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血教师有感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热血教师有感

观湖南省“国培送教下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有感

2012年10月19日,湖南省‘国培’送教下乡,在怀化麻阳隆重举行。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与交流中,笔者观察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体会到了他们的优秀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到了专家老师的班上就变得活跃、聪明了呢?我在教学中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呢?以下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领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指导。

一、对《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的评议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选自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本文执教黄老师,在紧紧抓住诗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很大的创新,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学习。

⒈阅读课文标题,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黄老师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导入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题,然后提出疑问。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呢?”“植物媽妈的办法好不好?”等,黄老师把学生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不但让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成了教与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⒉围绕疑问,设计教学流程,引领自主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黄老师要求学生带着前面提出的疑问,默读课文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默读课文的能力,又明确了默读文章的目的。使孩子们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章,让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比老师单纯性的讲授更能让孩子们接受。这样,不仅使孩子们掌握了知识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阅读。

⒊巧学知识,妙用方法,让能力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黄老师根据这一要求,设置出了更为巧妙的教学方法:

(1)对于个别字词,黄老师没有直接去教授。而是让学生先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评一评,最后教师才进行指导。不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在阅读文章上,黄老师让学生齐读,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如果你是小苍耳,你就要离开妈妈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一提问,让学生站在苍耳的角度看问题。认真思考让学生深有同感,从而有了阅读文章时的情感。

(3)在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句子和文章的感情时,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这样就提升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4)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就有学习的“四步法”。即:读一读、说一说、再读一读、问一问。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也能通过这个教学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运用实践,积极探索,深入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黄老师在学生的座位中事先放好了苍耳,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这样提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当孩子们从座位中发现苍耳的时候都迫不及待的进行观察。这时,黄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如:“同学们,哪里是苍耳的铠甲?它长什么样子啊?你能形容一下苍耳吗?”等等,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说话中来,让语文学能有所用。

反思教学历程,商榷策略选择,共辟教学蹊径

教学本是一种缺憾艺术,没有缺憾的课堂不是一节真实的课堂。就黄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1)如何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当老师问,“同学们,想象一下苍耳离开妈妈,他们到哪里安家?”有学生回答“马路上”也有学生回答“家里。”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没有进行很好的答复。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些适当的延伸呢?所以,在面对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解决方式。

(2)如何让小组式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我们发现,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按小组坐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小组发挥其更好的作用呢?是不是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小组成为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团体?让他们做到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呢?可惜,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发现她很好的利用小组的优势。

(3)如何对学生积极评价。

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在老师的计划范围内时,老师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我们发现,黄老师似乎没有等学生发言完毕,就用如:“再好好想一想”的方式打断。那么,语文教学不如其他,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就应该以予肯定。因此我希望,黄老师能够不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二、关注课堂生成,注重语言文字,评罗湘其老师执教的散文《珍珠鸟》

《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是冯骥才先生的佳作。本文情感浓郁,细腻的描绘,朴素而不失文采的写作,恰似一颗饱满的珍珠。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相亲相伴地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罗老师在对本文的执教中,在紧抓文章情感的同时,关注课堂生成,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教学。

⒈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用图片导人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罗老师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了图片巧妙的进行导入,让人眼前一亮。只见她出示了一张珍珠鸟的图片。当学生们,看到这张美丽的图片时,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同学惊呼“哇,好漂亮啊。”罗老师抓住机会,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引导学生说一说。然后,进一步提问:“仔细观察,你能说说珍珠鸟长得什么样子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

⒉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学“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面对罗老师的提问,课堂顿时安静,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境况下,罗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耐心地引导学生。如罗老师问:“你们看,珍珠鸟的嘴巴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中有人答“红色的”老师积极评价。“很好,他说的太好了。”老师再次提问“那么,珍珠鸟的脑袋是怎样的?谁来形容一下?”有部分学生举手……。通过罗老师积极的主动的交流和引导,学生完成了从开始的不敢说话到敢说话,到会说话,最后到乐于说话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罗老师优秀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去学习的。

⒊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老师提出疑问,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进行解疑。而罗老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如何去运用语言。在教学中,罗老师问:“从文中你能看出珍珠鸟的哪些特点?”其中特别强调“你可以用书本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罗老师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文章有一定的掌握,又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组织及运用能力。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罗老师能够进行很好的引导。如一个学生回答“胆子小”,罗老师就问“谁的胆子小?”学生回答“珍珠鸟”,罗老师再问“那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学生回答“珍珠鸟的胆子小。”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提升语言的组织能力,从而学会运用语言。

⒋认真评价,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在讲解“跟着又逃到画框上去了”这一句时,罗老师问:“旧版教材是‘跟着又飞到画框上去了’而我们这却是飞。说一说‘飞’与‘逃’哪个更好?”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同时,罗老师能够认真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对学字词的读音加以纠正。如学生在读画框(kuàng)时,有学生读成了画框(kuāng)等,罗老师能够及时的加以纠正。

⒌注重学生朗读,抓住文章情感。

(1)朗读分层次,从词到句然后到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罗老师在对学生的朗读上毫不松懈。如:在讲解“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一句时,她先教学生读“小脑袋(dai)”这个词,然后再将“小脑袋”带入一句话里去读,再读整段文章。就这样,罗老师把每一段中难掌握的句子先拿出来读,再把句子中容易搞错的词拿来读。她通过示范教朗读,从词到句然后到段。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学生试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巧。

(2)注重文章的情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罗老师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罗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的淘气、胆小、体型小的特点,通过范读让学生去体会。如:在朗读“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一句时,罗老师告诉同学们“轻声的读,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们太大声会吓坏它的。”“要读出你们对珍珠鸟的喜爱”等。通过学生反复读,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感情。

⒍关注学生,关注临时生成问题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教师都是预设好的。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罗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如由于地域的差异而造成学生素质的差异。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学进度无法按照她所预想的发展时,罗老师不是以进度为主,而是放弃原本的教学进度,关注学生,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她能够做到不仅关注老师教给了学生什么,更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罗老师很在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她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⒎共同探讨,不断完善教学

