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第五单元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文第五单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选编了老舍的《茶馆》(第一幕),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节选)和张天民等人的《开国大典》(节选)。学生已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几篇戏剧,初步掌握了戏剧的有关常识,初步具备了赏析戏剧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理解作品内容,实现创造性阅读;通过品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特点及戏剧冲突。

二、单元设计思路

《茶馆》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建议先教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陈毅市长》,后教《茶馆》。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读、演、评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知识。

2.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丰富人文素养。

四、课时分配

《陈毅市长》(节选)2课时,《茶馆》(节选)3课时,《开国大典》(节选)1课时。

(湖南资兴市教研室 雷林宙 湖南资兴市三中 李志清)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陈毅市长》(节选)被选编在本单元第二课,鉴于本文故事情节集中、事件线索明晰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提到本单元的第一课来教。

2.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戏剧矛盾的焦点“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难题”与“陈毅机智幽默地化解难题”设置问题,并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3.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语言品味列为教学重点。

4.学习目标:(1)了解《陈毅市长》的剧情,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2)了解陈毅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握戏剧主旨。(3)体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和《陈毅市长》的创作背景。

2.通读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二)导入新课

通过解释“吃闭门羹”一词的含义导入课文:你有过吃闭门羹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面对的?其实,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陈毅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也跟你一样吃过一次闭门羹。不过陈毅市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仅设法顺利地进了主人的门,达到了拜访的目的,还使自己的这段经历成为一段佳话,使他的形象更为光彩照人。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中就有一个片段正好反映了他的这段经历。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沙叶新的《陈毅市长》,一睹陈毅市长的风采吧。

(三)说说《陈毅市长》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

(1)《陈毅市长》属于______类型的戏剧,它反映的是发生在_______背景下的故事,它是在_______的时候创作的。

(2)它的结构有________特色,获得过_________荣誉。

(四)说说生字新词

1.自由交流,其格式如下:我熟悉了________等字,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_等字不熟悉;我掌握了______等词,但对课文中的__________等词不了解。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掌握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五)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陈毅市长》(片段)或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话剧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齐仰之为拒绝陈毅来访设置了哪些难题?陈毅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

3.陈毅是凭什么破解遇到的难题的?他是怎样把齐仰之请出山的?由此可以看出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小条幅可以看出齐仰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人物性格分析

说话格式:从______看出陈毅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从_________看出齐仰之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七)品味语言

1.说说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1)(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2)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不少酸性……

(3)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4)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2.齐仰之接电话时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副词是什么?这个词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陈毅市长》全剧。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湖南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谢华)

《茶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以分角色朗读为突破口,了解戏剧主要内容,把握戏剧冲突和课文主旨。

2.通过自由品读分析人物性格,并体味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2)了解剧中独特的戏剧冲突,把握这幕戏剧的主旨。(3)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融文学、雕塑、绘画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有着“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美誉的话剧——《茶馆》,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资料助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资料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2.老师补充介绍剧本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精妙好词,并与同学交流词语积累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部分课文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剧本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在他们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本幕剧所涉人物众多,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给人印象较深的人物有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康六,马五爷、黄胖子、庞太监;本幕剧的事件是纷繁的,写到的主要事件有:①马五爷施威;②康六卖女;③常四爷骂洋货;④鸽子之争;⑤秦仲义的实业救国;⑥秦庞交锋;⑦茶客对话;⑧常四爷被抓;⑨庞太监买妻。

(四)以人物姓名、职业(或身份)为要素列一个人物表(演剧表)。

(五)细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

1.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用“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的句式归纳。

示例:一方面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82岁的卖耳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2.这些人物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各是怎样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事件呢?

