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坚守底线的词语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形容坚守底线的词语

坚守的底线美文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会有底线,一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有底线。日内瓦是一个国际机构云集的美丽城市。这个城市的建筑都很低矮,根本见不到那些现代化的高大建筑,建筑大都还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甚至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古典建筑,显得古朴、典雅、深邃。

日内瓦市市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内瓦城市建筑坚守的底线是37。5米,但凡超过这一高度的建筑,就要被拆除。因为约100年前建造的圣彼尔教堂的高度,就是37。5米,而这一教堂是日内瓦的符号。

37。5米,不仅仅是日内瓦城市建筑的限高,更是一个城市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坚守着一个城市的个性、一个城市的精神。现代化不应仅仅表现在摩天大楼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手持着火炬,日夜守望着这座国际大都市。

自由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巴黎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杜克设计。1884年,法国政府将这一尊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送给美国。

自由女神像建成时,还没有发明飞机,人们只能看到自由女神像四周的情景。当飞机被发明后,人们则可以坐在飞机上,从空中俯瞰自由女神像的英姿。

人们惊讶地发现,女神像上的发丝竟也被雕刻得栩栩如生。要知道,自由女神像是在飞机还没有被发明之时建成的,没有人会想到以后能从空中俯瞰它。

有人问已到耄耋之年的雕刻家维雷杜克,为什么会想到把女神像的头发也雕刻得惟妙惟肖?如果马虎一点,也不会有人看见的。

维雷杜克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目光中充满深情,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别人看不见,我的心却能看见,这是我坚守的底线。”

上海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长期以来,造型古朴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特别是旧上海的一座标志性景观。每天,桥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

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的信,信的落款是华恩·厄斯金设计公司。

信中说,外白渡桥当初设计的使用期限是100年,于1907年交付使用,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进行维修。信中还特别提醒,在维修时,一定要注意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

这家设计公司在信中还说:“当初大桥设计的期限是100年,100年到了,为大桥的使用者提个醒,是我们坚守的底线。”这家设计公司还为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提供了全套的当初大桥的设计图纸。

经过百年的沧桑和巨变,这家英国设计公司的办公场所换了一处又一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荏,当初大桥的设计者也已作古,即使发生了什么,也难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讲究信誉,视质量为生命,是他们坚守的底线。这个底线,无论到了何时都不会改变。

第2篇:坚守人生的底线

坚守人生的底线 --读《百案说法-税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选编》有感

作者:卢敏燕 日期:2012-08-28

夜读《百案说法》之际,正值欧洲杯激战正酣。在或妙趣横生或乏善可陈的解说中常常提到一个词:底线。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球在运行中超出了这个界限,就被判为无效,需重新发球,引申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底线,即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廉洁无疑是人生最重要的底线之一。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球赛,《百案说法》中的主人公们恰恰是底线失守,从而身陷囹圄,而且永远失去了重新发球的机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底线,那是为人处事的最低标准,是工作生活中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也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身为税务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权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守节或失度,一念之间,人生却从此不同。

在《百案说法》中,我们看到了年近六十的原重庆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黄亦瑾,一向表现不错、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在临近退休前底线失守,收下了某企业送的10万元,为其签发了免税批文。从此,本来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只能在铁窗中以泪洗面。

我们看到了四十五岁的原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稽查三处处长孙海渟,曾被业界誉为“著名征管及稽查专家”的他,主持查过刘晓庆案、毛阿敏案等多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涉税案件,却在国美案中重重摔倒。面对100万的购物卡,他拒绝了两次,然而内心的底线却在第三次轰然溃退,最终失去了13年的自由。

我们看到了二十九岁的原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税务局干部吴芝刚,正当花样年华的他在纷繁的社会和所谓的个人理想中淡忘了曾经坚守的意志和准绳,利用工作之便,直接参与了虚开、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最终因虚开税款共计人民币3.93亿元,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

纵观他们放弃底线的理由,或为金钱美色,或为妻子儿女,或为朋友意气,零零种种,无非来自名、利,情的诱惑。是的,金钱是好东西。有了它,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可以享享清福;有了它,在广厦千万间中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乐窝;有了它,在同学朋友面前可以昂首挺胸潇洒地说“我来买单”。亲情、爱情、同学同乡战友情,我非神仙,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不可得罪,不可挣脱。然而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快乐,最终给你的是痛苦;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你得到,最终使你失去;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耀眼的光环,最终给你的是沉重的锁链;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大路,最终却让你坠入歧途。耐不住寂寞,禁不起诱惑,就会放弃底线,欲望是无止境的,底线一开,则全线溃退。

