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机客户端作为登入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给移动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触屏智能手机丰富的功能、图文并茂的界面,带给用户很多新鲜体验。智能手机大屏幕、触控操作的特点,让手机客户端充分展现了完美大图的触控效果,让用户享受指尖在触屏滑动的愉悦,简单轻松实现手机访问页面的畅游体验。不得不说,智能手机客户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 篇1:

交互设计中平面设计实现长远发展的策略

摘要: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种,能够为人们带来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交互设计与平面设计不同,交互设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了解相关产品和更快体验产品的需求。交互设计看似独立于其他艺术设计之外,但实际上与艺术设计之间联系紧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如何能够借助交互设计进行创新实现长远发展是当前必须要考量和研究的。

关键词:交互设计;平面设计;发展

平面设计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需要通过比较具体的形式传达出来,这样人们才能理解平面设计的内容与表达,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一、交互设计的发展情况

(一)交互设计的重要性

交互设计的起源与计算机有关。自计算机和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与电子信息化产品之间一直存在一些认知上的障碍,这些障碍使得人们无法流畅舒适的使用电子产品,没办法理解产品的使用方式,因此逐渐产生了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往往能够以最简便和直接的方式帮助人们快速理解电子信息产品的功能与用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交互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交互设计已经能够带给客户较好的使用体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不断吸取交互设计的理念有了更好的发展。

(二)交互设计的特点

交互设计的发展情况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交互设计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通过对不同阶段交互设计不同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交互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特点一是可用性。可用性处于交互设计刚刚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交互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产品的稳定性确保其可用。交互设计可用性这个特点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产品的功能情况和稳定情况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才能去说发展和完善。特点二是易用性。在确保稳定性的基础上,逐渐做到让多数人理解和满意。此时的交互设计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直接的操作演示,让客户能够自己操作使用相关商品,减少使用障碍。特点三是体验性。在可用性和易用性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要追求更好的体验,体验性能够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受到舒适,这个舒适感来源于多个方面,例如流畅度、个性化等等。目前交互设计的发展处在第三个阶段。

(三)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

交互设计面对的客户群体有着不一样的需求,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交互设计需要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加强对客户群体的理解,设计调整已有的服务形式,来给予客户更多选择更为良好的体验。

二、平面設计的发展情况

(一)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别,也称作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以视觉作为沟通方式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平面设计涵盖的内容也很广泛,由早期的文字、图画、图像到现在的字体排印、电子图像处理、软件设计等等,众多专业领域都与平面设计相辅相成。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可以运用在很多领域和技术上,同时,平面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产品包装、服饰图案还是页面布局,目所能及之处均离不开平面设计。

(二)平面设计的发展

平面设计的历史与交互设计相比要更为久远,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对数字和图像处理的重要性,只不过平面设计这个名词是后面才正式应用。平面设计的涵盖面很广,自印刷术出现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至今日,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人们一直在研究文字、图形等这样的元素怎么能够更好的组合从而更好的传达出一定的信息。通过对点、线、面的不断组合,人么一直在不断丰富平面设计的内容、优化平面设计的方式,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设计主题,更好的传达出主题所表达的信息。

(三)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平面设计一开始就是一种停留在二维层面上的设计,随着快餐时代的来临,人们对图片和文字有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需要不断优化使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简洁而又直奔主题的内容,这样人们才能更为快捷的了解信息。虽然平面设计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但是也有很多需要淘汰的地方,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平面设计需要考虑与交互设计进行融合,增加平面设计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二者的长远发展。

三、在交互设计中实现平面设计的长远发展策略

(一)打破传统固有的视觉传达局面

如今平面设计的发展似乎走到了一个困境,纸质媒体逐步没落,环保话题日益火热,数字化媒体日渐发达,平面设计已经不能再将重心落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上,除了维持其他领域的正常发展外,平面设计可以与交互设计结合,增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与共享,走出图形扁平化时代的桎梏,探索出一条与交互设计相结合的创新路径。

(二)重视用户感受

平面设计注重外形,交互设计注重内在体验,二者相互结合就是将重心放在维护客户体验和感受上,为客户做出更好更便捷的设计。好的设计并不会华而不实,注重美观忽视性能是必然不能长久的,因此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结合后既需要不断提高设计的质量还需要不断丰富用户的体验。因此可以推出用户体验设计这一项专门的设计门类,各项设计进行优劣互补,设计师和客户之间进行良性交流,为做好体验设计而不断创新探索。

