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15年黑龙江省对全省2013-2014年部分涉农资金开展重点抽查,本文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涉农资金;管理;建议

2015年,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财农[2015]7号)要求,黑龙江省相关厅局组织力量,深入市县基层,通过走访农户、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省2013-2014年部分涉农资金开展重点抽查,并就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从重点抽查和市县组织的自查情况看,黑龙江省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较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抽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地方在项目申报中弄虚作假,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有些地方截留粮食直补资金;有些地方挪用征地拆迁款及危房改造资金;有些地方冒领私分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滞留、延压项目资金;有些地方违反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规定;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未履行法定程序以及其它违法违纪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和财政、涉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涉农资金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配权力过分集中。涉农资金从起初小打小闹的“跑冒滴漏”到局部地区出现“管涌”,暴露出资金分配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一方面,各级涉农资金主管部门自由裁量空间大,即意味着寻租的可能,同时涉农资金申请和发放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给基层官员寻租的机会;另一方面乡镇村管理者权限过大,在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一些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集权钱于一身,全面掌握项目申请、上报及发放等,缺乏透明性,更缺乏来自社会的监督,导致涉农补贴领域的系统性腐败。

如2014年3月,某县财政局收到财政厅涉农扶贫补助2271万元,但直至同年10月,该县才将款项陆续拨付各乡镇,且拨付金额与下达的指标文件中批复金额不符,重新进行了分配。财政厅2014年下達某县级市2013年涉农扶贫资金1824万元,该市实际下达各乡镇补助金额与上述指标文件金额不符,重新进行了分配。此外,个别县市所属乡镇未按项目规定实施改造,通过申报虚假材料、伪造项目档案,非法套取涉农扶贫资金815万元。以上行为充分暴露出上级主管部门及基层干部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其在资金的申请、上报及发放环节违规操作空间大,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二)管理缺乏统一规范。涉农资金种类多、覆盖面广、受众多且分散,客观上给补助发放带来了困难,然而主观上资金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更使惠农政策执行环节长期呈现混乱的状态。如发放方式多,有财政直接支付,也有委托农村信用社支付;发放渠道广,有社会化发放,也有农民到乡镇领取;拨付程序繁,资金拨付程序比较复杂,环节多,层级多,资金在途时间长;发放成本高,农民一般按补助项目开户,“一人多折”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每项补助发放程序重复,既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不利于资金发放管理,也不利于农民保存和使用资金,同时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结算业务,浪费账户资源。

如某村现有机动地面积32.2亩,2013-2014年获得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4500元,上述资金通过乡镇财政所账户拨付,但一直未发放至农民本人。某县部分乡镇为增加日常支出资金来源,通过农民账户违规提现,截留土地承包人粮食直补款,仅其所属6乡镇就涉及违规金额390万元。某市林业局2013-2014年获得涉农资金补贴1569万元,但该局将上述款项下拨给各林场后,各林场将涉农补贴资金直接抵顶土地承包费,未发放给土地耕种者。此类现象充分暴露出涉农补贴发放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给涉农资金管理带来的困难。

(三)缺乏全程监督控制。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涉农项目数量多,涉农资金规模大,财政部门由于人员和精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工作重点通常放在资金的审核和拨付环节,而没能对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虽然财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各类涉农资金检查工作,能够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套取、截留、挪用、未按规定发放补贴等问题,但抽查毕竟并非常态,乡镇、村级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仍比较普遍,且因长期缺乏有效监督,涉农资金贪腐常出现窝案、串案,基层干部上下之间互相包庇,贪腐链越来越长,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如某县一乡镇仅2013-2014年就收到645户涉农扶贫资金,合计金额581万元。但该资金除14.5万元直接打入农户银行账户外,其余567万元通过伪造发放明细表蓄意挤占挪用,并以现金支票形式借给开发商个人。此事在当地影响十分恶劣,然其贪腐行为多年未被曝光,充分暴露出有关部门“重拨付轻监管”的弊病。

(四)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涉农各项资金主要投向基层,农民和涉农企业作为涉农政策的主要受益人,需要深入了解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政策变化,全面反映疑难困惑,及时获得相应反馈。然而,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单位与农民及涉农企业等受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普遍。乡镇政府按照政策要求和工作程序,常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安排部署涉农补贴。由于农民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居住分散,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补贴资金常由村干部代办、代签、代领,公开公示亦流于形式。农民对补贴的大项有所了解,细则不甚清楚,大多依靠口口相传、道听途说,导致政策信息传递失真,严重影响政策的执行落实,更使补贴发放脱离社会监督,为违法违纪行为敞开方便之门。

如某市乡镇所属部分村组均存在村支书代领农民补助,而未支付或未全额支付给受助人的情况。某县一乡镇由于村里缺乏水毁房屋补贴相关政策宣传,导致农户不了解该政策,存在水毁房屋的农户未及时申请申报,从而未能得到水毁房补贴款。此类行为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其发放行为未按规定实施公开透明原则,侵害了农民的知情权。

(五)项目资金多头分散。在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工作的背景下,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安排的惠农项目日益增加,水利、林业、农业、扶贫等分属不同部门的涉农补贴资金常有数十项。但由于参与涉农补贴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在立项、审批及拨付环节沟通不够,常出现补助资金多头分散,交叉重叠,反复申报等现象。

二、政策建议

(一)“一卡通”,完善统一发放制度。为避免涉农资金管理及发放环节混乱,应扩大直接补贴范围,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重点推广“一卡通”发放方式。根据各地农村的交通状况和基层政权建设等情况,逐步推广“一卡通”发放,试点成熟后应全面实行。这一发放方式,一方面能够减轻基层干部工作量,降低发放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减少腐败机会,提高监管水平,使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涉农资金行为无处隐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整合资金、规范程序、集中打卡、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发放制度,提高涉农资金补助的管理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管制村干部私下扣留农民“一卡通”行为,重点监控“一卡通”发放流程,确保“一卡通”交付于农民本人手中。

(二)“两步走”,逐步整合项目资金。为提高涉农资金投资效益,发挥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必须保证重点,逐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一要根据项目性质,将各部门之间性质相似、用途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从源头上解决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按照资金所属层级,将上下级分别管理拨付,但内容用途相同的资金项目整合,由上级单位统一安排管理,节约发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三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为避免部分基层干部利用信息不对称進行舞弊,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管权,一要公开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发放宣传单、办宣传栏等基础上,充分利用财政部门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网等网络平台,快捷全面地向农民传递涉农补贴发放政策。同时各乡村培养一批熟悉惠农政策的志愿者,在宣传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可为农民答疑解惑。二要公开补贴发放信息。继续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在现有条件下,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体系,包括农户耕种面积、作物等基础信息,以及各涉农项目发放补助金额,加大各渠道公示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社会化网络监督力度,使腐败行为无处隐藏。三要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畅通群众表达诉求通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并为农民行使监督权和举报权提供各种方便。对农民的举报,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核查,核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告知举报者,并严格保密举报者个人信息。对已查处的违纪现象,应加大力度予以公示公告,结合法治建设和干部素质教育,以案说法,使涉农资金领域始终处于高压态势。