(六)教师归纳总结

本剧反映矛盾冲突的方法比较特殊,而且它所反映的矛盾焦点不是人与人的,而是人与那个时代的,因此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个性化语言。老舍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总之,老舍戏剧语言含蓄深刻,极具个性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茶馆》的语言特色。

(七)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的个性特征怎样,并说明这些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八)赏析潜台词

1.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主旨思考。

2.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外阅读《茶馆》全剧或观看音像资料。

(湖南资兴市三中李志清)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自读课文。剧本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风范。通过表演和品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电影剧本与话剧文本的不同之处,学习通过小事来刻画人物的戏剧创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四名导演,然后由导演分别组织四套班子,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分别演出课文节选的四个小故事。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东方红》。师: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五星红旗,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电影《开国大典》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幕。

(三)演评剧本

1.四组同学表演毛泽东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与儿子交谈四个小故事。

2.组织评价

(1)这四组同学表演得很不错,下面请大家谈谈哪一组表演得更好一些。

(2)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对剧本内容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侧重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台词的处理。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处理人物语言及动作表情,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获得情感体验。)

(四)品读故事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作者为何选择几件小事来刻画他?

(五)品读语言

1.假如你是导演,结合“圆明园废墟前”一段文字,谈谈你将如何设计人物活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紧扣文字,结合历史背景,想象画面,体会其丰富的内涵。还可设计一段毛泽东的心理活动描写。)

2.用同样的方法品读第146、147、149、150号镜头中的场景,感受电影剧本语言具有画面感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课前大家已经欣赏了这几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几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小结:本文通过生活中一系列的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毛泽东这一伟人形象,将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和谐地统一在这个人物身上,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看到了毛泽东丰富感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怀。电影剧本作为未来影视片的蓝图,其语言也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具有画面感。

三、拓展延伸

1.课后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与同学交流观后感受。

2.课外多途径收集毛主席的个人资料,包括他的故事、诗词、名言,阅读《毛泽东传》,感受伟人魅力。

(湖南资兴市三中何玉梅袁赛怀)

作者:雷林宙 李志清 谢 华 何玉梅 袁赛怀

第2篇:以单元功能重塑略读课文学习形态

【摘   要】对于略读课文学习,一直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也缺少良好的探索。鉴于此,以统编教材为例,分析略读课文学习的特点,梳理略读课文的四项单元功能,并基于单元功能重塑略读课文的学习形态,明确其由任务型学习、整合阅读方法和表现性评价构成,以期为统编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单元功能;略读课文;学习形态

一、何谓略读课文学习

进行新课改之后,略读课文教学有过不少大规模的研究活动,但最终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实践上也并未有明显改观。因此到目前为止,略读课文教学依然停留在众说纷纭的阶段,为什么要“略”、如何“略”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统编教材依旧设置了略读课文,同时强化了单元设计,以语文要素来统领单元整体教学。对于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实践,获得学习体验,初步掌握相关的语文要素;对于略读课文,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过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指导点拨。由于语文单元要素相对比较明晰,略读课文在单元中承担的课程功能相对明确,这就较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的问题,也就是明确了略读课文的单元功能。

因此需要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上解决如何“略”的问题。

细究过去大量的讨论,常把“略读”“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学习”三者混为一谈。略读是一种阅读方法。相对于精读,它是一种不求其精熟,而着意于观其大略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是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学生的学习空间相对比较大,教师的指导要明确少于精读课文。而略读课文学习则是指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可见,这三个概念内部有关联,但又相互独立,在讨论中要防止互相混淆。

综上分析,可见略读课文学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略读课文学习受制于单元语文要素,是在单元功能的指引下开展的。同时,略读课文学习又受制于精读课文学习,所有的略读课文都编排于精读课文之后,要基于精读课文的学习情况再来决定略读课文学习。因此,离开单元功能与精读课文的学习情况来研究略读课文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学习略读课文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强,教师指导相对减少,但是其中有一个“独立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究竟如何独立学习,要视情况而定。精读课文学习得好,略读课文学习的独立度就可以相对大一些,反之则小一些。打个比方,略读课文学习既可以是落实单元功能的加速器,也可以是调节器,还可以是减压阀。所以,略读课文学习对教师把握学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略读课文学习区别于精读课文学习的面面俱到,从总体上看是运用略读方法、独立性强,但是在局部学习上、在落实单元功能上却是“精”的,是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个点上的学习,是“抓住主要,不及其余”的学习,可谓有“略”必有“精”,有“精”才可“略”。可见,略读课文学习中的作为课程形态的“略读”,与通常意义上的作为阅读方法的“略读”,是有较大区别的。

二、明确略读课文功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略读课文在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那么,略读课文须承担哪些单元功能呢?

