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钢结构对于建筑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钢结构的优势主要为自重较轻、强度较高、工业化程度高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钢结构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后就会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风险,因此钢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工程十分重要,对于此,钢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前期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对于工程质量有决定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篇1:

浅谈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和设计要点

摘 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城市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给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钢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块、结构性能强等优势,广泛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但是,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存在缺陷就会对建筑整体的结构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质量及安全事故。因此,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认真研究与计算,掌握设计要点,提高钢结构的性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 钢结构 设计 稳定性原则 要点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建筑钢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要点,希望能够给我国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推广与施工贡献绵薄之力。

一、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设计特点

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钢结构的多样性、整体性以及相关性等方面。具体来说:

第一,多样性特点。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集中体现在各种设计之中,特别是钢结构相关受压部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受压部位的稳定性作为分析的重点。此外,建筑工程的一些部位在压力的影响下也会出现结构变形现象,在结构变形后也会从原来的不受压力状态,转变为受压力状态,最终影响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第二,钢结构是有多个钢构件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如果钢结构中的某一个部件出现变形或失稳情况,就会对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周边与其相连的杆件发生牵连作用;

第三,钢结构稳定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各种失稳模式之间的耦合性。具体来说,如果是钢结构中某一杆件存在缺陷,导致的是一种失稳模式;而某些部位变形也会导致另一种失稳情况,同时,这两种失稳模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性,导致钢结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影响十分复杂。

二、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钢结构规范中,常用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为轴心压杆稳定计算方式,采用临界压力求解法和折减系数的方式。其中,通过欧拉公式的推导与演算得出临界压力,运用到具体的稳定性计算过程中。

根据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还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体的稳定性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杠杆之间以及杠杆能否得到稳定性的要求。通过一个个的杠杆组成一个有机的钢结构整体,如果一个杠杆出现变形或失稳情况,就会对与其刚性连接的杠杆稳定性造成影响。

在钢结构的弹性稳定计算过程中,除了对上述稳定性分析特点注意外,同时还应该重视其他的特点。首先,钢结构中还包括一些柔性的构建,因此在二阶分析中,还需要注意钢结构的柔性特点。因为,柔性构件容易出现变形情况,对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二,在钢结构稳定性计算过程中,严禁使用用力迭加的方式计算,因为这样违背钢结构相关性的特点,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三、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分析方法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主要是根据外荷载相关作用对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探讨,因此对于钢结构变形方面的研究应该与钢结构中相关构件失稳性进行同步研究。具体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静力法。静力法就是通过对已经发生微小变形后结构受力条件的模拟分析,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式,通过平衡微分方程式的推导,得出临界负荷值。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如果要进行平衡微分方程式的建立,还需要遵守一定的设定条件。首先,钢结构构件必须是直杆;第二,直杆的压力应该与之前轴线进行的作用方式相适应。

第二,能量法。若是钢结构承载着保守力,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已经具有了变形结构的相关受力条件来构建总体的势能。同样,若钢结构处在比较平衡的状态,则需要计算其总体势能。要结合相关势能驻值的原理,将总体势能从一阶变分为零,以此来得出平衡的方程,再结合平衡方程来得出分岔屈曲荷载。

第三,动力法。所谓的动力法,就是根据平衡状态下的建筑钢结构体系,对现有的实际钢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所以,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定的干扰,哪怕干扰幅度不大,也会导致整体的结构体系发生振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钢结构变形以及振动就会速度加快,这些变化都与钢结构受到的荷载有一定的关联。如果荷载值较低,不能满足钢结构自身承受的荷载极限值,就会导致钢结构变形具体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现象。

四、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钢结构的稳定性,在研究了钢结构稳定特点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后,还应该保证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具体的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第一,实际设计过程中参考的钢结构计算简图应该与结构计算简图保持一致性,在具体的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实用方法与计算对象简图不一致的情况,还应该根据原始的简图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继而对结果进行综合性把握,保证设计的质量,避免给钢结构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第二,保证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计算得出的方案,应该与结构布置方案保持一直,符合现场实际布置的条件。根据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计算,首先确定桁架位置以及桁架搭设的杠杆;其次,对钢结构构成平面的稳定性加强重视,这样才能确保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现阶段,建筑工程中大多数钢结构都是根据平面体系搭建与设计的,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都是采用这种设计方式。

