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英语阅读题型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年级英语阅读题型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英语四级阅读题型变化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方面的教学技巧以及英语四级阅读题型的变化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英语阅读任务,有利于大学生克服英语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四级阅读题型变化 快速阅读

我国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们具有比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译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英语写、说能力,从而使得英语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工具,为大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为大学生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垫下更好的基础。因此,大学英语阅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英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语篇分析

我们知道,大学英语阅读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们实现利用较短时间从英语阅读中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英语交际方面的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用英语的语篇理论指导大学生们进行英语阅读是培养大学生快速阅读英语的重要途径,而所谓的英语语篇主要是指由许多连续性的句子组合而成的、形式上相互衔接并且意义上先相互连贯的英语语言整体。

英语的语篇教学主要以英语的语篇分析为主体,从英语语篇的整个体系出发,对有关的英语文章进行详细地理解、分析与评价。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学者主要以英语语篇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并围绕整个语篇的内容对其中的词句进行解析,分析英语语篇中涉及的人物以及事物的性格和缘由,总结出语篇的中心思想以及其写作的技巧,这对于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英语阅读在技巧方面的训练

在加强英语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结合某些常用的英语阅读技巧,帮助大学生们克服某些常见的英语阅读误区,使大学生们形成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我们知道,由于英语阅读的特性,有些大学生在英语的阅读过程中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英语阅读习惯,而这些不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严重阻碍了英语阅读的速度,对大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的锻炼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反复的返回到前面看过的内容再看一遍、总是担心自己没有看清楚英语内容、习惯用手或者用笔指着英语文字进行阅读、习惯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念出声、在英语阅读时习惯只看几个英语单词、无法按照英语文章的正常顺序进行正常阅读、阅读换行时无法做到迅速地定焦等。实际上,以上提到的不良习惯不仅是英语阅读的障碍,还是传统阅读中的障碍,然而,英语阅读的受害程度更深一些。如果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克服上述的不良习惯,这无论是对于英语的阅读教学还是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好处。我们知道,英语阅读过程中有许多基本的方法,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应该加强下面一些英语阅读方法的训练与学习:

1. 计时阅读的训练。利用大学生们的强烈的竞争心理,通过采用计时等阅读训练方法,激发大学生们在英语阅读时的紧迫感以及阅读的效率意识。

2. 略读的训练。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寻找英语关键词,然后猜读其阅读的材料,以便抓住英语文章的大致梗概,概括出英语文章的主要大意。

3. 寻读的训练。所谓的寻读主要是指从比较长的英语文字资料中,查寻出特定的英语细节内容,主要是利用眼睛对英语文章进行扫视,然后以尽可能最快的速度将一篇英语文章中比较重要的地方挑拣出来,这种训练帮助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所期望获得的一些细节。

4. 预测训练。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大学生们利用英语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内容进行预先测试,预测作为英语阅读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其进行之前,大学生需要知道英语阅读并不是一种被动形式的接受,也不是一种理解信息过程。

二、英语四级阅读题型变化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从1987年举行以来,虽然每年的形式都有变化,但其本质还是原先的结构主义。从大学英语四级的测试过程来看,其测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第二代的语言测试所具有的理论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比较重视语言形式以及语言内容,而忽视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这种考试模式无法满足当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当代语言的未来发展,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考察大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我们国家的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形式做出了一些改革,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变化来看,新的题型中取消了原先有关于词汇以及语法的相关题型,增加了英语听力以及英语阅读方面的题型比重,使得改革后的新题型比较人性化、多样化。

在大学英语四级的阅读方面的变化中我们发现,新的四级英语阅读把原先较为单一的测试英语阅读能力的试题划分为快速阅读以及仔细阅读这两个部分。同时,对于新划分的仔细阅读来说,除了保留其原有的篇章阅读理解以外,改革后的仔细阅读中又增加了新的题型,即篇章词汇理解。而对于新的快速阅读部分来说,主要要求大学生能够在规定的15分钟内完成一篇大约有l 200字的英语文章的阅读工作,这一改革对大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阅读的题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的阅读考试比较注重对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技巧方面的考察,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现如今的重要任务。

