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形成原因

2023-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班额形成原因

大班额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班额产生的原因:

1、新校建成,林业局投入的力度大,学校各项设施设备明显优于其他周边学校。

2、教师经过三轮竞聘上岗考试,师资力量优势明显。

3、三校合并,学生人数增加,教学班级不够用。 解决措施:

1、减少择校生的率取。

2、减少宿舍区招生,改建一部分宿舍房间为教学活动室,达到增加班级数量。

3、严格控制本学区外学生。

第2篇:大班额形成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新场镇中心学校(本部) 大班额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为了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和满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我校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度扩大了一年级招生规模,进而造成一到三年级形成大班额,三个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70人上下,人数最多的班达到了76人。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适龄儿童就学需要:随着镇域经济的发展,我镇部分山上的家长陆续到场镇购买了房屋;因2000年左右村校的撤并,造成部分学生读书离校太远,家长不得不到场镇租住房屋;因中心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镇相对领先,部分家长希望子女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由于以上原因,适龄儿童就学需求很大。

2、学校现状:学校现有教室20间,其中幼儿园4个班占用4间教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占用两间教室,能用于小学教学班的教室只有14间,因近3年毕业年级均只有两个班,所以每年一年级只能招收两个班。同时,学校现有编制62个,实有教职工数52个,缺编较为严重,师资不足也是造成不能多编班的原因。

二、大班额解决措施:

1、迁建幼儿园:学年已提出迁建规划,上报县教育局和县分管领导已同意实施,县发改局也进行了立项,现正办理土地用地手续。幼儿园迁建后能空出4间教室,大班额可以分班化解。

2、合理分流:学校根据进城或返乡农民工子女居住情况,将临近川心店小学的部分生源,进行分流安置,减少中心校部分招生压力。

3、招聘新教师:考虑缺编严重,学校拟每年招聘部分新教师,既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又更新教师年龄结构,补充新鲜血液,使教师结构更为合理。

新场镇中心学校 2014年9月20日

第3篇:大班额形成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成 因 分 析 及 对 策

2014年9月日1 新区实验小学大班额成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为了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和满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越发重视,我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进而造成班级大班额,每个班人数都在60人上下,人数最多的班达到了69人。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适龄儿童就学需要: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县大部分乡镇、农村的孩子家长陆续到县城购买了房屋;2014年9月东城小学同我校合并,大部分原东城小学的学生转到我校;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相对领先,基础设施最完善,部分家长希望子女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由于以上原因,适龄儿童就学需求很大。

2.学校现状: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278人,教学班23个,教职工59人,师资严重不足。平均每班55.61人。学校现有大班额20个。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储藏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会议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部、音乐室、美术室等部室,教学设备比较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二.对策

为控制大班额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范招生

近年我校按照县教体局文件,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教导处审核校对,班主任把关,落实教体局学籍管理办法。 三.消除措施

学校目前学生量趋于下滑趋势。对现有的大班额,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大班额现象。

3.新进教师:考虑缺编严重,学校拟每年新进部分新教师,既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又更新教师年龄结构,补充新鲜血液,使教师结构更为合理。

4.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均衡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第4篇:别了,大班额!

别了,大班额!

民小编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加,城镇“大班额”现象日益加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当下一些地方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山东省的做法是抓住三要素——建设学校有没有地方?教育教学有没有人?投资建设有没有钱?山东省用两年时间抓住“人、地、钱”的核心三要素,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

像许多地方一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班额”给山东省中小学教育带来的问题日益加重:损害了学生利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阻碍了教育改革,加重了教师负担。

山东省委原常委、常务副省长(现甘肃省省委副书记)孙伟,曾历数全省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之痛:“这个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全省17地市无一幸免,有的地市大班额比例达到90%以上,有的超大班额,学生数超过了标准班额上限的两倍以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班额的问题,既有历史积累,又有现实因素叠加,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才能有效化解这道难题?

