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归类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所讲的经验研究是指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通过引导他们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思考,促使他们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中小学教师的经验是教育经验,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而获得的体会、认识和技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归类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归类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摘 要: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团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责任感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基于这一点,以下笔者从这四方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识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一般地说,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他们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形、音、义,就能理解此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并运用所识的字词性叙述事情,表情达意。因此,识字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多创设小组合作形式,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

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好,提前打好识字基础,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好处。低年级一般以归类识字、集中识字为主,可结合韵文、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识字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学习习惯。进行识字教学时,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可设计为“分工——讨论——交流”法:首先进行分工,教师把需要认识的生字先分工到各小组;其次小组内讨论,对照生字表,组员逐个汇报所找出的生字,读准字音,检查有无遗漏,总结每类生字的识记方法或规律;最后全班交流,各组按偏旁类型进行汇报,说出总结的每类生字识记方法或规律,并共同评价。

二、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

首先,激趣、导课。上课伊始,教师可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情境中。其次,合作、讨论。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讲授内容的要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参与中,要让学生明确这样的道理:学习是一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求知过程。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突出了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立体化的互动求知过程。再次,汇报、交流。在小组合作讨论完毕之后,就要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特别是那些发散性较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更需要全班交流甚至争论。这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最后,评价、拓展。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评价,包括整体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达到课内外相得益彰。

三、习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习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让小组合作积累素材。其次,小组合作选择题材,确定框架。再次,才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最后,小组合作修改习作,讲评习作。讲评习作时学生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应重点讲评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同时给别人提一些建议。每个人不但要肯定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小组内讲评完之后,教师还应综合各小组的意见,肯定学生正确的见解。对于学生没有提及的但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应全班集中讲解,此外还应选择一篇优秀习作在全班讲评。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别人习作的长处,又改正了自己作文的短处,而且提高了习作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体现互动。在互动中,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包括师生互动和群体之间互动。师生互动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真正地具有自主的言语活动。群体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关心的团队精神及参与意识、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灵活分组,组织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时,要重视口语交际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一要赞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尤其是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喜欢独处、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转自卑为自信。

参考文献:

[1] 毛显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 2002

[2] 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3] 曹欣.《教学管理与学生自主性学习》.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1999,(04)

作者:刘奔

语文归类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以经验研究促进教学反思能力

本文所讲的经验研究是指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通过引导他们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思考,促使他们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中小学教师的经验是教育经验,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而获得的体会、认识和技能。

经验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传统研究类型,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主观回顾,这种主观回顾又称为反思。纵观经验研究的整个过程,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提出和科学总结,都离不开教师的反思。这种反思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初步反思,第二层次是科学反思。教师在两次反思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更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经验研究”作为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初步反思——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出

1.经常回头看一看

日常教学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值得研究思考的点,它们稍纵即逝,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们,捕捉它们。同样工作几年的教师,有的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有的却两手空空,徘徊不前。之所以两者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原因就在于前者善于反思,善于积累,而后者在反思和积累方面没有下足够的功夫。经常回头看一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是发现自己教学经验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我们回头看时重点要看什么呢?

一看好效果:教学工作中,凡是效果比较显著的,都要加以注意,及时总结。如好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形式等。

二看新体会:通过学习,发现一种理论观点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到过验证,并且自己还产生了新的体会,这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经验。

三看新改进:在教学中运用了他人的经验后,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新改进。这种在他人基础上的再创新也是好经验。

四看失败的教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成功,一定会有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教训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反思。如低年级识字课上,一到记字形的环节,学生就没了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要反思一下,是生字字形本身没意思呢,还是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

通过以上的“四看”,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反思,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但这些经验和教训都还很杂乱,缺少梳理。此时,就要进行下一个步骤。

2.集思广益选一选

对于素材式的大量经验,我们要进行筛选、整理。哪些经验有价值、有意义?哪些经验有创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可以先自己进行梳理、筛选,之后再请学校里有能力、有想法的教师帮助筛选。一个人的反思变成了集体的反思,在集体智慧的映衬下,有意义、有价值的经验更容易凸显出来。如有位教师语文课上得好,做过不少区、校级研究课,她自己也收集了不少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包括巧妙的教学设计、严谨的教学语言、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等,但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教研组的教师常听她的课,发现她每次做研究课都会选择写景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这位教师讲这类课文得心应手,每每都会把学生和听课教师带入优美的情境之中。于是,大家建议她好好总结一下讲好写景类课文的经验,争取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事实资料勤积累

