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育心理专业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许多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许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消极情绪带入未来的工作中,将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进研究刻不容缓。

第一篇:教育心理专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男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对学前教育男生集体和个案的分析,探索适合学前教育男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新途径、新方法,对推进学前教育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前教育男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学前教育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在学前教育领域,男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本科以上学历的男性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受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多半都不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即使是已经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前教育男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通过对学前教育男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对学前教育男生集体和个案的分析,探索适合学前教育男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学前教育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前教育男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二、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男生心理易感压抑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一贯将学前教育视为专属女性的领域。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一般以女生为主,男生可谓凤毛麟角,我校也不例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女性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男生,思维易受束缚,个性易被同化,易产生极大的压抑心理,甚至觉得自己闯进了一个专属于女性的世界。

(二)学前教育男生职业角色易感自卑

从一般意义上说,职业角色经常是性别类型化的,护理、文员、幼儿教师等被视为传统的女性职业,男性一旦进入其中,往往就会招致异样的目光。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学前教育男生只有一个是自己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而其他的都是被调剂来的。由于缺乏专业认同感,有的男生担忧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结构是否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有的男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以致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女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学前教育男生人际关系易感紧张

学前教育男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在一个女性化的环境氛围中,男生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同性朋友。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男生跟女生交往不多,也较少参加班级的活动,即使参加了活动,也是在活动中较少表现自己,普遍觉得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因此,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必须独自硬撑着,他们基本上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封闭心理。

(四)学前教育男生就业前景易感茫然

目前,男性进入学前教育行业以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不理想,其所得与社会、家庭和男性自身对个体所需求及其所担负的“责任”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同时,由于我国体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致使幼儿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社会给予的回报甚少,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大部分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自尊需求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最后导致他们不得不选择转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男生感到就业前景不乐观,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学前教育职业,但要从事别的职业自己又无能为力,从而感到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们应不定期地与男生沟通,从“自信心培养”、“情感教育”、“合作性训练”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男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

和男生相比,女生具有更为复杂的感知记忆存储能力,而男生则更多地依赖动作和空间机械刺激。当他们同时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时,男生就要比女生更容易感到厌烦,也更容易表现出心不在焉的行为。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应倾向于运动、实验操作、参与体验等方式。尊重并依照男生的个性与性别特征,适当开展“性别化”的教学活动。

(二)释放男生的阳刚气质

男生天生爱冒险、爱挑战、爱跑动,这些都与男生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合男生运动的主题,触动男生体内的每一根神经,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使得男生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例如:可将班级、校园文化等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男生们在向上、高雅的活动中展现自我,发挥特长,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三)优化男生的个性心理

从胎儿起,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就落后于女生。到了大学,我们发现男生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女生。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男生在动作发展的精细度、口语表达能力、读写能力等方面都比女生落后。因此,我们要改变不利于男生发展的因素,因性施教,让每一个男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四)加强男女生的人际交往

经常性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使人克服焦虑的心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前教育的男生与班级的女生没有太多的交流,也较少参加班级活动;即使参加的男生,也是在活动中较少表现自己;他们普遍觉得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而这种情况往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地改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如把男生分配到不同的女生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加强沟通,缓解男生的心理不适感。

(五)树立男生成才的楷模

男生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时间不长,但在各级幼儿园已涌现出不少的优秀男性幼儿教师。因此,我们要让典型引路,定期召开一些座谈会、联谊会等,让在职的男性幼儿教师和男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内心的困惑,帮助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根据男生的特点、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到幼儿园进行深入的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危机感。

(六)认识男生的职业优势

随着幼儿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男性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的学生中,男生往往会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与幼儿磨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游戏中,幼儿喜欢围在男生的身边,尽情地玩耍和嬉戏。因此,我们要帮助男生们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树立良好的性别形象,找准未来职业价值的基点。让他们认识到,男性从事学前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是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

男性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选择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作为培养幼儿教师主阵地的高师学前教育,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帮助营造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加强男生的综合素质,为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前教育界输送优秀的男性幼儿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秀丽,任洁,杨文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1):125-127.

[2]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J].高教探索,2007,(2):120-122.

[3]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26-127.

