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家

2023-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著读后感家

名著导读《家》

《家》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

1、许倩如:一个大胆,有个性新女生,出生富家,父亲是个宽容的人,小时母亲去世,时常与有思想青年一起,携助办《黎明时报》,发表进步言论,带头剪去长头发,并鼓励女生剪头发。后来到外地追求新生活。

2、钱梅芬: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她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期待着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姻缘,而家长的一时任性,就使她的美好愿望成了一场梦!她只有尊从家长的意愿另嫁他人,但她与觉新青梅竹马,旧情难忘,因此终日愁苦,以致重病缠身,精神的、肉体的折腾伴随着她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是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的礼教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她的生命!

3、瑞珏:这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的遭遇。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她是那么爱觉新,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建礼教之吃人!

4、鸣凤: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5、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一方面,他年轻时的荒唐、衰朽时的胡闹,正体现了封建腐朽灵魂的全部德行与特征;另一方面,他专制、冷酷,想以他的意志来建构一个四世

同堂的大家庭,于是,酿成了一桩桩血泪故事。自然,作为大家庭的创业者,他也有慈祥、温和、宽宏的一面,但这一切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和延续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

6、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义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7、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的熏染。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随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的一生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力量。

8、觉民:起初是稳健温和的人。他虽然逃过婚,但却只是单纯地为争取自己生活的权利和幸福。他的长辈们的不义行为,使他认清了“在两代人中间妥协简直是不可能的”他才决心完全走上反对旧家庭的叛逆的道路。他也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物。

四、故事情节

1、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① 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

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

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

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①“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

1 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3、简述《家》中体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

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4、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5、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6、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7、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8、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

答: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鬟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出于矛盾之中,下不了决心。高老太爷

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尽,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9、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0、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不能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1、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2、《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13、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层现了新旧两种力量的矛盾斗争。请你概述一个情节,表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

2 待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开口想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觉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14、《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答:“他”指的是觉新。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15、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高觉新的亲事最终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

16、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育。觉新流着泪容许了晚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消费。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苦楚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初一面。

17、《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呜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8、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答: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

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五、内容升华

1、简述《家》的艺术特色

(1)热烈浓郁的抒情气氛。作者热情地礼赞美丽的青春,猛烈地抨击封建势力的罪恶,把自己感情的潮水,用洗炼流畅的语言痛快淋漓地倾泻出来,使人感到作者的感情与作品中极表同情的人物的感情已经同化了。这种主观感情的人物化,具有诗一样的情绪,抒情意味浓烈而隽永。(2)善于挖掘人物心灵的丰富内涵,展示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鸣凤投湖前的内心独白。(3)情节结构庞大严密、跌宕有致。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全书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4)语言精练生动,流利畅达,总带着一股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之,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社会历史风貌,形成单纯、热烈、畅快、明朗的艺术特色。

2、《家》是如何表现反封建的主题的

(1)小说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阶级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二是以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觉醒、反抗和他们光明的前途。(2)小说通过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综合,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新生力量必然崛起的历史趋势,从而完成了对反封建主题思想的表现。

3、简述《家》的主题思想

《家》描写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风、瑞珏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5、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

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

3 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

3、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6、为什么说《家》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7、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8、比较鸣凤和四凤的形象。

鸣凤和四凤相比,生活的12时期较为提前,但他们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进步作家笔下的下层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的悲剧形象。从思想上看,四凤比较成熟,她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和周萍的阶级差别,感情为第一位;从感情上看,鸣凤较为理智,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情感的不被允许和不可能性,因此她在爱觉慧和不愿拖累的矛盾痛苦中头湖自尽。两位女性同是受侮辱的悲剧形象,同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9、分析觉新的复杂性格极其成因。

A、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就两重性格而言,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10、《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

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11、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答:《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12、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

第2篇:名著《家》梗概 (填空)

