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影片记录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看影片记录

记录时代观看 摄影人间诗意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文艺创作在共建繁荣和谐的粤港澳大湾区中不可缺位。那么,摄影作为当今文艺建设中最活跃又贴近生活的生力军,到底呈现怎样的态势?在大湾区城际融合发展中,又将怎样推动摄影艺术的交流合作?

摄影术诞生至今刚过180年,但在30年前,摄影仍不是人人皆可为的技艺,它被称为“败家子”的玩意,因为价格不菲的相机和镜头、胶卷和冲洗、照片印放等,每一张照片都要花钱才能得到,摄影的行为与结果,成为生活境况与境界的写照。所以摄影的问世,一开始就如1857年O.G.雷兰德创作的经典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所示,朝“有意义”和“无意义”两个方向发展。

“有意义”的摄影,是指“记录时代观看”,以再现为目的,定格瞬间,实现资讯的可视化,注重实用性,成为“有用”的谋生手段;“无意义”的摄影,是指“摄影人间诗意”,以光影绘图写意骋怀,表达情感,探索艺术,如沙龙摄影之类和后来发展为艺术的摄影,旨在满足精神需求,属于“无用”的消费文化。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摄影,各有精彩,并在社会文艺思潮的推动下不断嬗变演进,衍生出更多的摄影流派与门类,使摄影艺术发扬光大。

摄影的“有用”与“无用”,造就了不同的摄影圈。追求“摄影之用”的摄影师为“搵食”谋生,与将摄影作为消遣的“发烧友”基本没有交集。广东省、市各级摄影家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摄影家、摄影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从表面上看,摄影家协会应该包括了所有的摄影师,但真正构成摄影家协会中坚力量、占最多数的会员是业余爱好者,支撑摄影文艺繁荣发展的是大众摄影。而从事商业类摄影的职业摄影人、影楼照相馆由工商联的摄影行业协会主管,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等归属于新闻工作者协会……不同的摄影圈子,构成整个摄影生态。

只有清楚业界状况,才能更好开展交流与合作。因此,本观察将从多角度尽可能客观地评述粤港澳大湾区摄影生态的状况。

一、记录时代观看,传留视觉图证

摄影,使人类对资讯可视化的追求得到实现,摄影的“纪实写真”造就了“有图有真相”。作为记录与传递视觉信息的重要載体,摄影作品成为社会历史变迁的图证,在资讯传播、文化交流、科学研究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摄影直面现实,可以留下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印记。记录、见证、表达、评价,秉持一种担当与使命去记录时代的观看,用摄影反映社会、反映现实,揭示时代精神,是纪实摄影的功能与责任。正如著名写实摄影大师路易斯·海因所说:“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为人民留影,为百姓写真”“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用镜头记录生活、反映民生,通过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的摄影纪实,做时代观看的记录者——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希望广东摄影人在新时代努力打造粤派纪实摄影的精品力作,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积累,注重“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强化与文化的融合、思想的跨界、艺术的创新,形成独特的摄影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革命精神赋予了广东人思想开放、观念常新、与时俱进的特质。奠定中国红色摄影史的四大摄影家沙飞、石少华、吴印咸、郑景康,除吴印咸是江苏人,沙飞(开平)、石少华(番禺)、郑景康(中山)都是广东人。为追寻南粤大地那些开启新中国红色摄影的先驱们的足迹,致敬摄影术诞生180周年,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6月22日,在开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摄影报社联合主办的“开平文化旅游摄影艺术季暨首届沙飞摄影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牵头组织了“‘时代的观看’暨广东红色摄影家学术研讨会”,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第一支战地红色革命新闻摄影队伍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并着重探讨沙飞“摄影武器论”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摄影家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以强烈的时代感、社会性和人文情怀,用镜头记录反映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和社会变迁的影像。安哥《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张新民《农村包围城市》、李伟坤《原乡人》可算是广东摄影家的代表作,是中国纪实摄影发展进程中具有岭南标志的影像,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珍贵的全景影像史料。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时代的观看——安哥·张新民·李伟坤摄影作品展暨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摄影界的名家学者和媒体代表齐聚佛山市大沥镇,围绕三位摄影家的影像风格、自觉担当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纪实摄影的功能与责任、定义、困惑、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如何创新多元发展等方面展开研讨。具有开放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学术争锋,体现了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摄影人在实践与理论的引领先行。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用镜头记录历史,用画面勾勒过去,可以还原观者的记忆。2018年5月15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钟国华策展的“深圳‘二线’: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摄影展”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摄影广场开展,展出了钟国华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当时的深圳边防七支队拍摄的“二线”建设和官兵生活。他在2017年8月发起的“深圳摄影师用镜头看如今”,以新旧图片对比、全线田野考察等多重视角,全方位展现了深圳“二线”的变迁。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40年来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蹒跚起步,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实现“东莞智造”。东莞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转变,都让世界瞩目。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以高度使命感,引领全体摄影人在东莞每一次华丽转身时拍下精彩瞬间。记录当下,成就历史,关注东莞,用镜头讲好东莞故事,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围绕“发现东莞制造之美”拍摄项目,举办东莞制造摄影工作坊、新工匠影像特训营,深入工厂企业,采集第一线影像,举办“发现东莞制造之美摄影展”,宣传新时代新东莞形象,讲好东莞制造新故事。与东莞市文化馆联合启动“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拍摄项目,为东莞非遗留影,弘扬工匠精神,以“文化推动经济,影像促进产业”。2018年8月18日,由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宣传文体局、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长安摄影周”暨“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长安开幕,此届摄影周的十个展览围绕“中国风景40年”主题,其中,李志良、胡克嘉策展的“东莞风景四十年”,纵跨东莞20个镇区及多个重点项目,以影像视觉讲述东莞蜕变过程中的传奇风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撤县建市30周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新时代新东莞主题摄影大展”于10月27日在东莞展览馆开幕。《你是传奇——东莞》在10月的“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展出,展示东莞40年的荆棘前行与奇迹腾飞。