(四)“四层级”,加强农村法律制度建设。涉农领域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议,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一要加强涉农资金相关法制建设。理顺各层级间权利及职责的关系,减少上级部门审批事项和自由裁量权,建立基层部门权利制衡机制。二要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于补贴面积、作物等信息,由农户申报、村组核实填报、乡村长签字上报并出具承诺书,对已上报数据由行政首长执行负责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以此作为下年补贴兑付依据。三要加强农村会计制度建设。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乡镇村财务会计等岗位管理制度,纠正现有农村财务不规范,管理真空状态;应设置单独会计岗位,并按现行制度要求一月一核算;应建立严格印鉴及身份管理办法,规范审批流程;应按照回避及制约原则,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四要建立问责制度。对于套取、截留、挪用涉农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未履行公示公告制度、未行使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其它使涉农资金产生风险隐患行为,应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提高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五)“五举措”,建全日常监管机制。虽然国家和地方多次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但随着国家惠农支出的进一步增加,建立一套国家涉农资金补贴日常性监管机制更为迫切,这需要通盘考虑和多方完善。一要建立健全财务、决策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越俎代庖。二要加强审计监督,对基层干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三要建全村委会的民主和监督制约机制,继续坚持村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须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四要充分发挥社会化预防网络作用,强化乡镇村之间互相监督的机制。同时尝试引入非政府组织对涉农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五要逐步建立农民信息及涉农资金发放情况备案平台,以便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动态日常监管。

作者:史杰

第2篇: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资源和经营成果的最终载体,是企业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资金管理能力就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管理观念落后、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资金预算有待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薄弱、信息化水平低、资金管理分散、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缺失等方面,企业资金管理知易行难,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分析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梳理了企业现阶段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转变观念、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内部协同、提升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金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竞争加剧,在影响企业命运的诸多因素中,资金管理能力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经济去杠杆政策的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必将迎来新一轮排列组合。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表示,企业经营应回归本质,下大力气抓成本、抓现金流,保证企业活下去、活得久才是王道。

一、资金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资金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往往表现为现金流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在市场活动中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地把握市場机遇。通过高效的资金运作,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可以节约企业成本。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投入到前景较好的产品市场或区域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资金管理是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方面

资金活动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经营风险往往在资金活动中有所体现,或直接表现为资金风险。资金监督是内部监督的重要抓手,企业风险管理要抓主要矛盾,资金管理首当其冲。加强资金管理,建立有效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防止不当决策造成的重大资金损失,及时堵塞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漏洞,带动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反之,如果疏于资金管理,则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敞口,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危机。

二、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管理层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为节约人工成本,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往往由其他财务人员兼任,或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适应管理需要。资金管理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缺少专人专业的统筹协调,不利于扎实有效地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其次,部分企业片面地将资金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现金、存款和银行票据的管理,未能与业务活动深度融合,导致资金管理只能停留在表层。第三,不能正确处理长期发展与短期发展的关系。一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扩张速度,势必对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如果资本金不能得到及时补充,那么债务风险大增,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现代企业大多建立了一套资金管理制度,但资金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首先,一些企业在借鉴优秀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时,未能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造成“制度大而空”的局面,不能适应管理需求。其次,重制度编制,轻制度落实。一些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编制完成后,即被束之高阁,除了制度起草人员,其他人员对制度内容及其背后的管理思想知之甚少。第三,一些企业缺少法治精神,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一些企业受限于人员配置,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又无其他有效替代控制程序。出纳、存货保管等关键岗位定期轮换执行不到位,导致舞弊事件不能被及时发现。业务流程设计有缺陷或执行不严格,采购、销售合同签订滞后,无合同支付货款,无合同发货,一旦发生债权债务纠纷,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大额资金运用未进行风险评估,未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易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三)资金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才能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的放矢。但是,具体实践中,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预算编制主体不明确,导致相关部门资金意识淡薄;其次,预算编制方法较为粗放,经验主义代替调查研究,过分强调民主或过分强调集中,导致预算合理性不强;第三,预算目标未分解至明确的责任单元,导致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第四,预算外资金审批不严格,导致资金预算约束力不强;第五,不注重过程控制,资金预警机制缺失,导致资金收支失衡;第六,资金预算价值导向不明确,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高效的业务板块。

(四)应收账款管理薄弱

适度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做大企业规模。但是,应收账款一旦超出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必将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一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视不够,存在客户信用评价缺失、往来签认不及时、欠款清收责任不清晰、采销统筹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下,坏账风险增加。企业精心经营获得的账面利润,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流,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五)内部协同欠缺

在一些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部门等涉及资金的关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未能发挥协同效应。销售部门一般更关注销售业绩,对应收账款重视不够,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造成流动资金短缺。采购、生产部门一般更关注产品供应保障,对存货控制重视不够,导致存货高位运行,形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财务部门,一般更关注现金流本身,对业务运行过程的关注不够,导致资金管理不能与业务运行有效融合。

(六)信息化水平低

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一般手工的资金管控模式即可达到管理目标。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就会出现人为干预频繁,资金筹划和资金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由于整体规划欠缺,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资金系统与核算系统、业务系统、预算系统等周边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七)资金管理分散

一些企业对资金集中调度重视不够,资金调度效率低下,未能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银行账户过多,与业务规模不相匹配,一些临时账户最终转变为僵尸账户,导致资金业务流程繁琐和资金无效沉淀,增大账户管理难度和账户安全风险。其次,对银行结算技术发展不敏感,银行账户功能落后,制约资金结算效率和归集效率的提高;最后,一些集团企业,关联交易结算困难,占用财务人员较大精力,制约资金良性循环。

(八)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缺失

企業为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在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强化预算、建立信息系统等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但往往忽视了重要一环,即绩效考核。如果绩效考核措施未跟上,无论多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执行时都会大打折扣。一些企业虽然将资金管理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但是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矛盾变化及时对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等做出调整。例如企业初创阶段,规模较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快速扩张,考核指标应侧重资金运行效率,成熟阶段,企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内部风险控制逐渐转化为主要矛盾,如果考核侧重点不相应作出调整,那么合规性问题将接踵而至。

三、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管理层应算好经济账,正确看待人员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体量一般较大,由专业人员专门筹划资金,往往能大大节约经营成本,同时规避资金风险,现实意义重大。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把资金管理职能从财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正确看待长期发展与短期发展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企业应正确界定资金管理的对象。资金管理的对象表面上是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等,而实际是与资金活动相关的所有业务活动。各类采购活动产生了资金流出,销售活动产生了资金流入。采购活动中涉及的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比价、使用各类信用工具,销售活动中涉及的客户信用评价、客户回访、实行差异化定价、约定现金折扣销售折扣、提供增值服务等,这些业务活动或能节约资金支出或能扩大资金流入或能提高资金周转率,本质都属于资金管理的范畴。

(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适用的资金管理制度,避免生搬硬套。制度应力求实用简练,突出重点,实践表明长篇大论的制度,往往难以落地。借助企业文化建设,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违规惩戒是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涉及资金违规事项无论金额大小,都应严肃对待,在企业上下树立“红线”意识。明确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总经理的审批权限也应设置上限,大额资金的使用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关键节点人员必须定期轮换。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设立内审部门或内审岗位,常规巡查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畅通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建立防舞弊机制。