《家》梗概

小说描述(

)时期成都(

)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

)(

)(

)。(

)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

(

)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表姐——(

),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

)事务所上班,尔后不久父亲死去,他成为家中事物的承重者。二弟(

)和三弟(

)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老大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

)主义”和“(

)主义”的拥护者。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

)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

)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后变得有点憔悴。这个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事务所,(

)去了琴的家里,而(

)在路上遇见同学(

),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

)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

)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让(

)把他囚禁在家里,为了(

),他只能留在家里,不久后,他又出去了。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

)买了一本小说(

)读给他的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

)的热情,也唤起了(

)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

)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

)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

)。而后者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她而苦恼。丫头们传闻,(

)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

)向(

)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

)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

),刊载(

)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

)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

),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

)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

),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

)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

)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

)天之后。这是他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

)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他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待她要说时,(

)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

)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

)。由三房的丫头(

)代替她去当姨太太。(

)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

)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自己的哥哥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一天晚上他看到四房的丫头(

)偷偷在花园里在给(

)和 (

)烧纸钱, 感到万分苦楚。

在高老太爷(

)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

)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给(

),同时将(

)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觉民爱的是(

),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

)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

)去世的消息,万分痛苦。

觉慧的(

)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

)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

)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

),懦弱的(

)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几天后就生产了,生下了一个儿子,难产死了(

)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

)(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

)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家》梗概

小说描述五四时期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觉慧、觉民、觉新。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姐——钱梅芬,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觉新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尔后不久父亲死去,觉新成为家中事物的承重者。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后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为了觉新,觉慧只能留在家里,不久后,他又出去了。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鸣凤向觉慧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 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

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死了,由三房的丫头婉儿代替她去当姨太太。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一天晚上他看到四房的丫头倩儿偷偷在花园里在给鸣凤和婉儿烧纸钱, 感到万分苦楚。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给觉民,同时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万分痛苦。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几天后就生产了,她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难产死了。觉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第3篇: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名著导读《家》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家》

[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发生的故事。小说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遭遇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小说还展现了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化。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一个门前有“石狮子看守”、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漆对联的高公馆。

一天傍晚,风刮得紧,雪下得大。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排完戏,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风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她是高家的亲戚里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着另一张脸——鸣风,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觉慧明白鸣风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了不平,并对自己绅土家庭感到愤恨。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梦想和自己爱着的姑娘——梅表妹结婚。可在他毕业归来的晚上.父亲就告诉他为他订婚的消息,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和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的、素不相识的少女瑞珏结婚,并开始做事,帮助料理家务。

不久,父亲亡故,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父亲的棺木人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土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报刊和杂志,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

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被囚禁在家里的他着急、愤怒,只有纯洁的鸣风让他平静。一连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的梅回到省城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三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地哭泣。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

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风,他才感到一些亲切,但是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绝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绝望的鸣风来到觉慧的窗下,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跑进房里而未进去。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风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风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风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风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呜风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帮助觉民,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晶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和黑暗,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做错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坚决不让长辈在自己房间里“捉鬼”,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头死去。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习俗。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

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第4篇:2018江苏名著附加题新增《家》重点情节梳理

1.风雪之夜练戏归来(

一、 两兄弟)

傍晚,风雪交加,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两个行人吃力地走着——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他们刚从学校参加英文喜剧《宝岛》的彩排,他俩边走边兴致高昂地谈论着排演的情况。在一所门前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

2.琴争取进男学堂(

二、 琴

五、母与女)

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有决定大权的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虽然母亲向来娇宠女儿,但这一次事情太大,母亲反对她的要求。但在琴的坚决要求下,母亲答应替她想办法。琴回到房,看了《娜拉》后,决定要“坚决地奋斗”,并写信告知好友许倩如,要“给后来的姊妹们开辟一条新路。”

