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械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铁路机械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最为经济的一种,但目前国内货物及旅客的运输依然主要依靠公路,因为国内铁路的建设水平还远未达到需求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铁路工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文章以郑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中应用的机械设备情况为例,阐述了机械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第一篇:铁路机械论文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新思路

摘 要:制造业作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2015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企业架构、生产组织、产品模式等都将进行巨大转变。在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的过程中,发展服务型制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本文提出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目的、意义、模式和主要路径。

关键词:制造企业 转型 服务型制造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将进行深入融合,制造业企业架构、生产组织、产品模式等都将进行巨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生产方式趋向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组织走向虚拟化、扁平化;产品模式转向服务化、定制化。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方面的含义,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及其内涵

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12.6%、10.8%、7.9%、7.6%、7.0%、6.1%。由于国内资源、环境、成本等多种要素的约束日益趋紧,传统扩张式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只关注产量规模,忽视质量品牌、缺乏技术创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从内部环境看,存在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创新研发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环境看,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将颠覆旧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十字路口。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生产性服务,由仅仅提高产品或附加服务向提供产品服务包转变,包括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制造业服务化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决定于内部服务的效率,已经超过企业运营效率、资产数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二是包括运输、调试、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等的外部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能够提高产品的价值和销量。制造业和服务业正越来越表现出“共生关系”,并有渐渐融合成一个部门的趋势,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于服务的增强和支撑,成为一种服务增强型和密集型产业。通过企业价值链的扩张、延伸以及资源整合打造服务型制造的全新动力引擎。

二、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必要性

1.宏观层面需要。国家宏观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德勤《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部件管理调研》指出,全世界所有经济体都正在经历产业模式从制造主导向服务主导的转变。装备制造企业也不再局限于提供单纯售后服务,而是从设计研发开始,实现了服务前移,实现联合开发和全过程覆盖,正经历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升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有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提出的紧迫要求,更有国家实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当地政府“桥头堡”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及铁路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形成的倒逼机制。

2.市场环境需要。国内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实现了全部线路大修、维修主型机械的国产化,目前养路机械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1)现在常用机型的养路机械的市场需求将明显减少;(2)道岔、隧道、桥梁相关养路机械将会有一定的需求;(3)高速铁路相关的养路机械的需求将呈日益增长的趋势;(4)高中低端、大中小型养路机械均会有需求,且匹配将趋向合理化。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内部管理需要。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生产组织模式较为单一,对应的产品客户相对固定,随之产生的一整套制造服务体系相对成熟和稳定,生产组织模式与传统的批量制造有着明显区别。就目前来看,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虽然接近客户,但总体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制造业价值链上,占三分之二的不是生产制造环节,而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等,其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服务环节。价值所占比重的差异使得大多数制造企业将关注点由生产转移到产品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及回收等的整个全生命周期。而服务型制造通过针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更好地发现顾客的需求,有利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活动,在制造环节,通过外包等服务性生产活动,实现更加精细化的专业分工,以便企业降低风险,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非常有必要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通过生产性服务、制造服务和顾客参与的高效协作,融合创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价值链各环节的持续增值。

三、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1.线路养护施工市场。原铁道部2006年发布了《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对铁路线路的维修、中修和大修修理周期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测算,现有铁路机械化养护设备的作业能力仍有缺口,市场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同时,随着新的铁路建设里程及其具有铁路提速里程的不断增加,对铁路机械化养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修程修制规定铁路200Km/h及以上提速线路和道岔的综合维修周期,比原修程缩短一半,并且将铁路成段养护纳入了大型養路设备的作业范围,铁路既有线路的养护量激增,线路养护运营业务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国家大力实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海外线路养护施工运营市场前景异常广阔。

2.培训、教育市场。目前我国铁路装备各类大中型养路机械数千台,按各铁路局工务机械段对设备使用的要求,平均每台设备需要从业人员约10人,现有设备从业人员缺口较大。加上未来10年新装备的大型养路机械等各类设备,还需新增从业人员。无论是既有从业人员还是新增从业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方能适应岗位要求,大型养路机械培训市场前景广阔。

3.区域网络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区域服务网络建设,搭建集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业务培训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设立区域配件库,使用户能够及时获取所需配件,减少储备;做到12小时内服务响应,24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问题,提高服务反应速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云服务”平台,全面探索“人机网合一”的运作模式,实现厂家、用户、设备的信息“互联”,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远程诊断设备故障,实现整机及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设备返厂修市场。按照大型养路机械使用要求“达到整机大修年限或大修作业里程的大型养路机械应及时安排整机返厂修,由取得维修合格证的单位实施”。随着设备使用年限逐步到期,造修企业应将整机返厂修与新造车工作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再制造的理念不断改进整机返厂修工作,以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挖掘整机的潜在价值,满足现有施工需求,确保安全运营,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大修向再制造的全面过渡,创造价值。

