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读懂了你

2023-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终于读懂了你

我终于读懂了你

请以《终于,我读懂了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定。

写作指导:

㈠“终于”的理解。终于是一个副词,有“到底”的意思,表示经过较长的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一般指获得成果,有时也指消极的结果。

㈡“读懂”的理解。读懂是一个动补式的动词,“读”得怎么样,“懂”了。细品一下,就会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㈢“你”的理解。①“你”是个第二人称单数的代词,不能扩大为“你们”或“他们”“自己”之类。②“你”可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指抽象的东西。具体的“人”指自己身边的人(亲人、朋友等)、当代的人(球星、歌星、影星、运动员、时代的风云人物等)、现代的人(鲁迅、李叔同、曾国藩、谭嗣同、孙中山等)、古代的人(孔子、庄子、曹操、诸葛亮、嵇康、岳飞、郑板桥等)、外国的人(凡高、贝多芬、伦勃朗、李斯特、莫扎特等)等,具体的“物”指小屋、一条河、一座山(如《泰山赋》中读出泰山的公正阅世,刚正不阿), 一句诗、一首诗、一本具体的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抽象的东西指某种好的品质(诚信等)、某种处世态度(如寂寞等)、酸甜苦辣的生活等。 ㈣整个题目的理解。面对“你”的丰富内涵,考生只需找准一点,写出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或写清“终于,我读懂了你”怎么样皆可。 以上四点旨在帮助考生激活思维、拓展思路,从而让考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最终在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

第2篇:我终于读懂了你

大通四中岗冲学校九年级

林鹏

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有些畏惧外婆。外婆是个农民,没读过什么书,封建家长制的陈腐观念在他的头脑里已深深扎根。她严格、无情,因此不懂得怎样与小孩相处。

小时候,我很调皮。由于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因此只能在家玩耍,但更多的是跟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在外婆家,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蹦羚一样活蹦乱跳,因此我经常会打碎或损坏很多东西。连妈妈都管不了我,但外婆可就不一样了,看到外婆,外婆一言未发,我立马就会像个小麻雀一样变得很乖巧。而外婆也有好的一面,只是我没有过早的发现而已。每次我到外婆家,外婆都会拿来我最喜爱吃的橘子、水蜜桃和香喷喷的鸡大腿,当然也有我最爱喝的杏仁露露。

上小学了,我便很少有机会去外婆家,去也只能等到周末。每次去,外婆都会让我吃个够,临走时还让我带一大包回家慢慢吃。就算外婆每次让我放开大吃,但每次看到外婆那张严厉的脸,我的食欲便会大幅度下降。我记得外婆不会笑,总是一副严肃的嘴脸。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也越来越多,因此去外婆家的次数就更少了,也只会偶尔的去一下。虽然我去外婆家的机会已很少很少了,但外婆依旧会捎东西给我,仍然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零食。但每次吃东西时,我却丝毫没有说过“谢谢”,哪怕是在心里。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得了水痘,老师怕我把病传染给别的同学,所以就让我回家去治病。那天,我非常高兴,走回家的途中我心想:“水痘又不是什么大病,而且还可以凭此机会好好玩玩了。”就这样,我兴高采烈的往家赶。回到家中,只看到姐姐独自一人在流泪。姐姐便哭着说:“外婆去世了。”听到这,我如同听到一个霹雳,眼泪立刻夺眶而出。于是,我把书包丢在台阶上,飞快奔向外婆家(外婆家离我家有两个山头远)。我一直在跑,从未止步,大约跑了两个钟头。快到外婆家时,从远处我看到外婆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我知道,姐姐没骗我,外婆真的离开了我,真的离开了所有的人。我哭着大喊:“外婆,你真的要离开我吗?你真的舍得离开吗?”现在我才知道,我再也不会吃到我心爱的零食了,因为没有人再会捎给我了。

外婆有很多致命的病,如:高血压、低血糖、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小时我以为外婆是因为这些病的原因,所以把这些好吃的留给我。现在回想,是我错了,不是因为病,而是外婆您为了我呀!

