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缺乏服务意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深入开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调研活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内涵;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服务水平;产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该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抓住“双高计划”发展机遇,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竞争力水平和办学吸引力,推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尤其是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引领职业教育服务、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深入研究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是“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把握好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高职院校才能因地制宜地开设合适的专业,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

(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坚持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提出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产教融合的基本着手点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要求。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师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够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专业”和“高水平高职学校”,才能为经济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三)提升服务能力。“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要求还包括提升服务能力。高职院校若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尤其是要提升符合当地需求的产业走向中高端发展水平的服务能力。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大范围实施面向农业农村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紧缺领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实施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职工继续教育,吸收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这四类人员(以下简称“四类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此外,加强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服务、开发新产品、转化技术成果,努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也是对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具体要求。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又一个改革任务要求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包括信息化理念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构建、信息化资源的完善等几个方面。让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都具备信息化理念,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化理念意识,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备思想意识。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是保障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硬件条件,需要高职院校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完善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主体内容。只有提升了信息化水平,高职院校才能够运用信息化方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不足。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意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总量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具体原因不甚了解,对实体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也知之甚少。也未看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向好趋势,不知道自身应把握哪些机遇才能对经济发展有所作为。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当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政策机制未能与企业规章制度紧密衔接。高职院校多为事业单位,长期的事业单位政策机制形成的惯性导致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模式,与企业尤其是新型企业的规章制度脱节严重。在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存在不切实际、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多为“挂职”。名义上已经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而实质上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三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事重复性的低端劳动,无法掌握企业关键技术和信息,脑海里无法构建系统的技术工艺流程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较少。高职院校虽然大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离“双高计划”所要求的产教融合深度相去甚远。

(三)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较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缺乏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体现为以完成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为主,未意识到高职院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缺乏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发展过程的动力。服务水平较低体现在服务方式单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是向企业输送学生作为低端劳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降低成本,而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等服务内容少有涉及。这是因为非“双高计划”范围内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教师技能水平层次较低,或是只掌握理论知识不熟练技能操作,无法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无法做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或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服务方式也无法做到创新。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双高计划”要求的标准差距较大。信息化理念无法跟上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信息化资源的自主研发匮乏,获取信息化资源的渠道不多,资金投入较少。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深入开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活动。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首要调研的对象就是当地实体企业。只有充分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人事及用工状况,包括薪资待遇水平、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状况,才能对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符合“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要求,也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的学生。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内涵。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双高计划”建设机遇,依据订单培养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证直接对应,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保证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满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证要求,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相吻合。把产教融合推向深入发展,通过“订单班”培养等产教融合模式,打通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路径,弥补当地企业的人才缺口,把“双证书”人才培养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输送到企业各个岗位上,尤其是为非公有制企业及配套服务行业提供更多人才选择。

(三)通過现代学徒制提升服务水平。在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引领下,有效地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广西的高职院校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广西华信会计师事务所等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素质和能力—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锻造为根本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创造出经济价值。“双高计划”框架内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科技服务能力,获得过发明专利、创造过新型产品,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双高计划”加强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使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研发和科技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前述的校企合作,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能够为当地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能够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服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当地企业的具体实施办法可以参照四川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与企业的科技成果合作模式,通过科研成果转让、授权、出售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允许科研人员以个人名义入股相关企业,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产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产学结合,既是高职院校适应“双高计划”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地企业获取高职院校信息化支持的重要途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化资源,这些信息化资源正是当地企业需要的。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结合的模式,借助高职院校以最低的成本使用信息化资源,缓解企业自行研发而产生的过高成本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本文就“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阐述,结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分析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依托“双高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希望对推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泽汀,蓝苗苗,韦祯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以桂西北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J].广西教育,2019(9)

[2]陈志杰.基于“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3]任君,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

[4]符宇劼.广西各市GDP排行榜2018[EB/OL].(2018-01-03)[2019-11-03].https://www.phb123.com/city/GDP/21083.html

【基金项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改立项重点项目“依托桂西北旅游产业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GXXDZD201901)

【作者简介】刘泽汀(1987— ),男,硕士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谭海丝(1994—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许 杰(1988—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责编 苏 洋)

作者:刘泽汀 谭海丝 许杰

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现在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产业,应用型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实际出发,学生在获得实践机会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教学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经济发展

