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专业技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对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构建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介绍,为高职园林专业的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1: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风景园林专业交叉课程的设置研究

摘 要:文章分析了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交叉学科需要设置交叉课程的必要性,同时在设立交叉学科课程上归纳了3个原则,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设计技能与理论水平的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设计研究人才。

关键词:风景园林 模块化 交叉课程

中圖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大约在2003年全国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始推行模块化教学,到今天模块化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所谓模块化教学,是指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单元,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操作练习到实际项目设计。这样的集中授课更有利于本专业课程从知识理论学习到实际能力训练的教学全过程一脉相承,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更一致,学生集中精力学一门课程,思维更加连贯,技能掌握得更加娴熟[1]。然而经过实践教学,凸显了一些教学问题,所以基于模块化教学方法,增加了专业交叉课程,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基础,又有相关设计的广阔思维,打破了各教学模块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更系统、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设置现状

1.1 课程设置各自独立

这些年来,很多高校都在迎合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进行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不断优化。然而,却没有重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整合联系。由于高校传统的教研室配课制度,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模块专业课程经常由不同教研室教师担任,使得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差别,教学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贯通与衔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2 课程内容重复性多

高校现有的教授制度,一般同一门主干课贯穿4学期,每学期都由不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而每位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存在差异,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缺少沟通,就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性,学生学到知识较为零散,很难综合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间接导致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知识点重复、设计选题相似性高。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学习中,可能会重复多次完成同一类型的设计,无法深入地研究学习,只是单纯地重复性练习,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1.3 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分离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立在宽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目标是解决在复杂的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由于该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作为风景园林师,更需要具备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强大的工程实践性[2]。而现存模块化教育模式,虽设置一教学模块培养对应一技术能力方式,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深浅度往往把握不好,缺乏标准化与统一化,从宏观教学体系上看,导致培养技术能力之间的模块缺少连贯性,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分离。

2 风景园林专业交叉课程的设置原则

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设置交叉课程的目的在于打破模块化教学中模块课程的各自为政,使各个模块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侧重课程模块之间的均衡与联系,建立一个以设计课程为核心的合理知识框架。从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应保证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指向性。使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个性和兴趣,相关的各专业方向性课程对于本专业学习既要具有定向和深化作用,也应具有关键性的价值和功能[3]。

2.1 设置以设计课为核心的交叉课程

模块化教学模式一般的课程都是单独性设置,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往的课程设置由于学年不同,学生学习知识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如风景园林设计、施工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题设计、设计表达等,它们不属于同一教学模块,知识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方面最好把这些课程以设计课为核心,辅助穿插在其中,设置一些交叉课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从而掌握以设计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提前做好溝通,保证课程的贯穿性,避免重复。

2.2 设置展现学科专业特色的交叉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习理论课程为主,同时设置专业实践课,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融合,所以需要把握实践性这一突出特性,设置理论与实践交叉特色课程,提倡课程之间、课程内部和从专业课程到专业领域以及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展开式系统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2.3 设置交叉课程的教学模块

常见的教学模块如风景园林设计模块,它又与园林植物配置、环境心理学概论、景观设计原理等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所以以风景园林设计模块主讲教师为主导,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协调,制定教学内容,形成交叉课程的教学模块。教学形式可以很灵活,比如专题知识讲座、学术知识讨论会、综合课程设计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与拓展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会以整体的层面去看待整个专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在高校设计类专业趋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今天,在各教学模块之间设置交叉课程非常必要,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合理的课程配置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园林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吉虹,廖海进,陈星海.基于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专业课程的延展性研究[J].现代营销,2011(6):269-270.

[2] 曾毓隽,陈波.以综合设计为主线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艺术教育,2016(1):206-208.

[3] 谢炳庚,傅丽华.交叉学科模块设计初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3-126.

[4] 金银.交叉学科的设计艺术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11):74-77.

[5] 孔凡栋,秦德清,马建伟.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2):185-186.

