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unit6教学反思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上unit6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unit6课后反思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unit6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unit6起始的听说课,我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精心设计,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后回忆体现整堂课较杂乱。

反思如下:

1.引申部分偏难,一没有多媒体的辅助,而是学生搜索信息及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只备好了教材,没备好学生和教具。

2.过分强调了信息搜索处理能力及文化内涵的培养,而忽略了课堂的基本本位。所以学生稍觉应付困难,课堂略显沉重。

需改进为:

1.板书书写为学生做好表率

2.小组积分应更加科学

2013年10月29日

第2篇:七年级上册Unit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单词:do, don’t, does, doesn’t, strawberries, like, have, hamburgers, orange, tomatoes, ice cream, broccoli, salad, french fries, bananas.

2)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 no, i don’t.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用英语互相讨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品。

3.情感目标:讨论美食,享受生活美味,提倡健康合理膳食。

二、教学重点:掌握关于食物的词汇。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交际用语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no, i don’t.

四、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播放歌谣“ten fat sausages”(或其他与食物有关的歌曲),学生跟唱。 (目的:通过有节奏的chant 来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同时为下面引出食物类单词作铺垫。) step2 revision

通过提问I like apple.”引出一系列学过的食物类的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step3 presentation

(1). 告诉学生本单元将学习更多与食物有关的内容,并呈现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概述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2). 播放与本单元主题有关视频,呈现本单元的重要语言目标:谈论好恶。

(3). 打开新的食物类词汇的图片,提问学生“do you like ......?”。 step4. practice (1). 转入课文section a,完成1a练习,并检查。

(2). listening听力训练:完成1b练习,并检查。

(3). pairwork结队活动:教师举例后,学生练习1b对话,然后和同伴编新对话。(教师可提供图片及一些课外拓展词汇)

(4). 学生进行表演。 step5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听力训练:完成课本2a,2b练习,并检查。

(2). 自由观看、学习一些食品店或餐厅内的对话视频片断,自由组成小组,准备给一些视频片断配音。(课堂时间如果不充足,可以布置为课外任务,其后安排在课堂上表演。) step 6 conclusion (1). 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简单板书出来

(2).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词汇及句型。 step 7 homework assignments (1). 复习巩固新单词,新句型。

(2). 收集食物图片,标出英文名,准备以后在课堂上展示。

(3). 调查本组成员对食物的偏好,并制作成表格。

教学反思

我在本周教学的教学设计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第一课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教材。

本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身边最常见的水果用英语如何读、说、写及其一般疑问句。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我们的学生既有来自县城也有来自偏僻的农村,学业层次差距大,但有学习的热情,有上进的决心。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得出结论。

5、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强化。 但是还有些地方值得改进。

1、没有注意对个别差异较大的同学个别指导。

2、有点注重完成课时内容,没有注重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注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3、课堂上的练习不够,应增加适当练习以巩固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标准给出了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使自己受益匪浅,决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不断提高。

第3篇: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

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计划再加一课时,将未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17.9.27 第6课《散步》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是利用此文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结合本课的写法,向学生介绍“六笔”教学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待一点,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结合课文介绍完“六笔”教学法后,拓展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三代》,思想内容上与本文相近;一篇《鲇鱼跑了》在写作方法上对应“六笔”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在一次培训中学习的。依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记事方法。

本届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很差的。我也是很发愁。最近也在想办法,希望能细细地指导几节作文课,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最基本的认识,会写基本的记叙文。

课后才意识到,本课有一个写景的段落很美,也可以借助此进行写景的指导,只不过课堂容量有限,没有时间进行了。这是一个疏漏。

计划利用一两节课将前两单元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进行一次整理,组织同学们细细地读,再积累下来——语言不就是这样习得的吗?读一读,写一写,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了。

2017.9.28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诗怎么讲?散文怎么讲?散文诗应该怎么讲?

细细分析?解了内里味道,再说,又有几人能把他们的内容讲得透?

就此翻过?学生的文学熏陶如何而来?不是误了编者的用意? 我的做法:读。反复读;拓展读。

我们先读了课后介绍散文诗与泰尔、冰心的资料,有了基本了解后,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旁批,只简单思考两三个关乎课文主旨理解的问题,其他细节暂且放过。之后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代表诗作。积累之后,再反复阅读。

遗憾的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尝试仿写的时间。如果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仿写几句,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品尝一把当小诗人的感受那会更好,如果学生作品不错,甚至可以出本小诗集,那对激发热爱新诗的学生将会有更大的作用。这是课后思考的遗憾之处。

2017.10.10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怎么上?简短文言文怎么上?