(一)提升实践能力

统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内部,其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呈阶梯状上升的。因为精读课文学习是一种非常态的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按精细切分的学习步骤展开的学习。而略读课文学习则是与常态阅读相对接近的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略读课文教学指向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选入《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其中后两篇为略读课文。《草船借箭》是后人用现代白话文写的,其余三篇均为古代白话文,而《猴王出世》与《红楼春趣》的阅读难度又略高于《景阳冈》。可以发现两篇略读课文旨在提升学生阅读古代白话文的能力。其中《猴王出世》要求“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概意思”,《红楼春趣》则要求“能大致读懂就可以”。看起来这两个要求并不高,但是学生独立阅读的难度并不小。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语文实践能力的阶梯状提升。

(二)加深要素理解

语文要素在单元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单元中,要素在略读课文学习中的理解运用会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拓展与加深,以体现语文要素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語文要素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其略读课文为《金字塔》,包含《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个部分,前者用散文描写金字塔的静态美,后者为非连续性文本,以介绍性的文字、图表等展现金字塔的神奇之处。这样设计,一是把两个语文要素结合到了一篇略读课文中;二是要求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描写性的文学语言与说明性的实用语言之间的差别;三是把它作为资料搜集整理的范例。文本集三项功能于一身,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承担了重要的单元功能。

(三)丰富人文内涵

单元人文主题主导着单元学习的整体情境与情感基调,影响着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但是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略读课文在选编时常常特意在人文内涵上与精读课文适当拉开距离,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丰富单元的文本构成。

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发现源于好奇与爱思考”,选编了略读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是一篇科幻作品,与前面三篇从成人视角出发、侧重于析理的文章在人文内涵上有鲜明的区别,它用幻想故事表达对科技发展的想象,且站在未来立场回过头看今天的学校,视角非常独特,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深思。

(四)测评学习效果

传统的测评方式着眼于知识点,即提取精读课文学习中的相关知识点,编制试题或任务进行测评。而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明确置于课文之前,任务空间相对较大,可用于测评单元学习效果。

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把握的主要方式为给各个部分加小标题。因此,《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安排了“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练习,《芦花鞋》一课则要求“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这两项练习,既提供了学习任务,同时又可以用于测评学习效果,给了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空间。

三、把握略读课文学习形态

在单元功能的落实中,略读课文学习具有独特的学习形态。其学习形态总体上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任务型学习

1.任务聚焦。略读课文学习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依据课文情境,围绕目标任务,开展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具有十分明显的任务学习的特点。统编教材的略读课文任务十分明确,在课文之前就明确告知学生。一般的任务格式为“情境提示+学习任务+学习行为”,有些还有后续学习的提示。例如六年级下册《藏戏》一课的提示语“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就包括了上述三方面内容。

2.合作交流。任务学习特别强调合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寻找伙伴支持,本就是任务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略读课文特别强调合作与交流,相当多的略读课文都要求“与同学交流”。可见,略读课文学习与精读课文学习相比,不但在自主方面要求高,在合作方面同样要求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用教师讲解代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较之精读课文学习,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其引导更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二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评价、指点;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讨论问题,把握讨论的方向;四是及時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更加侧重于组织、协调、管理、点拨。

(二)整合多种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到多种阅读方法,如浏览、泛读、概要读、检索读、参读等等,与精读课文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阅读方法的运用均取决于略读课文的单元功能。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需注意以下情况。

1.注意阅读速度。略读课文学习中,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阅读指标。学生要略去或绕过课文的某些次要语句,以保证用较快的速度获得需要的信息。同时在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上,逐步学会通过任务,居高临下,抓住课文的主旨与要领,抓“要”略“次”,抓“大”略“小”。双管齐下,保证阅读速度。

2.注意阅读广度。相对来讲,略读课文学习要通过阅读的广度来追求阅读的深度,所以学生要逐步学会不囿于课文,从课外寻找资料引入学习中,也可以积极联系精读课文的学习经验、阅读链接等来展开学习。因为略读课文学习常常聚焦于某一个角度,这就需要有足够的阅读材料来做支撑。

3.注意阅读效度。略读课文学习自主性强,所以要注意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学生要学习做好批注。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及时做好记录,便于展开交流。

