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小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社会学小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小产权房屡禁不绝说明其有生存环境,其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解决前,采取单纯禁止的方式难以取得治理成效,改禁止为利用是治理小产权房的趋势,利用小产权房缓解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是治理小产权房的有益探索。

第一篇:社会学小论文

别了!小社会

食堂、澡堂、医院、学校、幼儿园;供水、供电、供热、物业;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曾几何时,很多国有企业自诞生之日起,便接管了职工、家属生活的方方面面,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这也一度成为弥补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的必选项。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小社会”已成为国企改革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生产生活全都管”,曾经,很多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

然而,“小社会”越来越大,“疑难杂症”越积越多,国有企业发展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设世界一流”……面对一项项改革任务和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穿着棉袄游泳”的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轻装上阵。

“办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河南省义马市,总人口17万。早些年,这里并非城市,而是普通的乡村。直到20世纪70年代,当地发现了煤矿,建起义马矿区,这才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量人口。

曾经,矿区内社会服务供给严重短缺,职工面临生活困难。为了维护正常運转,企业便把职工的生活管了起来。幼儿园、学校、储蓄所、派出所……“办社会”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省属企业因为办社会,每年要支出10亿元以上。”据河南省国资委测算,一些国企经营形势每况愈下,“办社会”逐渐成为企业无力承受的负担,甚至压垮企业。

除了增加经济负担外,国企“办社会”也导致资源浪费,有损于公平正义,带来诸多负面效果。一些小区,大多数房子里住着的早已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却还需对水、电等提供补贴;一些企业办的医院、学校,明明颇具市场竞争力,却受制于僵化管理,服务能力低下……

鞍钢集团一名干部表示:“当时我们主办的供水、供电、供暖、物业等服务,涉及辽宁、四川、重庆、云南、广西5省12个地区的35家单位,服务居民近百万户,此外还承担离退休职工管理职责,加上少量教育、医疗单位没有剥离,集团每年补贴支出超5亿元。”

“这让企业如同穿着大棉袄在市场的大海中游泳,怎么游得过别人?”这名干部说。

与民营企业比占了下风,与外资企业比也占了下风,“办社会”让企业无法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保证企业真正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只有轻装上阵、公平参与竞争,集中资源做强主业。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已成为不可回避和必须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的突出问题。

2000年前后,国有企业在“改革攻坚、三年脱困”中,曾将公检法、中小学、普通医院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给地方。但在一些老国企中,职教和幼教机构、“三供一业”等仍未移交,有的还因处置生产事故等需要,保留了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

辽源矿业集团一位财务人士表示,经济效益好的时候,集团提供资金补贴,维持这些办社会职能正常运行尚不成问题。但到了2013年左右,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回落,重化工业步履维艰,这些负担便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在辽宁本溪,拥有百年冶炼史的本钢集团钢铁产能居全国第十位。和本钢产能相近、排名相邻的都是民营企业,用2万人基本上就完成了同样的产能、同样的销售收入。而本钢集团现有在职职工约7万人,离退休职工同样也有7万人左右。

集团不仅承担对2万多户居民的供水、供电、供暖等服务,而且还有多处职教和医疗机构服务百姓就学、就医。

“本钢每年为这些职能补贴资金超过1亿元”,本钢集团运营改善部员工透露。更为严重的是,钢铁企业负责供水、供电等不够专业,一旦发生生产事故或公共卫生事件,其责任是企业难以承担,也承担不起的。

5年前,总部位于沈阳市的一家装备制造业国企打算引入外部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由于背负了十几家“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的空壳集体企业,外部资产不愿进入。公司一位高管无奈地表示,这就像“带着儿女改嫁,谁碰到都是会犹豫再三、仔细斟酌的。”

改革,已势在必行。

“断舍离”——职能各归其位

国企办社会主要包括职工住宅“三供一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承办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消防市政等其他机构五大方面。其中,负担占比最大的是“三供一业”。

总体而言,国企办社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较东部地区严重;资源型企业较其他企业严重;规模更大的企业较中小企业严重。其中,央企办社会负担曾经约占全部国企的一半,地方层面以省属企业为主。

剥离,即将本应由社会化经营主体或公共机构承办的各种社会服务职能或向社会化经营主体,或向地方公共机构移交。本质上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专业化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国有企业不再承担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使政府、企业、社会权责边界更加明晰,让职能各归其位,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很多,要分类别多渠道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政府要承担责任,但不能全部依赖政府买单。

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强调要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强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2016年9月30日发布《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文件,则是这场改革正式拉开序幕的标志。

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出,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有了方向,老工业省份率先开始了行动。

辽宁省按照中央要求周密部署,从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起步,细化实施方案,连续两年将这项工作纳入各市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要求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截至2017年10月底,45个驻辽央企的486个项目中,有461个签订了分离移交协议,有301个完成了移交。鞍钢集团在鞍山市区域内的所有项目均已完成移交,涉及居民约20万户;中石油辽河油田的全部项目均与盘锦市的地方企业签订了协议,涉及居民10万余户;沈阳铁路局将辽宁省区域内的供水、供暖、物业项目打捆移交,与沈阳市城市公用集团签订了协议,涉及供水15万户,供暖11.2万户,物业管理23万户,供电业务也与国家电网集团签订了协议……

在央企大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下,省属国企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也逐步推开。截至2017年10月底,辽宁7个省属企业的74个项目中,已签订分离移交协议56个,占总数的76%,完成移交项目8个,占总数的11%。

在辽央企“三供一业”移交所需的维修改造资金,由中央财政、央企总部和央企驻辽分公司三家共同分担。其中,中央财政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方式承担50%,央企总部承担30%,地方分公司承担20%,这种方式大大减轻了企业自身的负担。

