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平均分得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不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够充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人文关怀;护理效果

消化道肿瘤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该病患者大多数营养不良,生存质量差。作为慢性肿瘤疾病之一的消化道肿瘤病程时间长,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确诊便已发展至中晚期,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人文关怀护理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护理方式,主要通过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从而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本文通过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现将实验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实验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男女患者各50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6±0.9)岁。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患者的用药规范管理,及时打扫病房环境并将患者的饮食护理落实到位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心理护理

该病的高病死率及放化疗期间所要经受的痛苦体验均会使该病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焦虑程度时刻注意,可指导患者通过散步、慢呼吸、洗热水澡等方式将焦虑减轻。护理人员应以温和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对于抑郁患者应引导其倾吐内心想法,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将该病的常识介绍给患者,使其能够对消化道肿瘤有正确的认识。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的家属鼓励和关心患者,以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从而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1.2.2饮食护理

护理团队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外,可由专业营养师配备具体的食谱制作成均匀的浆液经鼻胃管输注。责任护士每天均要对患者的饮食量和质进行评估与监督,营养师每周对患者开展两次营养学的健康讲座,提高患者对饮食方面的重视度。注意患者的饮食,应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纤维和淀粉的食物,禁止摄入油炸、辛辣的食物及肉食,尽可能少吃烟熏的食物。

1.2.3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每天按时打扫病房保持新鲜空气流通,为了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将灯光调柔和。根据患者需求或科室文化将和疾病相关的知识设置在风景墙中,从而为患者们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1.2.4治疗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治疗后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变化密切关注,一旦患者生理上出现不良反应应当迅速向主管医师汇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感染。由于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和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为了保证人文关怀护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应在不同时间、阶段和状态调整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x?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00%,相较于对照组的80.00%更高,两组数据通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義(P<0.05)。

3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属于多发性疾病,当前多开展放射性疗法进行诊治,患者在围术期间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从而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放疗是当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使用该方法往往会产生如恶心呕吐、脱发等诸多不良反应,患者自身也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人文关怀护理是基于人文精神和关怀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能够将更加切合患者自身需求且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使用该护理方式能够给予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针对性护理服务,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缓解其心理压力,能够极大地减少负面情绪对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护理人员给予该病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时通过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从而提高自身的治疗依从性。饮食和环境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后护理可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或病情恶化。本次实验中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平.人文关怀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名医,2020(10):212-213.

[2]张丹.消化道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123.

作者简介:周颖(1991-10-),女,汉族,重庆潼南人,本科,护师,现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20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20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作者:周颖 谢亚婷 黄芳

第2篇: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l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均增高,无1例出现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肠内营养;护理

消化道肿瘤为肿瘤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1]。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体内外异常刺激的反应性、适应性、防御性和代偿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免疫力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和伤口的愈合能力下降,术后禁食可影响机体的恢复,使肠道细菌移位而发生肠源性感染。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2]。我院肿瘤外科共收治48例消化道肿瘤,通过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住院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5±11.0)岁。其中,胃癌21例,食道癌l5例,贲门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4例。

