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服装艺术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多元化服装市场上,服装设计中装饰作为基本元素,直接影响到设计理念及水平,达翰尔族有着强烈的民族服装特色,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于分析达翰尔族服装装饰艺术基础上,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形成新的设计反思及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第一篇:服装艺术论文

服装艺术风格评析

摘要 服装艺术风格是服装设计和服饰配套最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通过对服装艺术风格的本质及成因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服装设计师针对不同审美人群设计出高品位的服装造型款式。

关键词 服装艺术风格 成因 造型 审美

一、服装艺术风格的本质

服装艺术风格是服装艺术家在创作整体上反映出来的思想与艺术上的稳定个性,是其作品成熟的标志,是服装艺术家之间相区别的独创特征。没有特色不能成就风格,特色多变也不能成就风格。设计师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就不是服装艺术家。服装风格是构筑服装流派的基础,设计理念相近,风格相近的艺术家会形成或松散或紧密的群组,这就是所谓的流派。风格强调个性,流派强调类性,没有风格的划分,就没有流派的组成。

风格成熟的服装艺术家的作品,总有喜欢他的一个着装群体,就像一位作家总有最能理解他的读者群体一样。服装艺术家的小我融汇在某一群体的大我之中,组织起了一个独特的形象社会,他们是一个细分市场的审美作者,是一个亚文化群体审美理念的深度开发者,以特有的文化视野观察、体验、塑造着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追随他们,有限的在风格上才是有效的。

成熟的服装艺术家要有共生意识,不应该随意挑剔其他类型的作品,只有具体作品水平高低的问题,没有艺术风格的高低问题。但是,由于艺术家是一种主体职业。人们容易形成白恋情结,再加上艺术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要形成和谐共融的局面并不容易。好在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特定的接受群体,只要在这一群体中被充分认可,风格就成熟了,其他艺术家是否赞赏并不重要。

二、都市风格

都市风格是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一种夸张的服装审美追求,它反对本质主义传统,表现以感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唯美主义追求。作品透着中心城市的自信,表现着市民追求多彩生活的情趣,大胆,富有个性,带有引领现代生活审美潮流的动力意识。

都市风格有两个最明显的标志。首先是艳。款式多变,色彩浓烈,质地丰富,造型火爆,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艳丽,但不俗气,也不华贵。蔑视保守的服装文化观念,强调装饰性与人造的创新特点,讲究色视觉刺激,透视繁华社区的绚丽生活。

三、职业风格

职业风格源于工装,但它超越工装,是一种有职业感觉的主体审美状态,它表现在有品位追求的职业装与有职场特征的生活装中,是工作与生活一体化的表现。这类服装作品大都比较干练。如果说都市风格具有城市的夜幕色彩,职业风格就有阳光特色。

职业风格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简洁。形式参与要素比较少,装饰的面积比较小,使用起来谨慎,强调感觉的整体性。职业风格突出功能主义创作方法,适应写字楼里的活动。形式简洁就为主体内涵的表现提供了机会,外饰细节不会抢夺视觉注意。其次是力量。职业风格的服装一般比较严肃,颜色偏冷,直线条多,款式也不夸张,在女装的表现上,有比较明显的男性化特征,暗含妩媚。

四、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与都市风格相反,表现的是回归自然的感受,强调的不是装饰,而是自由。崇尚清淡,甚至平淡的格调,不事夸张,以顺其自然为基本追求。

田园风格的服装作品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自然装饰,设计的灵感常常来自于自然风光(图4-44),树木、花草、岩石、沙滩、蓝天、大海、阳光、月色、星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归真返璞的效果:第二是自由人体,这类风格的作品大都随顺人体,表达主体形象的自然美与生命魅力,反对塑造人体,强调舒适、宽松、飘逸,便于人体活动。便装与休闲装轻松恬淡,比较容易形成田园风格,近些年来,公务与商务活动中也出现了休闲装趋势:第三是天然面料,这是构筑田园风格的物质基础,天然诉求的直接效果就是美感中要有舒适感,心理与生理要素应该完美地融合起来。

五、民俗风格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服装有很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固定的形制,已经成为稳定的文化符号。

民俗风格服装是带有民族特点的现代作品。它基于民族服装,又超越了它,它不属于民族,而是属于大众,不是传统的,而是现代的。换句话说,民俗风格要经过现代社会审美情趣的过滤,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服装要素都会原样照搬过来,它必须与现代人流行的审美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