(三)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今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能源有限、人才有限、人们的时间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之完成好的设计就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平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留住客户、优化体验,因此无论是图形还是符号设计都应该化繁为简,平面设计的相关理念要在交互设计中有所运用和体现,这并不是意味着某一方设计的消亡,相反,这是在新时代,平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新的成长与发展。

四、总结

实现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的融合需要平面设计打破固有观念,将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进行转换,将设计目标向优化客户体验转换。平面设计进入信息化领域不等于抛弃了现有的其他领域的应用,而是拓宽了应用范围,不断丰富设计内涵。平面设计在交互设计的影响下要做出更为优化的图标和页面,以简洁的图形传达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同时也促进平面设计和交互设计双方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兴,李敏敏,李炫霏,胡飞.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及其可视化[J]. 包装工程,2020,41(04):43-54.

[2] 王刚,郭金玲.App 应用程序交互设计与平面设计基础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81.

[3] 姬晓惠.交互设计时代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架构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9):19-20.

[4] 覃京燕. 大数据时代的大交互设计 [J]. 包装工程,2015,36(08):1-5+161.

作者:傅锡按

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 篇2:

从交互设计的发展看触屏交互

手机客户端作为登入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给移动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触屏智能手机丰富的功能、图文并茂的界面,带给用户很多新鲜体验。智能手机大屏幕、触控操作的特点,让手机客户端充分展现了完美大图的触控效果,让用户享受指尖在触屏滑动的愉悦,简单轻松实现手机访问页面的畅游体验。不得不说,智能手机客户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交互设计的发展

“交互”英文为Interact,有时也被翻译成“互动”,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交互感应”。《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指出,所谓“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具体地说,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的工作、通信及交互方式。詹妮弗·佛兰芒(Jennifer Fleming)指出,互动不是非线性浏览或者播放动画,而是用户对数字产品的参与以及数字产品对用户需求、兴趣和目标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互动设计是紧紧围绕着人的设计,关注人使用产品的行为模式,所以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有用、易用、可用的技术,致力于实现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同产品互动时的行为,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并对他们进行增强和扩充。

Windows 之前的DOS系统是一种最基本的交互模式,用户通过符号命令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计算机收到指令后做出回应。在DOS环境下打开电脑以后,所呈现的不是桌面和图标,而是英文字符和光标,比如C:>,这叫做命令提示符。这样就表示电脑已经做好准备,在等待使用者给它下命令。这种交互体验是纯粹通过“固定的命令”和计算机交流,没有介于中间的交互界面,或者说只有字符界面付诸视觉。在字符界面下,用戶只能通过键盘输入字符来指挥电脑工作,电脑完成一个命令后就会出现下一个提示符,用户就又可以给电脑下命令了。

命令行交互阶段是程序员通过命令行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交互,需要记忆大量专业的命令符号,并且准确无误地输入,这种强制人们记忆命令的方式显然不是愉快的、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当时只有很少的人能掌握。

Windows操作系统下,主流是图文交互,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信息,显示器显示图文多媒体等信息,用户的操作命令都可以显示在屏幕上,“记忆”被“识别”所替代。例如,当用户复制一个文件时,只需要右键点击鼠标,找到“复制”选项即可。普通的用户可以轻易掌握这种交互方式,扩展了计算机的适用人群。

Window交互模式和DOS系统交互模式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在DOS下电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做完以后才能开始下一件事。而在Windows 95下,用户可能让电脑同时干几件事,比如,用户可以一边拷贝文件,一边写文章,一边浏览Internet。所以人们把DOS称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而把Windows 95称为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移动触屏自然交互

移动触屏问世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交互趋势——自然交互,这是针对图文交互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自然交互主张回归人的交互本质,摒弃键盘、鼠标等辅助设备,通过触觉、视觉、运动、声音等人的感觉通道和动作通道,直接与产品进行交互。自然人机交互更加接近人本来的自然交流形式,用户只需应用日常的生活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便能进行操作。