因此,不管法纪如何严厉,制度怎样完善,抗拒腐败、抵御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是我们内心深处那条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底线。坚守底线,才有遏制欲望的力量。心理学上认为,只有个体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才能对心理进行成功的自我调控,及时消解由于主观与客观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内心有坚定的底线,就不会在盲目攀比中迷失自己,就不会在诱惑面前放纵自己。坚守底线,才有遵守廉政制度的自觉。廉政制度的本质,就是把我们所倡导的廉洁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变成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使这种价值观念能够巩固起来,长期贯彻下去。制度毕竟是外部约束,必须内化为自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内心有坚定的底线,深刻理解廉政制度、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纪律的精神实质,才会自觉地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坚守底线,才有坦然面对监督的勇气。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内心有坚定的底线,勇于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以“他律”推动“自律”,把改正缺点和错误变为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过程。

坚守底线,对法纪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法纪,使之真正内化为自身信仰,头脑清醒、富有理智,按律而行、遵章办事,始终做到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敬畏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风险,用权失误就要受到追究,滥用权力更要受到处罚。敬畏良心,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东西属于自己,什么东西不属于自己;不作非分之想,不做非分之事。心有畏,行有所止。内修则外化,才能造就无悔的人生。

坚守底线,对生活要有一颗知足之心。作为税务系统的公务人员,工作稳定,待遇尚可,生活质量有不错的保障。薪水似泉水,涓涓细流,虽然不多,但可终生受用;“肥水”如洪水,来势汹涌,滚滚而来之时,往往也是连自己一同毁灭之日。也许我们无法纯粹,会有私念,会为衣食,为家庭,为子女,为房子等等违心地折腰。但无论如何,底线不能逾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足者常乐,放弃底线也许一时得到一些利益,后果却是万劫不复。

坚守底线,对欲望要有一颗约束之心。诱惑无处不在。面对诱惑,我们总是说自己能够自制,但诱惑越大,理智越脆弱;诱惑越多,理智越麻痹。而让人真正丧失理智的,正是蛰伏在我们思想深处的贪欲。有了“下不为例”的第一次,就会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每当自己刚刚萌发非分之想的念头时,一定要理智地思考,及时约束,自觉守住底线,“画地为牢”、“不越雷池一步”。

也许我们还做不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也许今生我们只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无法成为英雄,成为完人。但我们可以坚守底线,做一个坦荡的,清白的,问心无愧的人。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这是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感慨。能做到这一点,自是平凡中的伟大,你我凡人亦英雄!

沈德咏强调,要更加注重勤奋学习。学习是提升德才素质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院党组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司法理念、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开阔眼界思路、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所得转化为谋划部门工作的思路、领导部门工作的本领,尽快成为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和行家里手。

沈德咏要求,要更加注重努力工作。要不断强化岗位建功意识,在执法办案标兵、党员示范岗等多种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实现争创目标。要紧紧围绕执法办案这个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努力成为公正高效办案的主力军。要强化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搞好团结,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沈德咏强调,要更加注重清正廉洁。公正廉洁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要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切实把廉政建设摆在工作和自律的重要位置,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坚决反对用公权谋取私利,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

守住底线自尊自爱——学习《覆鉴》心得体会

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纪委、监察局编印的《覆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与警示》一书,我已通读完毕,掩卷细思,得出人生感悟:构筑预防腐败壁垒,守住底线自尊自爱,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精彩完美。 《覆鉴——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与警示》这本书,书名起得好。正如该书序言所说,“取„覆鉴‟之名,源自《晋书》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做教训。”纪委工作的宗旨就是保护党员领导干部,这本书的及时出版,正如书名一样,为有些被利益熏心,被权力膨胀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起到了保护的效果。这本书的编排很好。该书的十大章节按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分职务,分轻重,在个案的编写上,更是以基本案情为基础,通过案例剖析、案例警示完完本本道来,深入浅出说法,语重心长教育,同时又以“章节按语”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症结和特点,读者阅读感好。总之,该书目的性强,有针对性,具体生动,是党员领导干部预防腐败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认真学习此书后,有三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要自己管住自己,时刻绷紧预防腐败这根政治生命“弦”。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力,岗位是人工作的平台,不应该把工作岗位视为贪污腐败的舞台。人都有私欲,但私欲有强弱、有公私,人不应该在工作岗位上谋私欲。有些董事长、项目经理、项目书记、物资人员、财务人员等,把自己光荣的工作岗位不是看成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而是被利益熏心,被私欲膨胀,把工作岗位当成了权权交易、权物交易的舞台,把自己丑陋的嘴脸、肮脏的灵魂淋漓尽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演,最终导致自己工作生涯失败,自己政治生命夭折。