(三)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指用客观测试以外的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评价方法。略读课文学习更适用表现性评价,也就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与语文实践有关的表现来做出评价。因为在略读课文学习中,学生不再亦步亦趋,而是拥有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而教师也把自己从全过程的指导中脱离出来,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把略读课文学习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积累,形成学生的学习档案。表现性评价要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机会。如自主阅读活动通过“三限定”,即限定时间、方式和视角,以保证阅读的速度、广度与效度;交流活动通过“三确定”,即确定形式、组别、成果,保证交流活动有思考、有提升、有积淀;拓展活动通过“三联系”,即联系作家、作品、主题,不断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略读课文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构件。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对它的认识,以充分发挥它的单元功能,获得更好的课程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叶圣陶.叶圣陶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312030)

作者:鲍国潮

第3篇:在课文教学中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指导单元作文训练

摘 要:语文教师要充分树立起在课堂上积累丰富学生言语意象的意识,并长期坚持,督促学生养成积累丰富语言意象的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写作素材;作文训练

改变目前学生单元训练中作文“无话可说”的境况,关键是要在语文课堂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指导单元作文训练的关键不是篇章结构的提醒讲解,而是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过往生活,帮助学生整理生活中和作文相关的表象,品味生活中的真情,再指导学生按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创作想象,完成单元作文训练。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意象?怎样组织、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意象素材,展开回忆、联想和想象,完成单元作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在课文教学、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意象,应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题或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能调动与课文相关的旧有表象

学生旧有的情感经历,旧有的生活经验,旧有的表象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情感经验,才能很好地激发起阅读兴趣,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形象。例如,在教七年级下《童年的朋友》时,我设计了三道这样的尝试预习题:(1)、阅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注音。(2)、用二三十个字,写出成长历程中最让你感到温暖的话语。(3)、写出外婆或母亲最明显的眼、鼻、嘴、发、肤色等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对第二题的答案有:考试失误,妈妈说:“一次失误不要紧,下次努力认真就行!”;周末跑去上网回来,爸爸说:“这次便宜你,下次打断你的腿。”;周末,妈妈去摘豆前:“你要睡就睡会,等会做一下作业就煮饭。”等等。其中的最后一种很明显是受课文中外祖母说的:“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的影响、启示……无不透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很好地为学生理解课文中外祖母的肖像描写服务。

2、课堂研读要能紧紧地扣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堂语文阅读课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已有的表象和意向,透过文章中的字词、语句想象、理解作品意象意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去体验作者从字面中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感情。如同样是在《童年的朋友》中的句子:“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明朗。”“愉快、坚固、雪白、年轻、明朗”几个词很准确、生动地写出外祖母的乐观和我对她的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能表现作者心情和态度的词,并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调动旧有表象、意象感悟作品形象,想象新形象的过程。能够动情地朗读,说明学生已把作品形象内化为一种自己的语言意象。

3、课堂小结要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语言形象

多数语文老师的课堂小结往往只针对课文,而没能帮助、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方法丰富、完善自己的语言形象,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没能很好地完成迁移训练,实在可惜。如能在课堂小结时帮助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意象加以补充、完善,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单元作文水到渠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在将完成《童年的朋友》教学时,我就帮学生对课前预习中的答案做了这样的小结。

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第二题的答案可以修改成:考试失误,妈妈叹了口气,又严肃地说:“一次失误不要紧,下次努力认真就行!”;周末跑去上网回来,爸爸放下高举的手瞪着眼说:“这次便宜你,下次打断你的腿。”说完又坐下来,闷起水烟筒……。

这样的修改,这样的小结,能让学生体会到那份复杂、矛盾而又诚挚的亲情,增加,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又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作文前的意象概括提示,是丰富学生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也是激发积累意象热情的关键

在几年的作文训练中,我往往会在作文前和学生一起分析概括和作文题相关的语言意象,然后再要求学生拓展、补充、写作,多数学生都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不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时,我以《故乡之冬》为题,和学生一起整理滇中腹地、彝家山寨的冬季语言意象,引导学生习作。

