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会计教学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所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职教学会计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教学会计教学论文 篇1:

新时期下优化中职教学会计教学模式的措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平台与载体,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完善与否。新时期下,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科学探究愈加重视,中职学校广泛扩招,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就会计教学来说,理论知识繁多且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就新时期下优化中职教学会计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概念、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此,中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越来越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1.学生厌学情况突出

中职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其招生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少部分学生甚至初中学历都未达到。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厌学情况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均较差,但因为是未成年人,跨入社会工作各方面都不成熟,来到中职学校就是想“混”个文凭,并不是真心想学一技之长,选择专业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厌学情绪从义务教育阶段延续到中职教育阶段。另一方面则是会计教学专业性强,内容多且较为复杂,理论知识理解难度不易,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也要与最新会计准则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以及较强的理解能力。学生觉得会计课程与传统的文化课课程差异较大,掌握不了好的学习方法,疑惑较多,如果学不好就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有厌学情绪。

2.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当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陈旧,很多学校与老师忽视实践教学,老师纸上谈兵,学生又怎么能学到真正的技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的学校仅仅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目标,而不安排会计模拟实训,以致学生忙于应付课程作业与会计证考试,严重缺乏实作能力。

二、会计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面向基层企业单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特点,针对性地实施相关知识的传播与教授。

1.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最主要的特色即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任务的变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传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课后实践、完成课后作业。而翻转教学使得课前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与必然,使教学脱离于传统教师框架以及固定黑板的教学场景,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地点的自由性。

当然,这种条件的前提在于课前教师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在课前可以充分整合教学信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制作方便学生观看与学习的学习视频。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视频长度总体应在20~30分钟,但视频内容应该主要集中于教学重点,从中摘取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填写支票等学习兴趣点。

2.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研学后教,就是先研究学习再由老师教导,关键在于学生自我研究学习的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自我研讨学习主要分为自我探究与小组活动双重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研讨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活跃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是研学后教活动的中心。它与翻转课堂模式的区别在于,学生任务的放置。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分组竞争比赛、模拟活动等的应用更适应学生的现实情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财务主管、出纳员、财务总监、会计员等参与课题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传递。

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即强调人们团结协作,通过交流沟通共同学习进步的重要性。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填鸭式教学的听众,而需要通过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群组等各种方式获取以及理解知识。学习小组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形成帮扶机制,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在电算实验室、模拟实验室训练,掌握各类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彼此学习。

4.实践型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应建立多层次、宽范围、联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和体现虚拟职业情景的仿真性、任务型的校内综合实训室,以便于满足教学一体化模式的要求。会计综合实训室实训系统包括七个实训平台:手工会计实训平台、电算化会计实训平台、出纳实训平台、银税企实训平台、会税审实训平台、珠算实训平台以及ERP沙盘实训室。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比赛、课外活动,创造每个学生都苦练会计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相近的环境中体会会计的真谛。中职学校的实训课程时间是不连续的,因此学校与教师方面可以沟通交涉,将一个学期的所有实训课程集中为连续的两到三个星期,使学生能够在较长时间段综合进行实训实践。深度建设几家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区域集中、企业分散等形式,以满足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通过多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又能提高会计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适合所授学生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高效、活跃、有趣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共同结合,使其在学校学习中获得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才实干。

参考文献:

[1]张慧英.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

[2]郑静嫦.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菊春燕,孟梅,李松.青年教师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

编辑 薄跃华

作者:关明英

中职教学会计教学论文 篇2:

管理会计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再设计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所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管理会计作为其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在修此课程之前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并不理想,其教学成果也并不显著,往往理论教学超过了实践环节,对于市场动态以及企业需求的研究不足,因此培养的人才往往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本文将基于传统管理会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索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再设计的思路,从而提出管理会计应用性教学体系再设计的改进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已经对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人才配置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传统的经营方式以及会计核算方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会阻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会计人才的输出站,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人才的质量,因此,为了适应市场需要,高职院校应当在不断完善其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一、传统管理会计教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一直呈上升状态,但是真正选择会计行业就业的却不占多数,并且高质量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会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状况主要源于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单向输出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角”,自己在讲台上进行自己的“表演”,有些教师仅仅是平铺直叙地将会计工作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讲述,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很好地引导,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自主探究能力,其会计学习思维也受到了限制。

其次,教师选取的案例缺乏实用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不适用。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选取的案例往往比较前沿,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具有研究性,相反,有部分教师选取的案例时效性较差,往往参考某些教科书,不具有真实性,使得学生无法对会计知识产生真实感受。

最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没有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慕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使得大量课堂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效率低下;课程的考核方式同样比较单一,通常是利用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并没有实际技能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向数字信息经济转化,在数字信息化经济的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能力培养愈发展现出其必要性。

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人才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程度要低于其账目处理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功底较差,管理会计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一些学校对此课程地位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将其作为选修或者删除。但是,从就业趋势上来看,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而且对于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高职院校对于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更加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社会角色,更好地完成企业工作。

