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系列活动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四系列活动

塑造新思想:建国前后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

[摘要]建国前后,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两次活动都不仅仅是群众性的纪念仪式,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即为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以“五四”为中介而实质上是为了引导和塑造新思想的纪念活动方式,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国前后 新思想“五四”纪念 北京 上海

[

“五四”运动之后,各种纪念活动几乎年年都有,这种纪念活动的操办者虽然身份各异,但毫无例外地都着意于借助纪念“五四”而传达某种理念。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除去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有过较大规模的纪念之外,其他年份因处在战争时期而不遑顾及。1949年迎来了“五四”运动30周年,此时国共胜负大局已定,北平已获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加上30周年是一个整十的年份,举行纪念活动符合人们的日常观念和社会期望,于是5月4日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30周年纪念活动。然而,纪念活动作为一种仪式“之所以被认为有意义,是因为它们对于一系列其他非仪式性行动以及整个社群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仪式能够把价值和意义赋予那些操演者的全部生活”。赋予“五四”以主流新思想,显然是此次纪念活动的精神动力。出于同样的诉求,1950年5月4日“五四”运动31周年的来临,虽非逢十逢五,但在上海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照样举行。为何如此呢?人们或许能找到的唯一理由,就是这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五四”纪念,但历史表象背后的成因远非如此简单。与其说这是以一种纪念仪式对“五四”这个包含历史价值的纪念日的尊重,还不如说是通过纪念仪式来表达对树立社会主流新思想的渴望。

一、纪念意图:活动形式与社会意识的整合

同任何一种纪念活动一样,1949年北京的“五四”纪念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在形式上无疑是一种仪典。那么,在建国前夕为何要举行这样的仪典?其目的又何在?关于仪典的社会学意义,依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解释,人们举行仪典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实际上,仪典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过程,即将过去的、原型的观念与现在的、现实的观念联系起来,人们通过这种联系,继承了某种传统或精神,从而为当下的行为寻找历史合理性。因此,纪念活动这种仪典,显然蕴涵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的乃至伦理的与审美的意图。这种意图在构建一个新社会形态时,表现得尤为重要。北京在1949年中国新旧社会转型之际举行“五四”纪念这样的仪典,正好满足了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确立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

那么,1949年的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以何种方式来承载上述的功能呢?就仪典的形式而言,纪念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的群众性特征必须具备,因为它会增强这种活动的热烈感和庄严性。通过仪典场面的热烈感与庄严性,纪念活动中的群体便会凝聚起某种集体意识。当纪念活动的主题被确定后,群体的集体意识就自然地反映了这种主题。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以群众性的方式,将处在已经来临的新时代之中的“五四”纪念日通过庆典活动呈现出它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群众”毕竟是一个包容社会各阶层的大概念,在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的群众,其主体主要是青年与学生,这一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成分,他们的政治意识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基本面貌。1949年5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曾作了这样的报道:“本市华北大学、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八十余大、中学校及青年团体等单位,分地区分别举行盛大的‘五四’三十周年纪念。参加纪念的大中学生及青年工人共约三万一千余人。”这一报道向社会显示,被集合起来的青年学生,不仅是在纪念“五四”,而且是在呈现一个社会群体的力量。另有记载,5月4日这一天,北京“全市青年代表一千多人在国民大戏院隆重举行北平解放的第一个五四纪念会”。

但是,如果仅仅以群众参与的规模来看北京这次“五四”纪念活动,未免减轻了它的意义。这次由几十所大中学校及青年团体参与的纪念活动,毫无疑义地会表达特定的思想,会凝聚特定的集体意志。从纪念主题来看,表达对“五四”精神的宏扬,表达对“五四”以来青年革命传统的继承,还只是这次纪念活动的一种现象。这次纪念活动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它为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这个“新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或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下,主要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观念。在全国解放之前,或在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之前,中共思想理论主要是在革命根据地被广泛地接受,因而就全国范围来说,它还是一种新的思想。通过“五四”纪念日或纪念活动的方式来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或者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正常的、有效的途径。

树立新的思想坐标的意图可以从另外一件事情上反映出来。正当5月4日纪念活动举行的这一天,中华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也在北京开幕。廖承志在大会作报告时宣告:“在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宣告灭亡,人民民主革命已在全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五四运动的三十周年和北平解放以后的第一次五四纪念的时候,我们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开幕了”。这是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同样可以看作是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举行的背景。对于这次大会,中共中央还专门发了贺电,电文称:祝贺“在‘五四’运动发源地北平召开这次代表大会。希望你们的大会是过去三十年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良好的总结,同时是新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将开始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的爱国青年除了必须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中国反革命残余作坚决斗争以外,必须把主要的努力放在学习和建设的任务方面,以便迅速在全中国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使军事上和政治上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也得到同样伟大的胜利”。实际上,这个电文的内容是两个月前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所作报告精神的具体化。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在全国即将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党在这里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五四”纪念活动在这样一个转型期举行,它的社会功能在于整合青年群众的思想,将其引导到新时期所欲完成的任务上来。

如果说以上显示的只是北京“五四”纪念活动的现实目的,那么它的更深刻的目的指向,则在于通过纪念“五四”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观念,

这可以在另一材料中得到佐证。解放区青联及全国学联共同发出《纪念“五四”通知》,其中强调,“五四”30周年对“全国青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而纪念“‘五四’应当号召全国青年,学习与宣传‘五四’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学习与宣传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直到今天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在中国取得胜利的真理”。就1949年的政治思想气氛而言,北京举行“五四”纪念活动,其内在主旨一方面脱离不了在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之下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

