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最远的距离文章

2022-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谈最远的距离文章

最远的距离打一成语

成语谜语考验的是猜题人的成语积累程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远的距离打一成语,欢迎参考阅读!

最远的距离打一成语

天涯海角

其他成语故事

热气球升空 (打一成语) ——谜底:不翼而飞

将言语说上 (打一成语) ——谜底:不在话下

乐意听取批评 (打一成语) ——谜底:闻过则喜

花絮音乐会 (打一成语) ——谜底:有声有色

掉了毛的刷子 (打一成语) ——谜底:有板有眼

金银钱财做皮带(打一成语) —— 谜底: 腰缠万贯

走为上策 (打一成语) ——谜底:等而下之

红棉怒放一瞬间 (打一成语) ——谜底:英雄气短

一尺大街 (打一成语) ——谜底:微不足道

小小养鱼池 (打一成语) ——谜底:一网打尽

阴间里的奈何桥 (打一成语) ——谜底:死路一条

望江亭 (打一成语) ——谜底:近水楼台

请冠军领奖 (打一成语) ——谜底:交头接耳

只看到他人 (打一成语) ——谜底:一览无余

荐贤不徇私 (打一成语) ——谜底:举目无亲

旧账还清 (打一成语) ——谜底:一笔勾销

子不语 (打一成语) ——谜底:夜深人静

临终望儿归 (打一成语) ——谜底:死要面子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打一成语) ——谜底:说长道短

十分之九在革新 (打一成语) ——谜底:一成不变

阅榜落选 (打一成语) ——谜底:一览无余

中心 (打一成语) ——谜底:不着边际

孙悟空的本事-打一成语 (打一成语) ——谜底:七十二变

律师贪污 (打一成语) ——谜底:知法犯法

人口普查如实写 (打一成语) ——谜底:名不虚传

九霄云外 (打一成语) ——谜底:高不可攀

害怕天黑下矿井 (打一成语) ——谜底:讳莫如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打一成语) ——谜底:高瞻远瞩

狼烟蔽日 (打一成语) ——谜底:烽火连天

详细记录 (打一成语) ——谜底:罗缕纪存

倒行 (打一成语) ——谜底:以退为进

十五口 (打一成语) ——谜底:七嘴八舌

船上文艺汇演 (打一成语) ——谜底:载歌载舞

石臼里放鸡蛋 (打一成语) ——谜底:稳稳当当

雷鸣电闪 (打一成语) ——谜底:声色俱厉

正月十五打牙祭 (打一成语) ——谜底:一年一回

下水道之水 (打一成语) ——谜底:同流合污

严禁捕鱼 (打一成语) ——谜底:不可捉摸

各奔前程 (打一成语) ——谜底:分道扬镳

笨媳妇纳的袜底儿 (打一成语) ——谜底:坑坑洼洼

莫怀古 (打一成语) ——谜底:记忆犹新

酒喝过量搓麻输多 (打一成语) ——谜底:曲高和寡

重摆空城计 (打一成语) ——谜底:袭人故智

朝廷百官醉生梦死,关外八旗觊觎中原。 (打一成语) ——谜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习《诗品》看《释诂》 (打一成语) ——谜底:温文尔雅

古曲新奏 (打一成语) ——谜底:旧调重弹

兄弟 (打一成语) ——谜底:数一数二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打一成语) ——谜底:遗老遗少

冬至已过 (打一成语) ——谜底:來日方长

否定始皇 (打一成语) ——谜底:不可一世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打一成语) ——谜底:腹背受敌

重 (打一成语) ——谜底:千里相逢

才相识,就告别 (打一成语) ——谜底:一面之辞

列车上的广播 (打一成语) ——谜底:道听途说

后羿谢日 (打一成语) ——谜底:九死一生

害喘病爬高山 (打一成语) ——谜底:上气不接下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 (打一成语) ——谜底:迫不及待