四、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的路径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己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只有加快自主创新,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就不可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目标,以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技术与营销深度结合,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研发、试验检测、认证等有机结合的大研发体系,为国际化、相关多元化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按照系统性装备解决方案,加强新产品研发制造以及既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升级。加强对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基础理论、基础作业模式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研究,实现产品与零部件并重发展。

2.加强精细化管理。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要以订货型生产方式为主,来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风险。订货型生产要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并且根据备货订货分离点的不同,选择适合于企业的运营方式,如按订单设计、按订单采购、按订单加工、按订单装配或按订单销售,尽量缩短产品生产与制造的周期,缩短交货期,减少库存,才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真正让企业提高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

3.预防性质量控制。从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的双赢的角度,打造一整套“产品+服务”的整体管理方案,改变传统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主要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客户的主观满足感进行收集和分析,特别是对产品交付用户后的服务质量进行反馈,从而实现从产品研发一直到顾客价值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更加注重构建预防性的质量控制体系。

4.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大型养路机械修理、配件销售、线路养护施工运营、培训、小机制造、铸造等业务,真正实现产业链多点创效。遵循“突出主业,审慎选择”的原则,大力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积极在研发、设计、试验验证、系统集成、认证、咨询、维护保养、培训、设备租赁、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产业链前后端开展增值服务,不断提升现代制造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全球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大力提高服务创效所占比重。

5.提升服务潜能。长期以来大型养路机械造修企业的售后服务部门都被视为不以盈利为目的支持部门,而领先的欧美制造业率先通过发掘客户需求,拓展售后服务部门的支持能力,依托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客户提供不依托产品的专业化服务,帮助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式售后服务,由传统观念上的成本中心,转变为重要的增值服务提供方和盈利中心。

五、结语

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产品的同质化更趋明显,产能严重过剩,成本不断攀升,顾客需求持续升级,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产品质量升级等驱动因素的影响下,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服务水平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然,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并不是单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更不是简单地放弃原有的制造环节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加强企业中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摆脱单纯以纯粹产品价格作为竞争优势的模式,从以前单纯的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力求走出低利润的经营困境,实现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兆磊.传统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路径分析.企业论坛.2010(6).

[2]孟秀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对策研究——以江苏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1(7).

[3]杨书群.服务型制造的实践、特点及成因探讨.产经评论.2012(7).

[4]黄志辉.服务型制造对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2013(1).

[5]何哲等.服务型制造在大型制造企业的应用实践.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5).

[6]张振强. 铁路线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及展望.科技传播.2013(4).

作者:童普江

第二篇:铁路机械养护方法的研究

摘 要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对缓解国内交通压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继续加大对铁路工程建设的投资,不断强化国内交通运行的畅通性。铁路工程在运行期间要借助不同的机械设备,铁路机械的稳定运行才能保证交通运输的持续性。铁路部门不仅要加强对铁路工程施工的管理,还要对铁路机械制定综合性的养护措施,为铁路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铁路机械;养护缺陷;改进方法;研究

铁路工程“三分养,七分建”,这是保证铁路运输长期运行的重要条件。新时期国家对铁路工程的投资金额不断增大,以此来缓解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但铁路工程施工依旧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影响了铁路项目的整体质量。机械设备是铁路结构的基本构成,也是铁路实现自动化、一体化、机械化操控的促进因素。铁路局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也要对铁路机械提供科学的养护方案。

1 我国铁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铁路工务部门工作人员形成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良习惯,比如:吃“大锅饭”,喜欢占单位的便宜,工作中职责不清,缺乏责任心和认同感,工作效率不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其专业素质迟迟得不到提升,在引进机械作业后,机械与人力都无法发挥效能。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基本处于露天状态,而且我国铁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工作,工作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也使员工无法对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同时,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的落后,也使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1.1 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意识不足

铁路养护工作需要电务、线桥、供电等多个工作队的参与,我国铁路养护部门长期以来多为各专业工作队组成,工作队独立进行工作。随着铁路货运量的加大和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留给养护部门的工作时间也不断被压缩,对多工作队协同作业,进行综合养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目前的人员配置与知识技能水平条件下,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相关人员的协作意识也没有形成,这已成为养护工作进度的严重阻碍。

1.2 没有形成以减少养护工作量为目标的全局意识

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建设铁路线路时就力求最大程度的减少线路投入运营后的维修养护的费用,并减少施工对运输生产的干扰。而我国铁路的设计思想由于一直沿袭建国时的节约初期投资的观念,并注重工期,加上设计、施工、管理各单元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控,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所以使得一些新线刚投入运营就开始需要维修,不仅导致后期成本的不必要增加,而且直接影响了线路的产出。在具体的养护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经验资料的总结、分析与利用,在工作进行时无法进行预防控制,不仅没有减少之后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再次维修的隐患。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线路大修后由于技术参数的变化对行车产生的影响,我国的铁路养护部门往往由于施工时间与现场监控水平的限制,施工后设备的技术指标己经与原有指标大相径庭,这必然对后续的养护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对铁路行车造成影响。

