周刊, 2016.

作者:金咏怡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核心理念为指引,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以及办学实际,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京北特色的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8.073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吸引了许多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北京市目前有学前教育高职招生学校12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后简称“京北学前”)于2011年创立。作为北京市较早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之一,京北职院一直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发展,目前是教育部备案的师范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幼教人才,为怀柔区及北京市输送了大批优秀幼儿教师。京北学前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的核心理念为指引,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明确专业定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京北特色的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 梳理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定位

(1)立德树人,师德为先,培养“四有”好教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保教能力,能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项目教学,学用结合,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幼儿教师。课程建设要摆脱学科思维,以幼儿园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开展项目教学,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立足区域,园校合作,助力发展,培养能够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人才培养立足于区域要求,根据怀柔区及北京市各幼教机构的需求,建立并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开拓园校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园校双方的资源,实现校内与校外相融合,切合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

3 建立年度调研更新机制,联动“五横三纵”专业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坚持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学院与多家幼儿园、高校合作成立了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紧紧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的核心理念,構建了“五横三纵”专业课程体系。“五横”是指专业课程群按照性质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五大类型课程;“三纵”体现同一类课程群内容的逻辑递进关系,按知识逻辑体系呈“知识—技能—素养”纵向递进,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心理规律。在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幼儿园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岗位需求、课证融合、以赛促学、专业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同时融入多方位、人本位的思想,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和专业技能大赛要求,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相对接,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京北学前专业建立了年度调研更新机制,每年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研,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流程详见图1。

4 基于OBE的理念,反向设计课程标准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OBE在1981年由Spady率先提出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经过此后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京北学前专业课程标准的设计过程从目标到内容到手段,采用反向设计方式,各组成部分环环相扣、内在关联、逐一支撑,充分体现OBE的理念。具体而言,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首都及幼教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因地因时地制定课程目标。在不断形成、优化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以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为基本依托,以专业知识为主干,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形成完整的交叉型的知识技能体系。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精心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核心是幼儿发展知识和相关的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尤其关注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保教实践能力、可持续反思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最后,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围绕学生的学习产出,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环境和平台,并设计各类丰富的学习引导和评价机制。

5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学生学业评价理念,基于教学改革过程中对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的综合评价,结合现场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任务、项目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具体学业评价改革措施如下:

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除了常规的书面考试,作业、面试、表演、演讲、汇报、操作、作品等都是具体课程中的评价内容。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评价过程更合理、更有效、更客观。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价,学生参与互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校外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评价能够完善评价内容。③评价标准的量化和详细化。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化的评价标准可以避免教师评价的随意性,每一门课程都设定了详细的整体考核标准和具体的项目考核标准。

6 嵌入区域幼教事业、建立政府—学校—托幼机构共育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发展需要,从“产”“学”“研”三个维度嵌入区域幼教事业。在区政府牵头下,学前专业与区内多家幼儿园进行合作,接纳学生实习、幼儿园老师进校讲课、学前专业毕业生优先选择区内幼儿园就业,做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科研方面,与幼儿园特级教师合作,以赵兰香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为区内幼儿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科研支持。

7 结合专业实际,构建高职学前专业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以打扫幼儿园环境、照管幼儿等体力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保育工作存有偏见,影响学前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意见》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前专业实际,构建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三位一体的高职学前专业劳动教育体系。

在生活劳动教育方面,与家长联动,要求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在校生活期间,要求学生做好宿舍内务整理、班级实训室等学习环境打扫工作;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开设《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进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生产实习等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在服务性劳动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山区支教、长城马拉松等志愿服务工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京北学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78%,超过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专升本考试通过率达到96%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8%,学生扎实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展现了专业良好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当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新时期疫情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课程资源、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和评价手段仍需进一步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视域[J].教育探索,2016(1).

[2]丁金霞,蒋俊华.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5(1).

[3]岳玉阁,陆开悟.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334模式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4]夏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9(6).

[5]梁志芳.基于OBE的高職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研究——以《语言服务项目管理与实践》为例[J].海外英语,2019(1).

[6]李艳丽.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交际,2019(20).

[7]陈彩燕,肖建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的课程理念解读与贯彻[J].高教探索,2013(4).

[作者简介]胡艳荣(1982—),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管理。

作者:胡艳荣

上一篇:关于学校后勤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