总结经验,需要有充足的事实资料。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几个好的习惯。

记录的习惯。每节课都要有课堂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这些记录可以采用语言描绘的形式,也可以是数据,还可以是课堂实录。

收集的习惯。在收集事实材料时,不仅要收集文字资料,还要收集录音、录像、照片、教具等实物资料;不仅要有反映教学过程的资料,还要有反映教学效果的资料。此外,还应有最初学生状况的资料,以便于进行前后对比。这些事实材料都需要在平时注意收集,一旦错过收集的机会,有些材料就很难再找到。因此,养成收集的习惯对于经验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反思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回头看——选一选——勤积累”的过程,教师已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并为自己进行经验研究储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事实资料。但这些反思还是浅层次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还缺少研究的味道。

科学反思——对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对教学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过程,就是对教学经验进行研究的过程。在前面初步反思、提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经验进行分析、综合,然后通过再思考、再认识,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总结概括,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次反思带有很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是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研究成果形成的关键一环。但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却往往忽视或躲避这一环节。科学反思能力不是一下就能具备的,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日常反思中逐步提升,不断增加反思的深度,还要把各种经验进行归类分析,逐渐摸索规律。

1.教学案例要常写

常写教学案例是提高反思能力的好方法之一。教学案例多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段场景、一种现象等的分析和反思。这种分析和反思包含了理性的思考。日常教学案例具有随时发生随时反思的特点,写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如果我们经常写写这样的教学案例,我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反思的深度也会逐渐增加。

2.善于归纳巧提升

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这个过程就如同炼金,在大量的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子数量甚微,但价值倍增。

比如,有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把枯燥的识字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她又不像其他教师那样,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搞比赛、奖红花,她有什么好方法呢?这位教师对自己的识字教学设计、课堂记录、教学案例、教学录像等事实材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她教的学生是对汉字本身充满兴趣,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均来自识字过程本身。那么,她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识字的呢?她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原来,在识字教学中,她充分运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构字特点,充分挖掘出了汉字的深厚内涵,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感到汉字真有趣,汉字的字形真美。如教学生学习会意字,她采取动作演示和引导学生编顺口溜等方式,和学生共同感受“会意”的乐趣。如学习“采”字,老师告诉学生:上半部分表示手,下面的“木”表示植物,并做了一个采花的动作,学生立刻心领神会,还拓展出了采茶、采果子等。此外,学生还编出了不少识字顺口溜,如:上小下大尖又尖;用手抓鸟真是难;两人相跟就是从……学生抓住了会意字的造字特点,感到识字的过程既轻松又有趣。

找到了学生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识字课的原因,分析还没有结束,还要进一步归纳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规律性。这位教师通过进一步分析,将自己的这一教学方法归纳为“人文识字法”,并撰写了题为《让识字课上出人文气息》的经验型研究论文。

综上所述,经验研究为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师通过两次不同深度的反思,获得了提高反思能力和提炼教学经验的双赢。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中心小学)

编辑 付江泓

作者:裴艳玲 王 艳

语文归类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3:

线上教学行与思

摘 要:线上教学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一和不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遵循主体性、真实性和程序性原则的基础上,从精准教学任务、突出新课导学、加强师生互动和注重笔记指导等方面展开优化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下册;线上教学 ;核心素养

一、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居家进行在线学习时,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转为线上教学,而大规模展开的线上教学形成倒逼机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临着挑战。结合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学建议及笔者的具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线上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从学生方面而言,居家学习由线下转为线上,教学终端主要采用智能手机、电脑,课堂内容的学习、作业的提交、教师的答疑和辅导等均转为线上,使得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线上教学存在物理空间分离的特点,直接导致教师难以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受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意志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加上网络卡顿、平台使用不熟练、视频播放不流畅等问题,会直接影响线上教学的顺利展开。