(三)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编制应先明确编制程序、编制时效和价值导向。牵头部门一般为财务部,但是编制主体应为各业务归口部门,如采购部门负责资金支出预算编制、销售部门负责资金收入预算编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按照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按时编制完成。预算编制应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引导有限的资源向投入产出比高的领域倾斜。资金预算审批通过后,应以正式文件下达,提高资金预算的严肃性。资金预算应分解至明确的业务单元乃至具体岗位,形成预算责任体系。资金预算执行应按照月度保季度、季度保年度,局部保整体的思路,加强过程控制。例如,搭建资金日报和周报体系,对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以便快速应对。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与客户管理密不可分。从客户管理入手,把好入口关,实行有效的客户评估,设置包括信用状况在内的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对客户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注重过程管理,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服务客户的同时,了解客户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往来签认、账龄分析等基础工作是应收账款得以如期收回的重要保障,应予以落实。落实清欠责任制,应收款一旦形成,应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跟踪,一般为销售人员,确保合同按时履约。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应明确奖惩机制,增加清欠人员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五)加强内部协同

财务部门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定期召开资金协调会,采购部门作为资金使用部门,分析资金需求,销售部门作为资金供给部门,分析预测资金回笼情况,财务部门作为协调部门,分析现有资金状况和融资能力。管理层需参与资金协调会,根据资金供需状况,及时调整采购政策和销售政策,避免采销脱节造成的资金闲置或资金链断裂。资金协调会是落实过程管理的重要形式,立足于解决经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应避免形式主义,资金需求分析、资金供给分析务求细致到具体供应商、具体客户,一方面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业务人员时刻保持客户意识和市场意识,培养队伍的开拓进取精神。

(六)提升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

首先是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并做好配套保障。研究阶段,需对资金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把新理念嵌入信息系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支持下,建立多维度的数据模型,详细记录并监督资金流向及动态,智能化反馈企业资金管理的实时情况,同时对资金周转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分析某个阶段企业资金运营的特点和效率指数,指导企业优化资金管理方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开发阶段,需注重与周边预算、合同、采销、核算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使系统间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避免信息传递失真。验收阶段,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信息系统进行全流程测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确保系统功能达到预定指标。交付使用后,应下发正式通知,加强系统推广,全面停止线下流程,减少主观因素对资金流程的干预。此外,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要结合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信息技术新成果,及时升级迭代。

(七)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严格开户审批,及时清理僵尸账户,避免资金无效沉淀。其次,加强与银行合作,实行银企直连或财企直连,建立统一的资金池,提高资金业务办理效率和归集效率;第三,依托资金管理系统,推动关联交易线上管理,由债权方发起交易签认和余额签认,债务方限期确认,减少推诿扯皮,提高内部结算效率。

(八)加强资金管理绩效考核

资金管理天然具有很强的可量化和可追溯特征,这就为绩效考核创造了条件。企业应结合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设置考核点,提高资金业务的合规性和使用效率。资金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可按年度将资金额度分配给不同的业务单元,同时给予各业务单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年度终了对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次年资金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具体操作层面,企业可设置诸如预算上报及时性、收支预算准确率、资金周转率、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促进管理合规和效益提升。

四、结束语

企业应充分认识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把资金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来培养。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将资金管理与先进科技成果充分结合,持续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余鸿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富生活,2021 (24):43-45.

[2]谢志瑞.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富生活,2021 (24):88-90.

[3]赵小华.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1,15 (34):149-151.

[4]陈晓英.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21,15 (32):144-146.

[5]李玲.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1 (21):52-53.

作者:贾恒远

第3篇: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醫院绩效管理 ” 是对医院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它是基于医院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通过对医院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将绩效管理的成绩应用于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中,以引导和激励医务人员的业绩实现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

一、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者、各部门和职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形成承诺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职工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引导医院各部门及员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识,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概念

就医院绩效管理来讲,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概念,绩效管理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阶段,不能系统的理解绩效管理的过程,认为绩效管理即是绩效考核,简单地讲绩效管理就是绩效挂钩了,认为只要达到绩效挂钩的目的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根本就歪曲了绩效管理的本意,绩效管理变成为单纯为计算员工业绩的薪酬的工具,而不是从战略高度帮助医院建立卓越的绩效,让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2.医院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难度大

由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制度得不到完善,这样影响了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医院绩效管理的工作很多都处在形式上,既没有相关的规定保证实施,也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不完善会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

3.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考核指标可控性程度低,指标确定缺乏科学性和导向性,未经过协商同意制定的,这样很难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环境。绩效考核的本质就是对员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考察,保证每个员工的劳动成果,而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客观,没有针对性,这不利于绩效考核的完美发挥。

4.沟通不对等,缺乏说服力

由于各部门领导对绩效的认识深度不一,与自身利益的关系程度不同,在沟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达不到员工期望的目标,又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解释说服员工,得不到员工的理解支持,使医院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三、医院绩效管理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和职工培训力度,让更多的职工理解支持绩效管理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培训,提高职工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中,要充分与员工进行沟通,考虑员工的心情和利益,在沟通中解决问题,让员工认可其自身价值,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帮助员工来理解绩效管理,充分正确认识个人、部门、及整个医院的绩效管理,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

2.制定完善的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医院绩效管理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在实施这些过程中,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使绩效管理能够为了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3.合理制定考核指标

简化考核程序,根据岗位职责,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执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医院也可以将考核的结果应用于医院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引导医院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全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的目标。

4.建立高效的反馈沟通机制

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员工的反馈,将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指出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改正,让员工树立绩效管理参与理念。同时,考核人员也要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对于错误的绩效管理必须及时进行改正。

四、结语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与完善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医院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针对目前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天亮,张健,陈国永,国凯,国青,景学安. 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2013,23:26-27.

[2]王孝章. 略谈当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93.

[3]韩芳林.医院绩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2.

作者简介:

郑荣,47岁,潼南区人民医院,本科,副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作者:郑荣

第4篇: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沙县城管局吴军

近年来,县城星沙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今年全面实施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后,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市场化、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系统化、常态化的较为成熟的城市管理体制。但当前我县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创新思想,转变理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一、我县城管工作尚存三大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问题

1、城市管理下放街道后,条块结合、责任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考评办在考核街道范围内门店店外经营时,街道就认为责任应该在城管局执法大队。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移交体制不畅。如新建的绿化带在施工方一年的养护期过后的状况达不到物业承包公司的交接标准;经开区内还有几条道路未能实现管理移交;县城桥梁在移交时大部分找不到建设资料等。

3、建设工程项目一系列前期审批手续时间冗长问题。园林绿化建设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受天气等因素制约,因此前置审批也要服务好项目建设。

4、国土、规划部门应尽快选址设定大型渣土消纳场。渣土消纳矛盾多,协调难度大,也没有正规的零星建筑装修垃圾消纳场,导致随意倾倒现象屡禁不止。

5、街道、社区应把如何长效保持提高市民素质放到一个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城市管理质量正在上台阶,只有有效改善部分市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得到一个长效的保持,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反映。

6、与城市基础设施有关的部门之间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建设过程中的相互默契不够。例如有的部门在建设时需要破坏其他部门的设备设施,但在完工后既不通知也不修复,造成了市容缺陷和安全隐患。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存在的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资金问题。一是今年已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有部分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太少。以往我县每年不足400万元市政设施维

护经费相比较38平方公里的城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今年虽然追加了800万元用于市政设施零星维护、1500万用于城区十五条主干道的维护,但这只是在还历史欠账。