其次是要管住自己的人,时刻教育身边的亲人、工作人员预防贪污腐败。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自己要做一颗严丝无缝的“鸡蛋”,不被“大头苍蝇”叮上,不仅自己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还要时刻教育身边的家人和工作人员,“枕边风”的迫害力最大,“耳旁风”的危害性也不小。稍不注意自己身边人的预防腐败免疫力提高,就会是一个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大坏蛋”。自己成了一只“硕鼠”,不要谈嫌人民把你当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最后就是要做预防腐败的战士,与一切贪污腐败的人和事做斗争。贪污腐败之所以盛行,那是因为它有生存的空间,我们要把这个空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净化社会风气;贪污腐败之所以屡见不鲜,那是因为你没机会受贿,不等于你就不行贿,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重要岗位不受贿,做人民群众不行贿,堂堂正正做人,净化这个畸形社会生存链。

本书所选的37件案例,有的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嘴,有的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人,这些案例中33件为近几年来在我们中铁建系统内发生的,读来发人深省,读来感觉防腐败不是离我们遥远,自己要通过该书的学习,认识职业生涯中易于跌入违纪违法深渊的风险源,加深对违纪违法案例错误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遵守法纪条规的自觉性。

第3篇:坚守生命的底线

一个人生命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坚守生命的底线。

—题记

天空中煽动的翅膀是雄鹰生命的底线,它苍劲有力;路旁的花香是花儿的生命底线,它清香迷人;自由是鱼儿的生命底线,它神圣庄严。

西塞罗曾经说过:“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把握生命,坚守生命的底线。

陶渊明坚守生命的底线,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文天祥坚守生命的底线,叹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慨,用生命的代价报效南宋。

朱自清坚守生命的底线,至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周恩来坚守生命的底线,自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志。

屈原坚守生命的底线,忧国忧民,黯然跳下汨罗江。

纵观古今仁人事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坚守住了生命的底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早已听说。他们在世间上不能生活在一起,遭受种种挫折、困难,他们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生死相随。为了一份执著的爱,他们宁愿放弃生命。他们是圆

满的,有两只蝴蝶在山谷间,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一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吧!“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总是那么默契。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他们能幸福快乐地一起去飞翔,翱翔在彼此的天空,没有别离的痛苦与思念的忧愁。也许生命的底线不只是能够千岁吧!

烟花在冲向天空,绽放的那一刻是最美的,它给黑暗的天空带来了一丝明亮,那一声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们注意到天空中有一朵耀眼明闪的花正在绽放。看到它,暗淡的心开始明亮,坏心情也开始消散。也许,烟花生命的绽放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感动。

我想,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生命的底线,是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内,去努力拼搏奋斗,而不仅仅是世间的一个过客,一个长期行足于世界间的空洞灵魂。

这样看来,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延长它的长度,而在于扩展它的宽度。走出心里的怪圈,截取一片阳光,了解生命的底线。阳光之下,让生命不再暗淡。

第4篇:坚守住敬畏生命的底线

◎ 文 / 编辑部

一、敬畏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早在东晋的陶渊明,以他的《自祭文》,就点明了生命的难能可贵。他说“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含欢谷汲,行歌负薪”,意思是说,天地生出万物,而我竟能成为万物之灵的人,实在是不容易。因此,我能庆幸,在困境中,也很乐观,上山砍柴,总是唱着歌。充分表现了对生的欢欣和对生命的珍视。

