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方案范文2,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方案1

为贯彻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文件精神,落实《省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统筹教育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动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全面总结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果,查找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质量。根据检查要求,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程度调查等四个方面工作,切实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水平,2014年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力争下阶段高标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实现义务教育发展高位优质均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3月—4月)

1.成立工作机构,制发工作方案。成立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印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等;督促指导乡镇、区级有关部门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措施。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并安排部署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层层落实目标任务。4月下旬,创建办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情况,了解掌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出台相关措施等情况。

3.抓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迎接国家、省督导检查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营造创建的浓烈氛围。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4年4月—5月)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照本单位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职责任务进行自查,总结本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并认真落实整改。自查工作于2014年4月2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于2014年5月1日前完成。

(三)接受检查阶段(2014年5月—8月)

1.2014年5月15日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检查要求,完成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资料准备工作。

2.2014年5月20日前,全面完成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国家督导检查材料准备。汇总相关资料,整理完善各项迎检档案资料、报表,完成相关文件资料编辑工作。形成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完成专题片、展板、资料汇编、论文集制作。

3.市级复核。市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面复核。认真梳理市复核中指出的主要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区教育局做好跟踪指导,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整改工作。

4.查漏补缺,重点督查。

5.安排落实各项迎检工作,接受省、国家督导检查。

(四)工作总结阶段(2014年8月—10月)

1.根据市、省、国家督导检查后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进行整改,向市、省教育督导团提交整改报告。

2.召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大会,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按期推进自查整改和巩固提高工作,要建立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确保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达标。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迎检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总结经验,做好汇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主要职责任务,认真总结2012年以来本单位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并于2014年5月20日前将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汇报材料交创建办。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宣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使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

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方案2

为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发〔20*〕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甬政发〔20*〕56号)精神,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现就我区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全区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责任明确、经费统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

1.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对符合条件的在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标准的杂费。

(二)做好公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1.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拥有《残疾证》的本区户籍学生,免交课本费、作业本费;对少数民族学生免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上述所需补助资金由区财政承担。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学校给予酌情减免。

2.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残疾证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午餐,每餐补助标准3元,每月66元,每年以10个月计算。

(三)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足额到位。

确保公办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小学生均600元/年、初中生均800元/年)足额到位。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财力增长及教育收费政策调整等因素,适时调整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使中小学公用经费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小学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中小学经费支出管理按照《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字〔20*〕84号)执行。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及地方财力等因素,按年度测定并安排我区校舍维修改造计划,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

(五)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我区公办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区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六)明确义务教育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按标准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除了上述规定收费项目以外,学校一律不得收取春(秋)游活动费、国防教育(军训)费、爱国主义影剧费、困难班费、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费等代办收费和存车费、热(蒸)饭费、饮水费等服务性收费,相应的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三、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在区教育局设办公室。区教育局、区财政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二)强化经费管理。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和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各项收支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不准挪用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资金发放教师津补贴。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区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切实提高中小学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中小学教科书种类、数量和价格,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上一篇:草原全民灭黄鼠方案下一篇:乡镇创卫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