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案

数学目的

1 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 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 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 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因时代不同而形成的隔膜,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应以情为先导。可通过追溯“抗美援朝”的历史,动之以情,消减隔膜。

三个典型事例是课文的基础,也是本课重点,应首先处理,从而使学生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分,体会选择典型事例的方法。

对不同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叙,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写法,是本课难点,应在学生理解事例之后处理。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复述等多种方式,由感知开始逐步加深领会。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 以情导入。

2 三个典型事例及其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解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间,采写志愿军战士的一篇通讯。这场战争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这段历史,有些同学还读过一些回忆录,谁来简略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他们中有在大西南追剿残敌、土匪,征尘未洗的解放军指战员,有刚刚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还有工人、学生、干部„„。

为了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魏巍同志采写了这篇通讯。通讯以一个设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标题,用三个典型事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他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通讯

1.什么是通讯?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2.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三、分析三个事例

1、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归纳: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作者写这个事例先确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新闻的需要)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接着写战斗过程,通过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雄。下面重点描写了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以及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最后写胜利的结局。

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到底有哪些动词。

摔,扑,抱 等等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环境极其危险)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读谈话内容,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内容,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1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2再比如蹲防熔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3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高度的责任感

(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崇高的荣誉感

(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提问: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第3段排比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品质 ------ 松骨峰战斗

意志 ------ 火中救小孩

气质 胸怀 ------ 防空洞谈话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提问: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提问:志愿军创建了丰功伟迹,英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练习一题于中讲的,作者采访到100多个生动事例,几经删选,为什么写成本文时采用了这三个事例?

归纳:“让事实说话”,三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标题的提问,三个场面中有壮烈的英雄群象,有个人的英勇行为,有问答式的内心倾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提问:三个事例为什么按现在的次序安排呢?

归纳: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你,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布置作业

1 通读全文,将下列字注音,记入积累本:

坚韧 淳朴 隅 汹涌 火焰 蜂拥 摁 迸裂 衔 掰 聚歼 隋 岱 过瘾 踹 短 褂 豁亮 憋闷 遛跶 犁耙 塞苹果

2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这三个事例,并尽量能够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典型事例的不同写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 语言、句式、修辞。 教学过程

请同学给下列字注音:

坚韧 淳朴 隅 汹涌 火焰 蜂拥 摁 迸裂 衔 掰 聚歼 隋 岱 过瘾 踹 短 褂 豁亮 憋闷 遛跶 犁耙 塞苹果

一、典型事例的不同写法。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篇通讯精选典型事例的特色。对典型事例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写法,以求最高的效果。在对三个事例的叙述、描写中,就交替运用了作者直接描述和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两种方法。

提问:请同学就三个事例运用的两种方法做一下分析。

归纳:事例——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壮烈勇猛;战后阵地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当时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奋不承身的行为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战士三次回答提问,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交叉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提问: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直接引述描写,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

分别指名朗读事例一,复述事例二,表演事例三;分别当即略作讲评,加深同学对不同写法作用的领会。

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8段后半。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紧接着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9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提问:类似第8段的文字,文中哪里还有?

归纳:第12段,第14段。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同一,感情共鸣。

提问:第12段,第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归纳:

8、12两段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题目。有了这一句的深入,第二句便不言而喻,无须再答了。

处在第三个事例之后的第14段,内容更丰厚,感情更炽烈。“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议论句融入了炽烈感情,紧紧扣住,阐发了“最可爱的人”。连续四个感叹句,或隐或显的抒发骄傲与自豪之情,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可爱在爱国情怀,可爱在世界意义。

三个事例是基础,真切扎实;议论抒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感情层层激荡,推向高潮。

(二)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

教师范读1—3段。

讲析:开头一段抒写在朝鲜的感受,笔触集中到“最可爱的人”,呼唤着读者随之一同追寻。第二段设问点题,紧接着明确回答,点明中心。第三段针对误解予以解释,议论语句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我们的战士。谁说他们“平凡”?他们的平凡中包蕴着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坚韧刚强的意志;谁说他们“简单”?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这四方面评价与下文事例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括下文事例。是呵,飞机、坦克冲不垮,与敌人拼死共焚,战士的意志的确坚韧刚强;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倾诉,像马玉祥这样的战士的确品质纯洁高尚;无名战士的三次回答,他的神态举止,谁不觉得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四个评析,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不能截然分开,第四点又有总括作用。总之:有所议,就必有所记来支撑,来证明;有所记,就必有所议来阐发,来总括。这是本文 的特点,也是行文的规律。

同学齐读1—3段。

指名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 作用又有什么不同?