第三,对于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计算来说,必须符合钢结构构造的整体设计要求。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计算与构造相符合一直是广大设计者关心的话题。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一旦设计问题涉及到了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强度、硬性、柔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考虑。还应该对计算、构造等方面的刚度、柔度等进行分别的考虑,尽可能地降低桁架节点与杆件之间的偏差,切实保证两者之间的适应度。

以上這些情况就是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还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经济的带动下,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促使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然而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钢结构建筑的整体质量,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保证钢结构设计能够符合工程对其稳定性的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方法,掌握设计要点,提高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质量,充分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所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毅.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与设计要点[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2,32(2):125-126.

[2]崔久春,孙强与.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2(12):99-100.

[3]朱婷,金洪成.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J].东南传播.2015,35(9):147-148.

[4]高永红,刘涛,高胜美.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计算与分析方法浅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4):163-164.

作者:陶怡

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篇2:

浅谈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和设计要点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钢结构对于建筑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钢结构的优势主要为自重较轻、强度较高、工业化程度高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钢结构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后就会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风险,因此钢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建筑工程十分重要,对于此,钢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前期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对于工程质量有决定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设计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不仅仅是将建筑的工作均落在施工地头上,设计也是一项肩负着重大责任的工作,对相关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财产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便需要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符合相关标准,这便涉及到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工作。基于此,对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原则与设计要点进行探析有较高研究价值。

1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钢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并且钢结构建筑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当前的钢结构建筑中,通常存在设计过程中钢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缺乏相关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概念,对于结构本身的力学性能以及钢结构的特性等没有进行充分了解,或者为控制成本,没有严格对钢结构的稳定性予以较高标准和要求,对于各种甚至关键结构予以简化处理,最终导致钢结构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因此在建筑过程或者运营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伤[1]。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对于建筑本身的施工质量乃至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均有重要影响,需要负责人和设计人员给予该方面足够的重视。

2特点

2.1多样性

钢结构的稳定性问题主要发生在钢结构的不同设计中,尤其是钢结构中受到挤压的部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注意和分析。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会存在变形情况,一些没有挤压的部位出现了挤压,因此在设计中还需要注意这种情况,避免施工后钢结构稳定性丧失的问题发生[2]。

2.2整体性

钢结构建筑是由不同的钢制结构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效结构整体,因此当其中一部分杠杆稳定性丧失或者出现变形,与之相关的部位一定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钢结构整体稳定性丧失。

2.3相关性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相关性是指不同丧失稳定性模式的耦合作用。如果钢结构的杠杆结构由于缺陷失去了稳定性,那么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相关影响更具备复杂性。

3原则

3.1结构稳定

钢结构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复杂性更高,对于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对质量进行检测,只有保证设计质量符合标准、达到要求,才能让设计图纸应用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在检测中需要对钢结构的承载水平、抗震系数、结构阻尼等参数进行测定,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还需要对选址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自然环境,确定水平荷载,从而保证水平面的稳定性。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也十分重要,稳定性设计的重点内容就是整体稳定,设计的稳定性需要成为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钢结构的构件在稳定性设计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构件设计缺陷就会有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设计师必须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使用科学、规范、合理技术设计钢结构,产出更多的优质设计。

3.2剪力调整

现代的建筑工程形态各式各样,越来越多的不对称设计出现,目前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的潮流设计,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斜柱的使用越来越多。斜柱相比于垂直和水平构建有一定倾斜度,若要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就必须设计一定的剪力。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中,将垂直结构描述为柱子,将斜柱描述为斜杆,这种设计虽然对结构的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在调整剪力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阻碍。在斜柱的应用中,其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受力,如果设计人员对垂直或者水平方向的受力有所忽略,就会造成剪力设计的误差,最终影响到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该对结构的实际形状进行考虑,在设计剪力过程中需要尊重剪力设计的原则,针对实际的施工情况调整剪力,对钢结构稳定性给予最大保障[3]。