据辽宁省国资委统计,2016年和2017年中央财政分别向辽宁拨付中央下放企业补助资金49.26亿元和14.06亿元,按照财政部有关精神可统筹用于“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到2017年10月底,驻辽央企已累计到位改造资金19.75亿元,已用于支付费用15.14亿元,为移交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则在两年问,将16万户居民的“三供一业”业务全部移交给地方企业,共支付维修改造资金13.35亿元。

从长久来看,这是一个“壮士断腕”的行动。短期内,一次性付出巨额资金,但长远来看,则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更有利于企业专注发展主业,提升运营质量。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还有利于职工群众用上安全电、喝上干净水、住上温暖房,提高民生福祉。

2018年,辽宁省将国企兴办的市政、社区、消防等公共管理职能全部纳入分离移交时间表,对于国有企业附属的教育、医疗机构,则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

“硬骨头”——考验多方智慧

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并非易事。这是对各方面利益的重大调整,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情况复杂,一直被当作国企改革的“硬骨头”。

有专家提出,国企办社会职能可以划分为政府事务、社会公益和职工生活服务等三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灵活应变。

对政府事务类职能,如普通中小学教育、公检法、消防、离退休人员社保统筹管理等职能,要按已有法规彻底落实分离;对社会公益类职能,如医院、大中专院校及职业教育、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及维护、居民区“三供一业”、社区环卫等市政建设等职能,要明确各项社会服务的本地标准,并视地区发展和企业条件确定是否分离;对职工生活服务类职能,如幼儿园、托儿所、浴室、食堂、物业公司等,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保留或分离,国资管理部门要监督其加强成本考核。

对“三供一业”等具有产业性质的办社会职能,则要坚持市场化方向,“一企一策”分类解决。作为国企办社会职能的重头,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好、自身不愿分离的“三供一业”部分,要监督其加强成本考核,提高经营效率;对于企业愿意移交而地方又有能力承接的,要处理好各方利益,确保移交工作稳定;对于企业愿意移交而地方没能力承接的,不要急于求成,要创造条件,结合地方规划、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

2017年,鞍钢集团将鞍山区域的供暖、物业服务移交给鞍山市供热集团,但这两个板块的2000余名职工何去何从却成为难题。一方面,鞍山市供热集团不需要这么多员工,难以全盘接收;另一方面,央企收入相对较高、稳定感较强,这些职工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地方企业。最终,由鞍钢集团组织他们为接收方出劳务,才让移交工作得以进行。

事实上,在解除历史负担过程中,国有企业碰到的类似具体问题还有不少。如何在现有制度框架和支持政策下,赢得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地方政府、接收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认同,还需更多方法和智慧。

企业、事业身份上的鸿沟,也成为社会职能移交中的一道坎。在此轮改革中,大庆油田计划向地方移交高校、医院、幼儿园等机构,据初步统计涉及一万余名职工。如果这些人全部转成地方事业编制,地方上根本承受不起;如果身份不改变,移交后他们同城、同业,却享受不同的政策和待遇,这又容易影响工作积极性,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存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这些地方主要靠国有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一旦分离移交,国企这些“三供一业”业务很难找到接收主体。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所在的宏伟区远离辽阳市主城区,全区供水、供暖多年来基本都由辽阳石化负责。涉及到剥离工作后,宏伟区特意成立一家区属国有企业,才得以接收分离业务。而在辽北小城调兵山市,坐落于此的辽宁省属国企铁法能源公司几次与调兵山市政府对接,打算将“三供一业”及所属医院移交给地方,無奈地方企业体量太小,移交工作进展缓慢。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李锦指出,分离移交情况复杂,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处理,不搞“一刀切”,允许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思路清晰、条件成熟的地区可率先推进,改革情况复杂的地区可以试点先行、逐步推进。

以剥离为导向,各地需积极实践,摸索出更多办法。比如地方可否通过出让部分国企股权,拿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方式,用于支付“卸包袱”必需的成本;对于独立工矿区的国企办社会职能,在找不到接收主体的情况下,能否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改造,成立独立运营供暖、物业公司等。

“相信通过政策支持和地方实践,困扰老国企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老国企也将在轻装上阵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收好尾”——助力三年行动

从2012年在黑龙江试点开始,到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

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成果。积极推进“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和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4月1日,全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国有企业持续攻坚克难,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难题。他强调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全面扎实做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收尾工作,为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务委员王勇指出,全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后续工作仍很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要以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责任,完善配套政策,一企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加强重点难点攻关,确保改革任务按期高质量全面收官。要加强督导检查,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巩固改革成果。要在推进改革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和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全力保障改革顺利稳妥推进,维护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课堂小社会 社会大课堂

摘 要:生活即教育,教育引导生活;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必须关注并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思品课堂教学以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关键词: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思品课堂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解读

(一)概念界定

1.课堂:即课堂教学。广义的课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要能起教育作用的地方都叫做“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狭义的课堂是指班级授课制状态下的规定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班级教学活动,其本质上就是社会的缩影,“课堂就是个小社会”。

2.思品生活化课堂:是指在思品生活化课堂教学中,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 二 )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生活是一切科学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要有机融合。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要求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

3.主体生命教育观:人的主体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学生个体发展必须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行动选择,以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活力为基础,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个体健康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个性社会化原理:儿童应是正在发展中的完整的人,这种发展是其主观能动性由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其最有效的载体是生活,其是否实现社会化的标志也是看其是否积极适应社会生活。

二、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必然性

1.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2.思品生活化课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相一致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3.思品生活化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所学的生活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

4.生活化课堂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固有本质和“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思品课堂教学和“课程标准”所追求的核心理念。

