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2023-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姓名 ,若为14岁以下儿童,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1.2性别 ⑴ 男 ⑵ 女

1.3年龄 (岁、月)

1.4职业 ⑴幼托儿童 ⑵ 散居儿童 ⑶ 学生 ⑷ 教师 ⑸ 保育员及保姆

⑹饮炊食品业 ⑺ 商业服务 ⑻ 医务人员 ⑼ 工人 ⑽ 民工 ⑾ 农民 ⑿ 牧民 ⒀ 渔(船)民 ⒁ 干部职员 ⒂ 离退人员 ⒃ 家务及待业 ⒄ 其他 (注明) ⒅ 不详

1.5文化程度 ⑴ 学龄前儿童 ⑵ 文盲 ⑶ 小学 ⑷ 初中 ⑸ 高中

⑹大学及以上 ⑺不详

1.6现住址 1.7户口地 1.8工作(学习)单位 1.9联系电话: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时

2.2发病地点 2.3首诊时间 年 月 日 时

2.4首诊单位

3.主要临床表现

3.1发热: ⑴有 ⑵无 □ 如有发热3.1.1最高体温 ℃ □□□ 3.2皮疹: ⑴有 ⑵无 □ 如有皮疹3.2.1出疹日期 年 月 日 □□□□□□□□ 3.2.2皮疹种类:⑴丘疹 ⑵疱疹 ⑶溃疡 ⑷结痂 ⑸结疤 ⑹其他 □ 3.2.3皮疹性质:⑴痒感 ⑵痛感 ⑶其他 □ 3.2.4手部皮疹:⑴有 ⑵无 □ 3.2.5足部皮疹:⑴有 ⑵无 □ 3.2.6口部皮疹:⑴有 ⑵无 □ 3.2.7臀部皮疹:⑴有 ⑵无 □ 3.2.8躯干皮疹:⑴有 ⑵无 □ 3.2.9四肢皮疹:⑴有 ⑵无 □

□ □□ □□

□□□□□□□□□□ □□□□□□□□□□ 3.2.10其他部位皮疹:⑴有 ⑵无 如有,则具体部位 □ 3.3口腔溃疡: ⑴有 ⑵无 □ 3.4淋巴结肿大: ⑴有 ⑵无 如有,则具体部位 □ 3.5恶心: ⑴有 ⑵无 □ 3.6呕吐: ⑴有 ⑵无 □ 3.7腹泻: ⑴有 ⑵无

□ 3.8 并发症:⑴有 ⑵无

如有并发症3.8.1 病名,⑴心肌炎 ⑵脑膜炎 ⑶肺水肿 ⑷其他 □

4.实验室检查

4.1血象:采血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白细胞 ×109/L 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4.2血清学:急性期采血时间 年 月 日 抗体滴度

急性期采血时间 年 月 日 抗体滴度

4.3病原学:

4.3.1标本名称:⑴咽分泌物 ⑵疱疹液 ⑶粪便 ⑷其他 □ 4.3.2分离结果:⑴阳性 ⑵阴性 □

如阳性,病原名称

5.流行病学调查(病前7天内) 5.1接触史

5.1.1病前一周内有外出史:⑴有 ⑵无 ⑶不详 □

如有,5.1.1.1该地是否有该病流行:⑴有 ⑵无 ⑶不详 □ 5.1.2病前一周内是否有外地访客史:⑴有 ⑵无 ⑶不详 □

如有,5.1.2.1访客是否有相关症状:⑴有 ⑵无 ⑶不详 □ 5.1.3与该病患者接触史:⑴有 ⑵无 ⑶不详 □

如有,5.1.3.1 该病人姓名 5.1.3.2 与该病人关系

5.1.3.3 该病人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

5.1.3.4 与该病人接触方式

5.1.3.4.1同吃 ⑴有 ⑵无 5.1.3.4.2同住 ⑴有 ⑵无 5.1.3.4.3同生活 ⑴有 ⑵无

5.1.3.4.4同工作 ⑴有 ⑵无 □ 5.1.3.4.5同学习 ⑴有 ⑵无 □

□ □ □ 5.1.3.4.6同玩 ⑴有 ⑵无 □ 5.1.3.4.7陪护 ⑴有 ⑵无 □ 5.1.3.4.6其他 ⑴有 ⑵无 请注明 □ 5.2饮食情况(病前7天内) 5.2.1吃生冷食品 ⑴有 ⑵无