1.2方法  鼻肠管的选择和放置鼻肠管可用于给药和肠内营养支持,质地应柔软易弯曲,涂有防水材料,对鼻和肠道的刺激性小,不会造成胃肠道损伤,患者易接受,适用于无法正常咀嚼、吞咽的患者。放置鼻肠管前,将鼻肠管开水煮沸5分钟,冷却后备用,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进行无菌操作,先将营养管固定在胃管上,将其前端润滑,左手持胃管与营养管,右手用镊子将胃管置入。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置管前跟患者沟通好,介绍鼻肠管的用途和放置过程,缓解其不良隋绪和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接受鼻肠管。整个过程动作要轻稳,用力不可过大,放置损伤食管粘膜或引起肿瘤细胞脱落。放置完毕后抽取胃液以确定胃管的位置,胃管加盖,导管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肠管,l7例术前放置鼻肠管,31例术中放置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分别收集患者的体重、体温、白蛋白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1)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的护理主要包含有心理护理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两部分内容。通常,当患者被诊断为消化道肿瘤时,患者在心理、精神和经济上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患者极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及无助的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病治愈毫无希望,而且还会拖累自己的家人,因此对治疗缺乏信心,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就应当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的给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法和肠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的种种顾虑,帮助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其次,还需做好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受到了自身疾病的影响,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不同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可能还存在有细微的差异,因此在治疗期间需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对轻度营养不良且可以自行进食的患者,通常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加速患者伤口的恢复。而针对严重营养不良且无法自行进食的患者,则需要安排患者在术前口服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注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控制各类营养元素的比例,营养粉剂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细菌污染。在将粉剂输入到肠内之前,需要确定下导管的位置,为患者取侧卧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患者呕吐时吸入胃内容物。(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也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營养护理的重要内容,其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情况下,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用温开水经鼻肠管将营养液注入,注入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或者是腹部体征,下午则开始通过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安素粉营养液,等到患者逐步适应后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种类,及时的给患者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补充膳食纤维如胡萝卜汁等及,避免患者出现腹泻或者是便秘等不良症状,肠内营养维持到患者的营养状况出现明显改善,能够自主进食为止。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控制好营养液的浓度、温度及输入速度等,早期营养支持速度不宜过快,浓度和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会对患者的脏器带来不良影响[3]。

2 结果

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等都有所增高,体重有所下降,无1例出现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肠内营养维持在7天后拔除鼻肠管,患者经口进食,住院时间为15-25天。

3讨论

消化道肿瘤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其治疗的首选方式为手术治疗,但是在治疗前由于患者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其多存在有营养不良的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来说比较低,术后恢复速度慢。而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尽早帮助患者恢复消化道功能,而且肠内营养支持也有效的减少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4]。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状况,且可提高其免疫力及化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理想的营养支持疗法。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对于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责任心,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避免护理期间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曾珍.临床护理杂志. 2017(02)

[2]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J].张晓燕,刘苗苗,吕阳梅.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12) [3]探析糖尿病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J].王美.糖尿病新世界. 2015(01)

[4]邹立新,张曙辉,吴剑雄.恶性肿瘤病人临终期营养支持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4):170-171.

作者:王丽

第3篇:分析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作用

【摘 要】 目的 针对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临床表现,分析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86例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情绪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情绪有了明显改善,大部分恢复正常或转为轻度焦虑和抑郁。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情绪状况比治疗前更差,以轻度和中度焦虑抑郁为主。结论 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状况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大力开展实施。

【关键词】 健康教育;消化道肿瘤;情绪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胃癌患者21例,肝癌患者19例,结肠癌患者26例,胰腺癌患者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6±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4-70岁之间,平均年龄(53.1±2.3)岁。所有患者经B超、CT、实验室检查等均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况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由护士长选取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健康教育小组,事先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培训。然后由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和情绪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包括解答患者对病情的疑惑、改变患者对肿瘤的认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等。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入院化疗前)和化疗后(治疗结束出院)的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判断标准参照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前的情绪波动都较大,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实验组患者在化疗结束、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后,情绪波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对照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仅接受常规的护理,因此,焦虑、抑郁状况更加严重。具体数据见表1、表2。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广大患者普遍缺乏对肿瘤的正确认识,导致在发现病情时情绪上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在临床上治疗消化道肿瘤通常采用放射治疗或静脉化疗法,这些治疗方法都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较大的负担,身体上的痛苦更加容易引发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因此,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理和情绪状况相比于治疗前更加糟糕,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对患者治疗后的情绪状况必须时刻观察,并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对病情树立正确的认识,学会对情绪的自我调节。

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患者病情的各个方面,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理状况、情绪变化等综合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个性化的方法、措施和反馈式评价系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消化道肿瘤,并引导患者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在日常的病情恢复过程中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所以就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目前患者所呈现出来的普遍状况,结合先进医疗技术的特点,制定出与时俱进、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体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实验组43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情绪状况上有了明显的改善,接近42%的患者已经能正确地认识消化道肿瘤,并能平静地接受。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程慧新,王爱玲,张娟,等.健康教育对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影响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5):283-284.