六、嬉皮风格

嬉皮风格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化潮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服装上也表现得非常强烈,虽然时过境迁,依然在主流文化中沉淀下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服装艺术中的嬉皮风格就是一种自觉反对主流形象,以丑来对抗美、以刺激来对抗审美的青年追求。Kitsch是德语。有伪造物件与不良品质的意思,这类着装者足蹬10cm的高跟鞋,穿着长裙,带着金光闪闪的首饰,穿着颜色刺眼的热裤,也被称为“反流行的”(Antimode)和“粗野时尚”(SavageMode)的一族。

七、抽象风格

抽象风格是现代艺术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流派,它否定了具象艺术,淡化了艺术模仿生活的痕迹,用形式直接诉诸人的精神,使各种意义符号化,使美趋近于简化,图形和色彩的概括性把形式的审美价值提高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类艺术在写实与写意此起彼伏的潮流中发展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各有自己的巅峰状态,20世纪是艺术进行各种试验、人们反传统的意识最为强烈的时期,随着创造技法的发展,艺术符号经历了千百年的进化。逐渐成熟并发达起来,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展示在世人面前,形式主义摆脱了生活真实与心理真实,独自走进缪斯殿堂,抽象概括能力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本领。

八、梦幻风格

梦幻风格的服装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表现着一种神奇、猜度、自由、浪漫的非现实感觉。有时梦幻风格流露的是对现实失望者的自我迷醉,有时透露出宗教主义者的神秘莫测,有时显露出未来主义者的无限畅想。这类服装与生活的距离都比较远,不愿意融入主流社会,用幻想代替现实,用避世来代替人世,用非理性来代替理性,用个人化来代替社会化。梦幻风格的服装款式有时比较怪诞,但是又没有嬉皮服装的躁动,是宁静的梦。

九、古典风格

古典风格的服装是一些怀旧的作品,大都有些贵族味道,与中产阶级的现代情调格格不入,追求封建宫廷格调,表现上流社会的雍容华贵与不凡气度。这类款式取材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贵族服装文化,甚至使用传统制作工艺,装饰细节比多,做工也比较讲究,具有比较强的外饰特点,深受上流社会人物的喜欢。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服装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原因。主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个人的出身、经历、修养、习惯、才智、世界观、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是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他所生活的具体环境。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交融着发挥作用,存在决定意识,环境对性格形成产生着重大影响,反过来讲,性格决定命运,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使适应这一性格的机遇发挥作用。主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内因,客观原因是服装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外因。

作者:许平山

第二篇:服装的色彩表达艺术

[摘 要] 色彩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因索之一。色彩在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中是体现着装个性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服装色彩设计更能使服装新颖脱俗,可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服装艺术得到充分表达。

[关键词] 服装 色彩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位,即服装。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最能够创造艺术氛围的因索是服装的色彩。因此,色彩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因索之一。服装色彩是人和人见面的第一感观刺激,还没有看到人的肤色、面貌时,先看到了他服装的色彩。色彩在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中是体现着装个性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服装色彩设计更能使服装新颖脱俗,可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一、服装色彩的特性

服装色彩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服装色彩装饰的是人,而且他们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除色彩的纯度、明度、色相的差别以外,色彩还应以人为依据,根据款式、穿着的场合、流行等因素来进行设计。

二、服装色彩的构成

服装色彩要通过构思,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归纳与抽象等方法进行新的色彩形象的创造,不断以新的色彩形象和新的色彩组合形式体现服装总体美。

服装色彩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水平的时代性,并代了服装美的价值,同时影响着服装的价格。它的设计依据来自多个社会领域,对于服装色彩的需求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索养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等各层面的需求。

服装色彩设计灵感来源广泛,可以依据着装对象的自身特点如:肤色、年龄、性格等因素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流行作为参考因素进行设计,还可以在大自然的色彩中受到启迪,同样在其他相关艺术领域也可以受到启迪。

三、服装色彩的应用

1.同一色相的色调配色

色相不变,色调变化这种配色方法有柔和、统一的配色效果。如湖蓝、蓝、深蓝进行组合。这种配色有很高的协调性,使服装的穿着着有亲切感,易于让大家接受。

2.同色调的色相配色

取向同色调,充分运用色相变化的配色。根据对不同色调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强烈、薄弱、轻、重、等多种多样的表情,给人一种由色调支配形成的同一调和感。这种配色比起同一色相的色调配色要显得丰富,层次感更强。

