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实践的平台,为临床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1:

面向城乡社区医学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面向城乡社区 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改革

课 题:课题系河北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GJJG037。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国家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基层医疗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自2013年以来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现将学校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如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按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需要,新的培养目标应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培养能在城乡社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综合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实用特色,着重加强“三种意识”“三种能力”“三项技能”的培养。“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三种能力”即健康教育能力、预防保健能力和卫生管理能力;“三项技能”即基本诊疗技术、基本护理技术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中,把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后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对基础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农村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中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增设了适合工作实际的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城乡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等课程;增加中医学概论和预防医学学时,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增设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等实践课程,以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学等课程,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

二、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专科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以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基础课理论教学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和专业课的需要,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关系的内容,整合、重组课程;实验课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则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突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践能力,强调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增加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如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快速末梢血糖测定、常见病的X线片拍摄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1+2模式。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问题或病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演示法、模拟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让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见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区卫生实践,熟悉城乡社区卫生环境和城乡社区医生的工作程序。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医疗卫生调研、健康咨询宣教,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三学年专业课教学以工作描述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以患者来院诊疗的临床场景或病案分析方式导入授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仿真医院场景中,模拟临床医疗工作岗位,以“准医生”的角色与患者沟通,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案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制订治疗方案。临床课以附属医院为基地进行临床现场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学校丰富的实验、实训资源,加强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引进了标准化病人技术,强化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操作练习。顶岗实习除在医院学习外,必须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习两周,了解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学习城乡社区常见医疗问题的处理技巧,训练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的各种能力,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在城乡社区胜任工作。

四、改革教学评价系统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为此制定出符合城乡社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核方案及考核评分标准。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大纲、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大纲为导向,设计考核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理论考核内容加大了临床思维题和辨析题的比例,以突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内容则加大了基本技能操作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删除以往验证性实验、实训的考核,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式分知识考核和实践考核。知识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各占50%比例)来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到课率、平时作业、实践技能操作等;终结性考核采用笔试进行。实践考核单列,并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毕业考试总成绩。成绩不合格者补考或重修。

五、改革成效

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学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对2013级740名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过的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满意率为98%;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满意率为100%;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满意率为97%。经教学管理部门统计,学生各课程知识考核成绩及格率均达95%以上(以往各课程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均在80%左右),实践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98%以上。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调查,认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看,由于医学教育的目标同卫生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为城乡社区培养更多实用型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卢东民,张 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赵锡荣,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涂明华,夏修龙.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3).

(作者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申社林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2:

模拟医学教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实践的平台, 为临床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模拟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效果

【分类号】G642.0;R4-4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没有临床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与完善, 病人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医疗与技能教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形势下,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各种仿真模型,用模拟技术创设出临床场景和仿真患者,以代替真实情景来进行实践教学。

1 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

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1]。同时,它也是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路径。

1.1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限制

不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仍旧沿袭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实验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而且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创新型、综合型实验较少。由于实验室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不少实验以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基础医学实验是与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不计算学分,难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医患矛盾的影响

199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大大加强,但又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又加上舆论导向的作用,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只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对自己实施诊治,对实习医生进行的诊疗活动很难认可和配合。这就使得临床技能训练资源相对不足,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2] 。

2 国内外医学模拟的发展概况

早在16世纪就有人使用人体模型来教授接生的技巧,以减少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现代医学从最早的用粘土和石头来制作简单的模型发展到现代高科技的模拟人,其中产生过无数种模拟教具。医学生用青蕉皮和猪大肠进行缝合打结练习,在进行胸腔穿刺、腰部穿刺、腹部穿刺和骨穿刺时,学生会互相对比寻找位置来进行模拟练习,他们也会相互间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问诊练习、扮演患者练习查体等,这些无不是模拟教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尝试。“模拟”进入快速发展期以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METI)为例,该公司自1997 年研制出具有“生理驱动功能 ”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超级综合模拟人(HPS)开始,随着更高级的虚拟触觉感知技术和力反馈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出更新更高技术的产品(见附表),足见医学模拟技术发展之快[3]。到目前为止,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全面启动了医学模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集中在基础技能实验室,如临床技能中心、基础护理实验室等,虽然目前有很多知名院校都建立了模拟中心,但许多都不是很成熟。

3 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优势

3.1高仿真性

新一代高端模拟人具备生理型驱动的功能,可以提供和动物一样甚至更好的生理和代谢反应,可以模拟各种病人和临床情况,可以真实的采用临床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和操作训练,具有逼真的肌体构造,学生可以对其训练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情景,令学生如同面临真实的诊疗过程。

3.2无风险性

模拟临床教学对学生和患者都不会产生风险,也不会与任何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同时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从未见到的病例,错误的治疗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以暴露出操作错误并及时改正,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3.3可控制性

模拟教学设备可以提供不同情况下的学生培养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实践,比如可用于临床外科学习、临床麻醉学习、护理急救学习等。同时模拟教学设备还可以根据老师或者学生的需要去停止、减缓和重新操作某一培训项目, 和真实的临床场景相比具有可控制性。