[2] 付淑云,曹安香,王庆红,等.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16-18.

作者:陈新莲

第4篇: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86例肿瘤化疗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病例数共计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6.98 %)低于对照组(25.58 %),实验组护理后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不良情绪、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情况,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

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虽然可杀灭癌细胞,但也会对周围正常的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引发便秘、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化疗耐受性、依从性[1]。既往有研究表明:中医熏洗、穴位按摩、情志疏导、耳穴贴压等护理技术在改善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且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耐受性均较高[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86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住院治疗的86例肿瘤化疗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两组,各43例。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52~79(65.62±5.14)岁;疾病类型:13例乳腺癌、12例胃癌、9例肺癌、9例肝癌;受教育时间在8~16(12.52±2.07)年;BMI(体质量指数)在20~27(23.62±1.14)kg/m2;TNM分期:9例II期、21例Ⅲa期、13例Ⅲb期。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54~78(65.58±5.11)岁;疾病类型:10例乳腺癌、11例胃癌、11例肺癌、11例肝癌;受教育时间在9~15(12.57±2.01)年;BMI在21~27(23.58±1.12)kg/m2;TNM分期:10例Ⅱ期、20例Ⅲa期、13例Ⅲb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活检穿刺确诊;(2)年龄在18周岁以上;(3)病历资料完整、齐全;(4)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在3月以内者;(2)合并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者;(3)近期存在重大手术史、创伤史者;(4)处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者;(5)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6)合并帕金森、痴呆、人格分裂症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纳传统护理:护士在化疗之前详细、耐心告知患者化疗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1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中医护理干预:(1)情志护理:护士认为化疗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七情不畅,出现正气耗损、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等情况。护士应积极引用情志疏导方法,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病房播放一些音调柔和轻音乐;多向患者介绍以往预后良好的化疗案例,嘱其缓慢、均匀的呼吸,给予更多的安慰与鼓励,提高患者信心,每日1次,30 min/次。(2)饮食护理:恶心呕吐是化疗极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护士可给予患者健脾开胃的药膳,例如黄芪山药羹,由60 g山药、30 g黄芪组成,关火之前可加入适量白糖,或选择山楂肉丁:由1000 g猪瘦肉、100 g山楂、250 g菜油组成,卤透烧干后即可食用。(3)按摩护理: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反复揉搓双侧肾俞穴、腰骶部,以拇指按压三阴交、肝俞、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同时可按摩足底,调和脏腑,每日1次,30 min/次。(4)艾灸护理:艾灸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直至感觉皮肤温热、无灼痛,每次10~15 min,艾灸之后可对穴位按摩3~5 min,每日1次。(5)中药熏洗:选择鸡血藤、艾叶、防风等具有通络、镇痛的药物进行熏洗,熏洗液的温度控制在40℃,30 min/次,一般以全身出汗为宜,每日1次。(6)耳穴贴压:化疗前12 h予以耳穴贴压,穴位选择:皮质下、神门、交感等,以单侧耳部作为敏感点,局部通过75 %的酒精消毒,放置王不留行籽按压,以拇指、食指捻压,每个穴位按压2~3min,力度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日5~6次,每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直至结束化疗。(7)鲜生姜片咀嚼:化疗前2 h指导患者咀嚼20~50 g生姜片,分次咀嚼,直至化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

(1)SAS评分: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是中度焦虑;70分以上是重度焦虑,焦虑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性。(2)SDS评分:分界值是53分,53~62分是轻度,63~72分是中度,73分以上是重度,抑郁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性。(3)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发生率。(4)QLQ-C30评分:包括15个领域,5个功能领域(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9个症状领域(经济困难、腹泻、便秘、食欲丧失、失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疼痛、疲乏)、1个整体生命质量领域,第29、30个条目以1~7级评分法评定,其余以1~4级评分法评定,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相关性[3]。

1.4 統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603,P=0.0195;P<0.05)。见表2。