二、思想引导与知识界的回响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以多版篇幅刊载纪念“五四”运动30周年的文章。这些文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一个半版的篇幅摘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中有关“五四”的言论;第二类是发表党内高级干部如吴玉章等人对“五四”的论述;第三类是刊载以知识界为主体的“五四”评论与感想。前两类可代表对“五四”解释的思想方向,其中毛泽东在10年前“五四”运动20周年时发表的对“五四”的论断,此次是旧文重刊,显示毛泽东强调的“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历史作用,是此次“五四”纪念活动的主导思想。至于党内高级干部的文章则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有关“五四”的论述,尤其是将重点放在有关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有篇题为《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的文章,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经典论述,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成果,是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且由此发展为“以毛泽东思想为集中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此次参与“五四”纪念活动的知识界人士,有的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有的是在“五四”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政治态度、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趁纪念“五四”的机会引导知识分子的观念,就成了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任务。上面那篇文章提出:“知识分子们必须根据百年来——特别是三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的实际经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观点,新方法,用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一切学术部门……对于自己来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进行批判与自我批判”。这种思想引导,对于处在1949年新旧社会转型之中的知识界来说,不啻空谷足音。可是,知识界人士对“五四”历史的认识,对“五四”所怀有的观念情结,虽与这种思想引导有某种联系——毕竟这种思想引导自1939年“五四”20周年来已有10年的历史,但知识界人士更多的是从自身面对新旧时代的更替与巨变的角度来“看”或“想”“五四”的。

知识界人士对“五四”30周年抒发感想,使得北京“五四”纪念活动的思想内涵大为增强。就在5月4日的前一天,北京文艺界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晚会,据报道,“到会的工人、学生、教员达六千人。这是北平解放后,文艺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上一些作家发表演讲,其中闻家驷讲《文艺与政治关系》,何其芳讲《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结合》,而“会场的秩序和听众的情绪从始至终是宁静中充满了热烈,在灯光下每个人的脸部都显得那么年青”。

《人民日报》于5月4日这一天,以两大版篇幅刊载12位知识界知名人士的纪念文章,进一步提升了北京此次“五四”纪念活动的“群众仪式”分量,并且同时显示了知识界对“五四”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所作的回应。这些知识界知名人士,如茅盾、叶圣陶、俞平伯、胡风、臧克家等,在此次“五四”纪念活动中,大多将对“五四”的感怀转换成对新社会到来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在现实意义上是对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的积极意义无疑在思想领域为塑造这一革命理论的威望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这正是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这个理论的认同感,尤其是北京这座在此之前为国民党所占据的城市。

那么,知识界人士对“五四”的感怀又是如何转换成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认同呢?他们从“五四”历史遗产中挖掘到可供阐释的资源,这个资源呈现于以下两个主题之中:

第一,以“五四”运动的内在精神论证中国革命理论产生的必然性。“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思想史上的事实。在上述知识界人士看来,“五四”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奔流,但都无法为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唯独马克思主义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茅盾指出:“三十年来,在思想运动方面,充实了‘五四’的思想内容,加强其战斗性的,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而是工人阶级的马列主义”。茅盾还以这是“我们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的”口吻,强调这一观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里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转化为一种革命性的物质力量,而这种物质力量最终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从“五四”运动的成败论证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在“五四”的各种评论中,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有关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关系的论说,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因为在此之前,人们或者忽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1949年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重提或者重点提这一问题,其目的固然在于确认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论述的重要性,而在另一层面上,主要是在一个新旧社会转型过程中,鉴于知识分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有必要进行新的引导和新的提高,因为这关系到这个群体对即将建立的以人民为主体的新国家的认同。在此次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可以说积极地参与了这个认同过程。作家何家槐从“五四”之中寻找到这种认同的历史依据,称“‘五四’运动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当时革命的根本力量——工农阶级还没有强大,而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也还不够密切和巩固”。因此,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只要真正愿意,真正有决心和工农兵结合……那末他的志愿一定可以实现”。宋云彬则以自省的口吻说道:“知识分子经过这一次(即”五四“运动——引者注)政治斗争,思想亟变,认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知道只有工农大众才是可靠的同盟者”。因此,“现在纪念五四三十周年,年长一辈的知识分子应该好好儿自省一番,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还配得上称作‘革命的知识分子’吗?年青一辈的,也应该自己检讨一下,是不是还留有一些知识分子所常有的弱点而没有能力克服?”何、宋二人对“五四”的感怀,着落的不是历史的“五四”,而是现在的“五四”,而现在的“五四”正是新旧社会转型之际重塑社会新思想的载体。对于这一新思想的方向意义,即便是书斋学者俞平伯也发出这样的声音:“最所欣幸的,光明在前,咱们从今不怕再迷失路途了”。

知识界人士在此次“五四”纪念活动中,很自然地认同了一个基本观念,即知识分子由

于思想形成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又显示他们与即将建立起来的新型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因而“身子”即将进入新社会,“思想”无疑也必须跟进。如何“跟进”呢?当时所能采用的有效方式,就是进行思想改造。虽然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从1951年9月正式全面推开,但在1949年北京“五四”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大多强调希望通过继承“五四”的革命传统,重新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改造,这实际上已初显后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端倪了。显然,在此次北京的“五四”纪念活动中,甚至包括次年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中,知识界人士在思想观念上的自我反省,至少为后来展开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了两方面的准备:其一,在内容方面,主要将改造目标落在阶级立场与政治态度的转变上,亦即知识分子应当通过思想改造而使自己自觉地站到人民的立场上来;其二,在方法方面,开了在纸质媒体上或在各种座谈会上展开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先河。这两方面或许是北京及次年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对其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一种意外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正面意义,因为虽然事后观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存在着诸多可检讨的地方,但毕竟对当时知识分子思想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其作用不可轻易抹杀。

三、时势转移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

1950年5月4日,“五四”迎来31周年纪念日,上海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与北京不同,上海这一年的“五四”纪念是在一个新的背景之下举行的,此时新中国已建立半年余,上海也解放近一年,时势转移与社会巨变使上海必须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内涵。

5月3日傍晚6时许,有14000余人汇集于上海跑马厅举行“五四”纪念活动。此次“五四”纪念的目的是要继承“五四”的三个传统,分别是“继承‘五四’时代,战胜一切困难,胜利前进的光荣传统”、“继承‘五四’时代进步和团结的传统”、“继承‘五四’时代国际主义的传统”。这三个“传统”,既可以说是“五四”时代的,也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新时期”的,因为建国之初,经过多年的战争摧残,此时正是百废待兴,因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重整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把纪念“五四”作为一种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新国家的精神力量,是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的现实目的。对于这种纪念的意义,马叙伦发表纪念文章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年来纪念‘五四’运动,正该给他估定正确的价值,使人们对历史的转变,有明白的认识”。上海作为全国城市的重镇,把握这一历史转变之机,重振社会经济,对全国来说是一种示范,因而这种信息传递的价值远胜于上海一处。