三、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题型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而开展的,我们知道,要想实现更好的英语阅读的效果以及理想的英语阅读速度,就需要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采取较为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因此,为了使得大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英语阅读,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篇章方面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学生克服英语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明确大学生的阅读目的,使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作者:曹述迁

第2篇:三年级英语题型

一.听力。(40分)

二、请写出下列字母前后相邻的两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10分)

三、把所给的词汇填写在相应的图画下面。(20分)

四、在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将序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0分)

五、情景问答,在 A、B两个选项中选出答语,将序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5分)

六、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10分)

七、根据阅读内容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5分)

四年级英语题型

一、听力。(40分)

二、英汉互译。(10分)

三、从II栏中找出I 栏的应答句,将序号写在题前括号内。(10分)

四、单项选择。(10分)

五、完成句子。 (10分)

六、用所给的单词,根据图画提供的情境完成对话。每空一词。(10分)

七、读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正误。在题前括号内写T表示正确,写F表示不正确。(10分)

五年级英语题型

一、听力。(30分)

二、单项选择。(20分)

1---5 BACCB6---10 ACBCB

三、在II 栏中选出能作为I栏中各小题的应答句。序号填写在题前括号内。(10分)

四、完成句子。根据中文意思,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10分)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每空一词。(10分)

六、根据图画,选择下面方框里所给的单词完成对话,每空一个单词。(10分)

七、阅读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正误。(10分)

六年级英语题型

一、听力。(30分)

二、英汉词组互译。(10分)

三、单项选择。(10分)

四、在II 栏中选出能作为I栏中各小题的应答句。(10分)

五、用所给的单词组合成一个句子。(10分)

六、完成句子。 (10分)

七、根据图画,用所给的单词填空,使对话完整。(10分)

八、阅读理解。(10分)

第3篇:英语六级考试仔细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在线学英语 体验请申请:/ielts/xd.html

洛基英语,

线

仔细阅读就是传统的阅读理解,每篇文章对应五个多项。08年6月的考试仍然遵循先前的出题规律,难度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考生仍然可以采用“确定题型、关键词定位、依次而下、区域解题”的解题策略。下面我们以Passage One为例

1.确定题型,关键定位

六级考试阅读部分主要涉及主旨题、态度题、猜词题、细节题和推论题五种题型,而考试中主要考查的题型是细节和推论。考生首先应该判断考查题型,确定做题方法,然后圈定题干关键词。

52. Why do Americans feel humiliated? (细节题,关键词是Americans 和 humiliated)

53. How does the current dollar affect the life of ordinary Americans? (细节题,关键词是affect the life of ordinary Americans)

54.How do many Europeans feel about the U.S with the devalued dollar? (细节题,关键词是Europeans)

55.What is the author’s advice to Americans? (推论题)

56.What does the author imply by saying “currencies don’t turn on a dime” (Line 2, Para 7)? (猜词题,猜测句子隐含含义)

2.关键词定位、圈定文中逻辑关系词、依次而下确定出题区域

考生可以借助题干中的关键词Americans,humiliated,affect the life of ordinary Americans,Europeans等通读全文,圈定关键词和逻辑关系词(因果、转折、举例等)。

(Passage 3)The weak dollar is a source of humiliation, for a nation’s self-esteem rests in part on the strength of its currency.(No.52) It’s also a potential economic problem, since a declining dollar makes imported food more expensive and exerts upward pressure on interest rates. And yet there are substantial sectors of the vast U.S. economy-from giant companies like Coca-Cola to mom-and-pop restaurant operators in Miami-for which the weak dollar is most excellent news. (No.53)

(Passage 4)Many Europeans may view the U.S. as an arrogant superpower that has become hostile to foreigners. But nothing makes people think more warmly of the U.S. than a weak dollar. (No.54) Through April, the total number of visitors from abroad was up 6.8 percent from last year. Should the trend continue, the number of tourists this year will finally top the 2000 peak? Many Europeans now apparently view the U.S. the way many Americans view Mexico-as a cheap place to vacation, shop and party, all while ignoring the fact that the poorer locals can’t afford to join the merrymaking.