我终于读懂了你。小时候我说你严肃,你无情,都是因为我的无知。你在默默为我付出爱,付出你的慈爱。对不起,外婆我错了。 再见了,心爱的零食。再见了,亲爱的外婆。 评语:

全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年幼无知造成对外婆的误解,成熟了,明白了,却已经结束了。珍惜亲情,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本文的内涵。

指导教师:马存芬

第3篇:XX:我终于读懂了你

我以为你喜欢被照顾和爱。但现在我终于看到你,你可能不喜欢这个。

也许,我关心你,太多了,但它成了你的笼子的精神,但请相信我,我的初衷是好的。在我的心里,你一直是一个坚强的人,开始我只是这么认为,但后来我真的发现,你也是一个不屈服于一切的人。你的眼睛,我已经彻底阅读的动作,但是,我仍然觉得我们之间有一段距离。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相处?不,我们从小就知道;因为友谊的基础不够强吗?也许。你总是觉得我心中的朋友是有秩序的。是的,是的,大家的朋友都在秩序,但心的价值是一样的。小心!当你把一个人放在真正的心里,你不会觉得对方心里没有位置。朋友,是带领你,是陪伴你,关心你的人,是保护你的人,还要cast你的人。请相信真正的朋友不是你,任何人,帮助你进入无尽的深渊。我们的友谊破裂,也许我们已经走极端, 谁不想保留他们原来的珍贵友谊?也许你误解了我的做法,可能是我的关注方式不合适,但友谊不是说谎,我们的友谊在我心中,还有地位,还有价值,这表明我仍然在乎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关心我建立你的友谊。 Xxx。

第4篇:终于,我读懂了你历史人物

终于,我读懂了你

319 陈丹妮

终于,船队出发了。白色的帆在风中鼓起豪壮的弧度,船只载着君主满腔的壮志和国人的希冀,向浩瀚的海洋驶去。甲板上那抹瘦弱却坚毅的身影晃花了我的双眼,那样义无反顾的执着,那般莫名的坚定。

那是郑和和他的船队。宣德帝朱瞻基的一方圣旨,让郑和再次担起他威服四海的使命。我以为他会拒绝的,毕竟郑和,这个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官斗权谋中已被遗忘得太久了。我想,岁月大抵磨平他的锐气了,纵使再澎湃的报国情怀,也该被沉淀到心底深处不知名的角落吧?然而,出乎意料地,郑和在满堂诧异的目光中接了圣旨,义无反顾地踏上他的第七次征途。

我满心疑惑又满心感慨,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在波峰浪谷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穿梭在东南亚各国,将大明皇帝的诏书与恩泽传递四海,又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脱离回归的航程,驶向了另一

个未知的方向。

船队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眼前一亮,那个神秘方向的尽头不正是圣地麦加么?那片万千教徒和信仰者心中的净土,充满宗教古朴而静默的气息,又洋溢着神殿的光明和希冀,多少年来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朝圣者的目光。我眼前仿佛又浮现起周末教堂里那些虔诚的脸,以及他们言语中那带着希冀的,不可名状的向往„„

噢,他的梦想!我豁然开朗。郑和呵,这个承载着沉重使命的天朝使者,这个指挥着无敌舰队纵横海洋的航海家,此时此刻,他仅仅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虔诚的朝圣者罢了!多年的沉寂,也许磨平了他的锐气,也许平息了他的报国热情,但却不曾打消过他驰骋大海,麦加朝圣的梦想。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荣誉可以消弭,但他绝不能没有梦想!我懂了,作为一个执著的梦想追寻者,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是那斑白的鬓发,佝偻的背脊,还是那汹涌的海浪,可怕的风暴?不,都不能。他的使命,他的尊严,他的追求,绝不允许他在任何困

难面前退缩。在他看来,所有的阻碍都只是暂时的,只有梦想,梦想本身,才是他心中永恒的存在。梦想于其,本身就是一个不竭的力量之源,是一双永不会疲倦的翅膀,能够带着他闯过岁月的狱炼,躲过风雨的围剿,飞向他的信念,飞向他心中更高的境界。

彼岸,古里大陆,圣地麦加。我静静地倾听,倾听圣殿上他的诉说与呐喊,倾听他在石碑旁重复着当年“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豪言壮语。我想说,郑和,你不只是一位被历史铭记的航海家,更是一名成功的梦想的追逐者。万分庆幸的是,我终究读懂了你的心声,读懂了你所热忱的不被世人理解的航海壮举。那是一种生命的追求,镌刻在你心上的信念,那样根深蒂固而无可取代,值得你倾尽毕生的精力为之一搏,无怨无悔,而到达梦想的彼岸后,永恒的光辉将照亮你的生命,如同你的追求一般,生生不息。