生活化教育思想在不断发展、深化。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论断,胡塞尔最早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

彻底改变当前思品课堂教学中严重的“灌输——接受”的“听”、“背”式教学方式,构建思品生活化课堂,意义极其重大,势在必行。

三、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1.贯彻“学生是生活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由“师教为本”向“生学为本”转变。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依靠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服务一切学生”。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领悟和体验,反对任何包办、灌输和说教,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主阵地。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服务者”、“支持者”,绝不是“演员”,最多是“半个导演”。

2.教学方法上从“教师传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转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和鼓舞。”教师应转变“身份角色”,多用商讨、对话的方式鼓励学生,和学生争论、辩论、碰撞,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导引者、激发者,使学生学会主动、能动、独立学习,让课堂 “灵光”闪现,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3.教学目标设计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变。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原则: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中的核心。

人生成功的80%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节作用。教师要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服从服务于情感目标”这一思品课程的教学的本质特性,教学目标要从传递特定的知识向发展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判断能力,特别是道德情感的生成和行为转化,搭建平台,促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并成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升华。

4.教学内容由“死文本化”向“生活化、活动化、社会化”转变。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政治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积极开发利用自然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体验,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5.走向社会生活实践,并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说:“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书本教材、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学的终点。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才可能实现教育与生活统一、学习与实践统一。

6.教学评价上从重结果向重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转变。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不以笔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功能,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全面落实。注重过程性、全面性考察,采用成长记录袋和学生、本课程教师及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学生的纪律、学习态度、与教师和父母及其他人合作的交往能力等作为评价内容,从而全面践行道德实践 ,提高综合公民素养。

(二)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操作流程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归纳为“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社会生活(回归)”的循环。

1.流程一:“社会生活(导入)——课堂教学(分析、探究)”。“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情境,激起学生道德内化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去学习、探究学科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进而“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场所。这一流程实质上是由“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三维目标形成的基础阶段。

操作方法:

(1)教学目标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应注意所引入的案例必须源于、贴近于学生生活且感兴趣,能够与“三维目标”有机衔接;应求新颖、求广博、最好是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基本素材,与有体系价值、能力价值的课内知识相关联。设问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把握,方便学生研究、感悟、体会、理解学科知识。

“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育“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至高境界。

(2)教学准备、导入生活化:“未雨要绸缪”。课前准备通常可通过网络查询法、实地考察法、调查采访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去实践,通过感知来体验理论,通过见闻来产生感悟,再组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课堂导入应尽可能“先声夺人”激发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方法要多种多样,诸如,讲故事导入,引用现实生活的案例导入,引用名人名言导入,用歌曲导入,用传说、典故、名句等导入,重大时事导入等,以引导学生生发思考,获得感悟。

(3)教学过程生活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以情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中以情激学,注重导课情景的创设、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课后要实践导行,引导学生自我践行。

(4)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是涵盖了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的综合学科,因此,其他任何学科、事件、事物等一切都可成为其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生活化素材的选取一般源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开发利用其他班级、年级、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资源,可请家长来校、走访家庭或是开座谈会,可进工厂、农村、社区实践调查或问卷研究,还可开发网上资源等,从而形成立体、多元的生活课程资源体系。

(5)教学方式生活化:即“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探究活动,其来源于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诸如播放影像、角色表演、演讲、辩论等。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主动感悟人生意义,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其教学时空也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由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还要加强引领和提升,使课堂教学高于生活,超越生活,指导生活,实现价值引导生活化。

2.流程二:“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社会生活(回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永葆活力。“从教学到生活”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是将理论时政、生活等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三维目标形成的升华阶段。

操作方法:教学结果实践化是生活化的本质体现,是回归生活的必然,而课后作业人性化、生活问题案例、课题研究化,则是其典型有效的做法。

(1)课后作业人性化:作业留批宜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关注人类的生产、生活。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以致用,投身于社会,去调查,去体会,在实践中领略生活的真谛。

(2)生活问题案例、课题研究化:面向课堂,学生学到的是知识;面向现实,学生得到的是能力和智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自主选择调查课题或案例,自发组织材料去讨论、研究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形成课题,最后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而教师只是参与其中,帮助、引导学生筛选资料,分析资料,引领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赋予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精彩纷呈、生机勃勃。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草根化研究: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王建军,叶 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作者:詹晓良

第三篇:小产权房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探究

【摘 要】小产权房屡禁不绝说明其有生存环境,其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解决前,采取单纯禁止的方式难以取得治理成效,改禁止为利用是治理小产权房的趋势,利用小产权房缓解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是治理小产权房的有益探索。根据小产权房所利用土地的不同类型对其分类处置,将建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小产权房进行登记管理和质量监督,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适当征收房产税,征税所得一部分来补充社会养老基金,一部分归县级财政所有,专项用于县级地方政府对农民及居住与城镇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使小产权房为缓解养老资金之不足作贡献。

【关键词】小产权房;社会养老;房产税;社会保障

治理小产权房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问题,如何跳出禁止小产权房的怪圈,转向如何利用小产权房,发挥小产权房的社会功用是我们现价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小产权房屡禁不绝的现实本身就说明其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小产权房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解决前,小产权房无法禁止,如何合理地利用小产权房才是当务之急。“安居养老”是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的养老模式,可见,养老的前提是安居,在目前养老问题日益艰巨的时期,可以探索利用小产权房去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路径。

一、小产权房面临的治理困境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筑并出售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在我国城乡二元的土地管理制度下,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不一致导致小产权房在法律中处于灰色地带,其地位得不到法律的承认,法律未明确规定其为违法建筑,只是一些地方条例禁止小产权房的建筑与交易。