初冬之意象:油菜:刚刚露出了点头……

麦苗:长出寸把长的嫩叶,染绿了麦田……

豆苗:挑着一两片嫩叶,在阳光下点头……

玉米杆:依然还有几棵坚守着岗位,上面跳着几只土话眉……

柿子树:挂着一个个黄灿灿的柿子……

小河:水小了些,但更轻更亮了……

山坡:有的一枯黄,有的却还有绿意,青松、嗑松树、桉树却越发青黑……

村庄:暖和的阳关照在村寨中,房前的树上、屋檐下的晾干上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

冬天的早晨 (习作)早晨起来,远远望去,东方一片金黄,太阳刚刚从山头探出头来。渐渐地,红火的太阳像大圆球似地挂在空中,发出柔和的光来。群山被晨雾笼罩着,朦朦胧胧、神神秘秘的。

路边一排排桉树、梧桐系上了过冬的草绳,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感谢人们给它穿上“棉衣”,而河边的柏树,竹子却不怕冷,巍然挺立,就像一名穿着绿色军装的战士守卫着田野的庄稼。小河清澈见底,河中的小鱼和鹅卵石也看得清清楚楚,河面闪着金光,好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河边的美丽景色,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伸向远方。

瞧!山坡上那倔强的云南松越发的青黑,柳树枝、樱桃枝泛出了绿意,枝丫间鼓出了绿茸茸的芽孢。枯草跟上钻出了鹅黄淡绿的草芽,舒展着自己的双臂。它们其实早已苏醒,正等着春风春雨不断壮大自己。

听!小鸟从我里探出头来,叽叽喳喳地树枝上跳来跳去,叽的一声又飞落在电线上,有几只还在电线上抢着食,打打闹闹的给天空添了一份热闹。

作者:马晓锋

第4篇:第五单元课文导语

《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入新课:

带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之间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今天我们则要跟随作者李舵到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去游历一番,那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苏州园林》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都是精灵》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对“与狼共舞”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恐怖、惊悚、难以想象等)但是,有一位作家就提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听似荒诞却很漂亮的人居生活状态——“与狼共舞”的生活,里面充斥的是刺激或是和谐?我们一起来走入这篇课文——《都市精灵》(板书)。 《幽静悲剧》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名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明天不封阳台》导入新课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还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是伴着清脆的鸟鸣声起床的,那时候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将如何对待它?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出示课件标题、作者)

第5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词语解释(第五单元)

课文词语解释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牵引:拽住。拽不动。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恐惧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怏怏不乐:yàng yàng bù lè。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毋宁:wú nìng。不如。 吞噬:吞噬(tūn shì) 。1.吞咽;吞食;吞东西 。2.吞没。

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弱:léi ruò。〈1).瘦弱。(2).指身体瘦弱的人。(3).指贫弱无依的百姓。 告罄:gào qìng。指财物用尽。

无垠:wú yín。形容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癫狂:diān kuáng。

1、谓言语行动失常的病理现象。亦指玩世不恭﹐放纵不羁。

2、形容兴奋到了极点。

3、疯癫、疯狂 。4,疯疯癫癫。 销蚀:xiāo shí。损耗腐蚀。消耗一些资源。 步履:bù lǚ。① :步行;行走。 ② :脚步

遗孀:yí shuāng。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有加层褒义的意思。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千辛万苦:qiān xīn wàn kǔ。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夜不成眠:yè bù chéng mián。夜不成眠:夜里不能睡觉。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劳 。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多用于贬义。 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姗姗来迟: shān shān lái chí。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姗姗: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指走路迟缓的样子。迟:晚。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鲁莽大胆:lǔ mǎng dà dǎn。形容说话做事轻率,不考虑后果。

念念有词:niàn niàn yǒu cí。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口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僧、道、方士等做法时默念经咒。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精打细算:jīng dǎ xì suàn。 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2.在沙漠中心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犁铧:lí huá。翻土用的农具。

虫豸:zhì。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可比喻碌碌无为,弱小的人。

硌:[luò][gè]。

1、luò 〈动〉 用同“摞”。重叠堆起。

2、gè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好像膝盖硌着我的胸膛。——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

噎:yē。

1、堵塞;塞住。 食物塞住了嗓子:因噎废食。

2、因为迎风而呼吸困难:这风真噎人。

3、说话顶撞人,使人无话可答:他说话能把人噎死。

辐射:fú shè。

1、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2、指热辐射、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也叫辐射。

