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栽大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西省运城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优势地带。2002年该市的平陆、万荣、临漪、丙城、盐湖五县(区)被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闻喜、河津、永济被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基地县。苹果产业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优势产业之一,栽培面积大、产量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园密度较大、品种结构不合理、常规管理技术落后等,都影响运城市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栽大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栽大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及栽培管理

【摘 要】森林是世界的财富,不仅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资金激励的角色,也对全球生态环境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并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及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植树造林;重要性;管理技术

随着木材经济的愈加显现,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加剧,森林资源的缺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积极转变森林植被 的经营理念,促进林业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的林业管理和远期发展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比如在林业覆盖率上与世界先进 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优化植树造林,为子孙后代造福祉,作为林业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总面积15894.1万hm,但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 0.128hm,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m,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m,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m,差距十分明显。同时我国的森林资源中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森林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水平低,致使林木单位产量低、生长量不高、材质差、利用率低。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 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的存在,综观全局,我国森林生产还处于低产值、微效益的状态,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消耗,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甚至引起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加快植树造林任重而道远。

2.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1保持水土,抵抗自然灾害

我国深受水土流失灾害的影响,每逢雨季,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冲毁农田,抬高河床,危害极大。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植树造林对治理耕地沙化,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有良好的效果 ,從而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2.2植树造林有助于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类别的多样性,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和气候类别的变化,导致很多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灭绝,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将会有大约450万个生物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为此,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增加森林和植被覆盖率,保护大气环境,为生物物种提供舒适的栖息地。

2.3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破坏生态平衡必然会受到大 自然的惩罚。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树木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利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经济林、森林旅游、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2.5植树造林的管理技术

近年来通过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2009年全国完成造林477.13万公顷和588.4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33%。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6200万公顷,是世界上培育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我国植树造林工作取得的巨大进展,与植树造林技术的进步和对林木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

3.植树造林技术

3.1整地技术

造林地的整理是很重要的工序,要除杂,保证造林后阳光照到地面的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的修整可分为全面修整、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是清理可采取的理想方法。

3.2插干造林技术

插干造林是将幼树树干或大树粗枝直接插于造林地的方法。进行插干造林必须要选用直径2~5cm、1~4年生的树种,并截成1~1.5m长的枝干。

3.3栽苗造林法技术

栽苗造林是采用根系完好的苗木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具有抵抗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但要确保苗木根系不能受到损坏或失水,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栽苗后,要维护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尽量保持土壤疏松、湿润,以确保苗木成活。

3.4有林地补植技术

有林补植是指在有林地上补植苗木,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密度,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

3.5分殖造林法技术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枝、根、干作为造林原材料直接进行造林,这种方法具有技术简单、容易操作、节约时间和费用、成活率高的优点,但只适用于松树、杨树、柳树类等营养繁殖的树种,对造林地的条件也要求较高。

3.6插条造林法技术

插条造林就是将树木的枝条直接插入土中,可在春秋两季实施,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的优点,但是要选取1~2年生的树种和 1.5-2.0c m粗的枝条,剪成长30~40cm的插穗,并剪去多余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插条的上部应露3cm 左右。若土壤较干,要用塑料薄膜进行垄作。

4.对林木的有效管理

4.1幼苗管理

幼苗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幼苗的管理影响到树木生长和丰产关系。由于幼林生长相对困难,我们要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可以通过松土、除草来优化土壤性质,并进行平茬、除蘖、间苗及修剪及研究幼林生长规律等来加强对幼林的有效管理。

4.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林木的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

5.总结

植树造林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植树造林技术,做好林木的有效管理,是发挥森林效益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张力,常丽波.浅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J].实践与探索,2010(02).

[2]曹立明,董传波.浅析植树造林管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7).

