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至今,凭借单一手段获得竞争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它必须建立系统的竞争力。尤其对电视广告经营而言,当下媒介产品同质化的趋势,必然要求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于是,服务营销由此跃上舞台,而细化服务正是影响服务行销成败之关键所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酒类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类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篇1:

茅台蝉联“标王” 央视三分醉

央视又喝高了!当11月18日晚间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招标结果一出,很多人就如此感叹。也有人形容这是“一场酒气熏天的豪门盛宴”。

当晚,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宣布,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达到158.81亿元,比2012年的142.58亿元同比增长11.39%,创下19年新高。而超过11%的增幅,也再次高出GDP增幅。

据《投资者报》记者从央视广告代理公司处获得的《2013年黄金招标资源现场结果统计》数据,2013年央视招标现场累计中标133.81 亿元,较上年增长约 9%。其中,酒类企业以约42亿元的中标总额位居行业中标额榜首,占据现场总中标额约33%。

去年已成为央视现场招标“标王”的贵州茅台今年再次蝉联,现场中标额为7.06亿元(也有统计版本为6.23亿元),较去年的4.98亿元增长41.48%。

酒企“醉倒”央视招标

“看来大多数企业广告预算增长速度,跟不上央视啊!还是央视牛!!!”酒鬼酒副总经理郝刚招标当日上午10点18分在微博上发出如此感叹。

当时,郝刚应该还未知道“塑化剂风波”噩梦当晚即将降临。在发布上述微博的前两分钟,向来幽默的郝刚还在招标现场发了一条酒鬼酒“软文”微博:“拍卖师还是老熟人!经常喝酒鬼酒就是不见老。”

虽然郝刚去了现场,但似乎并没有竞标上,《投资者报》记者在中标名单中未见到酒鬼酒的身影。据一位央视广告代理公司的人士透露,酒鬼酒2012年在央视投放额约7000多万元,至于2013年的投放额还未确定。“他们现在应该没空张罗广告的事吧。”上述央视广告代理公司人士调侃着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除了酒鬼酒,大多数到现场的酒企都收获颇丰,延续往年的“盛况”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央视广告代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紧随“标王”茅台的7.06亿元,剑南春和五粮液分别以6.09亿元和4.99亿元位列企业中标额排名第2和第3位。巧合的是,五粮液今年的中标额与茅台去年的中标额4.98亿元非常接近。

此外其他酒企中标按数额大小依次是西凤酒、劲酒、今世缘、洋河、雪花啤酒、汾酒、四特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金士百、百威啤酒、迎驾贡酒、水井坊、枝江酒。酒业中标共计约42亿元,同比去年的32.57亿元增长近30%。

《投资者报》记者查询往年中标记录发现,酒企在央视招标中的中标额及比例呈逐年增高的态势,2008年酒业以3.05亿元的中标额占据总中标额的3.8%,而2009年~2012年的比例则分别为5.8%,16.5%,24.0%,26.6%。通过对比得知,酒企竞标央视黄金资源井喷态势开始于2010年,当年,以五粮液、郎酒、洋河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均加大央视投放,掀起了一股白酒上央视的狂潮,这股狂潮一直延续至今达到顶点。

“酒类企业尤其是白酒企业大额投放央视的原因有二,一是利润高,二是白酒行业竞争激烈。”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当然中间也有竞争对手间较劲的成分,造成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在现场的劲烈角逐场面。”王永说,纵观历年招标会发现,参与竞标的企业都是按行业“一窝一窝地来”,行业内如果有任何一家大力投放,则其他企业就会跟随甚至想超越,白酒行业即如此。

在现场中标额排名前100的企业中,未看到一家葡萄酒企业,往年是“常客”的张裕也不在名单中。对此,王永认为,那是由于行业内谁也不想挑起如白酒般的“广告大战”,因此除了常规认购,未有参与现场竞标。“我敢断言,一旦有任何一家国产葡萄酒企业加大投放,后面就马上有人跟随。”王永说。

张裕公司副总经理孙健11月21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有去竞标现场,但看到现场价格情况超过了企业规划,因此没有竞标。“现场有了些非理性的因素,我们不会冲动去参与其中。”孙健说。

孙健同时透露张裕在前期认购环节已有一定投放,如近两年在新闻频道的午间时段投放还在继续,但具体投放额度不能透露。“竞争对手都睁大眼睛盯着我们投放多少呢,当然不能透露。”孙健坦言。记者查询数据发现,2012年张裕在央视现场招标的中标额为1.97亿元,而其他环节的签约额则无法获知。