3.不同色相、不同色调的类似配色

这种配色是色调相似,色相也相近的色之间的组合,能够创造非常柔和的配色效果。选择强色调配色效果强烈,因为单色是表现柔软表情的,也是这种原因这种配色选择柔软色调。

4.对比调和配色

可分为明度对比调和、纯度对比调和、色相对比调和、色调对比调和。

明度对比调和使命色与暗色的搭配。明度差异大时,能够创造出明快、储满青春活力、跃动的效果。近年来流行的条格运动装就是利用明度对比,在投入市场后,因其充满青春动感而大受欢迎。

纯度对比调和是高纯度与低纯度色的搭配。纯度差异大时,形成华丽与素雅两种极端的感觉并存的复杂印象。

色相对比调和的色彩搭配是充分运用了补色和对立的关系,因此表现力极强,吸引视觉,使青春活力的代名词。

色调对比调和是充分利用大色调差的配色因为明度纯度都是对立,所以形成具有紧张感的复杂表情。

5.复杂调和配色

指的是人为创造的与自然形成的融洽配色相对抗的有意外性的配色。

在服装中充分利用这些配色原理,还可以辅助各种图案花色进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当然选用无彩色系也是永远的流行。通常是指黑、白、灰的配色体系。无彩色系的组配有很广的色域。黑与白既矛盾又统一,相互包围,相互补充,单纯而洗练,节奏明确。同时,无彩色系与有彩色搭配的效果尤佳。在无彩色的配色中,单的色彩是很常见的。这种配色通常要借助于材质的多样变化,巧妙的利用衣料以及其外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纱、丝、绒、皮革、裘皮等材料,把这些材质搭配组合,效果非常独特。这是无彩色搭配的常用手法之一。

服装的色彩设计的表达要结合服装的特点,掌握配色原理,抓住时代的脉搏,使色彩在服装设计中更富有时代的审美情趣,成为时代的特色表象。

参考文献:

[1](日)文化服装学院.文化服装讲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川黄元庆主编:服装色彩学(第三版)[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

[3]卞向阳主编:国际服装名牌备忘录.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 静

第三篇:现代服装设计和达斡尔族服装装饰艺术的结合分析

摘要:在多元化服装市场上,服装设计中装饰作为基本元素,直接影响到设计理念及水平,达翰尔族有着强烈的民族服装特色,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于分析达翰尔族服装装饰艺术基础上,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形成新的设计反思及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达翰尔族;服装装饰艺术;

引言: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反映出深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其丰富的纹样图案来源于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根据现代服装设计和达斡尔族民族以蕾丝和刺绣为主的装饰艺术,既要善于发现少数民族部落在服装设计中的才能,又要将少数民族服装装饰艺术与现代辅助设计有机结合,完美呈现各民族特征和现代感觉[1]。

1 达斡尔族服装艺术品质分析

1.1 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工艺美

达斡尔族在工艺美术造型上采取服饰纹样为主的方式,是研究达斡尔族传统服饰装饰的主要依据,其工艺美主要包括刺绣工艺、剪纸工艺、纸偶工艺,不仅符合民族精神需求,而且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发展。(1)刺绣工艺:达斡尔族从早期皮制服装逐渐演变为布制面料,体现出充分的民族智慧,刺绣工艺前期以各类绣品为主,这与当时的民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有着大量的植物纹、动物纹,还涉及一些古老物件纹样,将实用功能、审美功能高效融合,比如花纹呈现出花瓣渐变形式,有着更强的立体效果和色彩美感。(2)剪纸工艺:达斡尔族有着高超的剪纸工艺,建筑的造型和样式变化多段,如舞蹈画面、耕作场景等,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3)纸偶工艺:达斡尔族的纸偶工艺多取材于传统生活人物造型,或是模拟生活景象,在现代化生活中,可将纸偶工艺引入到学校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间接传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1.2 达斡尔族服饰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形式美、艺术美