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珠、中、江”经济一体化发展,珠海、中山、江门三市于2014年联合举办首届“西江能见度珠中江摄影联展”,加强三市摄影艺术交流互动。2018年1月28日,第二届“西江能见度珠中江摄影联展”再次开幕,作品突出珠三角地方特色,主要以纪实摄影的形式,全部以专题或组照呈现,反映三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自然生态,记录变革时代的新特征。

香港、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香港作为自由开放的国际都市,新闻出版业发达,新闻摄影记者都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但由于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局限于区域题材,较少关注“搵食”之外的视域,也缺乏相应机构去引领,因此,香港摄影师比较少在新闻纪实摄影崭露头角。港澳摄影爱好者基本以“打龙”获奖为荣耀。随着“北风南下”“时过境迁”,港澳摄影爱好者也开始反思沙龙唯美的摄影,接受纪实摄影理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得到澳门基金会的扶持后,摄影以一种新的社会属性存在和发展,大量的摄影比赛和展览构成澳门摄影文化新生态。原籍中山市的摄影家陈显耀通过作品、展览和行动慢慢影响着澳门摄影人的思想转变,成为澳门表现最突出的纪实摄影家,陈显耀先后出版了《镜像澳门陈显耀纪实摄影集》《丹青大地陈显耀澳门航拍摄影集》等专题摄影集,成为改写澳门摄影历史的摆渡人。由于珠澳比邻的便利,有澳门摄影人开始走进珠海拜师学艺,走进纪实摄影的行列。如澳门女摄影人严芳,到珠海向时任中摄协副主席、广东摄协主席的李伟坤和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吴旗学习,把镜头转向拍摄澳门的人文景观和社会生活,后来将展览办到丽水国际摄影节;澳门摄影人谢炳润,请珠海中国摄影在线总编陈伟录(现为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做策展人,思考对本土文化如何作出保护、传承和发展,历时近两年一起研究选题、制订方案、提升主题、编辑作品,展现澳门写实景观的“重构·谢炳润摄影展”,于2017年7月18日在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厅开幕,成为珠澳摄影人深度合作的又一成果。

