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基础讲义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会计基础基础讲义

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基础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摘 要】《基础会计》是电算会计专业的入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力求在实际上课中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我校一直致力于《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努力做到将课程按照工作流程来设计,将学生的实训环节按照岗位工作进行细分,使学生对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到能有较深入的了解,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 工作流程 教学改革 任务式和流程式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对于课程的教学,目前仍然还存在着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理解和掌握都存在一定难度。如果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上大量仿真的会计资料演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和内容比较枯燥。现在仍有一些学校在教授《基础会计》时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并且在不多的实训课上给学生发一些凭证、账页,要么采用老师说答案、学生听写的办法,要么让学生照着书本上的例题填写,无法调动学生们对会计学习的热情和对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的关注。

2.会计模拟实训不足。目前基础会计实训课普遍存在重结果、轻程序的问题。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过程以及账簿的核对过程有明显的淡化,且过分注重结果导致对学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有所缺失。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企业很看重的一项内容。

二、以实际工作流程作为授课模式改革的创新点

《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国家示范校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及企业实地调研而形成,既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会计实务操作的入门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课程设计为任务式和流程式,并将每一项流程按照岗位任务的不同划分,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完成模拟实习环节,每一套实习材料都按照职责分工设置:有出纳、制单、记账、审核,可设定一组3—4个人共同完成,每个组员的角色轮流互换,掌握每个角色的使命,增加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对团队和工作的责任心。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3至4人,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套企业1个月模拟账务处理,设定组长及每位组员的职责(如出纳员、审核人员、制单人员、记账人员等),每位组员的分工是互相轮换、互不重复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在企业账务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将每组的人员及职责设定后可以把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体现在以下5项任务中。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任务一: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按照会计工作流程第一环节是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此任务是要求正确、规范地书写会计数字并且按照会计的有关要求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因此可分成书写会计数字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这两个任务。

任务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其工作过程的第二项任务是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是会计工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很好的检验前期理论知识是否扎实的试金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基础工作完成后,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确定会计账户、记账方向及涉及金额,进而采用借贷记账法将其记录下来。整个流程涉及核算工作四个环节中的前三个基本环节,即确认、计量和记录。为了保证记账工作的正确性,还应该对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因此,本流程可分成四个工作任务:描述分析经济业务;根据经济业务确定账户名称、方向及其金额;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对所填记账凭证进行审核。

任务三:账簿登记、对账与结账

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其工作流程的第三个任务是账簿登记、对账与结账。凭证审核完以后,学生应根据不同的账户选用不同格式的账簿进行登记,期末需要进行对账与结账。因此,本流程可分成两个工作任务: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

任务四:会计报表的编制

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任务四是会计报表的编制,它是会计工作流程中体现结果的环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一般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即可。因此,本流程可分成两个工作任务: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

任务五:整理和装订会计档案

账务处理流程结束后,会计资料应当保存,所以要求学生正确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因此,本流程完成的工作任务:正确整理和装订会计档案。

四、《基础会计》考核方法改革

建立以岗位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任务式和流程式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在考核方法上也是我们应争取改革的。改革后将学生成绩设置为: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35%+平时成绩*15%+实训成绩*50%(实训考核涵盖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与日记账、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整理和装订会计档案全过程,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20%、30%、25%、15%、10%)。考核方式由传统方法转向以实践考核为主;以结果考核为主转向以流程考核为主。通过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对会计的基础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作者:林毓芳

第2篇: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会计基础选择探讨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整体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有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就国有企业的利润效益来看,主要还是在少数垄断企业中较为集中,而其中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太高。而实施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有资产的有序运转,基于此,如何合理的选择、确定会计基础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选择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了会计基础选择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也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过渡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也进一步表示我国国有企业结束了不用向国家上缴自身利润的局面,保证国家得到有效收益。但是,资本经营预算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依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主体的定位、模式的选择以及会计基础选择的问题等,这些都亟待解决。本文就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会计基础选择进行分析探讨。