上个世纪90年代小产权房出现以来,小产权房屡禁不止,随着商品房价格的激增,低收入人群,包括农民工根本上买不起商品房,他们只能去买价格比商品房便宜的小产权房。小产权房面积不断扩大、交易量不断增加,小产权房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本身具有合理性与法律地位缺失之间的矛盾,使小产权房治理举步维艰,其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小产权房是利益驱动的产物,从经济学角度看,小产权房问题实际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主要涉及农民、集体组织、购房者、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五个主体。地方政府可从土地征收获取较大收益,房地产开发商可通过房产投资获取高额利润,因而二者极力反对小产权房转正;农民和集体组织通过出售小产权房获得的利润远高于国家的土地征收补偿金,购房者也可以较低价格实现住房梦,因而强烈要求小产权房合法化。

2.面积和主体的广泛性。自2007年商品房价格激增以来,目前我国的小产权房总面积已超过了66亿平方米,居住者也已经超过了8 000多万,这都只是官方统计的数据,因为本身法律地位的尴尬性,更多的小产权房交易在隐秘进行。

3.游离于政府监管外的危险性。小产权房本身法律性质的争议性使得政府部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管理。虽然偶有政府强拆小产权房的现象,但其结果往往是多方受损,鲜有成效。小产权房游离于政府的规划管理之外,质量难以保证,类似于深圳松岗电梯事件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冲突,妥善处理大面积的存量小产权房,规范小产权房的运作是治理小产权房的当下要务。

二、小产权房为社会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少子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城市迁居趋势和家庭结构核心化等因素导致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风险日益凸显,非农化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需求大大提高。同样,城市养老也面临老龄化问题严重,双独家庭剧增的困境。然而,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及政府投入资源的有限,使得我国社会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依法建立的,在公民因年老而发生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提供物质帮助,以维持公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制度。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也呈现城乡二元的结构特征。城市居民实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实行以家庭和土地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市居民的养老条件相对优越,不仅社会养老保障金较高,而且城市医疗条件也更好,所以很多农民宁愿花费高价去城市养老,尤其是本身就在城市生活过的农民工,更是渴望在城市安度晚年,但是却面临无力购买天价房的窘境。因此,在房价高涨、城市房屋出现严重供需失调的情况下,大量涌入城市的中低收入者会甘愿冒法律的风险购买价格低廉的小产权房,这也是小产权房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部分低收入者购买小产权房是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环境下的自救措施,只是这种方式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而得不到有效管理,常引发一些问题。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小产权房成为商品房的同质低价替代品是社会发展使然,如若政府能将部分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体系之内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保障社会养老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小产权房买卖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失为一种可促成多方利益纳什均衡的良策。

三、利用小产权房缓解农村社会养老压力的路径

近年来,小产权房的治理成了两会关注的焦点。从2014年姜大明代表的“刹风止乱”,到2015年郭松海代表的“区别对待”,国家对待小产权房也逐渐理性和开放。区别对待是指,对于占用耕地建成的小产权房,必须严肃查处、清理,该拆的拆,该停的停;对于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开发的小产权房,经合法程序,将其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之中。郭松海认为,对大量此类住房进行拆毁,不仅社会成本高,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可以经合法程序将其转为保障性住房,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城镇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市场供应,还能起到平抑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作用。针对建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小产权房问题宜“疏”不宜“堵”,需要分类处置、分别对待。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补助,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却明显不足,尤其对进城养老的农民而言,居住权更是得不到保障,因而为了缓解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我们需将部分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登记管理

在目前我国小产权房法律地位未得到承认的阶段,可将小产权房作为特殊的物,进行物权登记,但房屋仍不享有完全的物权;当建造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小产权房的法律效力得到承认时,可规定建设小产权房不仅要经过集体组织的同意,还要到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使用登记,经登记后建成的房屋才可用于买卖,并责令已售小产权房进行补充登记,规定之后的小产权房买卖都须经过户登记。只有将小产权房纳入房地产部门的监管之下,才能为部分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奠定基础。

(二)质量监督

在小产权房纳入房地产部门的监管之后,相关部门就要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避免出现类似于深圳松岗电梯事故这样由于小产权房质量不合格的安全问题,保障居民的安全。对于已建未售的小产权房要质量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出售;对于已建已售的小产权房,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排除安全隐患;而对于尚未修建的则要制定相应的建设小产权房的质量标准,建成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出售。

(三)分类处置

在小产权房的合法性未得到确认之前,可根据登记统计的小产权房按村进行划分管理,对交易的小产权房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居住者若年满五十岁则可以继续居住但享受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额度要适当减少;若未满五十岁,则要么搬出房屋但可享受国家的补偿金,要么继续居住但需按年缴纳一定的税款(需缴满十年),都可享受国家的养老保险。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养老保障金都由政府财政负担。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制度的更新,若小产权房的合法地位得到了确认,那么将其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就更加灵活和便捷,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作如下区分:

1.对于建设在自家宅基地上的“农用房”,很难纳入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体系之下,因而,可采取“二选一”的解决办法。若购买此类小产权房的人满足年龄满五十,可让其自由选择补缴部分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后,满六十即可享受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金,或者不补缴相关税收同时也不享受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金。若准备购买小产权房者年龄达到了五十但还未购买,可告知其若购买了此类农用房则无法享受国家的养老保障金,让其自行进行利益衡量与取舍。