作者:石圆圆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2:

高职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专业技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对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构建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介绍,为高职园林专业的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职 模块化教学 园林工程技术(景观方向)

0 前言

景观设计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新兴学科。自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设计”这一名词之后,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世界第一个景观设计学专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日本等国家景观设计发展也较早,相当多的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教育。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关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侧重点也在不断的探讨中。2011年国家学科委员会正式将风景园林定为一级学科,确定了博士、硕士、本科和高职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学科将会对大地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和人居生存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依托专业发展的良好背景,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景观方向)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对于园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就业零过渡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核心, 在课程设计上探索全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1 课程的专业背景

1.1 专业特点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专业, 2006年8月专业引入一流设计企业泛亚开展联合办学。2008年又引进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实现专业结构性的转变。

在引进企业合作之后,联合济光、同济和企业的专业力量对传统园林工程专业进行专业改造。依托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趋势,对教学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确定培养目标为景观设计师助理,与同济大学形成梯度培养模式。

1.2 结合校企合作开创的课程特色

校企构建的桥梁型联合办学模式开辟了济光学院高职高专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预算员等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技术教学。同时企业为专业实现“2+1”模式中的一年顶岗实践提供场地和工作岗位,将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全部统一纳入到一年的顶岗实践中去,实现统一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1.3 结合“2+1”模式开创的课程特色

专业打破原有固定模式,建立“2+1”模式,开创了课程改革。专业开拓两个“2+1”培养模式,一个是以学期为时间节点的分段式培养模式,4个学期在学校,2个学期在企业;一个是以济光学院为主体,以泛亚国际设计有限公司为办学伙伴,以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定岗实习基地构成整个培养主体;形成了景观设计课群教学以泛亚设计有限公司为主体,施工设计与管理教学以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济光学院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管理的培养模式。

1.4 模块化教学体系

结合专业特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打破原有的由简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的教学模式,建立六大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六大模块中,专业基础板块、基本技能板块、设计板块、施工板块是专业基本教学模块,“设计板块+顶岗实习”组合成为培养设计师的核心板块;“施工板块+顶岗实习”组合成为培养施工员的核心板块(表1)。模块化教体系的设置成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2 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上海市精品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二、景观设计三和景观综合训练,贯穿了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学年。景观设计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大的调整,突出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其中景观设计一作为设计技能的基础内容,其教学内容包括景观学概论、景观空间设计理论、景观元素设计理论、景观行为设计理论和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景观设计二是小尺度的小庭院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和广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三为中、大型尺度景观设计,包括滨水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和附属绿地景观设计。景观综合训练在定岗实践中完成。构建的设计技能模块通过系统的调整课程,形成梯度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里以景观设计一为例,探讨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

2.1 课程背景

2.1.1 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特点

景观设计课程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唯一一门贯穿整个大三学年,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真实课题综合训练的一门课程。

景观设计一是景观设计课程的第一环节,与后续课程景观设计二、三和在企业完成的景观综合训练形成课程体系,课程是由景观设计原理转化而来,在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中,专业与企业、专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多次论证,强调课程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特征。

2.1.2 课程的教学目的

景观设计一的教学目的,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熟悉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景观设计的实践领域;二是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明确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三是为配套证书景观设计师(三级)理论部分进行辅导;四是为景观设计二、三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特点,培养学生景观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2.1.3 课程性质与特点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特别突出了两大块:一块是学生景观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忽视的一些景观细节,比如学校人行道铺地的色彩与尺寸大小;另外一大块是培养学生景观分析的能力,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在课程教学中穿插的三次调研来实现的。课程内部各模块各有特点,而各模块之间也有联系和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的三大模块内容

景观设计一部分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为景观学概论模块,包括两大内容即景观学概论和案例解析,实践环节是景观第一轮调研;模块二为景观元素设计理论模块,包括景观元素设计和案例解析,实践环节是景观第二轮调研;模块三为景观环境空间设计理论模块,包括景观环境空间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是景观第三轮调研,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梯度。在内容设计上,三大模块是相互穿插与渗透的,比如三轮调研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可以是广场、街头绿地、公园等,构成了这门课程完整、有机的教学体系(见表2)。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3.1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探索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法,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1)教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通过中外优秀景观设计的分析,图文并茂的论述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改变了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讲授,增强了理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突出了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作用。(2)构建了景观的观察、景观设计的基础、景观的计划方法、景观的理论研究、景观的设计倾向、景观的设计操作方法的课题体系。教学内容与设计内容紧密结合,课题设置结构合理,目的明确。(3)教学内容与课题训练的系统合理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景观设计的基本特性,而且从中学到了景观分析的规律与方法,并提高了实践能力。(4)实施了教学评价、评分、考试等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

2.3.2 教学手段

课程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更新,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有:(1)课堂多媒体教学。所有景观设计课程都实现了多媒体应用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完整的教学演示文件,还必须具有齐全的教学文件。(2)课程重要环节引入企业有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例如景观调研完成后的汇报让企业教师参加,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深化专业学习精度和拓展专业学习的途径。