近年来,有人撰文,进一步阐发了一个人的生命形式的难能可贵。他说:生命是无数个原子特殊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其形成概率之小,让人惊叹;在茫茫宇宙之中,有无限星云,而成为太阳系中的一部分,其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而在太阳系中,又能融为地球的一分子,同样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在地球的混沌凝固中,又以碳氢氧相结合而成有机物质,岂非极大的幸运;随着地球数十亿年的进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结点上,被安排进了高等生物的行列,是在无数种可能性中最好的选择;最后在地球的许多高等生物中,“余得为人”,成为宇宙的万物之灵。每一次选择,只要有一丝偏差,就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想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每一个人的生命无不经历过无数次竞争选择,而被无形的自然法则认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选择的幸运儿。

认识人的生命孕育形成的难能可贵,这是我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本源之一。我们还可以从生命的自身特点来理解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必要性。查尔斯·科尔的《死亡课》中,指出了生命具有四个特征:坚韧性、脆弱性、有限性和互感性。(编者注:《死亡课》第4页(美)查尔斯·科尔著,榕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其中,关于生命的脆弱性,作者指出:“有些人正努力应对这劫后余生;有些人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有些人曾经经历过失去至爱的痛楚或者亲朋好友正在与恶疾抗争,你班上的某个同学的生命正面临威胁„„如果你正经历着这些,那么你的感情可能非常脆弱。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格外呵护丧家的情绪,格外爱护这些渴望得到帮助的人们。”另外也有人把生命的脆弱性比喻为一只易碎的花瓶。当她活着的时刻,花瓶是美丽的,而当遭遇不测时,就如同一只花瓶破碎了再也修补不起来了。这个形象的比喻既说明了生命的脆弱性,也表明了生命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死而不可复生,这是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又一哲理基础。

人类敬畏生命,不仅起源于对生命的起源、繁衍、发展的哲理性认知上,还源于对人类生命的情感,一种类生命的情怀。类生命情怀可能不需要后天养成,它是一种先天的集体无意识。而极富情感的人类,对同类的生命表示敬畏,其实影射着对自我生命的敬畏。 生命信仰的最高境界,便是敬畏生命。

二、殡葬文化视野中的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社会许多领域广泛研究的课题,更是殡葬文化持续探究的课题。本刊前几期多次谈到对故人的“爱与永恒的缅怀,是殡葬活动永恒的主题”,这个提法,其本源正在于人们敬畏生命的理念。 首先要弄清楚,“敬畏”一词应作何理解?通常人们把敬畏分解为“敬”和“畏”两个方面:敬是指对人的生命的崇敬、珍爱与重视;畏的是畏惧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消逝。因为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一切生命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做减法。生命出现于这个世界,就进入了消亡倒计时。虽然现代科技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但总体上没有改变这个趋势。况且,任何生命都具有脆弱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在这个意义上,对生命必然消亡的隐忧就构成了“畏”的主要内容。

其实在民间,对敬畏生命还有另一种理解。他不用把敬畏一词分拆开来理解,敬畏是一个整体概念。因为在敬畏生命这一命题中,人们已经把生命这一普通而又特别的现象,赋予了一种神圣的光环,具有一种神秘感。人在神圣的面前,神圣为尊,自我为卑;神圣为高,自我为下;神圣为强,自我为弱。尊者受敬,卑者自畏。所以敬畏生命是珍爱与敬重人的生命一种特殊、极致的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方式并非把生命神灵化、抽象化,而是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用语。当然,要与某些民族和部落把花草树木、砖石泥土一切万物有灵,并对之顶礼膜拜那种敬畏生命的观念严格区分开来。

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许多社会领域都已开展了对敬畏生命的研究。今天,我们从殡葬业和殡葬文化活动的视野去探讨,这一研究又有何特点呢?可以说,殡葬业和殡葬文化是一个特别的视角,它对敬畏生命的研究和提供的服务具有特殊的意义:

1、殡葬文化视野中的敬畏生命,是对人的个体生命的敬畏。

在敬畏生命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提出过:伦理学意义上的敬畏生命、生命价值意义上的敬畏生命和生命质量意义上的敬畏生命。胡发贵在《论儒家敬畏生命的伦理情怀》一文中,从生生大德、爱惜物命、仁者爱人等三个方面系统叙述了儒家敬畏生命的思想。这一研究揭示了儒家泛敬畏生命观念。即儒家敬畏的不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天地万物、花草树木等一切有灵性的事物。伦理论没有把人与物区别开来,没有把对人的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敬畏区别开来。虽然我们积极主张“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但对人的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敬畏是有本质区别的。伦理论笼而统之地谈敬畏生命,结果只能停留于一般的惜生爱物、悯怜同情、天道贵生上,未能触及敬畏生命中关于人的本质特性,即人作为主体的存在性问题,未能触及存在就是目的。这是人本精神的根本命题。 关于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论和生命质量论,使问题的讨论重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命的敬畏这一命题上来。例如,生命价值论的着眼点在于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总的价值判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命体(以人为主)的全部生命活动对生命自身以及生命对其他存在物(包括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的自觉认识。而生命质量论是对生命价值论的扬弃。它“以人的本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 关于如何理解殡葬文化中以敬畏人的生命作为敬畏生命的根本,我们可以引用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的一段话,以促发深思。康德认为:“人类以及一般地说来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是作为自身即是一目的而存在着。而不仅仅是作为这个或那个意志随意使用的一个手段而存在着。”

殡葬文化所倡导的敬畏生命既不同于伦理观念中对泛生命的敬畏,也不同于生命价值论那种依据生命价值去谈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殡葬文化是对每个人的个体生命的敬畏,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而且要从人的生命一开始就对其确立敬畏感。如此一来,这种敬畏建立在生命(人的生命)这个共同基础上。它不因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地位高低、经济丰寡、智力高下、名声毁誉而发生根本改变。它是作为人这个“类生命”而共享的大致相同的礼遇。

因此,在生命的起点上便获得的受到他人的敬畏,体现了一种天然的公平或平等。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是生命存在过,都享有人的尊荣,我们都应对他的生命有敬畏之心,努力维护他的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对生命的敬畏,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格尊严的最根本的表征,也是人类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并敬畏法律的根源。

2、殡葬业、殡葬文化视野中对生命的敬畏是对逝者的敬畏,并由此追溯对其生平的敬畏。 在众多领域对生命的敬畏中,多是指向对活着的生命的敬畏,是专指一个人从生到有机生命终结之前。其主要观点有:人的生物体生命消失以后,生命已经不存在了,敬畏已失去了对象,既不能“敬”,也不存在“畏”,由此对敬畏生命的时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伦理观念、生命价值观念、生命质量观念所倡导的敬畏生命,都坚守这一看法。以为生命体消失,伦理上的怜悯、同情也便消逝;死亡既成事实,生命质量高低已成定局,再谈提高生命质量已是毫无实际意义的虚诞之辞;至于生命价值观念中的敬畏生命,也因逝者不可能继续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而不再提及。

然而,殡葬业是为逝者提供服务的。殡葬文化视野中的敬畏生命恰恰是针对逝者而言的。殡葬服务虽然是对逝者亲属具有慰藉、安抚功能,但在敬畏生命上,明明白白是针对逝者而言的。他(她)已经逝去了,远离了我们,殡葬工作者才以最完美、最人性的方式,送他(她)最后一程,将对他(她)的生命的敬畏推向最高潮。一方面是已经逝去了的有机生命,另一方面却对其继续进行着崇高的敬畏生命的礼仪和各种缅怀追思活动,岂不相互矛盾?这个问题,殡葬文化研究者早就回答了。关键是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意义,或者称为“三重生命”:即每个人除了拥有先天而来的生物体生命(即有机生命体),还拥有一个人特有的社会生命和他的全部生活经历所创造的文化生命。对一个逝者而言,逝去的是有机生命体,而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将能继续存活,它可能超越有机生命很长很长时间。敬畏生命,既包括对人的有机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包含对其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敬畏。“三个生命”理论为人在逝世以后继续对其表示敬畏和各种礼仪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人文初祖黄帝、炎帝表示敬畏,其理由正在于此。

再以人类的殡葬祭祀活动实践来看,正是在人逝世以后,正是在逝者的葬礼上,正是在对逝者的祭祀和缅怀仪式中,敬畏生命的活动最庄重、参与的亲朋友好人数最多,规模最宏大,可谓将敬畏生命的活动推向了极致。