垂帘听政 (打一成语) ——谜底:后来居上

伏 (打一成语) ——谜底:狗仗人势

考虑不足 (打一成语) ——谜底:一念之差

此曲只应天上有 (打一成语) ——谜底:天籁之音

掠 (打一成语) ——谜底:半推半就

反应 (打一成语) ——谜底:答非所问

大头鱼 (打一成语) ——谜底:跑江湖

喇叭声咽、琵琶声急、马蹄声碎 (打一成语) ——谜底:吹弹得破

照完订婚照,亲事就算成。 (打一成语) ——谜底:一拍即合

大鱼吃小鱼 (打一成语) ——谜底:以大欺小

饥了吃鞋帮 (打一成语) ——谜底:心里有底

美梦 (打一成语) ——谜底:好景不长

并重 (打一成语) ——谜底:恰如其分

借箭草船 (打一成语) ——谜底:众矢之的

空战报捷 (打一成语) ——谜底:人定胜天

纸糊的岩鹰 (打一成语) ——谜底:有翅难飞

我家当家人 (打一成语) ——谜底:一空之主

第2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赏析

(课前歌曲《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赏析

一、 作品原文(配乐朗诵1品读15.30”)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二、关于作者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能为人们传颂千古的必是经典之作,它们往往是人类某种心声的表达。就如泰戈尔,他用优美的语言讲述爱情,讲述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一首好的作品受到追捧,在诗界,特别在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中,引起轰动效应是常有的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这样一首作品,它倍受年轻人追捧,读来令人心跳,所以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上百万人的热切关注。人们还对此诗的作者是否是泰戈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生动地展示了情感缠绵的热点渴望,倾诉了无限眷恋之情,诗句缠绵悱恻,极尽婉约之至,因而具有感情上的魅力,于是年轻的诗人们,随着这股情浪,以难以抑制的痴迷,沉醉于对该诗的欣赏和追溯。它到底是谁的作品?又何以定论?人们不断搜索求得确认。

浏览网页,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很受欢迎。读者怀着纯真无邪的稚气,普遍叫好;其情绪的波涛,有亢奋的,有模仿的,出现了一种冲动性的反响。这种疯迷是在纯洁的心灵中受到情感冲击而引起的。

网上的帖子,凡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的作者,都冠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头衔,好像真的成了泰戈尔的传世之作。那么我们读后的初感是什么呢?说实话,当时也认为这是泰戈尔的作品,但没那么痴情,引起我们关注的,只是想探讨一个究竟。为了证实到底是谁的作品?我们找出更多的议论来读,找更多的泰戈尔的诗来读,但是我们失望了。有人说:“署名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经查阅泰戈尔全集,并询问国内孟加拉语专家、翻译泰戈尔诗歌的译者,基本判断此诗是托名之作,并非泰戈尔的作品。”这就可以说明,该诗并非泰戈尔之作。我们也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厚厚的《世界爱情诗金库》译本,同样没有见到本诗。也有人说:诗是首好诗,请大家仔细阅读,做出自己的判断。还有人说:英文挺直白,有点像泰戈尔的风格。更有人说:泰戈尔写过这样的诗吗,是推测吧,这是一个笑话。即使在英文网站也查无一点线索。 有位热心的记者失望地说:“我从网上找遍了,海底都掀开了,都没找到这首诗,到网上泰戈尔的诗集中去找,也没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播放2《品读11.44’》)

倒是在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中,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句台词,里面说是出自《飞鸟集》的。可是人们在《飞鸟集》里却找不到。

据说有上百万的网友追捧这首诗。打开搜索网站GOOGLE,输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查询,让人大吃一惊:竟然出现了近20万个搜索结果,而输入“泰戈尔”只有2.49万个搜索结果。打开百度,输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查询有400多万的结果,而输入“泰戈尔”有1100多万个搜索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相关网页PAGEVIEW(页面浏览量)超过千万。随机将网页点开,发现这首诗及诗中句子以各种方式被引用着,有的将诗制作在个人主页上,有的给它配上音乐,有的衬上精美贴图,有的将诗设计成自己在BBS上发贴时的签名。个别网页还推出传递游戏,说将这首诗发给20个以上的网友,会心想事成,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眷属……这首关于暗恋的哀婉诗歌感动的读者不下百万。

现在,这首诗也有了商业价值,唱片公司、广告公司、电视节目都开始引用,相关的电视剧也已经开拍。电视剧《似水年华》主创人员谈到创作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就是为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诗。