二、追求生活美好,摄影人间诗意

追求美好生活,对美产生渴望,是人的本能。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的东西,艺术之美具有博大的精神魅力,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艺术和美学,接受美的熏陶和滋润,可以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精神获得愉悦和满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体现人生境界。画意式摄影,着意以唯美的艺术视觉去聚焦世界;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通俗易懂地表达情感,令人赏心悦目,所以得到大众普遍喜爱。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广东的大众摄影人都喜欢山水风光、花鸟虫鱼等“沙龙”“艺术摄影”,而不太喜欢“纪实摄影”,其实是因为“纪实摄影”必须要进入到别人的生活圈里去做探究,而纪实的行为与广东人不喜欢“说三道四”“多管闲事”等传统习性和生活观念存在冲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必然影响到观看世界的视觉习惯。在以广府文化、粵语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许多人家都与港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港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东人的文艺喜好。港澳摄影,无论是沙龙摄影还是商业摄影都曾在世界赫赫有名,成为中国摄影人瞭望世界摄影的窗口,陈复礼、简庆福、何藩、李公剑等不少国际级的华人摄影大师,都曾是广东、甚至是全中国摄影人敬仰的对象。文化环境与传承影响艺术品位与偏好。追求生活实在、圆满美好的志趣,支配广东人的摄影追求;好看、轻松、唯美,港澳摄影参仿古典艺术绘画的“沙龙摄影”,自然吸引广东大众的喜好。

不过,画意摄影确实承载人类视觉经验,讲究摄影艺术的“规矩”;从“美”和“美学”入手,夯实美术功底与艺术修养,是所有成名的中外摄影大师都修炼的基本功。所以,摄影人数最多的业余爱好者热衷于拍摄好看的照片,不能单纯用业余美学和沙龙趣味去批评,也无须一刀切地指责“糖水片”。因为中国的摄影家90%以上都是票友,不吃摄影这碗饭,对摄影的积极追求,纯粹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另外就如吴冠中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实中我们对艺术的普及教育水平确实不高,许多人缺失美育……现时很多人是在学摄影构图时才补课接受到艺术美学,进而打开“发现美”的眼界,提高艺术素养。摄影普及,承担了拍照之外的艺术美育补课,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贡献。

随着经济发展,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广东人”,广东人口结构和人文习惯在改变,开始倡导摄影“多元化”,使广东摄影很快走出了港澳沙龙的单一模式,从多个层面展开摄影的新追求。在这个“世界成为图像”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好看易懂的靓丽图片来做宣传展示,吸引关注。社会需要美图。大众摄影的美学,与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地合理存在。

人,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必然要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摄影,对于并非以其为职业的人来说,就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艺术爱好。也正因为不是以摄影为谋生之用,绝大多数人热爱摄影,就是为了“追求生活美好,摄影人间诗意”,转化为精神动力,让人生更加有声有色。

香港、澳门作为世界沙龙摄影最繁荣之地,摄影学会、协会或者俱乐部等机构众多,每年都会举办难以统计的沙龙摄影比赛活动,活跃社团气氛。诗情画意的“靓相”,以光影的唯美,让摄影者得到精神愉悦和美的满足。追求美,直至脱离现实走向抽象表达的摄影,有治愈的作用。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引导大家学摄影、用摄影去圆艺术梦,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摄影活动,通过学术教育、文化惠民,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担当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到人民中去”的摄影采风创作,倡议团体会员结合实际,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摄影家们组成若干小分队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军营、工矿企业等建设一线,提升影友的摄影技术及艺术修养。这些年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为组织开展摄影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广东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看得懂”“看不懂”,静看摄影“裂变”

2017丽水摄影节之后,“看得懂”与“看不懂”迅速成为中国摄影界的热议话题。所谓“看得懂”的是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是传统审美的摄影;“看不懂”的是艺术家或美术学院学生的摄影,是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前者被认为是老派的、落伍的;后者代表当代、潮流,“执牛耳”……或许太多人有这样的心愿:希望自己被认可为领先的、当代的,因此,当搞艺术的与搞摄影的,作品摆在同一个平台上亮相参加摄影节的“同台展艺”,不同起点和诉求的艺术跨界如何融合?讨论当然就热闹了。

事实上,摄影除了兼具“照相写真”与“艺术写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还细分出许多类别与圈子,呈现多元发展。在细化的摄影类别里,要按各行内规矩各行其道,跨过一个类别就是另一番天地。“怎么拍”取决于“拍什么”和“为什么而拍”。作为视觉的艺术,摄影除了纪实性的直观记录,可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作为再现艺术,可以像电影、绘画那样通过造型摆布去设置场景,实现艺术表达的需要。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讲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不同的摄影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拍摄“形式”去做呈现。但新闻摄影不能“摆拍”,这是为了“保证真实”的铁律!而作为艺术的摄影,就鼓励天马行空。