三、人生文化丰富了敬畏生命的内涵

2015年,网络上流传着叙利亚难民中一个三岁孩童俯卧淹没在地中海海滩上夭亡的照片,成为人类不幸中永恒的记录,他的名字叫艾兰·库尔迪。这个夭亡的小生命虽然无比弱小,却唤起了全世界人们对生命的由衷的敬畏;虽然涉世短暂,没有什么丰富的经历,但他被迫参与了这一时代的恐怖与反恐的离乱,他无可回避地经历了这次远涉异国他乡的万里奔波,他悲惨地成了逃难者中没有逃离死亡的罹难者。这个孩童用生命发出了对非正义战争的控诉,同时也向全世界发出了人类应当敬畏生命的呼唤。虽然这颗小小的生命早已星光泯灭,但他在网上传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所代表的叙利亚难民潮的社会、文化意义,早已超越了“三岁”的年龄。

由此,我们想到,对于一个涉世长久,而创造了丰富文化成果的人而言,必将在人们敬畏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文化内容。人们不是因为文化生命精彩如何而决定是否敬畏,但敬畏生命的观念和活动却往往因文化积累、文化生命的精彩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文化生命、社会生命概念的提出及研究大大拓展了人的社会功能作用的期限和范围。由于人生文化已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可以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体成倍地扩大影响范围,因而一个人的文化生命的影响范围可能比他有机生命的活动范围广大得多,时间也绵长得多。一般民众如此,而那些文化名人、历史业绩彪炳者的影响则可以超越乡里、省界、乃至国界。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的文化生命对社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在我们敬畏生命的讨论中是不可能忽视,被遗忘的。也因此,在对每个人进行的生命敬畏活动时,其实又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人生文化丰富了我们敬畏生命的内涵。

一个普通人,不能要求他一生中创造多少业绩,但我们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然相信他总会作出若干积极的贡献,无论是属于家庭的、乡里的。虽然许多事物并不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但在社会文化进步中已溶入了这个普通人的文化创造。所以在他逝世后,依然对他的生命以及文化生命怀有敬畏之情,恒久缅怀。

第5篇:坚守道德的底线演讲稿

1在开始演讲之前,先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片

看完图片有什么感想

2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涵

汉语词典,道德指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和一定阶级的舆论约束对社会生活起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思想基础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4道德观下的荣誉感和羞耻感

荣誉感是个体对自己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所表达的欣慰感、尊严感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建立在对理想、完满和善的目标的基础上。

羞耻感既是指社会或他人对背离社会义务的行为的贬斥、谴责等否定性评价,又是指对自己违背社会道义遭到社会否定性评价时产生的自责、悔恨、恐惧或“内向的愤怒” 等心理体验。5在人们的道德观念中,或荣或辱的感觉实际上是个体心理反映,是个体荣誉感和羞耻感的体现。

荣辱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具有两重性,也有相互协调问题,当两者不一致时,可能会出现道德判断的非常态。

荣耻的评价影响个体或群体行为

6道德观受一定社会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道德观,评价道德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

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荣辱不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

7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大学生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

道德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间

明荣知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正确对待荣誉和耻辱

在为荣拒耻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8中国一向自认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所以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也高的惊人。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杨氏仅仅主张“为我”,墨子仅仅主张“兼爱”,就被孟子斥为“禽兽”。可见我们的道德底线几乎是人性的最高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些都是中国人的道德准则。所以我们必须人人尽力,用我们所能发出来的最大声音呼唤新社会下的道德舆论,呼唤不唱高调,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只要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新社会下的人们都在心地建筑一条牢不可破的道德防线,那么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复兴将是大有希望的!!加油支持吧!!!谢谢!

第6篇:县委书记讲廉政党课-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

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是对共产党员本质的界定,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不谋求特权,就要求必须清正,不谋求私利,就要求必须廉洁。从严治党,严肃党纪,最根本的就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因此,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