从教师方面看,线上教学的展开加强了对教师把握教材、活用教学方法的能力的要求,加强了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实际上,不少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的教学组织经验和教学设计经验,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师生缺乏互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直接脱离教材,滥用微课,无法展开以学定教和实现精准化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与改进,造成线上教学效率低下。

二、展开线上教学的基本原则

线上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其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主体性原则。线上教学与常规课堂不同,一般要求以相对较为精简、重难点突出的方式完成固定课时的语文教学任务,同时又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性,这就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是真实性原则。如前所述,线上教学的展开受物理时空距离的影响,教师难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多加考虑预设的流程授课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从而提高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停课的真实情境体验和参与感。

三、利用教材开展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赜

(一)精准教学任务

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但授课后,教师会发现这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全部落实,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和课后导学来调整课堂教学任务。统编教材突出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而课后导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即在于课后习题。练习题的布置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在《小青蛙》一课教学时,对课后练习题“朗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于: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理解在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和形旁的表意作用,并积累与“青”这一声旁相关的字词。基于此,可以确定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为:1.初读课文过程中认识生字;2.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没,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即细读课文后,思考和了解“青”作为声旁在汉字中的应用。

(二)突出新课导学

新课导学注重以教学目标带动学生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提高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设计3-6个导学问题,便于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带着问题学习,快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猜字谜》一课教学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导学问题。

1.想一想“纯净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通过视频学习,你知道每句话开头引号里的字“言”“心”“日”“水”分别指的是什么吗?

3.第二则谜语中,每一行分别说的是哪一个字?

4.形声字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表示什么?形旁表示什么?请以“晴”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5.补充练习的最后一题三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以抢答的形式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笔者通过导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这些导学问题,孩子们课堂中听说读写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也得到了落实。

(三)注重笔记指导

线上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在线教学的笔记,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把握教材重难点,将教学问题细化。笔者在后期线上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笔记时不懂得合理安排位置,这不利于课堂学习成果的落实及学生后期的复习。因此在导学问题设计时,笔者特别加入有关学生记笔记的位置方面的提醒,在课前五分钟将导学问题提前发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法可依。如在《怎么都快乐》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导学问题如下。

1.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两个人还可以玩什么?提醒:请把你能想到的活动写在P35的右下角,至少写两个。

2.读第三小节,想一想∶哪个游戏两个人可以玩,三个人也可以玩?请用方框“口”框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3.第三小节中的“有劲”是什么意思?提醒:请按下暂停键,把它的意思记在这个词的上方。

4.你能说出类似“跳绳”“讲故事”“踢足球”的词语吗?提醒:请写在书本P37“读一读,说一说”的下面,至少写三个。

5.仿照诗歌句式说话:()个人玩,很好!可以()()()……许多人玩更好!可以()()……提醒:可以把你的仿写记在书本36页或38页下面的空白处。

另外,可加入“笔记指导”的环节。教师在和孩子就新课导学的问题互动结束之后发出当天的笔记指导,当天的笔记要点既要有文字说明,也要有图片笔记示范。如此一来,家长的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只要在辅导前阅读新课导学问题以及笔记指导,当天课堂的重难点便了然于胸,可直击课堂要点。以《端午粽》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记指导如下。

1.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挂香包……

2.长句子及朗读停顿如下:粽子是用/青青的箸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3.识字方法:加一加,如,间、分、据;比一比,如,短、一、知;偏旁归类,如,念、总;字源识字,如,肉、米;看图识字,如,豆、带。提醒:可以将笔记记在书本47页下面的空白处。

4.“午”“米”“豆”三个字的结构都是“独体字”。

这一系列的记笔记训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准确地在课本中记录好所学知识点的笔记的能力,从而方便在课后复习过程中迅速找准位置和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另一方面方便家长进行监督和家校沟通,从而减轻教师在线上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负担,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线上教学作为“停课不停学”的应急之举,其有效展开可以说是教无定法而又要求贵在得法,而所有的方法的摸索与前行都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与细读。线上教学的开展是教师们对统编教材的一次深层次的解读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禄冬梅.复学背景下小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06):45-46.

[2]钱洁源,陈以华.线上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及新时代教师基本能力探討[J].现代职业教育,2021(04):232-233.

作者:杜晓妹

上一篇:村镇人民调解工作总结下一篇:城市管理局普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