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米下锅

2023-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无米下锅

海鑫钢铁资金困局:6座高炉“无米下锅”

在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 (以下简称海鑫钢铁或海鑫)600万吨的产能并不突出。但3月以来,海鑫钢铁贷款违约事件引发业界持续关注。对于真实的财务状况,外界一直在猜测,海鑫却一直未作回应。不过,因资金紧张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然浮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海鑫钢铁的原料进口数据,在今年

1、2月份曾连续为零。而自3月18日起,因“无米下锅”6座高炉已全面停产。在一位海鑫中层看来,“为什么停,其实也是跟银行谈的一个筹码,反正现在不景气,正好要跟银行谈判。”

海鑫钢铁所在的闻喜县银监办人士透露,海鑫的负债情况,对这家企业虽不足以产生致命伤,但有一家银行把贷款抽了,造成公司资金流动出现问题。记者从闻喜县多个部门获悉,目前政府已派多个部门人士到海鑫钢铁值守,政府方面正着手解决海鑫钢铁当前困局。有政府人士透露,海鑫对当地的财政贡献最高时曾达70%~80%,该企业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闻喜县所属的运城市乃至山西省政府层面出面。

6座高炉皆停产

老崔2006年就来到海鑫钢铁,工种是烧结,如今已是第9个年头。在他的记忆里,当下的困境,海鑫之前从未遇到过。老崔与绝大多数工友一样,纵然之前早有预期,但当低谷到来时,大家还是不知所措。

3月18日,参加完调度会的烧结厂领导向数百名工友告知,5号高炉将正式停产。此前,海鑫的6座高炉中,只有5号高炉仍正常生产。

此前,海鑫钢铁的6号高炉进行检修,并计划于3月中旬恢复正常生产,预计影响铁水量约在0.4万吨/天。3月10日,6号高炉生产没有恢复,还有3个高炉正在休风中,影响铁水量约在0.57万吨/天,结束时间不确定。

据老崔回忆,在那天的调度会中,对于停产的期限,领导原话是“停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再说”。对于高炉停产原因,老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有米,饭怎么做,何况缺的还是铁矿石。”3月22日,在临近炼钢三厂的原料厂,值班调度员告诉记者,自3月15日以来,原料厂就没有再新进铁矿石,现在只有少量高炉返料。在炼钢环节中,铁矿石出原料厂的下一站,即是烧结厂。在有600万吨炼钢产能的海鑫,烧结厂分新烧结与老烧结。

指着厂区东南角的一个高炉,上述调度员称,在一年多前那座炉就已停产。自3月19日,坚持到最后的5号炉亦开始停产。

前两月无铁矿石采购

一位不愿具名的钢厂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钢厂而言,高炉关闭是下策,成本颇高。一钢厂老板称,关闭一座高炉,成本高达上千万元。3月22日,海鑫钢铁能源管控中心一位负责人称,现在海鑫的辅助设施运行还算正常,因为一旦停掉,涉及炉型报废之类,高炉停了,补充进料后一点火马上就着了。

FT中文网在相关报道中提及,必和必拓在大约18个月前切断了对该公司的铁矿石供应。此外,闻喜县经贸局人士向记者表示,从海关反馈的数据来看,闻喜县今年前两月的进口数据为零,原因在于作为山西省第二大钢厂的海鑫钢铁

1、2月份没有采购铁矿石。

在一位山西省内钢铁行业人士看来,高炉之所以停产,反映海鑫在资金周转上出现了问题,源头的铁矿石购入必然受到影响。

对于今年的进口任务,上述经贸局人士甚是担忧,“如果4月份海鑫仍不复产,今年闻喜县的进口任务很难完成,不仅是运城市,山西省甚至都受影响。”海鑫“传闻”引发恐慌

3月19日,已过七旬的老赵再次住进了海鑫集团大厦对面的一家商务宾馆。在这家海鑫老板亲戚所开的宾馆里,住了不少和老赵一样来讨债的客人。不过,据老赵说,成功讨到债的是少数。

