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文奥运

共建人文奥运 共享奥运文化

摘要: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

关键词:奥运会;北京;人文奥运;奥运文化

穿过历史那久远的尘封,可以发现无论是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运会还是1896年近代奥运会,都反映出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又是展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个主办国都不失时机地利用媒体宣传来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特别是1964年东京和1988年汉城两届在亚洲举办的奥运会,以及最近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对国民素质提升、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雅典奥运会既重视硬实力更重视软实力,两者相得益彰的理念设计,给希腊国民带来的精神财富和综合效益,难以用金钱衡量,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索。

众所周知,雅典奥运会的筹备一波三折。不断延迟的工期、各项预算缺口,当时特定的反恐形势和安保能力,都使雅典承办奥运会的能力受到普遍担心甚至饱受讥讽。然而,当一个“独特、梦幻、史诗般的奥运会”把人们的疑虑冲得烟消云散时,人们不得不对希腊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理性务实的筹备策略表示钦佩和敬意。雅典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除建设必要的硬件设施外,着力突出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国家形象、公众素质等要素,在文化、教育、宣传等方面作了大量铺垫。比如,以“显示当代社会的奥林匹克理想”、“为运动员、观众、志愿者提供一次独特的奥运经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遗产”等为主体,在全国的宣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这些宣传既紧扣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又激发了希腊社会固有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准确地迎合了国际社会对于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表现出的古老文化和当代文明的认知。这种持续有效的努力在雅典奥运会举办期间厚积薄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每一个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和雅典市民传递开来,各种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奥运村、赛场及社区通宵达旦,人流络绎不绝,一踏上希腊土地就会强烈感受到向往青春、友谊,热烈欢快的奥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当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深度浸润、完美演绎,体现出希腊人把握“成功奥运”的睿智头脑和良苦用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们来说,北京奥运会在建设必要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有助经贸往来、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方面下大功夫。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人文奥运的基本内涵是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 的特点;努力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实现发展着的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的注视。在本届奥运会中,我们既要不失时机地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人类的价值观是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既具又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精神,打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比如:人们珍视生命、健康,珍爱生活、理想,追求自由、幸福、和平、平等、友爱、公正等等,作为理念,都是超越国界的。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理想中形成的。

自从顾拜旦1894年创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促成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以来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际遇、不同的国度举行的历届奥运会,有各自具有其主题口号与风格的创新,从而不断丰富着这一运动的内涵,扩大着它在全人类的影响,不但在继承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方面,而且在推动人类文明使之与时俱进方面,起着独特的、无可争辩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既要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更要学习和吸纳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一个音符无法谱写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璀璨的画卷。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以及我国体育健儿和观众在赛场内外的文明表现,都要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打造出立足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多彩文化。

人文奥运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北京奥运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使北京奥运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广阔舞台;更要坚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使北京奥运成为东西方和南北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纽带和桥梁;坚持现代奥林匹克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力争使北京奥运成为一次在继承发展、在推广中提高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的里程碑。人文奥运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展示中国人民文明礼貌、热情友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展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丰富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借此良机,积极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不断满足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欣赏和旅游观光需求;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形象景观,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神韵和现代活力;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为成功举办一届有创新、有特色、高素质、高水平的奥运会,贡献全民的热情和力量。

同时,贯彻人文奥运这一理念,对于提升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为此,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好以下工作。

努力展现运动员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和核心,是体育行业的突出代表,是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在国际体育交往和北京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集体、国家的形象代表,不仅要表现出精湛的运动技艺,还要表现出应有的文化素质和文明风范。因此作为运动员来讲,备战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战术训练,也包括思想作风、精神风貌、人文精神的锤炼培养。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要围绕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一方面加强运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加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在奥运赛场上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文明大度,公平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运动员和专职的、志愿的服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加强友好交流,增进和平友谊,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使者,从而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面向大众,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重要宗旨和目的,是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均衡发展,这也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奥运为契机,培养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激发群众的体育热情,培养群众的终生体育观念。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掀起群众体育的新高潮,努力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积极开展公众的文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依托,广泛深入地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奥运筹办和全民健身。以此为契机,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在大中小学积极开展“为祖国争荣誉、为奥运做贡献”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做文明市民、迎奥运盛会”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制定礼仪规范,开展礼仪竞赛,塑造公众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要引导教育球迷和啦啦队队伍加强管理,使广大观众养成既热情观赛,又能看懂比赛,遵守国际规则,因人因项因时恰如其分地给参加竞赛的各方运动员加油喝彩的良好风范。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奥运会筹备阶段及举办期间,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和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组织各种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已建成和即将竣工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一批重点现代文化设施,同时加强街道、社区和村镇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除了北京之外,在上海、天津、青岛、沈阳和秦皇岛等分赛场,也要利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改进服务、展现特色;精心组织一批有品位、有民族风情、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为各国朋友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将作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要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把武术比赛办成2008年奥运会期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华武术,展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文化魅力。

