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方案1

在全县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7月18日在象州县召开的全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再接再励,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全县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家园工作。刚才民政局莫局长已对全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等一下,县委徐副书记还有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简要通报前段时间全县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情通报我县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情况,况并讲几点意见:

一、6.20特大洪灾中全县受灾基本情况

6月20日—22日,我县持续连降大暴雨,6月21日凌晨至21日11:00仅11个小时内,山内乡镇平均降雨量148mm,连续强降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200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全县11个乡镇。全县77个村民委348个自然屯受灾,受灾人口103482人,倒塌居民住房945户2827间,损坏711户142间,因灾死亡2人,失踪3人,重伤2人,紧急转移安置5277人,全县受山体滑坡威胁需整体搬迁20个自然屯,385户1196间1737人。县境内国道323线、省道207线、县道645线多处塌方,通往罗香、六巷、长垌、大樟、三角的县乡屯级公路多处被洪水冲坏冲断,各种农作物受灾总面积47884.9亩,水利设施损坏、损毁1076条(处)9809km,水毁人饮设施154处造成16861人饮水困难,电力、通信、学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1031.3万元。

二、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基本情况

灾情发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县里组成了精干的灾情核查工作组,分赴各灾区乡(镇),与所在乡镇(镇)领导干部一道,对受灾人口、受灾农作物面积、牧渔业的受灾情况、民房倒塌损坏情况和水利、工业、通信、交通等受灾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核实,为开展救灾和恢复生产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6月26日我,县里召开县四家班子扩大会议,听取了县直有关部门的救灾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7月6日召开了全县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动员大会,对全县的救灾恢复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把全县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上来。

­——民政部门及时运送发放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到目前止,全县本级财政共安排救灾资金120万元,已安排口粮救灾款60.万元,安排救济粮203吨(其中世界宣明会捐赠150吨),救济人口13533人;安排衣被救济款23万元,救济衣被3985件,救济人口2567人;安排恢复住房款25万元,发放油毛毡46543斤,搭建帐逢100顶,简易棚530个,食盐1000斤,食用油509斤,衣被2380套,黑胶破26543斤,铁钉、铁线6575斤,炊具、餐具200套。安置2205人,返回原住所2293人,投亲靠友409人,租借房屋370人,全县需紧急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均已暂时得到安置,没有出现无房可住的现象。

­——为确保早稻和下半年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县直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有条件修复的工程进行了及时抢修,对近期无法修复的工程也采取了临时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工程灌溉。目前全县已投入7.万人次40万个工日、水泥650吨、沙袋5万个、钢筋35吨、柴油8吨、水管5000m,县、乡、村和群众投入350万元,临时修复重点水毁水利工程182处,渠道清淤48km,恢复灌溉4.1万亩。

­——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动广大群众抢修村级公路、马驮路、人行便道,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目前,全县已恢复临时交通120处,人饮供水工程72处,解决13100人饮水困难问题,恢复了182个村屯5.1万人的供电。

­­——进行生产自救,使各受灾企业早日恢复生产。县经贸局及时派人了解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受灾企业进行抢修,经努力,目前,在因灾而停产的10家企业中除了冶炼厂、七建红砖厂外,已有8家基本恢复生产。

­——迅速开展倒塌住房的重建工作。全县受灾倒塌的住房户、因地质灾害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屯已基本核实清楚,全县的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即将出台。

­——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美德,积极开展捐赠活动,目前共获县直单位捐款64900元,干部职工捐款290730元,接收上级捐赠物资折款15.2万元(民政厅捐赠大米18吨,市民政局捐赠大米4吨、食盐1吨、救灾衣被一车),世界宣明会捐赠大米150吨,本县捐款53万元,大米、衣被、水泥等物资折款12万元。其中,桐木镇小马屯群众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捐款1950元、大米750斤,建筑企业老板唐世佐捐赠大米2000斤,民营企业头排糖厂老板李世东在企业受灾损失120万元的情况下捐款5000元,民营企业利兴强矿冶企业捐赠水泥40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我县6.20特大洪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三、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县6.20特大洪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是临时性的,我们在民房、交通、水利、农业等各方面的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上仍然非常困难。