3.3强柱弱梁

如果钢结构的设计有较高的时效性,其质量水平也较高,那么如果承载过大时或者需要较强的负荷时,其塑性铰就会出现在横梁上,但是如果设计的质量较差,那么塑性铰就会发生在柱子上。按照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就能够提高钢结构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较强负荷下钢结构的承载能力,让受压的结构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受力状态。在实际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需要分析和计算,从而保证塑性铰能够良好地出现到梁上。在设计中需要构造与计算结果一致,保证实际施工出的结构与计算结构保持一致,保证钢结构的抗震能力,结构的性能需要与建筑工程特性相一致。

4分析

4.1静力法

该方法就是通过对已经发生的细小变形之后结构承载情况的模拟分析,将模拟分析作为建立平衡的微分方程式,通过该公式进行推导,最终得出临界负荷值。将其实际应用时,如果要设立一个平衡微分公式,还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钢结构的构件需要是直杆;第二,直杆压力应该和之前轴线产生的作用方式相协调。

4.2能量法

如果鋼结构承载保守力,那么在实际使用时,能够结合已经存在变形情况的相关负荷情况设定总体的势能。如果钢结构处于平衡状态,就需要计算结构的总体势能。对此就需要根据相关势能驻值的原理,让总体势能从一阶转变为0,最终得出平衡的公式,从而结合公式来计算分岔屈曲荷载力的数值。

4.3动力法

该方法就是在钢结构处于平衡状态时,对于现存的实际钢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因此如果在现在的钢结构中增加一定量的干扰,即便是数值较小,也会对整体结构产生振动、负荷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钢结构的变形和振动速率就会增加,导致变化的因素主要就是钢结构受到的荷载力。如果钢结构负荷的荷载较低,对于钢结构自身所承受的荷载极限值影响较小,就会造成钢结构变形的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呈反方向的情况。

5设计要点

5.1材料选择

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使用的钢材和焊缝的质量水平,这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在设计方案中将钢材和焊缝的质量水平进行明确、简洁描述,保证钢结构稳定性,避免施工钢结构情况。另一方面,按照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要求和标准,选择钢材的种类需要钢材具备一定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特征,在钢材符合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焊接的连接情况,在加工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焊接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钢材和确定焊缝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4]。

5.2选择结构

在设计钢结构时,通常通过各种结构模型来实现设计的目标,因此根据钢结构的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对于结构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在钢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需要从施工工程的整体系统连接到本地系统中,故障的机理和力学关系的机械实验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因此需要对各个方面均要予以考虑,从而对结构的选择作出指导。

5.3结构布置

在实际设计钢结构稳定性工作中,对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予以重视,也是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要点内容。对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予以强调,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钢结构的整体方案和工程的使用需求全面了解,对结构布置的工作措施进行强调,让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能够达到标准。除此之外,不仅要重视结构布置,还需要优化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过程,让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方案能够得到持续优化,最终设计出卓越方案,从而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符合标准。因此在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进行要点分析时,强调结构布置也具备重要意义。

5.4节点设计

在实际设计时,节点的设计需要科学,将全部设计进行结合,将其中的风险进行排除,综合分析设计方案,形成合理结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达到保质保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如果设计科学节点,也能够保证钢结构设计符合施工标准。

结语: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明显影响,需要严格分析,保证设计能够符合稳定性标准。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方法,对设计要点综合考虑,设计质量方案,将钢结构优势充分发挥,最大程度避免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强、葛利伟、Gusztáv, 等. 大型钢结构空冷塔环基设计要点及地基参数取值研究[J]. 建筑科学, 2020(S02):6-6.

[2]童根树.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多高层框架-支撑架的稳定解读[J]. 钢结构, 2019, 34(01):73+91-92.

[3]嚴仁章, 万里源, 周建庭, et al. 索拱桁架-单层网壳复合空间结构的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J]. 工业建筑, 2020, v.50;No.567(04):107-114.

[4]张齐, 王洪军, 黄聿莹,等. 某单层自由曲面网格钢结构设计分析与研究[J]. 建筑结构, 2019, v.49;No.515(23):49-54+101.