0 引言

应用型高校在发展中需要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目标,将教学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应用型高校在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多种层次,主要分为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以及思想支撑。其中人才支撑作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在发展中服务地区经济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应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发展中如何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目前高校在与地区进行合作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1.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比较低

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的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但很多学生都在毕业后都从事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无法给毕业生提供期望的薪资,满足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认识不足,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认同感。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了旅游管理人才的严重流失[1]。

1.2 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力度不足

我国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但是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教材内容更新周期比较长,教学方法更加偏向于理论教学,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地方的校企合作也沒有真正发挥作用,高校的教学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些情况也最终导致了高校的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割裂。

1.3 学校的专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比较欠缺

在很多的高校中,教师队伍都是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教师团队严重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在进行科研时主要都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另外,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不足,高校下进行科研时缺乏有效的实践研究,这就导致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具有很大的竞争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很多大的企业通常都具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本身的科研能力就比较强,对地方高校的需求很小[2]。很多小的企业尽管对高校在技术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高校最终能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这还是与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有很大的关系。

2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研究

2.1高校在发展中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导向设立培养目标

为了使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中一定要密切结合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地方旅游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与地方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联系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还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中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专业知识是一方面,个人的素养和文化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在发展中应该以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导向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使人才的培养与当地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使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真正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

2.2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的培养模式

为了促进应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效在发展中需要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融入当地的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当地的旅游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实践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并且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与当地旅游管理发展的模式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当地高校办学的特色,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根据地方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3]。使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传授上,而要让学生走出课堂,针对当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改革创新。将学生的培养完全与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在教学管理中设置相关的职业资格考核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在学习中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要求强制上岗的话,会由于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或者职业素养不达标对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例如,现实中出现的很多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在利益的驱使下引导游客强制消费,甚至在游客不接受强制消费的情况下对游客进行辱骂和侮辱。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就不仅仅是涉事导游个人的事情了,会对当地的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和多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判断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方面可以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与专业的水准服务到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中。

2.4 在专业发展中设置服务地方业绩考评

为了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有效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评。在发展中建立以校地合作为基础,在合作中可以发展横向项目的合作形式,努力开拓市场,与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最终根据合作中取得的最终成果以及合作项目的达成情况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相关的考评,将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合作中的发展和创新都可以作为考评的依据[4]。同时将横向项目纳入到应用型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内,使教学与产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使得学校的发展和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5 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需要不同学科和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校在发展中可以与当地的企业之间建立“互聘”的双向合作模式,打造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学校在教学发展中可以邀请从事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解答在专业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也可以安排教师到旅游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及时掌握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学校也应该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参与旅游产品的研发以及旅游市场发展的分析;也可以经常邀请企业到学校进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宣传,将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旅游市场新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开展教育,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与旅游市场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在这样的形式下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更好的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需要设立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发展中设置服务地方业绩考评、在专业发展中设置服务地方业绩考评、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发展的管理,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华琳,赵俊萍,李晓岚.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學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14):56-58.

[2]刘晓丽."服务地方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寸金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8(6):147-148.

[3]陈学清,郑岩.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201-202.

[4]姚先林.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理念创新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2):231+234.

(责编:杨梅)

作者:王蔚嘉 杨莉

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篇3:

利用公路交通运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且公路交通运输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具有更加灵活、適应性更强、机动性更高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就公路交通运输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并针对公路交通运输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在公路交通运输的推动下,使地方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地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对策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想要使我国的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增长,就需要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并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公路交通相较于其他的运输方式来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更大,并且通过在地方区域对公路交通进行建设与发展,不但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地方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造成影响。可以使当地的交通更加便利,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进而实现对当地资源的高效整合以及合理化利用,最终使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更加频繁,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并且公路交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使用最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公路交通的建设、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公路交通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长远的意义。

一、公路交通运输的优势

公路交通运输主要是指以公路作为主要的基础设施,将汽车作为主要的运输工作,从而进行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使用公路运输,可以有效地将城市之间、城市之中、乡镇之间的人与物进行运输。而公路交通运输自身还有着快捷、灵活、覆盖面广等优势,使公路交通运输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的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的具体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动灵活。公路交通运输与其他的运输方式相比,不需要其他的附加条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通运输工作。因此,具有良好的机动灵活以及分布广泛的特点,并且公路交通运输方式,还可以在不同路况下进行,不管是水泥路还是乡间的小路,都可以进行公路交通运输。