3 成绩评定与教学效果

成绩改革需要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成绩评定也采用复合的评定方式。成绩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小作业等,占成绩的20%;二是期末考核成绩,占成绩的20%;三是调研成绩,这部分占成绩的60%,是成绩中最重要的部分,但也是成绩评定最复杂的部分。调研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与实践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学生互评作为参考。每一次调研实训周期结束后,进行一次总体评价。总体评价分为个人表现、团队合作、调研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表现四个部分。由于调研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根据小组调研成果确定小组成绩,再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成果,以小组成绩为基准确定小组成员成绩。

课程改革建设五年以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时,打破原有的学生排排坐的这种格局,模拟几个设计团队的对抗,每次调研完成后向老师、其他小组同学汇报。汇报完成后还需要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环节,企业教师的点评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热情。

4 结语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突出的专业,而作为核心课程的景观设计,教学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如课程中引入的案例、调研的对象的更新,这都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模块化教学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技能培养,例如在每个模块都引入了实践案例解析环节,并和实践工程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顾文芸.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植物模块课程构架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

[2] 郭屹岩,姚有庆.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2010(5).

[3] 汪本勤,王家祥.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高职园林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61-64.

[4] 温和,祁丽丽.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分析[J].职业技术,2011(3).

[5] 张艳敏,杨囡君.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作者:杨丽 王芳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3:

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课程模块化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城市规划课程,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和局限性,开展模块化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转轨,通过对模块化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探索该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推广抛砖引玉。

【关键词】模块化 研讨式教学 教学模式

目前,包括城市规划课程在内的诸多课程依然主要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和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高等教育必须对其进行实质而有效的改革。模块化研讨式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等规划设计类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改革和改进现有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研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风景园林等规划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研讨式教学的发展和认识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37年由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中开设的哲学Seminar[1]。具有现代意义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也早在19世纪的柏林大学就已经出现,它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尤其是21世纪,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高等院校已成为逐步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

从19 世纪以来,研讨式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政府的认可和资助,目前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成熟的教学方式,是其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知名高校都将研讨课程纳入到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对提高美国及其他国家本科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高校开展研讨式教学源于20 世纪 20 年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提倡教学相长、兼容并包。之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2]。自2000年以来研讨式教学研究增加快速,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热点,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从近些年CNKI学术研究论文数量和变化趋势来看,有关研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呈現直线上升态势。从研讨式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研讨式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相关教学研究亟待加强。

二、当前存在的基本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与城市规划行业相互穿插、彼此交融,互相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和掌握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和有益的,有助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建立规划设计的全局观,培养规划素养,完善知识体系并开阔思路。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来说,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地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设置逻辑性和连贯性都很强。但是,对于非城市规划专业的风景园林学生而言,教材中上述课程的知识均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大量知识内容,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感兴趣。加之教材中文字和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一些案例涉及的内容又较陌生,非常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吸引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面向风景园林专业讲授城市规划课程存在着因专业背景问题,导致教师授课费力而学生理解吃力的突出问题,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革新。对于非城市规划专业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讲授城市规划课程时,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既能激发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灵活分析具体问题。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开展基于城市规划知识体系内容的模块化专题研究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城市规划课程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知识单元模块,每个知识单元模块侧重点不同,主要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设计、工程规划、专项规划、生态规划、行业法规等教学内容专题模块,系统研究每个知识单元专题模块的讲授内容和重点、研讨式教学的适应性等,改变传统章节式授课方式为单元模块多位教师的授课方式。

2.开展以案例实践教学为主导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特点,根据城市规划课程知识单元模块具体要求,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研讨式教学模式指导思想、模式过程、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反馈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3.开展城市规划课程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对比研究

结合典型案例,恰当运用研讨教学方式,进行如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课题制式、阅读自讲式、案例讨论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的对比研究,同时结合案例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案例例证法、案例结尾法、案例总结法等多种案例教学方法,研究不同案例结合研讨教学方法之间的使用差异、使用阶段、使用途径和使用效果。最终将这些案例教学方法恰当地使用在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以求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4.研讨案例的教学设计及资源库建设研究

依据知识单元模块,进行用于教学研讨的动态规划设计案例资源库的研究,包括了案例筛选、案例分类、重新加工、教学设计、电子案例制作等内容。

四、结语

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规划课程模块化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研讨式教学模式基础之上,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点和课程需要,对传统授课方式和授课方法进行创新,形成的一种适用于其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非城市规划专业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讲授城市规划课程时,积极探索采用模块化研讨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规划案例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取得师生互动密切,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费威,耿雨彤.科教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与研讨式教学的关系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23):8-9.

[2]陈艳利,殷翠微.科教融合主导下财经类高校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235-238.

作者:张刚

上一篇:哈维尔政治哲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