精心组织策划好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据统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全球收视率达30至40亿人次。奥运会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人类聚会和全球的文化庆典。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奥运的标志性成果,对奥运会成功与否有着重大影响。希腊文化部长佩拉丽娅访华时告诉我们,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在编导上既重视现场效果,满足本国人民的胃口,更重视电视转播效果,充分考虑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度。前不久多哈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容的同时,也应在编导及电视的转播形式和手法上具有国际化眼光,不仅让现场观众为之感动,而且要让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认同与赞赏。使之成为既符合奥林匹克宪章要求、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最新发展,又独具东方魅力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盛典。

善待媒体,做好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工作。“奥运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作出评判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这句话,揭示了媒体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有2万多名新闻记者参与报道。奥运会以及围绕奥运会发生的一切将通过新闻媒体传向四面八方。在宣传中国体育成就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宣传各国体育健儿友好交流、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和精湛技艺,避免狭隘的东道主意识和单一追求金牌至上的价值导向。认真实施《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完善媒体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对中外媒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奥运会提供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兑现我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提得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奥运会的举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几年来,北京奥运会所激发的民族精神,正在日益成为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北京奥运会孕育着中国大众的全球视野,也使中华民族感受到在共建和谐世界过程中的国际责任。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筹办奥运会正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建人文奥运,共享人类文明的大舞台。

让我们共同期待: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将成为世界奥运史上辉煌绚丽的一页。

作者:肖 天

第2篇:浅析“人文奥运”对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影响

摘要:2008北京奥运会高扬“人文奥运”的旗帜。本文通过对人文奥运内涵的阐述,说明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人文奥运 高校 人文体育 教育 影响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Human Olympic and Col-lege Human Physical Education

Sun Ji-Xiang

Zhao L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Communication 102600)

Key words: human Olympic, college, human physical education,influence

一、对人文奥运内涵的理解

“人文”一词内涵丰富。在英语中,它对应于humanity(人性)或者humanities(人文学科),包含着理想的人性和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与训练等方面。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人文奥运的内涵及意义给出了众多不同的解释,如文化的奥运,人道的奥运,人本的奥运等等,均是从不同角度对人文奥运的理解。目前,多数学者赞同把北京奥运会定位为“文化的奥运”“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中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会的盛会,‘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友爱’的统一的盛会。”奥运会不仅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奥运会对参与者而言,不仅展示了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的涵养,它同时也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的精神教化,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的文化功能。人文奥运的提出,强调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人文认识论,人文奥运的提出顺应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从人自身、人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出发对人与体育的关系最有力的诠释。

二、奥运与教育

十九世纪末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倡议的顾拜旦,从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基于“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一思想,着力于将竞技运动纳入教育,将体育纳入一般教育,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学本质。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善的人。”因此,《奥林匹克宪章》明确地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表述为一种人生哲学,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

三、体育的人文精神

体育的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倡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怀。体育对人的关怀是有层次之分的。首先,体育对人的基本关怀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维护人的健康。其次,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社会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人文体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增强体质,通过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体育和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概括地讲,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人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包括身体、意志、精神在内各方面协调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精神和团结互助、和平友谊精神,还能获得美的享受。

1.体育人本

体育的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处处关怀人,为了人的发展着想。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中使受教育者精神健全、道德完美和体魄强健的主要手段。顾拜旦在《体育颂》中高度赞美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新的生命,还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2.体育文化

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包含着美术、音乐、舞蹈、建筑、艺术、雕塑、文学等。体育运动与现代文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顾拜旦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起,就坚决反对把这一运动看作纯粹的体育竞技运动,他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和艺术的。”体育运动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挖掘、展示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使各种文化形式和艺术手段都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体育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3.体育文明

要观察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也要观察研究人伦社会的现象及规律,教育人们要达到完善文明的社会。自然文明是自然界的造化形成的,人类文明则是人类活动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千百年崇尚的道德精神,就是诚信、互助、公正、勤劳、敬业、和睦、奉献、尊老、爱幼等崇高的道德理念。当今世界倡导和平、友爱、和谐、发展、文明和进步也是人类发展的主流。友谊、和平、信义、公平竞争、更快、更高、更强,体现着人类对文明与进步的共同追求。由于体育所独具的活动性、技艺性、竞争性、群聚性、礼仪性等特点,在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社会公德,激发爱国热情,促进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影响显得更加深刻,同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教育作用。