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确定

就当前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确定来看,各界都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财政部门应该作为主体,而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选择国资委,而就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主要就是国资委与财政部门两者,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订与实施。而在相关通知中,则更清楚的提出,财政部门是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订的主体,其肩负的重要任务更是决定了它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则是属于中央方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主要的任务侧重于对本单位负责监管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编订。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指的就是对资本经营进行的预算,而其中经营的并非商品,而是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则会遇到资金投入或者是收益等各种财务问题。以资本的保值与增值作为根本目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对资本经营者的实际业绩予以评定、考核,正确、全面的反映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体的财务问题。股东将股权分配给各个经营者之后,经营者们为了达到股东所提出的要求,获得可观的利润率,必然面临着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等各方面的财务问题。我国当前的管理体系是囊括了经营单位、营运组织机构以及国有资本管理组织机构三个层次,国资委则是资本所有者的代表,其主要的职责是赋予国有资本营运组织机构出资人的权利,也就是说,国有资本的出资人代表既可以是国有资本营运组织机构,也可以是国资委。但是,就所有者财务理论方面来说,应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确定为国资委与负责国有资本营运的单位。

2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又可以称之为现金制,将现金的收入或者是付出作为界定,对费用与收入的发生进行详细记录。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来看,在现今收支的发生期间,就将其全部计入费用与收入,而忽略了是否有实质上的发生行为,虽然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具有较为客观的计算损益结果,但其缺点就在于无法将经营结果客观、公正的表达出来。

权责发生制则是将应收、应付作为界定点,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盈亏计算,应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较为精准的对企业收入予以核算。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收入的实现不是以实收款项而是以发生作为评价标准,只要发生了,就被自动划归为收入。其次,可以准确、全面的将应当担负的资本费用反映出来,并实现与本期收入相匹配。再次,对各期的收益都可以有效确定,将当期利润明确的反映出来。最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过去已经发生的现金收付内容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现金信息。

虽然说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录方法较为系统、复杂,但是它能够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点,客观、公正的将各期费用及盈利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来,也已经成为当前被大多数私营企业公认的一项原则。从其未来发展的动态来看,将权责发生制选定为会计基础,正在向着公营及政府企业拓展。

3 收付实现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缺点

3.1 混乱了收益性与资本性的支出

就资本性支出方面来说,收付实现制在现付日即将其记录为费用核销,那么在预算报表中,其支出的使用及年限等信息就不会被体现出来,这就直接导致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混淆,危及国有资产规模与数量信息的真实性,失去对其有效的监管,另外也为不法分子私自挪用预算经费提供了可钻漏洞。

3.2 各项内容的处理方法不恰当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其预算收入只是将当年的实现数表达出来,而对于历年的收益结余情况并没有表达;对涉及的巨大产权转让或者是收入进行分期支付的,也只是将当前实际收回的数目予以反映,而缺乏对历年情况的反映;所涉及的国有资产运营支出方面,无法将资产的减值情况或者是折旧费用等如实反映出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

3.3 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违背

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会使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发生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的原则,不易于操作及控制。同时,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无法将收支配比的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无法将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及资金效益等情况通过会计信息展现出来,使国有资本所有者无法实现其应行使的监管职能。另外,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如若我国还是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将无法实现与其他国家财务报告的公平比较。

3.4 缺乏内容与结果的全面反映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构建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各个收支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或者是结果都不够全面。就从报表方面的内容来看,它只是将出资企业的资金流量预算进行简单的总汇。但是在一个预算年度中,出资企业不可避免的还会发生很多非货币性的交易,比如说资产置换、收取抵债资产等,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纳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中来,那么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国有资本营运的真实情况。

3.5 负债反映情况不真实

收付实现制只是将当年的融资收入及还本付息支出反映出来,而出资企业以担保等形式形成的债务问题却未能全面反映,这也就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出资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债务问题反映的不全面、不真实,会直接阻碍到出资人制定各项决策,担负起较大的债务风险。

4 权责发生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优点

4.1 降低债务风险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进一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避免由于资产的构建完成而脱离监管范围。就当前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具有发债权的,通常都是将出资企业的资产换取银行贷款,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就会发生隐性债务的问题。通过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将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有无发生抵押担保等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明确债务风险,杜绝问题发生。

4.2 切实落实政府出资人职能

政府将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力赋予国资委,这也要求国资委必须严格依据企业的规则办事。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不仅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企业损益情况,而且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能够满足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实际要求,最终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目的的根本管理。