罗老师近乎完美的课堂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堂精彩的教学课。罗老师的课堂教学魅力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当然,我们今天对于一堂课的反复探讨,只为明天教学的更大成功。所以,在这一堂如此精彩,近乎完美的课堂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值得去共同探讨。

(1)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差异问题。罗老师是一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我们也发现,她在这堂课中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得十分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导入部分的师生互动环节时,学生们普遍不愿意开口。虽然,罗老师凭借其较强的引导能力,让学生完美的完成了互动。但是,这样就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计划。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如此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

(2)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应当准确。我不得不说罗老师在授课最后,要求学生带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罗老师授课的一大创新,这也是整堂课中的又一个亮点。但是,此时的下课铃已经响起。那么,在面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的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取舍?我们是不是应该戛然而止?因为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本堂课已经结束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麻阳县陶伊小学)

作者:黄芬

第2篇:观王毅书法作品有感

王毅,1971年生于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书画院签约书法家,沈阳大学副教授。出版有《王毅国学经典书法作品选》、《汉张迁碑笔法详解》、《颜真卿勤礼碑笔法详解》、《米芾蜀素帖笔法详解》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国人的文化视域中想来是不陌生的。但是,在世界艺术的范畴中,这朵奇葩确实是生面别开。就书法艺术的现实考量而言,是从泛艺术的角度着眼,抑或是从民族文化土壤的深层中挖掘,这种向度的选择是很纠结的问题。对书法发度维度和向度的把握,可能是引领其面向未来的前提和条件。

当代艺术发展的强劲态势表现为一派繁荣的气象,这不仅是现实的景状,也是主流的呼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折射出的场效。书法艺术概莫能外,也是在这个体系下展开的。当代,书法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其独特性,迥异于其发韧、流便过程的状态。书法家以艺术家的独立身份出现,书法更多是以线性的视觉倾向为指归,其文化的脉络被消解和重构。即使一些书法家在创作中重拾了“文化记忆”,但这种有目的的碎片似的综合,往往大失书法的本意。书法艺术渐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场,而片面追求艺术的新,其价值何在,很难说得清楚。这种前瞻,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书法家是应该思考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可以明确的是书法艺术当代性的体现,要在视觉艺术和文化内涵双重场域中展开。出于上述的思考,王毅在辽沈中青年书法家中,是我关注较多的一位,因此对他的艺术面貌和特点也大体了解。艺术是在交流和互动中生发的,在和他谈论书法时,有一种直觉,就是他更注重书法文化内涵的表达,这可能也是他给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

他创作的作品有洋洋千言的长卷,亦有通篇数百字的条屏,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的思想精要。王岳川说:“在21世纪的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功底,中国文化的精神寄托。”王毅的艺术实践,很显然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事实上,只有把握了书法文化诉求的方向,才能在道的层面上去谈书。

王毅的书法创作,坚守了书法艺术语言本体的“本”和“原”。所以,他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传统,在“技”的层面上,潜心精研,取法高古。“书贵有古意”,对传统的继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源、创新之本。他的书法创作,真、行、草、隶、篆诸体均有所涉猎,以真、草为规模,旁及隶、行,可谓致力有专精,博采兼众长。

项穆《书法雅言》中道:“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王毅在潜移默化中,也在寻求神化的书写境界。这在他的草书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其用笔遒丽劲健,提按腾挪跳跃,使转盘曲逶迤,线条飘逸飞动。但他的草书创作更多表现出的是“守拙归田园”的意境。草书在“拙”字上着眼,是他视觉物化的“本心”表现。拙而生力,如开弓之弩,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这种颇具韧性的力度表现,让人联想到东坡的诗句“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王毅的书法创作,更追求“心性”和“禅意”的言表,这在他的楷书创作中有很好的体现。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可见楷书是以静中见动,有合老僧坐禅之道,外象安如泰山,内修思越千言。王毅的楷书既不同于六朝碑版,又不同于隋唐写经,他是以唐碑为根基,取“欧体”结字之险绝、“颜体”用笔之遒劲,兼乎二者,于庙堂气中蕴清隽之态。

现下,王毅在他创作中倾心于对北朝摩崖书法的研习,摩崖作品的朴茂高古、正大严整成为他新的书法审美追求。北朝摩崖刻石在文化上融合了释与道的思想精髓,亦反映出书法流变的时代印痕,法兼众妙,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原创性。王毅从中深刻体悟到书法艺术,在取法用宏中表现书法家原创精神的重要性。他通篇地临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无量寿经》等经典,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当然,对北朝摩崖的追摹只是王毅书学道路上的关节之一,未来仍要以“渺沧海之一粟”的精神不断进击,方能有大作为,成大境界。

书法家就其实际的文化意义而言,与国学家应该是“同形同性”的,这决定着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这样的境界和理想,是真正书法家的必由之思,可以看得出王毅有着这样的前瞻性思维。正是如此,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可能更为艰辛,诚如屈子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更何况,王毅身为师者,亦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担当和责任,何止是要有“上下求索”之为,更要师诸本心,传诸本心。如能有此作为,他的艺术也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途和景致。

(作者单位:沈阳书画院)

责任编辑:宋建华

作者:马

第3篇: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2014年12月8至14日,我荣幸地受到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之邀,参加了“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

观摩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天,是小学音乐课程的展示;第二部分为后三天,是中学音乐课程的展示。每个部分完成后,我和其他评委一起进行了点评。因为日程紧、时间有限,每人分配到的点评时间较短,很多内容来不及细说。因此,本文以活动中的点评为基础,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课程观摩活动带给我的感动