筛糠:shāi kāng。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幻影:huànyǐng。 虚幻的景象。【解释】

1、虚幻而不真实的影像;2.特指异常的或意外的影像。

疲倦:pí juàn。形容十分劳累,困倦。

协奏:xié zòu。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原文: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 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 躯壳:qū qiào。指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

脐带:qí dài。哺乳类的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 真谛:zhēn dì。1:真实的道理或意义。2:最佳答案。 3: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又称为“第一义谛”。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扬起尘土。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 芸芸众生:yún yún zhòng shēng。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 死得其所:sǐ dé qí suǒ。所:处所,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23.登上地球之巅

砭骨:biān gǔ。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

履践:lǚ jiàn。 1. 履行实践。履,踩踏。

2.踩踏(人教实验版初一语文课本《登上地球之巅》中的解释)

崔巍:cuī wēi。形容山、建筑物等高大雄伟:高山崔巍。

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养足精神,蓄集力量。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头晕眼花:tóu yūn yǎn huā。头脑昏晕,眼睛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比喻在某事中失去了方向。也常比喻人老了以后贫血而导致的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腰酸背痛:yāo suān bèi tòng。脊柱骨和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病损的一种症状。常用以形容劳累过度。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含褒义。

24.真正的英雄

阴霾:yīn 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出自《真正的英雄》,作者里根。阴霾[1]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建树:jiàn shù。(1)动词 建立(功绩):~了不朽的功勋。(2)名词 建立的功绩:在事业上颇有功绩。

疆域:jiāng yù。 国土;国境,领土。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

刚毅不屈:gāng yì bù qū。刚毅:刚强坚毅。不屈:不肯屈服。刚强坚毅,不肯屈服。

第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安静在花丛中()。她走得很(),没有一点儿()。”这句话表现出安静的()及对()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做好了铺垫。

2、“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睁着眼睛的()被这个盲女孩()的()抓住了。”这神奇的灵性来自于小女孩对()热爱,对()的热爱,美好的生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安静的眼睛虽然(),但她心灵的窗户并(),她是在用()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的景色。

4、“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和(),也表现出她对()的向往。

5、“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出自课文(),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安静告诉我的道理是:()。

7、《生命 生命》的作者是(),她是一个()的人,通过描写(),(),(),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8、“我可以好好地()它,也可以白白地()它。”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生命只属于(),我们必须对自己(),好好的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

9、“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可以让()的生命体现出()。”这句话的含义是:生命是()的,人生是()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的努力,去创造()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成为()。

10《永生的眼睛》中,琳达一家()人捐献了角膜,父亲留给我们的远非(),而是()。

11、“小小的花儿()有如此的()!我的心头(),这一震,使我明白了(),是——()!”这句话是该文的()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生命无论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就会有()。

第7篇:单元课文教案0

教学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下壮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1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的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3、相关故事:

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臵,答礼不疲。

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手术之后才过3年,梁启超就逝世,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

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1、给红体字注音:

戊戌政变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谦逊 激亢 箜篌 酣畅 流涕 蓟北 涕泗

2、解释下列词语:

显宦 叱咤风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谦逊 起承转合 博闻强识 酣畅 屏息以待

四、整体感知:

1、标记文章段落。

2、听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3、概括每段中心:

(1)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2)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

(3)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4)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5—9)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演讲,列举他的演讲内容,他的背诵方式,

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

(10)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第 二 课 时

一、研习课文:

1、 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梁启超的演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⑤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情丰沛)

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 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 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又略有夸饰,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二、释疑: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他的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那么文章前两段讲什么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特别强调不少“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工整、美观,特别强调读他的演讲稿和听他的演讲相差甚远。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说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讲演趣味上的差别,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这两段的侧面烘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

3、侧面烘托这种描写是指没有中心人物在场,而是通过别人的活动或另外的事物来衬托中心人物。同样的描写手法文中还有一处,大家找得到吗?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明显是贬义词。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实秋所尊敬的梁任公呢?会不会影响梁启超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真实地描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他是怎么说的?我是“浓缩人生精华”。他个子矮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

5、“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清华学子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如果还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这里的“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

6、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个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7、《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作用是什么? 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作用:《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跟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8、为什么梁启超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呢?