4 医学模拟教育在我院临床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院以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同时也为了实现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800平米的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实验室,购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全无线遥控模拟人、胸部引流模拟器、全身体格检查模拟等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可开展包括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皮肤等多个实验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我院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要求,大幅度地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反复练习及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机会。我们本着“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4],为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广,杨大鹏.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8):16-18

[2]韩力军,张伯礼,周桂桐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2-94

[3]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6): 413~415

[4]闫晓.医学教学装备的“小康”标准—现代医学模拟中心[J].中国医学装备,2005,(1):59

作者簡介:张祎捷(1968—),女,河南民权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和临床医学教学研究。

郭聪丛(198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研究

作者:张祎捷 郭聪丛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3:

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医学教学情况的调研与改进研究

[摘 要] 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医学留学生(110人)为对象,对临床医学教学状况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7.3%)。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临床医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针对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教学改革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留学生;临床医学教学;调研

[作者简介] 刘 婷(1982—),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学及相关网络资源应用与管理;石志红(通信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医学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在我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医学留学生教育已经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可,教学规模逐步扩大。然而,医学留学生中仍可见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明显。为此,我校临床医学系教师针对2011级医学留学生进行了关于临床医学教学的不记名调查问卷,以期发现问题,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留学生110人,其中男生78人,女生32人。

(二)方法

为提高留学生对于问卷回答的配合程度,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内容简短、易理解,共设计3项是非题及1项开放式问题:①您毕业后是否会以医生为职业;②您认为我校临床医学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③您是否认为自学比上临床医学见习小课更有用;④您对于临床医学教学的建议。问卷结束后立即回收并进行统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7.3%)。

二、结果

1.是非问题。受调研学生中有103人(96.3%)毕业后将选择医生作为职业,而有2人(1.9%)不会当医生,还有2人(1.9%)不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有105人(98.1%)认为临床医学的课程设置合理,仅有2人(1.9%)认为课程设置欠合理;在问卷中,有多达19人(17.8%)认为自学比进行临床医学见习课学习更有收获,有81人(75.7%)认为见习课比自学更有帮助,有3人(2.8%)表示不清楚,同時有4人(3.7%)认为二者同样重要。

2.学生对临床医学教学的建议。学生对临床医学教学的建议见表1。

三、讨论

我国医学留学生多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英语发音常带有浓重口音,对教师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同时,来华留学生在本国接受的多是西式教育,很难接受“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非常重视教学互动。因此,教师若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吸引学生,加之语言和文化鸿沟,不难理解为何有多达17.8%的留学生认为自学比进行临床医学见习更有收获。调查中,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多集中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英语水平、增加病例讨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为此,我们向各任课教师反馈了问卷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整改。

1.提高教师英文水平。继续进行坚持多年的英文试讲比赛,邀请教学督导专家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打分,试讲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留学生教学工作。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支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国外研修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通过电子邮箱或微信等方式进行答疑,并与留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不但有利于锻炼青年教师的英文会话能力,并且能够拉近与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2.增加课堂互动及视频教学内容。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与老师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融会贯通。提高视频教学内容所占比重,比如将抽象、复杂、单调的病理生理等内容,通过提纲挈领、生动形象的小视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忆起相关基础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充分利用了上课时间,并且能够避免教师因为生僻词句表述欠缺而影响课堂效果,很受学生们欢迎。

3.随机课堂小测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教师和部分学生也比较欢迎随机课堂小测验。通过随堂小测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回忆和思考的过程,并且监督、鞭策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达到复习的效果。由于小测验的结果将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占一定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

4.增加见习小课病例数。病例教学在临床见习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在见习小课教学过程中随时分享典型病例或临床经验,将枯燥的回顾理论大课变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并在病例学习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像福尔摩斯一样享受着揭晓谜底的乐趣,再通过讨论后的病例小结与课堂知识前后呼应,加强记忆。临床见习课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学生对真实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尤为重要。见习课带教老师需要提前到病房筛选符合诊断的患者,必要时让病房主管医师带领见习课教师与患者充分沟通,打消患者对于留学生的顾虑与偏见,以便增加见习患者数量,保证4~5人见习1名患者,争取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典型病例。

5.师生角色扮演。针对留学生与患者语言不通的问题,除了教师在留学生下病房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角色外,部分青年教师在临床医学临床见习课上增加了“角色模拟”环节,即老师扮演为患者,由学生进行系统问诊,充分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鉴别病史等信息后,再到实际患者身上进行查体,然后带着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返回见习教室,进行归纳、分析、分组讨论,得出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这样避免了学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障碍,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分析能力和对疾病的理解更加形象,很受学生欢迎。

四、结语

本研究首次从医学留学生角度探寻了留学生对临床医学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了深度分析,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校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随后的整改过程中,教师们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教学改革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研究未能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加以探讨,也没有通过对比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反馈等方式客观评估改进效果,这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振国,唐其柱.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技能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11):37.

[2]潘希丁,唐慕菲.來华医学留学生教学培养的思考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9,(2):23.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research

作者:刘婷 李洋 杨岚 张明 石志红

上一篇:公司员工培训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班主任个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