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生理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力保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认知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的根本动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素质生理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素质生理学论文 篇1:

生理学课程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

[摘 要] 基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分析了医学职业素质养成的必要性,阐述了生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和目标内容。

[关键词] 生理学 职业素质 医患纠纷 基层卫生服务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将带动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农村基层队高素质医务工作者的持续需求,对于高职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职业素质的构成

医学职业素质是对能够胜任卫生服务工作岗位的医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包括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卫生服务态度、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服务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终身学习等内容[1]。

医学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现状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入校动机不明确,入校后通过对繁重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接触,思想上产生了畏难心里。又加之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和错误认识,容易对专业选择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刻苦学习的信念。

2.医患纠纷处理的需要

法制的不健全使一些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乘机非法行医,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声誉。尤其是在文化知识相对薄弱、法制意识相对淡薄的农村,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具备基本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2]。

3.扎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

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对高素质医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由于缺乏对医院的信任,乡镇居民产生“小病在村里,大病到市区”的想法,使乡镇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欠发达地区高等医学职业学校有独特的农村服务优势,学生生源大多来源于本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业意愿较强,具备了扎根农村卫生服务的“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基本要求。学校强化学生为乡镇居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4.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接触到高新医疗技术的机会很少,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如果缺乏终身学习能力将直接导致业务水平的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农民群众严重缺乏卫生救助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不仅有为乡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更有向他们普及卫生救护知识,传授紧急自救和互救技能的义务。因此,医学高职学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途径

1.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理学教学中引入“史话—人物—课时目标—临床病例”的教学体系,以有趣的生理史话引入课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讲授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比如讲授消化液,先提出“胃液能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胃不能消化自己?”的问题,然后讲授范希尔蒙、朴罗特等科学家定量研究胃液的过程,同时叙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最后联系临床病例加以分析。史话知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科研过程的叙述和讨论实现了课时目标,病例讨论则实现了技能实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辅以科学史话,通过名人的品质和精神,不断熏陶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学习医学的庄严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3]。

2.医患纠纷处理

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合理规范的操作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必要条件,减少医患纠纷还需要加强医患沟通。设计“模拟医患纠纷处理”案例教学,提示医学生不仅从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变化,更要从患者的角度注意,如社会、行为、精神和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换位思考不同角色的需求[4]。生理学教学中渗透局部与整体、对立与统一、质量互变等哲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疾病的实训讨论提升学生在医患沟通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循序渐进提高医学生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处理医疗突发事件的能力[5]。

3.塑造学习型医技人才

本课程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临床教学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临床生理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生理学课程阐述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系统安排特点,全面采用启发式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从讨论中主动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具备脱离学校后的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功能调节的内容和急救知识,掌握乡村常见慢性疾病的控制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等知识和技能,以保证能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总之,人体生理学是阐述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生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尽早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以掌握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生理学知识为媒介,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居民欢迎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张卫业,李素萍.浅谈医学生素质教育[J].MEDICAL EDUCATION,2004.

[2]袁琳波,杜友爱.关于加强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3).

[3]龙浩,梁子敬.浅谈急诊医学专业方向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4):32.

[4]李艳.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8(19):107-109.

[5]张秀军,孙业桓,郝加虎.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66-268.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作者:马庆波 刘一鸣 陈余满 王小翠

职业素质生理学论文 篇2: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力保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认知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生涯;提升;措施

近些年,关于“大学生就业人数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大”等围绕就业难的话题愈来愈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从中我们可以探知到:目前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很大,有较严重的过剩现象;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且后者是内因,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故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整个社会高度关注一个问题。

一、素质、职业素质

(一)素质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体能素质,也可以指心理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特点和品质的总和,既包括体能等先天的特点,也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观、审美观等后天的品质。

(二)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先天自然条件(如身体状况,性格向性等)。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研究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加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如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为631万人,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为660万人,可见应届毕业生呈现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且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幅度并不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象。而直接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低下,以下将围绕三个方面对职业素质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

(一)职业目标定位不科学。

职业目标能够很好的反映了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它是确定个人在职业活动行为活动的风向标。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具有以下特征:职业目标期望值偏高,功利性偏强;职业目标设定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不足;职业目标设定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创业热情不足。

(二)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此外,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成才有很多大的关系。

(三)对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较低。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当前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措施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其需要社会的积极支持帮助和引导。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和社会接班人的重要文化根据地,更需要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落实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