《桃花扇》的结局是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于是两人双双入道。梁启超讲到这里,自然联想到国家此时动荡的现状,怎不会痛哭流涕呢?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9、为什么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呢?

选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

10、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桃花扇》写的是亡国悲剧,梁任公讲到此处,自然想到此时的国家军阀割据,战争连连,生灵涂炭,不禁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庆祝官兵收复失地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可以说,梁任公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演讲生动投入,而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所以梁任公的晚年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

11、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演讲的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感情感染了听众。

12、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1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节的深刻的含义?

梁启超是应清华学子得邀请来演讲。在20世纪初动荡变革的年代,梁启超为青年的上进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当世文坛多少人问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的境界,令人生憾;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

14、我们再次试着为一代大师评改文章,前面已经给他写评语,做旁注。接下来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闻强识、幽默、睿智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的梁启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及从梁任公那学习到了如何演讲的有效方法。

四、布臵作业

1、朗诵课文,从中完成课后习题。

2、结合课堂上老师讲的演讲技巧,找一篇文章进行实践。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任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兼 公

眼神光芒四射 备 演

开场白:独特(谦逊 自负)

声 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 容: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点

作: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表 情:狂笑

太息

痛哭(酣畅淋漓

感情丰沛)

从演讲内容 上说要注意文章结构 、论点 、论据及其构思要新颖, 在论述过程中能旁征博引,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势, 或者其他恰当的肢体动作来为演讲增色,此外还要注意语速、 语音 、词汇和 表情。具体说来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主 题

1、主题鲜明,思想性强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3、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

1、语言优美,准确简明

2、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3、表达流畅,口齿清晰

4、普通话标准

艺术表现

1、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3、肢体语言使用恰当 演讲效果

1、观众反应好

2、气质、形象、着装

3、时间掌握好

第8篇: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18《将相和》探究目标

1、 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吗?

2、 请你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4、 你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吗?请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19《草船借箭》探究目标

1、 请你和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 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在你的眼中,周瑜和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 请你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内容。

20*《景阳冈》探究目标

1、 请你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3、 与同学分享: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1*《猴王出世》探究目标

1、请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猴王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2、通过阅读,你觉得猴王有什么特点?

3、猴王出世如此精彩,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请你和小组同学来演一演。

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 18《将相和》探究目标

1、 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吗?

2、 请你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4、 你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吗?请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19《草船借箭》探究目标

1、 请你和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 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在你的眼中,周瑜和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 请你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内容。20*《景阳冈》探究目标

1、 请你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3、 与同学分享: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1*《猴王出世》探究目标

1、请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猴王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2、通过阅读,你觉得猴王有什么特点?

3、猴王出世如此精彩,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请你和小组同学来演一演。

第9篇:第4单元 课文翻译

Unit 4

Fresh Start In-Class Reading

Fresh Start

新的开端

1 当我父母开车离去,留下我可怜巴巴地站在停车场上时,我开始寻思我在校园里该做什么。我决定我最想做的就是平安无事地回到宿舍。我感到似乎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在看着我。我打定主意:竖起耳朵, 闭上嘴巴,但愿别人不知道我是新生。

2 第二天早上我找到了上第一堂课的教室,大步走了进去。然而,进了教室,我又碰到了一个难题。 坐哪儿呢?犹豫再三,我挑了第一排边上的一个座位。 3 “欢迎你们来听生物101 课,”教授开始上课。天哪,我还以为这里是文学课呢!我的脖子后面直冒冷汗,摸出课程表核对了一下教室——我走对了教室,却走错了教学楼。

4 怎么办?上课途中就站起来走出去?教授会不会生气?大家肯定会盯着我看。算了吧。我还是稳坐在座位上,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和生物专业的学生一样认真。

5 下了课我觉得有点饿,便赶忙去自助食堂。我往托盘里放了些三明治就朝座位走去,就在这时,我无意中踩到了一大滩番茄酱。手中的托盘倾斜了,我失去了平衡。就在我屁股着地的刹那间,我看见自己整个人生在眼前一闪而过,然后终止在大学上课的第一天。

6 摔倒后的几秒钟里,我想要是没有人看见我刚才的窘相该有多好啊。但是,食堂里所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鼓掌欢呼,我知道他们不仅看见了刚才的情景,而且下决心要我永远都不会忘掉这一幕。