2、下水厢涵、桥梁、涵洞自建设投入使用十几年以来从未做过维护,城市排水能力差,安全隐患较大。我局已将这些维护项目向政府申报了2012年财政投资计划项目。

3、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2010年6月底暂停使用后,周边村民上访依然不断,9月初市政府也明确批示明年年底后将不再接受我县的垃圾处理。所以我县的垃圾填埋处理的形式异常严峻,重新启用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迫在眉睫。我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根据设计还可填埋生活垃圾100万吨,按现在全县每天产生400—500吨生活垃圾量计算,还可以使用5—6年,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处理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农户进行拆迁;二是做好渗滤液处理工作,使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强化周边环境监测。

4、园林绿化建设档次、品位不高,面积建设投入较市里少得多,设计、绿化层次、视觉感观力不高。我县建成区绿地率39.9%,人均公园面积5.1平方米,相比其它园林县城都相对不高。规划和设计未能有效地反映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植物品种较单调,一些绿地缺乏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公共绿地中服务设施不足。在绿化建设标准上,我县为100元/平方米左右,而长沙市的绿化建设投资标准一般在300元/平方米以上,投资标准低往往影响绿化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今后应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绿化建设投资标准,通过改造或新建各种绿地,提高绿地率,通过规范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资质门槛,提升绿化档次和品位。应加快通过长沙县绿规审定,坚决执行绿规确保县城绿地率。应通过加强园林科研培育,提高我县绿化地方特色。

5、城管执法难度大,违章建筑、流动摊贩,噪声扰民等问题突出。如城区流动摊担较多,尤其是长期在星沙城区40多个贩卖哈密瓜、烧烤的新疆少数民族摊担,依仗敏感的少数民族身份,极不配合管理,执法难度又特别大。这些问题必须堵疏结合的方式才能解决,一是街道要加快划定流动摊贩集中经营点规划流动摊贩经营,给出政策出口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城管执法、民族宗教、公安、街道联合执法,强力取缔不服从管理的摊贩。

(三)城管局人员、机构配置问题

星沙无论是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达到了一个中等城市标准,而我县城市管理机构、人员等方面仍维持在普通县城的水平,尤其是市政、园

林、环卫、渣土等4个管理部门,工作量、工作要求与人员配置、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不相匹配。

二、我县城管工作呈现出三个特点

1、小机构管大事。我县县城建成区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接近40万人,县城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事务基本上都由城管局164人管理,其下设的科室和二级机构共13个,但除执法大队外都没有行政级别。而反观比我县规模小些的其它区县,园林、环卫、市政等行业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达到了副科级以上的级别,分别都有百来几十号人。

2、重建设轻管理。县城每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在十个亿以上,而每年的城市设施维护投入仅几千万。按照现代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的发展理念,重建更要重管。

3、做事多,表扬少。城市管理事务繁杂,矛盾多,尽管城管工作年年在上台阶,但离县委政府和市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城市管理与维护就如同一户人家的保姆,不论她事做得再多再好,主人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三、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现状,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加快在思路上实现“三个转变”。

1、加快由行业操作者向行业指挥者的转变。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是加大事务权对街道的下放力度,能下放的一步步全部下放,包括15条主干道的维护以及所有背街小巷的市政维护。二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城市管理事务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城管局仅仅只成立一个小型维护队及时小修小补破损路面。三是集中精力履行好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制定城市管理的远景和近期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标准和分行业的管理规范等管理体系。四是指导各街道和物业公司切实加强城市日常维护。五是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考评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2、加快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由单兵作战向部门联合出击的转变。充分运用城管委的大平台,发挥街道、社区、职能局等骨干单位作用,通过更多沟通、协调、协作、联动来增强城市管理工作合力。如扬尘治理、噪声整治、违章建筑、违章停车等工作需环保、建设、公安、交警等多部门联合管理和执法;渣土消纳要规划、国土、街道等多部门制定并确保场地,街道、社区、城管等多部门参与管理;市民素质需街道社区落实提高;绿地规划需规划局尽快制定等。

3、加快由注重做事向注重想事的转变。城管局作为全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站在代表县委政府的高度,将重点放到机制、方法的研究和业务指导创新的大方向层面。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多研讨、多与外地交流,合理引进先进大城市的城市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并逐步试验推广,努力建设县有国际化视野的幸福星沙。

四、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有效结合“三种意识”,努力提高“三种能力”。

1、有效结合“全民城管意识”,努力提高“公民教化能力”。我们将坚决贯彻“全民城管”理念,主导深入开展“全民城管”系列活动,扩大“全民城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长期的法制宣传、市民教育、互动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与意识,实现市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

2、有效结合“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发展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水平的能力。完美的城市是市民的期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载体,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完善县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景观、垃圾站、公厕、路灯、市政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工作,在设计深度和施工质量上把好关,特别是要讲究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彻底改变以前园林绿化栽单行树、断头树,市政道路小洞不修修大洞等弊端。

3、有效结合“国际化视野的意识”,提高“最佳人居环境的管理能力”。城市建好了,更要管好。国际化视野具体到城市管理上就是如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让城市适宜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我们已经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今后要进一步自我提高到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最高标准来管理我们美丽新城。

五、从完善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三点建设性的建议。

1、加强资金投入,一是落实已开工项目资金来源,二是加大园林、市政等单面积建设成本。

2、配强专业技术人才,市政工程、园林工程、桥梁工程专业人才我局奇缺,同时又是当务之急需要的。

3、升格园林、环卫、市政、渣土等行业管理部门机构级别,便于有更高权威性开展工作。

第5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是整个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也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政策,各级农经管理干部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财务仍比较混乱,在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农村诸种矛盾的焦点、农村基层工作的难点的关键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通过调查发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尚未完全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在?押一是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干部指定,使民主理财失去作用。二是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草率签字,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对违规违纪的收支单据仍然签字同意报销,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三是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有的村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四是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搞半公开、假公开。

(二)村干部插手管钱。审计中发现,有些村干部违规违纪插手管钱。如某村支部书记上任几年时间,上省城,跑市里,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使本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争取来的资金自己掌管,自己开支,长时间不向会计报账,引起群众怀疑,造成集体上访,被迫辞职。有的村主要干部一人手中一包包,谁收的钱谁拿着,收支不分,公私不分,不按时结账。

(三)农村财务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巧立名目,多发工资,乱发奖金和实物,侵占集体资产。如某村在镇批得的标准之外加码近一倍发放三职干部工资,巧立名目发放所谓的山区建设奖、统筹提留奖;某镇某村以所谓的干部补助为由春节发烟酒,中秋节发月饼,夏天发凉鞋,冬天分煤炭。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村集体实现的收入应先足额送存乡镇经管站代管,开支使用时再按规定提取。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上级规定办,坐收坐支。此类情况占总村数的60%左右。三是借支挪用。有些村干部,该交的款项不交,打张条顶着,自己需要钱或亲朋好友需要钱也到村里随便借支挪用。

(四)招待费超标。审计发现,许多村招待费开支过大,严重超标,开支多,赔额多,欠账多已成为村级招待费问题的突出表现。如某村人口不足千人,两年时间花去招待费5万多元。有的村为避开审计,将招待费巧立名目变通报销。

(五)审计质量不高。一是把关不严,不按政策办事,不按规定审计。如村干部滥发的奖金实物,违规购置的警械,在乡镇审计时,通常通过了审计。再如,招待费超标问题,县里文件规定,招待费超标不予报销。但有许多村招待费超标,仍通过了审计,报了销。二是审计业务不熟,使一些不符合程序的开支和手续不全的单据都过了审计关,入了账。有的还存在不按时审计,不会审计的问题。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忽视对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的学习和运用,轻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少数干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以身作则,导致对农村财务管理掉以轻心,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视而不见,敷衍了事,没有进行严肃的清理和处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混乱的蔓延之势。