(Passage

5、6)此两段为举例,而举例在六级考试中通常起到说明的作用,用于证明所要阐述的观点,一般不考查。

(Passage 7)American tourists, however, shouldn’t expect any relief soon. The dollar lost strength the way many marriages break up- slowly, and then all at once. And currencies don’t turn on a dime. So if you want to avoid the pain inflicted by the increasingly pathetic dollar, cancel that summer vacation to England and look to New 在线学英语 体验请申请:/ielts/xd.html

England. There, the dollar is still treated with a little respect. (No.55)

3.利用初步划定的各题区域,运用排除等方法解题

解答52题“Why do Americans feel humiliated?”,考生需要理解The weak dollar is a source of humiliation, for a nation’s self-esteem rests in part on the strength of its currency.而句中提到美元的贬值是屈辱的来源,换句话说,屈辱的原因是美元的贬值,这个意思正好暗合C选项 Their currency has slumped。

“成千上万人疯狂下载。。。。。。

更多价值连城的绝密英语学习资料, 洛基内部秘密英语,技巧,策略

请在 网上 申请报名”

第4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好阅读理解,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具有的常识去理解判断。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主题主旨大意,细节理解题,综合推理题,概括归纳题,观点归纳题,人物评价题,词义句义理解题, 指代关系题,内容排序题等。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一.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能否抓住这个中心,取决于读者的总结能力。每篇短文都有其主题思想,而作者表现主题思想的手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挖掘相同点,寻找解题的方法。

常见题型

1.主题型: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 ? 2.标题型:What’s the best titl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is (to tell ) ______. 3.目的型: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________.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is to _______.Wha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解题指导

1.抓住主题句。它们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同时,也可以贯穿各段中心句进行总结。

2.抓住文章逻辑线索,理清发展脉络。作者往往会采取举例、比较、分类、归纳等不同方法来组织文章。

3.把握文章的体裁,分清文体,确定思维方向。

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辨清褒贬态度。 二.词义理解题

词义理解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无论一个人的词汇量有多大,都会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全文的准确把握。阅读过程中,为保证适当的阅读速度,一般不必频繁的停下查字典。对于不妨碍全文理解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生词,跳过即可。词义理解包括:生词词义和熟词新义。

解题指导

1.利用语境、常识和语法关系推断词义。

①抓住所需推断词汇前后的“mean”或系动词或破折号等直接定义该词的部分。

②抓住文章主旨与该段所表达的中心。特别对于议论文要牢记论点与论据的相互支撑关系。

③通过例证、比喻、对照、插入语等语法结构推断词义。 2.利用词根、前后缀与合成词推断词义。 三.句意理解题

句意理解题是常见的阅读题型。它不仅考查对句子表层意思的理解能力。有时还需要读者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和人生阅历来判断或推断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见题型

1.开门见山型:问题中直接要求读者对文中某一句进行理解。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ay tell us that 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ean?

2.隐含理解型:题目中未直接点出考查句,需要我们根据题干和选项信息找到并理解该句。

①简单理解:通过理解句中关键词,明确句内关系以获得正确答案。

②综合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分析上下文关系,获得正确答案。

解题指导

1.根据题干,缩小并锁定相关句段。

2.挖掘选项异同点寻找提示。

3.利用各类词义理解技巧逐一突破关键词。

4.抓住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内各分句以及该句所在段落各句间的逻辑关系。

四.概括归纳题

在词义与句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某一段或几段的大意,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全文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此类题型考查了读者段落或文章某一版块的理解概括能力。

常见题型

1.单段型:要求归纳某一段大意。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the Britons think that ___. In paragraph 2, 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ancient Greek athletes to show that _____. 2.多段型: 要求归纳多段大意或多段细节总结某一非全文主旨的观点。

解题指导

1.通过审题,缩小范围,锁定相关段落。 2.利用词义及字意理解技巧,透彻把握段落关键词的含义。

3.抓住文章中连词(如表转折、因果、递进、承接、让步等关系的词语)、 序数词(如First „Second „)等提示性词句,辨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较高深的措辞中,探索作者的隐藏思想及真正的写作意图。常见观点态度题用以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主观态度的把握;分析作者对某些细节描述的意图。

常见题型

What’s the writer’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o wards „? The writer /author believes(implies, suggests) that ______. The writer /author seems to agree(think ) that _________. The writer / author tries to tell us _______. The writer’s / author’s tone would be best described as _______.