达斡尔族传统服饰有着动物纹样、回形纹样,云纹样、植物纹样,在服饰设计中主要是袍服、鞋(靴)、手套、帽饰、荷包及首饰等。关于达斡尔族的实践价值,装饰部位主要包括领圈、袖口、前飞及后开叉等。达斡尔族服装装饰文化有着很长的一段历史,尤其是颜色和形式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达斡尔族服饰特点既是生态环境的制约,又是生存方式的体现,还深受萨满信仰的影响,彰显出民族文化的交融。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从传统服饰纹样,展现出达斡尔族人热衷艺术、热爱生活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传统服饰纹样,呈现出高度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成为记录民族艺术文化的主要载体[2]。

2 现代服装设计和达斡尔族服装装饰艺术的结合

2.1 装饰因素的重新组合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达斡尔族服装装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需求的高度体现。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毋庸置疑,在收集和整理达斡尔族服饰过程中,需要分析民族服装的细节特征,被赋予新形式、新内容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一是线条和色彩在装饰方式上的重组,对传统装饰方法的应用,注重打散和重构,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应用,也就是说采取分散方式,或是重新组装原始结构,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装饰手法,比如低下摆、前飞等,尤其是在分散环节上因着重分析原始形式的构造特征,将传统装饰因素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二是装饰是服装展示美观中的主要因素,注意选取装饰性的细节,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灵感和思路,实现对达斡尔族服装的深度开发。三是改变装饰件,达斡尔族服装有着蕾丝特色,通常在手套、烟袋、帽子等點缀装饰部位,为体现 现代设计,可打破传统服装的装饰部分,增强服装全新的视觉效应。四是装饰材料的改变,在开发达斡尔族民族样式实践中,现代服装设计思想结合民族元素,服装面料和辅料有了更多选择,呈现出新样式、新设计、新思路,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许多现代服装设计师以传统民族服饰为资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服装,使少数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完美契合。

2.2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纹样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与发展

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者丢失的元素,又有着保留下来的传统,这均是正常现象。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达斡尔族服饰的影响,许多传统元素形式各异,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与此同时,将当代流行因素植入到达斡尔族传统民族服饰中,又推动其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这是保护、传扬、革新民族服饰文化的必然趋势。在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下,达斡尔族服饰也应贴合实际,具有多样性特点,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多,服装讲求场合性和搭配性。为达到对达斡尔族服饰的集成和发展,可根据节日、会议等选择适宜的服饰,当然这种服饰是经过后天的改良的面料换成实用性较强的丝织绸缎,使用花纹面料代替繁琐的刺绣环节,并对一些边饰花纹加以简化,期间还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一些表演服饰造型别具一格、大胆创新,色泽更加鲜明,形成比较强烈的反差效果。重新诠释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引发现代服饰设计新思考,国内外经过植入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国风”热潮[3],体现出我们国家的民族特色。

结束语: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兼具美观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在今天依然受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加大重视和保护力度。为实现对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传扬与发展,应积极开发衍生品,推动该民族经济和文化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清清.现代服装设计和达翰尔族服装装饰艺术的结合[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000(007):244-245.

[2]江世慧.浅析"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20,26(1):3.

[3]张衡.浅谈国画写意笔法在现代服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J].艺术科技,2020,33(2):2.

指导老师:王迪

作者:王迪 王玮

第四篇:服装设计中构成艺术解析

摘要: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构成艺术, 更是探讨材料和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我们不仅要解析服装设计中的构成艺术,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构成艺术,只有将构成艺术的手法和其遵循的法则理解透彻了,才能掌握住服装设计艺术的内在含义,才能将服装设计艺术发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在现代服装潮流中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构成艺术;服装设计;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中的构成艺术涉及方面比较广泛,从理论上来说,它包含了几何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所以设计出的服装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要求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服装设计的构成艺术也要烂熟于心。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而服装设计的构成艺术也随着人们对视觉规律和美学法则的深入要求不断的完善着。我们通过对服装设计和构成艺术的不断深入解析,从而发掘服出装设计中蕴含的艺术内涵,将其多姿多彩的一面展现出来,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华丽流行服饰的需求。

一、服装设计的含义

所谓服装设计其实是对人体着装后的一种状态的设计。从广义上可以理解成在某种具有创造性的想象中,把头脑中的设想具体地创造出来的一种活动。在服装设计时,要注意它设计出的服饰必须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服装设计达到人们需求的完美。