五、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适应环境、适应生存教育,树立终生体育理念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存。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终生体育教育应运而生,而终生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不但为实现学生终生体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技能、团结协作与竞争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体育,一方面通过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材施教,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塑造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一定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反复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的过程中磨练了个性,从而使学生在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中得到充分发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情感是一种审美主体内在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在体育中常见的是成功与失败带来的成就感和悲伤感,教师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教会学生平衡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健身运动中也会出现诸如“跑步者高潮”“顶峰体验”的审美情感,通过情感的升华,在运动中就能真正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快感和身心甜美的享受。

总之,人文体育教育就是要体现教育的人文化,体育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功能上。让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竞争,不断追求,不断向极限挑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通过人文体育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走向圣洁和崇高,使生命走向健康和高尚,使生命在人文价值的关怀中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2]陈德敏,《学校体育人文教育使命反思》,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彭永捷,《试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北京社会科学,2002(4)

[4]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作者:孙纪翔 赵 琳

第3篇:人文奥运新亮点——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位于中华第一街——西长安街两延长线上,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

展品陈列 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25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间工艺品等,藏品中还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孤品与珍品。藏品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地区出土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商周以至辽、金、元、明、清各代。

设计理念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都博物馆的设计源自于“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的理念,将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来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阳光大厅,四季竹院,将景观空间引入博物馆,园林与文物展厅之间的时空交错,表现出特有的东方艺术魅力。

建筑风格 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

作者:刊 摘

第4篇:体育道德失范与人文奥运的冲突及其对策

摘要:在分析了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建设具有内涵的一致性、特点的统一性和目的的协调性,指出了体育道德失范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体育道德;人文奥运;道德失范

1体育道德内涵与人文奥运内涵的契合

1.1体育道德内涵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涵大致包括:

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体育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正确性、正义性和崇高性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社会舆论——是指在一定体育生活范围内或在相当数量人群之中,人们对体育事件、体育现象、体育行为等进行有意识的传播,或自发产生的情绪、态度和看法。通过社会舆论,使自己明辨是非,提高抑恶扬善的能力,从而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稳定的体育情绪和体育心理,成为人们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

1.2人文奥运的内涵2008年北京奥运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相对于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更具基础地位,是2008年奥运会价值目标。在光彩照人的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人们向往进步的共同心声,是人类挑战困难、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强大动力。

北京人文奥运应该由四方面内涵组成:文化交流、全民健身、和平友好、文明和道德。“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点,无论是会徽、主题还是吉祥物,都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开幕式与闭幕式更是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权利。

1.3体育道德内涵与人文奥运的契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文奥运”与体育道德都注重“人”的问题,通过对 “人”的塑造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道德、仁爱的文明社会。因此,内涵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基础性地位,是一个和谐、秩序、道德、仁爱的文明社会的一种精神动力。

主体性内容,是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具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本质要求,由体育行业特点决定的体育精神和道德规范,就是人文体育的主体性内容。

主导性作用,是促进世界人民和平友好、促进人类文明和道德发展的主导作用。

2体育道德失范的表现及与人文奥运的冲突

2.1体育道德失范的表现体育道德失范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作为存在意义、体育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体育活动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体育行为的混乱。体育道德失范所揭示的是体育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

“体育道德失范”是一个价值判断,暗含了一个道德评价标准。这种道德评价标准自身是否合理;用不变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变化着的道德实践是否合理;用单一的道德评价标准去评价多层次的“现有的道德实践”在方法上是否合理;用过去的或现有的观点来审视新的体育道德实践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否合理,这是“体育道德失范”问题所关涉的,也是我们建立完善的体育道德体系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根据一项对最近几年中国职业体育道德水平的调查显示,认为我国竞技体育道德水平:逐渐好转的占25.2%,没有改变的占13.7%,逐渐败坏的占52.5%,说不好的占8.6%,其中52.5%的人认为我国竞技体育道德在败坏。不可否认,在国际范围内,职业体育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导致体育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

体育道德失范表现主要有:

——个别体育官员,体育俱乐部,体育从业人员追求政绩和利益;

——某些运动员高额的出场费、转会费;

——体育赌博现象;

——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以及与体育俱乐部之间的明争暗斗;

——运动员兴奋剂检查结果呈阳性或有作弊行为;

——被认定比赛作假,或有意串通改变比赛胜负、名次等;

——严重违反有关竞赛规则规定;

——发生特殊或重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代表团参赛观不正确,损害公正竞赛、公平竞争的原则;运动队的教育和管理失范,赛风赛纪差;

——运动员不遵守相关项规定,比赛作风不正,组织纪律观念差,缺乏基本的体育道德;裁判员不遵守赛区的相关规定,执行裁判工作时不严肃、不公正、不准确,徇私舞弊,搞不正之风。

2.2体育道德失范与人文奥运的冲突体育道德失范与2008年北京 “人文奥运”形成了严重的冲突。其冲突最根本的反映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上,即:

2.2.1根本利益的冲突“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以创造和规范体育利益原则为途径依托,使创造体育利益成为体育人文精神和体育道德的生成母本,使规范体育利益成为体育人文精神和体育道德的途径依托,二者在多元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达到路径支撑的统一。它的实践性原则是奥林匹克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的最高准则。这些原则对维护各利益群体的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和谐、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体育道德失范所引发的少数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求利目的的心理倾向,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偏好于追逐个人利益,忽视共同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与“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在本质上是冲突的。

2.2.2行为动机的冲突和谐是“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的灵魂。对体育活动主体即人的本质的尊重与维护,是激发体育人文精神和体育道德动机得以确立和实现的理论生长点,而人的本质的真正体现与展示,正是体育人文精神和体育道德得以确立和实现的根本动因,二者在确证人的本质层面的元语境下达到协调统一。然而,体育道德失范破坏了人文奥运和体育道德宗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与体魄等和谐统一的行为动机上是冲突的。

3造成体育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

3.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引发体育道德危机在对待体育道德的认识上,由于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竞技体育本身具有的功利性、竞争性,使思想认识混乱,过分夸大对利益的追求,认为人格并不重要,在善恶评价标准上出现错误,进而把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当作冷酷无情的金钱战场,展开不择手段的生死搏斗,把应有的人间温情、友情、正义,抛入冷冰冰的利益关系之中,似乎除了对金钱的占有,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从而引发体育道德危机。

3.2体育道德评价内容多极化引发体育道德危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道德评价内容也必然由一极走向多极,这种体育道德内容多极化趋势与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密不可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主体对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加之经济利益的实现较之道德上的崇高更具有直接性与现实性,对大多数人来说,首选目标是怎样获取财富。体育道德评价内容的多极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为多数人认可的统一的体育道德评价标准,使体育道德的公认度降低,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减弱,其体育道德救济已不足以抵制多元社会中不道德的体育行为的发生。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或混水摸鱼,或铤而走险,实施非体育道德行为。

3.3体育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引发体育道德危机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个人正当和合理利益摆到应有的位置,体育行为主体对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受到鼓励和肯定,在体育竞争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追求,不仅符合经济规则,同时也符合伦理准则。保护体育主体的独立经济利益、发展个性、表现自我等价值观念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由于对利益的最大追求,在一些层面上不可避免的忽视对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相关体育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和重新建构,这为缺失体育道德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3.4竞技体育逐职业化、商业化对体育道德失范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职业运动员比业余运动员更加注重金钱与成功,在“利"与“义"的天平上“利"的砝码加重。有的职业运动员把训练、参赛并获胜看作是他生活的全部甚至是生命的意义,于是对竞技运动的价值观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般的狂热。他们也许不是为了名利,而仅仅是出于对竞技运动信仰的崇拜而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为了获胜,他们会做出一切可能有利于获胜的事情,甚至包括使用暴力行为,而且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在一些高对抗性的竞技项目中,威胁对手,实施暴力等体育道德失范行为被当作是一种策略而广泛使用,以获取比赛的胜利、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涯、为观众增添戏剧性的场面和为赞助商增加利润。

因此,过度商业化的职业体育必定会影响一些竞技运动的结构和目的,同时也会改变人们参加竞技运动和管理竞技运动的目的。商业化的竞技运动大都试图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而忽视竞技运动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当商业化发展到极至时, “更快、更高、更强"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在此,奖牌所象征的荣誉已被金钱所侵蚀。商业化导致的拜金主义使得运动员道德体育失范的现象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此外,职业选手大多与经纪人联系密切,而这些经纪人往往唯利是图,在他们的挑动下,有可能使体育组织失去对运动员的监督和控制。

3.5运动训练过程中教育的异化运动训练就是教育过程,有自己的目标和道德价值,也就是教育价值。运动竞赛的体验会对运动员产生有益的教育效果。它应该提高人们所期望的那些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道德诸方面的品质,并为其了解自我提供绝好的机会。然而,事实上,由于职业化、商业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对结果的过分注重使得教育的功能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几乎被遗忘,甚至被异化。运动员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因此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常常受到他们在比赛、训练圈子里接触的那些人的影响。教练,因为是运动员身边关系最密切的人,是运动员最直接的教育者,从而对运动员的影响不论好、坏,无疑都是最深刻的。同时,因为运动员的金牌和奖牌的数量将抬高教练员的身价,因而教练员往往含蓄或明确地教育运动员:规则可以遵守,也可以违反,只要对比赛有利;运动场上的对手是“敌人";“犯规而又不被捉住即是聪明的运动员"等等。事实上,许多赛场上的攻击性行为便是教练员“教育"的结果。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教育"下,长此以往,运动员们就会认为,公正、平等、为他人着想和遵守规则是不重要的。体育道德教育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就这样被人为地异化了。