解题指导

1.抓住文章和选题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特别是其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分清褒贬。

2.利用概括归纳题与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段落结构。

3.务必忠实原文,切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 六.综合推理判断题

综合推理判断题是通过文章提供的多处已知信息得出未知结论,或由文章中某一细节或某一描述方式推导出答案的题型。要求学生综合考虑上下文,通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

常见题型

1.直接型:直接提问从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可以了解到什么。这结论往往是文章中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但通过全文,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______-. We can infer ( conclude )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Where can you read this passage ? 2.间接型:题目中未要求,但只有综合上下文多处细节才能解决问题。 On the whole, this story is about _________.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Brampton ? 解题指导

1.抓住关键词句,利用词义和句意理解技巧来弄清其内在含义。

2.利用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联系各项信息,综合推断结论。

3.辨清总—分、总—分—总、倒证等文章结构关系。

4.特别注意一般信息与最终结论之间的区别,避免以偏概全。 5.排除文中已出现、无需再度推测的事实,以及与文意明显不符的选项。

七.人物评价题型

人物评价题虽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由于它涉及对整篇文章基调的把握,所以对准确理解全文非常重要。此类题型在人物传记类文章中常会出现,主要考查读者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常见题型。

常见出题方式:

1.评价人物行为。 2.评价人物性格。 常见提问方式: 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 do you think best describe „?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 best used to describe the fisherman „? How do you find „?

解题指导

1.紧扣人物本身的行为和语言来分析每句话每件事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抓住其他人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以及文中的论点与例证之间的承接关系。

3.抓住文章和选项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分清褒贬。

4.排除明显与文意不符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八.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出现在各种文体中。就记叙文而言,大多数针对某个情节。而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往往通过事例、数字等细节来说明主题或支持作者观点。

常见题型

1.简单反馈:

在保持与原文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微小的不易被察觉的增加或改变,如对原句进行解释,或改变句子结构。一旦粗心就会造成错选。

2.多项反馈:

选项多个都涉及文章细节,细节之间又相互交织在一起,不耐心、不细心的同学就会一下“看晕”,失去耐心和信心,胡乱选一个完事。

解题指导

1.依据题干和选项提示,找到文中相对应的信息。

2.把握文章主题,弄清主题与细节,细节与细节间的关系。 3.由易到难逐项排除。 九.辨别正误题

辨别正误题是阅读的常见题型。它主要考查读者对语段所揭示事实的判断能力;确认语篇所涉及主要事实的逻辑关系和对细节或是大意以及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

常见题型 常见出题方式:

1.对集中事实或推断的判断。 2.对多处事实或推理的判断。 常见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EXCEPT ________. 解题指导

1.在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把握文章的基本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列出事实“清单”,做到心中有数。

2.准确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图,找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注意原文中的陈述和题目中相关陈述的表达方法的异同。 4.仔细审题,看清题目中相关陈述的表达方法的异同。

5.排除法与原文检验法相结合。先排除与文中内容矛盾的选项,再将剩余选项代入文中看是否符合前后逻辑关系。

十.内容排序题型

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除了要把握文章的主体大意和一些细节外,还要对文章各个细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不同事物的特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此类题为内容排序题。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思维连贯能力。容易出此类题的文章是:探险旅游,科普知识,趣味故事等。

常见题型

1.动作排序:主要考查文章的多个细节发生的先后顺序。

2.内容顺序:主要考查对文本某个或某些信息的理解,然后进行比较排序。

解题指导

1.对于动作排序题,应该学会使用跳读和快速阅读的方法,在文章中迅速地找到各个动作的位置,从而排出正确的顺序。

2.对于内容排序题,应该先找到各个信息在文章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很好地理解意思,找到它们的正确顺序。需注意的是,做此类题应当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排出正确的顺序,而不是根据各个细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十一.指代关系题