有人说是张爱玲的作品,理由是语言风格相似。但考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还有一位爱好者好像很有把握地说:“那是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家张小娴的经典语录。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那是书中女主人公苏盈苦恋秦云生,而秦云生爱恋的却是逝去的女友,虽然他最终接受了苏盈,可是心却没有回来,所以苏盈发出了心底的哀叹。 可是又有网友并不同意反驳说:“泰戈尔和张小娴不是一个层次和级别的。前者毫无疑问会留存于世界文化长河中并散发恒久光芒的著名作者。而后者只因为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深受年轻读者的欢迎的作者。所以不能把他们二者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有些意见好像在搞些折中地说::这诗并非泰戈尔所作的,而是张小娴作了前半段,然后在网上的热心人加了后半段。这首关于暗恋的哀婉诗歌,争论竟如此激烈。

据说,记者陶晶莹因为特别爱张小娴写的这个句子,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结果她说:“那些句子,是我当时写那篇小说时想到的,为了表现女主角的心情;可是如果泰戈尔真的有类似的诗,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字句啊。别人都以为我是抄泰戈尔,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没有抄,这真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幸好,后来有一位喜欢我书的台湾读者到图书馆翻查了所有的泰戈尔的书,证实泰戈尔从来没有写过这么一首诗。这位读者在bbs网络上替我平反了。”

经过一番考证之后,我们对这首诗是否是泰戈尔的想法,仅在水面上冒了几个泡,又沉下去了。不过在是是非非的视觉中,又有资料证明:官方刊物《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诗的署名为泰戈尔;同年第5期的《女子文摘》也有此类引证。既无法证实它的真伪,就不去管它了,用不着如此认真。诗作只要能引起共呜,大家喜欢就行,管它什么名人不名人呢,只要大家认可也是名作。我转了一大圈,最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作品是否是泰戈尔的依然是一个是是而非的迷团。

不过坊间有传,泰戈尔健在的时候,从来不谈这首诗。即使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人想请他谈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也不谈。后来,有一次泰戈尔患了重病,躺在病床上,痛不欲生,他这才向人们谈起来。这首诗,原来隐藏着诗人一生最大的遗憾,最深重的痛苦,诉说着诗人一生最后悔的一段隐情。

此后不久,泰戈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名为《美丽的邻居》,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情感历程。文中写到他爱上一个美丽的寡妇,是他的邻居。同时他的好友纳宾也爱上了她。泰戈尔不知道纳宾爱上的是他的邻居,只听说纳宾爱上了一个寡妇。泰戈尔鼓励纳宾去追求寡妇,并以纳宾的名义做了一首诗,帮纳宾赢得寡妇芳心。而纳宾也不知道泰戈尔爱上了这名寡妇。

这首诗,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它感动了美丽的寡妇,让寡妇超越了世俗的藩篱,重新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纳宾的妻子。当时印度的社会风俗和法律,是不允许寡妇改嫁的,纳宾为此非常痛苦。泰戈尔为了帮助纳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法院改变了这条不合理的条文,又在媒体撰文,痛陈陈规陋习。

最终,泰戈尔才知道,自己钟爱的女子正是朋友新娶的妻子,悔青了肠子。泰戈尔后来不谈这段故事,显然是他不愿意触及自己的伤感与遗憾。但是,人类社会却因此有了两个名篇:诗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和散文《美丽的邻居》。

更有人说这首诗是集体创作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首诗粗略统计就有7个版本。总的来说,不管作者是谁,只要诗是好诗,来路不清也无伤大雅。

三、关于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播放视频3《泰戈尔》)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心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庸,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非常气愤,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访问期间,与徐志摩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

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 泰戈尔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了2500首歌,2000多幅画,《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50多卷诗歌、40多种戏剧,100多篇短篇小说,《戈拉》等12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随笔、日记和通信,一共近200本书。但是泰戈尔的感情生活并不顺畅。 1878年,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因此,在英国长大,年纪和泰戈尔相仿的安娜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两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爱情的种子也渐渐萌发了。但世俗阻碍了他们的爱情。后来安娜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0多岁的男人,一年之后在病苦中死去。泰戈尔也在22岁时,被父母包办,娶了一个11岁的新娘,新娘并不美丽,但还贤惠。1902年泰戈尔失去妻子,后再未续娶(同为包办,这一点与徐志摩不一样)。但很长一段时间,他与自己嫂子维持着一种文学浪漫的柏拉图式的依恋之情,晚年时候又与一位阿根廷姑娘保持着文学情缘,但都是纯洁的感情。或许是有着这样的不了情缘,泰戈尔一生的作品既浸透着“菩萨低眉”的慈悲,也有“金刚怒目”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清新隽永的风格中不乏缠绵委婉,对爱的自由的赞许拨动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诗句,也像他一生的写照。他未必需要捧场和赞美,只需要自己的爱和寻找,被懂得的听众感应:“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1941年8月6日,经历了战乱、失落和丧妻丧子之痛的泰戈尔,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泰戈尔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他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其中许多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 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