2.运送速度快。公路交通运输方式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相比,不需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倒运、转乘等相关操作,不论是农村市区、田间地头、居民住宅等,都可以通过公路将人或货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公路交通运输的速度是十分快速的。

3.操作简便。在进行公路交通运输时,运输车辆可以随时进行对于货物的装运以及调节工作,并且在调节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也是极短的。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对人或物的运输量极大程度地进行了满足,也使公路交通运输自身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二、公路交通运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公路交通运输优化了当地地理位置,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会与该地区在宏观调控中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而对公路交通运输来讲,公路延伸到哪里,就可以对公路沿线的工商业进行一定的延伸发展,从而使当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得到良好的优化,并推动公路沿线地区以及周边区域得到优先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加强,还会使地方经济的发展得到持续性的提升,从而使周边地区的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将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改善,可以对外部投资进行良好的吸引,从而将降级效益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并且随着公路交通运输建设的加强,对地区周边的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调整。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还可以形成强大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在公路交通运输网的带动下,使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消费市场得到良好的扩大。

2.加强了区际之间的联系,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不同的地方区域中,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其他的活动时,受到地方区域之间空间距离的限制是十分巨大的,如果相互之间进行贸易,那么在运输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是极为巨大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运输成本,在进行贸易时,都会局限在当地区域中。并且交通运输成本与交通运输距离有着重要的联系,运输成本会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会因为运输成本的影响而中断。因此,想要使不同区域之间得到沟通交流,就需要对公路交通进行建设,并对公路交通进行整顿与优化,从而使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公路交通的连接,在进行贸易时更加便利,使区域之间的运输成本降低,并以此推动相互之间开展越来越频繁的贸易往来。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不同区际之间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差异有效地消除,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3.有效配置和组合经济资源,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区域内,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等都是不同的,并且由于区域经济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区域内的资源不能进行高效的利用,使资源发挥不出自身的重要作用。而将区域之间对公路交通运输进行建设,使运输更加便利,就可以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带领下,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将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以此使区域经济在资源与公路交通运输的带动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加强,将公路交通运输不断完善,可以使区域之间的公路交通的承载能力以及运输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区域的建设力度加大。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强大的公路交通运输可以推动区域建设加强,而建设以后的区域会将公路交通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目的。而且,在当前阶段,由于没有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开发,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常见,从而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通过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可以使交通运输能力变得更强,可以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组合,使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相互流通,从而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大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力度。由于公路交通运输有着其他运输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地方区域在对公路交通进行建设时,对公路交通运输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重视,并加大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力度。如果地方区域想要通过公路交通运输将地方的经济长远地带动起来,就需要在公路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加大投入的资金,从而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质量予以保证,使公路交通运输可以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范围扩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进行建设时,还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规划,以免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只有通过对公路交通运输的有效建设以及合理规划,才可以使公路交通建设完成以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提供帮助,并将公路交通运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2.优化公路交通运输的网络布局。在地方区域对公路交通运输进行建设,不只是建设一条公路,还需要形成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再将新建设的公路与当地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联系,从而在区域内形成强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在进行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时,需要对公路交通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公路交通在地方上的有效组合予以重视。因为公路交通网络布局不但涉及交通运輸方面,还会涉及区域中的工业、农业等,因此,对公路交通运输网络进行合理布局,也是对地方区域的生产力进行了布局。在对公路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对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在通过优化以后的交通运输网络,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地呈现出来。因此,地方区域必须对公路周边资源以及公路的网络布局不断进行整顿与优化,设计出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公路交通对周边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道路。在对公路交通进行建设时,还需要对地方的生态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资源节约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想要在公路交通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就需要在建设时加大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充足资金的保障下,对建设路段进行保护,对建设期间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此同时,在建设期间还应该始终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对公路进行整顿与优化,降低公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公路建设期间,可以在周边设立面积较大的绿化带,从而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另外,在对公路进行建设时,可以参考国外的环保公路建设经验与技术,学习绿化措施,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可以相互协调。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运输可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在地方加大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力度,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使公路交通运输与地方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光华.解析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J].低碳世界,2015,(4).

[2] 闫秀霞,孙林岩.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0).

[3] 蒋惠园.交通运输经济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葛淑群

上一篇:工会年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图书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