2.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安置本村村民的小产权房,则可在进行确权登记后,赋予房屋所有者完整的农房房屋所有权和农村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但需要对此类房屋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保障住户的安居环境。按照购房者的不同情况,此类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要进行分别处理。购房者为本村村民且年满五十岁,基于其是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可以享有小产权房的产权,且无需补缴其他费用,但是若要自六十岁起享受养老保险制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劳动,比如打扫居民区的卫生、修剪居民区的植物之类的简单且劳动量不大的事务,根据劳动量分配社会保障金;购房者为本村村民但不足五十,则不仅要交买房款还要缴纳相应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税费缴足十五年之后可从六十岁起享受养老保障金。购房者为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年满五十岁,除要缴纳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还要缴纳一定数量的本地集体组织成员入社费。入社费的金额由各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决定。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缴纳入社费后,其享有与其所入社成员一样的权利。

3.对于成片开发并出售的商业小产权房,则可参照商品房的管理,只是征税所得要在集体组织和国家中按适当比例分配,同时为了平衡商品房购买者的心理落差和利益等,可适当提高购买小产权房的税率。但是,基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考虑,可对年满五十的购房者适当优惠,还可以对进城养老的农民工进行适当的购房补贴。购买此类小产权房的居民可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障金,但是在六十岁之前需按年缴纳至少十五年的养老保险金,不足十五年的要补齐,超过十五年的可增加领取的社会养老保障金总额。

(四)税收机制与财政负担主体

税收机制和财政负担主体也要分情况确定。小产权房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所得归县级政府财政,并专款用于社会养老资金的支出。但需向国家缴纳一小部分作为全国统筹的社会养老基金。同时,农村居民与当地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金也由主要由县一级地方政府承担;全国的社会养老基金可以对地方养老支出有困难的县以适当的援助。

通过将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可解决小产权房在法律中的尴尬地位,规范其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增加政府因为征地减少而失去的财政收入,通过规范集体组织承担小产权房的具体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小产权房的卫生与绿化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小产权房的不合理流转与使用问题。政府可将小产权房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行试点,如若成功,可将范围扩大,将小产权房的治理归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此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婧娟.中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3]李东方.房地产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4]朱亚鹏.公民住房权的认识误区与住房政策的偏差[J].探索与争鸣,2010.

[5]刘敬爱.小产权房转为保障性住房的驱动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

作者:杨璇

第四篇:小澡堂大社会——以华清楼澡堂反观福州近三十年的社会

【内容摘要】福州温泉澡堂曾活跃千年,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由盛转衰,本篇论文选取福州华清楼澡堂为研究对象,力求从实证角度对近三十年福州澡堂变迁作系统了解。另外,近三十年福州因急速都市化带来大规模社会变迁,这恰与澡堂业衰落时间契合,笔者将以澡堂致衰原因分析为起点,结合年鉴数据,反观福州近三十年社会变迁。最后笔者将架设“传统活动空间”以探讨澡堂存在现实意义。

【关 键 词】福州旧式温泉澡堂 由盛转衰 社会变迁(1978~2007年) 传统活动空间

一、绪论

张扬《洗澡》以一个传统澡堂的经营困境和最后消亡为我们提出传统空间在时空变迁和城市建设中遭挤压的社会事实,这成为论文思考起点。作为中国三大温泉城市,福州温泉因其“草根性”千年来成为民众最重要生活素材,澡堂则是众多利用方式中与民众关系最紧密。但到上世纪80年代,洗浴人次和澡堂数量逐年下降。面对澡堂业急速衰落,笔者将结合华清楼澡堂实证调查,全面勾勒福州澡堂近三十年兴衰过程,并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分析引起这种兴衰的原因,同时架设“传统活动空间”用以探讨其存在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先提出三大核心假设:一是福州澡堂业近三十年由盛转衰并不仅局限于洗浴人次与澡堂数量减少的表象,其内部还有其他更本质变化;二是澡堂业近三十年衰落正是急速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澡堂致衰原因分析中可反观;三是旧式澡堂低进入性能为民众提供宣泄情绪和发表社会事务意见的公共活动空间,弥补城市设计中缺失的社会情感交往空间。

本文将以文献调查、实验观察和个案深度调查为主,影像资料为辅。选取福州华清楼澡堂为调查对象,从其三十年经营调查出发,结合社会学理论,以期对福州澡堂业近三十年的变化、致衰原因、存在可能作赘述,同时结合年鉴数据反观福州近三十年社会变迁。在个案调查基础上架设七个受访样本,分别是搓背师、女浴池招待、保安主任、三位老汤客和澡堂负责人刘先生。

三、个案基本信息①

华清楼澡堂位于福州五一南路达道路东向路口,由福州市服务公司投资兴建,1982年2月开业。楼高八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管澡堂、旅社,兼管商场、饮食。(1)营业时间:男澡堂3:00~22:00,全年营业;女澡堂8:00~22:00,每年10~来年5月营业。(2)基本设施与收费:女澡堂只有淋浴,男澡堂设有淋浴和澡池;公共池6元/人(3)澡堂淡旺季与客流高低峰:淡季是每年5~9月,旺季是10~来年4月;一周中人流高峰是周五~下周一;一天中高峰是8:00~10:00与12:00~14:00(与福州“一天三泡”习惯有关)。(4)经营状况:目前有四口澡池,每天需200吨水,温泉水费成本高达1200元/日,华清楼旺季最大客流量为800-900人/日,按6元/人,除去工资、电费、房租、管道维护等,饱和客流期只是持平,淡季亏损,澡堂靠其他副业盈利。

四、问题探讨

(一)华清楼澡堂:30年辛路变化

在对华清楼近三十年辛路变化探讨中,笔者将还原三位汤客访谈内容,以最原始实证材料说明,除洗浴人次和澡堂数量衰减的表象变化外,澡堂近三十年在其内部有其他更本质变化在加速其衰落。