2015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提出:解决好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基础。

《通知》还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用2年时间解决大班额问题。

解决大班额问题从何下手?山东抓住了“人、地、钱”三个要素。

“建设学校有没有地方?教育教学有没有人?投资建设有没有钱?”孙伟强调,山东当前已具备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基本条件,关键是各市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综合施策,重点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山东省政府以市为单位专门考核大班额问题解决工作情况,并定期督察,对各市、县解决大班额问题情况进行通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严肃追究责任。 人——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足额均衡配置师资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势必要大量补充缺额教师。但教师的招考补充和优化配置,又涉及编制、结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在师资补充配置方面,山东及时调整教师编制,设立临时性的教师周转编制专户,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县管校聘等一系列举措,优化师资配置。

一是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

通过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用2年时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以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校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

二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这一创新政策按照教师“退补相当”的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的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

三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中小学有空编的县,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

面对教师数量短缺、年龄老化以及二胎放开后即将迎来新的入学高峰等问题,诸城市政府研究决定,自2015年至2020年,连续6年每年招聘补充新教师500人左右。“这意味着6年之内新进教师将占到全市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诸城市教育局长李熙良说。

但是,由于编制数量的限制,编制内教师只能补充一半左右,另一半缺口如何弥补,成了一个现实问题。诸城深入调研论证后,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及时招聘部分聘用制教师,补充缺额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聘用制教师招聘由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在招考中摈弃了以往教师招考程序和标准,参照公务员考试的方法,实行‘面试前置’制度,面试成绩占70%、笔试成绩占30%,保证了把最优秀、最适合当教师的人才招进来。”诸城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立波介绍。

此外,青岛市也采取聘用制等方式,2015年补充教师3600余名。日照市将精简压缩和事业机构编制改革节余的编制,优先用于教育,先期已纳入临时周转专户528个编制。

四是优化师资配置。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为了进一步解决聘用制教师及在编教师跨校交流等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诸城市还专门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诸城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并在教育局成立“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由“诸城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具体负责聘用制教师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的发放、档案管理、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等工作,“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还具体负责聘用制教师的交流轮岗等工作。

“2015年,我们已将新补充的教师、改革试点校教师和参与跨校竞聘的教师,纳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统一管理。2017年之前,我们要将全市所有教师纳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管理,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即真正意义上的‘县管校聘’。”李熙良说。

地——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

在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建设用地从哪里来,也是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在这方面,山东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

一是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城镇新建中小学土地指标,由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房统筹解决。

二是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支持利用现有学校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中小学教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各地采取城区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学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补位办学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的办学空间。

开展已关闭、合并、闲置学校教育用地的调查,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等试点政策,有序开展废弃教育用地的复垦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三是推动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三同步”制度落实。济南市明确将“开发单位出资代建教育设施,建成后无偿移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列入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济南市住建部门对未实施教育设施配套建设、8个已建成居住区的开发企业展开了整治行动,其中1个社区配建的2处教育设施已经开工。莱芜市规划部门还专门出台实施方案,指导协调各项目学校办理建设手续,与国土部门共同调整了中小学布点规划,明确了学校用地规划,建立了工作台账、建设手续和工作流程清单。

同时,山东还将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盘活闲置废弃教育用地、城镇低效利用土地等,优先用于学校建设。各地积极利用党政机关院落、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以及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支持中小学校建设。

在2016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娥介绍,截至今年3月份,全省17地市中,已有16市计划拿出88处党政机关院落、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以及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支持中小学校的新建和改建,涉及土地面积5561.87亩,需要改造或拆除地上建筑面积176.47万平方米,建设学校88所,其中20多所已经开工,部分已经投入使用。

此外,政府还可收购或长期租用居住区中长期滞销且符合条件的商业房、写字楼,协调改造为学校用房。 钱——保障财政投入,强化金融扶持

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山东省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强化金融扶持,全面加大财政金融投入支持学校建设的力度。

一是保障财政投入。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奖补各地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各市、县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财政奖补资金比例要区分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有所差别。同时,社会力量办学可以另外申请贷款贴息。