5.2.2生冷食品名称 购买地点 5.2.3熟食冷吃 ⑴有 ⑵无

5.2.4熟食品名称 购买地点 5.2.5在外就餐史 ⑴有 ⑵无

5.2.6就餐地点 ⑴排档 ⑵个体餐馆 ⑶宾馆餐厅 ⑷其他 □

6.主要诊治情况

6.1病人隔离:⑴是 ⑵否 □ 6.2如隔离,隔离地点:⑴医院 ⑵在家 ⑶其他 □ 6.3如住院,住院时间: 年 月 日; 6.4如住院,医院名称

6.5医院级别:⑴省级 ⑵市级 ⑶县级 ⑷乡级 ⑸其他 □ 6.6使用的主要治疗: 6.7转归:⑴痊愈 ⑵好转 ⑶恶化 ⑷死亡 ⑸留有后遗症(名称 ) □ 6.8如死亡,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7.小结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审查者: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 □

第2篇:手足口病调查问卷

讨论

3.1 手足口病 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及EV71等肠道病毒所致,本病自1981年我国首次于上海报道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相继流行。它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带病毒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高峰集中在夏秋季。据测,病人粪便排毒3~5 周,咽喉排毒1~2 周,而且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 因而在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本次流行来势凶猛,首例病儿在小二班,为校外子女,每天乘坐接送专车来园, 两天后发病的6名孩子中,有3名(2个大班孩子) 与其乘坐同一辆专车; 4名与其在同一个班,从而引发3个班同时发病,给快速控制疾病的传播造成了一定困难。

3.2 幼儿园对小儿常见传染病的管理目标是阻止疾病传播、控制跨班流行。当时我们拟定该病的传染期为发病前3周至病后两周,通过空气及唾液传播,并据此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由于本园位于校园生活区,幼儿被家长接出后习惯在园内逗留,相互交往较密切,因而幼儿离园后的有效隔离很难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疾病跨班流行的主要原因。

3.3 手足口病 至今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由于幼儿园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场所,所以做好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儿,平日做好日常用品、食具、玩具以及便器的消毒对防止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省督导组通过全面详实的督导调研后,对平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平邑县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认真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全县会议,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县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全面动员、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遏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省督导组在肯定平邑县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对下一步落实措施、建立机制、群防群控、严谨救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友海在听取了省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后表示,决心以省里的这次督导为契机,以各位领导和专家指出的问题为整改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发挥群防群控优势,完善各项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为防止疫情的传播,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时至5月22日为止,我街道共发生4例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均为1~4岁的儿童,居住于街道的文昌、善国、荆泉3个社区,呈点状分布。已经及时有效地采取了治疗和隔离措施。

二、手足口病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通常是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手掌或脚掌部、臀部或膝盖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疼痛感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三、采取措施:

(一)早在5月中旬,我街道就根据《滕州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要求,结合街道实际,成立了龙泉街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室,明确了分管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的直接领导;并在6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手足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在49个居委会设立专职疫情信息员;建立了龙泉街道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三级防控体系。

(二)为加大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宣传力度,5月16日,街道在龙泉中心小学举办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包括全体小学班主任、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内的21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三)街道要求社区、居委对疫情采取每日两上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社区、居委都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信息上报,如无疫情,则采取“零”上报制度。

(四)街道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购买了消毒液、公百害、防护服、喷雾器等消毒用品,用于社区、居委的消毒。对于发现的病例及时组织城区卫生院、所在社区、居委等有关人员到患者家中指导进行消毒隔离,预防疾病的传播。