参加观摩活动让我受到很多启发,带给我很多感动,甚至是很多震撼。老师们在课程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教学,在教材中开掘出的丰富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在课程教学中启发、挖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耐心而细致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形式的各个构成要素,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配器等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学生们在老师悉心引导下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非凡领悟力,都让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尤其让我感到惊讶并十分高兴的,是老师们在课程教学上对音乐理论成果的有效运用。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不像文学,见诸于日常生活用语的基础之上;也不像美术,其色彩和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音乐运用的符号更为抽象,靠的是不同音高和不同节奏型在时间中的各种组合和依次展现,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虽然与生活中日常用物距离较远,表现的却是人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理解和感悟的外物与内心。由此而导致对音乐的理解有较大的可调整空间,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心境,以及不同的感悟力而见仁见智;音乐形式上的分析也随之而抽象。而这些抽象的音乐理论,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中变得那么可亲可近。

看到学生们在老师成功、有效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音乐感悟力和音乐理解力,我感到,如果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这样持续进行,受到这样音乐教育的学生长大后再从事不同种类的音乐工作,那么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二、中国传统音乐以较高比例进入中小学课堂

因为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所以当我看到大量传统音乐课程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时,既感到喜悦,又格外敬重这些老师们。

在21节小学观摩课程中,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有《喜歌》 《打枣》《草原》《打麦号子》《花蛤蟆》《划龙船》《看大戏》《蝈蝈和蛐蛐》共计八节之多,比例接近40%;在20节中学观摩课中,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有《东北风情小拜年》《沂蒙山小调》《世代相传的歌》《走进京剧》《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走近古琴》《我在贵州等你》共计七节,比例为35%。这样的比例,让我对开发这些课程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因为我深知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是多么艰难。

我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留校从教,专业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三十多年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使我能够体会到,在中小学教授这些课程内容,老师所花费的心血和努力,要远远超过教授其他类型课程内容,包括我国的专业创作音乐、西方经典音乐、爵士乐以及非洲音乐等,其原因是中国传统音乐现有理论基础的单薄和匮乏,很多传统音乐中积淀的艺术经验还缺乏理论表述。所以,尽管有些涉及传统音乐的课程尚有较大的完善余地,我仍然对这些老师抱有崇敬之心。至于那些把民间音乐课程教得十分出彩的老师,更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赞叹。

历史上,音乐的发展在中国,有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受到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开始尝试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音乐形态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区别,以及当时国力羸弱的原因,更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基础的匮乏和传统音乐与西方专业音乐不同的创作机制,很容易让人产生“中不如西”的感觉。但我坚信,我们应平和而公正地看待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专业音乐在创作机制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应该有信心建树中国传统音乐的系统理论。不能先入为主,以产生于西方专业音乐创作基础上的理论,来等同看待中国传统音乐。我们需要针对中国传统音乐而归纳自己的音乐理论,但这个过程艰难而缓慢。

因此,那些把中国传统音乐教得精彩的中小学老师们,你们做到了在国内很多大学讲授传统音乐欣赏或理论的老师们都不容易做到的成就。所有帮助开发这些课程的幕后工作团队的老师们,我知道你们查阅了很多书籍、很多资料,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和十分艰辛的努力,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同时让我感到愧疚的是,由于专业院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在中国传统音乐形式方面理论建树的薄弱,你们开发这样的课程,不仅需要不辞辛苦,还需要巨大的勇气。

有人说,这样的课程并不是常态,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至少这些课程代表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最高水平。通过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这些最高水平的课程树立起了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最高标准,起到了典范和榜样的作用。从观摩活动现场的人气和热烈气氛看,这些课程具有毋庸置疑的引领导向作用!

三、观摩活动更坚定了我的信心,给我研究的动力

看了这些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教学,使我产生了更坚定的工作信心和更强的研究动力。

尽管我国有不少音乐院校和研究机构,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研究,历来是极其短缺的。这是因为,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成立和教学体制,建立在西方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之上;所有学生入校之前和之后,大量接触和学习的是西方专业音乐的作品和理论。许多学生和学者,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远远不及对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熟悉。而如何在学习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建树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理论,这不仅需要学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运用创新思维,更需要发自内心地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需要艰辛的大量传统音乐音响的长年积累,还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精华充满自信心。

观摩活动给了我信心,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经由这些中小学音乐课程开发者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工作,已经灌输到中小学教育之中。这些课程对我们是鞭策,催促我们加快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进度,为这些热心于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使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支持。

四、关于课程评选的标准

这里只谈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

观摩活动中有几节课上得十分精彩。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由于教师具有高超的音乐才能;第二个方面是课程在教材的挖掘和安排上颇具匠心。

例如,小学课程中的《打枣》与《划龙船》,教师因具有的出色的音乐才能,使课上得风生水起;又因为教师自己边表演边解说,对于希望了解传统音乐奥秘的人来说,这种课比音乐会上的表演更引人入胜。

《打枣》课上,重庆市的马红磊老师展现了自己在唢呐、咔腔和口弦子上的特殊演奏技能。以唢呐、咔腔和口弦子分别演奏音乐旋律、模仿不同角色的说话和唱腔,使我国民间器乐艺人因戏曲音乐深入人心、受到广泛欢迎,而在唢呐这件乐器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发出来的演奏方式。目的是以戏曲唱腔的模仿,或者是不同人物说话的音色模仿,来突出唢呐音乐中的生活化因素,扩大对群众的吸引力,增加唢呐演奏的趣味。不要说小学生会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即便是音乐院校里的专业教师,也未必都知道这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会上我们偶尔会看到这类的表演,但很多人因不知其中奥妙,也只是一掠而过。音乐院校里有懂得唢呐演奏技术的专业教师,但也只是在个别课上对本专业的学生有所传授,并没有机会在面对所有音乐院校学生的大课上进行讲解。马红磊老师在课堂上自己做示范表演,并边示范边讲解,就比单纯播放音响或视频再加老师的讲解更为直观,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师,以及这样的课程讲授,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比现在音乐院校里的许多专业音乐学生更理解民间音乐。