二、从各个角度分析服装设计中的立体构成

所谓构成就是将材料和形态作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以及物理学和心理学等进行的组合,它注重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的心理规律,所以对服装造型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就是对立体构成的造型活动过程。在对构成艺术的分析中,我们要清楚点、线、面的观念是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观念,因为任何物体都能还原成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构成任何形體。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点的灵动点缀和线的自由穿插构成了与面主体的多变组合,这种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方法可以让服装的表现空间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服装设计的立体构成来分析,服装的造型其实就是平面关系的组合,因而在服装构成的结构线上某些关键地方就是各个面之间的转折形成的,这些转折在服装上还可以表现为省道等。另外,各种面的组合关系也会在人体上表现出很多凹凸的曲折变化,比如凹点就是腰线位置处,而凸点就是胸点和臀点处。所以从服装造型的角度来分析,立体构成艺术可以科学的表达出服装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变化,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了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采用点、线、面、体的立体构成法对服装中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特殊设计和处理,另外还要有创意性的运用各种装饰物来搭配服装,从而在服装上表现出立体构成的方法,体现服装的独特美,满足潮流中的人们对服装的需求。

三、构成手法可以增强服装的表现力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是以块材、面材和线材构成的立体形态,这种手法可以大大的增强服装的表现力。服装一般是由无数条结构不同、粗细不均和密度不同的条状线材构成的,它从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由疏朗清晰和纷繁复杂的组合状态构成的,这样表现出的美感和韵律会比较灵活。而线材和面材结合手法构成的服装从整体效果上会比较复杂,并且也很有空间感,还能将线材的动和虚与面材中的静和实形成对比。在服装设计时可以将各种构成手法同时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设计的思路,激发设计者的灵感,还可以通过这些构成手法将面料的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使服装的创意空间被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

四、构成法则可以丰富服装艺术的感染力

我们若把服装设计艺术当做立体构成艺术,就会发现服装设计其实就是体现空间整体魅力的一种构成艺术,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体构型和其构型所占用的空间,所以服装设计必须要按照构成艺术的法则发展。在服装设计时经常特别强调到的构成法则主要有量感、空间感、层次感和错觉等,它们能够大大增强服装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考虑到人体的运动以及服装的舒适性,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感法则。其次,设计师在服装设计时要考虑到立体装饰和空间的层叠关系,所以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要有空间感。所谓错觉其实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它也是构成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在服装设计时要适当的利用大家的视错觉,从而不仅可以处理好服装造型的大小、明暗、虚实和凹凸等关系,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虽然各构成艺术的种类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但它们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总结:

构成艺术是服装设计的一种表现方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在含义,还要从各个角度对其作深入的分析。构成艺术不仅可以增强服装设计的表现力,还能丰富服装设计的感染力,只有遵循了构成艺术的法则,才能让人们对服装设计与更深的认识,使设计出的服装更加完美,更能满足现潮流中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锋;论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11年06期

[2]于芳;条纹服装设计与构成艺术[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叶荟 姚桂珍;解析服装设计中的复古元素[J];山东纺织经济;2012年10期

作者简介:

孙嘉阳(1997.11—),女,汉族,籍贯:山东招远人,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5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研究方向:营销。

张佳鑫(1996.09.09-) 满族,籍贯:辽宁省营口市人,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5级在读大学生 ,本科学位、专业:服装营销。

作者:孙嘉阳 张佳鑫

第五篇:探究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

摘要:在我國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书法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文字记载与传承,还是东方美学的主要载体,涵盖并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文明的艺术鉴赏观与审美观,因此书法不但由书法艺术组成,也由书法美学组成。而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书法艺术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书法美学的感官美感价值也逐渐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笔者为进一步提升书法美学的普及推广范围与应用价值,对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应用实践开展以下研究。

关键词:书法美学;服装艺术;应用研究;服装设计

近年来,随着人们书写习惯的改变,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书法艺术作为文字的记录载体,其在传统应用方向中的实用性逐渐降低,并被印刷字体,以及网络时代下的电子字体逐渐替代。然而书法艺术不但是文字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艺术形态,还具有较高程度的美学价值,书法美学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审美表征、事物美感与人们心灵之间的沟通桥梁。伊曼努尔·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质”,因此在服装设计领域中,书法美学的应用也赋予了服装艺术多元化发展特征,而笔者也对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二者之间内在关系概述