4.3 有效对接出资企业会计基础

当下,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部分施行的都是企业会计制度,以会计报表体系为基础,进行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订。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预算报表与经营预算报表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且在各项处理程序中都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既可以满足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取得,也方便了对预算的会计处理。

4.4 全面反映运营绩效信息

权责发生制所体现的信息将国有资本经营运营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都囊括其中,比如说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评价经济主体财务情况的信息等,将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汇集,不仅可以为评价国有资本经营绩效提供有利依据,而且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配置决策。

4.5 全面、真实反映出资人所有的经济资源

对于出资企业来说,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将其经济资源的存量如实的表达出来,另外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可以做出全面、真实的记录。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成本与费用之间的比较可以为各项预算支出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引导政府做出客观评价,实现经营收益的有效提高。

5 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必要性

5.1 有利于政府绩效的提高

收付实现制预算无法将计量与考核绩效的信息表达出来,无法对政府的服务质量加以评判;而权责发生制则将投入的重点转变为结果,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使政府业绩更清楚、明确的展现出来,有利于相关监督部门对其予以客观评价,提高其工作效率。

5.2 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分工也愈加清楚,政府职能更偏重于提供公共品,财政转为综合管理类型,这也就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够将财政资金活动反映出来。与收付实现制比较来看,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加速这种转型,使政府的资金变得透明、公开,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实现监督职能;同时将政府部门的各项资产全面的反映出来,使其公共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6 结 论

当前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其问题也愈加凸显,重新探讨并选择会计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具有相当多的应用优势,且有其选择应用的必要性,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的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陈少晖,朱珍.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J].经济纵横,2012(2).

[2]迟巧珠,陈少晖.权责发生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3]于海汛.试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

[4]徐哈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选择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

[5]宗承刚,董雪艳.国有资本会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

[6]魏书花.国有资本会计浅析[J].绿色财会,2011(4).

[7]孙志梅.国有资本管理中的会计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

[8]刘爱芝.国有资本管理中的会计政策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2(6).

[9]袁振兴,王琳.论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改进——EVA留存分配制度[J].会计之友,2013(4).

作者:张毓

第3篇: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针对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做好管理工作,将会计基础工作和改善经营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为单位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有效的财务信息,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在岗业务培训,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会计工作正常开展及会计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部分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上配置不足,职责不清,难以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质量要求,严重阻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减弱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会计核算不以真实发生的客观经济业务为依据,不按照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核算管理,在原始凭证的取得上把关不严,会计凭证的填制不完整,会计核算不能正确、清晰、完整反映单位会计信息,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损失。

(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部分单位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尚未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审计监督制度等制约机制。

(四)管理手段乏力、督促检查不够。会计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内部稽核制度不合理,缺少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有机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差,忽视外部审计监督辅助作用,不能独立、客观的反映会计工作失控点。

(五)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不足,不具备有关职业道德,不能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要求。

(六)信息化建设能力差。部分单位电算化会计核算仍停留在简单核算功能上,工作重点在事后算账、报账上,缺乏对内、外部数据的共享和利用,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相关信息传递和处理滞后。

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科学配置会计机构和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措施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的审验工作,明确会计档案保管制度,注重资产的盘点、管理、核算工作;提升会计电算化应运水平,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及准确率。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遵循法律、法规规定,依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发展。

(四)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科学、执行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离不开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履行管理和监督指导的职能要重点关注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的管理,保证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使内部监督制度得以切实贯彻执行,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五)组织岗位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養。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各级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努力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系统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及时化、准确化的综合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实现信息共享,促进会计基础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运行。

三、结语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组织会计人员岗位培训,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作者单位为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供电段)

作者:李震

第4篇: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概述

(一)定义: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计量形式: 实物计量

劳动计量

货币计量(最基本的计量形式)

(二)会计的特点:教材第2页

(三)会计的分类:(按报告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关系人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反映)——观念的总结

监督——过程的控制

1.核算

(1)定义:教材第3页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3)会计核算所做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的方法:(七种)教材第4页

2.监督

(1)定义:教材第5页

(2)内容: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

3.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控制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也称会计客体或会计内容,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资金运动的内容