一、坚守清正廉洁的现实意义

1、清正廉洁是衡量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组织和人民,必须抛弃一切私心念,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换句话说,清正廉洁是衡量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标准,评判一名党员是否合格,最基本的就是要看是否做到清正廉洁。如果做不到这条,自然就谈不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谈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吃再好的饭,也只能一日三餐,住再大的房子,睡下去也只是一张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高低,不在于钱财的多少,而是看其思想境界的高低、道德品质的优劣,看其做了多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2、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履职的基本资格。‚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这是《党章》所规定的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六条基本条件之一。清正廉洁维系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是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和资格。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在德、能、勤、绩、廉中,廉洁与其它几项的关系就好比‚1‛和‚0‛的关系,一旦廉洁出了问题,那么再强的能力也等于零,再高的水平也白费,再大的功劳也是徒劳。高级干部如此,中级干部如此,其他干部也是如此,16岁提干,18岁入党,52年工龄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1933年出生,24岁参加工作,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克杰等人都是如此。事实证明,党员干部的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定职权,能否保持清正廉洁,是能否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关键。‚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党员干部如果出现腐败问题,超越了清正廉洁这一底线,就失去了履职的资格,失去了履职的空间。即使有的暂时还有权在位,但群众已从心里淘汰了他,其本人的心也是很虚的。清正廉洁,经得起群众评说,经得起组织检查,心里踏实,说话就有力,活得也洒脱。再说,非法收受他人的钱物,以权谋私,其价值始终是有限的,而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对党的信任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做到清正廉洁,最终结果将是我党执政地位的彻底丧失。

3、清正廉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任何不清廉行为都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许多事例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贪图享乐是自掘坟墓,腐败堕落必败无疑。历代王朝的覆灭,当今世界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因腐败问题而人心背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要明鉴历史和现实的教训。现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搞垮我们党和国家,都盯着我们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大做文章,千方百计离间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一个人的努力虽然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现象,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要多一个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就能多赢得一份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多增加一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说服力。所以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息息相通。

4、清正廉洁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本保证。古人有云:‚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尚虞不足。‛又说:‚廉者足而无忧,贪者忧而不足。‛这两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概括出了廉者与贪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切为官清正的干部,常常是乐观主义者,因为他们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个人除了国家按规定给予的待遇以外,别无他求,安于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样,他也就胸怀坦荡,开朗乐观,‚足而无忧‛矣。反之,那些贪官以及社会上的种种盗窃者,则是另一种心态。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私欲无限膨胀,物质欲望越来越高,老是处于‚尚虞不足‛之中,于是,他们就整天琢磨着如何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物,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攫取不义之财。这种人,当然不可能有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一旦东窗事发,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自我毁灭的下场。铁窗生涯常常能使入狱贪官变得醒悟。原来他们在单位工作的时候,曾为许多琐事而烦恼,现在失去了自由,他们才感到原来的烦恼日子多美好。人生不少烦恼,多由一个贪字引起,人间诸多祸患,也多由一个贪字招致,利字右边是把刀,贪恋和追求金钱,就会撞在刀口上。廉洁奉公,‚权为民所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不以权力谋取私利,这是一切领导干部乃至所有公职人员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一辈子这样清清白白的为人或为官,做到‚廉者常乐‛,其实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到老年退休下来,静夜扪心自问,一生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心上没有一点疙瘩,岂不乐哉!

二、坚守清正廉洁的根本要求

(一)切实增强三种意识。一要增强党员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像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保持与民同甘共苦的好风气,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个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如果丢了,群众就离我们远了,就要变质。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入党没有什么便宜可沾,当官没有什么特权可享,只能是为人民多做工作,甘于奉献,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切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要增强群众意识。我们都是来自于普通老百姓,必须处理和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务必牢记,党和人民是鱼和水的关系,我们与群众永远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群众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可以赋予我们权力;违背了人民的利益,人民也可以收回我们的权力。权力越大,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越大。我们必须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把实现群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三要增强自律意识。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事物的演变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一个腐败分子,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往往是从一些‚小节‛问题开始的。如果我们的自律意识不强,对‚小节‛问题总是不在乎,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自我失控,腐败必生。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权力、地位和名利看得淡一些,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认认真真干事,心里就很踏实,就不会整天提心吊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把握自己。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防微杜渐,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住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在此,我还要奉劝那些正在错误道路上滑行的同志赶快醒悟过来,与其事后悔恨,不如事前防范,与其越陷越深,不如迷途知返。