二是强化金融扶持。以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所属项目公司为运作主体,协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鼓励商业银行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金融服务。此外,积极探索灵活融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2015年底,山东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就已提前下达各地2015年大班额补助资金3亿元,并提前告知2015至2017年补助资金安排总额16亿元,用于促进各地统筹安排本级预算,科学制定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计划。

省财政安排的20亿元以上大班额资金,分为补助和奖励两部分:补助资金16亿元,按大班额数量、学生人数、人均财力等基础因素分配,对财政困难县、省财政直管县基础因素上浮20%参与分配,各地3年补助总额一次确定、分年拨付。其余资金为奖励部分,按大班额控制情况、解决大班额任务完成情况、市县投入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因素分配,2017年拨付。

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山东还运作协调相关银行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今年初,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率先与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启动了全省首家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项目,首批125个项目将申请贷款37.5亿元。

临沂市市财政局、教育局还专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融资业务指导组,在全面吃透上级资金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多次深入项目学校,实地调研项目手续办理和工作推进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申报流程,印发“明白纸”,指导各县区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同时,临沂对各县区的融资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

济南市级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5亿元以上以奖代补资金,1.2亿元已下拨至各县(市、区)。青岛、临沂、日照等市级财政已明确投入资金均在亿元以上。莱芜市对学校工程给予每平方米300元奖补。潍坊市坚持多元投入,已有39所项目学校通过PPP模式融资41.43亿元。滨州市教育、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积极沟通对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贷款手续办理流程,确认解决大班额问题等贷款额度101亿元,3月份已进入银行项目库排队待审。

李娥介绍,截至2015年底,山东各地解决大班额问题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59.65亿元,完成总规划任务的13.08%,新建成105所中小学、改扩建187所中小学,新增3319个班、150381个学位,聘任教师15710人。

根据山东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到2017年底,解决大班额问题总投入将达到1220.17亿元,建设中小学2963所,新增253.766万个学位。

破解大班额问题,是在啃一块整的“硬骨头”。虽然面临各种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但通过“人”“地”“钱”等关键问题的逐步解决和一一落实,山东大班额问题的化解已然让人看到了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希望,令人振奋。

李娥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政府还将切实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等纳入对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围绕解决“人”“地”“钱”问题深入推进大班额问题的切实解决,并向社会公开督察报告,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确保2017年底解决大班额问题。

对于那些正挤在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里上学的孩子以及将来不必再挤大班额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第5篇:控制大班额方案

幸福小学学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现状

随着我村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增多,适龄儿童一年级入学问题摆在了面前,我校现有条件只能满足六个教学班,不能充分满足六级双班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正常的教学活动,需要新建教学用房。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学校将向有关部门提出扩建教室的申请,扩大学校规模使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新城区幸福小学 2013年9月

第6篇:消除大班额措施

举措一:调班

“调班”是针对学校同年级内的大、小班额的班级之间进行的调整策略。要求学校由大班额的班级,调出学生到班额较小班级,最终形成人数基本均等,消除大班额。采用此方法,我校今年共计消除了2个大班额,调班学生68人。

举措二:分班

“分班”是指学校同年级内,几乎都存在大班额现象,无法进行调班的情况下实施的分班策略。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安排教室与优秀师资,对家长、学生作耐心细致地动员工作,在确保分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实施“分班”措施。 ,今年在学校的二个年级里新增了4个班,共消除大班额19个,分出学生共计30人。

举措三:转学

“转学”是指不具备“调班”和“分班”两项条件的大班额学校,将部分学生转往相邻学校的策略。要求学校在获得家长和学生支持的前提下,转出成绩水平为中等或中偏上的学生,到相邻办学条件相当或较好、无大班额的学校就读,从而消除大班额。采用此方法,今年有1所大班额学校 ,共计转出学生24人,消除大班额2个。 由于措施坚决、组织有序,今年我校消除大班额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全校初级中学已完成全部消除了大班额任务,小学仍有10个大班额班级。通过毕业班自然毕业消除了60个, 今后,我校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适度控制好办学规模,绝不新增大班额班级。

消除大班额措施

张寨小学

2011.9

上一篇:三月的原野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开展活动总结模板