作者:毕研平

新栽大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篇2:

运城市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省运城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优势地带。2002年该市的平陆、万荣、临漪、丙城、盐湖五县(区)被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闻喜、河津、永济被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基地县。苹果产业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优势产业之一,栽培面积大、产量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园密度较大、品种结构不合理、常规管理技术落后等,都影响运城市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调查分析运城苹果产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义重大。

1运城市苹果生产现状

1.1自然条件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土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东西最长约211 km,南北最宽约为127 km。全市总面积14 233 km2,其中平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0.6%;山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6.6%。区内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 321.8 m;最低处为垣曲的古城,海拔245 m,比差达2 076.8 m。

运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约600 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较少,占全年的20%左右;而夏秋季特别集中,约占全年的70%左右,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350 h),海拔高(平均海拔500~800 m),温差大(昼夜温差达15 ℃以上),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苹果生产带。同样的品种、相同的管理条件,生产出的苹果在色泽和口感上都优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

1.2苹果生产情况

一是苹果面积比较大。到2011年底,苹果面积15.6万hm2,占全省苹果面积的41%,占全国苹果面积的8.3%。

二是苹果产量比较大。运城苹果年总产达到 32亿kg,苹果产量占全省苹果总产的64%,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8.03% 。

2运城市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果园密度过大

运城苹果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的,栽植密度多为667 m2栽110株。现在20年过去了,随着果树的生长,树体过于庞大,果园密闭严重,导致优质果率不高。近几年运城也在积极推广果园间伐,但由于果农认识不到间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到目前运城市所间伐的苹果园约1.3万hm2,还约有14万hm2苹果园需要间伐。果园间伐依然任务重、难度大。

2.2苹果品种结构难以优化

运城市苹果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3︰16,早、中熟品种所占的面积比例小。如果大面积改接,人工、接穗将需要很多花费,还需3年才能进入盛果期。这期间靠种植苹果养家的果农难以维持生活,只有少数富裕户能进行高接换优,自然难以达到所期望的比例2︰5︰13。在运城市农村很多果农都把钱投入盖房、丧葬、嫁娶中,果业投资形成恶性循环。果业投入不足,导致品种改良、技术更新、设施改造难以实施。

2.3苹果果园常规管理技术落后

苹果树果园密度较大,果树间伐刚刚起步,生草覆盖刚刚试点,大水漫灌非常普遍,肥料大多依赖化学肥料,疏花一直靠人工作业。为节约成本大多农户采用塑料袋给苹果套袋,造成环境污染,让成熟的消费群体有避而远之的心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1)1理,影响市场销售。促进着色转果操作繁琐,农户不愿投工,果色不匀。防虫治虫措施仍是以化学防治,农药污染与残留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3发展对策

3.1降低果园密度,为树形“瘦身”

目前运城苹果种植密度一般都是667 m2栽110株树,大树形、高密度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如果品质量差、管理困难等。因此降低密度、改造树形已成为当务之急。在间伐、改造树形过程中做到尽量不减少产量,技术上隔株间伐,行间的株位置错开,留下的苹果树枝条要适量缓放;要处理好改造树形不影响树势,技术上要分批处理树干,千万不要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通过2~3年的树形改造,要达到果树树形矮化、枝条优化、果园通风透光、密度减少到每667 m2 55株左右。

3.2逐步优化品种结构

目前,运城市苹果早、中、晚比例为1︰3︰16,根据市场需求早、中、晚比例应是2︰5︰13较合理。在苹果高接换优的过渡期,一是运城市政府苹果产业部门应制定出台经济补贴政策,补贴果农进行高接换优;二是加大宣传引导果农对苹果高接换优投工和投资;三是政府果业技术业务部门对果农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确实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四是果业农资部门要为果农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物资;五是政府涉果部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做好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报道,积极引导果商、果业、果品的市场销售和消费。

3.3改进果园常规管理技术

在运城市重点推广生草覆盖、 水肥一体化、疏花保果、苹果套袋、促进着色、适时采收、合理整形、综合防治等八大技术,全方位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

生草草种可选用白三叶、扁茎黄芪、百脉根、毛叶苕子等。施肥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大力推广有机肥的施用,以加强花果管理,做好疏花保果工作,适时适法选套优质果袋,摘袋后采取摘叶转果等措施促进果实着色。

对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农抗120、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推广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推广性诱剂、糖醋液等物理诱杀技术,抓住病虫最佳防治期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农药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同时为提高喷药效果,减少农药残留,果园喷药采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头,杜绝喷枪进果园。