2 完善铁路机械养护方法的对策

一些发达国家的铁路养护工作多采用养修分开的机制,平日的线路养护工作多由人工工作队完成,而线路的维修尤其是大修,则交给专业的机械化工作队进行,通过高度机械化的养修方式,尽可能减少人力成本,同时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优势,以机械的检测结果為依据对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2.1 工作外包,严格监控、严格验收

国外的铁路养护工作尤其是大规模的维修多交与专业的维修公司完成,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养修设备,可以集中资源完成所承包的工作,其工作效率较高,工作效果也比较好。在具体的工作中工务部门着重于监控与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维修标准和工作制度,约束外包公司的行为,从而使最终的养修目标得到最大的实现。

2.2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

在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检测检修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利用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建立数据库,形成不断更新的数据流,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找出工作中易出现在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也可迅速形成制度,应用于相关的其它工作中。

2.3 设计建设时以减少养护工作为原则

设计时便以正常使用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础设施的维修工作量为原则,通过对影响线路的各项因素的全面分析与合理预测,尽量减少在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具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设计方案,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保证线路的质量,使其在设计年限内正常运行,尽量避免产生问题增加养修的工作量。

2.4 全方位立体养护

所谓“全方位立体养护”,是一种新的设备养护维修理念和模式,把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房屋建筑和给排水设施的作业内容统一起来,实行统一领导。同时,充分沟通协调各专业、各部门间的工作,通过有效的控制与调节,使各种养护机械正常发挥其作用,使各专业的各种问题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同时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解决。铁路养护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是保障运输任务的安全完成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铁路的一切设备、组织机构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3 信号设备停用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信号设备停用前的施工准备工作决定着信停期间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它直接决定信停施工时间的长短。必须以缩短信停时间、减少信停期间的工作量为原则做好信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1 确保联锁试验准确无误

联锁试验就是要检查和验证施工过程中安装的每一个设备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通过联锁试验来验证信号设备工作可靠并符合故障导向安全原则。 模拟试验:就是在室内配线完毕、插完继电器后,用模拟盘和在分线盘、组合架做封线,送模拟电源来代替室外设备、列车运行或其他条件,完成信号设备功能试验的一种形式。排空试验: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取消室内模拟条件和电源,对室外信号机、电动转辙机、轨道电路及场间联系电路进行控制与室内继电器动作,控制台显示一致性的校核。

3.2 电动转辙机的准备工作

在信停前更换电动转辙机及其安装装置,既缩短了信停时间,又减少了在无联锁状态下动用道岔的次数,进而减少了对行车的干扰。转辙机部分信停前的准备工作应安排在排空试验之后,这样既检查了新设备道岔部分电缆配线的准确性,又把要更换的电动转辙机进行了试验。具体工作方法:施工命令下达后试验电机和安装装置分别进行,这样,在安装角钢和三杆的时间内即可以试验完转辙机。

3.3 信号机信停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矮柱信号机基础稳设时就应考虑所设信号机的位置,一次到位。有必要的可利用天窗时间移设旧信号机,高柱信号机在排空试验后可利用运输方案进行新旧过渡。排空试验时列车信号机的转换和报警都必须试验,复示信号机与主体信号机、预告信号机与进站信号机显示的一致性必须核对。

3.4 轨道电路信停前的准备工作

轨道电路在信停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工作量较多。

1)轨道绝缘应在信停前一个月利用天窗进行更换,更换完后,必须用加力搬手紧固到规定的力矩,并请工务部门进行相互确认。对于位置发生变化的,新绝缘更换完后必须加双接续线短路,防止接续线接触不良造成轨道继电器掉下,影响行车。

2)接续线及道岔跳线可利用天窗进行更换孔距不标准的可重新打眼安装,但必须考虑工务部门对钢轨钻孔距离的要求。

4 铁路工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点

目前,铁路机械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操控,这大大降低了人工控制的难度。电力系统是铁路机械自动化运行的前提条件,在铁路机械维护期间应重视铁路配电网故障的处理。此外,铁路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应采用分段器加以保护,以此提高铁路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机械网络控制系统发生故障。配网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新模式,对维护社会电力传输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持配电网馈线的高效率传输,在配网建设时会选择安装合适的分段器进行保护,以更好地检测各类故障的发生。铁路配网馈线自动化的优点如下。

4.1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传统配电网线路结构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线路运行時承担的荷载,且造成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阻碍了配网的高效率运行。馈线自动化模式推广后,配网系统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变电站在传输电能过程中的故障次数减少。如:环网柜加装FTU运用于10 kV环形电缆配网系统,从而实现了配电设备的自动化操控,让馈线传输作用发挥到

最大。

4.2 完善设备运行环境

对配电网故障检测发现,设备故障通常都是由于线路故障所致。变电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线路受损,电能传输的流程会立即中断,从而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馈线自动化运行能对线路故障自动检测、隔离,带故障解除后可自动恢复运行。如:配电网故障发生后,主站或子站根据FTU送来的信息,再利用软件运算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向环网柜的负荷开关自动发遥控命令,以便隔离配网故障或尽快恢复电网运行。