终于,我读懂了你

319

陈丹妮

终于,船队出发了。白色的帆在风中鼓起豪壮的弧度,船只载着君主满腔的壮志和国人的希冀,向浩瀚的海洋驶去。甲板上那抹瘦弱却坚毅的身影晃花了我的双眼,那样义无反顾的执着,那般莫名的坚定。

那是郑和和他的船队。宣德帝朱瞻基的一方圣旨,让郑和再次担起他威服四海的使命。我以为他会拒绝的,毕竟郑和,这个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官斗权谋中已被遗忘得太久了。我想,岁月大抵磨平他的锐气了,纵使再澎湃的报国情怀,也该被沉淀到心底深处不知名的角落吧?(写出了我的“不解”)然而,出乎意料地,郑和在满堂诧异的目光中接了圣旨,义无反顾地踏上他的第七次征途。

我满心疑惑又满心感慨,看着他带领他

的船队在波峰浪谷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穿梭在东南亚各国,将大明皇帝的诏书与恩泽传递四海,又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脱离回归的航程,驶向了另一个未知的方向。

船队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眼前一亮,(我开始懂)那个神秘方向的尽头不正是圣地麦加么?那片万千教徒和信仰者心中的净土,充满宗教古朴而静默的气息,又洋溢着神殿的光明和希冀,多少年来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朝圣者的目光。我眼前仿佛又浮现起周末教堂里那些虔诚的脸,以及他们言语中那带着希冀的,不可名状的向往„„

噢,他的梦想!我豁然开朗。郑和呵,这个承载着沉重使命的天朝使者,这个指挥着无敌舰队纵横海洋的航海家,此时此刻,他仅仅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虔诚的朝圣者罢了!多年的沉寂,也许磨平了他的锐气,也许平息了他的报国热情,但却不曾打消过他驰骋大海,麦加朝圣的梦想。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荣誉可以消弭,但他绝不能没有梦想!(我懂得郑和这样做的原因)

我懂了,作为一个执著的梦想追寻者,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是那斑白的鬓发,佝偻的背脊,还是那汹涌的海浪,可怕的风暴?不,都不能。他的使命,他的尊严,他的追求,绝不允许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在他看来,所有的阻碍都只是暂时的,只有梦想,梦想本身,才是他心中永恒的存在。梦想于其,本身就是一个不竭的力量之源,是一双永不会疲倦的翅膀,能够带着他闯过岁月的狱炼,躲过风雨的围剿,飞向他的信念,飞向他心中更高的境界。(深层感悟)

彼岸,古里大陆,圣地麦加。我静静地倾听,倾听圣殿上他的诉说与呐喊,倾听他在石碑旁重复着当年“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豪言壮语。我想说,郑和,你不只是一位被历史铭记的航海家,更是一名成功的梦想的追逐者。万分庆幸的是,我终究读懂了你的心声,读懂了你所热忱的不被世人理解的航海壮举。那是一种生命的追求,镌刻在你心上的信念,那样根深蒂固而无可取代,值得你倾尽毕生的精力为之一搏,无怨无悔,

而到达梦想的彼岸后,永恒的光辉将照亮你的生命,如同你的追求一般,生生不息。(总结,再次抒发感悟)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

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

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第5篇:终于,我读懂了你(高三优秀作文)[精选]

终于,我读懂了你

终于,船队出发了。白色的帆在风中鼓起豪壮的弧度,船只载着君主满腔的壮志和国人的希冀,向浩瀚的海洋驶去。甲板上那抹瘦弱却坚毅的身影晃花了我的双眼,那样义无反顾的执着,那般莫名的坚定。

那是郑和和他的船队。宣德帝朱瞻基的一方圣旨,让郑和再次担起他威服四海的使命。我以为他会拒绝的,毕竟郑和,这个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官斗权谋中已被遗忘得太久了。我想,岁月大抵磨平他的锐气了,纵使再澎湃的报国情怀,也该被沉淀到心底深处不知名的角落吧?然而,出乎意料地,郑和在满堂诧异的目光中接了圣旨,义无反顾地踏上他的第七次征途。