4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4.1整体构建体育道德体系的基本思路整体构建体育道德体系就要以“三个理念”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道德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具有体育文化前进方向,贯彻“以德治体”方略要求,适应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道德体系。

4.2实施体育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体办字〔2002〕248号),开展体育道德教育活动。加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道德建设,着力克服在竞技体育竞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公平竞赛、公正执法、公开诚信为“三大突破口",竞技体育从业于竞技体育工作的人员,要严守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准则和道德要求。在项目协会、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开展“公平竞赛、公正执法、公开诚信"活动,实施体育道德承诺制。坚持以道德育人、以公平参赛、以公正执法,引导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夯实人文奥运的坚实基础。

4.3构建创新体育道德工作模式应该及时捕捉国内外竞技体育竞赛中敏感性较强的焦点问题,结合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所思、所求,提炼出体育道德工作的新点子,新措施,加强体育道德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会有体育道德工作实效。应敏锐地意识到,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弘扬中华道德精神,提升体育道德的最佳载体,把奥林匹克教育与体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我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品位与国际形象。

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强化奥林匹克精神是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宗旨。把“人文奥运”理念化为实践,自觉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推动体育道德的发展,促进体育从业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4.4体育道德环境建设加强体育场所的体育道德环境建设,使运动员、教练员在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同时,能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关心奥林匹克运动,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注重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在继续开展 “体育道德风尚奖”、“文明赛区”、“文明运动队”、“文明运动员”、“文明裁判员”等体育道德建设创建活动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创建活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体办字[2002]248号),2002.

[2] 郑斌.体育道德与复兴[J].国外体育动态,1996(28).

[3] 绵阳市第四届运动会筹委会关于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办法,2004-11-12.

[4] 徐梅.中国体育道德的底线在哪里?[J].南方人物周刊,2005(22).

[5]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和要求.平阳新闻网,2004-03-31.

[6] 李江.新形势下加强体育道德教育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

作者:曾玲华

第5篇:后奥运时代体育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当代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现状

1.体育教育理念缺乏人文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目标的定位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主线始终是体育文化的化身,而对体育文化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认识也是较为简单,认为提高文化素质就能提高体育人文精神修养。就目前而言,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即以认知为核心的工具教学观。这种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之间是教与被教,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原本丰富多彩、充满人文内涵的体育教学成了片面追求外在整齐、统一的机械演练,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权力被剥夺,独立自主意识被压抑,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也使很多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等于身体素质”、“体育等于运动员”等片面认识上,距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身心健康等理念还相差很远。在竞技运动中只追求“金牌”的意义和价值,而忽视其人文价值,反映在学校体育中则表现为片面的“锦标主义”,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渴望和追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只关注生理负荷、心率、脉搏曲线,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及人文行为,身心健康、体育美学、体育价值观等在实践中几乎是空白。

2.体育教学方法缺乏人文精神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微笑面向学生,以智慧面向学生,以博学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怎样传授知识,只将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强调组织纪律性,强调强身健体,认为学生只是接受者和吸收者,而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轻视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人文精神难以体现,而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及情趣等都成了附属品;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健康”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与体育相关的体育伦理、社会、心理、生理、人性、休闲、生命等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技评、达标、理论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3.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今在校园里活跃着的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特征,他们普遍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有丰富的视野、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却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以及存在依赖性较强的性格。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中仍存在“重智、轻体”思想,这就使得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在非常浅的层次上。通过调查显示,虽然有59.62%的同学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校园整体文化中有重要性;但却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希望体育考试以技术考试为主;49.6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体育老师除技术教学以外加入的人文教育、体育精神教育内容一般。这些数据都说明,同学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冠军和优胜者那里,而忽视了那些在运动场上不断超越自我和奋力拼搏的人们。

二、践行奥运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弘扬奥运精神,让人文奥运深入人心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问题,奥运精神从这诸多方面都给出了经典的诠释。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尤其在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更应大力弘扬人文奥运精神,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大力加强宣传奥运精神,特别是重点强调参与、奋斗、进取、合作、公平、公正等理念。在同学中形成重参与、轻结果;重友谊、轻金牌的态度,尤其重点宣传在奥运比赛中各种展现出个人人格魅力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各国运动员们除了表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竞赛风格,创造了骄人的运动成绩外,他们在比赛场上所展示的人格魅力更是学生们完善人格的学习榜样。

2.改变教育理念,用奥运精神改善教学

面对中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之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一个反思后的进取,巧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实现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转变观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更科学、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革,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注入人文精神的元素,使体育人文精神在新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得到它应有的回归。以“人文奥运”思想传播于高校体育的各个领域,深入理解“人文奥运”内涵,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更需要人文奥运精神的倡导,建立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学校体育文化朝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而努力。