2.3 QLQ-C30評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QLQ-C3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疾病确诊时基本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临床分期在Ⅲ期或Ⅳ期往往采取放化疗治疗。化疗作为一种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传播、浸润、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对癌症的控制具有一定效果,但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会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加重心理负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部分患者延迟治疗甚至拒绝治疗[4]。据不完全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之前如果不提前给予恶心、呕吐药物治疗,将近80 %的患者会发生恶心、呕吐[5]。传统护理方法机械且内容单一,随意性以及盲目性较强,具有局限、被动、固定、单一等特点,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中医护理具有整体调理、多作用靶点等优点,将中医理论体系作为护理指导,通过共情、移情等方式消除患者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化疗配合度;通过饮食护理、按摩、艾灸、熏洗、耳穴贴压、咀嚼生姜片等中医护理手段,发挥扶正祛邪、扶正培本、调和脏腑、调和气血、健脾和胃、平衡阴阳的功效。其在调理消化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效果显著[6]。其中,饮食护理改善了患者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吃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按摩、艾灸、熏洗等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促进毒素代谢出体外,同时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和胃降逆等作用[7]。耳穴贴压将人体脏腑经络、经络腧穴性能为基础,认为全身脏腑、经脉皆系于耳,按压刺激神门、脾等穴位,发挥镇静止呕、调节胃肠功能、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生姜是呕家之圣药,通过咀嚼生姜片可发挥温胃、降逆止呕、健脾促消化的作用。中医有五志七情之说,认为情志具有一定的生克关系,通过移情易性、情感宣泄、疏导安慰等方法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况,对于预防消化道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8]。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减少消化道反应,改善预后,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和缺陷。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可有效降低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减轻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邵金兰,张建华.中医护理干预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3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0):92-93.

[2]??黄钰清,姚静,杨媛媛,等.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在肿瘤PICC化疗间歇期病人中的应用概况[J].全科护理,2020,18(20):2494-2496.

[3]??赵孝佳,江晓林,彭娜,等.专项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及肠道副作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79-81.

[4]??吴师容,杨灵志,赵文瑶,等.延伸式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肠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7):1272-1274.

[5]??杨俊,刘晓春,段恒.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9):205-207.

[6]??张静.中医护理对改善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9,32(z2):381-382.

[7]??马依.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186-187.

[8]??邓琪琦.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9):161-162.

作者:万小华

第5篇: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与血清CRP联合检测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98例在我院接受消化道疾病诊治的患者,甲组(n=51)为良性病变患者,乙组(n=47)为恶性病变患者,同时选取46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参考组,比较肿瘤标志物与血清CRP水平。结果:甲、乙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与血清CRP联合检测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判断其预后。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血清CRP;肿瘤标志物;检测价值

肿瘤标志物、血清CRP为消化道肿瘤病情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在疾病早期筛查以及病情转归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疾病诊治的患者应用肿瘤标志物与血清CRP联合检测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98例在我院接受消化道疾病诊治的患者,甲组良性病变患者51例,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周岁,平均(55.2±4.6)岁,10例胰腺炎患者、11例胆囊炎患者、14例胆结石患者、16例阑尾炎患者。乙组恶性病变患者47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30-77周岁,平均(54.6±4.2)岁,10例大肠癌患者、9例胰腺癌患者、14例肝癌患者、14例胃癌患者。同时选取46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参考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8-76周岁,平均(53.9±4.1)岁。三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抽取3ml肘部静脉血,离心操作10min,3000r/min,应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RP,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标志物[1]。

1.3观察项目 肿瘤标志物阳性:CA19-9>37ku/L,CA125>25ku/L,CEA>3.4μg/L;血清CRP 阳性:CRP>8mg/L。对比三组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2]。

1.4统计学应用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22.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 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三组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对比 甲、乙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对比 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以及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抗原、癌胚抗原等,可通过肿瘤细胞诱导产生或者由肿瘤细胞直接生成,检测体液或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患者病情进展以及与预后判断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5]。但是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特异性较差以及阳性率较低等缺点,导致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应用受限[6]。C反应蛋白为急性时相蛋白,一旦机体出现组织损伤、炎症以及感染时,CRP水平明显升高,作为组织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CRP检测灵敏度也不断获得提高[7-8]。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程度各异的炎性反应,因此,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升高现象,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与慢性感染、炎症等具有密切关联。CA199等肿瘤检测指标在上消化道出血、胆石症以及胰腺癌、急性胆囊炎等病症的检测中水平明显较高,一旦病因得到解除则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在进行消化道疾病诊断时联合检测多種指标能够使诊断准确性得到提高。