《划龙船》课上,安徽省合肥市的王睿老师有很好的声音条件,并且更为难得的是,还保持了对民歌《划龙船》质朴本色的演绎。在课堂上,王睿老师先播放了由专业歌唱者演唱的《划龙船》,其后自己边演唱边讲解,并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既使这堂欣赏课避免了容易产生的单调乏味感,又使学生在趣味中对端午节的风俗、划龙船的情景,以及民歌《划龙船》本身加深了理解。之所以说王睿老师对民歌《划龙船》质朴本色的演绎十分难得,是因为现在舞台上或其他媒体中的民歌演唱,往往过于注重表现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演员常以过于修饰而虚浮的表演,错误地表现民歌,以至这样演唱的民歌丧失了本真和深刻。我们常说追求民歌的“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民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民歌的音乐以及民歌的演唱。对于研究者来说,由于他或她熟知民歌的本真演唱,所以曲谱可以作为研究的样本。但对于普通听众来说,只在曲谱上真实而在演唱上虚浮的表演,离民间原汁原味的民歌相距甚远,只能说是一种“假民歌”。所以,王睿老师在课堂上的演唱,比他所播放的专业歌唱者演绎的《划龙船》更为精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再听到虚浮的假民歌表演时,有可能会增加甄别良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音乐欣赏的品位和格调。

中学课程里的《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讲授者是陕西省西安市的陈煜老师。她并没有在课堂上突出展示自己在乐器演奏或歌曲演唱上的特殊音乐才能,而是以导入聆听、讲解丝竹音乐民间乐器的分类、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感受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音乐风格,细致而循循善诱地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在这导入的过程中,她以对教材相关音乐理论的熟知和自如的运用,让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到了很多音乐知识。继而,教师又深入讲授《中花六板》来自古曲《老六板》的变化加花,并让学生在学唱《老六板》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中花六板》的生成和特点,这就是课程意图中所设计的“从‘面’的欣赏转为‘点’的欣赏”方面,使课程内容不仅有广泛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还层层深入到民间音乐的创作本质。

在音乐母体基础上的加花变奏,是我国民间音乐由于创作和传播机制不同于专业创作音乐而导致的重要特点。由于我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没有专职的作曲家,都是由演奏者或演唱者兼任,所以这个特点同时也是民间音乐之外其他传统音乐的特点。基于这个特点,不仅使民间音乐和其他传统音乐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曲目,还由于生成过程中艺人、歌手等音乐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创新性地衍化出许多经典曲目,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孟姜女》《二泉映月》《十面埋伏》《一枝花》《江河水》《夜深沉》等,从而使我国民间音乐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丝竹相和》这节课,展示了中小学音乐课程优秀教学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并不一定必须具备超凡的音乐才能,挖掘好教材和设计好课程过程,也可以使一堂课教得精彩。在观摩活动的讨论中,评委们的共识是,教师的音乐才能可以“上不封顶”(原话出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宋瑾老师),但不能只以是否具备突出的音乐才能作为评选好课的标准。人的才能有大小,而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和一堂好的音乐课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在有突出音乐技能之外的更多教师可以做到的。这是在非常态音乐课观摩活动中对常态教学的引导。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例如,教材的编辑具有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亚洲、欧洲、拉美、非洲音乐都有,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从小培养他们欣赏多种音乐的能力。我们在观摩活动上看到的是老师们的教学,在这背后,还有教材编写者辛勤的劳动,精心选择、编辑曲目,在学唱或欣赏的区分方面、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方面,都有细致的思考。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还有,观摩活动中一些教师开发孩子的音乐创作思维,让他们尝试变换某一乐句音符的顺序,从而改变曲调;在乐器的演奏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把音乐玩出精彩。这些做法,对消除音乐的神秘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知晓音乐,有很大的帮助。而用一些非乐器的道具,如木凳、算盘和水等,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表现对音乐的参与,这就不只是挖掘学生音乐的潜力,对开掘学生在其他学习中需要展开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观摩活动中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体现出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多方面成果,应该说这方面的进步也是巨大的。

总之,创造好的条件,激发出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整合好现有的资源,这些前提的合力,使我在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收获了惊喜,增强了信心,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充满了希望。

周青青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作者:周青青

第4篇:观《热血教师》有感

热血教师>观后感

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观看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影片的后半段,我几乎是在湿润着眼睛看下去的。孩子们冰冷的心在克拉克老师的手里一点一点的融化,感化着每一颗被“遗弃”的心灵。

看后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影片名字的中文翻译是热血而不是热情或者热力呢?这就是因为,克拉克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深入每一个细胞。

影片中班级里的状况非常糟糕,连正常的上课都无法进行,走入教室,他们赌博、打架、跳舞化妆,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从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公然向老师挑衅„„这样一群让人头疼的孩子们,谁愿意接手?但是克拉克老师却说:“没有人要他们,我愿意”,我不禁要问问自己,如果是我碰到了这样一群孩子,我会怎样?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信心,不敢想象,虽然有过一年的教书经验,也面对过调皮故意捣蛋的孩子,但是那毕竟都是个别。

在这样一个状况下,克拉克老师没有退缩,而且非常坚定的说“他们会爱我的”。克拉克老师用他的耐心与执着将班规一条一条地渗透给孩子,用他的爱心与智慧,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吸引他们集中精力听课,使他们学会了知识,用他的细心与善良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有>勇气重新张开梦想的翅膀!

我觉得还有一点很值得借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影片“Wearefamily.”这一条,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一人犯错集体承担,有困难了互相帮忙。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这样一种“家”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爱护他们这个共同的家、关爱身边的兄弟姐妹。

影片中这样一群来自社会底层、行为不羁的学生,一位敢于冒险、心中有大爱的老师,共同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从众人眼中的“最差”,蜕变为“佼佼者”,这个奇迹让我看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甚至能够颠覆思想与行为;让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教师想方设法去改变,就一定能把学生的激情、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还记得一年前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孩子们对我陌生、不适应,家长质疑,这一切曾一度让我压力很大,当时静下来安下心,想一想,还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要让学生心中有你,就先要心有学生。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课下也泡在教室里与学生聊天,渐渐地他们的喜怒哀乐开始牵动我的心灵,融入了我的生活。那是一次“演讲比赛”,我和搭档刘老师选了两个女孩子一起朗诵,并且一起在自习课上练习,让底下的孩子们为她们指导,为她们加油。不凑巧,抽到了第一个上场,两个女孩子很镇定,正常发挥,其他老师都评价很好,作为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很棒了。可是,不幸的是,最后的成绩不高,评委组给出的理由是第一个出场有点吃亏,下次注意。散了场后,孩子们个个垂头丧气的站在队伍里,那一刻,我的心酸了,眼泪涌了出来。我竖起大拇指,大声的说了一句:“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其实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孩子们的心在一起!