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退出

注:企业的资金运动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

也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衡等关系)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1.定义:~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注: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不对等

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注: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2.意义:教材第9-10页

(三)会计分期

1.定义:~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注: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2.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季、半年。

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

我国采用公历制。

3.意义:教材第11页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础(新增)

(一)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定义、内容和分类

1.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第一层次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账

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2.内容:(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3.分类:

(1)按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同分类:

a.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2)按资金运动的状态分类:

a. 资金相对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资金显著运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3)按构成会计报表的不同分类:

a. 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利润表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1)定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特点: a.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b. 它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产。

c. 它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 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按流动性或变现能力的强弱)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注:了解上述各类资产的概念。

(4)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增)

a. 符合资产的定义;

b.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 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负债

(1)定义: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点:

a.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

b.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 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注:了解上述负债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4)负债的确认条件(新增)

a. 符合负债的定义;

b.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 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即:净资产)

(2)特点:

a.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c. 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3)内容: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即: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注: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4)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

A.按其内容分类:

a. 销售商品收入

b. 提供劳务收入

c.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B.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a. 主营业务收入

b. 其他业务收入

(3)特点

a.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b. 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注: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

c.收入的取得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d.收入的取得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e.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收入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收入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分类:(按是否构成产品成本)

a. 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b.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3)特点: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费用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费用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费用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 = 收入-费用

(2)内容:

a.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反映的是日常活动的业绩)

b.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属性(新增)

(一)构成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注:要求掌握这五种计量属性的概念。

(二)应用原则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否则不允许采用。

三、会计等式

(一)第一等式(基本等式)

资产 = 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设置帐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第二等式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四、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资产内部此增彼减

2.资产与权益同增(资产与负债同增;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3.资产与权益同减(资产与负债同减;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4.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内部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5篇:会计基础讲义-第十章会计档案

第十章 会计档案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会计档案的归档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会计档案的销毁★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会计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账,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4.其他会计资料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注意:各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文书档案,而非会计档案。

【例题·单选题】以下会计资料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

A.现金日记账

B.总账

C.购销合同

D.购货发票

【答疑编号91110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归档

1、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3、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例题·单选题】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 )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A.会计机构

B.档案部门

C.人事部门

D.指定专人

【答疑编号91110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主要根据重要程度)

一、永久档案与定期档案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档案根据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l0年、l5年、25年5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可以分为:(主要了解企业的)

1.永久: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财务报告;

2.25年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5年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4.3年的:月度、季度财务报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移交清册。

【例题·单选题】企业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用额调节表的保管期限为( )。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答疑编号91110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单选题】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 )算起。

A.会计终了后第一天

B.审计报告之日

C.移交档案管理机构之日

D.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日

【答疑编号91110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单选题】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保管期限为( )。

A.15年

B.25年

C.3年

D.10年

【答疑编号91110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单选题】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 )。

A.3年、10年、20年、30年、40年5种

B.1年、5年、10年、15年、20年5种

C.3年、5年、10年、15年、20年5种

D.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

【答疑编号91110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四节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第五节 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1、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2、专人负责监销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例题·单选题】武汉市财政局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时,应由( )派人监销。

A、武汉市财政局会计处

B、湖北省财政厅

C、武汉市审计局

D、武汉市财政局监督处

【答疑编号91110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3、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以及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例题·判断题】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销毁。( )

【答疑编号91110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例题·多选题】保管期满,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有( )。

A.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

B.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有关会计档案

C.超过保管期限但尚未报废的固定资产购买凭证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疑编号9111001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解析】对于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有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选项A、C属于这种情况。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也不得销毁。

【例题·判断题】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

【答疑编号9111001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总结

1、教材内容讲完了,即大家已听完一次完整的课程。

2、学习时重在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3、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最好对照着教材做题。当然一定要做自己省市的历年考题和中华会计网校专门为大家编写的练习题。而且第一次做题时,不管会不会做,都要查教材。主要目的是加深印象,另外每年教材可能有变化、答案也有可能有错,要以教材为主。甚至也为了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因为很多同学感觉是:听课时觉得明白了,但一做题就懵了。我们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不仅仅是一道题,因为一个知识点可以出很多题型。