此次研究中,甲、乙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研究对象,乙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肿瘤标志物与血清CRP联合检测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同时还能够准确判断疾病良恶性,可为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病情控制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1]高柳艳.CA72-4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中外医学研究,2015,(10):71-71.

[2]晋飞.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132,134.

[3]焦彦华,尹婷婷,郭利苓.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在消化道肿瘤转移中的临床意义[J].北方药学,2015,(9):118-118,119.

[4]邱黎霞,罗媛烨,葛丽卫,郭满盈.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5):584-586.

[5]赵淑艳.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今日健康,2016,15(9):354-354.

[6]乔庆红,傅颖,郭春林,张柱.血沉、C反应蛋白、CEA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2):47-48.

[7]何蔡为.消化道肿瘤诊断应用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1):94-96.

[8]曾繁昌,曾繁明.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201-202.

作者:白嘉禾

第6篇: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的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的干预效果。 方法 8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1周、住院2周及出院后的VAS疼痛评分及SAS量表评分。 结果 两组入院时VAS疼痛评分分别为(8.7±1.2)分、(8.6±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2±0.8)分、(7.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明显减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医情志护理;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

[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nursing of TCM on pai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ZHANG Lubing YU Pengfei

Abdominal Surgical Department,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

[key words] TCM mental nursing;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tumor; Pain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而且大多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研究[1]指出确切有效的止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使其顺利地完成临床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计划。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有效的止痛可以使其获得较为舒适的带瘤生存,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中医[2]提出“七情”属于精神致病因素,而情绪是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3]。因此,我们本次研究拟收集本院近3年8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收集本院近3年8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肿瘤类型为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食道癌、肝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不接受干预。研究组平均年龄(54.3±12.5)岁,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7±13.5)岁,男25例,女15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周岁。②癌性疼痛需要服用吗啡类止痛药。③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指标

①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②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 情志护理方法

1.4.1 五声疏泄护理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4],制定适合本科室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不同病位,结合五声疏泄的原理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情志护理法。在安静、柔和的病房环境下,让患者调整呼吸,穿着宽松的衣服,避免打扰,若病位为肝,则五行为木,指导患者反复腹式呼吸,利于患者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脾胃功能,利于舒肝利胆,安神益智,平缓自己紧张焦虑的心理;若病位为脾,则五行为土,指导患者倾听轻快的歌曲,缓解自己易怒的不良情绪;若病位为肺,则五行为金,指导患者以宣泄的形式释放不良情绪,一般患者入院时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沮丧、悲观、失望等情绪,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发泄机会,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发生转换,一般可采用与患者直接面谈,并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谈论对疾病的想法、感受及悲哀,使他们有机会发泄,并能理顺自己的情绪,更善于以积极的态度从其他方式中寻找平衡。若病位为肾,则五行为水,因指导患者想象疼痛,并以呻吟的方式将其释放。