(一)首先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扩大对职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比重高校要以发展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并重的综合课程思路为指导思路,要把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实践性教学当中,且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是当代的扩大职业素质教育的比重,创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理念,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的学习和认知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引导企业文化进课堂,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职业素质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是创新职业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措施。

以高校扶持为支撑,大学生也应该更加积极的面对职场挑战和突破内心的恐惧,积极的调动自身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实现大学生素质提升的目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就要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意识的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大学生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兼职和见习等是锻炼职业素质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素质的良好實践机会,大学生要把握好机会,不要怕丢面子,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2、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每个假期做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技活动等,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水平。不管是否和本专业相关,大学生都要把握机遇和勇敢面对挑战,不要有心理抵触和胆怯。

3、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大学生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向先进榜样学习,严格规范自身职业道德和加强职业修养。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济.贯彻中央精神扎实做好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2.

[2]陈志和.试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健康长寿的最有效的手段[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2005.

[3]郑传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4]教育部.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07.

[6]王峰.高校就业教育的转型与完善化:理论思考和对策探寻[J].高等农业教育.2003,06.

[7]刘献文,刘桂荣,李海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1.

作者:张星晨

职业素质生理学论文 篇3: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上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经过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所在,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要解决高职教育的这些问题,最为重要还是要从企业的角度来展开研究,探讨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企业 职业素质

0 引言

自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而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提高、工业化的升级与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96年,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6%,2002年就达到了15%,这是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阶段的一个临界点,到了2005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21%,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此也就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这10年间年均增长达到了1.5%。而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可见,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已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现实又是如何呢?现实的情况就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面临着一个认可却不被认同的尴尬处境。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要了解什么叫职业素质,我们先了解什么叫素质。“素质”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这时“素质”可以指体能素质,也可以指心理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特点和品质的总和,既包括体能等先天的特点,也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观、审美观等后天的品质。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以“职业人”为目标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和体验内化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贯穿于学生职业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2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职业目标模糊

(1)专业模糊。所谓的专业模糊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不喜欢,而越是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即所谓的“宽口径就业”的专业,困惑就越深。这种专业上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学生大多不清楚将来的职业趋向,没有成熟的专业学习计划。(2)职业知识模糊。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职业探索方面的需要,而学校在这一方面所给予的指导却是比较缺乏的,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缺乏相应的职业知识。这种职业知识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学生产生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固化观念。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生会出现频繁跳槽的原因。

2.2 学生的基本职业品质欠缺

职业品质则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理想等基本的职业品质,且用人单位录用高职毕业生时优先考虑的主要也是职业道德品质。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高职学生在一些基本的职业品质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2.3 学生的职业能力欠缺

盖晓芬(2009)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各种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缺乏、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2)学习能力弱,外语水平低、计算机能力不足。(3)不善交流,缺乏相应的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僵化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僵化,主要还是以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方式也没有凸显高职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在这种评价方式下,最终得出的结果只能是重分数而轻实践。因此,在这一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下,理论与实践容易产生脱离,从而导致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最终也只不过是高中模式的延续而已,这就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结果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低一等的大学教育,而与相关的职业教育相去甚远,最终也就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名存实亡这样一种尴尬而又无奈的境地。

3.2 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现行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仍然按照学科及专业目标设置,且有关的学科及专业设置本身的适应性及变化性相对较差较弱。也就是说,一旦相关学科及专业设置了,那么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改变。这将直接导致相关的课程结构所授的知识易老化,往往与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相脱离,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永远都是落后于社会实践要求的。这最终的结果就是刚毕业的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就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常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学习阶段,这是一种无效率也无效果的表现。

3.3 教师队伍不能满足相应的素质教育需求

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数量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最终便导致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这主要表面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及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具体表现就是年轻教师比例太重,兼职教师缺乏规范管理,教师实操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等。

4 从企业角度出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策

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更多的还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而具体的合作过程则仍然停滞不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就是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对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就是要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的接收学生实习制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研究与编写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并合作教育管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4.2 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学校要通过种种途径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应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以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实操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4.3 建立与完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平台

学校制定统一的职业素质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明确职业素质学分银行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学分要求,向每位学生下发统一的职业素质学分银行存折,作为学分获取的凭证。职业素质存折中存储的是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素质教育方面的学分,汇兑的是“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成绩。

参考方献

[1] 辞海(1999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作者:全雄伟 林玉蓉

上一篇: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干部作风整治工作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