殊途同归,摄影向艺术发展愈发成为趋势。翻开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已不再谈“美”,也少做再现,追求表现,更讲求创新,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表达观念不断抛开程式化固有规范,展开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渗透吸收,交融互补。随科技发展的摄影不断颠覆传统概念,兼收其他艺术之长,获得更大的包容性和多义性,成为领衔艺术创新的最主要表现手段和呈现方式,使过去学美术的画家越来越多转用摄影与影像来做媒介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画家改称为艺术家);与此同时,现当代摄影也从“照相”的再现走向“造像”的表现,从摄影纪实转向创意虚构……大家都在向当代艺术挺进,走到顶层的摄影家也叫艺术家,都有机会载入艺术史。那为什么还会有摄影家的“艺术”与艺术家的“摄影”分别?对比“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大展”(佛山南海大沥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创办、已举办9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至2019年已举办15届)与“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三者的作品,就可以分辨:原因除了一些话语人将概念模糊,就是观看摄影作品的人水平级别有差距,而更多人不了解摄影潜藏的超能多样性,也导致当代摄影艺术“看得懂”与“看不懂”越混越乱。

实际上,当代艺术家把艺术变成了一个概念,变成了某种哲学某个观念的注解,用摄影或影像纯粹只是为了图示那些意念,因此用作借喻或反喻的图像可能直接就“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也不谓不可;与摄影家图解式、阐述性的摄影“本体”观念完全颠覆。摄影家们苦心孤诣去探索创新创意“实验艺术”,却仍不能超脱对摄影“本体”的执守,不如艺术家借用摄影做媒介来得思想解放、思考前卫。

这一点,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在廣东美术馆举办“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主办方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正式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的思考就明白阐释了: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视觉媒介领域不断拓宽和发展,摄影在很大程度上已属于广义的影像文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使用各种新的媒体介入摄影领域,拓宽摄影的多元表达力;对于当下社会、文化及艺术发展变化的事实,固有的艺术媒介与类型划分已不足以去应对新变化,因此,美术馆应即时关注、回应那些基于摄影但又超出摄影范畴的艺术实践,将这些艺术实践现象涵入更广泛的定义——“影像”之中。“影像”包含图像、声音、运动与三维动画等多种元素,作为新艺术媒介的一部分,囊括各种跨媒介艺术实践现象。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把研究的重点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拓展为更具包容力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力图在更具开放性与方向感的工作中推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

艺术家以摄影为媒介,对时间、空间、色彩关系等问题的表达,和对影像边界问题的探讨,均带来很多创新表现手法。从“摄影”向“影像”的过渡,预示着摄影“本体”概念的转变,即从最初的注重呈现什么,变成了对呈现本身的研究。从艺术家通过“影像”做出来的作品可以看出,相片不再是现实的“肉身”。这样的逻辑确实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作品不能一眼看懂,完全正常。为了让观众“看得懂”,美术馆开设导览、解说、工作坊,附上二维码,把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创作理念提供阅读,帮助理解,尽量让“看不懂”的人“看得懂”。

广东美术馆为“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参与和推动中国的当代摄影及文化的发展”而举办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为摄影界输送了丰厚的当代摄影艺术营养。

艺术家的“摄影”与摄影家的“艺术”,“看得懂”与“看不懂”,忽略观念目的与文化艺术的鸿沟隔阂,也可视为不同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的人群在新时代对摄影艺术存在认知差异的反映。当今的摄影,已经从“有用”与“无用”的双向发展,转变为“大众化”与“精英化”的两极分化。当代艺术是更强调思想表达的综合体,观看当代艺术作品,除了看作品,还要熟知艺术家作品中包含的那部分文化知识,要看文本,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我们看不懂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很可能就是缺失了相应的文化储备。