在3G及三网合一的发展背景下,触摸屏移动互联终端紧密结合触摸屏及硬件交互上的发展更新,在人机操作关系上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在此基础上, 触屏终端界面的交互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可以点击、滑动、拖拽, 既可以多点滑动, 也可以将一系列动作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特殊的手势, 设计师必须通过一些视觉元素排列形成一个特定的版式, 使之清晰明确地告诉用户有效的操作信息, 即让用户明确知道该如何操作, 而不是让用户一点点的尝试。

1. 显示区与操控区统一。

PC机和传统的键盘式手机,是利用独立于屏幕外的物理设备进行输入或点击发出命令。触摸屏移动互联终端省去外在的物理设备,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在触摸屏上完成。触摸提供了真实的互动方式,界面中元素的移动、滑行和旋转等动态效果也符合物体运动规律。对于手机终端而言,屏幕的可视区域变大了,决定了页面承载的信息量也比键盘机要多,但是比一般的PC电脑少。

显示区与操控区融为一体为信息组织提供便利,而在传统的按键式手机中,往往将功能划分为按键,如NOKIA7500手机中,在“影音天地”功能组中包含照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等应用。而在触摸屏智能手机中,类似的功能不必专门设置按键,各自为一个单独的应用模块。用户在选择时,直接选择进入即可。这样的路径更加直接,可以减少用户的思考时间,降低记忆负担,提高交互的效率。

2 . 手指直接触控。

移动触摸交互方式使手机用户的移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与设备的交互更加有趣,增强了用户的满足感,是未来的交互方向。其根本原因是使用手势的优势,例如:1)手势操作让用户的操作空间不再局限于Windows界面上的按钮。浏览网页时,用手一抓就可以缩小当前页面窗口;不需要点击后退按钮,只需在屏幕上画个“<”,界面就会跳转到上一次打开的网页。2)手势操作相对于键盘操作和点击来说,给用户带来了动态十足的新体验。例如当前很流行的“水果忍者”游戏就带来了很酷的体验。3)手势的使用不占用键盘的空间,减少了控件的使用,从而释放了屏幕的空间,增强了信息的承载。4)某些应用的设计中,利用手势操作可以简化用户完成某一任务的操作步骤,提高使用效率,如百度云手机DELL D43中的划词搜索等等。

随着触屏手机拥有更大的显示及操作区域,以及操控手势的产生,手指成为最适合也是最自然的操作方式。这种手势语义与操作方式的对应,使用户不再需要浪费时间去思考搜索记忆,日常最自然的手势即是最好的方式。

3. 无焦点的显示。

触摸屏中的模块化设计往往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如iPhone和Andiod系统设计都是模块化,简洁明了。交互界面不需要特别的处理,比如高亮度显示、显眼的颜色等。因此,用户在选择时,直接选择进入即可。这样提供更加直接的路径,可以减少用户的思考时间,降低记忆负担,同时在交互上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用户在操作键盘机的时候,在达到目标链接之前,基本都需要进行多次焦点移动的操作。而触屏机则没有这种限制,用户的操作大多不再受物理按键的局限,更多是受到视觉感官的支配,换句话说就是看到哪儿点到哪儿。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失去了“焦点”的提示,我们必须对可点击的链接和不可点击的文字进行明确的视觉区分。

总之,触摸屏的显示区与操作区的统一,使得触摸屏智能手机在交互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直接、高效,触摸屏的交互方式更丰富和人性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其交互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变得更加自然、透明。触摸屏智能手机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影响下以及与PC 的逐渐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姜坤鹏

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 篇3:

数字艺术的发展对交互设计造成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媒技术等逐步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类也由此进入数字时代,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数字艺术主要包括交互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影像设计和新媒体艺术四类。本文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结合数字艺术的各种类的特点,介绍了数字艺术发展对交互设计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艺术;交互设计;影响

数字艺术的发展,为各行业的进步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有利支持,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交互设计方面,数字艺术也产生了的较大影响,随着数字艺术的发展,交互设计的形式、过程等也发生了变化。

一、交互设计概述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产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比尔·莫格里奇提出,是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定义和设计,即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同时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的形式。交互设计主要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及其期望、用户用产品交互时的行为、“人”本身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目的是让产品易用、让人们在使用中更愉悦。