3月7日,铁矿石、煤炭和焦炭期货,黑色金属产业链上的三大品种齐齐跌停,业内人士分析,当天市场关于 “山西某钢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江苏钢厂收到银行口头通知称信贷将缩减20%”的传闻,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

针对“山西某钢厂”到底是哪家,山西业内早已形成共识,指的就是位于山西运城的海鑫钢厂。海鑫的不少协议户因收不到货产生了恐慌情绪,有媒体报道称,海鑫钢铁未能偿还逾期银行贷款。

老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面传海鑫资金链断裂,对于钢厂这是致命的,停产无异于把海鑫推进恶性循环。

在谈到一季度钢厂运营情况时,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特别强调,“尤其是一直销售比较好的线材螺纹钢,库存增加更多,使生产长材的民营企业感到寒冬来临。”

作为山西省内最大民营钢厂,海鑫钢铁亦在这样的寒冬中备受煎熬。提到海鑫的产值时,闻喜县统计局人士不加思索地向记者说,“他们目前在亏损。”对于海鑫钢铁的产值,该统计局人士表示,海鑫3月份预报产值是5亿元,而最高曾有过15亿元。

老赵不会上网,但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停产,海鑫的产值就很难完成,进而影响钢厂资金周转,一旦银行抽贷,这家企业就可能进入无底深渊。

确实出现贷款违约

据了解,今年全国 “两会”期间,当地工商银行行长曾带银行工作人员上门要账。一位山西钢厂人士表示,贷款到期需要“周转”,这在当地企业并不罕见,但银行行长亲自带队上门要账尚属首次。

从海鑫钢铁员工中流传出来的说法显示,此次到期的款项为2亿元。3月21日,闻喜县银监办人士证实,海鑫方面确实存在贷款违约,但主要是上海那边出了问题,“闻喜当地的银行有

7、8家,海鑫主要是和工商银行和建行两家存在借贷关系,贷款数量也没多少。”

不过,在记者以客户身份与一位海鑫中层交谈时,他表示,“海鑫的固定资产150亿元,负债只要不超60%就很正常。”对于海鑫的真实负债额度,记者向海鑫行政部、闻喜县经贸局、银监办等多部门求证,均未得到明确答复。

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运城中心支行的贷款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2月17日,海鑫钢铁的贷款余额总额近10亿元;再加上太原几家银行的贷款,海鑫钢铁的总贷款余额为15亿元。

彼时,海鑫钢铁资产总额40.36亿元,对其负债率,运城市对外统一口径为34.1%。十年过去,号称资产已近150亿元的海鑫钢铁,其杠杆率及贷款余额可能早已突破前述规模。

上述银监办人士称,从现在的情况看,海鑫的负债情况,对这家企业不会产生致命伤,主要是有一家银行把贷款抽了,造成公司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此外,该人士坦言,整个经济形势还没有回暖,海鑫钢铁现在确实经营比较困难。刘振江日前更是表示,今年一季度可能是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效益最差的一个季度,钢铁企业现在或才开始真正进入冬天。在金银岛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徐勇波看来,对于民营钢铁企业而言,资金链出现问题,海鑫可能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海鑫钢铁去哪儿

几年前,在一次县内会议上,闻喜县委书记说,“我们县里三顿饭,有两顿饭是海鑫供的,而且是中午和下午的饭。”不过,以海鑫钢铁的现状,闻喜公务员的午餐和晚餐可能要大打折扣了。

该县经贸局人士提及,2007年,闻喜县财政收入曾达到10.8亿元,而去年仅完成6.05亿元,其中的落差,与海鑫钢铁的贡献降低,有很大关系。据 《山西日报》2004年报道,2003年,海鑫集团共完成税收收入28073万元。其中,在2002年国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3年完成国税收入2583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绝对额纯增1.4亿元。