“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周恩来评)

四、关于张小娴

张小娴,祖籍广东开平,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19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

1985大学时代边工边读,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任当编剧, 1995年结束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 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一书,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现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为《经济日报》撰写专栏,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家。

五、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散文诗。该诗主要在于含意深邃,具有清澈如水的柔情和亲切动人的语调,表达出的轻灵之美。如果有人不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那就象不知道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样,这是一首曾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BBS上很流行的诗。无论是论坛里的校园情圣,酒吧里的时尚小资,还是BBS上的上海宝贝,拟或咖啡屋里的外企白领,都爱学那些电视剧里的主角一样装腔作势地吟上几句,反正诗句也不难理解。但这首诗到也的确引起了许许多多的曾经、正在和将要爱和被爱的人的共鸣,也许是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暗恋过别人,也被人暗恋过吧!请看看年轻人是怎样痴迷的,他们在帖子里说:

“暗恋,那是只有自己可以体会的心情,淡淡的优雅,淡淡的感伤„„距离产生美!”

“读着这首诗;听着《梁祝》,没有人不潸然泪下。”

这首诗读后,该诗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使我沉浸在它诗的情感之中,这是我的第一感。说实在的,我也很喜欢这首诗,喜欢它,诗的语言不怪,有情的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很浓,带有浓郁的抒情味。凡是渗透情感的诗句,表述得都很独特,足见情感缠绵,剪不断的情丝。不理还好,一理更乱,更显情深意切,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泰戈尔爱情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爱情诗的经典之作。全诗共分10个诗节。每个诗节都用诗化的艺术手法诠释了爱情的形式和意义,可以说,这首诗是爱情的百科全书,是爱的至理,情的箴言。

第一节说爱情是一种单相思,我站在心爱的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种暗恋是甜美的,也是折磨人的。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我真诚的喜欢你,而你却不知道。

第二节说爱情是一种含蓄的,似乎不能表达的感情。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这种爱,痴情者往往伤得最深。

第三节说爱情是一种深藏心底、痛彻心脾的感情。思念至极却只能深埋心底,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种„„那就只能孤独的……凝望着黑暗的天际。”

第四节是说彼此真心相爱,却因为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的羁绊而不能相聚,纵是两情依依,却象咫尺天涯,这种爱情无疑是悲剧性的,怎不叫人柔肠寸断呢?(播放4《平凡的世界》孙少安违心拒绝润叶的爱)

第五节说彼此明明知道不能相爱,却还装着毫不介意。这是为什么?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自尊吗?无数处擦肩而过,明眸对视却如惊鸿一瞥,这似乎是爱情的另一种形式吧?!

第六节是说知道爱情无果,那么就用一颗冷漠的心来阻隔爱情的潮水。虽然心在滴血,但未必不是一种理智的方式(就像林徽因婉拒徐志摩一样)。(播放5《徐志摩的表白》)

第七节说彼此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仿佛同根生长的树枝,却不能终身厮守。有情人终成眷属,有时候只是人们美好的期盼而已。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结果形同陌路,多少山盟海誓最终天各一方啊!(播放《品读》8.50’)

第八节是说彼此心心相印,却永远没有走到一起的机会,其中羁绊爱情的因素的千奇百怪。所以两个彼此爱慕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

第九节说彼此虽然产生了爱情,但却不能互相珍惜,爱情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第十节是对全诗的总结和提升,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好比鱼和飞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这种距离是无法超越的。

当然,爱情是一种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能够相伴终老那自然是珍贵的不尽情缘。

这首爱情的百科全书,向我们描绘了爱情的种种情态,带给我们富有哲理的启迪,情感的教化,以及美的熏陶。所以多少年来备受人们喜爱传唱,并不断加工完善,遂成经典。(播放朗诵6)