3.两个少女的脸庞(

三、 两个脸庞) 在觉民兄弟的房间里,觉民两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琴。又看到淑华开始摆出小姐架子教训鸣凤。觉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一个顺受、忍从,她是丫环,过的是任人宰割奴隶般的生活;一个反抗、追求,她是小姐,接受新思想,勇敢地争取自由解放的生活。)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4、鸣凤夜里的内心解剖(

四、灵魂的一隅)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人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卸下白天的面具,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年轻的婢女鸣凤坐在床沿,回忆自己的过去,回忆大小姐淑蓉,思索自己的归宿。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这就是“薄命”!自己到这个地步,是命中注定的。同时她的心里另有一种东西在作怪,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渴望。一种潜在的抗争意识。

5、觉新曾有的幻梦和梦的破灭(

六、 做大哥的人)

觉新成绩优良,中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通过抓阄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6、觉新结婚(

六、 做大哥的人)

觉新与梅表妹相爱,期待着与梅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他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无奈顺从地接受了一个不相识的姑娘——瑞珏,放弃梅,匆匆完婚。新婚妻子美丽和善、温柔体贴,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于是他满足陶醉了,忘记其它了,以为自己是幸福的。

7、觉慧请愿闹**(

八、 请愿)

当兵的打了学生,学生们到督军署前请愿。觉慧听到惠如说官兵打学生,觉慧不由自主地掉转身,回头跟张惠如回学校召集同学;回到学校便参加二百多人的请愿队伍,此时天色已晚,一排士兵拿着枪等候他们。临时选出的八个代表最后在临近天黑的时候进去谈判。在谈判中,赵科长答应代表的条件,承诺第二天派人慰问受伤的学生。同学们一直等到三更天以后,代表才出来接受了条件。最后,大家在雨声中结束了一天的战斗,并约定明天再来。

但请愿最终无果,诺言没有履行。觉慧回家后,被高老太爷训斥,不许出门。

8、祖孙俩的冲突——由于闹**(

九、 祖孙两代)

觉慧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陈姨太告诉了高老太爷此事,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怒斥,并让陈姨太叫来党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不让他出去。可几天后,觉慧偷偷跑了出去。

9、觉慧鸣凤梅林示爱(

十、爱)

被高老太爷软禁的觉慧走进梅林,遇见了奉命前来折梅花的鸣凤,他打趣她,他替鸣凤摘了梅花,又把她带到僻静的地方,抓住鸣凤的手臂让她坐在他的身边。这对年轻人面对面望着,眼神交融。觉慧故意开玩笑说要太太把她嫁出去,以此来观察她的心思。这让鸣凤很伤心,觉慧便安慰她,告诉她将来会娶她。鸣凤也向觉慧敞开她的心扉,二人互诉衷肠。

10、觉慧被幽禁的生活(十

一、生活之一页)

觉慧被高老太爷关在家中,他烦躁异常。在寂寞中,觉慧只有将心事都倾吐给日记。祖父要他读“教孝戒淫”的书,并以五叔克定位榜样,在家学诗文,觉慧私下里把那本宣传旧礼教的书撕破了。在日记中说:“五叔是个伪君子。”还为不知情的大嫂难过,感叹大哥思想退化。

11、掘开过去的坟墓(十

二、掘开过去的坟墓)

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和觉民偷来到大哥事务所。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

12、高家吃年饭(十

三、合家欢)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3、晚香楼的休息与健忘(十

四、忘) 第二天,酒醒后觉新和觉民到晚香楼发现了躲在那里休息的觉新。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并痛苦地自责,表达自己的悔恨。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而觉新一转眼又和弟妹们有说有笑地玩闹了起来,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

14、除夕夜的觉慧、觉民(十

五、除夕 十

六、雪下的火山)

除夕晚,高家在祭祖、叩拜长辈。觉民、觉慧害怕仆人们给他们行礼,就溜了出来,来到了姑妈家。琴的房中,他们意外地看到了梅表姐,美丽而凄哀,带着忧郁的神情,说着伤感的话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15、高家放烟火(十