3.4加强果品采后管理

苹果采收后应注意做到: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气调库贮果;二是采后苹果处理要安装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生产线,做好苹果商品化处理,为苹果进入高档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大力宣传,提高大多数果农的商品意识;四是培养果农的诚信意识,做好标准分级和包装,如选用保鲜袋贮存苹果,决不能有外观看上去很漂亮,里面掺夹很多不合规格果子的现象;五是严禁混装滚袋销售,让广大果商放心,逐步提高果农商品意识,严格按照客商收购的标准做好苹果采后的处理。

3.5转变政府职能,为果农搞好服务

加强对苹果产业化经营的领导,健全市、县、乡三级领导及其办公室,建立“市级领导抓龙头企业发展,县级领导抓基地建设,乡镇领导抓大户经营”的三级领导责任制,形成层层签定责任状,环环紧扣保发展的氛围,开创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互动发展的新局面。支持果农建立协会和合作社,协调有关部门为符合政策的组织注册登记,通过支持协会和合作社,把果农、协会、合作社、科研院所、金融部门、龙头企业连成利益的共同体,保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获得合理利润。完善果协和合作社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多给果农提供一些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使运城市果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经纪人队伍由自发状态变成有组织、有制度、有成效的状态,使果业组织真正担负起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任务,及时引导果农生产和销售。

(收稿日期:20130910)第1期(总第157期)2014年1月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No.1Jan.1

张颜春1,王福毅1,刘文林2,李仁芳3

(1.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局,山东 平度 266700;2.平度市绿洲植保中心;3.平度福临家园)2013年的异常气候使我地生长季节出现了前期(3、4月份)低温、中期(7月份)多雨、后期(8、9月份)干旱的不正常现象,致使果树物候期推迟,病虫害发生频繁。尤其套袋红富士苹果轮纹病出乎意料地比正常年份发生严重。初步调查发现,不少园片烂果率达20%左右,个别严重者高达90%(尤其套塑膜袋),几乎颗粒无收,给果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弄清其发生原因,笔者进行多处实地调查,并进行了简单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气候异常,病菌数量大

多年实践证明,苹果套袋是防止病虫害侵染、提高果品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今年的异常天气造成了套袋之前的幼果期温度过高,降水过多,致使轮纹病菌大量发生而导致烂果。

1.1温度过高

据平度气象局资料显示,2013年3、4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5.2 ℃、10.4 ℃,均低于30年(1981~2010年)同期平均气温(3、4份平均气温分别是5.6 ℃、12.4 ℃)。而5月份日平均气温19.1 ℃,高于30年同期平均气温(18.3 ℃)。尤其5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超25 ℃的有16 d,创历年同期最高。轮纹病菌在10~15 ℃即可生长繁殖,5月份19 ℃以上的气温,尤其5月中下旬长时间超过25 ℃的高温,更有利于其快速繁殖。同时,由于3、4月份较长时间的低温,迫使红富士苹果物候期相应推迟了10~12 d,致使今年5月中下旬成为幼果果毛脱落的盛发期。病菌的快速繁殖、大量存在明显增加了对果毛脱落后留下的孔洞的侵染机会。另外,此时的高温又加快了喷施药剂的蒸发速度,相应地降低了对病菌的杀伤力。由此可见,5月份的高温有利于病菌的大量繁殖侵染,是造成今年轮纹病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1.2降水过多

轮纹病菌的繁殖侵染除具有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相应的湿度。在我地,该病菌一般从3月末就开始活动,相对湿度只要达到75%就能繁殖侵染,每一次降雨后都是其发生高峰期。在春季,随着物候期的进展,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多,因此病菌的繁殖速度也会更快、数量会更大,果实染病的机会更多。据平度气象局资料显示,2013年4月1日到6月23日(即从苹果萌芽前后到套袋结束前)共84 d中有12次降水过程,平均每7 d降水一次,也就是说出现了12次病菌发生高峰。另外,进入6月中下旬的3次降水(18.8 mm)同样诱发了大量病菌,此时,果实正处于皮孔开裂期,开裂时皮孔周围充斥了大量病菌。此时的管理(喷药、套袋)稍有不慎,病菌便可长驱直入。调查发现,凡是今年轮纹病发生重的果园均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果实发育参差不齐,喷药防病遗漏病菌