[4]李玉秋.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男教师的迫切性[J].台州学院学报,2004,(4):75-78.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青年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编号:0807)。

作者:黄春蕾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对榆林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现实处境进行分析,并通过情绪ABC理论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提高其心理素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男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非常好,尤其是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人才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以榆林市为例,全市计划在2017-2020年期间新建、改建、扩建275所公办幼儿园,并且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亲子机构等各类民办学前教育学校也在不断扩张。而榆林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榆林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每届毕业生仅有50人左右,每届学生就业率基本为100%,远超榆林学院其它师范专业。

众所周知,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男幼师的榜样作用明显不足,因此男幼师对幼儿的性格塑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是女幼师无法替代的。在教育行业中,男幼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学前教育行业的抢手人才。与男幼师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截然不同的是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易产生孤独感、缺乏自信心、男性性格弱化等心理问题,这些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现实处境

(一)班级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虽然男幼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可否认的是,学前教育领域教师主体还是女性。以榆林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共有本科生202人,其中男生12人,男女比例约为1:17。不同于女少男多的理工科专业,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女生很容易就成为班级的焦点,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少数男生往往变成班级的边缘人,容易造成人际交往困难、易产生孤独感。

(二)艺术类实践课学习难度大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除了基本的理论课程之外,大部分是艺术类实践课程,如舞蹈、钢琴、绘画、手工等,这些课程对于零基础的男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都是女生,教师在授课时很难照顾到班上个别男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学习成绩往往在班上垫底,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心。

(三)专业、职业和社会认同感偏低

多数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接受父母安排的妥协之举,他们自身并不了解也并不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专业男生和同学、朋友提到自己的所学专业或从事的职业,通常会遭到调侃,这无形中会带来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学前教育是女性专业、幼教是女性职业,并且认为男幼师“没出息”,其发展平台、社会地位远不如其他职业,对男幼师存在很大的偏见。

二、剖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可知,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是由人们不合理认知导致的。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本身所造成的,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对这一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不合理的信念进而导致人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問题。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激发事件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少、幼儿园男幼师少这一既有事实。同时,男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压力大,社会上的固有偏见,薪资待遇、发展平台有限等现实情况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间接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具体有:1.学前教育是女生专业,男生不适合学,学校应该给学前教育男生调换专业(绝对化要求)。2.所有的人都嘲笑学前专业的男生,学前专业的男生会越来越娘(过分概况化)。3.学前专业男生这辈子只能在幼儿园围着小孩子转,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糟糕至极)。

三、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一)把握新生入学的关键期,做好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引导新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引方向。实践表明,成功的入学教育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入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校史、校情、校风、校训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少数关键的几个男生,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结合新生心理健康测试情况,有针对性的讲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的方式方法,组织团体辅导和个人咨询,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疏导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至关重要,做好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执行的计划,这将有利于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地基。

(二)坚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根据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可知,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积极鼓励往往可以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概况: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正面鼓励与引导提供了理论支撑。以榆林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腼腆内向型与活泼外向型。活泼外向型男生在女多男少的专业充分化性别劣势为性别优势,如榆林学院学前教育14级杨同学、15级毛同学和16级的樊同学,虽然专业课成绩在班上基本垫底,但他们均在班级中担任主要班干部,也是院系学生会的主要成员干部,通过平时的了解与谈心谈话,他们表示艺术类实践课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学习和生活在一群女同学之中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多大压力,被人调侃和嘲笑确实经常发生,笑一笑就过去了。可从另一方面来看,少数的男生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只要心态好,不怕别人笑话,展现自我的机会多的是,还有好多人羡慕我们呢。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男生情况却截然不同,性格越是腼腆内向,男生在学前教育这种环境中就越是退缩,越是感到孤独、缺乏自信。

(三)以辅导员为核心,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往往是交互存在的。单纯的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可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是非理性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评价,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榆林学院为此安排全体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鼓励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目前绝大多数辅导员都已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辅导员经常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谈心谈话,把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帮助男生找到价值,建立自信。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反应学生在校的情况,通过家校的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白靖(1990.06—),男,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硕士,助教,教育学。