作者:朱立平

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篇3:

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之我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结构工程项目得到了大力发展,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和材料可回收再生等诸多优点,将会大量的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中。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重点、钢结构深化设计要点以及钢结构住宅设计的问题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字】钢结构;设计;施工;高层建筑

一、钢结构工程设计原则

1、钢结构设计的稳定

首先,最容易关注的问题是钢结构的稳定性。稳定性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完美的处理好稳定性问题,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稳定设计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存在稳定设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型结构的出现,如空间网架,网壳结构等,设计者对其如何设计还没完全的了解。

2、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基础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少地质报告的建筑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临近建筑资料。

3、结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

目前在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力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二、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重点

1、高层结构设计应注意以下六个比值:

①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

②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③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④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⑤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⑥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2、风荷载与地震荷载组成的结构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构内力与位移一般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除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阶段计算外,还应验算可能进入的弹塑阶段状态。风振验算时对于建筑主体结构部分顶部有小型突出建筑时,应计入鞭梢效应,特别是对于顶部有桅杆类的结构的应着重分析。

3、高层建筑钢结构计算模型根据具体结构形式和计算内容确定,一般可采用平面抗侧向力结构空间协同计算模型。当结构布置规则,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时可采用平面结构计算模型;当结构平面或立面不规则,无法划分为平面抗侧力单元时,考虑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4、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上部结构的类型,确保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要求。还应注意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周边高层建筑影响,宜采用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形基础。

三、钢结构深化设计要点

1、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体现结构设计意图

钢结构深化设计应以结构设计图纸为依据,并针对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工程采用的钢材材质、连接件和焊材要求、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和焊缝等级以及油漆涂装和防火要求)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与说明。对结构图中简化表述的各类钢构件精确的进行空间定位以及尺寸计算,各类构件尺寸造型以及连接形式必须以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符合工艺工法要求,简化施工流程

钢结构深化设计的合理与否都将经历由制作到现场安装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检验,不能满足施工工艺、工法的深化设计都是失败的。深化设计必须考虑包括如构件分段分节必须满足运输和起重设备要求以及安装环节构件吊装校正措施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钢结构深化设计应特别注意细节处理,如劲性构件表面的油漆涂装区域标注,钢构件轴线标高定位示意图等。由于从事钢结构制作、安装一线作业工人一般不会深入研究结构图纸,因此,钢结构深化图纸更应该针对各个易出问题的工序进行详细标注,确保在施工中不出现遗漏与错误。如对劲性构件表面的油漆涂装区域进行明确标注,避免出现劲性构件表面出现误涂的情况;在深化图纸中明确构件轴线标高定位数据,避免出现构件安装反向的失误;针对复杂结构角度不易测量的问题,增设接头间距标注以便于测量复核。

3、提出合理化建议,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风险

目前,各类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普遍存在异种钢材采购、构件制作周期长,现场安装风险大等不利因素。钢结构深化设计同时,应积极思考各个施工环节的特点与难点,从整个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优化整个项目施工流程。如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提议将原结构图纸中的焊接H型钢材替换为热轧H 型钢材,以便缩短工厂制作周期;当采购环节受阻时,考虑将原设计厚板以高强度的薄板替代,避免影响工程进度;提议在结构钢梁上开设吊装孔或焊接吊装耳板以增强施工安全性等。

4、全盘考虑各个专业施工,提前预见设计问题

对于单位工程而言,钢结构工程在只是其众多专业工程之一,无可避免的存在与其他专业施工交叉的问题,深化设计期间应全面分析考虑各类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遇劲性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冲突时,可调整钢筋位置或在劲性钢结构开洞处理,钢结构梁与混凝土墙面预埋件采用连接板连接时,应考虑混凝土施工误差,预留连接板调整长度。

四、钢结构住宅设计的问题对策

1、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

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要注重解决: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和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要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

2、选择和开发外墙板,是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除满足外墙板的各项技术要求外,还要做到墙板原材料因地制宜、工作化生产、运输、安装连接方便。

3、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节能采暖方式的研究节能住宅不仅能够降低消耗能源,有助于保护环境,而且还能够使业主的生活成本大大的减少。

4、建筑設备与钢结构住宅配合,是住户首先遇到的问题

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开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的各项设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

钢结构住宅应定位于中、高档住宅,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6、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节点构造方便可靠

结构抗震性能与结构布局规则性有很大关系。结构布局不规则,地震时易损坏。国内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而钢结构住宅属于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加快对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将促进建筑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将带动建材、冶金、信息机械尤其是钢铁企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作者:姚百平

上一篇:毕业生心理状态分析论文下一篇:销售年终工作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