我一般是长文短教。简短文言文基本不教——似乎很懒哦——不过懒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从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世说新语》此书后,出示五个学习任务。

学生10分钟自学与组内研讨(两项基础内容——朗读、词句翻译;两项思考内容;一个拓展内容)。

将五个问题分解成具体的10个小问题,明确展示方法。各小组抽签,5分钟时间准备。

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去标点读两文-抽查部分重要字词翻译-翻译全文-课后两道研讨题-一道拓展题。每小组展示后,可以随机抽取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第一节前半节课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后半节课开始展示,尤其是到了展示后提问环节,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他们提的往往是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也迫使这些孩子努力聆听别人的讲解。

在思考研讨部分,老师适当进行追问,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化。拓展部分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男女生同学竟出来了一个小生成——关于“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形成了小小的辩论高潮。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纪律好。因为孩子们思维激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也不能说课堂无纪律,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规定是不可以乱说话的,一会听不清,学不到,后面的提问自己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班规制约,乱说话者小组成员都要扣分。也许,这样的课堂就叫“严肃”“活泼”吧。

这样的课堂,学生上后是满心愉悦的。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快乐也应该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吧。

2017.10.10

第4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6SectionA反思

教学反思

英语组 周亚萍

16年4月初,作为一名教了8年高中英语的老师来说,突然接触到初中英语,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看似简单的单词,句子,文章,要将这些转化成初中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对于我来说,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初中英语重基础重课堂管理,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知识的层面设计较浅,重复性大,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达到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4月14日,我选择了UNIT5并在初二.(4)班名为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reading 的阅读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导入课之后,为学生提供的一节阅读课。通过一个故事及其相关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能正确的运用过去进行时态表达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领悟能力。

首先,我以对故事的常规处理选择让学生从“5W1How”对文章进行3分钟快速阅读,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抛出问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进行 ask and answer活动,也练习学生总结的能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想要练习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二步,我让学生对文章再次进行阅读并播放听力,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强调重视语音语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步骤、让学生提取段落中心句,理清是文章写作思路,同时我给出相应的提示和时间线索(before the rainstorm-during the rainstorm-after the rainstorm)。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文章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再以2个小问题的形式(before-What were people doing?/What else did they prepare? During-what was Ben doing when it rained heavily?/What did Ben’s family do after dinner? After-How was the neighborhood after the storm?/What did they do when they see the mess? 对段落中的Supporting details 进行寻找,最后以问题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in this passage? 练习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总结的能力。经过小组集体讨论,派出代表进行结果的展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放大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学生学习模仿。这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会掺进language points 的讲解,但这个并没有作为重点,因为在导学案中已经让学生在之前进行过预习,并且进行过详细的讲解。在三部分的时间线索中,给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自己找出答案回答问题。最后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基础的掌握之后,想要练习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点的掌握,我给出了一个文章故事脉络的Tree map, 和一些key words/phrases(before-Ben could hear „ outside his home in Alabama. Black clouds „ very dark. With „ outside, it „ midnight. The news on TV reported that „ was in the area. Everyone „ was busy. Ben’s dad „ while his mom „ were working. She also „ on the table. During-Ben was „when ... the windows. After dinner, they tried to „, but it was hard to „ happening outside. after-Ben could not „ at first. He finally „ when „ at around 3:00 a.m. When he „, the sun „. He went outside with his family and „ in a mess. „ were everywhere. They joined the neighbors „the neighborhood together. Although the storm „, it brought „ together.)的提示。当堂给时间,让学生同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答案,鼓励他们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并且选取其中一组进行文章的复述,适当给于语言上的激励。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

整堂课上完,我还是习惯性的沿袭了高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形式,检查阅读的效果。这样的形式相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形式有些单一。虽然内容的理解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课堂的节奏或许稍微有些快,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全面调动起来。所以,初中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我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的充实。

对于各位老师提出的对于阅读的建议,如英语阅读课上法的探索,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直接模拟考试场景练习学生的应试技巧?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被动的检查是否还有更好的手段进行替代?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点对点的抓学生,抓实,抓细?也因为手头上缺乏一些相应的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我的课件的制作和初中学生的兴趣点没有太一致,今后也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了解初中学生英语课堂习惯。尽快的提高课堂效率。

2016年4月19日

第5篇: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6教学设计

[ 2008-8-16 14:07:00 | By: 李怡 ]

一、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总目标。本节课以

人物比较为载体,学习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表达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本课要分两课时完成。内容是谈论两

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运用。这是在对形容词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形容词的使用之后进行 的语言技能的提高。也是学习本册书第十二单元最高级的基础。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1)、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both正确表达人物或事物的相同点,能够系统总结并熟练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运用,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对于各种比较的表达。 2)、学习策略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要点,及时归纳总结,正确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目标:

能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文化意识目标:

引领学生融入到语境之中、进入到完全英语交际的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及突破方法:

用both表达相同点的用法及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表达不同点的用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突破方法是分类练习、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 清晰的脉络。

2)、难点及攻克方法:

难点是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成,攻克方法是按比较级的构成规律进行分类练习、归纳总结,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把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并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太喜欢口语表达,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归纳总结能力差。所以需要努力营照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

励他们大胆尝试;并且,课堂节奏要适当,既要使学生们跟得上,又不能拖沓。

2、教学方法及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交际教学法及运用看录像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both的运用和形容词比较级的各种书写方式进行训练,继而

指导学生利用比较归纳法和分类记忆法进行总结。之后,呈现习题进行训练,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导入:

本课重点是学会表达人物外貌和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事先总结有关人物外貌和性格的形容词是很必要的。所以,我以What does he / she look like? What is he / she like? 展开词汇归类的角逐,继而导入新课。

2、探索新知:

1)、相同点的学习:即both的使用

①、借助多媒体呈现成对人物 ,并出现We both,引导学生自主发挥,用“both+动词”表述共有的外貌特征。之后,拓展提高,要求学生 介绍两位较相似的人,巩固提高以上所学。

②、借助多媒体呈现成对人物,并出现They are both,引导学生自主发挥,用“系动词+both”表述共有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之后,拓 展提高,要求学生介绍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巩固提高以上所学。 2)、不同点的学习:

①、比较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点,我采用分类呈现的方法,把比较级的书写规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②、趁热打铁,总结比较级的构成规律。

③、实践应用: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知比较级的运用。之后,比较特异双胞胎,比较秀兰·邓波的儿童照和成年照(这一步的设计也是为 第九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④、拓展与提高比较班内的两个同学, 找出两者外貌和性格的不同点。由于初中阶段英语的书面表达是以仿写为主,所以我呈现了表达的 套用形式供学生参考。

3、能力提升:

运用猜谜的方式:先把全班学生的人名分别写在条上,让参加的学生抽条,之后说出条上学生与自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其他人在他说的过 程中进行猜测,直至猜中为止。

4、评价:

用大屏幕呈现习题,巩固所学。

5、作业:

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完成书面表达: “My Best Friend and I”。词数:60~80词。

6、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五、反思:

首先,通过学习,学生对表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的形容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其次,由于引入时是分类引入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就在一开始就进入了分类状态,所以在之后的综合表达环节出现的混淆现象比预计 的要少。

最后,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熟练的过程。因此,还应在以后的教学之中反复出现、反复练习,最后达到完全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综 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6篇: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教学设计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学设计

Period 1 Section A 1a—2c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 刘艳

一.教学内容 (1)词汇:banana, hamburger, tomato, ice-cream, salad, strawberry, pear, milk, bread, birthday, dinner, week, sure, vegetable, fruit, right, then, apple. (2)语言结构: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I like... I don’t like... Does he/she lik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二.分析学生情况

在 Unit5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句型: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 No, I don’t. Does she/he have a basketball? Yes, she/he does.

No, she/he doesn’t. 对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掌握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老师稍加引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使用动词like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2. 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3. 掌握动词like的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其肯定与否定的回答。 4. 过程与方法:

采用different opinions和classif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食物、教学图片来展开课堂, pair work问答式或group work讨论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使用like 询问对方对食物的喜好和讨论自己、他人喜欢吃的食物。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训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友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Like的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以及肯定与否定的回答。 六. 教学手段:

1.采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口语训练应成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七.教学过程 1 (1)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掌握新单词

2)学生看1a的图片,使字母和单词相对应。

(2)师生互动:学习掌握主要句型(看图片练习) 1.分片进行演示:I have bananas. I like bananas. 询问学生:Do you like bananas? Does he/she like bananas? Do they like bananas?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第

一、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单、复数。 2.学生回答:

Yes, I do.

No, I don’t. Yes, she/he does.

No, she/he doesn’t.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掌握它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3.听听力,完成1b,达到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4. Pairwork活动,完成1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句型Do you like...?进行问答并上台展示口语交际。 (3)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1.学生巩固练习。

2.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补充或点评。

3. 利用图片,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练习和巩固了句型和单词。 四.板书设计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1.New words: bananas,hamburger,tomato,ice-crem,salod,strawberry,pear,apple, milk,bread,fruit,vegetable... 2.Drills: Do you like...?

Does he/she like...? Yes,I do. Yes,he/she does. No,I don’t. No,he/she doesn’t. Exercise:

1.Do you like____ (banana)? 2. I _______(not like) hamburgers? 3. Does your mother like _______(tomato)?

No, she ______. She ______(like) potatoes. 4.I ______(like) oranges, but my sister_____(like) apples. 5. Tom _______(not like) strawberries. 教学反思:

本节课堂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动词like的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回答方式。首先是学习大量的食物英文名称,我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冲击。接下来我和学生开始了一连串的对话。如What are these? What color are they? Do you like bananas?通过大量的图片运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和不可数名词。听力也进行得比较顺利。作为一名教师,设法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立的总结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初学者必学的化妆技巧下一篇:幼儿园运动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