《文汇报》在5月4日题为《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的社论中强调:“新的中国革命史要求我们重新估定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根据这个估价的总标准来重估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各方面的价值”。为何要“重估”?因为“五四”以往多被看作只是一次学生运动,或一次新文化运动,而这远不能说明“五四”在中国革命理论中的作用,因而“社论”以这样的表述阐释了“五四”的历史地位:“‘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们一方面必须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五四以来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新局面,另一方面必须认识新民主主义产生的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马列主义”。这样,“五四”在中国现代政治和思想上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而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思想领域的地位也随之凸显出来。

检视5月4日这一天,上海《文汇报》出版了两种纪念“五四”的特刊,分别名为《纪念五四特刊》和《五四与北大》。作为专门纪念活动而出版的“特刊”,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种形式向社会传递一种信息,即对“五四”的认识,对“五四”与现实关系的把握,就建国初的历史背景而言,必须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在“纪念五四特刊”的显要位置上,刊出了史学家胡华讨论“五四”运动“领导者”的文章。胡华认为,不论是从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上看,还是从对以“五四”为起点的中国革命运动的贡献上看,都可以归为一个结论,即“真正最有贡献、起代表新方向作用的,是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而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者”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将决定“五四”运动的基本性质,从而影响这个运动在中国革命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是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主要部分的新文学,同样存在着“领导者”问题。文艺理论家李何林在一篇检讨其旧著的长文中,就专门分析了新文学的“领导者”问题,其中提及在与何干之、钱俊瑞、范文澜等理论家商榷之后,得出结论认为:“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的‘量’上虽然好似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占着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新兴无产阶级的思想,在‘质’一方面实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显然,知识界为“五四”“领导者”作出这样的界定,既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五四”观的基本精神,也为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五四”问题上解决了一个带根本性的认识观念,意义自是非同寻常。

与《纪念五四特刊》不同,《五四与北大》特刊是由北京大学五四纪念筹备委员会编的,而不是由上海方面编的。有意味的是,不知为何此“特刊”不刊于京城大报而刊于上海,但它却起了另一效果,即在京学人的“五四”声音,反倒在沪上回响。这“回响”的声音,并非仅为“五四”的历史而发,更多的是落在“五四”与现实的关联上。“五四”发源于北大,而北大学人此时的声音,更增加了上海“五四”纪念活动的价值——这是一种以“五四”精神来论述现实需要的价值。哲学史家汤用彤强调,要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就“要在思想改造上痛下工夫”,因为此“工夫”可以使北大知识界“认清‘五四’的传统光荣在哪里”,从而“真正接受历史的教训而提高自觉”。史学家向达也以同样的心境表态说要“忏悔自己的过去,决意‘再世为人’走出象牙之塔”,为新中国贡献力量。北大学界人士通过纪念“五四”而反省自己的思想,确立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世界观,不能不说是举行“五四”纪念活动的实质性收获。

上海历来是学界各类人士荟萃之地,高等院校尤为集中。为了使上海“五四”纪念活动在高校中得到体现,高教联在4月28日举办座谈会,主要议题有两项:“①回忆五四,五四对于我的影响,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放日报》以“高教联五四座谈会特刊”的名义刊发了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来自高校的资深学者,从个体经验中反省“五四”对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响,如沈尹默称:“五四运动对我个人的影响,使我以前像古井似的心情,起了无限的波澜,直到现在,虽没有汇成洪流,扬清涤秽,然已经不至于成为断港死水,这就是五四运动给我个人的不能忘却的好处”。郭绍虞、孙福熙等学人皆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这种诉诸个体的经验与感受,对社会的示范作用或许比一般性的理论陈述显得更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因而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也更能激起人们心中对“五四”意义的共鸣。

四、余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和上海两次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五四”纪念活动,共同为“五四”赋予新意蕴,这种新意蕴的精神在情感上是与“新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感受到这种新意蕴的人们为此而庆幸,作家孙福熙就曾如是回忆道:“我深切的呼吸到解放后第一口新鲜清醒的空气的时候,就感觉到这自由的空气是‘五四’时候所希望所努力的结果。我恍然大悟我是死了卅年,而现在得到复活了”。但这与其说是个体的“复活”,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的“复活”。1949~1950年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纪念“五四”,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过去了的“五四”,叙述的也不仅仅是历史的“五四”,更多的是“五四”的现在,是“五四”能为现实社会提供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人们期待“五四”有所担当,而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正是这种“担当”的现实价值体现。

1949~1950年北京与上海的“五四”纪念活动都有不同规模的“群众仪式”举行,作为一种庆典,它们通过庆祝游行、集会等方式,为“五四”在新中国树立了新形象。这种新形象凭借着两重历史而被塑造起来,第一重历史是“五四”与中国百年来革命历程相联系,第二重历史则是“五四”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史相联系。通过“五四”纪念活动这种仪典,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过去的革命历程联结了起来,由此证明了新中国的建立,从第一重历史上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演进;从第二重历史上说,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结果,而“五四”正是这种演进与结果的历史转折点。纪念“五四”,意味着重塑“五四”的革命形象,进而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特征的毛泽东思想,使它不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中,而且在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

显然,“五四”纪念活动所要塑造的新思想是思想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知识界又是思想理论的最主要的阐释者,因而,通过“五四”纪念活动,北京与上海的知识界有代表性的“五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五四”在论证中国革命历程和中国革命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论证是以两种与知识分子思想相联系的方式展开,第一种方式以重述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有关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正确关系为出发点,在思想观念与政治立场上认同这一理论的基本精神;第二种方式以检讨知识分子思想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追溯历史成因,表达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渴望,在“五四”历史遗产与新的现实环境之中寻求确立自身合理存在的进步形象。1949年与1950年北京、上海两地的“五四”纪念活动都共同地体现了这种特征,尽管其内在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却对全社会一致性地释放了一个信息,即知识界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理论的拥护者,并且还是这一理论的有力阐释者。

北京与上海在1949年和1950年的“五四”纪念活动,通过以“五四”为中介,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纪念方式业已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今年适逢“五四”运动90周年,这种传统势必得到传承和光大。