诗的第一节就抓住了我的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谁都知道生与死的距离是永久的距离、无望的距离,以生死相许,是说不清的情为何物。可是作者认为不是,那么是什么?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作者觉得这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明明只要人活着仍可勾通,诗却用情感的极致,有意扰乱成错觉。该诗一气贯注地写了41行,而是一行扣紧一行,行行扣动心弦。 在第二节里不但重复地说: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 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可是只能闷在心里是最难受的了。意象很普通,但震撼的效果很大。紧接着“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诗一节一节地写下去,从人情迁移到物象,使之具有空前的思辨色彩:“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一种严格的逻辑推理,自然贴切的意境,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其构思、用语令我佩服。最后还是以苦情收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鱼与飞鸟的距离也是永久的距离,诗情发展到最后已是无望了。(播放《品读》2.58-4.36’)

这类隐喻的相思苦,意象挑选得非常准确。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结束了诗人感叹之情。那种“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的悲哀,那种“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的无奈,那种“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的厚重,那种“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的遗憾,那种“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的软弱„„一首爱情诗写得如此动人,我还是笫一次读到,这种文明的、没有感官刺激的爱情诗作,应受欢迎。

诗从头到尾是以自我提问,自我解答的方式出现的,很有哲理,也很注重诗的韵脚,琅琅上口,音乐感也很强,是不是泰戈尔的并不重要了,是首好诗。 全诗把距离美写活了,其实我国古代也有距离美的作品,《诗经.王凤.采葛》中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看不见她就如同三个月,情爱的人,只要一日不见,即产生了最远的距离,一天等于三个月还不够,要等于三年,就是后来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今写诗的这些夸张手法,都是从古代延伸而来的吧。 又如唐.李冶.《想思怨》中云:“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诗句很有哲理地表现了那种对恋人的绵绵思念之情,要比海水深,要比大海宽。诗人将有形的海水与无形的相思相比,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动静有致,意境丰满,美在其中。

读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多少人潸然泪下。是的,有一种比生与死更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上的跨古今,也非空间上的囊括宇宙,而是一种最难逾越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

生与死本是一种永远无法溶合的距离,而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是单相思者的心与所爱的人更遥远的距离。相爱却不能相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是千古遗憾的情人间的距离,而明明爱着却装着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离真心的距离。可,比这更遥远的距离,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对爱的藐视,是面对爱自己的人断然掘上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把爱远远拒绝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外。

距离原本可以产生美,但这样一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是痛苦的。全诗以爱为主线,诗人敏感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痛苦而无奈的情感,不能不令人从容。诗歌简短而整齐,全诗由十组“不是„„而是„„”构成,采取对比的手法,层层深入,把读者带到了那种痛苦的最遥远的距离,并把诗人情怀感染给每位读者。读至最后令人恍然大悟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实际上是心与心的距离,早已泪眼模糊。

人,为何不放下心的冷漠,把心与心的距离拉近,好好去感受别人赋予你的爱呢?

别让心与心成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吧!这是一种悲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之间的冷漠。(播放7《为追星母女大吵》)

不过,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奇妙无比,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样的物种,一种人类,一种情感,事事如人所愿,那是多么的单调啊!所以,美好的东西只是我们的追求,还需理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乃是常事,悲欢离合之后,生活还得继续。

六、关于飞鸟与鱼的故事

有一条鱼生活在一片海域里,它每天就是不停的游来游去。一天,有一只迷途的鸟儿飞过这片海域的上空,它很疲倦,低下头寻找海中的一片陆地,水里的鱼觉得水面的光线变得有些昏暗,就抬头望向天空,这样,鱼和鸟的视线交织到了一起。孤独的鱼和迷途的飞鸟深深地彼此吸引着对方。

飞鸟给鱼讲辽阔的天空,讲广袤的大地,……鱼给飞鸟讲深邃的海洋,……它们为彼此打开了一扇未知的却又丰富多彩的窗;

它们还有好多共同的话题:每个早晨的朝霞,每个傍晚的落日,每个夜晚的星空,每分钟空气里的味道,树木的,土地的,海水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它们彼此深深爱慕着对方,这样就过了好久,它们以为此生就这样斯守,飞鸟可以忘却飞翔的天空,鱼可以忘却深潜过的海底。

谁说鱼和飞鸟就不能在一起?