去年招标现场以3亿元中标的贵州习酒,今年也不在名单之列。不过习酒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习酒在现场招标前期签约认购环节已投放了足够的数额,此外习酒更注重地方卫视的投放。上述人士也表示不能透露习酒的央视投放数额。

由于处于白酒“塑化剂风波”敏感期间,以及被曝“偷税漏税共近10亿元”,五粮液、泸州老窖相关负责人均未接听记者电话采访。但据泸州老窖副总经理孙跃在招标现场透露的信息,泸州老窖在签约认购环节已给央视投放了4亿多元,基本都是形象广告。据现场人士转述,孙跃当时称“企业做品牌推广,没有必要去抢”。

郎酒集团宣传中心办公室主任胡基权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和副总经理李明政都去参加了招标,但招标结果他不清楚。《投资者报》记者查询今年现场招标结果,未发现郎酒在列。而去年,郎酒以约2亿元中标。去年11月8日的现场招标会上,李明政还在现场透露郎酒当前央视投放已超过6亿元。据称郎酒为2012年央视投放总额最多的酒企。

王永告诉记者,郎酒也有可能从广告公司买黄金资源。记者发现,向来代理郎酒央视广告的“沃美”广告公司今年中标额是1.04亿元,其代理的企业名称是“九州太福”,而记者未在网络上查询到九州太福的任何信息。

作为近几年迅速“爆发”起来的一个白酒品牌,郎酒从不讳言自己的“央视路径”。2009年郎酒以4亿元拿下CCTV多个标段的时候,汪俊林就宣称,郎酒下一步在央视的广告投入将继续。而李明政此前曾透露,郎酒90%的广告预算投在了央视上,且从中获益良多。

李明政称,通过这么多年的广告招标,感受最多的是原来央视有资源,但企业没有预算,而现在郎酒有预算央视却资源太少。“我们是央视广告的受益企业,这些年,郎酒销售规模从2002年3亿元一年一个台阶跃升,2010年达到58亿元,2011年更达到100亿元。”李明政说。

洋河的广告路径被称为是与郎酒最类似的,据了解,在电视媒体的选择上,洋河95%以上投放到央视平台,今年其即以3.12亿元中标《梦想合唱团》和《中国好功夫》的冠名权。

“不差钱”茅台7亿蝉联标王

王永表示白酒企业“不差钱”,尤其是几大白酒巨头,他们“一掷几亿”的豪迈可谓盖过所有竞标企业。

这届广告招标,央视各频道延续了去年的“限酒令”,只有四个项目可以投放产品广告,其余全天广告只能播放企业形象广告。但这也同时加剧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几个白酒的品牌之间的竞争,三家频繁交手,频频出现上百次举牌的景象。

据现场人士转述,在最受关注的竞拍环节之一“新闻联播报时”,甚至出现了最后只有茅台和五粮液两家轮番举牌的场面,最终茅台以2亿元、1.52亿元夺得两个单元;五粮液以1.3亿元、1.58亿元、2.11亿元的价格夺得三个单元。

而剑南春和茅台在“整点新闻报时”组合广告竞标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剑南春多次压倒茅台,在这个环节投入了6.09亿元,力压茅台。

不过,茅台最终以7.06亿元成为今年现场招标“标王”。从中标明细统计来看,茅台的投放范围是几大酒企中最广的,涵盖新闻联播报时组合、整点新闻报时组合、新闻联播提示收看、A段-焦点访谈后广告等黄金资源。

按7.06亿元的中标额,茅台每天将“贡献”给央视193万元的广告费。

王永表示,利润高是白酒企业能重金投放央视的前提。在他看来,茅台每年近百亿的利润拿出7亿元投放央视不足为奇。贵州茅台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其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84.02亿元,实现净利润92.50亿元,而其营业成本仅为15.51亿元,其中销售费用 7.2亿元。销售费用率远低于五粮液。

据2012年三季报数据,茅台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91.38%。而在9月份上调出厂价前,茅台计划内出厂价619元,计划外出厂价819元,据了解两者各占一半。如按平均出厂价719元计算,茅台单瓶成本仅为58.74元。

今年以来,茅台除了提高出厂价20%~30%外,还加大了自营公司建设力度,虽然目前自营占比不大,但未来将逐步促其毛利提升。

至于其他白酒企业,尽管不可能都如茅台如此般高利润,但白酒企业整体“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以茅台领头的大牌酒企相继掀起涨价潮,即使在发改委约谈之下,白酒行业依旧涨势难刹。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15亿元,平均销售费用达到4亿元。按三季报数据,13家白酒上市公司的毛利平均值约为70%,远超地产行业。