比如:以下账户属于资产类的有(多选)(AB)

A应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收账款

变形1,以下账户属于负债类的有(多选)(CD)

变形2,预付账款是负债类账户(判断)(×)

等等。

4、认真学,最基本的知识一定学扎实,为以后打基础。

5、最后祝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步步高升。

第6篇:会计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前言

1、一个真实的故事:38岁开始学会计

学习没有先后

2、我就不信干不好会计

一个会计的经历

有恒心 有决心

3、2009年就业市场遇寒流

11月,是大学校园招聘的招聘的高峰月,但金融海啸来袭。据统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到600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480万人,2009年需要安排的毕业生到达1000万人,人数增加职位减少,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日前,某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首先发布了《重要通知》:接家乐福(中国)的公告,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全国范围的招聘活动取消。紧接其后广州一家 著名日化用品企业也取消了招聘通告。苏州、东莞等地区一些企业通知,明年不再要毕业,公司要裁员。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财经类、管理类2009年毕业生。――《齐鲁日报》2008年11月4日

★经济危机的到来,首先受到冲击的美国华尔街,大批人员失业。以前餐厅服务生月工资2400美元,还找不到人,现在一个服务生的工资降到2000美元,还有10个排队等候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华尔街搞IT的白领。

★沿海城市大批裁员,目前湖北30万农民合同工返乡,重庆保姆市场月工资水平由原来的1100元下降到800元,河南、四川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4、为什么参加培训

今天大家来到这地方,参加由我主持的这次培训,非常高兴。大家认识到了危机。“充电”充斥当前市场,怎样充电?浑身都是插座,但是没有充电器,不知道该向哪里充,充什么?盲目的学习,看书,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充电不是简单的的看几本书,参加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找到了充电器。

我觉得大家首先要感谢的是你们自己,比别人早一点觉醒,其次要感谢的是你们的经理给你们提供提供了这次机会,使你们能够利用上班时间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为社会、为公司、为自己本领;使你们有了别人没有的在职学习知识的机会。

5、公司为什么要组织培训?

★1美元=50美元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与渔

授之于鱼,饱食一日;授之与渔,受益终生。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相关知识

1、会计的定义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连续、系统、综合地对企 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起源

会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就出现了记账员。13—15世纪,在工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阐释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制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诞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审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业务。

3、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 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主计会议”。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 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 战国时代。

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 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 ,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

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 过程。

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 、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会”。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 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 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 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

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 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 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

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 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概念的正确总结。

3、会计与财务

4、会计人员 与财务人员

会计基础工作

一、会计工作的本质

何谓系统?系统这一概念源自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局部和局部及局部和整体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由于事物具备这种特性,这就致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各个局部开始的,随着这些分散的局部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最终才认识到了事物的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间的联系。换句话说,系统就是人们由局部间的联系认识事物整体的一种科学观。系统化即是将这种意识上的认识以一种有序直观的方式把它表现和实施出来。

会计工作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是一项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活动,在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通过会计工作进行专门的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系统的有用的财务信息。就一个企业来说,每天都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原材料采购、耗用、收入、非费用性支出、投资资产管理、使用,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取得、填制原始凭证 ,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凭证、复式记账、登记帐薄、计算成本、结转费用、清产核资,在帐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帐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工作的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一般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阶段。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对应的资金来源渠道,它们是表示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资金的运动成果,使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三、需要办理的经济业务的事项

《会计法》

第十条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即是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以货币表示的,表明投资者拥有的债权或所有权,如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其他票证等。由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直接影响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核算。对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的具体核算方法,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广义上讲,单位的财产物资包括所有的资产,它是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如货币资产、材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会计法》中所说的“财物”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区别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等货币性资产,主要指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这些财产物资大都是单位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它们的价值较大,在单位的资产总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对它们的收发领用、增减和使用情况都必须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单位财物的收、发、结存和使用情况。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根据这一定义,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要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从会计核算上看,债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债务是指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它需要在将来的一定时日偿还。从会计核算上看,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债权、债务是单位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在本义上是投资人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本钱,会计上一般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内容。这里所说的资本的涵义,实际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即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从数量上来讲,应当等于单位的全部资产数量减去全部负债数量的余额。基金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投资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包括职工统筹养老金、职工失业保险金、大病医疗保险金等)、公益性基金(如希望工程基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等)等。