(二)财务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农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一些干部自搞一套,财务人员或听之任之,或同流合污,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

(三)财务管理欠民主,监督乏力。由于农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清账财只能是阶段性的,长期的、经常的监督要靠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些地方要么不建民主理财小组,要么建了民主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导致部分村的财务由少数干部说了算。缺少群众监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始而怀疑继而愤怒,不仅要“总是问个不休”,而且还要上告上访,讨个说法。

(四)财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差。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相对稳定。农村财务人员的选配,应由乡镇考察审核,直接管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农村财务人员,都是村支书、村主任聘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有些地方村班子换届,会计出纳也换届,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导致财务人员工作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不能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常出现“包包账”、“断头账”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

(一)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认真清理农村财务。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各级领导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思想,真正把财务管理作为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密切干群关系、保护集体财产、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针对当前部分农村财务混乱的状况,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下大决心,集中时间和人力,以农村财务审计为手段,认真全面地开展清理整顿农村财务工作,绝不能有“怕麻烦不想搞,怕搞乱不愿搞,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不敢搞”的思想,彻底扭转农村财务混乱的局面。

(二)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把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农村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由于制度规定比较笼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细则,如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等来进行完善补充细化,使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改变过去笼统要求而无具体标准,有制度难执行的状况。在制度的执行上,领导要重视。各级领导要定期听取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对策,带头执行,率先垂范,检查督促乡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要完善奖惩措施,加重处罚力度,严格做到照章办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对坚持原则照章办事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保证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为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民主理财监督。农经站对各项支出单据监督只能依据合理性、合法性来进行审计,对支出单据的真实性无法判断。村一支笔审批监督由于审批人自身素质,在客观上很难对每一条财务管理制度和每一笔经济支出业务都掌握得很清楚,难免其在审批监督中的某些失误。只有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推选一批敢监督、会监督的理财人员,才能把住支出单据的真实性关,加强合理性、合法性监督。由于目前民主理财人员普遍业务水平有限,理财监督往往只停留在账务的表层,直观地看看单据,了解大致收支情况,对一些支出是否合理,单据真伪识别及账务内在关系等掌握不准,难以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作用?首先民主推选理财人员。由群众民主推选一些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组成民主理财组,建立理财人员登记簿,保持相对稳定。其次要提高民主理财人员的理财水平。乡镇农经站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第三,及时登记处理理财意见。民主理财时,理财组要及时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登记,并拿出处理意见。

(三)推行财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加强群众对农村财务的监督,交给群众一本明白账,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推行财务公开。一是全过程推行公开。首先实行年初收支计划公开。制定的收支计划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对重大支出项目,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决定后的收支计划向全体村民公开。其次实行计划执行过程公开。定期把本期的收支实现情况,对照年初各项计划数字进行公布。二是公开方式以公开栏为主。各村要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公开栏应设在群众聚居、主要交通路口等方便阅览的地方。另外对重大事项可推行“一览表”到户公开。三是公开的内容要完整。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都要公开。切忌隐瞒收入与支出,做到摘要明白,用工清楚,往来项目明细,使群众对每项收支都明白,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公开时间要及时。要做到年初、每季度、年终都有公布计划,对多数村民或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和重要的财务活动,应及时逐笔公开。

(四)稳定农村财务队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为克服“一任会计一包账”的现象,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档案的统一保管,财务移交时要办好移交手续,财务档案要随钱物一同移交给下一任财务人员,并做好财务档案的防虫、防害及安全保卫工作。在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素质方面,一是要提高业务素质。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并组织好村级财务人员的考试和考核。二是要提高思想素质。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三是要坚持奖罚制度。对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的财务人员,要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不坚持财务制度、违犯财经纪律、不适合在财务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财务队伍,保持财务队伍的纯洁,促进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双台乡经管站(责任编辑:禾 言)

第6篇: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到位

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据调查,××县的===名流动党员,到县委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有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较多,花费时间多。如:××县××镇××村的一个党员到××县××镇的一个煤矿打工,其接转组织关系就要经过“××村支部---××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镇党委---××村支部”六个部门、六道程序,若顺利办理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若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少时间了。在调研时,同一部分流动党员座谈了解到,有的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甚至说连务工所在的党委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县委组织部门“朝东户朝西”就更不知道了。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作单位相分离。

(五)身份难明确

××县对流动党员管理进行的探索,====年选派了一批干部到企业挂职,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和企业党建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其核心就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性,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也是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主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外出党员多数年富力强,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管理好流动党员,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有利于“双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教育管理中的盲区,克服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站在从严治党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大胆创新,抓好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重点抓好党员外出前培训,做到“人离岗,思想不能离岗”,确保人行千里不断线,冲滩弄潮不脱缰。

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

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向和时间。党支部在接到党员的申请后,要及时找党员谈话,加强对将要外出党员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动党员档案要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活动情况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党支部要确定一名正式党员对外出党员进行联系,明确职责。要求联系人要通过信件、电话等形式了解外出党员的从业与生活情况,定期通报本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督促党员主动汇报思想,按期交纳党费,参加从业地的组织生活。四是建立组织关系转移制度。对外出时间在=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可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外出时间在=个月以上=个月以内的,可出具党员证明信,介绍其参加所在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五是建立鉴定制度。外出党员在离开流入地之前,要求当地党组织对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和所从事职业的情况作出鉴定,并寄回原所在党支部。连续在一个地方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流入地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入党员要作出一次鉴定,并寄回本地党支部,作为年终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出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提供其现实表现情况,原所在党组织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做好跟踪考察工作。

(三)创新载体,发挥作用

要把流动党员这支队伍教育好,管理好,组织好,引导好,促使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必须寻找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组织可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党员回家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回乡党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育外出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党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对丧失意志、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等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直至党纪处分;同时党支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党员送去组织的关心,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多数的在原支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又确保了企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促进企业沿着健康正常轨道发展。

(五)流入地要切实抓好流入党员的管理工作

“流入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入地党支部要与流出地党支部取得联系(可直接与流出地党支部联系或通过党委、组织部门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入地党委(党支部)要把流动党员吸纳到邻近的一个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学习培训,同时协调好流动党员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处理好劳动和学习的关系,让流动党员既安心工作、能赚钱,又可以正常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个党员找到自己的一个“家”,避免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对流入本地,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个月以上,并持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的流动党员,由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负责登记,并报党委备案,同时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个月以上,而没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没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证明信》)的流动党员,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要督促其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或《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证明信》);对持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介绍信》的外来流动党员,按有关规定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六)建议上级部门组织研究跨省市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流入地”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十分重要,但很难解决党员的真实性问题和不暴露党员身份的党员管理问题。如何加强“流出地”对他们的管理,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如何建立必要的联系,形成管理网络等等需要认真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建议上级部门组织研究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问题,解决“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具体的、规范的、全国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便基层党组织操作。