4.3 降低电网运行故障

线路故障是影响配网系统运行效率的普遍因素,电网故障的发生也会给用户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对配网系统线路进行综合改造,可以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故障的发生率。配电网采取馈线自动化运行后,利用自动化调控方式对系统重要参数进行远程监测,如:馈线、箱变等设备的电流、电压、电量等,从而满足了设备在线监测的要求。而工作人员结合馈线自动化设备反馈的信息,对电网运行故障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5 电力系统的馈线故障处理方案

社会用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缓解社会供电压力,保持各地区配电网传输电能的高效运行,国家重点投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作为配网系统自动化的重点构成,馈线自动化对维护配网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配网馈线执行操作命令时也会发生不同的故障。电力行业对馈线故障现有的处理方法主要集中于各种监控预测。

5.1 终端装置

馈线终端装置(FTU)运用于馈线自动化可发挥出较好的故障处理作用。一般情况下,配网系统利用FTU设置于馈电线路中,这样可以对设备开关实施全面性的监测控制,主要作用包括:遥测、遥控、遥信,故障检测等。此外,馈线终端装置对配网通信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及时把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递给配网控制中心。

5.2 重合装置

重合装置处理馈线故障采用了重合器,它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能够实现馈电线路的自动检测及多功能保护。基于重合器的馈线故障处理有分布式控制、集中式控制两大类。如:分布式控制结合了故障状态差动保护方式,重合器采用这类设备可对馈线故障进行有效定位,同时发送切断开关、隔离故障的操作指令,维持了馈电线路的持续传输。

5.3 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在馈线故障发生时能有效保护配网系统的安全性,对馈电线路故障是一种快速处理方法。常用的馈线保护是各类继电器,对馈线自动化的闭环、开环运行均有很好的处理作用。如:闭环运行发生故障时,装置将在5个周波内作出判断,一般从发生故障到命令发出的时间约为0.15 s-0.2 s。继电器在故障发生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现有的设备装置进行综合性的调控,当配网馈线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及时隔离操作。

6 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为了缓解社会用电压力,电力行业在规划配电网运行时充分考虑了自动化操控模式。实现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改造的重点,对变电站至用户设备之间的线路进行了综合性的监测,故障发生后可立刻切断故障源。目前,配网系统馈线自动化采用的保护技术主要是通过切除、隔离、恢复等方法处理故障。

6.1 传统的电流保护

电流是馈电线路传输的主要对象,控制好线路电流大小对保护线路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我国电力改造对馈线采取的保护方法为电流保护,通过控制线路电流值以防线路过载运行,有效防止了配网馈线故障的发生。考虑到配电线路长度较小,电流保护中选择时间配合的方式达到全线路保护的效果,如:反时限电流保护、三段电流保护,显著增强了馈线的稳定性。

6.2 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

重合器也用于馈线故障的处理,属于提前防范的故障检测方法。重合器能够满足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的要求,这些都是增强馈电线路高效运行的有利条件。如:重合器保护能够缩小馈线故障范围,在处理时可尽快查找故障点。此外,馈线故障发生后,重合器能自动断开故障电流,按照配电网运行的要求进行操作控制,避免了配网系统中断运行的发生。

7 结论

综上所言,铁路工程对我国未来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铁路部门在制定工程管理措施期间应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针对铁路施工存在的缺陷制定质量管理方案,还要对铁路机械工程实施综合性的管理策略,这些对未来铁路交通行业的发展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配电网是铁路机械自动化控制的电力工程,对于铁路配电网的维护需采用分段器作为保护装置。

参考文献

[1]夏德良.浅谈铁路机械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

[2]李国权.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2:62-64.

[3]季广成.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铁路工程研究,2010,14(8):

43-45.

[4]高英杰.化学工业污水处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

[5]闵一鸣.铁路平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要素探究[J].科技咨询,2009,30(15):18-21.

[6]田秋敏.谈机械设备是铁路运行的必备工具[J].中国铁路改造,2010,33(12):29-31.

[7]沈剑锋.国内交通行业电力技术及设备连接分析[J].交通网络,2010,19(2):17-18.

[8]吕伟.关于铁路机械养护方法的分析[J].商情,2010,1:164.

[9]周德海.国内铁路工程改革中的技术革新问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0,

17(6):30-32.

[10]徐新利.全面质量管理在铁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

[11]杜生龙.机电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与应急处理[J].铁路机械技术,2009,12(5):24-27.

[12]王静.浅谈无缝线路的发展与铁路机械养护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1,5:192.