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都会引起单位的资金变化。因此,会计上必须及时进行核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或计划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如工资、职工福利费、业务费等。费用是指因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事业费用等。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收入、费用、成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产生收入主要发生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因此,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在财务上获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由于对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涉及到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计上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核算。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内容采用列举式方法规定的,前六项规定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业务纷繁复杂,会计改革发展较快,会计核算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业务和内容,如企业的股份制改组上市、企业合并、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终止清算、破产清算、资产评估等。对这些业务的核算,也是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内容。

四、原始凭证

1、什么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

2出具凭证者的单位印章或者个人签名并盖章;

3接受凭证的单位全称;

4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5经办人员签名;

6接受凭证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名;

7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3、原始凭证的种类

1自制原始凭证

工资表、付款单、鲜货商品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发货单、计提清单、成本计算单等 2外来原始凭证

发票、收据、提货单、运费单据等

4、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形式

1 根据实际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由经办人直接填制,如发货票。

2 根据帐薄记录对有关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填制,如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3根据若干张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汇总填制,如各种汇总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1 记录真实

原始凭证上记载的经济业务,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内容,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歪曲和弄虚作假,对于实物的数量、单价、金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凭证的真实可靠。

原始凭证的丢失:单位证明、记摘内容、编号等

确实无法取得原始凭证:车票、飞机票等,当事人写出详细的情况,由经办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后,可代替原始凭证。

2 内容完整、手续完备

A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公章

从个人取得原始凭证:签名

自制原始凭证:经办单位领导或指定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外开据的原始凭证:加盖本单位公章

B 凡填有大小写的原始凭证、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收款证明)

C 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各联用途、编号、作废、一联做报销

D 发生销货退回的原始凭证:退货发票、验收入库、收款证明

E 出差借款

F 经上级主管批准的经济业务,批文作为原始凭证,需要归档的应当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文件字号 3 书写清楚 、规范

A 数字的书写:货币符号、货币简称如人民币

B 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的除外,到角分

0

-

C 汉字大写金额: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整 正

D 阿拉伯数字中间有零的,汉字要写“零”连续有几个零的可以写一个:“零”,阿拉伯数字元位为0.或者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可以只写一个“零”,或者不写。

E 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内容错误的:重开或更正、开出单位、单位印章

金额错误的:重开

4 填制及时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这一规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如果不及时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至使会计核算无法正常进行,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如果没有及时送达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是指最长不超过一个会计核算期。

6、原始凭证的审核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所以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法定职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记帐的依据。

A 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B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C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7、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还经办人,有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新开据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浅谈会计的监督职能默认分类 2009-01-17 08:40:40 阅读79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会计监督是指以会计信息资料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地评价,以此来单位经济行为的合理合法,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也是法制经济、有序经济,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放弃监督,听之任之 ,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社会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里讲的薄记指的就是会计,这里讲的过程指的是再生产过程。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会计界把控制理解为监督,把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或者说核算。十九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学科之间已经逐渐细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计划等学科已经完全从原来的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我们理解的“控制”已经分离,不应再作为会计的监督职能。

2、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是法律赋予的,不是本身固有的,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既不是执法部门,也不执法人,会计人员执法名不正,言不顺,会计人员执法也就没有力度 ,执法也就有没保障。从另一个角度讲,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普通一员,和其他职工比只是分工不同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与权力。如果说对违法乱纪、侵害单位和公众利益的行为有监督的权力,那么哪一个公民没有呢?《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可见,这种监督权力,虽然在会计法中规定,但不是针对会计人员特别规定,适用任何单位和个人,这种权利实际是社会公德或者职业道德的范畴,而不应该单独作为会计的职能。