3.实践奥运精神,看人文精神丰富体育文化

全面提高体育人文精神教育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全力的配合。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推广“人文奥运”方法及其思想。体育教学中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使体育教育向着人文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向人文体育过渡,把个人的健身引向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展现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并且在竞赛过程中增加对参与者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的环节。通过鼓励与支持等方式,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活动中其个人素质和素养的都得到了提高。所有的教育需要用文化知识来滋养,学校可以将西方体育的刚性教育元素和东方体育的柔性教育元素结合起来,让体育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变得更为充盈而厚实。为提高体育的教育功能,还可以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学生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进一步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使学生从体育文化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体育人文精神虽然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层面。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他们人文态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关系着整个社会将以何种姿态发展。因此,在他们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育两个重要内容体系,让他们体验和感悟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将对他们心理健康素质及其他素质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伟,薛天祥.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2]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3]黄雅莲.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7).

[4]贺沼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人文思考[J].学校体育研究,2000(4).

[5]陈大勇,何群华.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与人文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3(3).

[6]文世平.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性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

(1.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102206)

(2.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102206)

作者:张 利 耿 晔 曹运华

第6篇:“人文奥运”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走向

摘要:“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思想的深刻把握,也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正确指引。在“人文奥运”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保护好其生存的资源与环境,多管齐下做好传承工作,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取其精华,补己之短。这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走向世界,为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人文奥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Key words: Humanities Olympic Games; national traditionSports; culture; develops

民族傳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农业社会为背景,长期以来, 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在培养各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体育文化上繁荣和所蕴涵的内在实力,才会使一个民族在世界体育交流中有真正的尊严和自信;一个民族体育文化实力和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不仅是该民族强盛的基础,也是该民族强盛的最终表征。今天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在人文奥运的视野下研究其发展,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展示在世界面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奥运的内涵及其意义

人文奥运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体现为以奥运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家庭邻里关系之间的和睦、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和爱。

人文奥运理念也包含了体育对人本身的关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发展理念。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以体育文化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

人文奥运的提出,彰显了体育关注的对象从物转向人,强调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人文认识论。用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给奥林匹克注入鲜活的血液,从而达成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而促成体育运动的跨越式发展,这便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同时也是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时代意义与使命。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观

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人类创造、积淀、传承、更新的有目的的活动及其成果,是人工的、技艺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克服自己的本能,依据理想和价值、创造理想和价值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活动,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为人类服务的产物。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项运动,体育中同样包括着认识的、规范的、艺术的、器用的、社会的等诸多文化要素。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体育运动是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1]。本原价值只是健体强身的民族传统体育,由各民族在世代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孕育了绚丽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在一个民族衍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通过社会体育实践创造和保存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精神和体育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合体[2]。它是农业文化的产物,以儒家“天人合一”、“身心一元”、道家“各安天命”、“无为而治”等为哲学基础,以“仁”为核心思想,以保健性、表演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态。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世界体育文化的交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奥运会已成为各个民族文化之间对抗与共存、竞争与融合的集中地,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和本国文化的大舞台。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体育文化在这场竞争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主角,纵观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思想遍及全球,并领导着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潮流。西方竞技体育以其科学完善的体系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导,其他各国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在日益增长的西方体育文化压力下,中国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着发展的危机。奥运会上的绝大多数比赛项目都是西方体育的传统项目,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得不削足适履,迁就和依附西方文明,抛弃自己长期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为代价,而去享受西方的体育文明文化。

在我国,竞技体育的文化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却未能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甚至在国内尚未形成共识,使有着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黯然失色。

此外,西方体育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也严重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体育。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一些非常人本的文化传统被漠视,甚至忽略。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少理念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调整人类发展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丰富、发展现代奥运同样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如过于强调礼仪性、表演性及其养生性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和国际化发展。

4 “人文奥运”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4.1 保护好文化资源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前提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它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取决于它能利用的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文化资源越多样,越丰富,其发展就越迅速,越健康。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3]。

可见,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和培养美情趣功能。但是,以现代体育理念为主体的西方体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造成了民族体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短缺,从而影响民族体育发展,甚至某些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生存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进程的加速,体育全球化也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必趋势,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挑战,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化逐渐被人们淡忘而被边缘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即将失传[4]。