作者:白靖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 但是,许多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许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消极情绪。 如果这种消极情绪带入未来的工作中,将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国家的未来。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进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引言

近年来,社会和市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孩子的关注也加强了外界对幼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将成为幼师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随之成为关注重点。

一、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课程。 通过上课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内心的迷茫,还可以有效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在不断学习中改善自己的人格。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心理教育理念的影响,组建了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了比较专业的指导老师,但在进行心理教育时,许多大学仍然把教育重点放在心理问题严重、有消极情绪的学生上,忽视了对所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比较繁琐的专业,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手工、音乐及各种技能需要熟练、时间少、任务过重的课程安排和要求,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内容没有目的性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区别。 学前教育专业是女生多、男生极少的专业,受男女性别关系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大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如何在专业中与数量庞大的女生交往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女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强迫症,对事物要求很严格。 但是,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目的性,通过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整体注入式教学,教学大纲由于传统的一些板块反复利用,教学效果较差。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创设积极良好校园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和课堂教育的各个角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育人的功能。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爱护校园里的草一木,将校园里的凉亭、墙面都设计成不同的美感,通过无声的信息传播积极的正能量,让学生在校园里享受环境带来的快乐,更能放松身心,调节压力 其次,营造简单愉快的课堂环境。 教师必须善于以学生为教书育人之本,挖掘学生的优势,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例如,教学活动的设计、完美的舞蹈完成、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赞扬,给予学生认可的感觉,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和自信。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学前教育专业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变化,以情感为载体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的学习记忆力,并且通过积极探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 学生必须加强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成长,为了在技能练习中得到满足,必须发泄负面情緒或有效地排除故障。 学生经常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消极的思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注意心理学理论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和班级氛围,让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在班上建立微信群和QQ群,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自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分析问题,真正为学生解忧。 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大力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中心、具有亲和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和指导学生自主接受心理援助和服务。 教师也要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积极提高自身心理学修养,重视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和推广。 教师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讲座,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律意识,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交流中视学生为平等主体,培养学生正确面对互联网的意识,在日常学习中正确使用手机和网络,为学生正确安排网络和学习的位置,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 教师要积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创造丰富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德育

为了使传统德育只重视说教、实效性差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首先,由于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他们擅长唱歌跳舞,擅长写作和绘画,走在时尚的前面。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的认可。 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希望有足够的机会和场面来表达自己。 这种热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时间释放,得到更多的课外追求和心理满足,这也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和德育的好机会 因此,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实现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感受自己的成功和荣誉,觉得自己对社会有用,更激发自己的进取精神,激发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使命感。

结束语

总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心理现状、职业定位、学校实际情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方法,解决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J].知识文库,2020(22):13-14.

[2]秦慧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124-125.

[3]冯君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才智,2018(29):95-96.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547000

作者:黄璇

第四篇: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摘要】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主要指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不断加大对幼儿心理学教育的重视度,这样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在进行幼儿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幼儿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等的重视度,这样幼儿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升。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心理学 教学思路

1.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原因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整体体系非常完善,但是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其仍旧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这些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本身存在着理论性过强,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心理学知识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存在着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进行幼儿心理教材知识理解的时候,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原理和概念理解非常困难,如果幼儿心理学教材中章节理论知识过强的话,就会压缩教材中实例教学知识的空间,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例教学指导的话,就会出现对很多幼儿心理知识无法理解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很多幼儿心理教材本身就存在着心理学教学内容过于混杂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进行幼儿心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对于其幼儿心理教学知识点非常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幼儿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教材章节设置的时候,要将幼儿的教育观和心理发展观在章节中进行渗透,在进行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编排的时候,要将幼儿心理学健康的问题进行统一编排,对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丰富,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难度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

1.2 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时候,更愿意学习舞蹈、声乐、美术等知识,在进行学前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学习动手操作性更强的学科,这些学科本身的趣味性要更强一些,学生在进行这些知识学习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幼儿心理学本身的理论性要更强一些,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非常枯燥,很多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特别高。

1.3 教师自身的原因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时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知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教师在进行心理学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比较难理解知识点处理不灵活的现象,导致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率一直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 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效果的教学新思路