3、“趋利性”淡化了会计监督

韩非子基于他的“自为心”的人性论,肯定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核心。认为不管什么社会,人皆有趋利性。“利之所在,民归之”<<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上>>是人类社会一条铁的原则。古代君臣关系,君之所以用臣,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臣之所以愿意为君卖命,是为了生存,获取更多的名和利,这才有了君用臣,臣为君用。在一个单位也是这样,单位聘用一个会计人员,是为了自己企业发展、管理需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人员为企业工作,同样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会计人员的利益适合企业密切相关,当企业、单位利益与社会、其他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自然和自己的企业站在一起,当自己的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害,维护本利益企业的,实际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在一个单位内部,让会计人员充当执法者的角色,为社会而损害自己企业的利益,监督决定自己命运、饭碗的人,作为一名普通人员,无异于以卵击石、以弱凌强。“趋利性”决定了如果会计人员有监督职能的话,又是该多么薄弱啊。

4、会计监督的作用与信息不对称相关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担负着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外提供信息的作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信息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自然而然掌握了企业的大量信息和情报。工商、税务、财政、投资者等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人。要想了解企业的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以便为他们决策服务,他们希望会计人员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信息,由于受地域、时间、身份、报表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不可能深入到企业。了解到比会计人员更多的信息,处于良好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对外公布的信息做出不得决策。

综上所述,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是法律赋予和相关利益集团及个人的期望,并非会计本身所固有的。遗憾的是,面对外在的压力,会计人员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义无反顾的想挑起这副重担,很多人提出会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管理应深入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有经济业务发生就应该有会计人员参与。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你真有那么的能量?真这样做了,你是否实在“越位”?会计人员有岗位的特殊性,但不应超越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把自己岗位的职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方为一名好的会计。

二、怎样看待《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实际是讲了外部对会计监督的问题,与会计职能无关。会计监督按时时间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从会计监督的内容看,包括: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帐薄的监督、对实物、款项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应该是指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

1、事前监督

按照有定义是这样的,是指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或费用预算时,就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准则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从定义不难看出,上述内容其实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会计工作的内容,说属于财务管理更确切一些。从会计的角度讲,事前监督实质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过程,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性质,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特长,对企业涉及及可能涉及的经济活动 ,找出经济业务关键的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制度控制的设计,起到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会计人员不可能针对每一经济业务,都去亲临监督,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就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内控制度起到监督作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实质就是会计事前监督的过程。由于制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验证,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事前监督发挥作用的过程。

2、事中监督一般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随时审查随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改进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就是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去执行。此时,制度怎么制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执行了没有。值得深思的是,制度的制定现对容易,关键是执行,是否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程序、方法去做了。大部分发生经济案件的单位,制度建设还是相当完善的,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甚至有些单位如果不是案件暴露,都可以作为制度管理的先进单位,去推广、去演绎。在案件报导中经常看到,个别领导干部犯罪后,归结为自己不懂财务制度,看看这些人过去的讲话、发言,对财务制度的重视程度,对会计知识的了解,都可以称上是一个专家。因此,会计事中监督的过程实质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过程。

3、关于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利用会计反映所取得资料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分析、评价。可以为制定下期计划、预算提供资料,也可以预测今后经济活动发展趋势。对于预测发展趋势应无异议,但分析本身就是会计核算的职能的一部分,考核与评价根本就与会计监督不搭边。我们认为,事前监督,解决了怎样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事中监督,解决了是否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事后监督,应该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执行,发现是制度制定缺陷,还是根本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从而完善制度,或者落实制度。事后监督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反思的过程。如果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就应该重新考虑关键控制点是否正确,相应的措施能否保证关键控制点不出差错;如果是制度没有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就应该考虑没有执行的原因,是制度不适合,还是例外,或者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外界压力。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途径。事后监督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的反思,是对前面工作的再监督。

从《会计法》对会计核算包括内容到会计监督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监督应该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延伸,如果说会计具有监督职能的话,它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完善,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监督的作用。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没有会计这一职能,监督职能就不复存在。核算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保障。没有监督职能做保障,核算就失去了根基。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会计人员普遍得到了单位的重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对企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会计职能向管理转变的思路,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通过相关的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财务管理人员已经走在了前列,会计人员应该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时,也应当注意到,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应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考虑内部控制成本,当控制成本过高,或者阻碍企业发展时,就要能够重新考虑制度的设计。

第7篇: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八章第三节)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八章第三节)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