第7篇: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茹贤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各级财政越来越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的领域涉及到农业、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政法等多个系统和行业,财政的大力投入推动了县级以下地方的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审计发现,大部分资金能用于指定的用途,资金管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实施单位直接挤占资金。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改变了资金用途;二是部分专项资金被套取,或是用于部门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或是被项目实施单位体外循环,用于个人福利、吃喝招待等;三是一些项目实施单位虚假报帐,骗取项目资金;四是部分部门单位只注重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不注重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够,造成项目竣工投产后无法正常运营;五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或达不到质量要求,致使项目资金滞留、闲置以及被其他项目占用,未能尽快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上述种种问题反映,目前的专项资金管理领域还很不规范,致使部分国家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家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参与专项资金审批的政府部门对项目设置不切实际,项目审批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项目申报部门只重视争取资金,致使项目实施流于形式;二是一些部门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人员经费、机构运转经费不足不得不挤占;三是监督机制不全,一些项目监督检查部门不注重日常检查或检查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项目实施达不到要求,有的项目甚至就没有实施。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还需在制度、机制上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是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占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和事权极不对称,要转变中央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前以专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补助方式,改为一般性的财力补助的转移支付方式,改变目前跑省跑部、争取资金的做法,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项目申报、争取过程中的浪费、腐败现象。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权,由地方政府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各种专项资金,以法律法规进行考核检查,建立起问责长效机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各级部门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负责起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制订,并加强日常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实施的项目以及达不到要求的项目,要责令纠正整改,无法纠正的要收回相应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作者单位:镇赉县审计局

第8篇: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年 级:2014春行政本 学生姓名:郭勇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434001205483

指导教师:杨栋

1 内容摘要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绩效管理,绩效永远是企业的重点,没有绩效一切都无从谈起。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优劣的反映,有效的绩效管理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 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引言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也是平等竞争的前提。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所以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公司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挖掘和提高员工的潜力和能力,特别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实现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的平衡,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妨碍和削弱了绩效管理的作用。

目录

一、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清——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4

(二)片面追求——绩效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性………………………4

(三)重结果轻过程——缺乏绩效实施沟通…………………………4

(四)有始无终——绩效结果无反馈……………………………………4

(五)运用不当——绩效管理等同奖惩制度…………………………5

二、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对策

(一)

理念……………………………………………………5

(二)

系统…………………………………………7 三

结论…………………………………………………………………………9

3

一、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清——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极易混淆一对最为基本的概念: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每月、每季、每年度末例行性的考评打分、人员排序、评选先进这样一些艰难的抉择,殊不知以上仅仅停留于绩效考核的环节,而非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系统,始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面谈,而绩效反馈面谈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始点,因而,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闭环,体现了最为经典的现代管理理念- - -完善无止境。

(二)、片面追求——绩效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常犯以下两个错误:

(1)片面追求指标量化。绩效衡量的指标最好要可量化,从而避免评估者的主观偏差。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期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将所有绩效表现都用数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其实,试图将所有事物都用数字来衡量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一切皆要可衡量的想法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想法。在很多情况下,有意义的绩效指标可以是描述性的,只要保证这些描述性通过某种途径可以进行验证就可以了。

(2)片面追求指标的全面性。一些企业希望考核面面俱到,德能勤绩,一项不落。然而,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分散管理人员的注意力。作为绩效管理,应该注意将绩效指标与绩效计划相结合,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

(三)、重结果轻过程——缺乏绩效实施沟通

绩效实施沟通指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工作,一起分享有关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现实中,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完成绩效计划后,绝大数人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绩效结果上,而对结果的产生过程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辅导和不断改进。就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断推动员工个人和组织绩效成长而言,绩效计划的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切实执行,并根据变化而及时调整,是绩效管理的主要价值所在。这就意味着,日常工作中的绩效辅导必不可少,甚至比单纯的绩效考核要来的重要得多。这项工作体现在绩效管理的操作上就是除了根据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外,还必须进行持续的绩效实施沟通。

(四)、有始无终——绩效结果无反馈

4 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只进行到绩效考核即告一段落,各式各样的表格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填写完成后被束之高阁。管理者觉得很累而且没有成果,员工也觉得很累而且充满疑惑。评估结果没有反馈给员工,所以问题仍然存在,绩效仍然不高,沟通仍然不畅。而这导致了从高层到员工对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怀疑,对继续推行绩效管理的障碍。可见,结果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五)、运用不当——绩效管理等同奖惩制度

大多数企业都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划上等号,根据考核结果决定资金分配,淘汰、惩罚不合格的员工,升迁、奖励优秀的员工。这样做当然不无道理,但绩效考核体系不应该单纯为了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它应当成为提升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武断地把绩效等同奖惩是很多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二、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更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

(一)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管理者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层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工具,是企业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薪酬分配;第二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这两种错误认识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企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全面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绩效管理的观念、方式和手段。可以说,认识问题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最大障碍和绊脚石,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树立全员绩效意识,尤其改变管理者的观念。

1. 从战略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管理的绩效提升功能 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 高层管理者应该对绩效管理高度重视,不能简单地把绩效管理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的一项日常工作,而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2) 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开发的,是帮助业务部门和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管理利器。管理者与员工应该正确对待业绩管理,而不是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

(3)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然后从公司发展战略着手考虑如何利用绩效管理来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

5 达成。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更应该时时刻刻考虑如何让绩效管理更好地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4) 企业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更多地应该考虑如何提升企业的业绩、提升部门的业绩、提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业绩,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发奖金和晋升职位这个层次上。

2、建立高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它是以观念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角度出发来控制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结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使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薪酬、职位升降、员工解职等都看成是企业的控制手段,这些都表明企业需要什么、看重什么和奖励什么。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出一种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适应日益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高绩效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 奖惩分明,公平考核,主动沟通;

(2) 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3) 营造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 (4) 努力丰富工作内容; (5) 提倡创新,鼓励承担责任;

(6) 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吸引力的工作环境; (7) 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

3、准确把握绩效管理全过程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制定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这五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缺了哪一个环节,绩效管理的系统都将是不完整的,在实施起来都会出现漏洞,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过分看中绩效考核这个环节,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它环节。提起绩效管理很多人就会想到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很容易与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等不良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过于地看待绩效考核这一行为,这是对绩效管理观念和定位上的误区。绩效考核只是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对绩效管理的片面认识,人为地将绩效考核与完整的绩效管理割裂开来,就会造成绩效管理系统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联系起来。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确定绩效管理战略体系。同时,要善于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它手段,增强绩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加强沟通与辅导,克服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1.建立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可以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它的实施,使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逐渐熟悉和接受,并予以执行。 (1) 研究立项

研究立项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出具完整、易于理解的项目计划书;二是将项目计划书递交给总经理,与总经理在项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要通过持续不断地与总经理保持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好处、思路和流程,以取得总经理的支持,并让总经理参与与管理,担任项目经理。这个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应有耐心和信心,做好总经理的工作,有了总经理的支持,绩效管理就成功了一大半。 (2)组建绩效管理团队

各部门经理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上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自己所主管部门员工的绩效负责。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举足轻重,没有他们的支持,再好的绩效管理方案,也只能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在向总经理推销绩效概念的同时,也要向各个部门经理进行宣传。在总经理同意立项后,组建绩效管理团队要吸纳他们加入。成立团队之后,依据绩效管理的流程和理念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赋予每个人相关的权限和责任,并拟定工作说明书,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其职责,确定其工作目标。