上述经贸局人士表示,海鑫对县财政的贡献比例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不过,他强调,“以前确实是这样,但现在不好说。”

而职工内部流传的数据是,2013年,海鑫完成的税收只有1000多万元。对于该数字的真实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向海鑫财务部门核实,但未得到回复。

方正证券近期相关研报称,钢厂关停或加剧地方政府违约风险。面临偿付危机的钢铁企业,要么产能继续运行,这会增加政府资金支出压力、使违约风险扩散到当地其他企业;要么产能关闭,地方政府损失税收收入,同样增加地方政府信用风险。

在经贸局人士看来,停产也许是个好事,有人出头重组的话,可能是海鑫的一个生存机会,“如果还是继续糊里糊涂生产下去,纳税也不多,管理也混乱。”

对于海鑫的未来,一位职工坦言,“我们还是希望有人能接管,最起码不失业,海鑫一旦破产,整个闻喜县都受不了。”据记者了解,针对海鑫的现状,企业与当地政府已展开交涉,但没到资产整合、核算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3月21日,在看到有关海鑫困局的相关报道后,河北敬业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河北敬业)一行人来到海鑫集团,寻求与海鑫合作。

河北敬业总经理李慧明称,“海鑫是我们民营钢厂的标杆。现在它的流动资金匮乏,这些消息我们都是通过网上知道的,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就特意过来了。”对于合作方式,李慧明表示,重组、入股、托管、全部购买资产都可以。“以前人家经营得好好的,肯定不会想要重组„„我们也想帮他们一把。”

而在前一日,来自河北的另一家民营钢企——河北德龙控股已到海鑫钢铁厂区参观。一位知情人士称,“这家企业有可能会跟海鑫联合,形式是托管。对于海鑫的欠款,双方可能共同支付。”

不过,在前述海鑫中层看来,海鑫被德龙控股托管的可能性并不大,“德龙满产才有300万吨,我们这是600万吨。”该中层透露,现在各种路子都在尝试,不管是托管还是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业持续颓势,从2009年开始,山西太钢和北京首钢就在洽谈收购海鑫钢铁一事,却一直未能成行。该海鑫中层认为,山西省的钢铁重组止步不前,之前30多家企业都互相“收拾”(指竞争)了,但这条路必须走,就看怎么走,现在正好是个契机。

第2篇:无米下炊怎么办

考生在考场写作时,可能由于对文题陌生,或者素材准备不充分等,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如何“生”米下炊,出奇制胜呢?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第一招:向课本借

一般来说,考生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哲理、感悟,在平时所学的课文中都会有所体现。它们应该是考生天然的作文素材园地。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用来写关于创新、创造的话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用来写关于忧患意识的话题,《大道之行》可以用来写和谐社会的建设话题,《小狗包弟》可以用来写关于反省忏悔的话题„„还有诸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陋室铭》《爱莲说》等等,这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所讲述的人事、所描绘的风景、所体现出来的情怀,也可以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意。

考生还可以向其他学科课本伸出“借料之手”。它们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这就需要考生有创造性思维,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事实与现象之间以及与作文内涵立意、写作角度之间建立起联系。如此,写作的材料便会源源不断。

当然,向课本借“米”,要注意切题、适度、自然,讲究引述内容要得体,连通题意要恰当,联系生活要合情,关切现实要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移花接木”。

第二招:向作者求

对于课文的作者,考生都比较了解。写作考场作文时,不妨“请出”他们来。比如可以在孔子、庄周、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文天祥、苏轼、李清照、鲁迅、徐志摩等作者的逸闻趣事、人生经历、思想哲理里找到可用之料,能够从持守、逍遥、忠诚、隐忍、田园、狂放、忧愁、气节、达观、凄楚、清醒、热情等方面立意成文。

即使是同一作者,其故事与风范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挖掘。比如庄子,除了“逍遥”以外,还可以从挣脱名缰利锁的逸士、孤独看守心灵、相忘于江湖的相濡以沫、胸襟气度、人格魅力、豁达安逸、清贫宁静等角度来多元关注,寻求与作文题目的切合点。