(二)努力提高‚三种能力‛。一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能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习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增强免疫力和辨别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体制创新,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问题,努力研究新情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矛盾,创造新经验,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二要提高抵御诱惑的能力。现在,来自各个方面的‚糖衣炮弹‛确实很多,手段之隐蔽、形式之多样、用心之狠毒是很难想像的,重点‚公关‛的对象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一些实权人物。如果我们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把握不住自己,就很可能落入圈套,走上犯错误的道路。在诱惑面前,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顶得住,有的人却经不住引诱,尽管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可以分析,但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基本觉悟,对已有的权力、地位和利益总不满足,私心太重,私欲太强,就是犯错误的开始,发展下去,肯定要走向腐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手中的权力越大,一言一行的影响就越大,必须时时刻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官大一级,标准就要高一块,要求就要严一分。只有立党为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抵御住各种诱惑。具有自控能力,是对领导干部起码的要求。一身毛病,难以服众。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住、管不好,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和领导别人?不做群众看不惯、不满意的事,应该成为领导干部言行的标准。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淡泊个人名利,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三要提高接受保护的能力。这几年,我们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坚持从源头抓起,在治本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重大的违法违纪案件比较少,也挽救了一批干部,效果是很好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有少数人不听招呼,不接受提醒,对组织的告诫不愿听、听不进,一直执迷不悟,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令我们十分痛心。有少数人出点问题,也是不奇怪的,关键是敢不敢承认错误,能不能悔过自新。在警示面前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悔过自新的能力,相信组织上会作出正确的处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早打招呼,经常提醒,避免一些同志犯大错误。这既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必须加强六项修养。一要慎始,谨防下不为例。拒腐防变要从第一次防起。明朝有一个‚监察官‛坐轿出巡,看到一个轿夫穿双新鞋走在路上,因雨后有水,这个轿夫总是躲着泥水走。后来一不小心踩到水里,这个轿夫就‚不复顾惜‛新鞋了。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始。防止腐败要从慎始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如果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被冲垮了,往往‚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敞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没能正确把握和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二要慎微,谨防积小成大。有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不足挂齿。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小错误小毛病组织上会宽容原谅的,正是这种心理,使他们逐渐放松自我约束,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去小恶清私欲,积小善成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并非无大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平时工作、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事情,一定要在‚慎微‛方面注意,守住小节做到警钟长鸣,从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防微杜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三要慎独,谨防自我放纵。一些党员领导往往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中,在有人监督的时候,能够按章办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在远离组织、无人监督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放纵自己,到犯了错误时才悔之莫及。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做到‚慎独‛,不断修身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脱离监督,就会脱离正确的方向,在无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失去自我约束能力,独立相处之时就会放纵自己。这样往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人在自己的《悔过书》中这样写道:‚自从当上部门一把手之后,在别人奉承声中,我渐渐地‘独断’起来,独断专行,狂妄自大,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听不进善言,容不得异己,经营一块小天地。自己先是从小恩小惠得到满足,进而又从多拿多占费尽心机。权力失衡难以慎独,臵党纪国法于不顾,铤而走险,最终成为不可饶恕之人‛。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地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四要慎好,谨防自误前程。一个人有点自己的爱好是正常的,但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善节制,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党员领导的裂缝。腐败分子赖昌星有一句名言:‚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觉。嗜好人皆有之,领导干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切不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恣情放纵,而应当把它与官德修养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官德修养的扬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弃之。如果领导干部对自己的爱好不善节制,就会被别人投其所好,作为敲门砖,打开防范之门,造成可乘之机。厦门远华案的赖昌星就惯于这一手段,把众多的高级干部拉下水,我们从赖昌星一案中是可以吸取足够教训的。五要慎友,谨防误上贼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交往的问题上,要特别的慎重。尤其领导干部,想靠你的人、想买好你的人、想结交你的人不少,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想从你那里得到好处的人。不要只看到这时对你好,很讲义气。其实他们给你送礼,小本本上都有记录。有些人你给他办了十件事,有一件事不满意,他就会抓住把柄,反咬一口。所以,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六要慎终,谨防前功尽弃。就是要善始善终,画好句号。人的一生在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一个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时间更是有限,一定要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手中权力,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电视节目中曾播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70岁的外国老翁带着儿子千辛万苦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站在峰顶他高兴地给90多岁的老父亲打电话。老父亲电话里告诫儿孙:‚不要高兴得太早,上去了不算成功,只有平安下了山,才算成功。‛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在临近退休关头心理失衡,晚节不保,认为年龄到杠、职务到头,开始想捞‚实惠‛,结果一生清白毁于一旦,不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自己也身败名裂。

上一篇:使至塞上教学课件下一篇:小学数学培优扶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