(3)培训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的意识、观念和能力是进行运作的基础,所以,管理团队的培训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采取举办团队研讨会,或者聘请管理顾问公司授课的方式,向每个部门的管理者传授、宣传,使其掌握绩效管理理念、方式和技巧,以保证其推动绩效管理的力度。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之所以会出现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级人员的观念、技能与技巧跟不上。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培训工作做的越好,绩效管理就能顺利实施。 (4)确立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管理水平,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绩效。管理团队要立足长远,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立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 (5)设计绩效管理的流程

7 依据绩效管理的理念,设计绩效管理的操作流程,使绩效管理按制度化、程序化进行。同时一定要注意将绩效提高到管理的层次,使之成为管理者和员工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而不要只单纯地进行绩效考核。 (6)项目的检查评价

在项目开始实施后,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采用PDCA循环即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检查评定,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使绩效管理系统得到调整和完善。 2. 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动力传导机制 (1)衔接号企业战略体系与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一定要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要注重打造绩效管理的生态链。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绩效管理及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始终不忘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为了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呆板教条地实施绩效管理,应着眼于长远,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三年一个阶段,不 断检查调整,完善提高绩效管理系统。

(2)充分发挥激励体统对绩效管理的支持作用

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得到激励系统的大力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绩效不应仅仅只与工资奖金挂钩,否则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降工资。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使员工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更多的职责和权利、提升职位和给予精神层面的荣誉等。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还可以尝试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同时,有效地管理绩效不佳的员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奖励优秀员工比处罚绩效不佳的员工容易得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正视绩效不良的员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激励其提高绩效。 (3)管理则要承担起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

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一是绩效管理有赖于管理者的计划与实施。二是对于绩效管理中无法依靠制度本身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由管理者来不缺。在企业中较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希望通过绩效指标的设计,将所有的工作和任务全都予以量化,以减少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的主观因素,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实际上,对于企业各个岗位和职位来说是不可量化所有的工作任务的。比如销售人员,通常是用销售额来衡量其业绩,但是,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来说,开发新客户、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和效果、服务客户的态度和水平等定性指标可能比定量指标更为重要。因此,再好的绩效管理制度也不能替代优秀的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对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树立全员绩效意识 绩效管理重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参与,要让管理者和员工从心里接受绩效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并身体力行予以执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就是要按标准执行,要把任务具体化,并在工作中做好记录,做到科学规范,有据可查;要使管理者充分地认识到,对员工的期望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要经常不断地与员工沟通:沟通企业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企业对每一名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

8 该结果;沟通企业的信息和资源。使得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达到通过共同的参与和承诺的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5)管理信息系统对绩效管理系统的支撑与保障 绩效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按照平衡计分卡方式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大量的财务、运作流程及市场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顺畅地传递,才能使绩效指标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的反馈和调整的效率,缩短适应市场变化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的企业就不能建立绩效管理系统。企业仍然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关键业务环节并进行绩效控制,再同时建立信息系统,使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逐步完善和发展。

三、 结论

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深究问题根源,提出相应对策。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优化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9篇: 探讨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缺乏病案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利用病案信息

(二)病案质量不高,可提供利用的信息较少

(三)病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员利用率低

一、 当前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四)硬件设备投入力度较低,病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尚浅

(五)服务意识不强,病案信息未能充分利用

二、改善病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病案管理意识,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二)强化病案质量管理,积极利用病案信息资

(三)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员利用率

(四)提高软硬件水平,实现病案管理信息化

(五)加强主动服务,提升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4 4 5 5 5 6 6 7 8

摘 要

病案是医院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地、完整地、连续的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病案管理工作在提高医疗服务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形象等方面存在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目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的是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关键词:病案管理

对策2

问题 探讨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病案是患者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收集整理后形成的医疗档案,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以及伤残鉴定等责任评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证据,对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科研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不可替代的无形财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1]。近年来,随着病案在医院的应用和服务项目逐渐增多,病案应用范围和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然而病案管理现存的问题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产生影响,由于病案质量较差,普遍引起患者的不满,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只有不断提高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医院提升总体的医疗服务质量做出贡献,让良好的病案管理收获患者的肯定与配合,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院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关于医疗改革的各项措施得以有序落实,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如何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和水平成为医院实现高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

一、 当前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病案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利用病案信息

1、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管理意识薄弱。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大部分存在着“重经营、轻病案”的意识。认为病案管理工作技术性不强,工作量少,无足轻重,什么人都可以胜任,并且对医院不能够带来利润。他们简单的认为病案管理仅仅是对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等,忽视了病案在医、教、研及社会利用方面的作用。导致管理制度不健全,病案管理意识薄弱。

2、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有些制度即使落实了也对医师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举例来说,一份不达标的病历口十块钱的奖金,对工作人员来说根本“没啥感觉”。另外还有病案复印、查阅、接触的流程监管不健全的问题,导致保密性工作做的不到位。

(二) 病案质量不高,可提供利用的信息较少

医务人员忽视病案质量 临床医师工作量大,有时不能及时完成病历,致使病历不能按时整理归档。最常见的问题是,许多医务人员书写病历过分依赖学生和进修人员,导致病案质量不高,错误就爱哦多。如病情记载不及时、内容不完整、手术记录不全,缺少会诊记录、死亡记录讨论、术前小结,书写不规范等;缺少主任、主治签名,使用电子病案时直接复制另一患者的病历记录造成病历错误等;检查报告单不能及时粘贴造成丢失;终

3 末病历未按规定进行质控检查签字,甚至存在病历书写有涂改、文字内容前后逻辑错误。此外出现在挂号或住院登记等环节的问题,临床医生认为不是自己造成的,股未予及时纠正,以致使问题到病人出院复印病案时才被发现。这些质量问题的病案,将是医院解决医疗纠纷或事故时最不利的证据,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隐患。

(三)病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员利用率低

1、人员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我院病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因年龄、身体较差等多种原因需要照顾的医护人员,学历结构偏低,没有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大多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培养,外出学习的机会也较少,导致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对病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对病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仅限于“看管”病案。病案管理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工作量逐年攀升与人员不足、专业素养偏低的矛盾 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病案信息供给面明显扩大,复印内容、范围越来越广,病案管理及复印的工作量逐年攀升[3]。每次遇到复印要求时,病案室工作人员必须调出病案原件逐页复印,工作量大,且反复调阅易造成病案原件损坏。

(四)硬件设备投入力度较低,病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尚浅

受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医院都会设置专门的医护工作站专门服务医院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利用HIS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医院不同科室与诊室之间的信息层级管理,推进医疗信息在你不科室间的资源共享。然而不相互协调的现象是医院病案管理缺乏完善的设备设施,硬件建设的力度较低,很少将其划进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现代化管理。有的医院面临着用于病案管理的设施陈旧,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方式和技术落后,实地展开管理的空间狭小等问题,因为医院未提供有效地硬件设备以及软件技术等用于病案管理,使得有的医院只能采取人工对病案信息储量小、信息资源不够丰富以及资源浪费等局面[4]。此外,行业要求医疗文书以及病案资料需要满足一定的存储条件,例如普通的病案资料需要进行为期十年的保存,而特殊的病案资料则要更长时间。这就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和实地空间用以存储病案资料,以确保病案资料的安全性。随着医院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患者对自己的病案信息有着更高的知情需求,医护人员对医疗文书资料以及病案信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客观上要求医院必须推进病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建设,以满足医院开展各项事业的需要。

(五)服务意识不强 病案信息未能充分利用

传统得而观念认为病案就是“死的”档案资料,看住就行了。病案管理人员特别是医院管理者普遍缺乏病案是一种信息资源的理念,缺乏主动开发库存病案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4 的医师,病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低。