同学回答,教师不时点拨、引导,归纳: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扣住题目,在内容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己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同学齐读结尾段。

三、语言、句式、修辞

(一)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于感情,在前面学习中同学们已有不少体会。让我们再来分析一段语言。请同学阅读事例一描述战后战场的一段,标注动词,做出分析。

归纳:在这些动词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需“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副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请同学读练习四题干,解释:题目中说的“既定需要”,就是后文说的“语境”,包括搭配关系,感情需要以及呼应关系,语序关系,文体需要等等。本文堪称典范,同学们可结合知识短文加深理解,课后完成练习四切实体会。

(二)句式、修辞。

读练习五,请同学任择

一、二回答,点拨、归纳:

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在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沟通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认识,促成感情升华。至于二者的结合及灵活变化,我们在前面已分析过。所有这些的确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请同学举例、分析。归纳: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比喻句,鲜明的刻画出马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永志难忘。

结尾段描绘和平幸福的排比句,把读者引入一条幸福的大河,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此时用细腻的笔触罗列出来又深深触动读者心弦,掀起爱的波澜。

“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非常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第2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 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 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 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点难点

1、 重点:本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 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阅兵》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读谈话内容,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内容,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防空洞谈话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三、谈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深切的感受到五十年代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匣门,展开思维的屏幕,接通情感的电流,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解放军战士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把你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解放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告诉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再一次受到教育和鼓舞。

学生回顾,两三名学生讲述。师生评议。

四、写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非常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学生编拟写作提纲,互相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五、颂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阅兵场上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形象,学习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美好品质,也谈论和叙写了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的动人事迹,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歌声来纵情的歌颂我们最可爱的人吧!

播放歌曲《为了谁》,师生齐唱。本课在歌声中结束。

附板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意志----英雄主义

战士火中救小孩------品质----国际主义最可爱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

记叙抒情议论

第3篇:初中语文教案:《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http://

初中语文教案:《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 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 学习本文 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 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

4、 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点难点

1、 重点:本文 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 难点:多种表达方式 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阅兵》录相片段)同学们 ,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http://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完成选择填空题,并请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出示幻灯片)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http://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读谈话内容,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内容,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 品质 松骨峰战斗

意志 火中救小孩

气质 防空洞谈话

http://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我们的战士(板书)就是这样的可爱!他们是最可爱(板书)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一定深受感动,这不仅仅因为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感人,还在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激发和调 http://

动了我们的感情。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板书)事例外,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板书)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开头3段从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了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把祖国人民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抒情议论,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用了抒情议论,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衔接与过渡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

三、谈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深切的感受到五十年代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匣门,展开思维的屏幕,接通情感的电流,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解放军战士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把你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解放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告诉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再一次受到教育和鼓舞。

学生回顾,两三名学生讲述。师生评议。

四、写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非常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学生编拟写作提纲,互相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五、颂战士的可爱

http://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阅兵场上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形象,学习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美好品质,也谈论和叙写了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的动人事迹,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歌声来纵情的歌颂我们最可爱的人吧!

播放歌曲《为了谁》,师生齐唱。本课在歌声中结束。

附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意 志 ---- 英雄主义

战士 火中救小孩------品 质 ---- 国际主义 最可爱

防空洞谈话------气质 胸怀 ---- 爱国主义

来源:中师教育

第4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初中二年级教案(最终版)

知识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二、结构内容

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三、写作特点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达得极为鲜明突出。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章的第一部分,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地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给读者一个总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儿童和雪中话苦乐,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高贵品质。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具体事例叙述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烈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这篇通讯在安排处理材料上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剪裁得体。如松骨峰战斗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文章只选取这个战斗的核心部分,至于投入战斗前的如何接到命令,如何作战前动员,如何行军等都裁去了。这个连队打到最后怎样了,后续部队又是如何接替他们堵住敌人的,也都裁去了。文章恰当地运用剪裁不仅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主题,而且也使文章更加精练。

3.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四、背景介绍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的发表时间距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来说,"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是不熟悉的。因此应该做适当的背景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映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有关部分,借助多媒体对"抗美援朝"做一些背景介绍;如无条件,教师可依据有关资料做简要介绍,以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朗读教学建议

把这篇人物通讯当成英雄事迹来教,当成抒情散文来教,让文章内在的炽热情怀和崇高精神去打动学生。因此,要抓好朗读,最好是老师的范读。教师要读出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达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其效果肯定比放录音带好。

六、复述课文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通过三个事例刻画了志愿军的英雄群象,层次原本就非常清晰。三个事例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建议通过复述故事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复述前应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说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用什么方法说,关键词语是什么等内容。这一过程,实际是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第5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7-15 字数:1557

看完《廉颇蔺相如传》,除了廉颇和蔺相如,其他的人物都很喜欢,特别是那个近似天真幼童的赵文惠王。我认为编者把这篇文章编进语文课本里,其用心不言自明--就像课后练习问“这篇课文表现出廉颇和蔺相如怎样的思想品德?”一样的弱智。或许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只是想告诉人们应该像廉蔺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大智大勇明辨是非顾全大局知错能改爱国爱民。可在我以为却恰恰相反。

廉颇,匹夫也。

蔺相如,无赖也。

在完壁归赵这件事中,受益最大的不是赵国也不是秦国,而是蔺相如。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也就是说:完壁归赵这件事根本就是个闹剧。除了成全蔺相如外,赵文惠王和秦王都只是个丑角而已。