具体表现为:第一,门票的增长:门票在这三十年中从“2、3分”到“6元”,涨了近300倍,从中透露福州近三十年物价、经济和收入的变化。第二,客流量(顾客群裂变)与经营情况变化:笔者认为澡堂客流量的变化远非单纯是数量上减少,为此设计一个十分钟华清楼实地目测实验,从实验统计分析中发现,澡堂顾客群最根本变化在于阶层与年龄上的裂变,已从80年代的大众(人人都去)转向中下阶层的中老年群体。另外,从华清楼自身三十年的运营状况中发现旧式澡堂运营状况已由盛转衰,目前澡堂只有在旺季才能收支持平,淡季收不抵支。第三,老行当的形同虚设:打汤打井师、招待、搓背师是澡堂千年来形成的三种传统服务,目前打汤打井师已消失、招待仅是名存、搓背师则技不如前。从叶继桃擦背师访谈了解到目前澡堂业内部行当存在缺乏统一行业标准、从事者大都40岁以下、工作态度不积极、服务项目单一、缺乏基本卫生意识的问题。

(二)小澡堂大社会:以温泉澡堂衰落原因分析反观福州近三十年社会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州因迅猛经济增长和都市化引起急剧社会变迁,而这恰与澡堂衰落时间契合,因此将澡堂衰落与福州社会变迁结合探讨具有意义。

第一,热水器革命与引温泉入户——反观社会变迁之一:居住形式变化(生活质量指标)

汤客强调“以前台江一带是棚屋……都没卫生间,都到澡堂洗汤……现在生活条件好,家里都有热水器……”。80年代驱动人们上澡堂原因是家中没有任何洗浴设备,90年代独立卫生间和热水器入户,人们在家就可完成清洁身体的需求且更私密。热水器革命使人从每周必去到可去可不去,澡堂客流流失也是当然。从中也折射居住形式变化。福州住房面积1985年为7257万平方米(木棚区占50%),人均6.1平方米,2006年52700万平方米,人均29平方米,人均面积翻了4.75倍。随城建和住房制度改革,居民从公有产权“单位宿舍”搬到私人所有“社区”,中间更预示社会交往方式变迁(从单位内部扩展到社区甚至更广)。

第二,卫生意识和洗澡习惯变迁——反观社会变迁之二:医疗状况改善(人口素质指标)

“现代人重视卫生,觉得澡堂很多人洗很脏。”从80年代每周必去到现在因脏不去,反映人们卫生观念提升,而澡堂最大问题偏出于此。07年12月福州市卫生监督所抽检发现:澡堂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拖鞋未消毒;池水未按规定消毒补水;未按规定设置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顾客就浴标志等。

民众卫生观念提升得益福州医疗状况改善。从年鉴数据中发现:三十年内卫生机构翻了3.28倍(78年为567所,06年为1862所),医生增加398.2%(78年为2355人,06年为9378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5人,死亡率为4.26‰,达到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标准中医疗服务指标。

医疗改善也在改变民众洗澡习惯。80年代去澡堂频率是1~2次/周,按常识换算:1980年一周两次的澡堂成本=2分×8次=0.16元(占1980年人均月收入26元的0.61%),可接受,但天天洗则高达0.6元/月(占2.3%),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民众是难以承受。随医学观念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足够经济条件承担每天洗浴。在天天洗澡习惯支持下,人们在家洗澡成本=2.5×0.2+1×0.5)×30天=30元/月(每人每天用0.2立方米水,水费为2.5元/立方米;1度电,电费为0.5元/度),远低于澡堂成本=6元×30天=180元/月,两种成本权衡又使澡堂丧失部分顾客。

第三,娱乐方式多样化——反观社会变迁之三:消费结构(消费生活方式指标)

消费是理性,泡汤对娱乐匮乏的80年代人来说是基本需要更是与亲朋好友共同休闲方式。30年后休闲活动雨后春笋,使消费者在对待自身休闲时有更多也更符自身个性去处,同时其也反映人们消费结构和意识变迁。

(1)消费结构的变迁:随经济和消费水平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温饱向享乐型转变,“衣食住行”消费位次发生根本变化。《2007年福州年鉴》中06年居民年消费结构为:食品支出4068元(占消费性支出42.0%);衣着682元(占7.05%);家庭设备用品服务484元(占5.05%);医疗保健690元(占7.1%);交通和通讯1013元(占10.5%);娱乐教育文化1151元(占11.9%);居住1274元(占13.2%);杂项309元(占3.2%)。消费结构中“衣住行”比例(58%)已高于食品(42%),在非食品消费中住房、医疗、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成主要支出方向,消费结构已从注重基本生存需求的“食”为主结构升级为以追求安全尊重以及更高层次需求的非物质为主结构。

(2)消费意识(取向)的变迁:80年代处大众消费阶段,由于物质匮乏和市场不成熟(信息不对称),整个消费过程讲求群体共性和取向大众化,伴随物资充裕和消费力提升,人们拥有更多选择,整个消费更注重个性追求和取向异质多元。

(三)传统活动空间:福州旧式澡堂存在的现实意义

澡堂衰落已是大势,探讨完其变化、致衰原因后自然就需谈及是否有存在必要。为此笔者架设“传统活动空间”解释澡堂存在的现实可能。

第一,“传统活动空间”架设:情绪宣泄的心灵修憩所。城市建设的实用主义不断挤压人们生活空间中能进行社会情感交往的空间设计。因传统习惯“泡汤”而形成“松散但开放而弹性的交往网络”,澡堂为这种交往提供传统活动空间。在温泉舒缓神经作用下,汤客对社会事务、家庭琐事、公共利益等进行自由对话,用合理性争论形成一致性意见,对他们而言聊天内容不是重点,聊天后情绪宣泄才是目的。第二,旧式澡堂对底层群体和老年人现实意义。专业化社交服务在经营前就定位好目标群体,其不能面向所有民众,澡堂6元的“低进入性”门票使其魅力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洗浴, 更重要是其能为底层群众提供宣泄情绪、发表社会事务意见的空间;另外城市建设实用主义易忽视对老年人关怀设计,三十年后澡堂的顾客群已转向中老年人,作为“传统活动空间”其能为老年人承当聚集同龄人交往的角色,有利城市孤独情绪缓解。