世界艺术不断飞跃前行,绝大多数观众都不能及时跟上它的步伐。对西方艺术的每一次跳跃,我们更是都会由于历史断层存在、文化传统不同、语言不通,感到观赏的难度。但随着新生代的成长,不少珠三角年轻人留洋归来,投身摄影艺术创作的队伍,他们让人耳目一新的摄影作品,许多资深摄影家也说看不懂。“看得懂”与“看不懂”,又蜕变出“新”与“旧”的更多话语问题。怎么博弈?摄影,处在了一个“裂变”的时代。因此,要推动人民文艺的健康发展,亟需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胸怀,重视摄影艺术面临的当代新课题,既要对社会大众阶层的摄影艺术观赏能力和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想办法普及提高,又要对艺术家脱离现实走向“高冷”的摄影进行反思;要更新观念,以跨界包融的新思想,抱先锋理念的创作,做兼顾现实的通俗化阐释引导。

四、粤港澳一家亲,构建“粤派摄影”

广东,作为全国摄影大省、强省,拥有极多鲜明多样的摄影生态样本和生动活泼的摄影创作景观。广东是中国摄影的发祥地和前沿阵地,西洋摄影术从这里登陆进入中国,在广东留下深刻的历史印痕和记忆绳结。因“得风气之先”,广东摄影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拥有众多的摄影全国之最。撑起广东摄影繁荣鼎盛的中坚力量,基本上就是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惠州、肇庆这“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珠三角9市”,相对而言,位于东西两侧的惠州、肇庆显得薄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作为两个延伸出去的“触角”,摄影群众基础厚实,恰好为内地引进先进经验、瞭望世界艺术发展动向等起到积极作用。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有不少摄影人跑下去結识并跟随港澳大师取经学艺、采风创作;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40年广东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广东特别加强了文化建设力度,倡导多元发展,广东摄影无论是摄影技艺的实践,还是摄影理论的研讨,都比港澳地区领先几个“马位”,广东摄影更加丰富多彩,于是港澳地区的摄影人纷纷上来与乡里乡亲搞联谊活动,借助南粤大地更加广阔的田园山水、摄影视野和学术氛围,壮大声威,增强凝聚力。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摄影协会与香港大众摄影协会、澳门数码摄影协会联合主办的“荔林磋艺”摄影活动,一年一聚,到2018年已经连续举办21届,大家联合起来,一起采风创作、座谈联展,搞得有声有色。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摄影协会与香港元朗长青摄影学社,从2012年起就每年进行一次两地间的摄影轮流展,如2017年的“中港两地摄影家作品交流联展暨大城小景专题摄影比赛”,2018粤港两地“七一庆回归摄影联展”,为两地摄影爱好者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活跃推动两地摄影事业发展。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为莞港两地摄影家搭建友谊的桥梁,进行摄影文化互动,体现“同饮东江水,共聚两地情”,仅2017年就与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举办“‘莞港同心,荔影情浓’莞港摄影联谊活动”,邀请香港35摄影研究会、影联摄影学会、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香港分会、香港大众摄影会等11个香港摄影学(协)会的会长和摄影家参加;还为香港人像摄影学会的“罗托恩廿年师生摄影展”在东莞市文化馆举办展览及到茶山、塘厦等多个镇街展开巡展。深圳、珠海与香港、澳门,更因邻近的地理便利,两地民间互动交往频繁,大家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

2018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为梳理广东摄影史乃至明晰广东籍摄影精英在中国摄影史学的地位意义,广东摄协首次跨越174年对在摄影创作、教育、交流、传播、技术、公益等方面为广东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予以总结表彰,在83位获颁“致敬奖”的老前辈、摄影家和334名获得“贡献奖”的摄影者中,港澳两地的摄影家就占了约40位。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澳门摄影学会也都是在1958年宣布成立,适逢三地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为了庆祝,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澳门摄影学会联合在广州举办“广东香港澳门摄影60年经典作品展”,彰显了粤港澳三地在摄影文化交流携手互进的深厚渊源。