第三招:大胆改造

考场上有可能出现自己手里的那一?c“米”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大炊”的状况。怎么办?从不同的角度去改造自己的那一点“米”或者再创人们熟悉的人事景物,也许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对人们熟悉的故事、神话、寓言、成语、俗语进行反弹琵琶、翻新创编、拓展延伸、注入新元素、引进时代“活水”,将它们巧妙地为我所用,推陈出新,演绎成文。

比如,将熟语“一山不能二虎”改为“一山能容二虎”,来表达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实现双赢的思想。将“无限风光在险峰”改为“无限风光在先锋”,来赞美那些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冲杀在头阵、不断开拓进取的人们。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改为“人在江湖,身亦由己”,表现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选择性、包容性,表达人要做自己的主人、命运靠自己把握、我的生活我做主等主题。

还有一种就是转换。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地推想。比如,要写“成长的滋味”,这“滋味”,可以是酸、甜、苦、辣、麻、涩,从而可推想到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舍得与收获、成功与失败、光荣与耻辱、自豪与惭愧、失落与茫然等等,这些即暗含了人生的“滋味”。这样,把空虚的话题转化为实在的事物,把陌生的事物转化为熟悉的事物,可以有效地解决“无米下炊”的问题。

第四招:审视自己

就是把目光和心思聚焦到自己身上,从自己身上寻找作文材料。自己的家庭家族,父母的故事,他们的职业特点,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的一次激烈的冲撞,与老师一次倾心的交谈,所在社区新近组织的活动,自己不久前从他人那里听到的一个传闻,一个经典的哲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发生的矛盾与化解,自己生活圈子里最近流行什么,自己对某一事件与他人不同的思考和看法„„这些细微的、不起眼的、不大引人注意的平凡小事,在考场作文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可以刻意将它们“挖掘”出来,从中总能找到与作文材料的题旨、意蕴、哲理、情思相通的地方。根据需要,“小材大用”“常事奇用”,衍生连缀,自然也能够化解“无米下炊”的困境。

审视自己,还可以抓住一点,发散思维。比如要写人物,就以“人”为起点,思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的人各具特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吃苦耐劳,有的奸诈狡猾,有的奴颜媚骨,有的圆滑老练,有的泼辣刁钻,有的宽厚仁慈,有的豁达大度,有的英勇无畏,有的侠肝义胆,有的胆小怕事,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这样想开去,就能激发自己想起曾经所遇到的一些人事,通过加工,使之成为作文的材料。

第五招:就“地”取材

在考场上,还可以就“地”取材。这个“地”,一是指高考考场。可以对步入考点的所见所闻,考场上的气氛与状态,考生们的心理,监考老师的形象等即时观察,展开联想与想象,寻找出切合题意的角度。还可以思考“高考‘考’什么?”“为什么高考?”“高考的现实意义”“高考如何改革”“我理想的高考”等问题,看是否可以与题旨勾连起来。二是指当堂语文试卷。可以从当堂考卷提供的语料中,觅得作文的素材。其基本思想是,对一个事例进行多角度透视,多元化观照,多方位使用。

作文还需要“审美思维”。考生要善于捕捉住人事给自己带来的那种美感,要能够随机应变,用艺术的眼光将事物之间的阻隔打通,实现情、理、意、美的融会贯通。自然要依赖机智,依赖哲思,依赖灵性,依赖情感,依赖艺术修养。

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会有经历、见闻、故事、思考、感悟,自然能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只要平时留心积累,注意总结,善于思考,便不会出现无“米”下炊的情况。考场上,考生要沉着冷静,打开思路,搜罗平时积累的素材,让“米”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然后从容地选择,最后“下锅为炊”。

推荐阅读:

上一篇:青岛版二上数学练习题下一篇:活动主持稿开场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