(五)街道还通过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明白纸、宣传单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40000余份,确保5岁以下儿童家庭宣传单发放率达到100%,患者家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暑期赴滨州市调研手足口病的社会实践报 告 学院:滨州医学院 基础学院 班级:09 级临本 14 班 姓名:王振晓 学号:095011415 实习单位:滨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相约疾控,扬帆起航系部名称:基础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班级:09 级临本14 班 姓名:王振晓 学号:095011415 实践单位:滨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实践时间:2011 年 7 月 18 日至 2011 年 7 月 24 日摘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利用好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对我们是一种学校外的充实过程,也是实践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的良好途径;是培养锻炼能力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增强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相应国家的号召,了解农村各方面的发展,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三下乡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人生中宝贵的一次经历。关键词:暑期三下乡 滨州市疾控中心 手足口病 黄河社区 市直幼儿园 虽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了,但这次作为学校的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我们每位队员都表现出了格外的认真。7 月 18 日,我们一行 14 人来到了滨医的老家--滨州市,开始了我们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滨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相关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张书记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我们的调研给予大力的支持。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滨州市疾控中心的各个科室,走进了滨州医学院的老校区,调研了滨州市黄河社区和滨州市市直幼儿园以及滨医附院。美好而充实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支队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但有着很多感受,得到了很多的快乐。在 14 日中午,我们 14 位同学到达了集合的地点。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开始校对制定好的计划和实际的安排。下午我们准时来到了滨州市疾控中心,在二楼的会议室,张其雷书记接待了我们并做了重要的讲话,首先他代表滨州疾控中心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大体地介绍了滨州市疾控中心的发展历程,承担的任务以及各科室组成。然后由科室吴主任和贾主任针对我们这次手足口病的调研做了了详细的报告。贾主任对疾控中心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报告。我们了解到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滨州市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成立于 2003 年 7 月,是在原滨州市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检验、健康教育与促进、科研培训、卫生学评价等工作的公益事业单位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中心。多年来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公共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贾主任对疾控中心的各个科室及学历构造做了简单介绍。中心下设行政科室3 个: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业务科室 13 个:药械科、疾病控制信息科、传染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管理科、职业病防制公共卫生监测评价科、健康教育科、理化检验科、质量管理科(与理化检验科合署)、微生物检验科、预防性健康体检科、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艾滋病防制科、预防接种科。中心现有职工 75 名专业技术人员 67 名,其中高级职称 21 名,中级职称 23 人,初级职称 23 人。中心占地面积 22 亩,建筑面积 4400m2。 多年来,疾控中心在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内强素质,外树形像,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逐年提高。于 2002 年,被济宁医学院确定为实践教学基地。先后获“全省防病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疾病控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职业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集体一等功”、“富民兴滨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经过贾主任的介绍,我们对滨州市疾控中心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而吴主任更像一位老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手足口病的传播,发病等基本生理特性,并教我们如何防治手足口病,怎样进行手足口病进行消毒,最后简单介绍了滨州市疾控中心对手足口病的防范和治疗所作出的努力。而作为临床医学生,我们也对这门在下学期即将开课的流行病学甚感兴趣,大家都纷纷做好笔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型,柯萨奇病毒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 5-7 月。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3 岁及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得病。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 38度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在患儿的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疱疹,疱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疱疹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有后遗症。极少数患儿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 3-5 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而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在春夏这个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经过吴主任的讲解,加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医学微生物学,所以我们对手足口病有了具体的了解。对于两位老师的认真讲解,我们感到十分的荣幸。随后在贾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疾控中心的各个科室,在每个科室里,总会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他们科室的具体任务,以及仪器的操作。看着病毒分离实验室,同学们既兴奋又害怕,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参观并见到了昂贵的病毒分离仪器。一位老师正在做核酸分析,所以我们并没有机会进入核算提取室。由于我们学习的医学知识并不是十分丰富,所以大多操作我们都是了解内容,虽然同学们都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看得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仪器的操作方面。参观后,我们集体在疾控中心大门前合影留念。虽然大家上午都休息了一会儿,但由于都是连夜坐火车来的,所以脸上还是显着疲惫,总结了一下,大家就回去休息了。 滨州的天气也和烟台一样多变,接连几天都下起了雨,我们原来的计划只能被迫取消,大家不无遗憾。队长积极的联系疾控中心的领导,最后我们得到了疾控中心领导的帮助,在儿童密集的小区和幼儿园里进行宣传。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黄河社区,在小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社区的各个活动场所。小区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黄河社区的社区文化以及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控制。每年他们都会有相应的知识讲座,使在小区的人注意各方面疾病的预防。我们参观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这里的老人精神矍铄,有的在打乒乓球,还有在一起织毛衣的阿姨,我们和阿姨聊起了天,其中有一些人正好是在等着放学时间去接孩子的。我们将手中的宣传单发给他们,并认真地讲解手足口病对婴幼儿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治,他们看着宣传单,都很赞许的点头。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又走访了多个社区,将制作的材料发给他们,并认真地给他们讲解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虽然很忙碌,大家都口干舌燥的,但一想到能够真正的服务到大家,想到人们脸上的笑容,我们内心也充满了高兴。 我们选在了下午去幼儿园,因为现在很多幼儿园是日托形式的,只有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家长们才会来到幼儿园接孩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宣传的恰当时机。在滨州市直幼儿园,园长给我介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年龄分布段,及幼儿园对防治手足口病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园长介绍说,现在园里积极响应疾控中心的号召,每天定时定点的给教室进行消毒灭菌,以保证孩子们生长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一旦发现有类似症状的小朋友,会让家长带其去医院做检查,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园长还介绍了,园里对班级安全措施有新想法的老师进行奖励。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年龄段约为 3-6 岁,而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好是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段。我们有幸在小朋友吃饭的时候,经过园长的允许,参观了幼儿园的教室,教室布置的很有条理,在教室的上方有一排的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看到在食堂吃饭的小朋友,我们不免想起自己的童年,在放学前,老师组织小朋友给我们唱了一首歌,看到他们可爱的样子,我们高兴的真想抱抱他们。放学时间,我们拿着准备好的资料,站在园里准备发放给来带孩子的家长们。可是结果有些令我们出乎意料,很少家长会停下来听我们认真讲解,甚至有的家长根本不去接我们队友发的宣传材料,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打击。虽然没有人能认真听我们的讲解,但我们还是发放着材料,我们想,哪怕回家后家长们看看,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好处啊。尽管在接下来的幼儿园里,家长们的表现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泄气,看着孩子们脸上天真的笑容,只要能够帮助到他们,我们也十分高兴。 在实践的最后两天里,我们自己组织去了滨医的老校区。当看见滨州医学院高高的门楼时,我们都显得特别激动。在烟台待了两年,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滨州医学院。在校园里,我们到处转了转,虽然滨州校区没有烟台校区面积大,但是这里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医学文化的气息。我们作为滨医人,感到很自豪。 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很快的,七天的时间一晃而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社会上的知识,让我们学会了忍耐和付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滨州人再一次见证了我们学校学生的无私奉献,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滨医这所学校。社会实践让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时间虽短,但学到的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3篇:手足口病调查报告