指代关系题是指对文章中某个指示代词进行推测从而弄清它所指代的真实对象的阅读理解题。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掌握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的技巧,指代关系题则是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常见题型

1.细节题型

【提问方式】Wh-特殊问句; From the text...,According to...,True/not true,划线词语、句子,简单计算、排列事件顺序、识图等。 【解题方法】抓住提问中的关键字眼,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 (1)扩缩范围

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严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如涉及到数量时常用many,almost all,nearly,more than,over,only a few,normally等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是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

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

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词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要排除这类干扰项,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2.主旨大意题型

【提问方式】What` s the topic/subject of the text/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is stated in...? The text is cheifly concerned with_______。 【解题方法】

(1)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细研读短文的

1、2两句-----即短文的主题句,或辅以阅读各段的第

1、2句----即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3)全文末尾(段)找答案。此类文章的特点是以列举事实开头,通过论证,最后阐述核心观点。

在处理文章标题的选择时,要避免下列三种错误:①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从而导致范围太小);②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③以事实或细节代替抽象具体的大意。

3.推理判断题型 【提问方式】

The story suggests that______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_____。 The story implies that _____________.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__________。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推断题是考查学生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潜在涵义。

【注意点】

(1)那些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推理不是凭空猜测,而是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作出正确答案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3)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 4.词义猜测题

①利用构词法猜词;②利用语境及逻辑关系猜词。有时完全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和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对比、解释定义和举例等关系来猜测词义。同时特别留心某些词语,例如: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cluding, although, but, or, even if,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 than, rather than, more than, instead of等词语之后的内容。

第5篇:一年级英语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求

一年级英语期末考试题型:

听力:

一、圈出你所听到的字母。

二、按听到的顺序给图片编号。

三、单词排队。

四、选择合适的回应语。

五、Lisa 和她的同学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请你听一听她们的介绍来连线吧! 笔试:

六、字母,注意书写要规范。

七、词汇(能够认识即可)

八、看图片,选句子。

九、情景选择。

十、完成对话。

复习课安排及要求:

本周我们将结束本学期的英语学习内容。从本周第二课时开始,我们将按单元(每节课两个单元)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为了使我们的复习更加高效,请您配合老师做好以下工作:

1. 在老师复习每一个单元前,请家长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字母、单词和句子。

具体要求:会认读单词,理解单词的中文意思;会认读句子,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会认读字母,会按顺序默写字母大小写,会听写字母大小写,书写要规范(以教科书为准)。 能听懂并会认读每单元第四课中的课堂常用语P10 P20 P30 P40 P50 P60。

2. 回家后请家长帮助孩子再次巩固复习老师今天课堂上复习的内容。

3. 按照记事复习下一节课老师要复习的单元。

英语期末笔试复习要求:

1. 要求学生会认读课文对话中出现的句型,明白句子的中文意思。

2. 要求学生会认读本册书中的所有单词,知道单词的中文意思。

3. 要求学生会准确规范书写26个字母,会按照顺序默写字母,听写字母,知道五个元音

AaEe IiOoUu,并会默写五个元音字母的大小写。

4. 要求学生能听懂并会认读每单元第四课中的课堂常用语。

5. 要求学生会做本学期6张英语试卷上的题目。(现在6张单元试卷都已在学生手中)

6. 要求学生会做形成性练习与检测上的题目。(该练习册在学校,老师会在做完后下发给

学生。)

不排除考查孩子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过的内容。

重要提示:我们英语期末考试的听力部分是采用收听广播的形式进行的,而不是由老师为学生念听力的。我们的听力录音是由区教研室统一录制的,发音标准,速度适中。在课堂上,我们已经给学生提出了做听力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拿到期末考试试卷后请学生先写好班级姓名学号。2。请学生认真看听力部分的图片、单词、字母和句型,并在心里默读。认真读完听力部分的题目后,如果录音还没有开始,学生可以开始做后面的笔试题目。