[责任编辑:李 强]

作者:郭若平

第2篇:“五四”纪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内容摘要: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五四青年节的设立也饱含了国家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重视和殷切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共青团以及各高校等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关键词:“五四”纪念活动 大学生国家认同 影响

国家认同是个政治概念。国家认同就是指这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是否属于这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相关要素的看法和感情。而国家认同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集体性活动或代表性仪式去构建,以仪式的形式来自我界定,有助于加强社会和政治认同,让公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的共同体的存在。

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都会组织很多记念活动。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总是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五四”纪念活动在本质上属于国家仪式,有利于唤醒历史记忆、宣传主流价值、凝聚中国力量。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五四”纪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作用。

一.十八大以来“五四”纪念活动的开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中央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下至各高校都举办过各种各样的“五四”纪念活动,可以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教育部和共青团举办的活动以及各高校举办的活动来进行梳理。

(一)国家领导人的纪念“五四”讲话

从国家层面来看,最有指导性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历年的五四讲话,这是最具有标志性的。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出席了主题为“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团日活动,与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畅谈中国梦,激励青年们要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2014年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北大学生进行了交流,着重强调了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当时的国民党主席在北京见面,双方讨论了海峡两岸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在此次会面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民族、国家和两岸的未来,我们要时刻关注青年成长,为青年成长发展助力。2016年五四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参加了座谈会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该座谈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安徽的知识分子、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他深切地勉励青年们要有抱负和激情,要树立理想、要有良好的品格、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一起书写美妙的青春乐章。2017年五四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参加了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要勇于承担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2]。2018年五四前夕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大学,并且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向青年学生们提出了四点希望,即“爱国、励志、求真、力行”。2019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对五四精神和五四运动的研究,激励青年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带领我们追忆了五四先驱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对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向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关于发扬五四精神的几点要求,表示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五四”不仅仅是代表青年人的符号,它更是青年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日子。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七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四的时间总是留给青年人的,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重視。

(二)中央各有关部门的“五四”纪念活动

除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外,中央各有关部门在“五四”时也举办相应的纪念活动,其中,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尤为突出。2013年5月4日,教育部举办了表彰活动,以此来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2015年5月,教育部的直属机关举办了名为“青春之歌”的主题活动,纪念五四运动。2017年5月,在共青团中央发起的评选活动中,教育部直属机关团委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荣誉称号。2019年4月,教育部主办了《传承的力量》展示活动,该活动意在通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还通过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和五四青年节等现代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每年的五四期间,共青团中央会发布关于表彰某某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决定,以此来纪念五四运动,激励广大共青团员。今年,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下发了关于授予王中美等30名同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月宫一号”团队等13个青年集体“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的决定。此外,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全国总工会、中国核工业集团青年及工匠人物、院士专家,这些老中青几代人集中在核工业科技馆,通过“快闪”的方式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瞬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为了激励当代青年发扬爱国进步的五四精神,号召当代青年践行“奋斗的青春最幸福”这一“强国一代”价值理念,中国青年报社发起“新青年、耀青春”五四百年系列活动。教育部及共青团的这些活动也体现了对五四运动的重视和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希望。

(三)各高校的“五四”纪念活动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高校也举办过形式多样的五四纪念活动。2013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各地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2016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全国各地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和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师生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奉献青春。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五四”主题活动,开展了学习党史、了解党情、坚定跟党走的系列活动,还举办了“快闪”活动、“难忘1919”手抄报活动、“五四”接力跑步比赛,推出了《北师青年报五四专刊》、纪念“五四”特别广播节目等主题活动。2019年4月,北大举办了很多五四纪念活动,比如,北大新闻网纪念五四百年专题网站上线、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春长跑、“歌唱祖国,传承接力”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爱国教育活动等。从这些典型活动可以看出,高校的“五四”纪念活动相对而言更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此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四”纪念活动有利于我们传承历史记忆。我们缅怀历史,同时历史也是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对五四运动历史的回顾,能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艰苦岁月曾带给我们的磨难与考验,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传承历史记忆,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一起努力,一起开拓新的发展局面。“五四”纪念活动有利于我们发扬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就像明亮的火把一样指引我们一路前行。十八大以来,举办的各种纪念活动中,其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就是五四精神。纪念五四运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五四精神,同时我们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实,对五四精神进行新的解读。在2019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学习研究。通过这些纪念活动,我们要牢记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传承五四精神,而且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理想,坚守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分析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国家认同是个政治概念。国家认同是指这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是否属于这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构成要素的看法和感情。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这本著作中,第一次出现“国家认同”这个词语。在此之后,很多学者都对国家认同这一概念做出过各种解释。学者们对国家认同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对国家认同的内容更是有不同的看法。政治、文化、民族、歷史等认同也与国家认同相互交织。

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有尊严的存在,那就必须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所以学者们对国家认同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层面,即国际方面的国家认同和国内方面的国家认同。在这里我们谈到的主要是国内方面的国家认同。国内方面的国家认同研究强调国家是一种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等各种因素复合的共同体,而这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国家认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国家认同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层面。其一,国家认同是本国国民对自己身份的认知,通过这种身份的认定从而产生的归属感。国家制定宪法和法律来确认公民的身份,让公民获得国籍,这是国家认同的客观标志。其二,国家认同是本国公民对自己国家的主权、制度、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人们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祖国意识、民族自豪感等情感[3]。其三,国家认同是国家关系建构中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与国家认同存在很大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得出,国家认同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强烈归属感。国家认同主要指的是本国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国家主权等方面的认可,是对本民族的归属感。

(二)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概述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对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因此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就显得尤其重要。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国民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历史文化、道路、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主要包括对祖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等方面的认同。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进行分析。