但这样的高利润或许将要遭受挑战。盛初咨询王朝成在不久前的一次论坛上称,竞争的加剧有可能使白酒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利润将会回归25%左右的增长。

竞争激烈危机凸显

在王永看来,在央视投不投广告,还是一个可以判断行业的竞争是否激烈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白酒企业间的竞争不言而语,此前茅台和五粮液争得不相上下,今年剑南春加上央视投放,或有准备高调进取之意。据白酒营销专家铁犁分析,剑南春此举标志着剑南春的战略转型,由保守型向进取型转变。

铁犁表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剑南春实施战略转型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1、面临股东和市场层面的压力越来越大;2、前几年内部基础建设工作已较为完备,现在正是剑南春向市场发起冲击的时机;3、洋河、郎酒在销售规模上后来居上,地方酒迅速崛起,产业新竞争态势促使剑南春必须加快发展步伐。

区域上,江苏的洋河和今世缘酒业直面竞争,不时传出两者互斗的新闻。

在招标结束当晚即爆出“塑化剂”丑闻后,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合伙人、项目总监李关平对白酒行业表示担忧:“希望这是白酒行业过度依赖央视平台的一种冒险式的告别,对于茅台和五粮液来说,现在要的不是知名度,不是强制性打鸡血,而是真正做好品牌体验,做好服务营销。”

李关平表示,众多企业已习惯于传统的“傍大款”模式,在央视广告大战的背后,折射了白酒行业品牌成长模式的潜在危机。“茅台、五粮液抢占新闻联播广告的意义,与其说是把钱砸在广告营销上,不如说是通过占位防范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利用央视这个平台;白酒行业各巨头血拼央视广告,非理性的特点日益突出,高投入广告风险日趋加大,甚至可能成为品牌滑铁卢。”李关平说。

“酒企业很有钱,但是白酒的推广手段非常匮乏,依靠央视、地面送酒、利益分配是目前同质化的手段,依靠体制大于依赖市场的行业的发展思路是行业的最大风险。”一位做白酒推广的人士对记者说。

上演最后的疯狂?

“白酒,或许是最后的疯狂。”11月19日,招标结束第二天,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在评论央视招标时,在微博中如是写道。

当日,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不断发酵,引发白酒股整体暴跌。此前一直受质疑却一直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此刻真正被猛打了一击。虽然最终对于酒鬼酒是否塑化剂超标未有定论,但是市场对白酒的预期普遍开始下滑。

申银万国11月22日的研报表示称,塑化剂事件可能对白酒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短期和经济持续低迷、担心三公消费收敛一起构成对行业的压力,这种背景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白酒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

“来个塑化剂,如果没有个危机公关,这广告还是撤了吧。”一位分析人士对比央视招标和塑化剂事件说道。

也有乐观者,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11月23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塑化剂风波对行业的影响是短期的,将很快过去。不过他透露,酒仙网与酒鬼酒有一定合作,目前酒仙网上面的酒鬼酒已下架,等上面通知了才重新上架。

“最近几年出现的各种白酒‘门’,根源就在于片面通过外部力量实现品牌高成长,而其内在品质根基工作远未夯实。”李关平表示,“塑化剂只是一个导火线,白酒行业增长率应该放缓,行业洗牌会加快。”

广告业内人士则担心,品牌还不足够扎实的企业,广告投放加大的趋势下,一旦有一天投放减少,则市场销售将会受明显影响。

王永则担心白酒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他称,按“十八大”强调“反腐”和提倡“美丽中国”的精神,白酒消费量增长或将受影响,不断扩大的产能或难消化。

相比来看,葡萄酒企业和啤酒企业央视投放比较理性。张裕副总经理孙健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张裕有自己的品牌规划,不会去非理性参与竞标。青岛啤酒公司人士也表示,青啤每年的中标额和招标前规划都基本一致。

酒企非理性竞标多有先例。据了解,企业参与竞标前都交了违约金,这些招标会上最终竞标的金额一般也会执行,但因为在举牌竞拍环节中有些是非理性的,会存在性价比不合适的情况。据媒体报道,某家知名酒企去年就出现一亿多元中标然后毁约的情况,其原因是企业内部后来进行审计发现价格太高。

作者:何凤丹

酒类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篇2:

服务营销视角下的电视媒体营销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至今,凭借单一手段获得竞争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它必须建立系统的竞争力。尤其对电视广告经营而言,当下媒介产品同质化的趋势,必然要求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于是,服务营销由此跃上舞台,而细化服务正是影响服务行销成败之关键所在。服务营销不单表现在待人接物友好热情、提高为客户办事的效率等常规方面,也不仅仅是要求电视台广告中心拥有优秀的形象,业务员杰出的专业素质,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咨询,准确、及时地提供科学、客观的收视率数据、广告监测数据等,而是更加期待着电视媒体在增值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这两方面做出勇敢的尝试。