关于对马头镇炼沙村那马屯手足口病聚集性

病例的调查报告

2013年9月27日监测发现:马头镇炼沙村那马屯出现3例手足口病病例,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院于28日派员与乡村医生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炼沙村距离县城区2.5公里,那马屯135户,共542人,生活饮用水主要来源那马水库,那马屯环境卫生良好,个别留守儿童卫生状况相对差。

2、发病情况

凌启铧(男,1岁)2013年9月19日手心、足心出现疱疹、发热38.5℃于2013年9月19日住进平果县人民医院治疗,2013年9月26日治愈出院。

潘芯瑜(女,10月)足心手心出现疱疹后食欲差,先在23日到平果县妇幼保健院治疗,25日到平果县人民医院治疗,26日百色市人民医院治疗。

黄荣科(男,1岁)发热39.5℃、手心口腔出现疱疹、食欲差于2013年9月24日,到平果县妇幼保健院治疗,2013年9月26日确诊为手足口病。

3、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儿童中均否认10天前有外出、外来史和接触病儿史,个别儿童存在不良饮食卫生行为。

4、防控措施

(一)对周围居民和患儿家长面对面讲解防病知识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1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接触婴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游乐设施用巴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按要求进行消毒;

4.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接触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卧具清洗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消毒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如果出现病情变化,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

(二)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积极行动起来,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300张

(三)对病儿家庭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相关物品全面消毒,向周围邻居发放含氯消毒剂,指导其进行预防性消毒。