一是整村搬迁重建难度大。我县需整村搬迁的有20个自然屯和六巷乡政府,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如果按照3000­—5000元/户的灾民新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山内每户搬迁安置至少需要1.5万元。此外,山内搬迁最大的困难除资金外还在于大瑶山山高坡陡,几乎没有合适的地方来实施搬迁安置,如六巷乡9个屯需整村搬迁,但仅是六青屯勉强找到一块需机械平整后才能安置的地块,其他村屯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建村。

二是交通恢复难度大。各乡镇尤其山内乡镇,因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冲击,县、乡、村、屯公路损坏损毁都非常严重,修复难度极大。

三是恢复生产难度大。由于大量水利设施损毁,造成大量早稻后期无水可灌,如果连续15天不下雨,则将会出现严重旱情,晚稻播种更是深受影响。此外,大量农田被沙石覆盖,耕作层被洪水冲走,无法复垦耕种,给灾区恢复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村民自救难。近几年修扶贫路,许多村屯都集资修路建桥,有的村屯人均集资超过5000元,负担很重。现在这些村民房子没了,公路没了,桥梁没了,多年来的积蓄没了,自救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连续遭受2003年“9.16”和2004年“7·19”特大洪涝灾害后尚未恢复元气,大量水毁农田水利工程、危房及其他基础设施尚未完全修复,今年再次受灾,受灾村民承受灾后重建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很难解决生产自救投入的困难问题。

五是灾民今后的生活出路难。由于大量农田被冲毁,很多农民今后已无地可耕,无田可种。如六巷乡的古麦、胶厂、香桥、圣堂口等沿河村屯80—95%的耕地农田被洪水完全冲毁消失,这些村民今后依靠什么生存、生活,可想将是非常的艰难。

六是我县财政极为困难,严重缺乏救灾资金。洪灾使我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我县财力非常困难,每年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县级国家机关的基本运转,根本无力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救灾资金极为缺乏。

四、当前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任务

(一)要把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作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如期完成重建任务

1、要模清底数、明确建设重点。一些(镇)在填报因灾倒房台帐时,没有进行认真核实,没有认真领会县委、县政府通知内容精神,统计数字含有水份。要继续组织干部下乡下村进行灾情核,保证不漏户、不漏人。建立灾民住房倒塌台帐,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要根据困难情况分类排队便于重点联系、指导,制定重建方案。对严重危房不能再住人的,应视为倒房户进行统计,并给予重建。

2、积极筹集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资金。全县统计倒塌民房945 户4222间,按12月底前每户至少建成一间30m2的住房,从建设资金来看,要采取“政府救济一点、政策优惠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乡邻乡亲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投工投劳一点”的办法解决,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重建资金。县财政局要及时调整财政年度预算方案,增加投入,支援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组织发动社会捐赠活动,筹集更多的补助资金。

3、要明确补助资金的扶持原则和管理规定。在扶持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不漏掉一户,也决不允许冒报一户;二是坚持倒房户自力更生建房为主的原则,自身积极性不高不予补助;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群众评议确定扶持对象;四是坚持区别对象原则,实行分类帮扶。最近我在一些乡(镇),发现了一些不良的苗头,必须坚决纠正。要加强补助灾民建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所有建房资金必须建立专帐管理。配备专职财会人员,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审批制度,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要坚持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营私舞弊问题发生。发现有贪污挪用建房救灾款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

4、要明确各乡(镇)政府及县直各单位在恢复重建中的责任。因灾倒户恢复重建的主体是倒房户自身,建房以受灾户自建为主,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帮助是在倒房户自主建房的基础上实施的救助行动。所有有自救能力的倒房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生产自救和向亲友借钱、银行贷款等办法积极主动地自筹部分建房资金,并按照规划尽快动工兴建住房。各乡(镇)政府,县直各单位要积极指导、联系、协助受灾户恢复重建住房,把指导和联系民房恢复重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干部,保证每一户倒房户有两名以上干部进村驻户实施联系、指导。

5、坚持恢复重建“八步流程”工作方法。

第一步:灾民申请。根据灾民提出的书面申请,了解、掌握灾民灾害损失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第二步:民主评议。由村民代表对灾民住房倒塌和需救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确定初步意见,张榜公示,上报乡镇政府。