五、基本结论

从实证调查和文献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澡堂近三十年确实由盛转衰,内部发生门票上涨、顾客群裂变和老行当消失的变化;二是澡堂致衰原因有热水器革命、卫生意识增强、娱乐方式多样化和城市扩建;三是从澡堂反观出的社会变迁包括:居住形式变迁;医疗状况改善;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四是旧式澡堂作为“传统活动空间”能为民众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宣泄情绪、发表社会意见的空间以排解城市孤独,有现实存在意义

注释:

①对保安主任和负责人访谈.

参考文献:

[1]张扬(导演).洗澡.西安:艺玛电影技术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1999.9月(出品).

[2]Jürgen Habermas.The Public Sphere(1964).In:Yu Hai eds.Western social theory(classic and contemporary).Fudan University Press.1998.pp430

[3]福州温泉志编委会编.福州温泉志.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68

[4]毛松华和胡斌.传统交往空间与社区改造_浅谈社区中人文特质的保护与复兴[J].四川建筑.2001.21(2)

[5]福州统计局编.福州五十五年[M].福州:福州海潮艺术摄影出版社.2004.

作者:郑 兰 钟伯清 赵陵波

第五篇:氢能小社会的张家口样本

前些年还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表现并不显眼的张家口,如今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典型示范区,更是氢能生态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之一。为什么会是张家口?这座城市又做了些什么?关于如何巧借“东风”并因地制宜,张家口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经验对行业颇有参考价值。但目前无论是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是重构整个城市的能源结构,等待张家口的还有更持久的苦战。

如何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中的问题?

“明年计划再新建5座,到2020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计划达到1800辆,建成加氢站21座,实现制氢每年2万吨、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每年1万套、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每年4500辆,初步形成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近日,在第一届中国·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上,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透露了该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近期目标。据了解,目前无论是投运燃料电池公交车总数量,还是其在公交车型中的占比,张家口均排在全国前列。

作为国内典型的北方低温城市之一,在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城市推广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加上动力电池自身的技术瓶颈,以纯电动为代表的国内主流车型在张家口一带的应用有限。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张家口似乎终于找到了契机。

2017年,张家口创坝园区率先启用了两辆燃料电池客车作为市内通勤班车。并在2018年年初通过公开招标购买了福田欧辉10.5米二级踏步氢燃料公交车,张家口市公交总公司车技部部长霍俊青表示,这标志着我市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实际运营数量第一的城市。虽然目前氢燃料公交车在车辆采购、维护保养等方面比传统车贵,但是他相信将来随着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些问题都会好转。

到3月份,氢燃料电池客车的行驶范围开始加大,为首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提供由北京至张家口的摆渡服务。

接下来的节奏越来越快,仅仅四个月后,74辆亿华通与北汽福田、宇通客车等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线,担纲公交1路、23路、33路等线路的运营工作,单车日行驶里程近300公里。据了解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单一城市车队。李宏透露,明年张家口还将新增170辆氢燃料电池车型。

在基础设施方面,配套的日加氢50辆车的一座加氢站已经投入使用。

“明年计划再新建5 座,到2020 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计划达到1800 辆,建成加氢站21 座,实现制氢每年2 万吨、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每年1 万套、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每年4500 辆,初步形成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近日,在第一届中国· 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上,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透露了该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近期目标。

一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0月25日,25辆在张家口运行的宇通氢燃料电池客车已累计行驶11万公里,平均运行里程4400公里,49辆福田车累计行驶65万公里,平均12244公里。

为保障这批新型车辆的正常运行,作为运营方的张家口市公交总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霍俊青介绍,目前公司运营的车辆主要是宇通12米氢燃料公交车以及福田欧辉的车辆(搭载亿华通30千瓦燃料电池,采用35兆帕氢系统,续驶里程300公里左右)。在车辆配置方面,一是注意整车轻量化,二是要注意整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和优化,三是要注意车身内部的空间设计。

为了降低氢耗,公司结合整车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整车企业对公司驾驶员进行节能技巧培训,树立线路驾驶能耗最低标杆,激励驾驶员节能降耗。根据实际线路运行情况,企业对能量回馈和燃料电池高效率区方面进行优化。此外,结合当地气温和驾驶员、乘客感受,对车辆上的空调和暖风系统进行变频控制优化,同时探索氢燃料电池与热取暖。

一直以来,行业特别是公众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大顾虑就是安全问题。为保障这批产品的安全行驶,张家口公交总公司要求车企在氢系统方面做了三个安全保证,即整车企业必须完成多类阀门性能测试和泄漏安全测试,在安装前和安装后对氢气瓶和管道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充分验证氢系统支架结构、各零部件链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霍俊青表示,车辆在投入运营时必须有服务团队做保障,以防驾驶员误操作,也便于对车辆出现的故障及时处理。同时公司还结合整车企业以及燃料电池厂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他还特别提到,以亿华通为代表的合作企业从这批车到达公交公司开始,就对驾驶员、服務人员进行了氢燃料系统的理论、实践培训,在正式运营前,这些企业的售后工作人员每天跟随车辆行驶,并记录相关数据。“目前这批车已经和普通常规车一样使用了。”

如何用好天然条件及历史机遇?