3。听录音统一做听力,录音念到哪一道题的题目要求,请用笔尖指着题目要求仔细听清楚,勾画重点信息。

第6篇:七年级下册期中英语考试题型和范围

2014上半年 期中英语考试题型和范围

考查内容:牛津英语1--4课。

题型和分值:

1,听力15分

2,单项选择

A,划线部分单选5题5分

B,单项选择30题 15分

3,完形填空1篇10分

4,阅读理解4篇20分

5,补全对话

A,选词补全对话1篇5分

B,选句子补全对话 1篇5分

6,词性转换10题10分

7,句型转换10题10分

8,作文1篇5分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范围:

七下第1—3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前5首。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型: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

1、字音字形

2、成语运用

3、病句

4、文学、文体常识、修辞

5、文言文一词多义

二、默写(15分)

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木兰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文言文阅读(8分)

1—8班题型:字词解释(2分)、翻译(3分)、简答(3分)

9—12班题型:字词解释(2分)、翻译(2分)、简答(2分)、简答(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两篇(22分)

全年级题量相同,每题分值不变,9—12班题型共有2道不同。

四、作文(40分)

第7篇:851-中考阅读题型归类及2006年阅读重点题型分析

中考阅读题型归类

及2006年阅读重点题型分析

一、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的问题

1、02《读书、养气、写作》

13、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 和 的要求。

2、02《亲近自己的双腿》

16、第3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

3、 02《亲近自己的双腿》

19、第六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竟然了无影踪了”呢?

4、02《亲近自己的双腿》20、第8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 (1) (2) (3 )

5、03《奥林匹克新格言》

16、第5段画线部分是罗格先生的话,从本段文字看,罗格先生说这段话的理由是(1) (2) 。

6、03《成全一棵树》

21、第8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7、04《蒙娜丽莎微笑揭密》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1) (2)

8、04《最完美的礼物》20、第5段画线句“恐惧和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

9、05《为你打开一扇门》

12、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 ,更要有 。

10、05《我的老师》

16、填写刘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02《读书养气写作》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03《奥林匹克新格言》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05《为你打开一扇门》

11、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3段主要论述了 ;第四段主要论述了 。

三、指代题

1、02《读书、养气、写作》

11、第3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

2、03《奥林匹克新格言》

15、第3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 。

3、04《蒙娜丽莎微笑揭密》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 05《为你打开一扇门》

12、第4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

四、检测汉字的书写 05《我的老师》

15、第3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

五、探究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含义

1、 02《亲近自己的双腿》

18、第5段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

2、02《亲近自己的双腿》

21、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

3、 04《蒙娜丽沙微笑揭密》

17、“焚琴煮鹤”在文中喻指 。

4、04《最完美的礼物》

23、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5、05《我的老师》

17、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六、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心理

1、03《成全一棵树》20、第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1) (2) (3) 。

2、05《我的老师》

16、分析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七、揣摩作者的看法、情感

及写作的目的意图 03《成全一棵树》

22、第

2、

4、

8、9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

八、根据特定词语组成一段文字 05《我的老师》

13、理解第一段,仿照第二段,在横线上填入词语,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

九、根据要求补写内容 02《亲近自己的双腿》

17、第4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 02《成全一棵树》

23、第17段中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04《蒙娜丽莎微笑揭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 04《最完美的礼物》

22、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章,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补写内容和分析鉴赏合二为一 04《最完美的礼物》

2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1)“轮到大刘了,他 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十、谈看法、感想等 02《读书、养气、写作》

15、第4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

一、鉴赏 02《亲近自己的双腿》

18、从语言特点看,在第5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05《我的老师》

18、将第10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文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

1、句式转换 C12中,反问句在表达上一般能起到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试从文中找出一句反问句,并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写成陈述句。

2、分解句子的意思 A12,从全文的论述来看,第(3)段中画线句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写出两点即可)

3、探究作用

1、修辞的运用和作用 (1)C16中,第(12)段画线句中,“战车”在文中比喻 。 (2)D15题(2)中,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其作用是 。 中考例证