7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独自品尝羞辱,用以果腹的也只是些从宿舍外的售货机上买来的垃圾食品。到了第四天,我感到自己极需补充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食物。也许三天时间已经足以让校园里的人把我忘在脑后了。于是我去了食堂。

8 我好不容易排队取了食物,踮脚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下。突然我听到一阵熟悉的“哗啦”跌倒声。抬头看见一个可怜的家伙遭遇了和我一样的命运。当人们开始像对待我那样鼓掌欢呼的时候,我对他满怀同情。他站起身,咧嘴大笑,双手紧握高举在头顶上,做出胜利的姿势。我料想他会像我一样溜出食堂,可他却转身重新盛一盘食物。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1

9 我是否摔了个托盘,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甚至是否走错了教室,有谁会在乎呢?没有人在乎。这不像在中学。在大学里,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10 一旦意识到我不必考虑别人的期望,只要自己满意就行,我感到释然。我开始把大学看作一个美妙的实验。我稍稍改变了自己的穿着,开始欣赏爵士乐,还认定自己喜欢光着脚走路。

11 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不再试图做出什么姿态,而是顺其自然。大学,在我看来,也许是唯一一个犯错误可以得到完全谅解的阶段(包括踩到番茄酱,摔了托盘)。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来体验我认为自己可能会犯的所有过失。

12 大学毕业已经三年了,我仍然时有过失。其中的一些过失我甚至还是得到了原谅。

After-Class Reading

College-a New Beginning

大学—— 一个新的开端

1 “今天上午早些时候,我与一位同事通电话。他告诉我,今天我不用到办公室来,因为正是新生入学的时候,校园里一切都乱套了。他说得没错。真的是一团糟。校园里有数百辆车,载着汗流浃背的新生、 他们的家人、还有许多行李。父母们为什么时候停车、在哪里停车、是否要停车争执不停。校警竭尽全力指挥交通,但是他们知道,今天不得不允许人们违反一些规则了。这是一年中最忙乱的日子,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 2 这是夏洛特·J. 帕特森在迎新致辞中的开场白。作为弗吉尼亚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帕特森对新生了如指掌:她了解他们的希望、梦想和顾虑。在开学的这一天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意味着什么?帕特森教授认为它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端。她接着说:

3 “它使我想起了积雪消融的早春时节。你无论踩到哪里都会溅起水花。但即便是又冷又湿,我也无法使自己怨恨那些日子,因为它们昭示着春天的来临。新生的到来让学校变得一团糟,但我同样无法讨厌这件事。新生来到镇上,就像绿色的新苗从四处冒出来,寻找阳光。当他们从宿舍的窗户里探出头来时,就 好像古老的大树上绽出的新芽。也许有人会担心阳光是否充足,土壤是否肥沃,霜冻是否降临,但是对于幼苗和大学新生来说,能够存活,能够跨进大学

2 的校门,就足够了。

4 “是的,今天是新生活的开始。昨天你们还是妈妈的孩子,住在家里;今天,你们已经是大学的新生,开始独立生活了。‘新生!’我喜欢这个称呼。这个称呼本身让人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读这个词时,应该把重音放在‘新’上呢,还是放在‘生’上?怎么读都可以。无论你把成年看作是人生的一段旅程还是新 起点的到来,今天无疑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步。新生的欢喜和新生的忧愁都挂在我周围每一张年轻的 脸上。

5 “大学是令人激动的时期,也许还是你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但同时也是进行许多重大调整和经历一些挫败的时期。如今,大多数研究领域的竞争都已经非常激烈了。你们必须努力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进入这些领域。信息爆炸对想要吸收所有信息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活来说,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安排更合理的开端。现在,学校里针对新生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作为新生,你们应该选修一些这样的课程,它们能帮助你们为将来学习难度更大的课程做准备。你们应该确保自己能够提高读、写、说等各方面的能力,不要惧怕那些迫使你思考的课程。思考可以令人兴奋并且大有裨益。同时,花一些时 间享受生活——放松一下,注意饮食,笑口常开。让大学生活如你所愿,成为美妙而有价值的经历。祝大家好运!”

上一篇:水利局长专题会议讲话下一篇:统计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