于张家口而言,氢燃料电池汽车仿佛为其定制而生,而氢能社会这一未来能源愿景在当地也有天然的发展条件。眼下的张家口虽然还是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但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

张家口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本就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资料显示,张家口拥有4000万千瓦以上的风能资源储量和3000万千瓦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储量,具备大规模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条件,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基础。霍俊青介绍说,当地有丰富的氢能和太阳能进行低成本氢气的制备,大大降低了氢气的使用成本。目前,市内的氢气价格为30元/公斤,在全国属最低。这一优势非常有助于突破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中制氢成本障碍。

从地理位置上看,自去年起,张家口所在的张北地区已经被国家列为河北的“两翼”之一,并与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共同成为京津冀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李宏表示,这就为张家口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张家口的资源更好地输送到北京和雄安新区。北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相关产业更好地转移到张家口,实现京张两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借此,张家口在高铁沿线的8个高铁站、高速连接线周边区域和主要干线有价值的区域、各县区的园区、县城周边的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与北京市的国家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张家口还争取到北京市支持建设中关村张家口园,入园企业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和优秀科技团队,形成创新孵化、成果转化、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科技创新的区域小高地。

除此之外,张家口还赶上了另一个契机:2022年冬奥会在当地举办。这将有利于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促进京津产业转移和河北省产业升级,推动京津冀氢能产业一体化快速发展。

如何布局全产业链?

按照“推广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大范围应用,打造低碳奥运专区、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设施全供应”的思路,张家口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乃至氢能产业链上进行了全面布局。

在整车方面,张家口已经引入了北汽福田、吉利汽车等车企,整合产业链企业,进行燃料电池整车研发与生产。目前北汽福田已推出多款燃料电池客车,并完成当地1600米高海拔、超长连续爬坡以及零下30度低温启动、零下40度低温存储等各种环境适应性测试。

在商业推广应用方面,张家口以公交和物流领域为突破口,正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备用电源及相关产品应用。

为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与产业化突破,在零部件方面,亿华通、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及研发机构已经在张家口落户,并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项目合作。据了解,亿华通在张家口投建了国内第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国内先进的垂直一体化测试体系,目前已完成了自主高性能燃料电池的批量化生产。亿华通公司一期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项目已经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与之配套的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客车已经签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张家口正在推动加快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厂建设,并构建区县镇全覆盖的加氢站网络体系。据了解,目前海珀尔制氢厂一期及加氢站项目已投入运营,年产氢量为1600吨,可满足600辆12米长公交车需求,这意味着可以实现京津冀地区小批量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二期完工后,年产氢量可达6000吨,能够满足京津冀地区2000辆燃料电池大巴用氢需求。按照规划,截至2022年前,全市将形成16个区县加氢网络全覆盖。

同时,张家口吸引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金风科技等能源企业布局氢能业务,金鸿能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计划在张家口启动加油站与加氢站混建项目,以油氢混建站推进加氢站建设工作。

李宏表示,张家口不仅在风电和光电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氢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前面。制氢方面,当地正在实施风电制氢、海珀尔清洁产业示范园等一批项目,通过四方机制的拓展,可以大幅降低制氢成本。“到2020年,张家口要实现55%的电力消费使用可再生能源、100%的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设用能使用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初步建成低碳城市。”

如何设计支持政策体系?

据李宏介绍,为落实“氢能张家口”方案,张家口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配套支持政策,并开通了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绿色通道。

首先是落地两项优惠。即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规定的,将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准入标准的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将按市内工业用地对应最低标准的70%执行。

其次是给予三项补贴。包括生产性贷款贴息、租赁厂房补贴和融资租赁设备补贴。

再次给予四项奖励。包括投资额度奖励、品牌建设奖励、科技创新奖励和人才引进奖励。其中对注册资本全部到位且完成投资的将给予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度不低于3%的奖励。

还有五项支持。包括低成本用电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专项支持、技改资金支持、IPO上市支持和标准制定支持。IPO上市支持是指贫困县的项目IPO上市有绿色通道,目前张家口有12个县区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对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实行滚动支持3年,今年已经支持了2亿元,其中亿华通等7个项目正在享受这一政策。据了解,张家口还在寻求与各大金融机构、央企、国企合作,设立首都“两区”建设基金,专项支持和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项目。

为保障当地人才供给,张家口在落实好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积极引进氢能领域人才。同时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

根据《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0%,55%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50%,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链接:

张家口的“三四五”规划任务

“三”指三大创新,即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在体制机制方面,张家口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电网等的支持下,创造性建立了“政府+企业+电网+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通过弃风弃电低价上网,电网降低通道费,使用户侧下网电价降到每度0.15元,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打通了政策壁垒。技术创新方面,世界首个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示范项目,首个可脱网运行的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等,都在张家口落地建设。

“四”指四大工程,即規模化开发、大容量储能、智能化输送、多元化应用工程。现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300万千瓦,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已经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张家口还被国家电网确定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示范区,谋划了十大输电通道工程,包括正在实施的500千瓦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以及正在推动电路规划的张北至雄安新区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等。在多元化应用上,全市清洁供暖面积达到488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大数据服务器15.2万台,推广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2229辆。

“五”指五大工程区,即低碳奥运专区、可再生能源科技创业城、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低碳奥运专区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可再生能源科技创业城已组建完成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按照和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将支持张家口建设国际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汇集了金风科技、晶澳太阳能、特变电工、亿华通等一批企业,涵盖风机、光伏组建、压缩空气储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在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方面,已建成生态农业示范项目两个,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项目一个,大气沼气工程一个。

作者:甄文媛

上一篇:审计学论文下一篇: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