七、彩虹)

正月初八日晚上,这一群年轻人成功地组织了一台高雅的焰火晚会。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颜色变幻;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画面美好快乐。美丽的焰火,优雅的笛声,高亢的歌声,令人陶醉。

16、高家看龙灯(十

八、龙灯)

正月初九的晚上看龙灯是五叔克定主持的,克定让仆人把龙灯请来。龙灯舞动之时人们

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借以取乐。那班玩龙灯的人刚开始任人烧,一点也不防御,后来花炮烧得更近了。他们终于忍不住痛,逃开了。仆人们听从主人的指挥又拿着燃放的花炮在后面追赶。克定自己也拿着一筒花炮站在那里,看见人逼近,马上把花炮燃起来,向四面放射。直到花炮没有了,大家才住了手,把赏钱给了玩龙灯的人,放他们离开;觉慧愤愤斥责他们没有同情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17、元宵节荡舟赏月(十

九、明月夜)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到花园里划船,鸣凤跟着。一路上穿过黑树林,淑贞害怕有鬼,大家紧张,觉慧冲在最前鸣凤断后。然后他们在湖中荡舟赏月,可是并不很快乐。这群年轻人因为对自己那完全不由自己支配的未来感到了悲观和恐惧。觉新因思念梅表姐而长叹;五叔的女儿淑贞为自己那双残废的小脚而悲伤;觉慧说着这个家的风凉话,来发泄胸中抑郁的怨气。

18、军阀混战(二

十、围城)

军阀混战又开始了,被讨伐的张军长率部队已经攻至城下,守城的督军部队极力抵抗,双方战事正酣。全市交通已断绝了,高公馆大门紧闭,人人自危。这天夜里十点钟左右,突然枪炮大作,双方又开起火来了。高公馆受到流弹袭击,墙坍塌了,电灯灭了,一大家子人惊惊惶惶陷入黑暗世界,听天由命。第二天克明、觉新打听到说不再打了。但傍晚,又枪弹如雨。

19、梅与觉新重逢(二十

一、重逢)

军阀混战,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梅看见高家花园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唤起她痛苦的回忆,感到格外悲泣。这时瑞珏带着海臣过来,两人初次相见,交谈之后,瑞珏忽然觉得自己很喜欢梅。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20、高公馆大难临头(二十

二、恐怖) 战事平息后,街上的交通恢复了,可市面还很混乱,人心还是不安定。高公馆起了骚动,有谣言说今晚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三房、四房、五房和老太爷都避了出去。只有觉新这一房人及周氏留下来照料这空荡荡的大公馆。琴跟着她母亲还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而梅和瑞珏都准备在遭受侮辱的时候投入湖中,以保清白。觉新叫众人去后花园躲避,自己在前面看守房子。平日里生活在一起的人,一到大难临头就只顾自己的安全,体现了这个靠旧礼教维持的大家庭内部的空虚无助。

21、梅与瑞珏互诉苦衷(二十

四、女人的心) 这天,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22、觉慧办报(二十

五、新的路 二十

九、青年的心)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以高度的热情投身这项活动中。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作为阵地。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23、剪发风波(二十

五、新的路)

在觉慧和觉新的鼓励下,琴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发表在《黎明周报》,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许倩如带头剪发,接着同学文与“老密斯”也响应了。琴因为她的好朋友许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琴觉得所有希望破灭,不禁悲声痛哭。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24、鸣凤之死(二十

六、生与死)★注意:鸣凤死前内心独白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刚离开,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5、鸣凤死后众人反应(二十

七、微小的生存) 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觉慧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理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但他终于得知鸣凤死的消息并为此而疯狂,他一声不响地跑出去了。觉民与剑云才知道他对鸣凤的情愫。觉民为自己的爱情担忧,满怀悲哀。觉民和觉慧的情绪感染了一个人——高家的亲戚陈剑云。在此情形下,剑云向觉民表达了他对琴的暗恋,请觉民答应偕琴到他的坟墓看他。觉民忍痛答应,剑云泪流满面。对此,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26、觉慧的梦(二十