1.4.2 不同情志护理 ①情志辨识:患者住院后有指定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病患资料的收集,主要涵盖患者信息的3个方面:首先向主治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再次向家属咨询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及家庭经济情况;其次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两项自评量表的测试并和患者谈话对患者自身一些情况进行了解。获得以上信息后再提交医疗讨论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并确认患者属于临床护理中常见异常情志的类型,常见忧悲、惊恐、思虑、易怒4种类型。②忧悲护理:忧悲患者的情绪起伏一般不大,主要是对自己病情的不确定性忧虑、愁思。《灵枢·本神》口:“愁忧者,气闭塞而小行。”所以对此类患者应该采用以情胜情的办法。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多和患者沟通,多讲一些趣事乐闻,传递正能量,构建一个阳光健康的病房环境。可以提供一些轻松愉快的书籍、影视资料供病患欣赏,鼓励患者多看、多和其他人交流,以乐情胜悲情,从而获得“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的状态。③惊恐护理:惊恐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病情的恐惧害怕,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过度反应。恐为肾志,易伤肾气。对这类患者,在患者住院后应该主动对患者说明病情及其在治疗过程可能遇到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措施,安抚患者心理;同时要求病患在住院期间少喝茶水、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鼓励患者在晚上休息前用温水泡脚,揉搓脚心,按摩脚部穴位稳定肾气。④思虑护理:该类型的患者的具体表现症状是当身体发生变化时,会过度的紧张与焦虑,甚至出现失眠等现象。思为脾志,思虑过度则会对脾脏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建议对该类型的患者选用移情法进行治疗。当患者谈及自己的病况时,医护人员可进行简单的解答后并有意识的将话题引至患者所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引导患者可在住院期间进行适当的兴趣爱好活动。此外,还要嘱托家属,可为患者准备一些健脾开胃的食物。⑤易怒护理:此种类型的患者大都情绪起伏变化无常,会因为极细小的事出现大的反应。人常说,人在发怒时对肝脏的伤害最为严重。因而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时,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为患者进行指导,当患者情绪发作时,更要多一点耐心与忍让,让患者将心中的怨气与怒气彻底宣泄出来,待其情绪趋于稳定时,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引导,告诫他们发怒对病情的影响程度,并指导患者当不能克制自己情绪时,可进行适当的深呼吸,将身体的各部分肌肉都适当放松,进行压力的排解,使自己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

1.5 评价指标

1.5.1 VAS疼痛评分 参考文献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的VAS疼痛评分,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状态的相应位置。VAS疼痛评分系统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疼痛评分方案,该方案使用范围广、符合率高,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患者机体疼痛状况。

1.5.2 SAS评分 结果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以上:重度焦虑。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时及住院1周时VAS疼痛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2周及出院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的SAS量表评分比较

入院时及住院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2周及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SAS量表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与其他神经痛或是炎症性疼痛比较,癌性疼痛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它大多是由多种器官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疼痛感。这种长期的疼痛感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病痛折磨,而且还会给患者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我们都知道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病情好转的时间,自古以来,中国医学界就曾讲道,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会对人身体对应的部位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容易发怒的人往往肝不好,易于忧伤的人容易有肺方面的疾病,坏的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感。所以,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当前,对于如何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国内的相关报道还比较欠缺,大都将重点放在对肿瘤疼痛的测量与评估方面,亦或是研究某些减缓疼痛感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服用,而关于情志方面的护理工作介绍却少之又少,加大情志护理工作的研究力度至关重要。

既往历代医籍未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论述,西医认为人类疾病和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和体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内经》[5]非常重视精神情志疗法:“五行相胜、情志相制的理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情志护理则是中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它通过研究人心理活动的规律,来达到患者身心早日康复的目的。《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有研究[6]认为情志变化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我们查阅文献情志护理一般有以下几种[7]:顺情从欲法、疏导宣散法、暗示转移法和情志相胜法。此外情志异常也可损及脏腑:①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使肝气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②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喜笑不休、失神狂乱等症状。③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④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8]。⑤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⑥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等症[10]。

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志变化状态,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态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对治疗的影响程度,促使患者在治疗中时刻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加快病情的康复。在中医情志护理计划的制定中,我们聘用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并严格按照中医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细致的编排,并由临床护士亲自对肿瘤患者进行实施,并对患者在实施该计划后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记录。专家在进行方案的实施工作前,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病变部位、疼痛范围等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促进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工作的实施更为高效化,也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该项研究中,我们主要选用的是情志护理措施中的五声调和法,使患者通过调节情绪缓解病情所带来的疼痛感,用自身的意志力去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符合我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像喜、忧、思、怒、恐均是由人体对应的各器官所产生的,各个器官与情绪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如下: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叫。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所强调的五声调和法一方面是按照五行所对应的五声,即“呼、笑、歌、哭、呻”所演变而来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发声等方式进行自我宣泄以及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五声调和法,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适当的缓解,气血舒畅,保持一种安静、舒适的心态。这就要求患者处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中,周围的光线也要适当暗淡,身穿较为舒服的衣服,并采取半坐位的方式躺在床上,在进行五声调和法治疗时,一定要防止外界的干扰。按照胃肠道肿瘤患者病变所导致的各个器官的变异,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治疗。