省港一家,手足相助。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具有不一样的自由空间和发展优势,成为内地艺术家瞭望西方艺术创作发展新动向的窗户。因为内地与港澳之间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空间,有些经营意识的文化人落户深圳、珠海,到香港、澳门注册成立办事机构,与香港、澳门的摄影社团密切合作,在两地之间穿针引线,既为内地摄影家参与港澳摄影活动提供服务,也为港澳摄影人士进入内地发展提供指引帮助,探索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摄影艺术交流与跨界融合,推动摄影文化的发展。其中比较活跃的机构就有珠海的中国摄影在线,深圳的港深珠澳摄影联盟。珠海的中国摄影在线与港澳摄影社团保持密切的合作,多年来联合举办摄影创作和交流活动,成为粤港澳之间的会员交流与融入的顺畅平台,特别是协助澳门摄影开展对创作的多元化探索,为澳门摄影家提供摄影作品呈现和梳理,提供展览策划、作品梳理、摄影创作引导等方面的帮助,得到澳门基金会等机构的广泛认可。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是近年公认水平最高的世界艺术博览会之一,其中不少就是摄影影像当代艺术作品,因此,许多内地摄影人也赶去香港“巴塞尔”参观取经。在2018年3月31日落幕的“第六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来自全球248间艺廊呈献了各地知名及新晋艺术家创作的精彩作品,吸引访客总数高达8万人,伴随着城中艺廊开幕以及一系列平行活动的增加,“巴塞尔艺术展”让香港成为国际艺术焦点。同期看到,香港当代摄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港澳新一代摄影人通晓英文,熟知西方文化,思想开放,视野开阔,不少人直接去到欧美接受专业摄影或艺术高等教育,更加清楚世界当代艺术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用摄影来生产他们的作品;有些香港年轻艺术家和新锐摄影师已经开始“北上”,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领域取得席位,在“广州影像三年展”“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及北京、上海、连州、平遥、丽水、大理等地摄影节显露身影,在改写港澳摄影的原生态。

近些年,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视加强同港澳文艺界的联系与合作,吸收港澳文艺界知名人士担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加强与香港文联、其他协会的沟通,建立起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协调机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也在这一届主席团增设了两位港澳籍兼职副主席,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连城表示:我们愿意乘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澳门摄影学会会员大会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郭敬文说:与我们交往最多的当然是内地的摄影团体,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举办活动;我们将一如既往记录澳门的每一点变化,时间将会继续证明,那无数瞬间会联结成永恒。

今日的摄影,已不单是摄影人的摄影,而是全民众的摄影,是突破文化、观念、层次、边界、区域、代沟等拘囿,以摄影兼收并蓄、自我发展的思想和经验,包容、跨界、融合的心态和气魄,把各个群体都聚拢在一起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文化软实力”。粤港澳大湾区,是“省港澳一家亲”的粤语文化共同体,在长期的经济合作、生活联系、文化交流、艺术传承中彼此感染,喜好与品位基本一致,又因种种缘由和便利,省港澳摄影各界交流互动、相互影响、携手并进,因此构建同声同气、开放包容的“粤派摄影”,共同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摄影引领作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广东摄影家协会)

作者:吴吕明

第2篇:观看影片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臵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3篇:观看影片

观看影片《焦裕禄》心得体会

正街小学翟红茶

正街党小组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精神上受到很大震撼和鼓舞。焦裕禄事迹,感人至深,令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国家的宝贵人材呀,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向焦裕禄那样,国家何愁不飞速发展,繁荣富强?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作为党员要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身边的

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像焦裕禄同志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搞好服务。

第4篇:观看影片通知

组织观看影片的通知

根据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我系全体党员(老师、学生)于3月17日(星期一)、18日(星期二)晚上19:00在传播楼401教室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两部影片,请各党支部通知党员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与者必须向本党总支书记办好请假手续,届时学校活动办督导组将到现场进行检查。

第5篇:观看《禁毒影片》有感

通过观看有关禁毒的电影,使我们对吞噬人类宝贵生命的魔头——毒品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禁毒,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人们一旦染上了毒品,精神就会开始堕落,人格必将扭曲。毒品,不仅残暴地销蚀着人的灵魂,还无情地破坏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防备它,战胜它。

那些贩运毒品的坏人,真的把什么都想到了,他们无孔不入,这让人不寒而栗。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大部分吸毒者都是青少年,他们执迷不悟,甚至认为吸毒是时尚,且全球吸毒者是渐渐增加。有了第一口毒烟就永远没有最后一口了,他们慢慢跌入了幽黑的深渊,当他们觉悟时,已没有悔改的机会。多少人因为吸毒而无家可归,卖儿卖女。