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发展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结果风险,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在淡化,其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竞技功能正在消失,也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危机。例如传统武术产生于农耕文明,鲜活的存在于民间,离开了民间的文化土壤,传统武术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大家都知道:“学习少林功夫要去少林寺,学习陈氏太极拳要去陈家沟”,这就是要重视传统体育文化土壤的最好注解。要保护好文化资源首先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构,通过立法保护、重点保护、分类保护等手段,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类型、生态、 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些项目属于技能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实物收藏的方式进行保护。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开展最为广泛的太极拳种类,习练者数不胜数, 其理论研究书籍汗牛充栋,因为其文化发展空间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它们比起其它种类太极拳的发展要蓬勃很多。又如2007年5月将云南的彝族、壮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等22个少数民族的207人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其中涉及的民间文化类别就涵盖了民族传统体育,此举有力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及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因而,要保護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就应优先保护体育文化传承人,政府起带头作用,建立专业保护队伍以及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建立针对民族体育文化保护和研究的专门机构,协调分工,组织科研,组建一支高效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4.2 做好传承工作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关键

人文奥运,如何在奥运中体现出“人文”,最重要的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理念,正因这样,文化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感染力,所以民族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一种文化想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据1982年的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类多达977种,其中汉民族的项目有301项,其他各民族的体育项目多达676种,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正如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古老的黄河、长江也孕育了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长江、珠江、淮河和松花江等流域形成的农耕文化,在我国长期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以农耕生活为主,注重血缘关系,讲求家庭精神,对传统极为尊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是一种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境界,这正是人文奥运理念的体现。

民族体育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用来表达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5]。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6]。如我国先后对武术、围棋、象棋、划龙舟和摔跤项目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改造,已成功举行了国际龙舟赛,围棋、武术比赛。

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不断的注入新的,先进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创造性,这对其未来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一项艰苦而长远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的努力。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率先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培养高层次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地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并使之发扬广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色彩。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作为必修体育课教学内容写入全国体育教学大纲,如散打、舞龙、舞狮等。武术作为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现今学校体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适合现代人对生活的需要,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永不失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此外,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应多举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如每年以国家、省、市、地州名义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可设单项或多项民族项目的友谊赛、邀请赛、争赢赛等,促进各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展,促进传统体育项目水平的提高。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国际间体育竞赛与交流活动,让过去只限于狭小地域空间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交汇的舞台上展示其民族文化的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快地走向世界。而媒体也应借机加强对民族体育及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大家更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4.3 交流与融合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

“人文奥运”为东西方体育的文化结构和价值取向提供了互补与发展的平台,它是“文化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特别是源自于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保护不同的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因为只有不同文化的互识、互补、互证, 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在人文奥运的视野下,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讲究和谐、安乐、康泰的生活理念,偏重于人体的康寿、保健、疗养等养生文化思想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可能固步自封、与世隔绝,不论是冲突还是融合,都必须做出一种选择。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奥林匹克运动会创设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快了不同体育文化之间互相流动的速度,扩大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空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现于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在于不断吸纳与创新,而西方体育文化中的讲竞争倡个性的精神,恰能弥补中国传统体育中的那种封闭、缺乏个性和创新竞争性的弊端。可以说,“人文奥运”的提出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切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人文奥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契机。因此,人文奥运倡导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是一种推动其变迁的动力。

5 结束语

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意蕴着厚重的人文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在人文奥运的视野下,在经济多极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今天,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融合、吸收、接纳西方体育文化,进一步改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民族传体育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也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朱江泳.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的影响[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17.

[3] 熊志冲.民族体育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17-20.

[4] 马辉,方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6):107-109.

[5] 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6] 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27(4):32-33.

作者:高守清

第7篇: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接明年的最後考驗,在"新北京、新奧運"的號召下,又提出了"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新主題。

人文奧運從古代奧運(西元前776年)至今已經2000多年,現代奧運會也100多年。現代奧運會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產業,已經成為世人關注的社會現象。它的發展和變化表現了社會需求的變化,反映了人們的社會需求、心理需求、審美需求、享樂需求在不斷地發展,這也使奧運會的內容和形式都在不斷更新。國際奧會很早就提出奧運和文化結合的目標,因此對於北京這樣有三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來說,不僅要反映我們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同時也要反映在改革開放時代的新文化、新形式、新內容。

綠色奧運舉辦奧運會對於申辦國家和城市來講將對城市的居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其作用力會持續很長時間。奧運歷史上的正反兩方面經驗都說明了這一問題,基礎設施的改造、城市的建設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弄不好還會成為污染的製造者。因此國際奧會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又提出了體育、文化和環境結合的新目標。早在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就提出了"綠色奧運"的口號,並在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從社會需要的角度進行開發,考慮賽後利用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保護自然環境、節約能源、廢棄物和水的利用、充分利用原有設施和臨時設施方面都有許多新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科技奧運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奧運會和先進科技手段的結合必然會帶來新的面貌。如比賽結果的資訊系統、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也有的申辦城市提出要舉辦可體驗21世紀生活的高科技奧運會。此外,申辦奧運還和城市科學有緊密關係,如城市佈局,發展方向,污染治理,交通組織,設施建設等,還有經濟學的問題要考慮投入產出、要考慮顯性效益和隱性效益的關係等。