大学生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既是感性的需要,也是理性的需要,是二者的结合体。祖国认同主要包括对祖国领土、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三个方面。大学生的祖国认同度是较高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保护祖国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内民族团结以及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这种认同度还是来源于我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比如,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成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等等。国家的强大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祖国高度认同。大学生对道路的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包涵了我国的基本路线、奋斗目标、发展的方针政策、“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同等等[4]。我国的学生基本从中学开始就经常接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政治字眼,中学政治课开始较为系统地讲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大学的思政课更会深入系统的讲解,大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度也较高。但是,由于大多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让学生们到实践中去亲身感受,所以还是存在缺陷。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武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等方面。大学生们多数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仅仅是通过政治课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其中他们了解较多的可能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另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相对是不了解的。因此,大学生理论认同度是相对较低的。大学生制度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主要包括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具体制度的认同。其中大学生对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了解相对较多,认同度较高。对法律体系和具体制度了解较少,法律体系比较权威,而具体制度内容比较丰富,大学生们很少接触这两方面,因此认同度较低。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调整。

(三)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大致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全球化对认同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价值观发生碰撞,这很容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导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不强。在全球化环境下,大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接触外界的事物与联系也轻而易举。另外,在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思维比较活跃,这就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的弱化、爱国情感的淡化,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出现偏差。同时也存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动摇我国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历史认同,影响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二是,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对认同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削弱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三是,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没有得到高校重视。当前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体系不太完善,高校的国家认同教育形式单一。很多高校都是以思政课的形式来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大多以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单纯的灌输教育。很少开展交流讲座、演讲、辩论等具有创新性的教授方式。此外,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可能比较陈旧,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从知识讲授的角度可能获得有关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但却缺乏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难以从知识的理解上向情感认同转化。以上四个方面就是目前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制定策略迎接挑战。

三.“五四”纪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广泛开展一系列的节日纪念活动,形成一定的礼仪制度,从而达到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目的。我们这里所谈到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就是属于纪念庆典活动。最近几年,党和国家以及各高校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总是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这些五四纪念活动是一种国家仪式,有利于唤醒历史记忆、宣传主流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不断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们的国家认同感。

(一)唤醒集体记忆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有利于唤醒集体记忆。像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样的纪念活动具有唤醒和延续集体记忆的功能。这种集体记忆,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身份认同。单独的个体需要靠自己的记忆确认自己是谁,同样地,各个民族也需要靠记忆确认“我们是谁”。所以,通过这些纪念活动可以唤醒集体记忆,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同样的道理,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能唤醒我们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记忆,明辨历史真相,增强国家历史认同。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在运动中,青年学生为主导,广大群众、工商人士以及中下阶层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等方式对抗政府,这是一场以学生为主、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的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北洋军阀统治腐朽,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新文化运动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另外在欧洲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签订了屈辱的“巴黎条约”,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条件。通过纪念活动,五四运动的这些历史事实记忆被唤醒,有利于激发我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

(二)有利于传播主流价值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有利于传播主流价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种纪念活动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够锻造精神的活动,纪念活动的特色就是主题鲜明。纪念活动的主题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宣传主流价值,让主流价值深入人心,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纪念活动的主题与社会的主流价值是相符合的。常规来看,这种纪念活动可以通过一系列程序性设置来形成特定的氛围和环境,程序性设置包括象征符号、场景、行为举止和衣着等。在形成的氛围和环境中,人们可以身临其境,享受精神洗礼。这些都具有浓重的仪式感。主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化成强烈的情绪体验、深刻的情感领悟,在情绪感染、情景体验中人们能感受到活动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对主流价值的认知和认同。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五四运动的主题。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有利于人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传播主流价值,培育我们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青年大学生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三)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像五四运动纪念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怀念过往,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展望未来。纪念活动能够显示出国家能力的强大,展示民族的美好未来,这些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可以使直接和间接的参与者在相同的时刻置身于同样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和共在感。作为一种集体活动,纪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清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关系、认清自我身份,找到正确的方向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属,有利于凝心聚力。在当今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也正在为建设富强中国而努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变化,想要凝心聚力就会面临很多艰难的挑战和问题。通过纪念活动能够让人们确定正确方向、选择正确的价值追求,这样就有助于凝聚力量,形成磅礴伟力。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不仅是对五四运动的过往的回忆,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对当代我国青年们的期许。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当今社会,青年大学生也是处于接班人的地位,肩负着历史重任。十八大以来历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也都无不透露出对当代青年们的关心和寄予的厚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举办形式多样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给当代青年大学生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明确价值追求,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强大力量。

四.结语

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不仅仅是对五四运动历史的追溯、对五四精神的深入解读,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广大群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们的国家认同感。目前国际方面环境非常复杂,国内社会也存在很多不安,我们青年大学生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需要学习五四精神来振奋人心,将历史记忆和五四精神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纪念活动传播五四知识、宣传五四历史、弘扬五四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時的讲话-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习近平寄语青春的句句箴言_要闻_光明网http://politics.gmw.cn/2018-05/04/content_28626323.htm.

[3]邢涛.国家认同的含义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7):282-283.

[4]张铤.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3):1-4.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谭宇

第3篇:中国院“新童谣”系列活动结束

本报讯 中国音乐学院“新童谣”系列活动日前顺利结束。这项旨在关爱下一代、为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新的音乐资源的少儿歌曲创作征集活动获得较大成功。

“新童谣”是近年在北京市小学生中迅速流行起来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把富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与古老的儿歌创作结合起来,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由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倡导,在该学院内开展了新童谣歌曲作品的征集活动。

活动先后征集作品四次,征集歌曲达600余首,并评出“新童谣”歌曲创作各类奖项若干。获奖歌曲在多家国内电视台、电台播出,受到国内广大中小学师生们的欢迎。多次举办获奖作品音乐会,演员全部由在校小学生组成并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合作录制了“北京新童谣”专辑,向北京延庆等地区小学捐赠“北京新童谣”专辑并在捐赠仪式上进行文艺表演。为进一步打造全新原创儿歌精品,促进少儿歌曲的推广、普及,使中国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合作,精选80余首作品,出版《新世纪少儿歌曲精选》。

作为活动成果,“北京新童谣”专辑与《新世纪少儿歌曲精选》简洁实用,易于推广。二者囊括了歌曲演唱盘、伴奏盘与简谱、五线谱本,并配有钢琴伴奏。歌曲符合不同年龄段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规律,深为孩子们所喜爱。这些不失童心、童趣与童真的少儿歌曲易于传唱,便于在全国普通中小学音乐课上推广。

“新童谣”创作结合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直接将教学活动转化为社会成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大课堂,同时也为该学院歌曲创作的教学积累了经验。全校各专业学生一起参与新童谣创作,对学生们不仅是一次思想教育,而且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完善学院课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作者:翔 实