作者:李军

第三篇: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机械设备配置简析

摘要:在众多的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最为经济的一种,但目前国内货物及旅客的运输依然主要依靠公路,因为国内铁路的建设水平还远未达到需求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铁路工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文章以郑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中应用的机械设备情况为例,阐述了机械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配置;郑西铁路;轨道施工

铁路运输是最为经济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国内铁路的建设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据统计,全国铁路运输需求的满足率只有35%~40%,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虽居世界第三,但中国铁路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通道。目前新建铁路工程以高速客运专线为主,这类工程桥梁和隧道多,在施工中,除了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外,对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设备的用量也较大。为节约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就要重视机械设备的选型问题,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建设为例阐释了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一、工程概况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东起郑州枢纽郑州客站,向西经过洛阳市、三门峡市、渭南市,西至西安枢纽西安北站,分别连接京广通道(包括京广客运专线)、大湛通道、包柳通道。正线长456.639公里,另由西安北站向西延伸至陇海线咸阳西站,线路长27.879公里。沿线新建新荥阳、新巩义、洛阳南、新渑池、新三门峡、新灵宝、新华山、新渭南、新临潼、西安北共10个车站。在建的郑西客运专线工程由郑州枢纽配套工程、郑州至西安(新临潼)段以及西安枢纽配套工程三部分组成。2005年9月25日开工,建设工期为48个月。

二、工程地质特征

从地貌上来看,郑西客运专线线路位于豫西山地和渭河冲积平原,南倚秦岭及其东枝余脉,北临黄河及其支流。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自东向西大致经过低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黄土丘陵区、山前(塬前)平原区、河流冲积平原区5个地貌单元。其中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坡和错落、顺层、人为坑洞及地震区。黄河Ⅱ级阶地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所覆盖,下伏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中间夹有数层古土壤层。黄土台塬区,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下伏第四系中、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间夹有数层古土壤层,底部为冰湖积粉质黏土及砂层。黄土在天然状态下处于非密实状态,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变形较小,主要为压密变形,通常表现为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湿陷变形发展较快。该区域黄土颗粒成分:大于0.05mm占12%,0.05~0.005mm占60%,小于0.005mm占28%,黄土的含水量在20%左右,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湿陷系数平均0.05,湿陷等级中等,湿陷敏感性中等。按照铁路规范的划分标准,隧道洞口分布的湿陷性黄土为Ⅲ级自重湿陷,湿陷深度约18m。在机械选择中必须考虑工程所处位置的具体地质特征,否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延误工期,影响经济效益。

三、机械配置情况

众所周知,郑西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的、速度目标值较高的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遇水浸湿后结构会发生显著下沉,能导致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大断面隧道施工,路基零沉降控制,大跨度隧道和大桥的基础施工,特大型箱梁和无碴轨道的生产铺架等科技难题十分关键。郑西客运专线的路基处理,设计1000根桩,平均每根桩长60m,这些桩的总长度加起来有600000米。这些桩基使湿陷性黄土路基和桥梁能满足严格的沉降要求。郑西客运专线的设备投入称得上是前所未有,仅钻孔机就有50台,价值2.5亿。提梁机2台、运梁机2台、无碴轨道铺架机2台,再加上检查测试设备和仪器,总投资可达5亿元。因此,在不同地段施工时,必须考虑到机械的优化配置,维修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所用机械制造精密、造价昂贵。工程的成本控制,机械费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轨道施工

轨道施工机械主要有无碴轨道铺轨机、移动接触焊机、大型养路机械、焊轨生产线等。其中,铺轨机、焊轨生产线、移动接触焊机及部分大型养路机械需从国外引进。

不久前,中国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无碴轨道施工机械。使用这种设备铺设的无碴轨道,较之以往的有碴轨道维护将更方便,更利于高速列车的运行。据资料显示,与有碴轨道相比,无碴轨道具有更好的结构连续性、平顺性、稳定性、恒定性、耐久性和省维修性,可以避免特级道碴的使用及环境破坏,免除高速运行时的道碴飞溅,结构高度低、自重轻,有利于地形选线。尽管技术较复杂,且一次性投资远大于有碴轨道,但其使用寿命周期长,且使用周期内基本上不需要维修,运营过程中维修工作量可减少70%以上,能够有效缓解高速铁路运营与维修的矛盾,其优越性可见一斑。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无碴轨道施工机械可以改变我国铁路客运货运混线的状况,建成的客运专线轨道,可承受近400公里每小时客车运行速度,并大大减少维护的频率,大大减少铁路建造的运用成本上。这台工程车由安装、装载、固定等10个部分组成,铺设铁轨时,先通过振动法将轨枕嵌入初凝前已经捣固的混凝土中,然后采用机械、人工协作小组方式,安装最为关键的对轨枕的固定支承,每一班能铺设约200米轨道。无碴轨道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则达到100年,工程完工后路基的沉降要求在2厘米以内,而一般铁路20厘米以内就可达标。该客运专线将铺设无碴轨道达456.439公里。在欧洲,无碴轨道的铺设很多,机器的售价也在1400万人民币左右,而这台国内首造的无碴轨道施工机械成本价大约是700万元,它将改变中国150多年来的铁路铺设历史,为高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基石支持。这台机械已用于郑西客运专线的轨道铺设,全长484.5公里的郑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小时,高时速对轨道技术要求极高。