一天,飞鸟看见别的鸟飞过,它想起了天空,它问鱼是否愿意和它一起感受风从身边掠过的自由,鱼看看自己的鳍没有说话;又是一天,鱼为了躲避暴风雨,深深潜入水中,在太阳重现的时候,它兴奋的问飞鸟是否能看到水中珊瑚的灿烂,飞鸟只能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苦笑。

它们知道了飞鸟与鱼是不可以在一起的,虽然彼此相爱,但是鱼终归是水里的鱼,飞鸟终于飞离了那片海域,永远的再也没有回来,它并不知道,鱼亦再没有游回这片海域,它们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那段往事,那段飞鸟与鱼的故事。

在这个伤情的故事里,飞鸟和鱼是主角。故事里说的是一只飞鸟,在飞过一片美丽的水域时,偶遇一条浮在水面呼吸的鱼,眼神相撞,久久凝望。它们惊讶地发现,彼此都已深深地爱上了对方。飞鸟就在空中盘旋,迟迟不肯飞走。而这条鱼也久久不愿沉入水底。然而 ,它们毕竟是有着两个完全不同境遇的生命,注定无法走到一起。最后这条鱼带着深深的叹息,沉入水底,而那只鸟也悲伤的飞离了那片水域。匆匆相遇,匆匆离散。从此,这只鸟再也没有经过这片美丽的水域,鱼也再没浮出过水面,音讯渺茫……

七、读后感

这首诗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就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对于世人而言,真正的爱情往往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奢侈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渴望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得到真爱。或者,你爱的人却不爱你;或者,爱你的人却不能让你动心;或者,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却无法在一起。因此,真正理想的爱情,通常是非常少见而弥足珍贵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最神奇的语言,那就是爱。它是阳光,渗透到人的心灵,有了这种语言,人们就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

可是,有的人他们对爱情望而却步。因为他们不敢尝试,因为他们害怕受伤,所以他们选择在黑暗中流泪,把爱的人珍藏在心底最深处。纵然两情相悦,也不愿对彼此袒露心声,正如上述所说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出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的确,在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时间上的分离,也并非生离死别空间上的离别,而是,我在你面前,你无法感觉到我对你的仰慕与爱,那是我心里最坚定的情怀,那是我心灵最脆弱的伫地。那其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看不见的伤痛,那种触之不到看之不见的距离横在你我之间。若是要问那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实在无法用尺度将它来丈量。(播放8)

而当爱到极至的两个人,却因了世上客观存在的种种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种明明深爱却还要用冷漠作装饰,嗅着彼此熟悉的气息捧着两颗跳动不已的心,嘴上却还在说着不爱你,情是热的、心是沸腾的,而说出的话语却是冰彻肌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背后泪落的距离?

当孤独的你和我,于风雨飘摇中需要用彼此的体温来唤醒生命之时,却只可遥望不可相依,那种瞬间便逝的幸福成为此生永恒的记忆。飞鸟与鱼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无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便成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看得见他(她),伸出的双手却拉不着他(她)。这有多远?

拉着了他(她),却转瞬即失无法相依。爱人就在这里,却有如隔纱。这又有多远?

两颗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一米之距成了永远不能逾越的距离。

爱的进口在哪里?灵魂的出口在又在哪里?

我只想说人们不会因为多刺就放弃玫瑰,又为什么要因为疼痛而放弃爱情呢?在爱的路上,最大的过错是错过,如果你还是对爱请犹豫不决,那么,总有一天,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会悔不当初。爱情不会因为失败而结束,只会因为放弃而结束,所以,相信真爱一定会来,要爱就要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你要勇敢的对你爱的人说:“我们交往好不好?”如此简单,而你却会获得幸福。

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真挚.最纯洁.最让人心酸的情感就是暗恋。默默地关注一个人,静静地期盼一份可能永远也不会降临的感情。在深邃的月光下,看得见对方若隐若现的身影,却摸不到对方飘动的衣袂 ,闻的着对方身上淡淡的清香,却不能依偎在对方温暖的胸怀,这是怎样一种情感沧桑!如果,你觉得暗恋是如次煎熬,那么就对你爱的人勇敢的说出来。就算答案非你所愿,你也会了无遗憾。