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再设计的思路

随着全国高校改革的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高校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体系应当结合时代标准进行再度设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实际岗位需要为依据,对人才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一)明确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关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目标是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的现象发生。因此,课程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设置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改培养计划,最终是学生的培养计划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二)合理规划管理会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而管理会计的课程精髓在于实践教学。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是基础,而会计实务的学习应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务分析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课程中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这样的课程分布能够让学生培养较强的实操能力,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属于一门偏向实践的课程,而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的讲解,由于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学生在课上时间无法完全消化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无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创新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利用校内的设备资源进行知识讲解,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启发,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地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进而完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

四、管理会计应用性教学体系再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改革的第一步,面对信息化时代为企业财务带来的挑战,学校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也应当发生变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平淡化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就业危机意识,若是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极有可能培养出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使得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

在管理會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教学方法,对于会计教学,最为有效的是“案例教学法”,但是关于案例的选择要与时俱进,又要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案例,案例的选取要根据适用性、有针对性的原则,在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具体企业的案例进行课程讲解。关于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学生课下对于会计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时间,课下做好资料的分发工作,并安排好课上需要讲述的内容和学生需要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效讨论,并做出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结合案例更好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另外,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技术逐步引入到高职教学课堂中,管理会计在一些方面来说具有资源管理的性质,因此ERP模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情况,并且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企业的虚拟生产过程,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将财务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更好地与会计实务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企业的运营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

(三)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混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或者慕课教学,实现对传统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补充,从而为课上争取更多的师生互动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进行理论的学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课下进行技能训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断将自己锻炼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新形势背景下,大部分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企业中会计核算型人才较多,而管理型人才比较短缺,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的实践能力。若想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改进管理会计教学体系中的再设计过程,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对会计教学方式加以创新,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地位,从而为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时代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贾雯

中职教学会计教学论文 篇3:

财务会计案例在高职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着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会计业务的挑战,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高校会计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为解决当前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本文结合具体的会计教学实践,对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授知识零散、教学效果具有随机性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会计 高职 教学

一、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的弊端:首先,传统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协作性不足;学生在被动的"吸收"过程中也压力重重,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能动性。其次,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兴致不高。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而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 这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而另一方面,学生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尽管学生已经意识到在学习期间的实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也会积极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积极寻求接触实践的机会,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很难真正找到与财务会计专业十分对口的实习工作。最后,教学注重应试,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很多与会计专业有关联的资格证书普遍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因此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成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造成了学生很强的"应试心理"。学生的应试需求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与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的《会计》指导教材内容十分相仿。 这种应试心理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功利的学习,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容易造成学生将学习重点仅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的内容, 而对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其灵活变通的应用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倡导的理念,强调翻转课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案例资料的阅读,相关联资料和知识的搜索,对其中涉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及参与小组中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从这一点上讲,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自身独有的优势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 会计教材和相关的练习题往往都是与相关联业务的知识点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而与其他业务则很少相关联, 这实际上是将现实中复杂业务简单化。 学生对这样的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往往仅能够掌握与之正对应的知识点, 而很难了解到相关知识点在现实业务中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 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相比,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多来自于实务,或者根据实务编写,案例更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能帮助学生了解、关注目前较为热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二、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诸多优点,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非是萬能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知识传授上的零散性案例教学的特点, 决定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 财务会计这门学科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琐碎繁多, 但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总体的掌握。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与案例素材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在广度方面往往要受到案例内容的限制。 比如在针对企业现金控制及相关业务账务处理的案例中, 不可能全面地将与现金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在一个案例中, 如企业业务往来的结算方式可能仅仅会涉及到其中一种或几种银行结算方式,但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的银行结算方式。

(二)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的随机性。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收集(编写)案例资料,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体交流。无论是哪一个步骤,都需要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笔者曾亲自参与过案例教学的过程, 尽管作为教师参与了每个组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旁听和指导了小组的案例讨论和小组在全班上的汇报,但这些学习认知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通过分组来进行的。由于每个组中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 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效果也随着不同的组别而不同。比如,某个小组对分配的案例分析的非常深入, 小组讨论时各个组员参与热情也很高,那么该小组通过案例获取的知识相对较多,案例分析在该小组的实施效果较好。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会指定一位组员代表该组在班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交流结果的陈述,那么,陈述成员的逻辑思维和叙述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到全班学生对该案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管增加了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全班总体的学习效果又很容易受到某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述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和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综合前文财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是"零基础"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无法对学生开展的。因此,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还必须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之后,再开展案例教学。这一前提条件决定了案例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开展案例教学,使之相辅相承,最大可能的让学生接触到实践性教学,尽早适应真实的经济业务。

参考文献:

[ 1 ]常颖,陈立群 . 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积分问题. 会计研究,2000 ,( 8 ) .

[ 2]张维宾,李氟 . 对开发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4 ,( 1 ) .

作者:刘倩 何小松

上一篇:入职申请报告下一篇:高中生学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