说起成全蔺相如,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不能不提。一个是宦官的头子缪贤还有一个是蔺相如的随从。前者举荐了蔺相如才让他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这在古代历史中实属少见。按理说对高人贤者,咱们古人可都是干着打压诬陷的勾当,至于举荐人才这很难说的通,如果不是缪贤这人品德高尚就是他与蔺相如有隙,想借此凶多吉少的任务干掉他。根据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功劳最大的却是那个连名字都没有载入史册的随从了。就是他带着和氏璧连夜逃回赵国,期间种种困难险阻担惊受怕却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他冒险送璧,如果他不顾职业道德把和氏璧占为己有远走高飞,如果他贪慕虚荣把璧奉献给秦王博得一官半职,如果他……结合种种可能只能说明:这位随从的素质真他妈的高!凭此问鼎战国“最突出贡献奖”是众望所归的。再加上蔺相如不知羞耻的以玉石俱焚的姿势相逼……种种巧合下才造就了完美的完壁归赵,而历史却把功劳独加给蔺相如实在是有违公平,至少缪贤和那位随从功不可没。

如果说完壁归赵这件事使蔺相如展露头角的话,那么在渑池会上他就充分展示了市井无赖的本色。

在宴会上,秦王叫赵王为他击鼓,然后让书记记下来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虽然赵王敢怒不敢言,可蔺相如却受不得这个恶气,一再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这么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用现在的话说是:你肯不肯,不肯,我就跟你拼了。十足的流氓气。虽然这可以说蔺相如勇敢忠心,但是这种手段与捆着炸弹抢劫的土匪没什么区别。最后,蔺相如凭借这件事到达了权势的最顶端,官拜上卿比廉颇还牛逼。

再来说说廉颇。

廉颇是个将才,性格耿直,有话说话,他看不起蔺相如就敢大庭广众之下说:“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我见相如,必辱之。”从他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山西兄弟敢爱敢恨的品性。可他偏偏死脑筋,明知道蔺相如善于口舌,还被他一番说辞感动的自愿背起荆条上门谢罪。说他匹夫,是因为他傻的可爱。

《廉颇蔺相如传》中最可爱的要属秦王了。之所以说他可爱,是因为他竟然可以忍受蔺相如这痞子接二连三的耍弄。比如在完壁归赵这件事中,蔺相如用“璧有瑕”这个借口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上要了过来,然后让他“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才能把璧交给他,可当他做完这些,蔺相如却告诉他:想要璧就去赵国拿吧!这就把他耍的团团转,好在他有涵养,换成一般国君早就把那丫的拖出去斩了。再说渑池会上被蔺相如要挟,好歹是强国的国君,左右还有青龙白虎~,却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面前扯下老脸击鼓,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他无脑还是大度。

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赵文惠王。他放心的把和氏璧这个宝贝交给一个宦官的食客,不担心他落跑,这种“用人不疑”的气度很值得敬佩,还有他以为可以和一个攻打自己国家的敌人交朋友的这种天真都显得那么的可爱。

在我以为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同志们,不管是做好人坏人贱人都可以就是万万不能做可爱的人呀!

第6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还记得小学曾学习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主要是颂扬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不怕苦、不怕牺牲,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文章曾另很多人感慨流泪,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在追思以往的时候,不禁会感叹当下,心中或许会有疑问,那么现在,谁才是最可爱的人呢?

“可爱”是个很美好的词,曾有个伟人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从来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只要你够细心,其实生活中遍地都有可爱的花朵。是谁,在夜已深、人已静的时候仍在灯下为学生忙碌;是谁,在天还未亮前就将马路打扫干净;又是谁,用双臂抱起了从十楼坠下的小女孩,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在南纤公司这个小家庭里同样也存在很多可爱的人,有早出晚归、尽职尽责的食堂工作人员;有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心系公司、情牵南纤的管理人员„„。作为纺丝车间C班的一员,亲身经历,对于班集体的可爱之处更是深有体会,整个班组在值班长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尤其是龙年将至,大家放弃了合家团圆的好时机,仍然坚守岗位,心中信念一丝不敢懈怠——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班组员工的可爱,不是惊天动地,简单的可爱才更可贵,在年前这特殊的日子里,你依然能看到值班长始终心系生产,与员工交流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也还能看到引丝员工那不间断巡回、坚守岗位的身影;也还能看到打包员工认真打好每一包之余仍不忘做好预打包箱卫生,更能看到某员工自发监护打包机维修工作而放弃去抽烟休息的时间;更能看到因发现包装材料有瑕疵,从值班长、主操到打包工那做事的一丝不苟;太多太多,平凡而真实。

杨总曾说过:“坚守平凡的岗位,才是不平凡;做好简单的工作,才是不简单。”我想他说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可爱的人。(提供)

上一篇:团建策划公司下一篇:各信用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