第4篇:五四活动系列

五四系列活动

策 划 书

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

2014年4月28 日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五四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它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以及中国所有人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隆重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95周年,中国共青团建团94周年,弘扬“五四”爱国、民主、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同时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班学生工作实际,我班决定开展举行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活动案拟定如下:

一、 活动主题:

坚贞自立、永葆精神、奋勇当先、不负青春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如同流星划破夜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 83年前——1919年5 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在卖国条约上签字,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率先点燃了反帝爱国的火焰,发动了彪炳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从此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的一面旗帜。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五四运动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正由当代青年高擎着迈向新世纪。

2、五四运动以来,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于创新精神的力量。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创业,开拓进取,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要把这一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必须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3、五十五年前,数百位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幸福,高举着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旗帜在中央南方局开创的红岩精神的大旗,在艰苦险恶的环境里,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看不见弥漫的硝烟,感受不到敌人的酷刑和囚牢的阴霾,但我们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深感革命先烈以鲜血和生命熔铸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红岩村,歌乐山,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座精神的宝库;红岩村,歌乐山,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红岩村,歌乐山,每一次留连都是一次灵魂的震撼!

三、活动对象:

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全体同学

嘉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党支部书记汪燕老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董全亮老师,班主任张汝梅老师

四、活动内容:

1、五四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

五四运动走入了记忆,留在了历史。然而,她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丰厚而深邃的。青年学生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敢为人先勇敢地站出来,唤醒国人,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这样的五四精神是值得每个国人学习的。身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这样的勇气,精神,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负责,因此,我支部在2014年4月28日正式启动弘扬五四精神系列活动。

2、“我年轻,我运动”——五四排球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气排球运动成为了一项集体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它具有集体性极强,协调配合,简单易学的特点,通过气排球的比赛形式可以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全班同学健身运动热情。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调动同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联系、交流与学习,增强集体荣誉感,营造一种努力拼搏,团结奋进的竞争氛围,充分展现我们热情阳光的青春气息,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4月28日10:00-16:00及五四来临之际本着激情、奋发、拼搏、团结的理念举办学生排球赛.

3、我与党有个约会——分享党的故事以及关于同学们心愿的心愿墙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年光辉的历程,从1921年建党以来到现在,九十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苦险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应当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向前,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党的精神,学习党的优良作风,争做新时期大学生,为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4月28日至5月4日及五四来临之际开展我与党有个约会——分享党的故事以及关于同学们心愿的心愿墙活动。

4、“圆梦青春,授课班级”——同学授课

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各种面试中面试官都希望面试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文学院和理学院的学生,从事教育事业是很多学生的主要选择,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4月29日14:00及五四来临之际举办“圆梦青春,授课班级”——同学授课活动。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老师育人子弟的辛苦;另一方面,给大家架建一座圆幼童时的教师梦的桥梁。让昨日的仰慕变成今日的自如展现,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展现大学生的活力青春。

5、“年轻无极限,青年共奋进”的主题班会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大大的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解放,对挽救民族危机起到了推进作用。五四运动也使工人阶级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奠定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到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五四精神及各先辈们的勇气,所以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5月3日19:00五四来临之际开展“年轻无极限,青年共奋进”的主题班会。

6、“高举“五四”火炬,永葆先进本色,争当青年先锋”——签名活动

为弘扬五四精神,铸就一支意志坚定、敢于吃苦、善于团结的青年员工队伍,营造“团结、投入、忠诚、勤奋”的良好氛围,在五四青年节期间,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5月4日10:30在学生超市前开展“高举五四火炬,永葆先进本色,争当青年先锋”的签名活动。希望与全体青年学生共勉: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学会分析与总结。三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于创新,敢于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先行者。

7、齐看红色电影,共唱红色歌曲

红色是中华名族的象征色彩,红色是八一南昌的炮火连篇,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中国共青团成立94周年,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5月4日18:00及五四来临之际开展 “齐看红色电影,共唱红色歌曲”活动。 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影视教育,学校将创造条件,组织全班到教室播放经典电影和唱红色歌曲两种形式,在此活动中吸取红色经典营养、丰富课余文化生活。选取新时期拍摄的爱国影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8、“温故知新学经典,与时俱进赋新篇”——团学知识竞赛 90多年来,中国共青团经过了风风雨雨,用许多革命烈士的鲜血和许多辛勤的劳动人民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壮歌,造就了我们祖国今天的辉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值此之际,我们广大共青团员应该学会感恩,“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坚决拥护共产党,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从而为我们的国家走向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为了进一步提高团员学生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同时也为团学组织的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团旗下学生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在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的契机之下培养青年团爱国、爱校主义精神。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5月4日20:00及五四来临之际开展 “温故知新学经典,与时俱进赋新篇”——团学知识竞赛

9、缅怀“五四”,放飞希望——重温入团誓词

认真落实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唤起每一位团员的团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自觉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团支部的战斗力。坚定团员理想信念,增强团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使广大团员青年不忘誓言,不辱使命,永葆先进。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真正从思想上加入到团的组织中去,以实现自己的入团誓言,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服务大家,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支部决定在2014年5月4日21:00及五四来临之际开展 缅怀“五四”,放飞希望——重温入团誓词活动。

10、承五四薪火,扬党性光辉——新老党员交流座谈会

通过座谈会形式,就如何体现学生党员先进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树立先进意识,在实践中体现先进性,巩固“争优创先”成果。在2014年5月5日19:00开展“承五四薪火,扬党性光辉——新老党员交流座谈会活动中,主要方式是通过院分党委老党员与学生党员座谈,新老党员互动交流,畅谈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为人处世等方面如何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起到旗帜作用。活动具有针对性,主要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的建设和实践,同时具有可行性,座谈轻松和谐气氛的定位符合新时代学生党员的特点,也是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方式转变的探索。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工作:

1、向全班同学征求活动意见,充分发挥班级同学的聪明才智,同时达到在班级同学间宣传活动的目的。

2、召开班委会,确定活动方案,做好活动人员的分配。

3、宣传委员做好活动海报等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活动。

4、制作本次活动的横幅,以及准备本次活动所需物品。

(二)活动阶段:要求参与成员与组织人员认真完成好每一个活动项目。

(三)后期工作:

1、召开班级全体同学座谈会。让大家谈谈对本次活动的看法,以及大家在此次活动中受到的感悟与教育。

2、完善活动的总结及其他。

六、活动预算:1000元

七、活动人员安排:由班委会及团支部的成员负责。

第5篇:五四系列活动

“Show Time”系列活动策划书

为纪念五四青年节,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丰富广大青年团员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营造充满活力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展示我系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经团总支研究决定4月初举办“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光辉历程,青春风采

二、活动时间

2011年4月7日---2011年4月26日

三、活动内容

1、“活力青春,缤纷色彩”征文活动

2、五四主题班会

3、“光辉历程,青春风采”五四文艺晚会

四、活动具体安排

(一)“活力青春,缤纷色彩”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

活力青春,缤纷色彩

2、征文截止时间

2011年4月7日

3、活动对象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全体学生

4、主办单位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5、活动要求

(1)征文内容积极向上,全文贯通。

(2)严禁网络摘取、抄袭。

(3)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散文除外)。

(4)字数要求在1000左右。

(5)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至少三篇。

6、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 3名优秀奖若干

注:获奖名单将在2011年4月14日在系团总支网站公布。

(二)五四主题班会

1、活动时间

2011年4月17日晚自习

2、活动对象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全体学生

3、活动内容:

以“五四运动”为背景,可扩展开来讲

4、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团支书应先写好班会策划书,上传到系团总支网

站上面,各班团支书组织召开班会,届时系团总支将组织人员到

班级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算入本月团支部考核当中。

(三)“光辉历程,青春风采” 五四文艺晚会

1、活动时间

2010年4月26日

2、活动地点

三楼大礼堂

3、组织形式

(1)本次文艺晚会活动在团总支、系学生会的指导下组织进行,

由全系各班提供节目。

(2)节目以“光辉历程,青春风采”为主题,旨在激发当代大学

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3)节目以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为主,展现青年大学生的

青春活力。

4、工作安排

(1)团总支:负责统筹和计划整个晚会。

(2)宣传部:出一张海报,布置会场。

(3)文艺部:筛选、彩排节目,布置会场。

(4)劳动部、安保部:负责检查会场安全设施、维持晚会现场秩

序及会后清理场地。

(5)团总支人员及各班班长、团支书维持各班级的纪律,并以此

作为班级的一次考核。

5、活动具体要求

(1)各班班长、团支书、文艺委员对各班学生积极动员,积极上

报节目,上报节目的班级和个人均加素质分。

(2)由宣传部负责对全系的宣传工作。

(3)两次彩排和最后的演出都要在有组织的条件下进

行。

6、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进行中安保部要负责好安全问题, 严禁学生在礼堂内吸

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入场;各班级服从会场统一调度

有序进入会场,并按指定区域就座;

(2)晚会演出所需物品要保证齐全,团总支人员负责申请礼堂及广

播站器材等必须设施,并检查活动所需的各项物品是否齐全;

(3)晚会进场和退场要有一定的秩序。各入口处由专人(学生会安

排)负责把守,维持入场及退场秩序,各班要配合维持工作。

7、 活动时间安排

(1)3月29日,召集各班团支书开会并通知其在班级进行宣传。

(2)4月7日,各班级上交节目表。

(3)4月14日,第一次筛选节目。

(4)4月18日,第二次筛选节目。

(5)4月24日,礼堂彩排。

(6)4月26日,19:00 正式演出。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11年3月22日

第6篇:五四系列活动总结

物信院自律会五四系列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通过活动把积极的风尚散播开来,将这样的精神更加深入到每个年轻人心中,弘扬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彰显新一代青年的朝气与活力,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思想作风,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中心,服务他人社会,为创造更好的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前期安排

1、活动联系 联系指导老师以及全体学生干部。

2、与指导老师商讨班会所要涉及到的问题类型。

3、通知活动时间及地点。

4、做好记录的准备。

5、音箱、话筒、以及幻灯片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

活动时间:2017年5月5日 活动地点:博西310 活动对象:物信院自律会全体干部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同时播放PPT;

2、观看“五四运动”的视频,回顾历史,播放背景视频,展示中国共产党的90年光辉历程,唤醒同学们对五四的印象;

3、每个人围绕“五四运动”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4、主持人总结“五四”精神。

五、活动总结

各位干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工作,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要积极有意义;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体会五四精神的真正意义。通过这次活动,重温了"五四"运动的历史知识,从而增进了每个团员们的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的感情,也激发了每个团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团员们回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巩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促进团员对团史团情的深入了解。

六、活动照片

1、宣布活动开始,同时播放PPT

2、干部认真观看观看“五四运动”的视频

3、集体合影留念

第7篇:五四系列活动策划

一、五四活动之五四征文活动

1、参赛流程:以个人为单位参加各系部的报名,经过系部的筛选选出八位优秀

作品参加院里的评比。最后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名。 并颁发相应荣誉证书及物质奖励若干。(注:每班至少要有两名参赛者)

2、征文要求:

体裁不限,题材不限,散文、诗歌、小说等均可;

文章内容积极向上

必须为自我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

稿件请注明作者的姓名班级及学号,以便刊登发表

二、五四活动之红色话剧

1、流程: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各系部的报名,经过系部的筛选选出三个优秀作品参加院里的表演。

2、要求:内容紧扣“五四”的主题,积极向上;时间要求15分钟左右。

三、五四活动之辩论赛

各系部出一支辩论队伍,进行一场以“青春”为主题的辩论赛。

辩题参考:“青春需要/不需要修饰”“美是客观存在/主观享受”“学业压力有利于/不利于成才”等。

四、五四活动之主题班会活动

由各班级班委会组织,召开以“如何将北津学院校训与五四精神相结合并运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同学们说出自己对现代大学生现状的看法以及对自己未来所持的态度。找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与校训、五四精神相背离的地方。将自己认识得更加透彻。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求:班会地点、场合、形式不限。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在场。

五、五四活动之综合表演

1、对象:全院学生

2、流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各系部的报名,由各系部筛选出优秀节目送至院里,院里最后进行筛选。