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癌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癌痛及住院期间焦虑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住院2周以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住院2周以后及出院时再次评估,研究组疼痛程度及焦虑评分明显缓解,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中医情志护理对缓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时有多疑、焦虑的心理,护士的语言、行为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中医提出“七情”属于精神致病因素,情绪是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11]。

消化道肿瘤患者对肿瘤的发病原因、治疗缺乏认识,入院后接受众多的药物治疗时,难免会产生紧张心理。因此我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特点,运用五脏与五志法制定系统的中医情志护理计划。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减少患者使用镇静止痛药的频率,促进患者身心舒适,从情志上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12]。还有研究指出情志护理中,通过“以喜胜忧”,就是以欢喜之事或可笑之言行,分散患者集中于忧悲之事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消除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13,14]。

[参考文献]

[1] 周莉,马慧珍.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中医护理进展[J]. 临床医学杂志,2011,15(25):30-32.

[2] 吴曦.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动态变化及中医护理[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2(3):7-11.

[3] 张冬梅. 中医情志施护对癌症患者的必要性[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199-5200.

[4] 王颖,李敏. 结合中医情志谈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8):648-649.

[5] 温粤馨. 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1429.

[6] 聂绍通. 情志调节对肝胃气滞型胃脱痛治疗作用影响的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180-181.

[7] Warfield CA,Bajwa ZH,樊碧发,译. 疼痛医学原理与实践[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2-138.

[8] 陈伟忠,胡任重,邱海轶,等. 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23):21-22.

[9] 李乐之,姚树桥. 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4:319-321.

[10] 张晴. 阶段转变模型在慢性疼痛患者护理需求及应对策略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1] Edmondson HA,Steiner PE.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A study of 100 cases among 18,900 necropsies[J]. Cancer,2013,7(1):462-503.

[12] Xu HX,Liu GJ,Lu MD,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focal liver lesions using 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200 patients[J]. J Ultrasound Med,2012,25(11):349-361.

[13] Moriyasu F,Lu MD,Chen MH,et al. Comparison of microvascular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using micro flow imaging with pathologic findings in a multicenter trial[J]. RSNA,2013,80(24):6-7.

[14] Moriyasu F,Kamiyama N.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of hepatic microcirculation using a flash-replenishment sequence[J]. RSNA,2012,78(2):85-97.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章鲁冰 俞鹏飞

第7篇:《2006消化系统肿瘤新进展》读书笔记

主编:蔡洪培、陈岳祥、谢渭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前言

人类5大肿瘤(胃、肺、肝、大肠、食管)有四大肿瘤发生在消化系统。

第三章 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及研究进展

【肿瘤标志物的来源】

1、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细胞内的糖酵解产物、组织多肽抗原、核酸分解产物,这些物质在同类正常细胞中也有,只是含量较少,它们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高。

2、分化紊乱的细胞基因产物:此类物质只存在于恶变的细胞中。如在肝癌和某些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检出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胎儿型同工酶。这些物质在成人中不表达或仅以低水平存在,癌变后又可重新合成,大量分泌。这类物质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高。

3、肿瘤细胞坏死崩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某些细胞骨架蛋白成分,这些物质在肿瘤中晚期或治疗后出现,可作为对治疗效果动态观察的肿瘤标志物。

4、其他:如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和某些转氨酶水平增高,中晚期癌患者血清应激蛋白、粘蛋白、唾液酸水平升高,这些非肿瘤细胞成分特异,可以伴随肿瘤的发展和治疗而变化。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血清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该蛋白在胎儿发育到6周时出现,出生后1周后消失,成人血中含量极微。根据扁豆凝集素与之结合的情况可分为结合型与非结合型。肝癌患者主要为结合型,现多认为AFP低浓度(50~200ng/ml)且持续1~2月的为肝癌高危者;AFP>300ng/ml且持续4~8周者怀疑肝癌;AFP>400ng/ml可确认原发性肝癌,敏感性70%~75%,术后于2~4周内降到正常水平,否则提示弥漫性肝癌或复发。