爱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因为得不到爱而不知道是否该去爱;因为害怕受伤而不敢再爱;因为要求回报而不愿再爱;因为无法占有而不能再爱。可以爱的时候,请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能爱的时候, 请放手让他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只要你这样做了,爱情的路上总会有你幸福的身影。

因为爱,我们相互原谅;因为爱,我们彼此受伤。在痛并快乐的爱情路上,我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成长的快乐。 当然,世上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有亲情、友情,一样要我们真心相待 ,倍加珍惜,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而铸成终身的遗憾。

让我们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吧!(播放配乐朗诵9(《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祖铨2017.10.16)

第3篇: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爱了,就渴望与爱人合二为一。

然而,这种渴望,太多时候的意思是,你当融入到我的世界中,融入到我的梦想和我所熟知的逻辑中。相应的,爱人也执著于这种渴望中。于是,相爱成了强加,合二为一的渴望成了要消灭彼此存在的战争。

由此,最远的距离便成了咫尺天涯。

语言学家保罗,想教会他的狗罗丽说话。

因为,当保罗的太太、一个著名的面具制作者露西从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上摔下身亡时,罗丽是唯一的目击者。保罗猜太太是自杀,但不明白太太为什么会自杀,他想罗丽一定知道,所以决定教它说话,希望它用人类的语言告诉他答案。

这个想法很奇幻,因而这本小说也多了一些奇幻色彩。

保罗的这个想法并不孤独,在他之前,一些男人已做了这种努力,而且还有人似乎成功了。一个叫贺里斯的男人给很多狗做了手术,最终一条叫“小J”的狗学会了说话,据说它开口求救,并在法庭上说“可恨”、“很痛”和“兄弟们死了”等,从而给贺里斯带来了5年徒刑。同事和朋友都认为保罗的想法太荒诞,但贺里斯给了保罗力量。他参加了一个由教狗说话的男人组成的团体,但在看到小J的那一刻,保罗发现,被改造出拥有类似人脸和人的喉咙的小J只是发出了一些类似人的语言的音节而已,那不是“说话”。因此,他放弃了这一努力,罗丽没有学会说话。

这是小说的一条主线。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保罗对露西的回忆,从两人相识一直到露西自杀。

既然第一条奇幻的主线没有找到答案,答案自然就藏在第二条平淡的主线中了。【因为强加,爱成了咫尺天涯】读懂第二条主线,便会明白,露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她认为自己乱发脾气的这一部分是“坏我”,她接受不了。为了不让“坏我”控制自己并伤害爱人,她选择了杀死自己。

自然,这和保罗也有关。尽管保罗无比爱她,觉得她便是“整个世界”,但当她几次失控时,他的确做不到仍然接受她。

这验证了露西自己的逻辑:最爱她的人也接受不了她的“坏我”。

保罗完全不懂露西的这一面,他只看到了露西的“好我”:美貌可人,善解人意,才华横溢……

大多数时候,露西展示的是“好我”。于是,保罗一直以为露西是“好端端的”,却不知道露西的“好我”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同时一直在极力压制她的“坏我”,每当“坏我”突破这种压制而一时控制露西时,她都有想杀死“坏我”并杀死自己的冲动。

露西一直在给保罗讲她的绝望,但保罗一直没有重视这一点。

譬如,露西不想要孩子。她喜欢孩子,但她不敢要,因为她认为自己会是个坏妈妈,她担心当“坏我”控制自己时,她会伤害孩子。

保罗知道露西不想要孩子,但他完全不懂这是为什么。尽管露西几次谈到了她的担忧,但保罗仍执著于自己的欲念上。他渴望要个孩子,一直在寻找机会说服露西,当露西有一次说“我猜我应该可以”做一个好妈妈时,他欣喜地记住了这一点,并把它当作证据,准备当露

西一旦反悔时,他可以把这句话拿出来反驳露西。

然而,当露西说这句话时,她其实已有身孕,并频繁地做梦,梦中总有信息说,你不该有孩子。

当读到露西写在日记本上的梦时,保罗心碎了。本来,他恨露西“在结束自己生命的同时,还心知肚明地带走了另一个生命”。但这时,他才知道,怀孕给露西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保罗是在读到文字时才明白了这一点,但其实,露西一直在对他讲,她是多么惧怕做妈妈。

为什么他就是不懂露西的痛苦呢?