受气候、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地区或同一园片内的果树其物候期进展程度也不一样,其萌芽、开花、坐果、果毛脱落、皮孔开裂、花芽分化及果实成熟等均有早晚先后之分。尤其在今年,由于物候期的推迟促使果毛脱落和皮孔开裂正好与高温高湿及病菌大量存在的时段相遇,二者发生的不整齐性则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同时,虽然每次喷药都能杀死当时的一些病菌,对果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当喷药间隔期超过药剂有效期而形成的无药时段或在药剂有效期限内的后半期、药效很低或几乎无杀菌能力时,某些遗漏的病菌正好乘虚快速繁殖。此时,果毛脱落、皮孔开裂仍在继续进行,二者留下的孔洞与缝口正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1)1是病菌大量入侵的通道,再一次增加了轮纹病发生的几率。

3药剂使用不科学

3.1不喷花前药

调查发现,不少果农错误地认为,春天干旱少雨,不会有病菌繁殖侵染。因此,盲目地拉长喷药间隔期,减少喷药次数。虽然在萌芽前喷过高浓度的杀菌剂(5 °Be石硫合剂或80~100倍索利巴尔),但到开花前己近40 d,药剂对各种病菌己基本无效。更何况遇上这种开花前降水多、气温高、病菌数量大的情况,不用说不喷花前药会使病菌增多、幼果受害重,即使喷上药,其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3.2用药单一

受气候正常年份习惯做法的影响及经销商的过头宣传,不少人过多地迷信或过于重视内吸杀菌剂的使用。一是全年多次使用同物异名的内吸杀菌的药剂;二是在日常防病中,注重雨后内吸杀菌剂的使用,很少或不能在雨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更不用说这2种药剂的混用。这种单一的用药方法不仅容易增加病菌的抗药性,更重要的是在今年这种降水次数多的情况下,果实很难及时喷上药。即使见缝插针地喷上药,也会因频繁降水而冲刷掉药液降低药效,因而很难保证果实无菌入袋。

3.3谢花后到套袋前喷药次数少、间隔时间长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地,红富士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必须不失时机地喷好3次药,果品质量才有保证。但今年由于物候期推迟及6月上中旬基本无有效降雨,再加上当地有些果品收获与销售的时间性强,因而不少果农减少了套袋前的喷药次数。调查发现,这期间不少园片只喷2次药,其间隔期达20多天,大大超出了药剂的有效期。这为前期已大量存在的病菌再一次创造了一个快速繁殖侵染的机会,提高了后期轮纹病发生率。

3.4喷药质量低

为赶时间、图进度,尽快给果实套袋,在露水未干的早晨和已有露水降临的傍晚,甚至雨后不久、叶片上尚有雨滳存在时仍在喷药。更有甚者,为图省力省事,将带有长柄、利于向冠内喷药的长杆喷雾器改为无杆喷枪。这种工具看起来使用灵活、喷射劲头足,但稍有枝叶遮挡,便会漏喷一片,尤其树冠内膛更易发生。这些不正确的喷药方法,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喷药效果,无意中为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病菌侵染几率。

4套袋时间过晚

调查发现,受多种原因影响,不少园片6月下旬还在进行苹果套袋,甚者持续到7月份。这一阶段,虽有效降雨不多,但气温高、病菌大量存在。而此时果面正处于皮孔开张和封闭不严的状态,对病菌的侵入毫无抵抗力。再加上选药不科学、喷药质量低、间隔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更会加重病菌的侵染程度。病菌一旦入果并且被套上袋后,袋子便形成了病菌的保护伞,以后喷药再多也无济于事。而袋内形成的高温、高湿环境更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必然会加速轮纹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韩淑鸿 孟宝奎 杨滨浩

新栽大树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篇3:

沭河湿地公园树木栽植管理技术

摘要:从湿地公园景观考量,参照最新科研成果及当地多年造林、景观绿化先进经验,对景观树木的栽植全过程管理技术进了全面分析论述。

关键词:沭河湿地公园;树木栽植;管理技术

木本植物是沭河湿地景观系统的主体,园林树木的栽植与管理养护直接关系着园林绿化景观效果。为了使园林树木正常生长,就要针对园林树木的需要和特性进行养护管理。沭河湿地属于国家湿地公园,水利公园,同时也是莒县的居民生活用水水源保护地。按照这个定性,公园养护与管理满足居民休闲的同时,也要更好地要保护湿地系统,保护水资源环境。笔者参照李刘记(1)、朱玉峰(2)、安佰国(3)、陳志敏(4)等人的研究成果,从树木栽植管理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1园林树木栽植