生殖腺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AFP也会升高。

妊娠期可一过性增高。

转移肝癌诊断效果差。

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仅存在于癌细胞和胚胎组织内。不规则地分布于癌细胞膜表面,易被癌细胞分泌或脱落至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正常参考值(血清)CEA<5ng/ml。结肠癌时阳性率73%,中晚期胰腺癌阳性率88%~91%。胃液中的CEA对胃癌有一定诊断意义。

CEA只在肿瘤中晚期才有显著升高,也不局限某一种肿瘤,因此对多数癌症早期发现和鉴别均无帮助,现作为结肠癌肝转移的最有价值指标,并用于预后评估。

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血清ALP明显升高为正常4倍以上时,考虑恶性肿瘤累及肝脏。

第十章 胃的癌前状态与癌前病变

20世纪70年代WHO委托的专业组将胃癌的癌前先兆分为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癌前状态又称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恶性贫血、巨大胃

粘膜皱皱隙檗症等,是一个临床概念。

癌前病变是病理概念,至胃粘膜及腺上皮的某种病变,其可能是发生恶变的基础。

【胃癌的癌前状态】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CAG患者随访10年,约10%的CAG病人发生胃癌。

(二)胃溃疡

过去曾认为胃溃疡癌变70%~90%。但现在认为癌变率不超过2~5%。曾经的所谓溃疡癌变其实是延续多年的早期胃癌。

胃溃疡患者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1、积极治疗症状不减轻,溃疡迁延不愈;

2、无并发症,疼痛规律消失,原有效药物失效;

3、体重减轻;

4、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如有上述表现,行胃镜及粘膜活检。

(三)胃息肉

癌变率与息肉种类有关。增生性癌变率不超过5%,腺瘤性40%(其中癌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

与息肉大小也相关。<1cm者癌变率7.5%,1~2cm者为10%,>2cm者为50%

(四)残胃

胃手术破坏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使其更多地暴露于致癌、促癌物质作用之下,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癌症即可发生。

(五)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患者常为老年人,本身发生肿瘤的几率大于年轻人,与胃癌是否有关可疑。

(六)巨大胃粘膜皱隙症(Menetrier病)

患者血浆蛋白从巨大的胃粘膜皱隙漏失,多发生5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浮肿、低蛋白血症……与胃癌关系可疑。

【胃癌癌前病变】

包括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某类肠化生等。

(一)肠化生,简称肠化,指胃粘膜内出现了肠腺或肠型上皮。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中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可能于胃癌有关。

第十一章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胃癌一旦确诊,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仅10%。幽门螺杆菌为人类I类(肯定的)致癌原(1994WHO癌症研究机构IARC)。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在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可能起先导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

(二)临床研究

显著相关。阳性率没升高10%,胃癌发生率升高27%,胃癌死亡率升高18%。亚洲人更高。环境因素在胃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包括饮食和胆汁反流。起保护作用的为新鲜水果、蔬菜、使用冰箱、绿茶;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腌制食品、不新鲜事物、水源中高含量硝酸盐及大量摄入淀粉和酒精。

第四十一章 良恶性腹水

【常规检查】

包括一般性状检查(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凝固性)、生化检查(蛋白定量定性、

葡萄糖、微量元素等)、细菌学检查等。判别渗出液或漏出液,其准确率56~76%。

(一)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

是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11g/L提示腹水为门脉高压所致。其准确率为92%~100%。

(二)胆固醇

恶性腹水胆固醇含量常增高,≥1.26mmol/L为阳性。机制不明。

(三)微量元素

血清铜≥14.34μmol/24h;腹水铜≥5.04μmol/24h;血清铜/锌≥1.25;腹水铜/锌≥1.98

上一篇:项目式教学下一篇:素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