陕西电视台作为一个位于中西部的省级媒体,在近些年的竞争态势中主动出击,立足市场角度,从细化服务入手,致力于提升客户的销售力,在构建增值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均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整合、提升自身资源来保证最大化地满足企业投放的市场需求,实现广告的增值,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营销体系。

增值性、个性化服务的探索

2008年3月,广告中心进行了机构调整,确立了以广告价值链、广告品牌链、广告产业链为核心的管理方略。广告价值链是指以注重锻造媒体自身广告销售为核心,展开经营销售与个性化服务。广告品牌链是对媒体品牌实现品牌升级和对客户的增值服务。随之成立的品牌推广部正是这样一个为打造媒体品牌链为核心目标的部门,致力于从媒体价值、整体策划、客户服务的角度去提供完善的细化服务。而所谓广告产业链则旨在开辟电视广告产业之外的新产业群,其中户外广告资源、大型营销活动的拓展更是直接针对服务营销的重点内容。这三个链条互为依托,交互促进发展。

细化服务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探索中,就是要从把握服务对象的差异化特点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入手,实现差异化的服务营销。为此,我们通过缜密的策划与研究,独创性地将政治资源、传媒资源、平台资源高度整合,并以此奠定了客户与媒体长期合作与共赢的基础,提升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同时,早在2005年前,广告中心就开展了对所在区域市场不同行业的消费行为和广告投放策略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了饮料、药品、酒类、数码通讯、化妆品等五大行业的基础数据库,并制作成“行业口袋本”,丰富了业务员的营销信息和本地营销网络资源,这些基础工作对于客户进入本地市场、了解区域状况、掌握销售渠道,起到了一把“金钥匙”的功能。这些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深度服务的各种方式,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反响,也更进一步延伸了广告价值链策略。

个性化服务的实践

培养客户忠诚度

产品策略( product )、价格策略(price )、通路策略(place )、促销策略(promotion )作为市场营销学经典的4P策略,已经发展成4C策略,即把产品搁在一边,考虑消费者需求(customer );忘掉价格,考虑满足消费者需求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 );忘掉通路,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方便(convenience );忘掉促销,考虑如何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这一营销策略的转变体现了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更好地与之沟通,提供便捷的操作模式,控制成本成为营销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广告客户对新的广告投放模式兴趣日益高涨,对策划的更高要求,都成为我们细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前期投放到中期跟进,再到事后效果评估,要求每个服务人员对业务的每个步骤都了然于胸,全程跟踪、服务客户。这种深度参与,为我们根据自身频道特点,结合现状与市场发展趋势开发出独特的合作形式提供了准确的切入点。比如:在与拉芳企业的合作中,经过前期的多次沟通与研究,我们决定在陕西卫视为客户量身定一档日播节目——《幸运搜索线》。该节目已于2008年7月1日在陕西卫视开播,虽然时长仅2分钟,但采用以企业品牌冠名的方式,以介绍精彩电视剧为主要看点,并采取对参与的幸运观众提供奖品的方式,赢得了三秦观众的热情参与和关注。在合作过程中适逢北京奥运会,对此我们专门设计了“拉芳走进社区”的崭新形式,将“拉芳”这一品牌的宣传活动扎根于城市广大社区。用拉芳集团负责《幸运搜索线》项目专员的话讲:这样一个小节目的推广方式,植入式的广告形式,实现了直接与终端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以较为新颖的形式、活泼的宣传氛围,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而陕西电视台也通过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在取得稳定的收视成绩的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达到了客户与媒体的双赢。

此外,2008年5月,我们在北京、杭州开展了两场行业性会议,重在与客户进行近距离沟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进行推广。北京是针对汽车行业的推广会,此种类型的推广,摒弃了以往单纯从收视数据角度的资源推荐,而是具象到陕西整体的汽车市场、消费环境、消费潜力、公路建设、西部大型汽车主题博览会等方方面面进行重点营销,同时结合参与公司代理的汽车品牌,有针对性地与频道资源相匹配,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这些细化服务措施的实践,都为更好地拓展广告价值链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比如:固定的工作收视月报、效果评估、剧排、覆盖等服务内容早已成为了我们的服务习惯,这保证了我们深化服务、细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与信念。