从即日起,我院将密切关注该屯和周围村屯居民手足口病疫情动态,每天及时报告最新进展。

马头镇卫生院

2013年9月28日

第4篇: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报告

关于mou幼儿园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2012年5月30日9时,区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发现mou幼儿园近日连续出现5名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为核实疫情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mou区mou幼儿园是一所位于mou镇mou路mou号的民办幼儿园。全园共有17个班级,幼儿610名,其中托班1个、小班6个、中班5个、大班5个。教职员工50名。园内有一幢三层教学楼。园内设施一般,卫生环境一般。该园为所有幼儿统一提供开水、点心及午餐,午餐在教室中食用。每个班级都有独立卫生间。各班室内通风良好。

该园设有1名专职保健老师,联系方式:*******。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首发病例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张某某,该园托班幼儿,男,3岁。该患儿于20日起出现不适,并未引起家长及保健老师的注意,20 -22日正常到园学习,期间患儿并未得到隔离,园内也未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至5月23日病情加重,遂带至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诊,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患儿在发病前一周内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无外出史。目前,患儿病情已好转,正处于居家隔离观察中。

2、 发病情况

经现场病例搜索,自5月20日至今,该园共出现手足口确诊病例6例。全部为托班幼儿,其中男生4例,女生2例。发病的时间分布为:5月20日1例,5月26日1例,5月27日2例,5月28日1例及5月29日1例。发病的托班中共有幼儿33人(17男15女),罹患率为16.9%。

目前,所有幼儿病情稳定,均处于居家隔离中。

三、本次疫情定性及传播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流调人员初步判定:该班出现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是由首发病例在发病后的两天中依旧到园学习,未得到有效隔离,与其他幼儿在园内密切接触,造成其他幼儿的感染,从而导致疫情传播。从目前该班疫情来看,继发病例与首发病例存在着流行病学关联,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还有继发病例出现的可能。

经流调人员现场调查,发现该幼儿园内幼儿众多,而软硬件配置相对缺乏,存在着致使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保健老师师资力量短缺,晨检工作压力大,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一所拥有600余名幼儿的幼儿园,只配备了1名专职的保健老师,给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带来困难,尤其以晨检为甚。晨检时保健老师的工作量过大,致使晨检质量下降,不能及时有效的将传染源隔离在园外。

第5篇: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初次报告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11月28日上午10点10分接到幼儿园的报告:幼儿园有两名学生为手足口病病例。莲都区公共卫生工作站、万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工作人员共同赶赴现场调查,确定该次事件为一起学生手足口病聚集发病事件,通过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幼儿园位于 ,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通风良好。全校共有3个年级10个班,学生441人,男生226人,女生215人,无住校生。其中发生手足口病的班级为小

(三)班,学生共36人,男18人,女18人。

二、流行病学调查:

1、首例病人汪凡媛,女,3岁,在小

(三)班无病例密切接触史,于11月22日始发病,医院诊断为口腔溃疡,在家休息,26号由丽水市中心医院医生诊治,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目前住院治疗。

2、叶浩翔,男,3岁,在小

(三)班无病例密切接触史,于11月26日始发病,由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生诊治,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目前在医院输液治疗。

三、手足口病疫情原因初步分析

由于天气比较暖和,幼儿园人口密集,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导病发,疫情开始在小范围内扩散。

四、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对每位就读的学生每天进行排查,对缺课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以排除新发手足口病病例。发现有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等情况的学生,动员家长及时带患儿到医院检查治疗。患病的学生在结束隔离治疗后再隔离一周后返校,学生返校需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证明。

2、对玩具应每天消毒: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最好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用1:100万洁消毒液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3、幼儿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幼儿被褥、床垫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

4、便器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无积粪、尿垢,无异味;便盆、尿壶用毕随时倒掉粪尿,并清洗干净;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不提倡使用座便式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5、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6.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 分钟。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钟。化学消毒采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7、值日生扫地应先洒水后扫地,保持内外环境卫生。

8、开设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或通过广播、讲座、黑板报等形式,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

9、辖区医院防保科每天对学校进行疫情动态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学校病人隔离、消毒、卫生宣传等业务指导工作。