第三步: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广泛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对倒房户进行分类排队,编制救助花名册,确定补助对象,提出补助标准。

第四步:县级审批。将群众确认的救济方案上报县民政局审批,确定补助额度,然后反回村民进行公示。

第五步:制定方案。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建房实施方案,开工建房前,将实施方案张榜公示。

第六步:选址规划。充分考虑灾民生产生活需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提供多套方案由建房户自行选择。

第七步:组织实施。建房之初向重建户发放救助证明,明确建房面积、补助额度、完成时间。建房实施过程中,定期、不定期派出工作组现场解决灾民建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八步:竣工检查。建房工作结束后,对建房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审计检查,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将相关情况进行公布。

6、要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恢复重建工作。一是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协调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主要责任是核实倒房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筹措落实倒房重建政府扶持补助资金,并审定提出补助分配方案。政府帮扶补助资金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由群众评议确定扶持对象及其类别,正确区别不同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帮扶。二是建设、国土部门要负责搞好重建选址、规划审批和建房质量的检查。重建规划要求是,因地制宜,适宜集中建房的可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灾民新村;对不适宜集中建房的分散倒房户,则尊重倒房户的意见,就地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重建;对连片倒房10户上以上的自然村屯,在恢复重建中,坚持先规划后建原则,做到科学选址,不要在洪区、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风灾入口处等易受灾地重建住房,五保户的建房,可与兴建五保村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五保村。要合理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灾民新村的长远发展,使灾民新村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又要充分考虑当地住房整体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不搞不切合实际的高标准建房,减轻农民负担。三是交通部门要负责做好这民倒房重建的道路修复工作,确保重建物资运输顺畅。四是林业、经贸、建设、物价等部门要负责倒房重建的木材、红砖、水泥、钢材等建筑物资的计划、审批、供应,并协调物资供应企业按优惠价格供应重建物资。五是林业、卫生等部门要优先安排灾民重建沼气池,落实改厕扶持经费,落实沼气建设和改厕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建设。六是电力部门要做好灾后电力设施恢复抢修工作,确保灾民倒房重建用电需求。七是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要负责有关专项资金的落实,确保各项扶持补助资金和各有关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7、加强监督,保证效果。灾民建房补助资金主要是救灾款和赈灾捐赠款,这两项款是灾区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灾民建房上,县委、县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定期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和灾区群众吃饭、穿衣、卫生防疫等工作进行督查,定期通报。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灾后重建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宣传树立榜样、推广经验、鼓舞士气。各乡(镇)要注重总结本辖区内恢复重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对那些恢复重建措施不力、进度缓慢,导致恢复重建工作被动的乡(镇)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因措施不力,导致灾区发生非正常现象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快水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修复步伐,确保安全度汛以及生产需要。

由于这次暴雨洪水来得猛、来得急,超标准洪水对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水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受灾尤为严重。

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共同抓好修复工作:交通部门要尽快恢复主干线、县乡公路通车运行;教育部门要抓好水毁校舍修复,确保新学期正常开展开学;扶贫部门要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修复;其他各部门也要认真抓好本系统水毁基础设施修复。

目前,我县仍处于主汛期,出现新的大洪水的可能仍然存在,防汛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在抓好水毁工程设施修复的同时,对防汛工作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对下一步防汛形势的严峻性、抗洪工作的复杂性、救灾任务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估计、足够的准备,加强防汛值班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水库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河堤险工险段、民房、中小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做好防汛物资的补充归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我县秋冬干旱的特点,凡安全有保障的水库,应坚持科学调控,多蓄水,发挥好各类水库拦洪兴利的作用。

(三)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摆脱困境。

抓紧以水毁水利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修复,既是保证下半年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各乡(镇)要抓紧农业项目实施,确保在晚稻插秧前尽可能恢复水毁农田,一时不能恢复的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复垦,以不影响明年早稻生产。