交互设计涉及多种学科、跨越多种设计形式及行业,具有多样的交互方式,涉及人类工程学、心理学、信息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学科,跨越图形设计、产品设计、电影产业、服务业等各设计形式及行业。同时,交互设计的方式包括动作交互、数据交互、声音交互和图像交互。

交互设计的原则为:(1)可视性。方便用户发现和了解使用方法;(2)反饋。返回与活动相关的信息,方便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3)限制。在特定的时刻显示用户的操作,避免误操作;(4)映射。准确的表达控制与控制效果间的关系;(5)一致性。主要是指同一系统的统一功能的表现和操作要一致;(6)启发性。为用户提供充分准确的操作提示。

交互设计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实现了由简单、单一到易用、高效的转变。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提出了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交互设计行业开始出现发展。1996年以来,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成为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

二、数字艺术的发展对交互设计造成的影响

1、交互媒体设计

交互媒体设计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网页界面设计和软件界面设计等。1990年,蒂姆·约翰·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建立了第一个WEB界面,当时用户只能浏览黑白的文字界面。随着数字艺术的发展,时至今日,人们不仅可以使用HTML、ASP、JSP、CSS等语言制作网站,而且可以使用新型的媒体技术丰富网站,例如Flreworks、Dreamweaver、FLASH等技术。

WEB QQ、暴风影音、迅雷7等就是交互媒体设计的成果,在打开界面时页面动态感更强,同时QQ的自动弹出的动态效果,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体验,更方便、灵活。

2、虚拟现实设计

虚拟现实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的环境和空间,结合各种传感设备,为用户打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间的交互。而虚拟现实设计就是对这一类环境和空间的设计,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商城等。

北京天文馆的数字宇宙剧场,采用数字全天域图像投影系统的剧场中,观众进入其中,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宇宙之中。上海天文博物馆的星空之旅体验厅,中间有一个大型的半圆天空球体,其表面有互动触摸功能,通过触摸观众即可开始星空之旅,并且观众可以利用半圆球体表面的触摸功能,了解相关的知识介绍。北京天文馆和上海天文博物馆就是利用数字艺术打造的新奇的交互形式,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性,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数字影像设计

数字影戏设计主要包括数字影视广告、数字影视片头、影视后期和数字动画等的设计。在数字艺术不发达的时期,人们接触到的主要是黑白电视,即使是早期的彩色电视,其清晰度和显示效果都不理想。随着数字艺术的不断发展,液晶电视的清晰度、显示效果都实现了质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观赏体验。当前,4K电视的出现,其像素分辨率达到4096×2160,观众在观影时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给观众一种难以言传的享受。

《火星救援》、《云中行走》、《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等影片,在上映后广受欢迎,不仅仅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富有创意的宣传形式,更重要的是电影中数字影像技术的使用,精彩的画面、震撼的音效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听觉感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一方面欣赏故事情节,一方面伴随着画面和音效体验故事情节,置身电影塑造的环境之中,提高观影享受。

4、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主要针对传统的美术形式而言,这是一种依托数字艺术进行创作的形式,一般表现为以电脑图形图像为手段,表现出创作的互动性。传统的美术、雕塑在展览或供人们欣赏时,主要是单向的交流,也就是欣赏者在欣赏某一种美术作品时,只能通过内心作品进行交流,作品影响观赏者,而观赏者的体验及行为并不能影响到作品本身。在数字时代,艺术作品不仅注重与欣赏者内心的交流,影响欣赏者的心理和行为,而且也关注与欣赏者行为间的交流,表现为通过欣赏者的行为对艺术作品的呈现效果进行改变。目前,新媒体艺术的发达主要体现在一些专业的展览之中。

三、总结

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都强调了互动性在用户完成目标时的交互形式,是数字艺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随着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逐渐成为作品的基本因素,而交互性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并不断加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交互设计也会出现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体现创作者的意愿,突出作品的情感。

本文指导教师:金文玥

【参考文献】

[1] 方 兴, 杨雪松, 蔡新元, 等. 数字化艺术设计[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7).

[2] 彭浩亮. 数字艺术时代对交互设计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4):78.

作者:苏洋 魏东钰

上一篇:品牌工作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党务公开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