在此前不久,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在國際會展體育中心舉辦了一次國際設計競賽,也就是將要舉辦奧運會的主會場。共有國內外16個單位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和設計方案,經評選沒有評出一等獎,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方案和美國RTKL事務所合作的方案獲二等獎,另有兩個方案獲三等獎,我們的獲獎方案主要考慮了體育會展中心定位於為市民服務的新的文化體育產業中心的設想;為北京中軸線向北延伸留有充分餘地的設想;利用地上、下多層次多種交通系統的設想,將運動員村儘量接近奧運會賽場,並設計為輕鋼結構臨時性建築的設想;將兩個主要大體育館合二為一,滿足多種要求的設想就體現了我們對於奧運會的新的目標和主題、實現方案。

(本文作者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 馬國馨)

《北京青年報》2000/11/07

第8篇:北京2008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著名的东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获得2008奥运会的举办权是全国人民对北京的支持,是世界对北京的认同和信任。根据“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奥林匹克宗旨,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

【绿色奥运】

“绿色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主要内涵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良好的城市,为奥运会创造优美环境;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将奥运会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在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

绿色奥运表达了北京人民对我们共同的家园发自内心的珍爱。北京正在各个领域里努力推广环保工作,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 北京市长刘淇应邀在“二十一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会议闭幕会上向来自世界各国的环境专家描绘“绿色奥运”图景:

北京已制定规划树立三道“绿色生态屏障”:面积10400平方千米的山区绿色生态屏障、长度1000千米的平原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和绿地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城区绿色生态屏障。 根据现有计划,2008年北京山区林木覆盖率将达70%,主要河道和道路两旁形成230平方千米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0平方千米的绿化隔离带。

2008年的奥运村将是一座“绿岛”。奥运村和所有奥运会工程用地绿化面积都将达40%~50%。在奥运场馆和奥运村建设中,将努力保留原生植被和生态原貌。

在兴建奥运村和比赛场馆的同时,北京将新建12座污水处理厂和3个垃圾处理厂,以实现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90%、污水回用率50%、垃圾资源化率30%、垃圾分类收集率50%的目标。

解决大气污染是北京市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为达到2008年全市清洁燃料率80%的目标,第二条陕京天然气长输管线将从大西北延伸到中国首都,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将分别达到90%和70%,使天然气使用量和清洁燃料率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北京市还将在奥运村和比赛场地最大限度使用风力发电,利用地热、太阳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能源消耗。届时,看比赛的人可以坐着环保汽车往返。

绿色奥运的实施,将为一个有着1300万人口的城市和12.5亿人口的国家留下巨大的环境遗产。

【科技奥运】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古老的中国,曾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的中国人民,不仅与全世界共享科技文明的成果,也在各个领域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科技奥运将反映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及其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

所谓科技奥运是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

先进的科技成果,如比赛结果的信息系统、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环节,使奥运会成为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体育盛会。

以科技助奥运从奥运需求出发,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联合行动,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北京奥运中示范推广。紧密结合全球科技最新进展,在引进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世界一流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奥运会。以奥运促科技以奥运为契机,加强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科技奥运涉及到信息化、交通、安全、场馆设施和体育科研等多个领域。科技奥运重点内容:

一、交通

二、洁净能源

三、环境保护(含气象和地震)

四、奥运场馆

五、信息通信

六、奥运安全

七、运动科技

八、奥运会开(闭)幕式

九、科学普及

十、中关村科技园区

在信息化方面,到2008年,北京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大容量、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金融系统,以及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的各种信息网络系统、售票系统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要建立包括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和光纤通讯在内的现代化立体通讯系统,以及高清晰度的数字化的电视转播系统。

在交通方面,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道路畅通,北京要继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集中力量攻克北京建设高速铁路、轻轨交通和地铁的技术难题。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系统。

在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控制技术等。同时要把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北京的城市绿化,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名副其实的绿色奥运。

此外,还要研究开发现代化场馆建设中使用的新材料及相关设施、现代建设工艺,研究开发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体育用品、器械和服装等,为提高中国代表团的竞赛水平和运动成绩、加强反兴奋剂工作提供科技保障。

【人文奥运】

“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一大亮点,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含义丰富,可解释性强。可以有文化奥运、人本奥运、人民奥运三种代表性理解。二是涉及面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以外的所有领域,都可纳入其中。三是影响更为久远。四是可操作性强。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立意高远的文化理念,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人文奥运是北京乃至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它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人文奥运”又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

“人文奥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是弘扬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比如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有利于奥林匹克大家庭和观众的需要,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训练、比赛和采访环境,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二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体现。

包括充分利用圣火传递,开、闭幕式等奥林匹克仪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进行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文化交流活动等。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

上一篇:人口问题下一篇:能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