八、雨夜的梦)

夜里,觉慧在梦中梦见了爱人鸣凤:他梦见鸣凤变成了小姐,他们平等了,一起欢笑游玩,但后来鸣凤被贪财的父亲逼婚,他们出逃私奔,但被无情的狂风恶浪冲散了。他醒来后有些失望,看到哥哥还在熟睡,也许在做梦,此时的觉慧觉得孤独而又有对鸣凤的强烈的思念,这样的复杂情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27、高老太爷66岁诞辰(三

十、一件大事)

暑假期间,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老爷们任意荒淫腐败。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祝寿宴上,客人们恣意取乐,丑态百出。席间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高老太爷一口答应。可是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28、觉民逃婚的始末(三十

一、逃婚)

高老太爷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去找觉新商议此事,觉新劝他答应这门亲事。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气急败坏的高老太爷又叫觉慧代替。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29、梅之死(三十

二、梅)

梅与觉新从小青梅竹马,互有爱意。可这一切,都因为梅的母亲与觉新的母亲在打牌时,吵了几句嘴,而把他们的爱情扼杀了。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别人,可一年之后,她又丧了配偶,成为“青年居孀”。于是,她又只好回到了曾经扼杀了她幸福的母亲家中,过着“尼姑庵式”的忠洁守孝生活。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她整日以泪洗脸,忧郁成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从一而终”地在恪守封建礼

教中死去。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梅的后事。 30、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总)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31、克定受罚 (三十

三、变) 觉新的五叔克定当卖妻子的陪嫁首饰,又在外设小公馆“金陵高寓”养姨太太。五婶得知后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愤怒地责罚克定,让克定当着自己女儿和妻子的面跪在地上打自己耳光,骂自己,屈辱自己,请求饶恕,又招出在外赌博、嫖妓以及打着父亲的招牌借了许多债等事,还供出了克安。高老太爷看到这个家在走下坡路,气急、一病不起。

32、高家捉鬼闹剧(三十

四、捉鬼) 高老太爷病了,陈姨太等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关紧所有房门,巫师披头散发,穿着奇怪的法衣,拿着松香,洒着粉火,在院子里怪叫着跑来跑去。又到病人的房间里跳着,叫着。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这样还不够,第二天晚上还要进行大扫除,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于是第二次的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内开演。每个房间都受到骚扰,只有觉慧勇敢地进行了反抗,痛骂陈姨太和众人,戳穿了这场闹剧。

33、高老太爷之死(三十

五、祖父的死) 高老太爷因为儿辈花天酒地败坏家族,孙辈新思想的刺激,陈姨太等人驱鬼的惊吓,再加上年老体衰,最终病危将死。临死前,嘱托觉慧找回觉民,并同意取消和冯家的婚事。还希望觉民、觉慧好好读书,扬名显亲。看到了其他人在病榻前上演的闹剧,把希望寄托于有见解的儿孙身上,不希望家族从此衰败下去。高老太爷病逝,高家众人忙丧事后,又忙分家。

34、“血光之灾”、瑞珏之死(三十

六、复仇 三十

七、新的禁忌)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觉新不敢反抗,只好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难产,觉新痛苦地守在门外,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因为陈姨太的要求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35、觉新的思想转化(三十

八、叛徒)

瑞珏因难产死去,而且家中的长辈们视其为不祥,不允许觉新参与丧事,不让家人去吊唁。这使得觉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都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前途、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但他支持觉慧要培养“叛徒”来出口气。