10、若疫情进一步扩散,建议采取应急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保护屏障。

11、对疫情波及班级停课2周。

五、存在不足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1、学校对学生的健康监护不力,没有真正落实晨午检、缺课追踪调查制度,使传染源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发现与隔离。建议学校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切实落实各项制度。

2、辖区防保医师对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没有做到有效的服务和监督,今后应该加强。

3、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防病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防病能力。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11月29日

第6篇: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为多见。

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而少数重症病例可快速进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等致命性全身并发症,尤以与患儿感染EV71有关。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EV71,之后15年内该病毒在整个亚太地区迅速播散,按发病顺序依次为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柬埔寨。 检索1995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期间PebMed上手足口病相关信息,发现所有相关文献仅为描述性报道,很少有报道考虑发病地域因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分析发病季节。 中国2007和2008年年初分别爆发了几起手足口病疫情,随即启动紧急应对策略,于2008年5月建立国家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为了解国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博士等开展相关研究。

该研究重点对2008-2012年国内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季节、地域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等干预措施积累参考数据。该报告发表在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2008年1月1日-5月1日,国内所有手足口病确诊及疑似病例以自愿原则上报给位于北京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但是,自2008年5月2日开始,国家法定上报手足口病病例,于是中国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应运而生。

监察体系中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型管理:手、足、口腔或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合并或不合并发热症状的患儿,定义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通过RT-PCR或病毒分离方法对疑似病例获取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包括EV7

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类型),定义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若患儿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急性弛缓性麻痹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心肺并发症(如肺水肿、肺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归类为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其余则为轻症病例。

研究人员针对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给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手足口病病例中,调取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数据,按照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证据情况以及感染肠道病毒类型进行分层,分析所纳入病例资料的气候、地域和人口基本资料统计信息。

研究共纳入7200092例手足口病登记信息,2010-2012年期间该病年发病率为1.2例/1000人-年;其中,267942例(3.7%)为经实验室证据确诊病例,2457例(0.03%)死亡。 12-23个月龄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12年期间该年龄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8.2例/1000人-年、1.5例/1000人-年。5岁以下男童发病可能性是同年龄组女孩的1.6倍。

2008-12年国内手足口病疑似/确诊病例年龄分布与临床严重程度

统计发现,患儿从发病到确诊、从发病至死亡以及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5天、3.5天和0.5天。发生心肺或神经系统合并症患儿绝对值例数为82486例(1.1%),其中2457例病情极重导致死亡(在重症中所占比例3.0%)。1737例经实验室确诊且死亡病例中,1617例(93%)与EV71感染有关。

国内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严重程度不同组感染肠道病毒比例情况

虽然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和流行周期随地区所处纬度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看来该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气候温暖的时期。

国内发病集中时间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每年6月是中国北方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南方地区在5月到

9、10月期间几乎半年时间均高发。

季节性差异与当地降水量、日照时间、温度和气压有关,但是单一气候因素不足以解释全国手足口病发病季节复杂性。基于季节因素的发病地理差异性与气候、人口因素呈不显著相关。

2008-2012年国内不同省份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热点图:图A显示每周手足口病疑似和确诊病例上报情况时间轴,通过年发病数进行标化;图B显示手足口病季节分布情况,记录2008-2012年期间每周发病比例中位值绘图;A图和B图地区按照纵坐标从上到下示意由北方到南方;图C显示手足口病每周发病数

国内手足口病发病周期和高峰时间分布图:A图从浅红到深红显示发病幅度;B图突出显示半年发病活跃性,用半年周期发病幅度除以全年周期发病幅度+半年周期发病幅度所得比值来衡量,浅绿显示全年疾病流行较强,深绿显示半年期发病较为活跃;C图显示手足口病每年发病高峰持续时间,从浅蓝到深蓝显示周数时间长短。 该研究是目前以人群为基础开展的手足口病相关规模最大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国内EV7

1、CV-A16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率,对5岁以下儿童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中,低龄、感染EV71以及生活在农村地区是发生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总体上,该研究为佐证优先给予EV71疫苗以及优化地区接种时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于人群的全国性数据证据;此外,这项研究结果还可作为与未来干预后相对比的疫苗接种前基线数据资料;鉴于该病在亚太地区发病逐年上升趋势,有必要针对相关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免疫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跳绳加油稿下一篇:公司法完整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