3、要求:形式不限,如诗歌朗诵、唱歌、舞蹈等。

内容积极向上

第8篇:五四系列活动初步方案

共青团洪山区委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光辉历程·青春风采”

系列活动方案

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和建团87周年,引导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和谐洪山的建设中来,凝聚他们的青春力量,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发挥广大团员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共青团洪山区委决定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光辉历程〃青春风采”系列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会和吸收构建和谐社会所需倡导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参与和谐洪山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团员青年中营造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使团员青年成为和谐洪山建设的先行者和生力军。

二、活动主题

光辉历程〃青春风采

三、活动时间

2009年4月下旬

四、活动安排

㈠ 五四表彰大会

1、时间:4月下旬

2、地点:洪山区委机关1号厅

3、大会议程:

1)团区委书记致词;

2)宣读表彰决定;

关于表彰第七届洪山地区十杰青年、十优青年的通报; 关于表彰2008洪山区先进团组织;

其他。

3)进行颁奖仪式;

第七届洪山地区十杰青年(10名)

第七届洪山地区十优青年(10名)

2008洪山区先进团组织(10家)

其他

4)团市委领导讲话;

5)区委领导讲话;

㈡ 展板宣传

1、时间:4月份

2、地点:洪山区委机关大楼展厅

3、内容:

1)五四运动简介;

2)五四以来青年在国家大事中的表现;

a、抗战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

d、改革开放初期

e、98抗洪、非典、北京奥运、512地震

3)洪山区团委特色活动;

4)洪山十杰青年简介。

㈢ 舞台剧或者文艺表演

1、时间:4月下旬。

2、地点:洪山区委机关1号厅。

3、演出单位:高校或者表演团体。

4、演出内容:在五四以来各重要历史时期中,以片段的方式展现青年的突出表现。

⑴ 五四运动场景(歌曲:五月的鲜花);

⑵ 抗战时期,红军长征(歌曲:映山红);

⑶ 解放战争时期,刘胡兰、董存瑞等英勇牺牲的场景(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⑷ 1968年,知青上山下乡(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⑸ 1984年国庆时清华大学的“小平你好”(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⑹ 98抗洪青年战士、青年志愿者奋斗在抗洪前线(歌曲:为了谁或兄弟姐妹);

⑺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的表现,年轻市民用描绘口罩、在树上挂信心标语表达抗击非典的决心(歌曲:相信爱或因为爱);

⑻ 北京奥运会(歌曲:我和你);

⑼ 5〃12大地震救援场景(歌曲:生死不离);

⑽ 建国6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09年„„(歌曲:歌唱祖国)

5、形式:合唱、朗诵、戏剧表演。

五、筹备工作

㈠ 五四表彰大会

1、会议材料(3月下旬—4月中旬)

1)大会议程、大会通知(田茜);

2)区领导讲话、团区委致词(田茜、李彦);

3)有关评选表彰文件(十杰:李良蓉、其他:田茜)。

2、确定区领导出席规模(4月)

拟请区委四大家主要领导,区委常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

3、落实出席大会的其他领导(4月)

按惯例邀请团市委领导、团市委部门领导,区群团部门主要领导出席。

4、人员组织(4月)

预计700人规模,分为四个板块:

a:区直属团组织团员青年,200人;

b:辖区高校大学生代表,320人;

c:武警及驻军部队代表,120人;

d:区属学校(西藏中学),50人。

㈡ 展板宣传(田茜、王帅、李彦)

1、图片收集与整理(3月上旬—3月中旬;)

2、联络展板架和广告公司,制作展板(3月中旬—4月上旬);

3、落实场地与摆放设计(4月)。

㈢ 舞台剧(李良蓉、林蕊)

1、联络高校,确定演出方案(2月下旬—3月上旬);

2、舞台剧的编排(3月上旬—4月中旬);

3、汇演彩排(4月中旬)。

㈣ 氛围营造(王帅)

1、会标、横幅、字幕;

2、拱门、气球、吊标;

3、军乐队、青少年鲜花队。

㈤ 后勤保障(王帅、林蕊)

1、表彰用品(奖牌、证书、奖品、纪念品);

2、座次牌、茶水等会务用品;

3、礼仪小姐招募、着装、培训。

第9篇:“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方案

活动宗旨:为了更好的展示青年人的活力, 提高青年基础理论知识及思想认识,激发团员青年爱国主义热情、社会责任感及工作热情,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及“五四”青年节主题,文化局团总支筹划开展青年节系列活动,现拟定方案如下:

活动主题:闪耀青春的光辉——“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

活动内容:

一、“一节团课”

时间:2011年4月15日下午:1:00-3:00(暂定)

地点:xx图书馆

主要内容:邀请团区委或区党校老师讲解,以党团史为主要内容,围绕思想道德引领及社会服务意识,结合文化系统特点,让青年们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打好理论基础,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能以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步成长。

二、“一部励志电影”

时间:2011年4月15日(周五)下午:3:30-5:00(暂定)

地点:xx图书馆

主要内容:观看世博志愿者影片(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近一年的时间,但是世博记忆不会磨灭,影片以纪实方式,描写世博园区志愿者的服务经历,重温世博,感受学习志愿者精神)

三、“一次志愿者行动”

时间:2011年4月下旬

地点:以具体服务地点为准

四、“一次红色之旅”

时间:2011年4月22日(周五)下午

地点:愚园路753号

主要内容:组织系统35周岁以下青年,参观“南京路上好八连” 连史室,通过展出的图片和资料,直观的了解“好八连”的光辉业绩,学习八连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五、“一次征文比赛”

时间:2011年3月下旬-5月上旬

主要内容:在文化系统内全面发动,以“闪耀青春的光辉”为主题,契合建党九十周年,紧扣主题(也可自由选题),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说出青年人最想说的话,旨在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发扬当代青年的优秀品质,体现当代青年的无限活力。

并从获奖作品中,选取优秀作品,刊登在《虹桥风》中。

六、“一次座谈会”

时间:2011年5月中旬

地点:xx图书馆

主要内容:以茶话会的形式,邀请局党委领导及系统青年代表,围绕系列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工作、生活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及建议,以便更全面了解团员青年需求,更好的开展团组织工作。

上一篇:医生党员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民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