1、02《读书养气写作》

12、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05《我的老师》

14、请从第2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2、结尾的作用 (1)A18中,作为文章的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是 。

3、说明方法的作用 (1)B12中,第(5)段中列举了一些数字,是为了说明 。 (2)D11(2)本段列举了大量的地名,其作用是 。

4、论据的作用 (1)A13,第4段中列举作者的后悔、歌德的实验等事例在文中的作用是 。 (2)C13,第4段以《前赤壁赋》为例论证了 。

5、描写的作用 (1)B16,文中有多处对于老人衣着外表和生活状况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在于 。 (2)C17,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了对“长笛声”的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3)D17,品读第二段和第三段画线部分,联系全文,从不同角度体会并说明它们的作用:情节内容;结构;思想情感。

4、照应 B17中,第(15)段中说老人“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从全文看,最能体现老人“本真的善良”的一句话是 。

5、文学常识 B14中,文中提及“泰戈尔”与“托尔斯泰”,你读过他们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大文豪的一篇作品。

6、鉴赏

(一)人物描写特点 A19,请从人物描写特点的角度,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二)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 B13题(1),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三)诗画关系 C18中,作者用“诗一般静美”来形容陈逸飞《吹长笛的女人》的画作,唐代诗人王维也曾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以《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为例,谈谈你对诗画关系的理解。

7、仿写 (1)那个梦想如悬在空中的一盏明灯,引导他一站一站地往前赶;如埋在心间的一粒种子,渴盼着有一天能生根发芽;如上天对心灵的一个暗示,催促他加快脚步一步一步地想梦想靠近。 那个梦想如 。(松江区) (2)哲学是山岗,你可以登高远望,尽管在阅读时有爬山一样的沉重与艰难,散文如一片草原,有和缓的起伏,有看得见却走不到的地平线。

小说是 。(金山区)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富强的社会。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善良可以和天真可以和成熟也可以和超然联系在一起。 品读第

5、

6、7段,以“善良像„„,它让我们„„,也让我们„„,更让我们„„”的句式写一句话。(4分)(宝山区) 思念如决堤的海,汪洋恣肆,奔腾不息,又如浓墨重彩的山水长卷,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思念如 ,又如 。(浦东新区) 如果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吗? 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一句句子来补充论证。(3分)(徐汇区) 谈感想 请你就文章表达的亲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虹口) 阅读本文,选一个角度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读后感。(松江) 文中的“儿子”认为,“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必须靠勤奋的这种观念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卢湾) 品读第(14)段画线句,联系全文,请你给艾木写一段表示祝福和鼓励的话。(宝山) 作者以“别样的目光”为题,多次写到严福祥“惆怅和忧伤”的目光,请用80字左右谈谈严福祥的目光。(青浦区)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想?请用80字左右写你最深的一点感受。(闵行) 就文中的画线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的“冷淡”,“斤斤计较利益”以及“热情”,“柔软”的认识。(普陀) 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请联系阅读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黄浦区) 联系全文,用80字左右谈谈对第8段“蕴含着最美语言的石头,你是属于我的,我也是属于你的”这句话的理解。(徐汇) 鉴赏 原文在第(15)段画线句前还有下面四段文字,有人认为这些话显得拖沓,应予以删除;有人则认为与表现主旨有关,应该保留。你的意见呢?请用80字左右谈谈你的看法。(金山) 从第(5)段到第(10)段有不少对“儿子”的描写,你这些描写的作用的篇幅有什么看法?(卢湾) 本文标题也可以写作“松山反击战”或“英雄一连”,请以其中一个与原标题“一个都不许死”作个比较,用80字左右谈谈你的看法。(长宁区) 从表现文章主题这一角度来看,能否将最后一段删去?用80字左右说明你的理由。(南汇) 有人认为,第5段同文章中心的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怎么看的?请用80字左右谈谈你的意见。(浦东新区) 联系你的阅读体验,用80字左右在分析第7段写作者阅读《老人与海》一书的感受与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闸北区) 发表观点 第2段中说“中国有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请你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杨浦区) * * * *

上一篇:农村小品剧本下一篇:方言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