在一部禁毒影片中,有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唱戏很出色。一天,默默回到家,发现她的妈妈躺在沙发上,全身发抖。妈妈让他去吴阿姨那里拿药。默默拿了药后,怕吴阿姨乱来,(因为吴阿姨不会医术)就把吴阿姨开得药拿给医生看,医生看了看,吃惊地问:“孩子,这是哪来的?这不是药,这是毒品,是海洛因!”默默这才知道妈妈在吸毒。回到家,妈妈叫默默把药给她,默默告诉妈妈,那不是药,是毒品!妈妈就抢了默默的书包,(因为药在书包里)妈妈拿出药,吃了。最后,妈妈疯了,爸爸被关进监狱里。从此,默默也开始吸毒烟了。就这样,一个本来美好的家庭被毒品毁了。

生命的价值在于幸福、美好地活着,若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去吸毒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消灭毒品吧!

我们在今天下午观看“禁毒”影片。即使我已经把整部看完了,但我心中还是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的主人公因受好奇心驱使走进一家网吧,结识了一个不良少年,自从不良少年给他服下一粒药丸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成绩、视力和体力一落千丈,为了买毒品,撒谎、偷钱、逃课„„后来,在警察和父母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变回一个好学生。

吸毒是个人的深渊,家庭的灾难,社会的罪孽,人类的天敌。

从这一部电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一个人一般被诱惑,懵懵懂懂的踏出一步,就这一步,竟足以让一个优等生沦落为人人厌恶的吸毒犯!毒品就像一个张大嘴的魔鬼,等着那些自控力弱的人掉进嘴里,从此一去不反,让吸毒人的一生在吸毒的快意中比普通人提早结束一生„„我终于明白了家人、老师的“金玉良言”是多么重要,我切记,一定要远离毒品! 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一人因吸毒而产生幻觉,抡起大刀上街乱砍人,导致自己家破人亡,大好前途毁于一旦。所以我们不要让这个“无底深渊”吞噬自己的豆莞年华。

从今以后,我会积极劝告身边吸烟的人,想办法帮助他(她)。我一定要参加拒绝毒品的宣传活动,和志愿者们一起到各个地方,向吸毒者说“回头是岸”;向单纯的初中生说“悬崖勒马”;向世界各地的人大声说“生命是我们的,我们不要让毒品剥削我们的生命! 古人云:”万恶毒为首“,身为祖国明天的我们更有责任担当起拒绝毒品的重任。

第6篇:观看红色经典影片

看红色电影,忆峥嵘岁月

一、活动目的:

此次开展“看红色电影,忆峥嵘岁月”活动,目的在于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形式再现历史,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这也是对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组织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以红色革命故事或改革开放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的同时,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观看影片:《建党伟业》、《井冈山》、《长征》

三、方式:

1、自行下载在公司会议室观赏、并结合影片谈谈观后感。

2、统一购票到电影院观赏、并结合影片谈谈观后感。

四、活动对象

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安排

1、会场布置安排

2、观看影片

3、观后感

七、简报编写、图片处理

第7篇:广电党委观看影片

广电党委观看影片《北极雪》工作汇报

市纪检委:9月29日广电党委组织50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影片《北极雪》。9月30日上午,局党委召开了由局党政班子、各支部书记、副书记、各单位中层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看完《北极雪》,感到这部影片非常好,平淡之中显示伟大崇高,细小之处令人心潮难平。《北极雪》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时光的岁月。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却有着“不平凡”的岗位,而正是因为这种平凡才产生了伟大。

《北极雪》是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题写片名的电影,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大兴安岭地区纪委常委、漠河县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文华为原型首部展现基层纪委书记风采的彩色故事片,是利用电影展示纪检监察干部良好风貌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力的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播廉政文化、弘扬新风正气、展示纪检监察干部良好风貌的一次有益尝试,并以主旋律电影向建党7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该片熔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炉,是一部有很高艺术品位的电影力作,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层面。

影片讴歌了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的优秀品质;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如何用热血捍卫主义,用忠诚诠释使命;塑造了一个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故事发生在祖国边陲北极县,一场大火烧毁了北极县大面积森林,为了恢复生态,国家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过火地上植树造林,然而一只黑手却悄悄地伸向了这一重大营林工程。北极县女纪委书记薛华冲破小城人情网,在亲情、友情的历练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终于揭开了这场惊天腐败案的盖子。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腐败份子邀请她吃饭,想讨好她不要在继续查下去以保住自己的性命,想利用金钱和背后的人际关系说服她时,她没有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最后当腐败份子问她“你的身后是什么”?薛书记说道“我的身后是党中央,是中央纪检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在她的心里党的力量重于一切,只要有党什么都显得很渺小。