1.1苗木的起挖。

起苗时间根据工程进度而定,一般要求栽植前一天起苗,运距近的话随起苗随栽植。裸根苗要求根系完整,主根不易太长。带土球栽植的一般要求为胸径的8-10倍或米径的7-8倍。土球起好后用草绳或无纺布条打包后可以装车运输。规格较大的土球可以先用无纺布或纺织袋包裹后再用草绳或布条打包。组团栽植的灌木类如黄杨类、小龙柏、小檗类、迎春、连翘等须根多而密的灌木树种,在土球较小时不包装也不易散。对直径在30cm以下的小土球,可采用简易包扎,栽植时拆除即可。

1.2苗木吊装。

小的苗木一般人工装卸,大树需要吊车吊装。在吊装过程中做好树干的保护措施防止树皮损伤。

1.3苗木运输。

运输过程注意保护树木不能受到机械损伤。反季节运输要做好苗木的保水和降温等工作,防止脱水和发热。可以喷水、盖遮阳网,进行适当的修剪如去枝、摘叶等。

据调查,生产实践中成活率的高低与植前苗木是否保湿有着密切关系。苗木出圃后,如不栽植要及时进行假植,以保证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若苗木需长途运输,要对苗木根部进行保湿护理,避免风吹日晒使根部、干部失水。对失水苗木,有病虫害的不合格苗木,坚决予以清退,保证栽植合格的苗木。有条件的工地裸根苗栽前根系可浸水,使苗木充分吸水,这也是保证成活的有效措施之一。

1.4栽前适当修剪。

苗木栽植前要进行树根树干进行合理修剪。把烂根、残根剪掉,烂根剪到露白为止,好根也要稍剪一部分,一防病根处传播病害,二利愈合,刺激萌发新根。同时修剪枝、叶、干,减少水分蒸腾,枝干剪口处涂漆以防抽干。

1.5栽植

挖穴时表心土要分开,尽量不打破原土层分布。土质不符合要求的要加大开穴规格并更换种植土。栽植带土球苗木时,穴径大于土球20-40cm以上,穴深要比土球高度深20cm,栽植后土球表面高出地面5-20左右,回填土时分层踩实,灌水后能够自然沉降一部分。苗木扶正入穴回土时,适当上提树苗,使根系舒展与土充分接触,再踏实干周的土。苗木栽植深度一般比在原苗圃内埋土深度略深。

2园林树木的栽后管理

2.1扶正培土。

对于倾斜的树木应采取措施扶正。如果树木刚栽不久发生歪斜,应立即扶正。否则,落叶树种应在休眠期扶正,常绿树种在秋末扶正。

2.2高大树木支架固定。

分为单杆支撑、双杆支撑、三角支撑、四角支撑。大树一般采用三角或四角支撑,外观四角井字型支撑比较美观些。

2.3水分管理。

主要是灌水和排水。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高温干旱时注意抗旱。对于枝叶修剪量较小的名贵大树,在高温干旱季节有必要通过树冠喷水增加冠内空气湿度,从而降低温度,减少蒸腾,促进树体水分平衡。

2.4其它保活措施。

除了日常养护外,对难成活树种或者是反季节栽植的树木,可一些特殊措施进行保活,如生根剂、复壮营养液、蒸腾抑制剂等。

3、讨论

园林树木栽植管理是形成园林植物景观的基础性工作,应当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照树种特性,进行适时栽植,适法管护,及时防治病虫害,从而保证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从而达到绿化景观要求,满足居民休闲的同时,也要更好地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环境,从而实现人们对沭河湿地建设的多重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刘记,扬龙. 浅析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 现代园艺,2016,12,182-18。

[2] 朱玉峰.浅析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J]. 绿色科技,2014,01:77-78。

[3] 安佰国,袁霞,李雁,王妍筠,郭建和, 林木防旱栽培法[J],林业科技通讯,2016,01,19-20。

[4]陈志敏,束德翠,徐春玉,张靖,张德全,,提高山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J],林业建设2015,04,139-141。

作者:陈瑞荣 李云华 袁从亮 杨科家

上一篇:审计局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内部经济审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