(二)隧道施工

1.隧道掘进机械配套的原则。(1)施工流程中的各工序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如:凿岩、装岩、运输等,实现凿、装、运流水机械化施工;(2)各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能力上要匹配合理,相互适应,如运输能力要稍大于装岩能力;(3)配套设备在布置、操作等方面互不干扰,保证作业安全。机械的规格及结构形式必须适应施工条件、工程规格及作业方式的要求。对于隧道来说,主要以顺序作业的方式来考虑;(4)尽量选择操作方便,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易损件消耗少、易补充,故障少,通用性强的设备来配套使用;(5)配套的机械在生产能力和数量上要有一定的备用量;(6)要根据本单位现有设备、操作技术。维蜂水平和经济可行性等情况来确定机械化作业的内器和配套的机械设备。在满足工期、质量等要载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技术合理,经济有利,适应性强的配套设备。

2.凿岩机捕选择。凿岩设备的选用应考虑到岩石性质、断面大小、进度要求、工程量大小和工程造价等影响因素。苍岭隧道属中型项目,隧道以IV、V类围岩为主,岩石质地坚硬,地层较稳定,结合现有经济状况和自有机械设备情况,选用小型凿岩设备YT-28气腿式凿岩机。

一个工作面上同时开动凿岩机械数量根据要求的凿岩生产率和开挖断面尺寸按下式确定:

式中,N——同时开动的凿岩机械台数(台);

Ld——每一循环钻孔总长度(m),根据钻爆设计确定,约510m;

Vd——凿岩机实际生产率(m/min);

T——开挖循环作业计划的凿岩时间(min),计划平均每循环3.5h左右;

s——开挖断面(的,平均83m2左右;

△f——每台凿岩机或(钻臂)的工作面积(/台)。

经计算,正常开挖段每工作面需气腿式凿岩机20~21台,对于岩质较硬等凿岩机施工困难地段,采取弱爆破进行开挖,凿岩机辅助开挖;对于部分土质隧道,采用短台阶法开挖,机械采用挖掘机井配合凿岩机等。

3.装岩与运输机械的选择。在开挖施工工序中装渣和运输所占时间比例较大,所以正确地选好装运设备、设计好装运作业线和作业配合步骤对开挖进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国内装运设备的的类型、特点和使用要求等,结合本主理的i实际情况,采用了无轨装运方式。比较目前国内常用的无轨装载设备的不同特点和性能,结合本隧道工程的特点和自有设备情况选用了ZL50型装载机,斗容12m3。为配合装载机,结合自有设备情况,选用斯太尔自卸汽车,装碴斗容约12m3。

(三)其他施工装备

1.桥梁。架桥机、运梁车在第一施工年度内完成设备的研发、制造或引进,并应在架梁作业开始前至少提前2个月运至施工现场;造桥机,最迟在下部工程开工二个月时,完成研发、制造,并运至施工现场。

2.电气化。所需专用设备和特殊设备,如:电气化接触网工程需要的旋式(干法)自行钻机、横张力放架线车、接触网作业车、接触网动态检测车等,牵引供电专业需要高压电气试验车、微机检测低压电气试验车等。为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应在第三施工年度的上半年内完成设备研制或引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选型中应做到:(1)工程机电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适应具体的地理环境;(2)满足负荷、强度及性能可靠性的要求;(3)关键设备选型上必须具有高性能,小型设备或使用频率低、劳动强度小的设备,可选用普通性,这样可以减少投入;(4)选用的机械设备应进行上实地检测,性能差、可靠性差的设备进行更换处理;(5)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机械设备的投资成本,进行成本跟踪分析,及时调整,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5,(1).

[2]管德鹏,汶文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要点探索[J].铁道标准设计,2007,(6).

[3]杨新安,廖立坚,王军良.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4).

作者简介:卫延斌(1963-),男,吉林永吉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机械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卫延斌

第四篇:关于强化铁路机械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保证和推动国家经济生活中各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机械设备成为铁路建设和运输生产不可缺少的辅助生产设备,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施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影响企业收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铁路基建投入,施工企业迎来施工黄金期,对机械装备要求越来越高,机械管理工作在铁路施工企业也越来越被重视,并为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本文结合铁路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企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铁路施工企业机械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强化管理;措施

前言

铁路机械设备的种类繁多,共分为十大类,即:金属切削机床、锻压剪冲设备、动力设备、电气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工作炉金属处理设备、木工铸工设备、试验设备、工程机械和杂项设备等。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设备改造、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日益加快,机械的功能和性能也逐漸改变,为传统的铁路施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机械管理工作,强化机械管理工作。目前,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机械装备落后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与机械化程度不适应等。必须重视、搞好机械管理工作,正确分析、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矛盾,用好、管好、养好施工机械,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强化铁路机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机械在铁路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化机械管理工作是铁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企业机械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完善,首先,能够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投资,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应用到机械生产和采购中,减少机械维修、燃料、润滑耗费的开支,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其次,能够有效预防因机械老化、或故障引发的生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第三确保机械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提高和稳定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施工生产完成。