参家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通过观看《北极雪》这部电影,使大家深受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

象对党的危害,提高了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也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一方面震撼于这些腐败案件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其在人民群众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感到作为广电工作者,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素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时时注意学习,净化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自身免受不良习气的侵蚀。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自觉加强党性观念,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党的纪律,不坚持改造世界观,就难以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北极雪》的上映也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相信在我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观看影片《北极雪》后,深为影片女主人公薛华的事迹所感动。这部影片是以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曹文华事迹为素材而拍摄的。影片中的薛华,面对亲情、友情、党纪、国法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正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广大纪检干部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影片中女主人公薛华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首先作为一个女人,薛华也有其柔弱的一面,当她面对一些个别现象也会感到很无奈,也会暗自流泪;其次,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她又有一种理智和人性化的理念,她出资资助贫困大学生;她让考试好的毕业生进入医院,而让自己的女儿下岗。她在发现自己相交了三十多年的朋友,营林局梁局长可能有问题时,及时地把他带到了梁父牺牲的英雄树前,引导她的

朋友悬崖勒马。第三,在面对金钱、地位等各种诱惑时,薛华则表现出了一个纪检干部刚直不阿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她与绿海集团老板的两次正面接触中。一次是在薛华女儿即将结婚之时,绿海集团老板给她送来了巨额贺礼,并说要与薛书记交个朋友,而薛书记却说,你是私企老板,我是党的纪检干部,道不同不相为谋,义正严词地拒绝了金钱的诱惑。另外一次是绿海集团老板眼看自己的事情即将败露,使出最后一个杀手锏。他请薛书记吃饭,在饭店的墙壁上挂了一些兽皮,并称自己是一只红了眼的狼。而薛书记却称自己是一个好猎手。绿海集团老板称自己有后盾,市里、省里面有人。薛书记却说:“我也有后盾,我的后盾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给了私企老板致命一击。

这部影片以一封举报信为线索,就营林涉嫌造假案件展开一系列调查。影片中,纪委书记薛华率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冰天雪地的现场进行调查,同时依据组织支持、群众的理解,终于查清了这起重大的营林造假案件,为国家挽回了数千万的经济损失,给党、政府和职工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圈子,不外乎就是亲属、朋友、同事、生意上的伙伴等。每个圈子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往往迷失在“情”字当中,在情与法的天平上失衡,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这方面,纪委书记薛华是一面镜子,作为一个正常人,薛华也有自己的“亲情圈”、“朋友圈”,然而薛华对待自己的亲情圈、朋友圈却很理智。很多薛华圈内的朋友、同时甚至是亲属都以为有薛华这棵大树好乘凉。有人想通过薛华找一份好工作,有人想通过薛华而免受党规党纪的处分,这些显然在薛华这里是行不通的。影片中县营林局粱局长与薛华是三十年的同学和朋友,并且是薛华女儿的干爹,当薛华组织人员调查梁的问题时,梁对薛华说,你就不能看在咱们这么多年的亲情、朋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弃对他的调查吗。而薛华却说,我看重亲情、看重朋友情,但我更看重的是民情,我不能拿国家的几千万资金去换亲情和朋友情。有人形象地比喻基层纪委书记,说他们是“孤独求胜”,每

办一个案子,都会失去一些朋友甚至是直近亲属。其实不然,我们从《北极雪》这部影片中看出,纪委书记薛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是她办案的坚强后盾。同时她的行为逐渐为亲人及朋友所理解,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她拥护备至。

电影《北极雪》是一部非常真实、典型的反腐倡廉的好作品。影片讴歌了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坚决斗争,体现了纪检干部对职工群众的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朋好友严格要求的优秀品质。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用赤心捍卫正义,用忠诚诠释使命的美好形象。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亲情圈”“朋友圈”,做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是党的领导干部时时注重学习,净化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要时刻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奉行“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古训,“每日三省吾身”,做到警钟长鸣。四是一切不法分子,不管是谁,手法多么高明,后台有多硬,只要触犯法律,就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unit4教案下一篇:中考作文专题训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