二、改善病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病案管理意识,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1、强化病案管理意识的培养。加强医院整体对病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认识病案管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医疗病案统计的数据对于医院部门乃至上级卫生部门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科研部门的分析工作提供完整有效的资料,并且为医院领导提供入院人数,诊疗付费情况,此数据可用来分析医院的经营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进行改善,而且对于病人而言,病案是工伤、评残、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而且,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加强,很多人都会选择保留一份病历作为自己的健康档案,方便自己观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以后的就诊提供主要的依据,也是医疗保险参评的主要依据。虽然进入计算机管理,但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是病案室工作量日益增多,所以坚持对于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培养是加强病案管理建设的基本需求[5]。

2、建立健全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化,从整理、分类、编入、调阅、质量控制等责任分别落实到人身上,签订责任书,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于病历书写不完整、不规范的,以及化验结果不及时回报的,都要返回到科室进行补充修改,加强管理人员与医生护士的紧密联系,不清楚的地方要请教医生,把病案的问题都放在提交前去完成,保证病案的质量。配置专业的内外科、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每天整理完成的病历进行审核、复查,如果发生问题,则及时通过病历管理人员进行补充修改调整,避免病历上架前一些严重错误的出现。

(二)强化病案质量管理,积极利用病案信息资源

1、以医改为契机,加强病案管理质量控制。病案科不是创收科室,大多不被重视,而人员的安排、工作设施的配备、先进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决定着病案的整理、编目、归档等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只有这些基础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为患者的病案复印,为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医院应以医改为契机,把病案质量管理列入医院管理重要议事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坚持实行院、科、主治医师3级病案质量检查制度,以及病案管理委员会、医务处、病案检查医师和质量检查小组4级病案质量检查管理控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2、实行病案质量监控三级管理体系。为保证住院病案的质量,建议实行住院病案质量监控三级管理体系:一级质控,各临床科室病案质控专管员负责本科室/病区病案的质量监控,应认真检查每份出院病历,对书写格式、内容以及病案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对疑难、危重、死亡病例及重大手术病例应重点检查,科室/病区各治疗组上

5 级医师对出院病历审查并审签病案首页,护士长应检查相关护理文书,科室一级质控应有详细的检查记录[6];二级质控,病案科质控组检查出院终末病案,及时将不足之处以“终末病案质控通知单”形式反馈给临床医师及护士,并定期以报表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主任,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及病案管理委员会;三级质控,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定期听取病案科质控组病案质量检查汇报,对近期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归纳、总结病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3、严格规范病历书写。应责成医务科,质控科定期组织临床医师学习《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评分标准》,并作为每年毕业生岗前培训的主要学习内容,并于每月组织一次病历质量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作为临床医师的考核指标之一,与当年科室的奖金,本人职称晋升挂钩,奖惩要分明。

(三)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员利用率

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技能,病案的开放性和各个方面的利用价值,都在本质上要求了病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病案工作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基础的病理知识,并且需要熟练使用设备,熟练操作相关的工作软件。

1、参加在教育培训。要求病案工作人员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有条件的多参加病案管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对当前病案管理的发展加深认识和了解,掌握国际国内发生的新病种和新的医学动态,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进步,加强基础病历的学习,并通过与医师护士的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每年轮流安排一位优秀员工外出学习,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病案管理知识培训,不仅提高了本专业水平,开阔了眼界,而且还可以补充很多专业知识,掌握和了解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新动态,对提高业务能力是个极大的促进。

2、加强电脑知识的培训与更新。不会操作电脑就等于无法实现病案管理的信息化,这对于熟悉传统制度的工作人员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不会电脑操作就跟不上现代医学管理发展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不仅是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个人意识的体现。

(四)提高软硬件水平,实现病案管理信息化

1、加强病案室软硬件设备建设工作。病案室硬件设备的老旧阻碍了病案管理的发展。信息中心应对医院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定期维护。计算机网络是病案信息管理的依托,医院管理对其他也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想提高病案的价值,就要提升医院设备的电子化水平,加强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里度。电脑存储信息具有密度大、成本低、容量大等特点[7]。病案室应对原有病历进行电子数据的重新录入工作,对病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6

2、提高信息化水平。医院都建立了本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扩大了电子病案系统的使用范围。医院应把握病案管理发展的时代脉搏,使更多的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首先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分类整合和管理医疗文书、临床诊治资料以及病案的归档等系列的管理,实现医院资料信息的有序管理。其次建立病案管理统一化管理平台,通过形成病案管理的专门统一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分类收集和分析管理,以文献收集以及处理软件等现行的管理模式作为参考,推进病案信息的科学化与有序化管理,为医院各科室检索资料、利用和研究资料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空间,全面提高病案信息的高效管理,为在医院内部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前提条件,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五)加强主动服务 提升服务品质

1、开展病案邮寄服务 为方便广大患者,建立复印病案邮寄渠道。患者在出院时先到病案室核对有关证件,填写申请单并预付复印及快递邮寄费用。一旦所需病案归档后,工作人员即可按患者要求复印好病案资料,通过快递公司完成邮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患者虽然需要支出20元左右的邮资,但减少往返路费、食宿费和误工误农损失,提高服务质量,收到患者的普遍好评。

2、个性人文服务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贯穿到病案管理工作始终,在保证履行规定的前提下,耐心、详细的对缺少部分复印手续的人员进行解释说明,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人文的服务。当病案管理人员察觉到患者对医院有不满时,要认真倾听,协助查找问题根源,特别是接待过度维权、因医疗纠纷造成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其家属时,更应耐心、周到服务,并及时同机关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沟通,避免矛盾激化。

3、有针对性的为临床服务 病案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主动了解临床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临床、教学及科研提供专题病案信息数据,为患者随访建立后续数据[8]。为医院管理部门提取各项医疗数质量指标数据。对于新出现的疾病或手术方式,编码人员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深入探讨研究,及时补充编码数据库,确保编码准确无误,提高准确可靠的数据。

病案是对患者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所有医疗文书资料收集整理后形成的医疗档案。病案管理的重要性,使医院不得不重视其工作。病案管理在当前医院管理中涉及医疗、教学、科研、法律及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要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行为。医院病案管理要不断创新,对数字化病案认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从模式上、管理理念上、管理方式上、服务方式、管理队伍上不断寻求创新思路发展。病案管理工作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对医院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病案科室的职能正逐步由传统的病案管理转向病

7 案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由被动的服务转向主动的服务,由单纯为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扩展到为卫生经济、计划、研究、调节、评价、管理以及预防等多方面的服务。发展病案管理事业,提高病案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医院管理及社会各个阶层来服务。

参考文献:

1、汤文慧,方敏.现代医院病案信息使用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861-862

2、覃海,吴有书,黄宏坤.病案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6.7(5):17-18

3、杨忠思.医院病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兰台内外,2010,9(1):144-156

4、赵宁志,高茗。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8(5):42-425

5、张云立,曹国芸.病案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1,9(2):56-57

6、单学俊,李京梅。加强病案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病案:2009,7(2):17-18

7、黄惠分,林曼红。病案管理在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592):32-33

8、詹光友,王坤,张峰。医疗纠纷中的病案质量因素(J)。中国病案,2010,11(3):20-21

上一篇:乡镇重点项目工作方案下一篇:数字化城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