(一)将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较于其他国家文明而言,我国具有五千年渊源流传的深厚历史底蕴、从未出现的文化断绝与历史断层,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艰难传承,无法大范围向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问题。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载体与时代缺乏适宜性,例如书法艺术,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大篆、小篆、隶书、行书的书写练习与学习都具有较高程度的难度系数,不但无法大范围将书法艺术向世界进行文化输出,便在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都面临着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过低、影响辐射范围狭窄、单体学习时限过长等问题。因此,为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输出潜力,将我国打造成世界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应将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书法美学中所涵盖的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万象之美通过服装设计形式、设计风格来直观表述,从感官上赋予其美感。

此外,在现阶段我国服装设计领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缺乏新颖设计题材、独立设计风格的问题,相较于西方服装设计体系而言,我国服装设计体系仍旧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模仿者、追随者的角色。因此,将书法美学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推广传承力度,还通过提升服装设计的平面感、立体感以及层次结构感来探索服装设计新的发展渠道与设计风格。

(二)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的主要结合方向

笔者认为,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二者之间的主要结合方向为,将书法美学的线条结构、线条形状以服装的结构线、轮廓线、图服装设计图案的结构、形状、色彩搭配来加以表现,并根据服装各环节的细微设计变更来表现出书法艺术中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等不同书法类别之间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风格。例如对服装制造材质的挑选、服装领型、后面等不同区域色彩的搭配、服装光线的折射程度来体现其中细微的变化。

而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二者相结合的发展途径早已被证明其可行性。笔者上述提及,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二者之间的主要结合方向为书法线条的搭配与服装色彩、结构与材质的协调转变。而早在上世纪中,欧洲便以兴起以菱形、直线型等线条结构为设计方案的服装款式,并将强调服装视觉直观冲击力为服装艺术的表现形式。相比而言,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之间的结合方向与表现形式与其大体等同,并在所蕴含传统文化价值与感官美感层面上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例如,在2016年,我国著名书法家董阳牧就通过组织策划大规模的书法美学与服装设计展会来进行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的尝试,展会以‘无’字命题,并将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大篆、小篆等书法字体为主要设计元素与设计基础,并在此之上衍生出二十余种书法设计字体,充分将书法线条的流动性、空间性、层次感转化为服装设计中跳跃有力的线条、以及美感感官的冲击力。而展会中书法美学与服装设计的主要结合方向与设计风格为以下六种,分别为:黑白、光影、明暗、穿透、游移、离合,具体如下图1所示。

(三)书法美学对服装艺术与服装设计的主要发展影响

首先,在服装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服装色彩的研发工作进度缓慢、并且服装的图形设计主要依赖于对现实生活与艺术美感的二次创作与直观阐述,因此在近年来,服装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发展逐渐放缓,人们对于各类服装设计风格也逐渐呈现审美疲劳态势。然而随着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的结合发展,在现阶段服装设计阶段中,设计者通过将我国书法艺术传统蕴含价值观念、书法美感线条、书法美学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加以表现,从而赋予了服装艺术与服装设计新的发展动力、设计风格与视觉气象。

其次,在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前提基础上,服装设计过程中,有着明确而清晰的服装设计主题,如服装领型、后中、侧后等部位区域的设计形状、设计色彩搭配都围绕着服装的主题设计风格,而这一设计灵感与设计理念也来源于书法的布白。

二、书法美学与服装美学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首先,服装美学与书法美学二者皆是人类文明美学的不同衍生分支,在独立性层面而言,服装美学与书法美学都有独立的发展体系、清晰明确的发展脉络、体系独有的崭新立意与艺术表达方式,而从书法美学与服装美学的宏观角度而言,书法艺术与服装艺术二者在现阶段发展历程中,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即为大众审美逐渐疲劳、艺术常识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力逐渐式微。

其次,随着近年来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推广,在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的前提基础上,服装设计者从书法艺术、不同的书法字体中汲取充足而持续的创作灵感与设计养分,在不断提升服装艺术的个性美、流行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将服装美学与书法美学、乃至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美学鉴赏与表达观念相结合。

三、总结

笔者针对现阶段书法艺术传承逐渐式微、服装设计风格雷同、缺乏新颖艺术创新思维的问题,选以将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相结合的方向进行着手,并对书法美学与服装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主要结合发展方向、发展影响,以及书法美学与服装美学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阐述,为我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提供新的传统与发展途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华峰,王燕珍.浅谈书法美学与服装艺术[J].大众文艺,2019(04):43-44.

[2]张翰文.论草书的视觉现代性与平面设计运用[J].中国书法,2018(16):91-94.

作者:周淑慧

上一篇:国际商贸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