2.1 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幼儿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有着一定的间断性,其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社会专业和需求进行教育,并且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声学考试、社会实践、外出学习等因素的印象,这种现象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系统学习的稳定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时长,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完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质量。

(2)学生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时候,更愿意學习和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时候,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幼儿教育和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幼儿教育心理教学和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在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幼儿教学素质,满足学生对相关文化理论素质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素质进行调整,这样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体系才能变得更有系统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制定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和学生有亲近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锻炼他们遇到困难勇敢面对的精神和意志。努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面地评价自己,培养他们自我评价与自我欣赏的能力,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4. 总结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学课程教学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现在我国教师在进行心理课程教授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进行幼儿心理学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自身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更新,利用模拟表演和信息技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掌握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变得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 乔静生.浅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J].神州, 2016(11):91.

[2] 柳勇.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J].都市家教月刊, 2017(5):282.

[3] 翁小莉.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 2017(30).

作者:严高培

第五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在我国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学生健康发展、学习质量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都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中职院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过于看重教学形式,对实践落实及其专业特点都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十分枯燥落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想有效转变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必须跳出传统教育理念的藩篱,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自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我国的中职学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依旧有一定问题存在,导致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想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转变,中职学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可以将其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展开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这个发展时代,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增强,推动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他们养成适应环境,敢于迎难而上的能力。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年龄基本都在15岁到18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其心理十分多变。而现在中职学校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模式化严重的情况,根本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正处在人生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非常敏感,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调节能力。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其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要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心理压力的疏导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实践和预防的重视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有一部分中职护理学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然而,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制度根本就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多的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救火队员”,并没有对全体学生展开发展性和预防性教学的正确观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必须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入学初期就开始帮助学生进行入学环境的适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他们一起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得到有效增强。

(二)教学方法粗暴落后

因为现在我国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心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科学,很少会从心理学的层面入手思考问题,经常会从成人的视角入手进行问题的思考探究,所采用的纠正行为也比较粗暴。虽然看起来是对学生展开了及时的批评教育,但是却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很多学生仅仅是表面接收了批评,并保证会改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比较大的抵触与逆反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出现自暴自弃的想法,对学生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使其出现了极为严峻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展开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在很多中职护理学校当中,负责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由学校随机安排的,很多教师不仅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知识,甚至还有一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是由行政人员兼任的。还有一些学校的心理教师虽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并且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过实践,根本没有办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因为缺乏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引导能力也相对较差,找不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起不到对应的效果,这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造成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究

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代,中职学校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为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展开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提升重视程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职学校的领导人员必须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跳出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校长更是应该倡导所有教职人员自主投入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将推动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和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展开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更加符合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转变思想观念,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顺利展开提供更为强有力的后勤以及财政保障,使自身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中职学校还应该对自身的考评机制进行改革,这样才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了,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才可以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学生展开更为全面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有效展开心理健康常识知识的普及。然后,通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心理转变期,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这样才可以使他们面对人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增强。

(二)以预防和发展为主要目标,举办更为扎实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根据中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所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在离开父母羽翼的同时,所面临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且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与身体都在持续不断地改变,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他们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按照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变化情况采用更加针对性的措施展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组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讲都比较被动,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所以,必须要对他们展开更为合理的职业引导与规划。同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工作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坚定求学的信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自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中职学校应该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真正走到学生的心中去,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绝对不能通过成人的思维进行问题思考。因为如果教师以成人思维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变得非常表面,根本没有办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会因此出现极端心理。所以,中职学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将人格养成教育、专业精神教育、知识传授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科学素质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同时以此为基础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让他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更为清楚深入的认识,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展开更为深入的實践探究。同时,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代,中职学校还应该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面,将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到一起,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有效发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清清,牟晶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94-95,99.

[2]罗春连.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2):29-31.

[3]刘敏,周民军,罗巧.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护理学生为例[J].现代交际,2019(10):11-12.

[4]王翠丽,高奇峰.角色扮演在中职护理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12-113,135.

[5]李金,靳平,汪小斌,等.重庆市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60-62.

◎编辑 张 慧

作者:陈秀月 任小兰

上一篇:教育与教师论文下一篇: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