财产清查的结果,不外乎三种情况:其一,账存数与实存数相符;其二,账存数大于实

存数,财产物资发生盘亏;其三,账存数小于实存数,财产物资发生盘盈。对财产清查中发

现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按照一定的程序,严肃认真地予以处理。

(一)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各种盘盈、盘亏以及质量问题。应核准数字,调查分析发生盈、亏的原因及性质,明确经济责任,依据有关法令、制度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同时根

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定额内盈、亏,应办理有关手续并及时转账;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损

失,应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后处理;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应由个人赔偿;因自然灾害引起

的意外损失.如属投保财产,应向保险公司索赔等。

(二)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积压、多余财产物资,应查明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属于盲目采购、盲目建造或生产任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积压,除设法内部利用、改制、代

用外,还应积极组织推销,以减少物资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对于因品种不配套而造成的半

成品积压,应当调整生产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对于利用率不高或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也

应查明原因积极处理。做到物尽其用。

对于长期不清或有争议的债权、债务,要指定专人负责查明原因,主动与对方协商解决,按照结算纪律和结算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理。

(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应在查明问题性质和原因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财产管

理的经验教训,制订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财产管

理责任制,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对于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应及时调整有关财产物资的账簿记录,并作为待处理财产

损溢;在查明原因经批准处理后,再按批准的意见转账,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于各种往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1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 会计证、会计职称、注会、注税等资格证书考试资料尽在同天社区http://club.toonsky.com来款项,如在清查中发现差错,也应及时调整账目;对于查明的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应按规定手续经批准后予以核销。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分以下两步进行:

(一)审批之前的处理

对于财产清查中查明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在报经审批之前.应根据“实存账

存对比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及时调整有关账簿记录,使账簿记录与

实际盘存数相符,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

会议或类似机构审批。

(二)审批之后的处理

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经审查批准后,应根据审批意见和发生差异的性质及原因

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2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第8篇: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五章第四节)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五章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

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正确地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

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合理地组织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正确

地组织凭证的传递,能及时地、真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把有关部门

和人员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使正确的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地实现,考核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

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凭证传递手续办事,从而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提高经营管理水

平,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企业应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内部管理的要求、组织结构设置和

人员分工情况,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会计凭证的传递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科学的传递程序应该使会计凭证沿着最迅速、最合理的流向运行。因此在指定会计凭证

传递程序时,应当注意考虑下列三个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传递程序。

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分工的情况,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需

要,恰当地规定各种会计凭证所流经的必要环节,做到既能使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利用凭证

了解经济业务情况,并按照规定手续进行处理和审核,又要避免凭证传递通过不必要的环节,

影响传递速度。

2.确定合理的停留处理时间。

要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经济业务办理必要手续的需要,确定凭证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

间,保证业务手续的完成,但又要防止不必要的耽搁,从而使会计凭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

以充分发挥及时传递经济信息的作用。

3.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

为了确保会计凭证的安全和完整,在各个环节中都应指定专人办理交接手续,做到责任

明确,手续完整、严密、简便易行。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1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 会计证、会计职称、注会、注税等资格证书考试资料尽在同天社区http://club.toonsky.com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会计凭证的保管

主要有下列要求:

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

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

才能代作原始凭证。若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车票丢失,则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

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2.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月份、会计

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3.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

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盖章。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

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应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

5.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2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第9篇: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六章第七节)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六章第七节)第七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结账后,必须按规定更换新账。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每年都应更换一次新

账。一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等,可以

跨继续使用,各种备查账簿也可以跨连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新账,以避免重复抄

账增加工作量。

更换新账时,应将各账户的年末余额过入下一新账簿。在新账簿有关账户新账页的

第一行“余额”栏内,填上该账户上年的余额;同时在“摘要”栏内加盖“上年结转”戳记。

二、账簿的保管

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一样都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重要的经济档

案,必须按照国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任意销毁。保管期满后,

需要销毁的,应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再行销毁。

会计账簿的保管,既要做到安全、完整,又要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从账簿中迅速查到所

需要的资料。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在结束后,将各种活页账簿连同“账簿启用及交接表”

装订成册,加上封面,统一编号,与各种订本式账簿一起归档保管。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1 / 1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上一篇:于漪的作品下一篇:作文300字动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