2、目前铁路企业机械管理现状

2.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是企业要做好机械管理工作的保证。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或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点多线长、人员调动频繁、协作不力等现象。在有的施工一线经常出现管理层和操作层间脱节,呈现出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局面,机械管理工作很难进行。另外,部分项目部缺乏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关于机械的台帐、技术资料记录不完善或无记录,造成管理工作的被动,严重的还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使用、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决定了机械管理水平的高低,尽管多数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了培训部门,但由于人员、机械调动频繁,培训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管理及维修人员往往由于缺乏专业教育,对机械整体认识不足,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能规范的开展机管工作。近年来,企业增加了先进机械的投资,在购置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但往往忽视了对于管理人才的培训,没有相应地增加教育投资。这样由于管理知识、人员素质跟不上机械的更新,难以满足机械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2.3、机械维修管理“滞后”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行点检制度保养措施,仍在执行预期或事后检修制,不管机械运行工况差异,对设备故障及劣化不能提前发现、早期维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并且企业个别维修人员单纯为了方便,对一些可以修复使用的旧机械不修复,按照个人主观意见报废,形成“浪费维修”。尤为严重者,维修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考虑机械的整体性能,仅仅为了应付,从废旧机械上拆卸零部件来修复新机械,结果造成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2.4、机械使用和保养问题

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疏于机械管理,把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仅仅是当成后勤部门看待。然而,铁路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复杂、数量巨大,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大,时效性强,要求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的需要,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的数量大大减少,工作量有增无减,由于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仅仅作为后勤部门,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的待遇较低,无法调动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机械设备维修质量下降。企业由于重生产轻维修,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为了赶工期、抢进度,机械设备往往超负荷运作,加剧了机械的磨损和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实行每人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制度,但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对于保养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因此往往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相互推脱,不但影响了维修费用也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2.5、机械设备管理重运用,轻管理,管理不到位。

铁路基层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点在于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对于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往往容易忽视: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维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单纯技术管理水平,与目前提倡的技术与价值管理差距很大;在机械设备的基础档案———技术履历簿记录方面,近几年基本没有设备运用记录;在设备维修、鉴定的基础资料管理方面,基础资料管理混乱,甚至残缺不全。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经济技术指标的真实程度,使设备管理工作形同空中楼阁。

3、强化机械管理工作的方法

企业机械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技术装备,确保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针对铁路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完成机械管理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完善机械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做好机械管理工作的前提。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能够调节好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机械各项管理制度应从施工、管理、机械完好率、机械施工水平、机械效能、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职责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安全施工。此外,由于机械性能的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应随意调动人员,确保机械人员稳定性。

3.2、加强维护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三者相互联系,互为前提。为了保证机械的安全生产、提高机械使用寿命,机械管理部门在制定保养和维修计划时,应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概括总结有三点措施:第一,点检制。由于机械故障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只有经常对机械进行检测、对在机械运行中的状况进行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对应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危害。事实也证明,机械早期故障80%以上均通过点检发现的。第二,巡检制: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维修人员,对重要机械进行监控,对操作人员的失误点给出建设性建议,提出改进措施。第三,定检制。定检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维修人员依据定检卡,在定检周期内对机械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检修,确保机械保持良好的性能。

3.3、加大人才培训投入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机械管理者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对机械的采购、安装、维修、更新实现科学管理。因此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应加大培训力度,储备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核算”的人才,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3.4、提高单机核算

首先应建立机械设备动态表,对机械所在工地、在修或停机待料等情况实施跟踪管理。其次控制消耗,关于材料的领用和维修费用,需经过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通过方能报销。最后加强经济核算,为了如实反映企业真实成本,应对机械的油耗和里程列表进行研究,考核油耗、机械的使用是否在合理地范围内。

3.5、提高设备资产的运用效率

铁路企业积极主动调整机械设备配置结构,压缩闲置机械设备,积极开展机械设备调剂;努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机械设备资产效率;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延长机械设备有效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益。

3.6、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创造良好效益的前提,企业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建立现代管理保障体系,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安全运输生产,铁路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为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更大效益,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小结

随着铁路基建快速发展,机械化施工的高质、高速、高效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机械租赁企业由于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应当灵活多变,但仍要把握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机构不设置、管理网络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只有這样才能保证机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艳芬,黄蓉,张艳芳.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湖南有色金属,2011,(1):74-76.

[2]彭宇峰.我国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科技纵横,2010,(4):147.

[3]胡玉荣.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32.

[4]田新忠.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0,(1).