科学解读细化服务

成就服务营销

细化服务工作离不开科学的解读工作,以各项专业数据为依托,分析和研究,沟通与创新,使业务的后续工作不断有新的开拓。在吸纳新品牌方面,我们通过数据对该品牌所在的行业进行高度解析,分析消费者形态,制定出严谨的竞品分析报告,寻求突破点。在对频道资源的整合方面,从具体细节去研究收视数据,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收视特点,真正萃取频道的品格,力求做到产品与频道资源的对接;在活动推广方面,理解企业的核心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于活动当中去,在保证客户传播价值的同时,拓展自身的品牌链。

“细节决定成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媒体大战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细致,就会赢取更多机会。媒体之间竞争的最大差异除了平台、掌握的资源不同之外,更关键的是服务客户的方式各异了。因此,只有从先改变媒体的“卖自己想卖的东西”观念入手,转向“帮助客户卖东西”、“帮助受众买东西”的CS经营理念,为客户所认同,媒体才能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感,提升竞争力,筑就媒体品牌。

(作者系陕西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

作者:张 蓉

酒类企业服务营销论文 篇3:

进口葡萄酒的中国攻略

进口葡萄酒要想在中国这块潜力巨大的富矿中淘得真金并非一帆风顺,它们还需要相互磨合。

目前,在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却异军突起,呈现出蜂拥之势,葡萄酒消费量更是达到近39%的增长,而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幅不足10%,无怪乎世界最大的葡萄酒产地——法国的众多媒体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的增长速度。另外,中国目前的人均葡萄酒消费仅约为0.4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还很大,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处在市场培育期,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正因为以上原因,中国葡萄酒市场除了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之外,也成为国际、国内资本追逐的焦点。近年国内经营进口葡萄酒的进口企业、罐装企业和品牌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有春秋战国百花齐放之势。

但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不代表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就能一帆风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它们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那么,进口葡萄酒商该如何扬长避短,在文化理念和消费心理上与国内消费者迅速牵手,进而取得成功呢?本人认为有以下三大攻略可以遵循。

一、文化攻略。进口葡萄酒多是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葡萄酒大国引进的历史悠久的名优产品,这些产品本身所固有的制造工艺、文化积淀远非国内葡萄酒企业所能比拟。比如国内企业对于酒庄的认知和建设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而法国、澳大利亚的知名酒庄已传承百年,基于酒庄的推广模式、葡萄种植、葡萄园的管理已炉火纯青。法国葡萄酒商从不销售产品,他们只推广文化,因为他们的历史已经让他们把握了成功的真谛与理念:只有推广文化才能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只有推广文化才能成就品牌,只有品牌才能收获丰厚的利润,只有品牌才能传承百年、千年,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进口葡萄酒的整合文化优势。

二、品类攻略。目前,国内葡萄酒企业初步形成了产品系列化,但整体内涵缺乏历史支撑,更没有在服务营销上做文章,很难形成聚焦且又有穿透力的消费者心智占领模式,有知名品牌但缺乏世界公认品类代表。进口葡萄酒中,法国波尔多拉菲酒庄有拉图庄、玛高庄等各种香型不同的红酒品类,且广泛采用的分级制度:日常餐酒(VDT)、地区餐酒(VDP)、优良地区酒(VDQS)、法定产区酒(AOC),以及红、白、桃红、起泡、冰酒、贵腐等葡萄酒类别,兼具品牌优势和品类优势的进口葡萄酒可以采取高举高打的战略,全方位地攻掠中国市场的政务、商务消费群体。

三、渠道攻略。目前,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还远未成为主流消费品,进口葡萄酒的销售还是以个人资源为依托的团购为主。因为没能认清这一点,不少颇有实力的企业模仿中国白酒的渠道模式而走了不少弯路,它们采用全渠道经营的渠道战略,有的企业甚至尚未完成铺市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拉动,因投入与期望的产出严重失衡,一部分企业遗憾地消失在我们面前。至今为止,回归理性的企业更多选择酒庄+酒屋+酒坊+酒膳的渠道战略,并通过连锁加盟专卖店的模式获得快速发展。这种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加盟店的投资人大多是在当地有相当团购资源并有一定地位及影响力的人士,符合进口葡萄酒在发展阶段的渠道要求;第二,加盟店恰是非常有利于文化推广并且推广成本相当低的平台。所以,只要企业能够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系统与专业完善的管理系统、销售系统、文化推广系统,以确保加盟店的成功率,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日新月异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中,只有那些具有超前思维的企业,只有那些专业而有实力的弄潮儿,才能顺利渡过市场的“万重山”。

(编辑:苗东明 mhlmiao@126.com)

作者:郭建立

上一篇:演讲礼仪(精选2篇)下一篇:竞选劳动委员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