克拉克老师用他的心>温暖孩子们的心,让孩子看到了光明。

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的用心、用爱也会创造出教育的奇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有梦想、有朝气,在孩子面前我们略微缺乏耐心和经验,一定要积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

第5篇:观《热血教师》有感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热血教师》观后感

以前都看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视频、短片,比如《变形计》、《被十三学校开除的学生》......等等都深深的感动着我,而今天,看完《热血教师》这部电影,除了感动还感触良多,里面的主人公克拉克 是一位富有爱心、激情、坚毅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优秀的品质,深深触动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影响孩子们言行举止和想法,这也必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想,要是有老师有幸看到这部电影,都会有很多的看法,甚至会发问:“为何我们没有把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好呢?

究其因,是缺乏像克拉克这样“热血”的教师啊,教师本应当如此。 第一:要有非常强的教学责任心。

从小时候就听说一句话:“带着责任前行。”今天,我在克里克身上看到了。克里克在上第一节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在学生反复的排斥中,他不但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没有怨言,甚至没有一句对学生正面的伤害,而是一直在努力的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看似容易,实则很难,而又恰恰让我们看到卡拉克的做法饱含了责任。这些使我感动,反思了一下自己,有时真的非常惭愧,出现问题,把责任推究于自身之外。

第二: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

有一句话叫做:“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为一位教师,克拉克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还非常了解孩子们的天性,分析其劣性的成因,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为教育好这些孩子奠定了基础。在克拉克的眼里,莎美卡、胡里奥都是优秀的。尤其让我佩服的是,克拉克即使人不在课堂也知道某某孩子在做些什么,可以说他在教学中投入了很多很多的精力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无限的关爱,信心百倍的期待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第三:具备非凡的智慧。

他善于思考,以诚动情,激发学生的斗志。跟他的学生学双人跳,他学会双人跳,他的孩子要学他的知识来做交易,在学双人跳时他摔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昭示着他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决心;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也因为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老师喝掉了不知道多少瓶酸奶。但是,他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克拉克不急不燥,利用机智的教学方法挽回了一群走在人生边缘的无知少年,逐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的课。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上,最不能缺的就是热情、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没有这些,一切便无从谈起,多反思,求创新,或许不能成为一名名师,但也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虽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也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认可和尊敬,足已。

教师,是一盏灯,照亮学生们的前进的道路,是学生的引路人,为其发出更强的光,学生才不会掉队,才会紧随其后,勇敢前行。

第6篇:观《热血教师》有感

观《热血教师》有感(精选多篇)

观《热血教师》后感

小每文儿

美国电影《热血教师》,是一部嘻哈、励志,对教师与学生均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类电影。之前我也看过不少有关教育类的电影,也在书中读到好多的这样充满奇迹的教学故事。我由衷地敬佩那带领学生们创造奇迹的可爱的教师们。我发现教师原来也可以这样当,应该这样当,必须这样当。有教育家提到“爱护学生就要像爱护荷叶上的水珠一样细心”,老师的言行一不注意,会给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心灵创伤,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师德的基础是爱和相互尊重。教师必须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思想。

《热血教师》的故事剧情是根据实情改编而成,故事大体是这样的。ron clark从北卡罗来纳前往纽约大都市一所中学开始了他新的教师生涯。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本影片,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与问题的价值。赫尔巴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在这里,我就克拉克老师的这一教育案例来从“道德”这一方面来简要地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 教师不应忽视小事的“德”对学生的长久影响

道德与心理学是息息相关的。

记得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瘦小的小男孩杵在一个教

室门外的垃圾桶里,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无奈与绝望的神情。克拉克自我介绍后,询问名叫哈德里?克雷格小男孩被罚站的原因时,小男孩竟然说了这样的话:“老师说我不会,所以我应该跟垃圾一起扔出去!”克拉克仅用在此询问男孩自己的名字是什么的问题就告诉他,自己是可以学会东西的,而且速度还很快。责罚小男孩的那位不知名的老师也许有她的理由,但这种方法确侮辱了师德,尤其她对小男孩说的那句话,可能会在小孩子的心理上永远地留下“学不会”的阴影。不管怎么样,身为一名老师是不应该也不能拿自己的学生与垃圾相提并论的。我想,在师德的概念里,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缺乏爱的表现,是应该受到指责的。也许那仅是老师一时的气话,不过,就那简简单单的话就可能伤透孩子的心,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教师是心灵如白纸的孩子的灵魂指引者,性格的间接塑造者,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

责,保持理智。

二、学生的优劣没有绝对的标准,要选对角度去评判自己的学生,道德就更是如此了

学校教育人不能仅从分数上来衡量孩子的好坏优劣,在这个影片中克拉克所在的纽约新学校的校长为了自己的利益仅仅看重学生的分数,还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孩子们分成好班与坏班。可是当索利斯为从课堂上跑出去的被称为问题少年的泰肖恩而大发脾气时,却严肃的质问道:“那不是你的学生吗?”一会儿为追逐利益而忘记身为教育者身份的自私者,一会儿又为了彰显自己的领导者风范而装模作样。就这样一个矛盾体恰恰反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那些对于师德无法有始有终的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警示。相对而言,克拉克却忠实地饯行师德。他说服倔强的校长,让他担任“最差班”的教学工作。在校长的半信半