作者:王潇彧

第五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与铁路工程基础建设分不开的自然是建筑中的机械设备,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机械设备工程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可是在机械设备的安全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出现,本文就铁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如何进行安全管理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铁路建设;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一、铁路建设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1.1机械的技术、经济寿命之间现状

在铁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是存在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的,而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矛盾。机械设备在运行中需要的费用和多年的折旧费综合起来的平均年成本,得出其中的最低的年数便是机械设备的经济寿命。而机械设备是机械在运行和使用中不能跟上技术水平的更进,最后导致被淘汰的这一过程的时间称为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机械的这两种设备在运行中都作为设备的运行使用寿命,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计划中自然要包含这两点。如果在铁路工程中无限使用机械设备来延长他们的寿命是不可行的,这样会使能耗大幅增加,机械设备会出现运行和性能上的安全隐患,造成事故的发生。

1.2管理人员缺乏

现代工程施工机械越来越新式化,所以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用于目前的铁路工程管理的需要。随着铁路工程规模的扩大,机械的数量也在扩大,很多新式的机械设备逐渐投入使用,这就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意识到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整个铁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对专业管理机械设备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教育培训,因为他们自身对铁路工程技术的管理意识并不非常严格,所以要在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意识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人为方面的失误。

1.3项目、机械安全之间的管理现状

在铁路工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升工程的效率,也是项目管理的首要目标,强调工程的进度为基准,所以会在最大程度上期望不断地运行机械来进行施工,所以给机械设备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从安全工程施工方面来看,这样是不可行也是不安全的,但是也不能避免很多工程中放松管理,对机械设备的高强度利用不予理会,造成机械设备加速老化,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寿命同时也导致很多安全隐患的出现。从目前来看很多铁路工程管理来看,管理并没有受到他们的重视,甚至有轻重视的现象,他们一味的强调施工效率,并未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实行正确的规程。这种施工的方法必然会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反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从这里可以看出机械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而项目管理一般都能以工程进度的问题忽略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所以这两种矛盾几乎在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都可以见到。

1.4机械设备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目前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中很多铁路工程机械设备事故层出不穷,这也代表我们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上并不到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综合铁路工程施工中的现象来看,出现事故的原因是因为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安全意识不够,管理的模式不够标准化,并不能引起工程单位的重视。其次是在铁路工程施工环境的问题造成管理的局限性,一般铁路工程的地域和环境相对较复杂和恶劣,这就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很多铁路工程都处于山区和高原等地区,偏僻并且自然条件恶劣,这种环境对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制造了很大的难度,很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酿成事故。

二、内部管理的措施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往往是保证无论是安全还是质量进度方面重要的因素,所以如何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加强,是施工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所以可以看出来,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中要加强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的整体素质,开展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在经过培训之后具有责任心和一定的专业管理素质,对推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对内部管理的改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管理人员的选择

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工程施工前要挑选最具专业素质的人来担任。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一定要严格,保证他们是抱着爱岗敬业的态度,自身具有一定专业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对铁路的工程相对了解,对自身的岗位有责任心,机械设备的安全意识要高,明白安全管理对人民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就是在学习教育和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上,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挑选有相对性质的管理人员,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加强培训教育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在铁路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是缺乏的,所以我们要针对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对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使其在管理的同时熟悉每个机械设备的性能,便于管理。其次要对他们的单位的责任心进行教育,通过有一定经验的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对工程单位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消除陌生感,熟悉掌握工程单位的管理规程。

2.3提高人工作员积极性

在工程管理中实现奖惩的规章制度,对他们的工作行为进行褒奖和惩戒,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具有积极性。现在很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热情,对工作并不积极,机械设备的管理并不放在心上,而是对工作比较懈怠,这样就很容易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酿成事故。所以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实行员工之间竞互相争的机制,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2.4建立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的力量源泉来约束内部管理的机制,在对工程单位的内部管理进行监督的时候,便可以使其自身提高管理的警觉度,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在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上来看,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监督作用的,为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很大作用。

三、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3.1机械不安全因素的减少

影响机械的安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施工中尽量避免影响机械设备全因素的发生。在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要详细阅读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对机械设备的适量和安全首先进行检查,如果全部合格才能开始运行施工。在对老化机械设备维护的同时,也要对正常运行的机械和设备进行维护,对它们的管理和维护上面需要加强,实现周期性的检测,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保证其正常的运行施工。所有的机械设备都要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检测,一旦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立刻进行处理。

3.2消除项目、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

从目前来看很多铁路工程管理来看,一味的强调施工效率,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并不重视,导致机械设备的超长运转。这种施工的方法必然会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反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从这里可以看出机械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所以在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管理之间要注意协调。积极改善两者体制之间的矛盾,有计划的进行施工,对机械设备的超额运行严令阻止,加强安全监督,使工程安全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

结束语:总而言之,机械设备是铁路施工建设中的基础部分,要做好一项工程就必须要对机械的安全管理加强重视。所以我们在进行铁路安全施工的同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能够安全施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的同时保障铁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湿陷性黄土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8期

[2] 赵红艳;;关于铁路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3] 丁玉茹;;浅谈铁路工程造价现状与改进建议[J];2011年12期

作者:潘洪军

上一篇:体检护士论文下一篇:铁路服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