因为,他执著在自己的梦想上,执著在自己想要一个孩子的渴望上。他想把梦想和渴望强加在露西的身上。于是,他对露西的痛苦视而不见,并一再试图说服她要个孩子。因为这种强加,爱便成了咫尺天涯。

原来,我以为,我的专栏中的“解梦”文章非常受欢迎,因为每次文章一见报,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但后来我发现,所有来信都没有谈到我的文章所解的梦,所有来信都在说自己的梦。

显然,我们对别人的梦不感兴趣。

并且,越爱一个人,我们越渴望将这个人纳入自己所梦想的世界中。

我们常幻想,爱就该这样的境界——我不说他都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并很高兴地实现我的想法。我们也常说,我不会为了一个人改变自己,但如果有人爱我,他就得为我改变。如此一来,爱人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被抹杀了,而仅仅沦为了“我”实现自己想法的一个工具而已。

于是,身体的距离越近,心灵的距离就越远。

这也是他人即地狱的缘由。

【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便可达成】

保罗感受过这一点。他的前妻莫拉很爱他,但她唠叨,并常对他说“你爱我就该按我的要求去做”,最终令保罗离开了她。

然而,当和露西在一起时,保罗也做了很多同样的事。

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逻辑时,我们永远看不懂别人,而我们又如此渴望理解与被理解。于是,荒唐的想法出现了——我不懂,那条狗应该懂吧。保罗参加的那个教狗说话的团体中,一个男人的太太跟其他男人走了,他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产生了和保罗同样的想法——他妻子养的那条狗应该知道答案。

其实,达到理解并不太难,只需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认真地尊重对方的逻辑就可以了。

露西做过这样的努力。她特意做了两个面具,一个以她的脸为原型,她要保罗戴上;一个以保罗的脸为原型,她自己戴上。然后,她以他的角色说话,并要他以她的角色说话。这是对理解的渴望。

而她,也努力活在他的梦中。一次,她梦见自己是个作家,非常有名,但却只写过一句话:“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字句,完全不管这个作家是否写过其他的句子。

作家,即指保罗这个语言学家。露西一次穿白纱与保罗做爱,所以“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即指露西早已有自杀的意念,但当她站在保罗的角度看时,发现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事情。由此,她懂得保罗承受不了,才一再推迟了自杀的日期。

可惜,保罗不懂得露西的这些悲伤。当他看到露西在最后一次发脾气时弄坏了父母送他的金笔时,他没法再做到尽快原谅露西并拥抱她的脆弱,他还第一次有了和她分手的念头。

第二天,露西便自杀了。

露西这次发脾气,也源自保罗的强加。他想把露西从抑郁中拉出来,于是自以为是地设计了几个面具,想借此给露西找点事做。然而,露西一再说过,她只会根据自己的灵感做面具。当保罗一再坚持让露西完成他的设计时,露西再一次崩溃了。

《圣经·创世纪》中写到,原来人们说一种语言,他们齐心协力要建一座通天塔,上帝想阻止这个工作,于是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当语言不通时,这个塔便建不下去了。这就是“巴别塔”的含义。

当理解不存在时,一个关系便成了巴别塔。

最后,保罗深深地懂得了这一点。他并没有太责怪自己,因为尽管他参与制造了巴别塔,但露西之死主要还是她陷入自己制造的巴别塔的缘故。尽管她做过站在保罗的角度看问题的努力,但她却没有看到最关键的一点:她的所谓的“坏我”,其实对保罗并无太大的杀伤力。保罗是生气了,是感觉到了受伤,但每次他都愿意去抱慰她的痛苦。

所以,小说最后,当一个女子想和他约会时,他略犹豫后答应了。

露西的客户们,喜欢露西为他们死去的亲人所制造的非写实主义的面具,喜欢将这些面具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这样可以看见面具便想起死者。但保罗明白:

我努力记住她原来的样子,而不是那个为了安抚我的悲伤而被我建构出来的形象。记住她原来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如实地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

上一篇:实验报告进程通信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