36、觉慧临行前的一夜(三十

九、最后的一夜) 觉慧决意离开家。他与觉新商量,觉新由一开始的不同意到终于决心帮助弟弟秘密离开家。觉慧在同学和哥哥的帮助下,终于要逃离这个家了。临走前一天晚上,觉慧告诉觉民、觉新,觉民很激动,觉新落泪。觉慧与继母周氏依依惜别,来到祖父的灵前,最后一次为他挟烛花。

37、觉慧与家庭决裂、觉慧出走(四

十、再见) 嫂子的惨死最终让觉慧看透了这个家,他决意离开家。觉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觉慧去意已定,觉新最终答应帮忙。觉新去跟长辈们说了觉慧的事,遭到他们的反对后,决定秘密进行。在

觉新、觉民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琴、觉新、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注意:一次运动、两人出走、三场爱情、四个死亡

第5篇: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知识点总结

名著导读《家》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二、作者的思想成就

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梅、瑞珏、鸣凤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二是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三是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三、经典人物形象

1、觉新

(1)觉新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2)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a、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b、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d、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2、觉慧

(1)请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慧的形象。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义无返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

的光芒。

(2)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a、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

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

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b、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

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丽、

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

级界限。

c、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在陈姨太的提

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

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挺身而出痛

骂陈姨太和众人。

3、觉民

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

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

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

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4、《家》的悲剧命运。

a.梅芬: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

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b.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

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c.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

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5、《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

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

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四、检测练习

1、巴金“激流三部曲”是:。

2、巴金“爱情三部曲”是:。

3、《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

艺术典型,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了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4、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

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

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

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

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

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

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

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A C。A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

鸣凤是贫贱丫鬟。C项觉新不是。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

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5、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

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

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

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

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

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E、《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

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参考答案】A E。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巴黎圣母院》知识点总结

一、写作特色

1、离奇的情节,巧合、夸张、怪诞、富于幻想。

2、美丑对照原则,多重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

a、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的对比

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在受刑时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和忍耐,可是在爱斯梅

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b、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

他们的内心都很善良,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但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

斯、伽西莫多c、和他的养父、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

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然,内心却自私阴险,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

拉达,可是看到他受刑却不闻不问。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

二、作品主题

小说描写了一个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被主教陷害、被卡西莫多救助最后

难逃绞刑的命运,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

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主要人物形象

爱斯梅拉达 :是善与美的化身,她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

救人

卡西莫多:代表了正义了力量,他外貌丑陋,但是内心却是高尚的。

副主教弗罗洛(克洛德):教会势力的代表,是淫邪、虚伪和凶残的化身,其虔

诚的外表下掩藏的是野心和毒心。

四、爱斯梅拉达形象浅析

爱斯梅拉达纯洁无邪,热情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正因为她以为

世人都像她一样的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

就把爱情献给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

至死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还会再来搭救自

己,其纯真令人心痛欲裂。

爱斯梅拉达不畏强暴,品格坚贞。当她被诬陷而关在死囚牢房里时,当弗

罗洛把她从圣母院钟楼骗出来时,弗罗洛几次让她在死亡或屈服中选择,面对

弗罗洛的淫威,她宁死不屈。临刑前,她宁愿选择绞架,不屈服于卑鄙的伪君

子弗罗洛,再次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五、

1、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震撼的场面。

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

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

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

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这个人物。

答: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

其感激。在愚人节被选为“愚人王”,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受刑

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

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杀死了邪恶的克洛德,自己也抱着爱斯梅拉达

的尸体而死。

第6篇:读名著,学名人——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日不变的是那种真情流露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西游记》时都会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又不服天上各个神仙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自称为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舒坦,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向往自由的生活。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在这个剧本中,我始终一如既往的支持孙悟空这个角色,虽然这个只是一个角色,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少遇到这种现状几乎没有,但是孙悟空那不懈的精神还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因为他有一颗不服输,不认输,忠心耿耿的心将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

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

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的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当我翻开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腐败的精神支撑着未来!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船厂技工学校高一:苏秋兴

上一篇:老屋阅读下一篇:新时代好少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