我满心疑惑又满心感慨,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在波峰浪谷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穿梭在东南亚各国,将大明皇帝的诏书与恩泽传递四海,又看着他带领他的船队脱离回归的航程,驶向了另一个未知的方向。

船队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眼前一亮,那个神秘方向的尽头不正是圣地麦加么?那片万千教徒和信仰者心中的净土,充满宗教古朴而静默的气息,又洋溢着神殿的光明和希冀,多少年来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朝圣者的目光。我眼前仿佛又浮现起周末教堂里那些虔诚的脸,以及他们言语中那带着希冀的,不可名状的向往„„

噢,他的梦想!我豁然开朗。郑和呵,这个承载着沉重使命的天朝使者,这个指挥着无敌舰队纵横海洋的航海家,此时此刻,他仅仅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虔诚的朝圣者罢了!多年的沉寂,也许磨平了他的锐气,也许平息了他的报国热情,但却不曾打消过他驰骋大海,麦加朝圣的梦想。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荣誉可以消弭,但他绝不能没有梦想!我懂了,作为一个执著的梦想追寻者,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呢?是那斑白的鬓发,佝偻的背脊,还是那汹涌的海浪,可怕的风暴?不,都不能。他的使命,他的尊严,他的追求,绝不允许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在他看来,所有的阻碍都只是暂时的,只有梦想,梦想本身,才是他心中永恒的存在。梦想于其,本身就是一个不竭的力量之源,是一双永不会疲倦的翅膀,能够带着他闯过岁月的狱炼,躲过风雨的围剿,飞向他的信念,飞向他心中更高的境界。

彼岸,古里大陆,圣地麦加。我静静地倾听,倾听圣殿上他的诉说与呐喊,倾听他在石碑旁重复着当年“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豪言壮语。我想说,郑和,你不只是一位被历史铭记的航海家,更是一名成功的梦想的追逐者。万分庆幸的是,我终究读懂了你的心声,读懂了你所热忱的不被世人理解的航海壮举。那是一种生命的追求,镌刻在你心上的信念,那样根深蒂固而无可取代,值得你倾尽毕生的精力为之一搏,无怨无悔,而到达梦想的彼岸后,永恒的光辉将照亮你的生命,如同你的追求一般,生生不息。

第6篇:《我终于读懂了您》教师读书笔记

一首《游子吟》道出了世间多少母爱,又有多少人能像诗人那样感受到母爱的如此之深?今天读了《我终于读懂了您》一文,让我想起远在他乡的母亲。

在我们五兄妹年幼的时候她也像文中的妈妈一样做着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当农民的妈妈用她的言传身教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她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回到家还要忙家务事,喂鸡喂猪,煮猪食,清洁被鸡呀猪呀弄得乱糟糟、脏兮兮的庭院,清洗七个人用过的碗筷和一大盆脏衣服,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夏天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镶着钻石一般闪闪发亮的星星,多美啊!哥哥早溜到楼上去了,爸爸外出了,胆小怕事的我老是缠着妈妈要她陪我睡。妈妈就让我把椅子搬出来排成一字当床。我躺着看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妈妈讲故事,多么温馨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我至今难忘,难忘夏夜的美,难忘母亲的辛勤劳累,难忘那好听的故事,更难忘母亲那慈祥的目光,温柔的声音,难忘……当时我没有读懂这一切,上小学、初中我还是没有读懂,到读师范离开家里独自一人在学校寄宿,我读懂了您面对生活的压力,为一家七口人的衣食穿着的操劳。到了出来工作,我读懂了您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别人的做人准则。生了小孩,我才读懂了您为了我们五兄妹所付出的一切一切。

当我读懂了这些,我懂得珍惜。珍惜每次您回家乡的团聚,珍惜每星期的通话。虽然您现在老了,又与我们远隔千里,可您还是时时把我们当小孩,每年新年照样给我们兄妹压岁钱,在电话里照样提点我们小心身体,别晚睡了,当心这几天会下雨,别着凉生病……

母爱就是这么简单,它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来表达,也不需要多少金钱物质来衡量。它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也不在意别人的理解。它就是这样无私的奉献,就是这样不求回报,只要我们能感受就已经足够。

上一篇:积极分子考察记录下一篇:有关微笑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