1 / 2

疑中,在淘气孩子的诘难中,克拉克教师在艰难地步步地改变被众人公认的“问题少年们”的境况。为了解那群“问题班”孩子的详细情况,他不辞辛苦,挨个进行家访。为纠正孩子们乱吐口香糖的坏习惯,他在教室门口拿着玻璃瓶挨个地要孩子们口中的口香糖。为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他在淘气包的捣蛋下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班规。为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他放下老师的架子,跟孩子们学习跳双绳。为了孩子们更好的记忆美国历史,他自编“美国总统颂歌”,并借助孩子们感兴趣的嘻哈音乐来展现??虽然,过程很坎坷,有过无奈与绝望,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永存对学生纯洁的爱,因为他始终坚信,他们是在他们的标准中是最棒的,他们无需跟别人比较什么,他们就是应该做最自信的自己,他们不比别人差。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克拉克在与孩子的情感距离越拉越近,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优秀起来。

三、“德”榜样、环境很重要

学生的道德状况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敢于做梦,勇于冒险!”这是克拉克离开自己的家对妈妈说的一句话。他在给自己的学生们做师范,为自己将来的学生们积累是经验。作为教师,要以身示范,克拉克这样一位独特的教师更不会不懂这一点。有些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要作伪君子”的话常挂嘴边,可是他们却常常把自己给忘得一干二净。克拉克在剧中鼓励那位有着做医生梦想的但又没有自信的印度女孩“坚持自己的医生梦,你很棒,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州测试前,克拉克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点亮自己的人生之灯”。作为培养未来具有创造人才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就有“敢于做梦,勇于冒险”的精神,并且应该将这种精神完完整整的传授给自己学生。

谈到“道德”,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另一个画面。泰肖恩的继父或者养父,

他就为泰肖恩将“魑魅”的形象涂鸦到自己卧室的墙面上,暴打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子。我想这不仅涉及到道德的问题了,应该算是家庭虐待了。稚嫩的身躯就得承受没有限制的虐待,心理难免不发生扭曲,使孩子走向邪路。泰肖恩那暴躁,夸张的叛逆,结交不良少年干些违法违纪的事也就容易理解了。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孩子是很难健康成长的。假如在泰肖恩的世界里没有克拉克的出现,很难想象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以说,克拉克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除去了危害社会的一名不法分子。

《热血教师》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的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创新能力的可爱的新型美国教师,更意在向我们、向教育工作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孩子的成长需要用心来呵护。所以,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无论如何心中要有爱,对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对教育事业的爱。

就如《颜氏家训》中所提到的“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为了能给学生一杯水,我们现在要努力将自己的一桶水注满。

2 / 2

看《热血教师》有感

5月23日襄汾三小培训观《热血教师》有感贾永发

今天去襄汾三小学校培训,所有听课教师一起观看了美国电影《热血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克拉克老师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具体说来。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克拉克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自己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美国黑人区的情况特差:如种族歧视、暴力虐待、抢劫枪战等各种社会问题虽不如80年代那么严重,却在90年代依然盛行。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

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却勇敢地担负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

1、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常规,源于对学生的真爱。刚进教室,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打架的赌博的跳舞的化妆的,老师说的话全部当作耳边风,希望能尽快混过小学时光,希望得到自由。就是这样一个班级,克拉克老师坚持耐心地要求学生执行“班规”,由他制定的,逐渐增加的,针对学生实际特点的一条条规定。 克拉克在他的畅销书《55条基本规则》中,详细介绍了他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班规。不少教师在看了此书后深受鼓舞,尝试着跟着学,有的在克拉克的网站上留言说:“我照着这么做了一年,学生考试分数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它给我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变化。”他真诚的去帮助他们,他说:“你们在这四方的空间里,呆一段时间,不是在看一个个老师被撵出去的闹剧,而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自

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吗?而我就是来帮你们的,我的知识你们可以随便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他最初制定的班规可以说很简单,就是“我们是一个家庭”,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上,他把自己和学生都融入到了这个班里。通过他的努力这个班级午饭时也能象好班一样排队整齐地去食堂,上课也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能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舞蹈,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

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2、巧妙生动地抓教学方法,源于对学生的关怀。这群孩子毕竟起点太低,用常规的方法教给他们知识,测试成绩始终不理想,这也再一次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克拉克老师想法设法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当有人说话时,大家群起“嘘”之。一节课下来按照30分钟计算,老师喝掉了4*30=120瓶酸奶。难受吗?当然难受,但是,老师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

克拉克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批评者通常以为学生会讨厌这么多规则,但克拉克坚持认为,

学生喜欢确切地知道哪些事情有利害关系,以及在特定的情景下该如何做。克拉克老师却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与独特的教学方法,用独特的眼睛,看到了一群天真孩子美好的未来,用宽容的心开启了孩子们对未来封闭的心,使他们不再懦弱,不再气馁,不再“沉沦”,而是敢于在别人否定的眼光与评语中开始做梦,敢于冒险,去追逐自己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是克拉克老师让我相信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他是一个刻苦钻研的人,他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的人。他是我敬佩的人。

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做个有激情的老师,让血液喷张,话语高调,散发个人魅力。

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教师克拉克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还没开始看,心里隐隐的就是一股期待。

看到的主人公竟然是老友记里面的老演员,不禁更加期待,而且心里认定一定会很好看。一个演员的风格是既定的,而这个演员又是我喜欢的,在期待中多了一份喜爱。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拥有的最根本的品质就是“爱”学生。就像花儿需要阳光,树木需要土壤,婴儿需要母爱一样,这是根之根本。若无爱,就像沙漠没有水,鸟儿没有翅膀,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需要你,你就出现在哪里。所以,当孩子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最需要他的学校而去,即使这个班级已经连续换了10多个老师,即使这个班级的孩子品行不正,缺点满布,不守规矩,他就要定了这个班级。即使他被他们气得发了火,散完心之后,更是要改变他们的决心。因为,爱就在这里。