当前正值晚稻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这次洪灾中灾区有的农田被毁坏,部分群众因灾无力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必须切实抓紧。一是抓好水毁农田恢复生产,并妥善解决部分农户无田耕种问题。抓好水毁农田修复,是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尽一切可能使水毁农田经修复后赶上晚稻播种季节;暂时无法恢复水田的可根据实际种植旱粮作物,边恢复边耕种。对承包田全部被冲毁的农户,首先要动员他们自力更生,能修复的要想方设法尽快修复;一时难以恢复、处于无田耕种状态的,可先将原发包责任田时留出的机动田地调整给他们耕种;没有机动田地的,可以考虑以原承包责任田时的生产队为单位,动员群众发扬生产互救的传统,经村民大会讨论,对承包责任田进行微调,大家暂时匀出一点给无田户,待水毁农田修复后再作安排。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无田户在生产恢复前的救灾救济工作,保证灾民不挨饿。二是抓紧落实晚造生产计划。这场洪灾给早稻生产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必须抓紧落实晚造生产计划,做好晚造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资的调配、供应和灾民救灾种子的发放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晚稻播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提高粮食单产,争取早稻损失晚稻补。三是尽快恢复水产畜牧生产。要在灾区开展消毒灭源和动物防疫工作,尽快恢复水产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积极组织种苗供应,大力推广一批短、平、快养殖项目,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帮助农民广开增收门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同时,要加大对重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紧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地在修复水毁设施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尽量多使用灾区农民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同志们,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我相信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振奋精神,众志成诚,全力以赴抓好灾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方案2

同志们: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好市委关于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专题会议的精神。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安排部署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培训重建统计监测的相关业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投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口援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告、社情民意调查测评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人口与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恢复重建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对口支援省(市)援建情况等。

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如何才能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至一笔千元捐赠的使用去向,大至一个地区产业恢复现状,都离不开统计监测。这也决定统计检测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实现“两个加快”的必然要求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心工程。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是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管理,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反映地震灾区灾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对口援建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恢复重建的成果和突出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科学考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进程。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去年下半年省委刘奇葆书记就指示,要尽快建立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反映重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强调要研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要求尽快拿出方案,拿出灾后重建统计监测的有关数据。今年一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安排了在全省重灾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射洪属于全省54个重灾县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重大意义,认真负责地搞好这项工作。

二、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

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今天,我们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领会和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任务,为我们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统计优质服务年的重要内容

今年全省统计工作的主题是深化优质服务。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对统计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要按照“深化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项监测,着力四个加强”的工作重点,搞好全年工作。深化一个主题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统计优质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搞好经济普查和统计自动化建设;推进三项监测就是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统计监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能源统计监测。其中,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统计监测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突出部门合作和项目跟踪监测,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着力四个加强就是要加强政府统计机制、统计队伍、统计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因此,今年统计工作的内容多、任务重。当前,我们要特别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效果,围绕“两个加快”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以及“三个全面推动”的部署,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

目前,我们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是按照省委书记的指示由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统计工作。同时,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关心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心灾区人民生活状况,都需要了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为顺利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要积极沟通,强化协作意识。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统计工作。因为这是一项从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等各方面都没有现成可借鉴参考的工作,同时,现有的统计工作尚无法涵盖其监测内容,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因此,县统计局和相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好统计监测工作;此外,还要协调好统计系统内部各专业统计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相关专业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要认真贯彻,注重抓好落实。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报送频繁,指标间逻辑关系复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部门会后要明确专门的分管局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尽快研究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全面推开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四是要深入研究,提高监测实效。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统计报表,而是囊括了统计监测报表、统计监测报告以及专项的社情民意调查等各方面的业务工作,统计监测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形成观点明确、数据可信、分析深入、情况透彻的统计监测报告。监测的结果要能够满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需求。

五是要及时报送,实现资源共享。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的要求,收集、整理监测报表数据,撰写统计监测报告,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报告。县监测办要打造恢复重建统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有效的数据报送、机制,实现统计监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六是要认真总结,提高监测水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统计工作。尽管我们已按上级要求制定了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但是,随着统计监测工作的贯彻实施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纵深发展,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具体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因此,我们要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总结完善监测制度,不断提高统计监测水平。

同志们,全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任务现已下达,会上县监测办主任、县统计局局长张博还将对监测方案、监测制度和监测报表等具体统计监测业务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实施。可能我们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大家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为四川地区今后的繁荣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无煤区安全管控工作方案下一篇:卫生局免疫规划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