再着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拥有激情的教学之心,和善于变化的管理方法。面对每个性格不一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同的孩子,更需要不同的方法。班级里

有不服管教的孩子,不同国籍,风俗习惯的孩子,被父亲虐待,有可能走上歧途的孩子,早熟的孩子,这面临的一切都需要老师不断思考个个击破。

第一、他选择了家访,了解了不同家庭的情况。

第二、在班级里制定规矩。不能说是班级,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是家里的一员,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忙。遵守一切纪律。

第三、对个别孩子因材施教。个个击破。

第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学习美国历史的时候,通过rap串成了一首歌。老师活灵活现地表演,不仅让孩子在玩得过程中还学会了背诵。

第五、与家长耐心沟通。对家长耐心引导,更重要是了解他们的需要。让他们明白都有可能。

第六、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与他们一切跳双绳。

第七、做一切他能做的事情。保护孩子,爱护孩子。做个勇于追求的孩子。有梦想的孩子。

他最经常说的几句话是“谢谢你,请叫我先生。孩子我为你骄傲。”

真为他伟大的人格而震撼,感动,欣赏。我也经常想,要是我能做到如此就好了。但是以上就有好几点,我做不到。这社会就需要有这样激情有想法的老师来冲破教育里的条条矩矩,走出自己一条前进的路来。

他知道他自己要怎么做?

热血教师观后感

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观看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影片的后半段,我几乎是在湿润着眼睛看下去的。孩子们冰冷的心在克拉克老师的手里一点一点的融化,感化着每一颗被“遗弃”的心灵。

看后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影片名字的中文翻译是热血而不是热情或者热力呢?这就是因为,克拉克对教师这个行

业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深入每一个细胞。

影片中班级里的状况非常糟糕,连正常的上课都无法进行,走入教室,他们赌博、打架、跳舞化妆,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从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公然向老师挑衅……这样一群让人头疼的孩子们,谁愿意接手?但是克拉克老师却说:“没有人要他们,我愿意”,我不禁要问问自己,如果是我碰到了这样一群孩子,我会怎样?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信心,不敢想象,虽然有过一年的教书经验,也面对过调皮故意捣蛋的孩子,但是那毕竟都是个别。

在这样一个状况下,克拉克老师没有退缩,而且非常坚定的说“他们会爱我的”。克拉克老师用他的耐心与执着将班规一条一条地渗透给孩子,用他的爱心与智慧,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吸引他们集中精力听课,使他们学会了知识,用他的细心与善良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给他们自信,让他们

有勇气重新张开梦想的翅膀!

我觉得还有一点很值得借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影片“wearefamily.”这一条,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观念,一人犯错集体承担,有困难了互相帮忙。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这样一种“家”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爱护他们这个共同的家、关爱身边的兄弟姐妹。

影片中这样一群来自社会底层、行为不羁的学生,一位敢于冒险、心中有大爱的老师,共同创造出了教育的奇迹。从众人眼中的“最差”,蜕变为“佼佼者”,这个奇迹让我看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甚至能够颠覆思想与行为;让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教师想方设法去改变,就一定能把学生的激情、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还记得一年前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孩子们对我陌生、不适应,家长质疑,这一切曾一度让我压力很大,当时静下来安下心,想一想,还是自己做

得不够好,要让学生心中有你,就先要心有学生。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课下也泡在教室里与学生聊天,渐渐地他们的喜怒哀乐开始牵动我的心灵,融入了我的生活。那是一次“演讲比赛”,我和搭档刘老师选了两个女孩子一起朗诵,并且一起在自习课上练习,让底下的孩子们为她们指导,为她们加油。不凑巧,抽到了第一个上场,两个女孩子很镇定,正常发挥,其他老师都评价很好,作为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很棒了。可是,不幸的是,最后的成绩不高,评委组给出的理由是第一个出场有点吃亏,下次注意。散了场后,孩子们个个垂头丧气的站在队伍里,那一刻,我的心酸了,眼泪涌了出来。我竖起大拇指,大声的说了一句:“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其实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孩子们的心在一起!

克拉克老师用他的心温暖孩子们的心,让孩子看到了光明。

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的用心、用

爱也会创造出教育的奇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有梦想、有朝气,在孩子面前我们略微缺乏耐心和经验,一定要积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

观《热血教师》有感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精力充沛、富有朝气,他思维活跃善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抓住教育契机,拥有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形象加深了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他的作为更是发人深思。

有那么一幕:当罗恩在摇晃莎美卡的桌椅释放自己的愤怒之后,背上他的书包,说:“你们赢了。”于是,他踏步走出了教室。我要说的重点是此时罗恩身后还是孩子欢呼雀跃么,那种热闹的

场景和之前罗恩进班时比较却是有所收敛的,电影接着给了我们一个镜头“莎美卡被震惊了么,她的表情是那么的单一,似乎陷入深深地思考。目光确是真的在坚定些什么!”当你似乎还在想:“天啊,这帮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接下来的罗恩却告诉你:“天啊,我不可以这样!”第二天,学生口中的白痴回来了还带着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罗恩坐在那里,校长进来的时候孩子们很安静,这是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罗恩面带着微笑,开始了他特别的工作。他来的时候向校长说:“是啊,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在这里他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当然可能还有那个美女的劝慰坚持着、执着了。

“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记住这句话,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时时想着它。

第7篇:观《热血教师》有感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精力充沛、富有朝气,他思维活跃善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抓住教育契机,拥有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形象加深了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他的作为更是发人深思。

有那么一幕:当罗恩在摇晃莎美卡的桌椅释放自己的愤怒之后,背上他的书包,说:“你们赢了。”于是,他踏步走出了教室。我要说的重点是此时罗恩身后还是孩子欢呼雀跃么,那种热闹的场景和之前罗恩进班时比较却是有所收敛的,电影接着给了我们一个镜头“莎美卡被震惊了么,她的表情是那么的单一,似乎陷入深深地思考。目光确是真的在坚定些什么!”当你似乎还在想:“天啊,这帮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接下来的罗恩却告诉你:“天啊,我不可以这样!”第二天,学生口中的白痴回来了还带着他独特的教学方式(16袋巧克力奶),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罗恩坐在那里,校长进来的时候孩子们很安静,这是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罗恩面带着微笑,开始了他特别的工作。他来的时候向校长说:“是啊,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在这里他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当然可能还有那个美女的劝慰坚持着、执着了。

“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记住这句话,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时时想着它。

第8篇:观热血教师有感[范文模版]

观热血教师有感

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做个有激情的老师,让血液喷张,话语高调,散发个人魅力。

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教师克拉克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还没开始看,心里隐隐的就是一股期待。

看到的主人公竟然是老友记里面的老演员,不禁更加期待,而且心里认定一定会很好看。一个演员的风格是既定的,而这个演员又是我喜欢的,在期待中多了一份喜爱。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拥有的最根本的品质就是“爱”学生。就像花儿需要阳光,树木需要土壤,婴儿需要母爱一样,这是根之根本。若无爱,就像沙漠没有水,鸟儿没有翅膀,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需要你,你就出现在哪里。所以,当孩子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最需要他的学校而去,即使这个班级已经连续换了10多个老师,即使这个班级的孩子品行不正,缺点满布,不守规矩,他就要定了这个班级。即使他被他们气得发了火,散完心之后,更是要改变他们的决心。因为,爱就在这里。

再着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拥有激情的教学之心,和善于变化的管理方法。面对每个性格不一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同的孩子,更需要不同的方法。班级里有不服管教的孩子,不同国籍,风俗习惯的孩子,被父亲虐待,有可能走上歧途的孩子,早熟的孩子,这面临的一切都需要老师不断思考个个击破。

第一、他选择了家访,了解了不同家庭的情况。

第二、在班级里制定规矩。不能说是班级,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是家里的一员,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忙。遵守一切纪律。

第三、对个别孩子因材施教。个个击破。

第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学习美国历史的时候,通过rap串成了一首歌。老师活灵活现地表演,不仅让孩子在玩得过程中还学会了背诵。

第五、与家长耐心沟通。对家长耐心引导,更重要是了解他们的需要。让他们明白都有可能。

第六、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与他们一切跳双绳。

第七、做一切他能做的事情。保护孩子,爱护孩子。做个勇于追求的孩子。有梦想的孩子。

他最经常说的几句话是“谢谢你,请叫我先生。孩子我为你骄傲。”

真为他伟大的人格而震撼,感动,欣赏。我也经常想,要是我能做到如此就好了。但是以上就有好几点,我做不到。这社会就需要有这样激情有想法的老师来冲破教育里的条条矩矩,走出自己一条前进的路来。

他知道他自己要怎么做?

第9篇:班队建设之思考——观《热血教师》有感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小论文1500字

班队建设之思考

——观《热血教师》有感

石永坤

2010级小学教育专业2班

2013年12月20日

Clark本是在卡罗莱纳州斯诺顿小学的一名五年级的老师,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去追求人生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他所教的班级已经连续四年在全郡名列第一。当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之后,他也要去实现自己的诺言——去追求人生最渴望的东西。

于是Clark只身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做一名老师,他接手了一个全校最差的班级,带这个班级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所有人,包括学校、家长都已经放弃了这个班级,甚至连他们自己也都自暴自弃了,然而Clark却勇敢的承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班级现实情况的恶劣,也曾令Clark放弃,但是当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接着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真诚地去帮助他们。最终得到了全班所有学生的认可,并且该班级学生在最终全州的学生综合考试测评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秀成绩。期间,他与全班学生如何相处的过程,对于班级建设有相当的借鉴意义。Clark是如何把一个成绩差、纪律差、自暴自弃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成绩好、有规矩、充满自信的班级值得思考。

第一天他出示了两张大大的卡片,上面写着:“Dream Big!”(敢于做梦) 和“Take Risks!”(敢于冒险)。然后制定了第一条班规:“Rule#1 We are family”第二天他制定了三条班规:“Rule#1 We are a family”“ Rule#2 We Respect each Other”“ Rule#3 We will form a line to enter and go to lunch”。其实分析一下,只有一条班规那就是“We are a family”,我们是一个家庭。其他所有的班规都是围绕班级的“Family”建设服务的。“敢于做梦,敢于冒险”就是鼓励学生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不仅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班级其他人有信心,另外也要求老师有勇气和信心,对自己和对学生;其次要拥有梦想,并勇于实践,个人梦想和班级的梦想是统一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付诸实践,包括老师和学生。这是Clark班队建设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他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小论文1500字

“Family”,既然是一个家庭那么就要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信任,并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的规则和秩序,而唯一的规则就是“We are a family”。

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提出“集体主义教育”,即“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这也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上。Clark的班规“We are a family”,就是一种集体主义教育观,“family”即“集体”,不过时间是在20世纪末。但共同点在于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现在集体主义教育却淡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甚至完全摈弃。本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集体主义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另外,班级授课制演变的不同,美国小学是包班制(一位老师带一个班、教所有科目),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科制(一位老师教一门科目、多个老师带一个班),前者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是十分有利的,更具有可行性,而后者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行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和干扰因素。

综上所述,从Clark“We are a family”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1、班队建设,教师本身要融入其中,班级是所有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树立责任意识和整体观念,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包括教师自己;

2、班队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并对个人的每一分进步给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此激励整个集体,让集体与个人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3、“Family”式的集体建设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责任心,并且时刻从集体主义观念出发,对“Family”进行巩固和强化,让每个个体看到集体的进步,并发掘每个个体的优点,使其相信在这样的集体中能够进步,时刻强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鼓励。

4、这样的班队建设要尽量淡化班级的组织建设,强调责任意识,每个个体对班集体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Family”的运转。

上一篇:医院年度控烟工作总结下一篇:燃气安全知识简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